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139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行动态血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0例,颈动脉正常组69例.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24 hSBP,dSBP,nSBP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1).结论 高血压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24hSBP有关.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32例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真茵球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0.5-2.0年的临床结局进行随访与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复查均未见明显病变残留与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
腮腺切除术后并发耳颞神经痛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目的 分析腮腺切除术后并发耳颞神经痛的机理、临床表现及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腮腺术后伴发耳颞神经痛患者5例,采用强的松龙混悬液加局麻药局部注射神经通过颞下颌关节后面的部分的治疗方法.结果 在注射后短时完全止痛,注射1次者2人,2次和3次各1例.随访6~24个月无复发.1例注射两次效果不明显,查明另有其他原因.结论 对诊断明确的病例,采取强的松龙注射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体重指数对冠状动脉的内腔直径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体重指数(BM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85例冠心病人行冠脉造影,按不同BMI分为4组,BMI<20 kg/m~2组(低体重组),BMI 20~24.9 kg/m~2组(正常体重组),BMI 25~29.9 kg/m~2组(超重组)和BMI≥30 kg/m~2组(肥胖组),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把整个冠脉树分成27段.对不同冠脉段直径进行统计测量分析.结果 低体重组10例,正常体重组30例,超重体重组37例,肥胖组8例.当BMI较大,冠脉段直径较小.结论 BMI对不同冠脉直径段有一定的影响.
-
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羊膜腔穿刺术后宫内传播的风险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羊膜腔穿刺术后宫内传播的风险.方法 对本院有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无肝功能明显异常的33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分别对其出生后24 h内及1月龄婴儿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随访.结果 33例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乙肝病毒携带孕妇,除1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因胎儿为21三体引产,2例患者拒绝随访外,余30例均妊娠至足月分娩,出生后24 h内及1月龄婴儿无一例HBsAg阳性.宫内感染率的95%可信区间为0%~12%.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羊膜腔穿刺术后宫内传播的风险较低.
-
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加压手术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将76例(76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患者,分成2组,分别行放液或不放液,然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放液组36例(36只眼):一次手术网膜复位31例,成功率86.11%;3例2次手术成功.不放液组40例(40只眼):一次手术成功33例,成功率82.50%;5例2次手术成功.放液组和不放液组一次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放液组手术并发症明显比放液组低.结论 不放视网膜下液的手术方法简便安全.一次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微波热凝划痕鼻中隔术治疗鼻出血658例体会
目的 探讨微波热凝划痕鼻中隔黏膜治疗Little's 区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用微波热凝划痕鼻中隔黏膜治疗Little's 区鼻出血共658例.结果 治愈481例,好转150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95.9%.结论 微波热凝划痕鼻中隔黏膜治疗Litte's 区鼻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4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组采用热疗联合化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9%;对照组有效率62.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耐受良好.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5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电动负压切割器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优点.方法 对57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鼻内镜辅助下采取电动负压切割器治疗腺样体肥大,观察其转归情况.结果 随访6~18月,51例痊愈,6例基本痊愈,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应用电动负压切割器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具有直视下进行,病变切除彻底,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
两种碎核技术在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隧道内碎核和前房内碎核技术在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92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住院次序半随机分为隧道内碎核组和前房内碎核组,比较2组术后1 d、1周、1月时的视力和手术源性散光及术中晶体后囊破裂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 d时视力≥0.5者,隧道内碎核组明显优于前房内碎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时视力≥0.5者,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1月时手术源性散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前房内碎核组高于隧道内碎核组,术后角膜水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闪辉及前房细胞,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采用隧道内碎核技术较前房内碎核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相对安全、视力恢复快、对角膜内皮损伤小等优点.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 128例PDA在本科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年龄9个月至65岁,平均(13.7±14.5)岁,体重9~77(31.3±20.2)kg.结果 128例患者中126例(98.4%)封堵成功,失败者封堵后1例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1例封堵器周大量残余分流.成功者术后24~48 h,1、3、6个月彩超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 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心脏导管插入术/仪器和设备 -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老年妇女、手术时间长、术前脱水、术前输血及术后使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华法林、抬高患肢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有DVT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术后应加强预防、护理.
