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附45例报告)
随着二尖瓣手术技术稳定成熟,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已经不满足于心内畸形的纠正,对于手术切口的美观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正中胸骨完全锯开的大切口已被各种微创手术所代替[1~5].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共完成45例右侧开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15例,女30例.年龄32~65岁,(40±15)岁.体重45~70 kg,(50±19)kg.均有活动后心悸、气促,4例合并头晕,5例合并下肢浮肿病史,病程2~7年.
-
叶间胸膜神经纤维瘤1例
病人女,43岁。右侧胸痛、胸闷10个月。X线胸片及CT显示右下胸部4?cm×5?cm块状阴影,密度均匀,周围光滑,右侧胸腔内有少量积液。入院前诊断:右肺结核球。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痨治疗9个月,病灶无明显变化。入院拟诊:右肺周围型肺癌。 2000年8月手术。右侧开胸,见病灶位于右肺中叶与下叶裂之间,约4?cm×5?c m×5?cm大小,包膜完整,质硬,完整摘
-
左心房后壁副神经节瘤1例
病人女,26岁.体检发现血压偏高2年.2年来反复出现平卧时血压升高,高达21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药物治疗无效;站立或坐起时血压可下降至正常.入院时查体:平卧位血压195/112 mmHg、坐位血压120/70 mm Hg.胸部增强CT提示中纵隔占位,考虑良性肿瘤(图1).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后上方一大约5.0 cm ×2.6cm×4.8 cm的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肿块相对固定、与心脏动度不一致(图2).因辅助检查提示肿瘤位于中纵隔偏右后,故完善术前检查后2008年7月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手术治疗.
-
右侧开胸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肺分流术22例
1998年起,我们采用右侧开胸非体外循环(CPB)下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2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儿),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1 ~21岁,平均(8.1±2.4)岁;体质量9 ~47kg,平均(23.7±4.4) kg.术前均有发绀、气促,活动后症状加重.
-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具有癌灶多点起源和向颈、胸、腹呈"跳跃性"转移的特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主要的转移途径,由于食管淋巴引流复杂,交通支丰富,部分食管癌患者还可出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因此,术前或术中确定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范围非常困难.手术一直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应该包括几个区域,学术界意见仍不统一.理论上食管癌整块切除加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食管癌和预防淋巴结转移、复发的理想手术方式,然而由于存在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负面因素,对于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论.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能否治愈主要与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行为有关,与手术方式无关.日本学者认为食管癌的标准手术,一般是右侧开胸、开腹切除食管,三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极为复杂,不仅部位深而且范围广,涉及颈、胸、腹部等20余组[2].这就是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理论依据.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胃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附15例报告)
食管贲门癌切除、胃或残胃代食管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由于胃移置胸腔位置的变化及各种手术原因导致术后胃排空障碍是一种发生率不高但预后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告发生率为0.53%~1.82%。我院自1980年~1999年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836例。其中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5例,约占同期患者1.79%,均治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5~73岁,平均53.4岁。其中食管下段癌及贲门癌9例,食管中段癌6例。行左后外侧切口,食管-胃弓下吻合术9例。弓上吻合术4例,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例,经右侧开胸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例。多发生于术后5~10天左右。
-
Carlens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致气管破裂1例
患者,女性,年龄65岁,体重72 kg,身高153 cm,诊断为后纵隔占位.拟在全身麻醉下经右侧开胸行后纵隔占位切除术.ASA分级Ⅰ级,无手术史.各项常规化验指标未见异常,胸部CT示:后纵隔食管后见75 mm×48 mm× 105 mm低密度占位影,密度均匀,边缘尚清楚,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肺野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诊断为食管旁囊肿.
-
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术术后病人的呼吸管理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心脏外科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切口的美观日益受到外科医生和病人的重视[1].右腋下直切口不仅创伤小、伤口隐蔽,而且保留了胸廓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的恢复.但右侧开胸对右肺的压迫挤压时间过长,使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对于正中切口要多,术后呼吸管理有其特殊性,因此,术后肺不张的预防和呼吸管理尤为重要.1999年3月-2005年9月,我科采用右腋下直切口路径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23例,效果良好,无一例死亡.现回顾性总结其呼吸管理经验如下.
