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塞米松损害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
本研究探讨地塞米松用于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扩增过程中对MSC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采用BrdU方法检测地塞米松对MSC培养增殖的影响;MSC经过14 d低浓度地塞米松的培养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激活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14 d低浓度地塞米松( 10 nmol/L)的培养刺激,在MSC特征性细胞表型上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相同的MSC数情况下,经过地塞米松培养的MSC抑制淋巴细胞活化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降低.地塞米松预处理的MSC经过干扰素-γ培养12 h后,MSC的免疫调节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地塞米松损害MSC的免疫抑制功能,干扰素-γ能一定程度对抗或逆转地塞米松对MSC免疫抑制功能的损害.因此,在研究MSC的免疫调节能力时,培养液中应该注意或者尽量不使用地塞米松,以避免地塞米松对免疫相关研究结果的影响.
-
HLA-G 与免疫耐受
人类白细胞抗原-G(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 , HLA-G)属于非经典的HLAⅠ类分子,其基因多态性、组织分布、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与经典的HLAⅠ类抗原显著不同。生理情况下, HLA-G抗原主要表达在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成人胸腺髓质、角膜等组织细胞。病理情况下, HLA-G能在多种肿瘤、器官移植物、炎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等组织细胞中诱导性表达[1]。 HLA-G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 KIR2DL4、ILT2、ILT4)相互作用直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如抑制NK细胞和CTL介导的细胞杀伤活性,抑制B 细胞分化和DC 细胞成熟等。此外, HLA-G可诱导产生多种调节性细胞( Treg、Tr1细胞、DC-10等)及细胞因子( IL-10、TNF-α、IFN-γ等)发挥长效免疫抑制效应[2]。本文就HLA-G在免疫耐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抑制
雷公藤内酯醇是雷公藤提取物中生物活性强的物质.其免疫抑制功能主要是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性[1],包括抑制T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以及一些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因子的表达等.本研究以人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moDC)为研究对象,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DC的体外分化和成熟过程的影响.
-
CD39与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调节性T细胞(CD4+Treg)作为独立功能的T细胞群无可置疑,它具有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是参与维持外周耐受的重要细胞群.大量报道证实转录因子Foxp3可作为CD4+Treg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但其定位于细胞内限制了其在CD4+Treg细胞研究中的应用[1].CD4+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以往公认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细胞-细胞直接接触抑制、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清除[2].新近发现CD4+Treg细胞的胞外三磷酸核苷双磷酸水解酶CD39调控ATP产生的腺苷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腺苷通过与细胞表面腺苷1型嘌呤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3].CD39于1982年由Rowe等发现,在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一种特殊的分子标记物,之后被命名为CD39[4].CD39是钙镁依赖的细胞外HTP双磷酸酶,能将ATP和ADP水解为单磷酸腺苷,目前研究发现CD39在抑制炎症反应、抵抗血小板聚集、免疫反应、细胞增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小鼠调节性T细胞上,CD39几乎表达在所有Foxp3+的调节性T细胞,而在人类,CD39主要表达在具有记忆活化的调节性T细胞中.
-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55例分析
临床上,胃癌是我国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已有不少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检测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于探讨胃癌的发病机制(如免疫逃逸)和寻求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CD4+辅助性T细胞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4种类型的免疫细胞: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近年来,发挥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功能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群(regulatory T cells,Tregs)成为了肿瘤学者的热门对象[1-4],其中Foxp3是转录因子P亚家族的成员,其表达情况与CD4+CD25+Tregs发育和功能状态的关系十分密切[5].
-
CD+4CD+25CDlow/-127细胞体外抑制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1995年,Sakaguchi等 [1]率先在小鼠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CD+4CD+25T淋巴细胞,被称为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reg细胞不仅具有抑制自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还能阻止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活化,甚至能影响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 [2].因此,对Treg细胞的功能研究正成为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CD+4CD+25CDlow-127为膜表面标志分选Treg细胞,利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arboxyfluorescein diae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SE)方法 体外检测其对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从而为Treg细胞的功能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干细胞移植后CD+4CD+25T细胞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CD+4CD+25细胞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供者型CD+4CD+25细胞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的关系所知甚少.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对18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ALLO-PBSCT术,并对T细胞与cGVHD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增强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抑制功能的实验研究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一类具有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功能的免疫调节细胞.近的研究发现,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及腹腔内,这类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可能是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和生存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们先前的体外实验也证实,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培养上清液和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后,能诱导其中的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2].为了进一步阐明其机制,我们将卵巢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纯化的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其增殖、表型及功能是否发生改变.