-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可靠治疗方法.方法 35例SAP患者,分为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透析滤过组(治疗组),并对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胃肠减压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7 d后A-PACHEⅡ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联合HD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和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7~2008年,浙江省血液中心74例自体PBSC供者.应用COBE Spectm与CS-3000PLUS血液成分分离机105次采集自体PBSC,评价产品得率与采集速度、采集前WBC/MN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成品中CD34~+平均得率与采集速度之间无相关(R=0.137,P>0.05);与采集前WBC(R=0.594,P<0.05)和MNC(R=0.704,P<0.05)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为避免枸橼酸盐输入过快引起的中毒反应、预防低钙血症、获得高浓度产品,建议佳采集速度是40~50 ml/min,好将采集前白细胞浓度控制在40×10~9/L以下.
-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杂交捕获第二代技术(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DNA(HPV-DNA)与宫颈癌前疾病的关系,评价该技术在宫颈癌前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妇科住院的26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分析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HC2检查的262例患者中,正常与炎症组、CIN1、CIN2、CIN3和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1.5%、66.7%、90.0%、98.3%、100%;各级宫颈病变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20岁~组HPV感染率高(62.9%),各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2、TCT及联合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9.4%、53%、92.4%;特异度分另q为78.5%、97.7%、76.9%;阳性预测值为80.8%、95.9%、80.3%:阴性预测值为87.9%、67.2%、90.9%.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其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育龄妇女是高危型HPV筛查的目标人群.HC2检测高危型HPV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有效方法.联合TCT检查,可有效指导临床诊断.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对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可能治疗机制.方法 将40只EAE大鼠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高低剂量的Tri治疗组,并以氢化可的松(HC)作为阳性对照,每组各10只,再取10只注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观察Tri对EAE动物模型作用程度、脑和脊髓的病灶数目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的影响.结果 Tri减轻EAE动物发病程度、减少脑和脊髓的病灶数目,降低血清TNF-α水平的同时升高IL-10的水平.结论 Tri治疗EAE的作用具有一定效量关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并上调IL-10的免疫应答有关.
-
双腔球囊顶压器的研制及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用于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双腔球囊顶压器,并观察其在RRD复位术中的疗效.方法 独立设计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并委托厂家生产样品;选择同期RRD患者74例(74眼),A组40眼,采用自制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术;B组34眼,采用常规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观察2组手术效果.结果 A、B 2组术后3个月时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术后3个月时术眼的柱镜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后3个月术后柱镜度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研制的双腔球囊顶压器(专利号:ZL200720018362.9)经测试安全性及物理性能合格.应用该产品治疗临床上单个或数个裂孔引起的RRD(CI级及以下),效果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 眼外科手术/仪器和设备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
成人成肌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目的 建立一种优化的体外成人成肌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首先用两步消化法对取自成人骨骼肌组织进行消化获取相对较纯的成肌细胞,通过差速贴壁法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并对获取的成肌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与分析.结果 该方法可获取高纯度的成肌细胞,且在体外可快速稳定增殖.结论 该方法所获取的成肌细胞可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治疗、血友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伯格氏病)、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衰的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充足、可靠的实验靶细胞.