-
食管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5~61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1周~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或进食梗噎感,但梗噎症状较轻,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疼痛及上腹部不适感.术前均行食管吞钡造影、纤维食管镜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CT检查.病变位置为食管胸上段4例,胸中段10例,胸下段6例.食管钡餐造影均显示椭圆形或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食管镜示局部粘膜隆起,粘膜完整、光滑,管壁弹性好,内镜均能通过.其中有6例可见分叶改变.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右侧开胸4例,左侧开胸16例.②结果:20例术中所见,仅有14例可见肿物,行肿物摘除后病理均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另外6例术中所见与术前诊断不符,分别是纵隔型肺癌1例,第4胸椎椎体增生1例,食管壁局部唇样增厚外压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上段食管癌1例.术中和术前诊断符合率为70%,误诊率30%.
-
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20例
目的:探讨小切口右侧开胸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ASD)17例(继发孔缺损15例,原发孔缺损并发二尖瓣裂2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右腋下小切口13例,右前外小切口7例,经第4肋间开胸.全部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缺损修补术.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中无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适合复杂的心脏手术.
-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安全性的日新提高,微创“小切口”的手术,即应用人路小切口去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逐渐增多[1].2010年1月份-2011年4月份,本院经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根治先天性心脏病350例,效果良好.右腋下小切口侧开胸微创手术是一种更安全、简便可靠、美观微创的治疗方法.右侧开胸微创手术是在患儿的右腋下开一个6cm左右的小切口,手术创伤小、痛苦小、用血少.术后恢复快,费用低.
-
用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我科自1998年~2000年采用颈、胸(右)、腹三切口手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45例,其特点是胃代食管行颈部食管、胃吻合.这样几乎切除了整个食管,保证了上下两端无癌残留,且手术切除率高,因为右侧开胸切除中段食管癌避免了主动脉遮挡,加之取颈部吻合较胸内吻合操作方便,即使发生吻合口瘘也不致发生严重的胸腔感染,多能在短期内愈合.
-
非食管癌开胸术后乳糜胸3例
例1,男,58岁,诊断右肺下叶鳞状细胞癌.肿物直径为8.0cm.侵及胸膜,胸腔内少量积液.右肺下叶切除术后第3天胸引流量增多,开始为淡血性,2天后转为乳糜样,每日平均 800ml.术后2周引流量未见减少,诊断乳糜胸.全麻下右侧开胸于肺门后方纵隔胸膜破裂处见破裂的淋巴管并有乳糜液溢出.缝合破裂的淋巴管.术后经过顺利出院.
-
经右侧开胸切口行再次二尖瓣手术
为了减少再次经正中途径进行手术的并发症,本研究对已通过正中途径施行过二尖瓣手术的5例患者改用经右侧开胸切口行再次二尖瓣手术,现将手术结果报道如下.
-
经右侧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的配合
90年代以来右胸径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4月,经右胸肋间进路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6例,现将手术方法及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
-
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后呼吸道护理
右侧小切口是经右侧胸肋开胸,它不仅创伤小,切口隐蔽,其主要的优点是保留了胸骨的完整性,保证了胸廓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复.我院在2005年5~11月采取此法行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6例,均取得较好手术效果.但右侧开胸对右肺的压迫挤压时间过长,使术后肺部并发症多于正中切口,因此,术后肺不张的预防和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高位室间隔缺损右侧腋下开胸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侧开胸行“高位”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治疗和手术效果,探讨右侧开胸手术在“高位”室缺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技术要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7月完成的16例高位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率100%,随访3个月,治愈率100%。16例患儿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均愈合,无残余分流。结论高位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在年龄体重合适的情况下行侧开胸室缺修补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壁层胸膜外间隙置管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在胸腔手术后的应用
1996年7月到2000年5月我们应用壁层胸膜外间隙置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疼痛7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9例,男52例,女27例.年龄7~71岁,平均年龄46岁.食管中段癌14例,食管下段癌21例,贲门癌16例,支气管肺癌11例;开放性血气胸10例,其中伴外伤性膈疝2例;闭合性血气胸7例,其中伴脾脏破裂1例.其中左侧开胸63例,右侧开胸16例.
-
右肺下叶切除术中癌栓脱落阻塞气道一例
患者,男,52岁,体重58 kg.因反复咳痰1年,咯血伴右侧胸痛半年入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右下叶支气管息肉样新生物.拟行右肺下叶切除术.麻醉诱导后,插入39Fr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听诊双肺呼吸音分隔、对位良好.左侧卧位下行右侧开胸,开胸后改左侧单肺通气机控呼吸,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16/min,气道压19 cmH2O,SpO2维持在100%,单肺通气历时1 h.
-
高原地区小儿右胸径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0例
我院地处海拔2200米的高原,先心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自1995年9月至今我们为40例先心病患儿施行了经右侧开胸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