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麻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发生窦性停搏一例
患者,男性,31岁,体重82kg,农民,两年前因车祸致右胫腓骨骨折而在硬麻下行加压钢板螺丝内固定术.术中及术后顺利,现恢复良好,以右胫腓骨骨折术后收入住院,拟行内固定取出术.麻醉术前会诊,ASAⅠ级,否认既往有晕厥史及心脏等主要脏器疾病史.术前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58次/分钟.术前2小时安定5mg口服,选择珠网膜下腔阻滞,L3~4间隙穿刺顺利,0.5%布比卡因12mg注入,控制平面在T10~S5.术中血压在115/60mmHg,心率60~65次/分钟左右,手术历时30分钟.术毕时麻醉平面在T10~S5,血压115/55mmHg,心率65次/分钟,共输林格氏液1000ml,送入病房后接静脉止痛泵,配方为1.0mg芬太尼+氟哌啶5mg+0.9%NS至100ml,2ml/h.返回病房后3小时,患者下肢麻醉作用消失,安静无痛,轻度嗜睡,心率在56~62次/分钟,SpO2:96~98%.约术后4小时,患者突然出现恶心,胸闷,嘴唇发绀,心电监护示窦缓,35次/分钟左右,发生阿斯综合征,心率低降至29次/分钟,为结性异位心律,持续约2分钟,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1.0mg,面罩给氧,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心率缓慢上升至120次/分钟,意识清醒,无明显不适,经查血电解质正常,血气PH:7.37, PaCO2:38mmHg,PaO2:97mmHg,BE:-3mmol/L,此时共补液1000ml.嘱停用止痛泵,予抗酸,消炎,止血,营养心肌等治疗,并继续心电监测.术后8小时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心率再次降至48次/分钟,经阿托品0.3mg静注,无症状出现.后转入心内科经心脏电生理检查(食道调搏)示窦房结功能良好,心率在60~70次/分钟,患者一周后健康出院.
-
彩色多普勒诊断二室三腔心报道(单心房)
患者女,25岁,因妊娠7个月出现面部紫绀,下肢重度浮肿,稍动即感心慌就诊,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晚期妊娠"收住产科.体检:推车入病房,半卧位,口唇面部明显紫绀,说话气喘,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于剑突下明显,可触及心尖区震颤,听诊第二心音分裂,心尖区可闻及Ⅲ级以上杂音.心电图:异位心律,电轴右偏(+168°)左心房心律,有心室肥厚,(因妊娠不宜行X线片检查)切面超声心动图:左右室径稍大,左右室流出道不宽,左室前壁厚,室间隔左室后壁不厚,运动正常.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延续完整,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叶延续存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房间隔回声全部失落,三尖瓣隔叶明显粗短.
-
老年右旋心合并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68岁,以"反复心悸,胸闷2年余,加重5 d"为主诉就诊.心电图显示:异位心律,心电轴不偏,心房纤颤,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给予"异搏定"等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但ST-T改变依旧存在.心内科申请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
三腔起搏心电图(二)
三腔起搏器在运行DDD模式时,在起搏或感知的AV间期内如果发生心室激动事件(房室结下传导或室性、交接区异位心律)。该事件通过心室电极导线被心室电路感知(通常为右心室,也可为左心室或双心室)后抑制心室脉冲发放,将失去三腔起搏器双室起搏的作用。对于PR间期较短的患者,虽然可通过缩短起搏器的AV间期达到双室同步起搏,但过短的AV间期也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为了确保AV间期内发生感知事件时仍能进行双室起搏又避免缩短AV间期的损害,常采用心室感知后触发心室起搏的模式,即DDT(V)模式。DDT(V)模式,也称触发型三腔起搏器模式,其分解式为A/BV A/RV I/T/T=DD IT/T,相当于AAI+VAT+VVT的功能。该模式具有三腔起搏、双腔(心房及右室)感知或三腔(心房及双室)感知、心房感知后抑制心房脉冲并触发心室脉冲,心室感知后触发心室脉冲的功能。这一类型(触发型)起搏模式与DDD(R)(抑制型)起搏模式不同点在于心室电路感知到自身心室激动(R波)后不是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而是触发心室脉冲的发放。各起搏器公司及厂家生产的三腔起搏器均可程控为心室感知后触发心室模式的模式,虽有些厂家并非称其为DDT (V),实际为DDT(V)的功能。
-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救治心脏手术中频繁室颤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75.5 kg,因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主动脉瓣狭窄(AS)、心功Ⅲ级入院.超声检查:二尖瓣脱垂、MI、主动脉瓣功能性二瓣畸形、AI、AS、左室肥厚、左室后壁厚度14.3 mm、双房右室扩大.心胸比0.66.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偶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左心室肥厚、ST段改变.手术过程:使用AVECOR膜肺,COBE机器,预充贺斯1000 ml、乳酸林格液500 ml、5%NaHco3100ml、20%甘露醇250 ml、国产抑肽酶2780单位、罗氏芬1 g.