-
Kank1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kank1基因在鼻咽癌(NPC)细胞与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P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4株NPC细胞(CNE1、CNE2、5-8F和6-10B)及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及22例NPC患者kank1基因的表达,并与11例非癌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kank1基因在NPC细胞中表达降低,NPC患者kank1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kank1基因表达可能在NPC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家兔大脑顶叶锥体细胞的影响
目的 以大脑顶叶锥体细胞的变化为判断标准,探讨家兔糖尿病模型胰岛素(Ins)用药治疗的适宜方案.方法 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N组)、模型组(D组)、多次Ins治疗组(A组)、50R预混Ins治疗组(B组)、30R预混Ins治疗组(C组)],其中4组用四氧嘧啶制作成家兔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用Ins 30 d后处死动物,同时处死其他组动物;记录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时Ins用量.观察比较各组血糖、脑重、大脑顶叶的锥体细胞凋亡率及病理学变化.结果 B组的达标Ins用量较A、C组少,C组达标时Ins用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A组达标时间短(7.00±1.31)d、C组血糖达标时间长(19.63±1.41)d,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束时的体重与血糖呈负相关(r=-0.559,P<0.01),脑重量与血糖亦呈负相关(r=-0.656,P<0.01).模型组绝大多数神经元变性凋亡,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大脑顶叶皮质锥体细胞组织水肿及病变受损严重程度A>B>C.结论 30R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佳.提供一个较高的基础胰岛素浓度加少量餐时胰岛素峰值量治疗糖尿病,血糖平稳缓降,对糖尿病神经组织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多次胰岛素3短加1中或长的强化治疗及太短时间达标的方法不可首选.
-
新型主动脉旁反搏装置在小尾寒羊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急性心衰动物辅助实验验证主动脉旁反搏装置(PACD)的辅助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成年8只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体重(44.9±2.5)kg,雌雄不限.自行设计并制作的PACD,其主体为一血囊通过一无瓣膜的人工血管连接至实验动物的降主动脉.气囊连接至IABP控制台,通过充、放气提供反搏动力.结扎前降支和(或)回旋支分支建立急性心衰模型.应用生理记录仪、连续心排量仪等连续采集反搏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心衰动物反搏前后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评估PACD的循环辅助效果.结果 结扎冠状动脉后心衰模型建立成功: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及左室外功(LVEW)分别显著下降了17.6%(P<0.01),27.7%(<0.01),48.8%(P<0.01),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显著增加了57.7%(P<0.01).PACD辅助后.CO及LVEW分别增加了6.3%(P<0.01),16.0%(P<0.01).平均舒张期主动脉压(MADP)及心内膜活力比率(EVR)分别现在增加了19.4%(P<0.01),39.5%(P<0.01).辅助后,心脏的血液灌注明显改善:平均舒张期冠脉左主干流量(MDLMF)及冠状静脉窦回心血量(CSF)分别增加了14.0%(P<0.01),11.6%(P<0.01).结论 在急性心衰动物中,PACD显著增加了MADP、LADF及冠脉回心血量,提供了显著的辅助效果,因此有望给难治性心衰患者提供长期、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
-
E-cadherin、Cath-D和VEGF表达与喉鳞癌浸润转移
目的 探讨E-cadherin、组织蛋白酶D(Cath-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癌淋巴转移中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喉癌标本中E-cadherin、VEGF、Cath-D进行了检测.结果 喉鳞癌中E-cadherin、VEGF、Cath-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3%、66%.VEGF表达与Cath-D、E-cadhefin表达均呈正相关(r=0.616,0.329,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标本中E-cadherin、VEGF、Cath-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E-cadherin与Cath-D在喉癌无直接相关性;在E-cadherin、Cath-D表达阳性的标本中VEGF表达较高,这种现象多见于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结论 E-cadherin、VEGF、Cath-D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VEGF、Cath-D和E-cadherin具有协同作用.
-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的影响,探索它的肾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未处理糖尿病组(B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C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肾重/体重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e) 24 h尿蛋白定量,并分析各组大鼠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巯基及羰基水平.结果 B组大鼠肾重/体重比、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DA及羰基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SOD、GSH-PX及总巯基低于A组.与B组相比,C组大鼠肾重/体重比、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DA及羰基水平下降,GSH-PX升高.结论 苯那普利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并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这种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有关.
