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置换治疗3例寻常型天疱疮的治疗体会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描述一组慢性大疱性皮肤病,抗体直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表面,通过棘层松解这一过程,造成角质形成细胞间黏附丧失[1].被分为3个主要类型:寻常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和副肿瘤型天疱疮.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随着对该病认识,部分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采用双膜血浆置换疗法(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取得一定的效果.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应用双膜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寻常型天疱疮3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
Wnt信号传导通路与Cadherin/Catenin复合体的关联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多项研究结果已证实Wnt信号传导通路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Wnt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成分β-链接素同时也可作为Cadherin/Catenin复合体的组分,在细胞-细胞间黏附和细胞迁徙中起作用.以β-链接素为中心,Wnt信号传导通路与其他的信号通路相互影响,形成网络.本文将重点介绍Wnt信号传导通路与Cadherin/Catenin复合体间相互影响的分子机制,并对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五氯联苯PCB118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黏附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氯联苯PCB118对人肝癌细胞细胞-基质间和细胞-细胞间黏附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人肝癌细胞BEL-7402用PCB1180.1,1.0和10.0 nmol· L-1分别处理4和6 d后,采用细胞-基质间黏附实验检测细胞-基质间黏附,细胞聚集实验检测细胞间黏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黏附关键因子CD29、E-钙黏着蛋白和N-钙黏着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人肝癌细胞BEL-7402在PCB1180.1,1.0和10.0 nmol· L-1处理6 d后,细胞-基质间黏附能力明显提高(P<0.05),细胞-细胞间黏附明显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CB118明显提高黏附关键因子CD29和N-钙黏着蛋白mRNA水平(P<0.05),显著降低E-钙黏着蛋白mRNA水平(P<0.05)。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表明,PCB118处理后,CD29和N-钙黏着蛋白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E-钙黏着蛋白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PCB118影响肝癌细胞黏附并改变黏附因子CD29、E-钙黏着蛋白和N-钙黏着蛋白的表达,这可能与PCB118促进肝癌的发展有关。
-
plakoglobin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plakoglobin是脊椎动物中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参与由E-cadherin介导的细胞间黏附与信号传导两大功能.现在研究显示plakoglobin在多种肿瘤中存在突变与异常表达,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密切相关.对plakoglobin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清开灵有效组份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炎症损伤反应因其预后差,死亡率高,而且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此炎症反应是以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并穿越血管壁,浸润脑组织,同时伴有微血管功能紊乱,局部脑组织中液体和血浆蛋白积聚为标志的急性炎症.白细胞转化为病源性细胞之前,必须与内皮紧密相连,只有当白细胞表面糖蛋白与内皮表面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后,方可与内皮紧密结合,快速进入脑实质.
-
肾透明细胞癌中Dys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Dysadherin是近来被证实的与肿瘤转移有关的一种细胞膜糖蛋白 [1],在细胞间黏附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如抗细胞黏附、下调E-cadherin的表达和促进肿瘤转移.
-
连环蛋白家族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连环蛋白(catenin)是一类具有结构相似的细胞内糖蛋白家族,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中都具有几个或几个以上相同序列的结构域.cats家族在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介导的E-cadherin/catenin复合体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cell adhesion mo1eculer,CAM)的重要成员,介导同型细胞间黏附,其在维持正常上皮的极性和完整性中起重要作用[1],同时cats家族成员还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调节组织的发生和形态分化,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0和上皮型黏附素表达关系的研究
肿瘤的局部蔓延与远处转移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从分子水平上有黏附、降解和移动等过程,其中细胞的黏附作用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重要的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10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0, MMP-10)在降解细胞外基质、维持肿瘤微环境和促进肿瘤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具有调节细胞间黏附的作用,其可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共同作用[3].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6例胃癌中MMP-10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从细胞黏附与细胞外基质降解角度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儿童疾病关系的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是一个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在健康人血中浓度很低,仅为μg/L水平,在发生炎症或引起组织受损疾病情况下(尤其是急性期),患者血中都会伴有HSCRP浓度的增高。 HSCRP增高非常快速并且在炎症开始的6~12 h就可检出。 HSCRP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其他免疫调节作用,同时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细胞间黏附。 HSCRP浓度的定量检测是监测抗生素疗效,细菌感染的随访和术后感染监控的一项敏感指标。
-
β-连环素在脂溢性角化病、鲍恩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β-连环素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细胞间黏附和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近年来蛋白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连环素在脂溢性角化病(SK)、鲍恩病(BD)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肿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
E-钙黏着蛋白和β-联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的表达
目前认为,细胞黏附分子在癌细胞和转移细胞的细胞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相邻细胞间的连接决定细胞和组织的形态,调控主要的细胞生命过程包括细胞的运动、生长、分化和存活.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β-联蛋白(β-catenin)复合物通过介导细胞间黏附,调节上皮的完整性.许多研究证实,在多种癌中有E-钙黏着蛋白,β-联蛋白或两者的异常表达,包括非黑素瘤皮肤癌.为了解细胞间黏附连接结构(adherinjunctions system,AJs)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我们检测了E-钙黏着蛋白和β-联蛋白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和临近皮损区皮肤的表达.