-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清除术处理3例
病例1患者,女性,75岁,主因“高血压7年加重伴头晕3月”入院。既往血压高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卡托普利治疗。当地医院行心脏Holter 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小心率12次/min,大心率94次/min,R-R长间歇4.8 s,心脏彩超:左心、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钙化并少量返流,二、三尖瓣少量返流,升主动脉扩张。入院诊断:高血压3级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伴长间歇,于2015-3-22入我科,术前停用阿司匹林,3-31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规抗炎,抗凝治疗,4-6患者诉术区出现疼痛、局部皮肤瘀肿,张力增高,无发热,给予加压、冰敷等对症处理,超声示:左锁骨下探及80×33 mm囊性包块、积血。4-9行囊袋血肿清除术,清除囊袋血肿,伤口愈合良好。1周后加用华法林。该患者术前D-二聚体为0.70,较正常值增高,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范围。
-
心室颤动启动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1例
患者,女,45岁,7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VVI);此次以 "晕厥并心肺复苏术后半小时"为代主诉而急诊入院.患者深昏迷,心电监护可见(图1):起搏心律并异位心律,频发室性早搏,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正常.(图2):起搏心律并异位心律,心室颤动,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正常,噪音反转功能启动.
-
射频消融连接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巨大冠状静脉窦内起源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体循环回流静脉畸形,通过冠状静脉窦(CS)引流回右心房,因此常合并CS的显著扩张,报道一例连接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巨大CS内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资料和方法患者,男,27岁,有反复心悸病史5年,曾服用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动态心电图显示全天频繁发作短阵房速共2000余次,房速频率157~ 271次/min,异位心律占总心律比例58%。房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Ⅱ、Ⅲ、aVF导联P波呈负向波,Ⅰ、aVR导联呈低幅正向波,aVL导联呈等电位线,V1导联P波为正向,胸前导联P波由右向左正向成分逐渐减少,负向成分增加,在V4导联移行为负向(图1)。
-
小儿心律失常的电复律治疗
电复律是利用高能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使心脏各部位心肌在瞬间同时除极,从而中断折返,由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使异位心律立即中断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根据电脉冲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分为同步和非同步复律二种.同步电复律是依靠患儿心电图上自身R波触发,即放电与心搏同步;非同步电复律无需R波触发,可在任何时期放电.1956年Joll应用电击成功地治疗心室颤动.60年代以来,国外、国内相继使用电复律治疗各种严重快速心律失常获得成功.临床证明电复律具有简便、疗效迅速、相对安全、即时转复及成功率高等优点.
-
治疗老年人心房纤颤药物研究进展
在老年人各种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心律失常中,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率仅次于期前收缩,为常见异位心律.对阵发性和持续性AF,可经药物或直流电转复为窦性心律.作者就近年来各种除颤药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
1病历介绍患者,男,33岁,因"反复心悸两月"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时体检:T 36.7℃,BP 110/7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HR 82次/min,律不齐,听诊无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心电图:可见频发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长室速时间达7.8秒,室速频率为213次/min.室性异位心律起源于右室心尖部,各导联ST-T无异常改变.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心脏检查:右室流出道不增宽,主动脉根步稍增宽(32mm);左房、右房、右室不大,左室扩大(53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正常;左心收缩功能测定EF为69%.X线胸片无异常.心室晚电位阴性.心脏MRI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心肌组织活检提示部位心肌纤维肿胀,室泡变性,并出现灶性心肌溶解及脂肪组织增生,其间未见明显炎性细胞侵润.查血生化无异常.