-
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与小鼠体重对制作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次数和小鼠体重时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方法 使用四氧嘧啶根据不同给药途径、方式和小鼠体重对实验动物进行分组:观察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小鼠体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体重、成模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实验所用各造模法均可使血糖升高明显;腹腔注射一次法给药组血糖升高优于腹腔注射两次法给药组;一次法腹腔注射给药组和一次法静脉注射给药组血糖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注射一次法给药各组,中体重组的小鼠与高和低体重组小鼠比较,血糖升高显著;除腹腔注射两次法给药组外,各实验组糖尿病小鼠体重均有下降.并且腹腔注射一次法给药中体重组小鼠成模率为100%.结论 用四氧嘧啶制作小鼠糖尿病模型,一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00mg/kg可提高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成功率,且小鼠体重以18~22 g为佳.
-
PPAR_γ在肺结节病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_γ)在肺结节病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节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肺结节病患者与10例正常对照肺组织标本中PPAR_γ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结节病组PPAR_γ的阳性表达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0.34±0.02 vs 0.42±0.04,P<0.05).结节病组PPAR_γ表达与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病程之间无相关(P>0.05).结论 PPAR_γ在肺结节病患者肺组织中表达下降,PPAR_γ可能参与结节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
-
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VEGF的表达情况.计算出凋亡指数(AI)及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 AI和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低分化程度组和高TNM分期组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和低TNM分期组(P<0.01),而其AI值明显低于高分化程度组和低TNM分期组(P<0.01).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AI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降低与AI、VEGF、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AI、VEGF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参与了胃癌的形成;VEGF与胃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增高与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AI、VEGF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
自由脂肪酸依赖CASPASE3诱导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凋亡
目的 利用体外脂肪变性的模型,探讨不同自由脂肪酸(FFA)的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DAPI核染剂和借助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检测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在不同脂肪酸在不同时间后(12 h、24 h、48 h)TG和细胞凋亡率和Cagpage3活性的变化,以及Z-VAD-FMK在不同时间对棕榈酸(PA)诱导的细胞凋亡和Caspagc3的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 亚油酸(LA)组、油酸(OA)组在各时间段的TG的积累高于PA组,但凋亡率和Cagpage3活性均低于PA组,并呈时间依赖性.加入Z-VAD-FMK后PA导致的凋亡率和Cmpage3活性均显著性降低.结论 棕榈酸以Caspage3蛋白酶依赖的方式诱导脂凋亡.油酸和亚油酸通过形成甘油三酯,防止肝细胞脂凋亡.
-
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用于膝部骨折内固定术镇痛的研究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对膝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使用、睡眠情况、不良反应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术前3 d起给予塞来昔布200 mg口服,2次/d,持续至术后7 d;对照组术前给予复合维生素片,术后予塞来昔布200 mg口服,2次/d,持续至术后7 d.术毕2组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48 h,术后2、4,8、16、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调查患者睡眠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术后每日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2组间用药前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实验组各个时点的VAS值均低于对照组相应的VAS值(P<0.05);实验组术后睡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需要芬太尼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用于膝部骨折手术具超前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改善睡眠满意度,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
依托咪酯乳剂在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时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年龄>65岁的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和丙泊酚诱导组,观察基础值、注药后、插管时、插管后1、3、5 min时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后各观测点SBP、DBP及HR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变化;与基础值相比,丙泊酚组病人注药后及插管后1、3、5 min SBP、DBP均下降,注药后HR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托咪酯组相比,丙泊酚组注药后及插管后1、3、5min SBP、DBP明显降低,注药后H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在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丙泊酚.
-
三草安前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三草安前汤治疗慢性非细茵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14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三草安前汤治疗.对照组用前列泰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6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降低前列腺液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治疗组在NIH-CPSI积分、EPS-WBC指标改善,降低IL-6、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 三草安前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良好疗效,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可能是三草安前汤治疗慢性非细茵性前列腺炎的机理之一.
