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录因子Twist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Twist 是一种碱性螺旋-环-螺旋( 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类型的转录因子,Twist基因除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之外,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还能独立诱导一系列间充质标志物产生,并能参与某些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EMT)。 Twis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Twist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将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对Twist在乳腺癌中所发挥的作用予以综述。
-
胆囊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7例胆囊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定,并分析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正常胆囊组织,MVD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无关结论:MVD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
E-钙粘蛋白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是一类建立细胞间紧密连接,维持细胞极性,保持组织结构完整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众多研究表明,E-Cad与其相应配体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E-钙粘蛋白的基因缺失、基因突变以及转录异常是E-钙粘蛋白表达异常的主要原因;E-钙粘蛋白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细胞的低分化、高侵袭性和转移性相关;E-钙鲇蛋白功能失活还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目前国外对E-Cad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相当活跃,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与胆囊癌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
原发性胆囊癌侵袭能力强、转移早,预后较差.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粘附分子CD44v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
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在肾细胞癌侵袭和转移性评估中的价值
侵袭和转移是影响肾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2例肾癌患者的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探讨其在肾癌侵袭和转移能力评估中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02例肾癌患者经根治术,取其肾癌标本102份,根据是否存在浸润或转移,分为浸润转移组与非浸润转移组.远隔脏器转移,肾包膜外、肾外脏器浸润或肾、腔静脉癌栓依据术前影像学及术中探查、术后病理诊断;肾门淋巴结、镜下癌周组织及微静脉浸润由病理组织学检查(图1~3)确认,方法见李泉林等[1]报道.应用标准过氧化物酶-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癌PCNA表达(图4,5),并计算表达指数(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依切片染色情况及相关文献[2-4],PCNA指数<40%为低表达,≥40%为高表达.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
上皮钙黏蛋白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食管癌组织中钙黏蛋白(E-cadherin)进行检测,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切除术前未行放、化疗的46例病人食管鳞癌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在绒毛膜癌侵袭中的作用
绒毛膜癌具有高度侵袭力,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但其无控性浸润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属于VEGF家族,VEGF-B可以通过影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来介导血管新生~([1]),并且,其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也可促进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2-3]).
-
肝癌行射频消融术后残癌侵袭转移潜能及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局部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小肝癌,可取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肝功能较差导致手术风险极大的小肝癌患者,更是作为一种理想的根治性治疗手段[1,2].另外对于RFA术后肝癌的复发及残癌的侵袭及转移性的研究工作也在大量进行,本文就RFA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以及肝癌行RFA治疗术后残癌的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
-
化学治疗后残癌侵袭性变化及其机制
化学治疗(化疗)自20世纪中叶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发展至今仍未能杀灭所有的肿瘤细胞,即使完伞缓解的病例,仍常有残癌,成为日后复发的根源[1].研究化疗后残癌侵袭性变化及其机制,并寻找有效应对措施以减少化疗后肿瘤的转移复发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综述化疗后残癌侵袭性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患者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综合征[1].因其病因特殊、临床病理特点突出[2-4],HNPCC成为大肠癌研究的热点.虽然HNPCC的发病年龄早、病理分化差、多原发癌多见,但其预后却明显好于散发性大肠癌[5,6].原因为[7]:在获得诊断时HNPCC比散发性大肠癌的侵袭更弱、转移更少.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是诸多参与大肠癌侵袭、转移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8].
-
胃癌腹膜亚临床转移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胃癌根治术后腹膜种植性转移约占40%~50%,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将胃癌腹膜转移早诊或预测提高到亚临床水平,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了胃癌腹膜转移早期阶段与癌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通过与腹膜转移相关病理因素比较,确立相对敏感、特异的方法和指标,以指导胃癌腹膜转移的防治.
-
肺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MMP-2、CD147、TIMP-2的表达与CT征象相关性
原发性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
-
让肺癌患者活得更久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增肺癌病例达50万~6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增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人,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因此,五类人应警惕肺癌侵袭.有肿瘤家族史者:很多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特点,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日本曾做过一个研究,研究者将直系亲属有肺癌的患者和没有肺癌家族史的患者分成两组,前者患病几率是后者的2倍.肺癌的遗传性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个蛋白水解酶家族,可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MMPs的结构、功能,调控及生理病理作用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是日前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起重要作用.现综述MMPs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
MicroRNA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文献报道显示乳腺原位癌与侵袭癌相关microRNA种类既有相同者,也有相异者.乳腺癌相关microRNA对癌变和(或)转移的调控能力有的兼具二者,有的仅具其一.microRNA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包括调控癌细胞迁徙、侵袭与生存能力,改变微环境与促进血管生成及启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变.乳腺癌干细胞在microRNA调控下不仅促进乳腺癌发生,也与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肺癌侵袭与转移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各种刺激通过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介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诱发细胞内一系列级联反应,包括受体活化、蛋白激酶和磷酸酶活化、蛋白分子间特异性结合及转录因子活化等, 使细胞发生凋亡、分裂或细胞周期停滞等反应,由此构成细胞信号传导系统.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增殖与凋亡调控失衡、细胞基质及黏附分子结构表达异常、血管及淋巴管转移等均涉及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
-
内镜活检组织E-钙粘蛋白和CD44V6水平与肺癌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E-钙粘蛋白和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经皮肺穿刺获取肺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E-钙粘蛋白和CD44V6的表达,并与术后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表达作比较.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钙粘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细胞,有的甚至缺失.结论 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而E-钙粘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并与分化不良呈显著相关性.
-
合成肽RGD和YIGSR的聚合衍生物对PG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RGD和YIGSR的聚合衍生物对PG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结果适量PG细胞经趋化剂作用10h,侵袭细胞已达便于统计分析的数量范围;2500μg/ml的合成肽RGD、YIGSR及多数衍生物与细胞作用48h可对抗PG细胞对重组基底膜的侵袭.结论高转移性人肺白细胞癌PG细胞系是肿瘤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筛选有关抗肿瘤转移药物的适用细胞.其中RGD和YIGSR的杂叉聚合肽及YIGSR均叉聚合肽的抗肿瘤侵袭活性较强.
-
MMPs、nm23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及其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多因素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研究有关转移抑制基因、促进转移的蛋白酶类及其关系,是目前肿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和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MSG)的失活可能是肺癌侵袭正常组织和开始转移的信号及重要途径.现已发现的MSG有P53、P16、Rb、NF2、APC、WT、NF1、TIMP、E-CD 、WDNMI和nm23等.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是降解ECM的重要的蛋白水解酶.目前对MSG及MMPs的研究是肿瘤侵袭转移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两者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影像学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CD44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50%的乳腺癌经手术治疗后可治愈,但仍有50%的病人在治疗后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在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人中复发转移率高达70%~80%,即使淋巴结无转移的病人中亦有20%~30%的复发转移率,而乳腺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