-
E-cadherin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研究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1].阐明其发生发展机制,对其检测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E-cadherin是一类介导上皮细胞间黏附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和极性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密切,细胞间黏附的紊乱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首要条件[2].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在胃癌组织中检测E-cadherin的表达,探讨E-cadherin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CT与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超早期4~6小时内得到治疗,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已成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权威性的手段,但在发病的超早期4~6小时内CT的诊断存在空白窗,易造成漏诊.本研究用头颅CT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进行联合观察,发现急性脑梗死与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
天疱疮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以出现针对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桥粒芯糖蛋白(Dsg)的特异性IgG抗体引起棘层细胞松解为特征.Hertl等1发现天疱疮皮损区有T细胞浸润(CD4/CD8=2:1),天疱疮抗体沉积并不仅仅局限于受累皮肤,说明有其他因素,而不仅仅是抗体沉积引起棘细胞松解.天疱疮发病过程中,可见嗜酸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补体活化、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以及角质形成细胞间黏附的丧失,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形成棘细胞松解的机制尚不明确2,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有关疾病监控和治疗的问题.
-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增高,多种黏附分子参与了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水平的影响,我们对49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β-连环蛋白与白血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进展
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相关基因及凋亡调节基因的功能异常,可导致细胞分化受阻滞,恶性增殖;同时,机体对细胞免疫监视失常,两方面共同奠定了白血病的发病基础.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和基因转录调节因子的表达异常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并为白血病治疗学提供了新思路.β-连环蛋白(β-catenin,β-ca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信号传导分子,它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在细胞间黏附和Wnt信号传导中起作用.其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
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环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上皮钙黏蛋白(E-cad)是钙依赖性黏附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维持细胞形态和调节细胞间黏附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和α-cat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cad和α-cat异常表达与乳腺癌分化、增殖、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
烧伤血清对培养大鼠肠上皮细胞间黏附连接的影响
肠黏膜屏障中机械性屏障为重要,其结构基础是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及其相邻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缺血、缺氧及再灌注导致肠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是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1,2].在维护肠黏膜机械性屏障完整性结构中,肠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起着重的作用.为了深入和系统地了解烧伤后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的变化,笔者以体外培养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株IEC-6为模型,动态观察了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间的特有成分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D)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依据.
-
严重烧伤/内毒素血症后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连接和通透性的变化
严重烧伤后早期主要的病理表现是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病理基础是内皮细胞的连接破坏,屏障功能受损.而烧伤后的内毒素血症是导致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内毒素损伤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机制.
-
磷霉素外用于脓疱疮的治疗
脓疱病又名“传染性脓疱病”,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通过接触传染的浅表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发生水疱、脓疱,易破溃结脓痂为特征。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大疱性和非大疱性脓疱疮两种类型。非大疱性脓疱疮常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偶尔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皮肤轻微外伤后细菌黏附、侵入并导致感染。大疱性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可发生于完整的皮肤,该菌可产生并释放表皮剥脱毒素,表皮剥脱毒素与细胞表面的桥粒芯糖蛋白1结合,造成表皮细胞间黏附丧失,细胞松解,大疱形成。①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散在的水疱,1~2d后水疱迅速增大,疱液由清亮变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积脓现象,为本型脓疱疮的特征之一。疱壁薄而松弛,破溃后显露糜烂面,干燥后结黄色脓痂。有时在痂的四周发生新的水疱,排列呈环状,称为环状脓疱疮。患者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②非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可相互融合。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结痂一周左右自行脱落痊愈,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