-
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和阿斯匹林三联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阿斯匹林三联药物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03例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三联疗法治疗组及二联疗法(阿托伐他汀、阿斯匹林)治疗组.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血脂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1)2组治疗前后血脂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血脂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三联治疗组与二联治疗组比较,颈动脉内层中膜厚度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和阿斯匹林组合的三联疗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
胺碘酮在心肺复苏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心肺复苏时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跳呼吸骤停在急诊与院前急救实施了心肺复苏并出现了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43例,选取在复苏过程中用了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1例病例作为A组,对常规选用利多卡因的病例随机抽取22例作为B组.观察患者心律失常是否终止或减少、心室律是否减少、室颤是否复律.2组进行对比.结果 使用胺碘酮的A组疗效要优于B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首选胺碘酮.
-
奈达铂联合异环磷酰胺与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奈达铂(NDP 254-S)与异环磷酰胺(IFO)组成的IN方案和顺铂(DDP)与紫杉醇(Taxol)组成的TP方案对I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治疗组35例采用IN方案:奈达铂85 mg/m~2,第1天静滴;IFO1.5 g/m~2,第1、2、3天静滴,美斯钠解毒,以上方案每3周重复1次.对照组34例采用TP方案:顺铂25 mg/g~2,第1、2、3天静滴,Taxol 135mg/m~2,第1天静滴,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西咪替丁预处理防止过敏.结果 治疗组35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SD)16例,进展(PD)1例,有效率51.4%.对照组34例中,CR 1例,PR 15例,NC 17例,PD 1例,有效率47.1%;2组主要毒副作用: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5.8%,对照组73.5%,2组血液学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5.7%,较对照组67.6%小(P<0.05),未见严重肝、肾毒性.结论 IN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率与TP方案疗效相当,但胃肠道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TP方案.
-
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注射液0.5 mg静脉注射,1次/d,连续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Hcy、NIHSS和BI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血浆Hcy水平、NIHS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4、21天血浆Hcy水平和NJHS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改善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和改善临床疗效.
-
CAG预激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CAG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例急性髓系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给予CAG预激方案化疗,30~45 d一个疗程.结果 CAG预激方案治疗2个疗程完全缓解率50%,部分缓解率25%,总有效率达75%.化疗不良反应多见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 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复发难治性白血病较传统化疗方案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高,毒副反应低,可以减少粒细胞缺乏恢复时间,减少低细胞期感染机会,增加幼稚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等优点.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依达拉奉30 mg + 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奥扎格雷钠80 mg + 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奥扎格雷钠80 mg + 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
安体舒通联合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Aldosterone)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Enalapril)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改善心功能及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83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依那普利加基础用药,治疗组为对照组用药加上安体舒通.治疗6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指标和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脏超声指标改善,心肌纤维化指标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体舒通联合依那普利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及逆转DCM心肌纤维化.
-
不同剂量倍他乐克治疗9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倍他乐克使用剂量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结果 高剂量组超声心动指标、心功能改善在治疗30周时明显优于剂量组;两组均无因服用倍他乐克而导致的显著不良反应或死亡情况.结论 高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可以获得大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快通道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对快通道非体外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择期进行OP-CABG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与芬太尼组(F组),每组42例,术中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苯肾上腺素,麻醉性镇痛药与异丙酚的用量,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结果 与R组相比,F组在静注芬太尼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改善,整个术程中苯肾上腺素及异丙酚的用量相仿,术后R组机械通气时间是(1.4±0.8)h,拔管时间为(1.9±1.0)h,ICU停留时间为(18.2±8.7)h,明显短于F组(P<0.01).结论 在OPCABG中,瑞芬太尼既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又能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较芬太尼更适用于快通道OPCABG的麻醉.
-
冠心病患者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计算N/L,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MI组WBC、N、N/L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WBC、N、N/L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结论 血N/L对于辅助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注意.