-
调节性T细胞的辐射响应及其特异性microRNA的作用研究进展
淋巴细胞是辐射敏感细胞,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不同,表现为受照后淋巴细胞不同亚群的比例发生改变,其中以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比例变化尤为显著[1-3].Treg细胞占循环系统中CD4 +T细胞的5%~10%,其增殖能力较低,在免疫耐受、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4],在辐射诱导中的变化值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对Treg发挥调节作用的机制研究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其免疫抑制功能,而且发现microRNA是保障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5-6].本文就辐射对Treg细胞的影响以及Treg细胞中特异性microRNA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CD39和CD73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研究进展
CD39(ect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diphosphohydrolase-1.NTDPase-1,ENTPD1)是一种钙、镁离子依赖的胞外三磷酸核苷双磷酸水解酶,早被发现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的B淋巴细胞,因此初被认为是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它是一个完整的细胞表面膜蛋白,同时具有胞外三磷酸腺苷(ATP)酶和二磷酸腺苷(ADP)酶活性,可将ATP和ADP水解为单磷酸腺苷(AMP),AMP又可在胞外-5'-核苷酸酶CD73的作用下代谢为腺苷.CD39和CD73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CD39和CD73还特异地表达于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表面,构成该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风湿性疾病治疗中激素抵抗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自Hench在1949年首次用泼尼松成功治疗1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已经逐渐演变为风湿性疾病治疗的一线药物,显著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功能使其备受青睐.然而,部分患者对常规剂量甚至更高剂量激素治疗表现出低反应或无反应现象,临床上称为GC不敏感或抵抗[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激素抵抗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治疗新策略
1995年日本学者Sakaguchi等[1]首次证实外周血中CD4+T细胞中5%~10%的CD4+CD25+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它们能预防和阻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这群细胞被定义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近十多年对Treg在自身免疫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免疫病治疗后Treg治疗免疫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FTY720在同种肝细胞移植大鼠中的免疫抑制作用
FTY720是一种新合成的免疫抑制剂,由冬虫夏草提取物中的ISP-1经结构修饰而成,具有突出的免疫抑制功能.本实验旨在评价FTY720在大鼠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肝功能衰竭时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
过量紫外线照射致免疫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
臭氧层破坏是当今重大的环境问题,其危害是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UV)量增加.近WMO(世界气象组织)报道:现在的红斑紫外线辐射(erythemal UV radiation)与70年代相比,在北半球中纬度冬和春季增加大约7%,夏和秋4%;南半球中纬度全年增加6%;北极春季为22%;南极春季竞达130%.过量UV照射可导致皮肤、眼睛和免疫系统的损伤.因而,人们日益重视UV生物学效应机理的研究.本文就近10年来有关UV致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进展从细胞调控、尿刊酸参与、基因水平控制等方面综述如下.
-
miRNA对Treg细胞的影响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RNA表达.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的T细胞亚群,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在miRNA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方面仍处于早期阶段,但miRNA改变了我们对免疫系统发展和免疫功能调节的认识.近,miRNA对Treg细胞的影响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现将miRNA对Treg细胞影响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Th17/Treg失衡在多发性硬化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
辅助性T细胞17型(helper T-cell type 17,Th17)是产生IL-17的T细胞亚群,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证实其与自身免疫病如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等发病关系密切.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lymphocyte,Treg)则在体内执行免疫抑制功能,限制过度及错误的免疫应答.Th17/Treg平衡对维持正常免疫应答,防止自身免疫具有重要意义.而在MS中,平衡向Th17倾斜,Th17功能亢进,Treg功能低下.深入研究Th17/Treg平衡、失衡机制,揭示其对发病和治疗的意义,对MS的病理机制研究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IL-15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早在1994年,IL-15就被作为刺激T细胞复制的细胞因子被发现[1], IL-15属于4-螺旋束细胞因子家族,作为一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在 NK 细胞、T细胞和B 细胞的复制和分化都起着重要作用[2]。而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离不开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IL-15增强T细胞分化增值和B 细胞分泌抗体等特性,对于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了胃癌组织中免疫反应的抑制受体PD-L1/PD-1的表达情况,这种抑制通路在T细胞激活的情况下激发,诱导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3],并且可能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中起关键作用[4],而应用IL-15更可以在CD8+ T细胞表面上调PD-1的表达,这相应地抑制了免疫反应的增强,我们设想通过阻断这一抑制受体通路来增强IL-15的效应,探究并分析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其作为协同治疗因子的价值。 IL-15作为肿瘤治疗的前景因子近年来被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并取得进展,相关的多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NCT01021059、NCT01337544等)已经完成,而且更多的研究正在开展中。就目前的荷瘤动物和人体上的研究而言,IL-15的应用价值已经贯穿了肿瘤治疗的前期预防、治疗作用和预后评估,本文就IL-15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IL-17+Foxp3+T细胞的研究进展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表达CD4+、CD25+及转录因子Foxp3的T细胞亚群,其免疫抑制功能对免疫稳态的动态调节必不可少。 Th17细胞是一种新的CD4+T细胞亚群,优先分泌IL-17(即IL-17 A ),还能分泌IL-17 F、IL-21、IL-22、 IL-26等细胞因子, Th17细胞及其效应细胞因子在宿主抵御真菌和细胞外细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各种炎症、自身免疫反应和过敏性反应的主要参与者。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平衡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研究已经表明,调节性T细胞可被重编程为一种新亚群即IL-17+Foxp3+T细胞,是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中间分化阶段,其细胞表型和功能类似于复杂的细胞因子刺激下的Th17细胞表型和功能。 IL-17+Foxp3+T细胞的识别为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一对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CTLA-4及其抗体
杀伤性T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分子是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与免疫信号传递有关的配体蛋白分子[1],又称CD152,它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为Ⅰ型膜蛋白分子.CTLA-4和CD28是同源性蛋白,它们在结构上相似,且都可以特异性结合B7-1/B7-2分子,但CD28与B7的结合,正调节T细胞的活化,而CTLA-4与B7结合后,负调节T细胞的活化,可减缓细胞周期的进程,降低IL-2的产生,使T细胞活化增殖受到抑制,从而使免疫达到平衡状态,保持外周的免疫平衡.而CTLA-4分子作为一种免疫活化的制动剂,表现为较少的量即可发挥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功能.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使人们不断认识到此分子及其抗体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在女性肿瘤患者中其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居世界第二位[2].子宫颈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非经典性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参与母胎免疫耐受的形成[3],是引起免疫耐受的重要因子,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观察子宫颈癌组织中HLA-G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HLA-G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