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理疗

中华理疗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중화리료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08
  • 国内刊号: 21-114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41
  • 曾用名: 中国理疗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理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功能性电刺激中应用P型迭代学习控制在上肢多关节运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作者:毕胜;吴怀宇;章刚华;鄢达来;熊沈蜀;王福根;周兆英

    目的在功能性电刺激(FNS)中,利用P型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研究对健康人上肢肘关节运动角度和腕关节运动角度同时进行运动反馈控制。方法 FNS刺激肱二头肌和前臂屈肌,以预期关节角度为目标,以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角度传感器数值为反馈标准。结果采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简单,参数易调整,控制量变化平缓,轨迹跟踪精确度高,在对多关节运动控制中,基本能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P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为FNS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控制方法。

  • 九种织物材料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影响

    作者:王玉玲;谭玉茹;谭维溢

    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保健、预防、治疗作用,但大剂量紫外线照射能造成眼和皮肤的损伤。据报道,长期暴露于小剂量紫外线,特别是中波紫外线之下,有导致皮肤的慢性退行性变及癌前期和皮肤恶性变的可能[1]。因此,何种织物材料可适当保护人体,避免不必要的、过量的紫外线照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物理治疗中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对常用遮光织物材料对中短波紫外线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 中波紫外线对角朊细胞合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

    作者:杨希川;叶庆佾;徐小珂;钟白玉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对培养的角朊细胞合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UVB(302 nm,100 mJ/cm2)照射对培养人角朊细胞合成bFGF的作用。结果正常皮肤组织基底层和棘层的角朊细胞及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可合成bFGF;培养的角朊细胞经UVB照射后细胞内bF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较照射前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bFGF可能参与了UVB照射所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并减少UVB所引起的黑素细胞的损伤及凋亡,维持皮肤内黑素细胞的数量稳定。

  • 海水浴对中老年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宝山;柏伟;张晓岩;赵琳;郑利萍

    对参加海水浴的中老年健康工休人员血清中与抗衰老有关的一些活性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脂质(LPO)等海水浴前后活性和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以了解海水浴对人体尤其是中老年人血清中SOD和GSHpx酶的活性及LPO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海水浴对人体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抗衰老作用,现报道如下。

  • 深层椎旁肌肌电图在脊神经根受损中的定位价值

    作者:张凤荣;邸旭辉;张克亮

    目的探索脊神经根受损定位诊断中的精确定位检测指标。方法对200例脊神经根受损患者先行传统定位检查,在此基础上,根据肢体异常肌群的根性分布等情况,再行相应深层椎旁肌的探查,同时行健侧椎旁肌的对照检查。结果 200例473块患侧椎旁肌100%阳性,健侧105块对照肌100%阴性。凡肢体异常肌群呈根性分布均在相应深层椎旁肌上得到了阳性验证。其中18例轻症仅表现为患侧53块椎旁肌阳性和4个H反射的延长,而无其他指标的改变。结论深层椎旁肌肌电图的阳性改变在脊神经根受损的诊断中是一个早出现的精确定位检测指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银屑病近期疗效及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变化

    作者:刘华昌;李冠勇;刘洪普;王继文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该疗法治疗银屑病,每周2次,共治疗8次;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534,3.464;P<0.002,0.002)。治疗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t=2.53,2.057;P<0.02,0.05)。治疗结束后,有效32例,无效10例,有效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t=2.318,2.162,P<0.05,0.05)。结论该疗法治疗银屑病可能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有关。

  • 影响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叶晓芬;张意仲;喻森明;原莳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100例脑外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后,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方法,比较FIM改变值,采用t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年龄、文化程度、损伤类型、手术次数、昏迷时间、康复介入时间、高压氧疗程、神经营养药物、并发症及住院天数与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关系。结果<25岁组与>50岁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2.039,P<0.05);一次手术与二次及三次手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5.088,6.428,P<0.001),神经营养药物组与非治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461,P<0.01);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450,P<0.001);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次数与康复效果无关;昏迷时间及康复介入时间与康复效果呈负相关,高压氧疗程与康复效果呈正相关,而文化程度、脑外伤类型及住院天数与康复效果相关性不大。结论高压氧疗程和脑外伤程度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康复介入时间是影响康复效果的次要因素,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与康复效果无相关性。脑外伤的康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早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 康复 脑损伤 因果率
  • 紫外线照射液体输注与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的比较观察