-
肝硬化患者的肺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对7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A、B、C级分别为27、28、18例)和4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肝硬化患者并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反流法检测肺动脉内径及压力.结果 肝硬化Child-Push A、B、C级各组间肺动脉内径依次增宽、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和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54,0.5,P<0.05),ET-1和肺动脉内径以及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51,0.38,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肺血管扩张、肺动脉压力增高,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NO、ET-1参与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机制.
-
小儿术中不同类型输液对K~+、Na~+、HCO3~-和血糖的影响
目的 分析小儿术中不同类型输液对K~+、Na~+、HCO3~-和Glu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非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分为4组,每组25例,盐水组(A组)、平衡盐液组(B组)、糖盐组(C组)、糖组(D组).4组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均在20~50 min之内.结果 B组K~+稳定,HCO3~-显著上升,C组和D组Glu显著上升,D组K~+显著下降,盐水组(A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小儿术中尽量避免输注含糖的液体.
-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情况及其与年龄、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14例,分别取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 214例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病原学检查,其阳性率43.92%(94/21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73.4%(69/94),腺病毒(ADV)占3.19%(3/94),流感病毒A(IVA)占4.26%(4/94),流感病毒B(IVB)占5.32%(5/94),副流感病毒(PIV3)占9.58%(9/94),RSV和PIV3混合感染占2.13%(2/94);RSV和PIV1混合感染占1.06%(1/94);BSV和IVA混合感染占1.06%(1/94).结论 2007年冬季至2008年春季本市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以BSV为主,各组别中以1~6月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检出率高(52.94,47.71%),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测对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病毒学 -
血清CA125、CA19-9 及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关系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A125、CA19-9及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112例CHF患者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心功能Ⅱ~Ⅳ级组.通过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A125、CA19-9水平,以Biosite Triage 快速诊断仪测定血浆BNP水平.另随机抽取40例有心血管疾病但无CHF作为非CHF组.结果 CHF组血清CA125及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CHF组(P<0.01),心功能Ⅳ级组明显高于Ⅲ级组(P<0.05),而心功能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P<0.01),且心衰控制后两者水平明显下降,但血清CA19-9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结论 血清CA125及血浆BNP是诊断和评价CHF的良好指标,且与心衰程度相关,与导致CHF的原发基础疾病无关;而血清CA19-9与心衰无明显关系.
-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附5375例报告)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5375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病例中,对385例检查结果为ASC-US以上的患者,阴道镜检查后取多点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液基细胞学总阳性率7.16%,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的符合率为60.00%,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的符合率为73.80%,浸润癌的符合率为100.00%.ASC-US组CINⅡ以上者8例,占3.96%,ASC-H组CINⅡ以上者17例,占58.62%;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7,P<0.01).结论 液基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异常细胞检出率高,细胞学结果异常者结合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
肿瘤化疗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
目的 调查肿瘤化疗患者鼻前庭及手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茵(MRSA)的分布.方法 常规法分离鉴定165名化疗患者鼻前庭及手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筛选MRSA.结果 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茵及MRSA总携带率分别为45.45%、13.33%.结论 肿瘤化疗住院患者易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应重视其检测.
-
Castleman病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Castleman 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5例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15例Castleman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局限型13例;多中心型2例.病理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型12例,浆细胞型2例.混合型l例.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确诊依赖于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并须结合临床资料.Castleman病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首选,预后较好.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病理学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血压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和血脂;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心肌梗死组24例、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组69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A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92.8%),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心肌梗死组次之(66.7%),正常组低(22.9%).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探讨
目的 研究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心病及其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117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CAS)组(75例)和冠状动脉正常(CAN)组(42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将CAS组分为1支病变组(31例),2支病变组(20例),3支病变组(24例),其中非重度狭窄者54例,重度狭窄者21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CAS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CAN组(P<0.05),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水平呈逐级增高趋势,3支与0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支、1支与0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支与2支、1支与3支、2支与3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关键词: 半胱氨酸/代谢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学 -
胰高血糖素瘤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一例报告
患者,男,51岁,体重63kg.因"发现高血糖伴全身反复皮疹一年余"于2008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07年始发现血糖增高,先口服降糖药后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均不理想,空腹血糖高14 mmol/L,餐后血糖高21 mmol/L.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肺毛霉菌感染一例报告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发热、关节痛12年余,皮疹1月于2008年9月27日入院.患者1996年初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长期服用激素.入院前一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度,伴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予消炎,化痰治疗后未见好转.