-
补气活血化瘀治疗心脏早搏68例疗效观察
心脏早搏即心脏过早搏动,亦称期前收缩,是指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脏某一起搏点比基本心律提前发出激动,过早地引起了心脏某一部分或全部发生除极.心脏早搏患者有的无临床症状,有症状的表现为轻重不同的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自2004年3月~2009年3月笔者用补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早搏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左上腹疼痛、呼吸困难、脾脏肿大
病历摘要患者,女,79岁.因持续性左上腹疼痛,呼吸困难1天于2000年4月2日入院.1天前患者在活动时突感左上腹持续剧痛,向左侧腰背部放射,弓腰及深呼吸时加重,伴呼吸困难、咳嗽.既往有冠心病史10年,慢性支气管炎3年.无血液病史.查体:T 36.8 ℃,P 80次/min,节律不齐,R 20次/min,Bp 120/90 mmHg.神志清,呼吸急促,平卧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黄染,口唇无紫绀.颈静脉平坦,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动度减弱,肺底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浊音界大小正常.心率100次/min,节律不整,心音强弱不一.腹部略膨隆,腹壁浅静脉无曲张.肝剑突下4 cm,右肋下2 cm,无触痛.脾左肋下3 cm,质韧,触痛明显,无摩擦感.整个左上腹压痛,轻微反跳痛.左季肋部叩击痛阳性,未闻及血管杂音.左肾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弱.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血常规,Hb 164 g/L,RBC 5.62×1012/L,WBC 18.9×109/L,N 0.88,L 0.12,Plt 561×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便常规无异,潜血试验阴性.血清淀粉酶211 U.肝功:总蛋白58 g/L,白蛋白37 g/L,球蛋白21 g/L.总胆红素27.9 μmol/L,直接胆红素8.70 μmol/L,间接胆红素19.20 μmol/L,尿素氮5.1 mmol/L,肌酐79 μmol/L.心肌酶谱:CPK、CPK-MB、LDH均正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正常.动脉血气分析:PaO275 mmHg,PaCO2 31 mmHg,pH 7.31,HCO-3 23 mmol/L.心电图:异位心律,快速心房纤颤,心房率375次/min,心室率100次/min,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V5导联T波倒置.腹部B超示: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质.脾脏体积增大,回声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心影呈普大型,主动脉球弧形钙化.双侧肋隔角锐利.胸椎X线未见异常.诊断:急性胰腺炎,冠心病,心房纤颤.经抗感染、解痉止痛、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3 d,腹痛无减轻,呼吸困难加重.反复腹穿未抽出液体.
-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三十六讲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一、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概述
在本讲座第22讲[窄QRS 心动过速;本刊,2012,19(11):79]中我们已经讲过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是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其发生频率很快。相对于阵发性心动过速而言,非阵发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tachycardia)是另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其发生频率较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但较逸搏心律快。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又称为自身加速性心律,并且不具备“突发、突止”的阵发性特点。 -
急性脑梗死诱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
患者女,60岁.因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14小时,门诊以"糖尿病脑梗死"收入院.头颅CT示:右侧基底核区脑梗死.既往有糖尿病史15年,高血压病史1个月.住院期间予抗凝、脱水、脑保护、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一周后患者突然心悸,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室率160次/分,心房纤颤.
-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四十七讲正确书写心电图报告(二)
三、心电图等级的评估(续)
(四)不正常心电图(见图47-1至47-6)
不正常心电图是指心电图有肯定明确的异常表现,如心律异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异位心律的早搏及逸搏、心房心室肥厚扩大、心肌缺血及梗死、电解质紊乱等。如判定为不正常心电图要列出不正常之处。注意不正常之处如不止一处要分别列出,不要遗漏。 -
常用抗心律失常中成药的研究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自律性异常或激动传导障碍导致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或异位心律的一类心血管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还是为严重的病症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就有60万人,其中90%是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1],因此心律失常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治疗并不十分满意,总有效率为30%~60%[2],疗效主要针对的是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对于心动过缓尚没有行之安全有效的疗法。且西药在治疗心律失常副反应多,时常会发生新的心律失常。长期的研究及实践中,中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为中药脏器毒性作用低,也很少发生新的心律失常。同时,中成药因为服用上的便利更受欢迎。常用的中成药有稳心颗粒、宁心宝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心宝丸等,本文就近年来以上中成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作一综述。
-
儿童胸闷、憋气误诊为"心肌炎"的解答
学龄儿童因胸闷、长出气、憋气、心悸、胸痛、头晕等症状就诊,查体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有轻微改变如:ST-T改变、传导阻滞、或异位心律等,而胸片、心脏彩超均正常,实验室检查心肌酶CKMB正常或曾有一过性轻微增高,T3、T4、TSH及抗链"O"正常.病史中无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以上均不具备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指标,仅为次要指标,临床只能诊断"疑似心肌炎",给予治疗及随访.但家长及患儿精神负担甚重,有的甚至休学养病或免体育失去学分.现列举以上拟诊"心肌炎"的一些病例所存在的问题解答如下:
-
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是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肌,使心肌各部分在瞬间同时除极,以终止异位心律,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它是药物与人工心脏起搏以外的治疗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另一方法,具有作用快、疗效高、比较安全与简便的特点,但它不能防止心律失常的复发.该方法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VF),故称为电除颤,后来进一步用于纠正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故称为电复律.又通称心脏电休克.
-
脑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内科治疗(下)
3.4心血管并发症(1)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脑出血患者的室性异位心律占24%~60%.心律失常发生后将影响心脏功能,降低心排出量,损害脑灌注.由于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约占脑出血相关死亡的5%,因此,对所有住院的脑出血患者应给予连续心电监护.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如合并有瓣膜疾病或室壁瘤,可考虑手术换瓣或切除室壁瘤.脑出血并发的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随着血肿的吸收和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于短期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