    作者:李经伦;何本超;李小刚;何晓英;席春江;荣本兵;熊先骥

    资料和方法 脑梗死患者67例,均经头颅CT确诊,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并按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2]分轻中重型,分为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UDIO)组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64.1±2.5)岁;病程(2.5±0.5)d;轻型5例,中型23例,重型7例;神经功能损失评分19.8±4.0;伴发病评分4.8±2.0;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组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62.3±2.8)岁;病程(2.9±0.7)d,轻型3例,中型20例,重型9例;神经功能损失评分19.0±3.5;伴发病评分5.2±1.6。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在胞二磷胆碱、丹参常规治疗下,ILIB组采用长春产CYD-Ⅲ全电脑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仪,波长632.8 nm,激光输出功率1.5~2.0 mW,每次60 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UDIO组采用长春产全电脑光量子载体氧透射治疗仪,紫外线波长254 nm,能量密度10 mJ/cm2,照射并充氧10 min,充氧流量5 L/min,用10%葡萄糖作载体液,以45滴/min,1 h滴完,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两组均在入院时及治疗1个疗程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气分析,血脂、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丙二醛(MDA),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研制的LIN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粘度计测定;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电脑自动记录;血浆SOD采用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SOD盒,用羟安发色测定:LPO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化比色法[3]。血脂及血气分析采用本院自动化分析仪检测。 治疗两疗程后按199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第四次会议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及死亡[1]。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 运动锻炼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姚素芬;段南宁;宋广斗;高军;张守元;郭庆军;王长轩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 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训练组进行为期7周,每周6次,每次1 h的运动训练,观察运动前后血压及一氧化氮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训练组运动后收缩压(140.48±13.62)mm Hg较运动前(162.50±17.33)mm Hg明显下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64.16±7.96)mm Hg;舒张压(82.98±3.99)mm Hg较运动前(93.78±4.96)mm Hg明显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95.41±6.40)mm Hg,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训练组运动后一氧化氮水平(10.30±7.69)μmol/L较运动前(17.77±19.75)μmol/L明显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18.70±14.51)μmol/L,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训练组运动前与对照组的血压及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血压及一氧化氮观察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运动训练可使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一氧化氮水平下降,一氧化氮活性的恢复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之一。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诗品;于杰;彭红;黄宝珍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UBIO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清sICAM-1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B、ALT、AS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UBIO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76,2.763,2.746,P<0.05);SB、ALT和AST复常率UBIO治疗组分别为82.6%,55.8%和46.5%,对照治疗组分别为39.0%,30.5%和18.3%。两组SB、ALT和AS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33.54,10.95,15.18,P<0.01)。UBIO组血清sICAM-1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3.175,P<0.01),但对照治疗组血清sICAM-1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t=0.661,P>0.05)。结论 UBIO治疗可能会下调肝内sICAM-1的表达,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脑梗死患者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

    作者:唐维国;何松彬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并探讨UBIO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0例脑梗死患者UBIO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进行观察,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UBIO组治疗1个疗程后CD4(40.92±6.97)%较治疗前(37.11±7.02)%有明显升高(t=-2.109,P<0.05),CD25(13.38±3.26)%,治疗后为(11.12±4.25)%,有明显下降(t=2.311 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CD8、CD4/CD8、CD16+CD56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UBIO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有积极的意义。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凋亡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王继文;陈丽军

    资料和方法 银屑病患者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6~64岁,平均39.4岁;病程2周~32年,平均7.8年;健康对照组20名,均为健康查体者,其性别、年龄与银屑病组无统计学差异。 采用北京产WL-2型光量子血液治疗仪,紫外线波长253.7 nm,照射剂量24.5 mJ/cm2,具体操作步骤同参考文献[1]。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取外周血备检。 凋亡基因-1(Fas)、白血病基因-2(Bcl-2)的蛋白表达及T细胞CD4抗原(CD4)的单克隆抗体均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FasFITC、Bcl-2FITC、CD4FITC),凋亡基因-2.7(Apo-2.7)蛋白表达物及T细胞CD8抗原(CD8)的单抗采用藻红蛋白标记(Apo-2.7PE、CD8PE),T细胞CD3抗原(CD3)单抗为藻红蛋白双重标记(CD3PE-cy5),上述试剂以及参照用IgG1FITC、IgGlPE、IgG1PE-cy5均由法国国际免疫公司生产,淋巴细胞分离液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生产。样品处理、免疫反应及流式细胞检测的详细方法同参考文献[2]。 统计方法: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t或t′检验。