-
VVI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器综合征伴膈肌痉挛一例报告
患者,女性,80岁,体型较胖,因胸背痛伴气急5 d,加重6 h于2008年12月05日入院,5d前患者出现后背正中偏下阵发性钝痛,并向左前胸放射,深呼吸及卧位时加重,坐位时稍减轻,伴气急.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报告
患者,男,67岁,因突发头晕10 d于2008年11月11日入院.10 d前因疲劳后出现头晕,如坐舟车,呈持续性,左侧卧位头晕加重,右侧卧位头晕稍缓解,严重时视物模糊,偶觉胸闷、心悸、左面部和左上肢发麻,在外院行颈部血管彩超示:"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伴小斑块形成,左侧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考虑锁骨下盗血可能)"转诊本院,测上肢血压左侧95/61 mmHg(1 mmHg=0.133kPa),右侧137/66 mmHg,拟"锁骨下盗血"收入院.既往2年前发现"颈椎病",无吸烟史.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其拮抗剂与房颤的关系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长.在65岁以下的成年人中AF的发病率接近1%,而在65岁以上则高达5%以上~([1]).AF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可使总死亡率增加2倍~([2]).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成因及防治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60%~([1]),国外有约27.5%~([2]).手术方式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行保乳手术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并不比改良根治术的发生率低,但是改良根治术后马上乳房重建的病人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就显著低于以上两种术式的发生率~([3]).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积脓/病因学/预防和控制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痛(SDHVD)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相关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342例50岁以上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SDHVD共58例,研究其二维、M型、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SDHVD常见于主动脉辩和二尖瓣,尤以主动脉瓣钙化并关闭不全多见.心脏形态改变以左房扩大常见,心功能改变早期以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晚期可合并收缩功能障碍.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清晰观察心内结构,了解心脏形态改变,准确测量心功能,是早期诊断SDHVD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 -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确诊、误诊及漏诊病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超声科检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71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病理结果及治疗后追踪结果对照,提高超声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结果 在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71例患者中,62例超声心动图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有7例未发现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赘生物假阴性患者).其余2例为误诊.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阳性率97.2%(69/71),赘生物超声漏诊率为9.9%(7/71),误诊率为2.8%(2/71).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准确率高,对3mm以上的心内赘生物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及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对前庭导水管扩大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 分析前庭导水管扩大的CT表现,评价其对临床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高分辨率CT对患者颞骨颅底横断位薄层扫描,测量具体病例相关数据.结果 在CT横断面图像上23例患者共44只耳中21例双侧耳和2例单侧耳的前庭导水管外口均大于1.5 mm,其中21只耳内侧缘与总脚直接相通,26只耳合并耳部畸形.结论 高分辨率CT能够准确地显示前庭导水管扩大,对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很大帮助.
-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MRI表现(附8例报告)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SLE)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NP-SLE 8例.采用日立AIRISⅡ0.3TMR仪行颅脑MRI检查,并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主要MRI表现:(1)腔隙性脑梗死(5例),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脑干;(2)轻度脑萎缩(3例),局部性或弥漫性;(3)大片状脑梗死(2例),部位不定,单发或多发,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占位效应较轻.结论 NP-SLE的颅脑MRI检查有较高敏感性,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并有助于临床治疗.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 Sonata 1.5T MR扫描仪的T_1WI、T_2WI、DWI及SWI等序列对13例急性颅脑外伤、16例急性脑溢血及出血性脑梗死、34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临床表现、CT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所见等综合诊断方法为参照标准,判定SWI对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63例患者中脑挫裂伤13例、脑溢血12例、出血性脑梗死4例、海绵状血管瘤19例、动静脉畸形9例、脑静脉畸形6例;SWI对病灶的显示、细节的反映与参照标准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WI对脑血管性病变病灶显示清晰、准确,结合其它MR序列图像可以用于临床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分析
目的 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特征(ICCA)进行比较和临床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1例58只眼,所有患者均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结果 FFA中可见边界清晰的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有21眼(36.2%),3眼在ICGA中边界欠清楚;FFA显示隐匿性CNV30眼(51.73%),其中在ICGA中呈边界清晰的点状或斑状CNV11眼;FFA诊断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7只眼中ICGA中证实有CNV3只眼;合并黄斑出血19眼,ICGA能发现FFA不能发现的CNV共3眼(15.8%);FFA诊断为瘢痕染色7眼(12.1%),2眼在ICGA中发现CNV;ICGA中发现滋养血管18眼.结论 FFA是诊断典型性CNV的金标准,但与FFA比较ICGA可发现FFA显示不出的滋养血管,提高CNV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为治疗渗出型AMD提供了有力帮助.
-
3.0T磁共振多序列联合应用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不同序列在胰腺检查中的不同特点及合理应用多种技术对胰腺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4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胰腺疾病行T1WI脂肪抑制序列,T2WI HASTE序列,及3D-VIBE动态增强扫描检查,26例行MRCP检查,21例行CE-MRA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对获得的图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的特点.结果 胰腺病变中胰腺癌3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癌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单纯囊肿4例.3D-VIBE动态增强扫描及脂肪抑制T1WI时病灶的显示为清晰、信噪比好,其中又以胰腺实质期病变组织与正常胰腺显示清晰;MRCP用于显示胰胆管扩张的程度及形态为直观,本组伴有胰胆管扩张的病例全部得以显示;CE-MRA显示胰腺肿块及胰周血管关系好,有利于病灶术前评估.结论 合理应用多种MR检查技术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及术前评估,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人费用.
-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9例海洛因脑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灶位于脑白质区.呈广泛、对称性大脑、小脑白质、内囊以及脑干损害,CT表现为该部位广泛性低密度,MRI表现为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后无强化,MRA无异常.结论 海洛因脑病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结合病史,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超声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及相互间比较,分析螺旋CT(MSCT)和超声双重造影(DCUS)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62例经胃镜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手术前5 d内进行MSCT及DCUS检查,并进行TNM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得出正确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MSCT和DCUS检查T_1、T_2、T_3及T_4期的准确率对比分别为42.9%vs 64.3%、55.1%vs 75.5%、69.6%vs 85.7%和80.0%vs 93.3%.65例N_0期患者两项检查的正确率为75.4%vs 78.5%;97例N + 期患者为72.2%vs 78.4%.21例M_1期患者,两项检查判断正确率为90.5%vs 95.2%.结论 胃癌术前T分期,超声双重造影较螺旋CT检查的正确率高,在N分期及M分期两者正确率相仿.两者术前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
绍兴市聋哑学校非综合性耳聋分子病因学分析
目的 时绍兴市聋哑学校非综合性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分析.方法 对绍兴市聋哑学校116名学生进行病因问卷调查和听力检测.应用PCR扩增及焦磷酸测序法对112名非综合性耳聋患者进行GBJ2 235delC和线粒体DNA 12SrRNAA1555G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在11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6例(5.36%)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A1555G点突变,其中3例有明确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11例(9.82%)存在GBJ2 235delC纯合突变,5例(4.46%)存在GBJ2 235delC杂合突变.结论 绍兴地区线粒体DNA 12SRrRNAA1555G突变率高于全国水平,GBJ2 235delC突变处于较低水平.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或提示部分非综合性耳聋的病因,对防聋和指导聋儿家庭婚育起到积极作用.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