  • 紫外线照射充氧血液输注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

    作者:于敏生;李正宝;黄修国;丁维涛;郭明娟;张传宏;孔一民

    资料和方法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0例,均为口服中毒,临床除有机磷中毒的一般表现外均存在意识障碍。分为两组。UBIO组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15~84岁,平均(31.7±9.3)岁;1605中毒12例,敌敌畏11例,氧化乐果8例,乐果8例,马拉硫磷5例,敌百虫2例;口服量20~180 ml;浅昏迷13例,中度以上昏迷33例;伴肺水肿37例,抽搐9例,呼吸麻痹7例。对照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13~78岁,平均(32.4±7.9)岁,1605中毒11例,敌敌畏10例,氧化乐果9例,乐果7例,马拉硫磷4例,敌百虫3例;口服量25~175 ml;浅昏迷14例,中度以上昏迷30例;伴肺水肿35例,抽搐8例,呼吸麻痹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服药量、入院时病情、服药到开始治疗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洗胃、导泻、补液,根椐病情静脉注射解磷啶、阿托品,同时采用放血疗法,放血400 ml后输入异体同型新鲜血液400 ml,每天1次,至意识清醒,中毒症状消失。UBIO组治疗基本同对照组,仅在换血过程中将输注的血液经紫外线照射并充氧。方法是将400 ml异体同型新鲜血液分两次加入特制石英玻璃瓶内,放入石家庄产XL-200型血液辐射治疗机内进行紫外线照射,紫外线波长253.7 nm,能量密度0.568 J/cm2,灯距2.5 cm,照射时间10 min,同时以流量5 L/min充氧15 min后立即输注给患者,每天1次,至意识清醒,中毒症状消失。

  • 低频电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17例

    作者:张连玉;陆廷仁

    资料和方法 肾绞痛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6~59岁,平均36.5岁;病程4 h~5 d,平均1.5 d;腰腹部疼痛左侧7例,右侧10例,疼痛为刀割样绞痛,阵发性加重,部分病例放射至下腹和阴部,痛苦面容,呻吟不止,以手压腰,行走困难或不能行走;均有血尿,15例X线平片示输尿管结石。均经泌尿外科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经肌注阿托品0.5 mg和度冷丁100 mg,用药2 h后症状未缓解转我科治疗;5例夜诊曾重复上述用药多至3次。 首次电疗前后,由同一医师进行疼痛程度的评定。因首次电疗前的疼痛程度同时也是药物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可作为电疗止痛效果的自身对比标准。而电疗2~5次后,疼痛完全消失,已无疼痛评价的意义,仅作为停止电疗治疗的指标。评定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的方法,此表分三部分:①疼痛分级指数(PRI),内含11个感觉性词和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分别以0,1,2,3分表示;②目测类比定级法(VAS),画一条长100 mm直线,两端分别以无痛、剧痛,在此线上划一点即表示疼痛程度;③现有疼痛程度(PPI),分6级:分别以0,1,2,3,4,5分表示。检查时由检查者逐项询问,不懂者可适当解释,询问完毕后让患者确定总的疼痛程度为6级中的某一级。后由医师累计所选词目,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测量VAS所划线段长度,精确到1 mm;记下PPI分。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excel 97中函数统计功能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肌松弛治疗咀嚼肌痉挛12例

    作者:杨朝晖;谢秋菲;王毓英

    资料和方法 患者12例,来自修复科门诊及颞颌关节病诊治中心,以咀嚼肌痉挛为主诉。女7例,男5例;年龄26~46岁;病程6个月~6年。采用美国产Myomonitor J4型肌松弛仪,刺激电极和参考电极均为直径3.5 cm的表面电极。刺激电极置于左右侧耳前区,参考电极置于颈后部,刺激波形为方波,频率为0.67 Hz,脉冲持续时间0.5~1.5 m/s,刺激波幅11~22 V(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节),每次治疗45 min,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1周)。治疗前后采用日本产MEB5508K八导肌电图仪,对患者左右侧嚼肌和颞肌前束在下颌休息位和正中牙合位大力紧咬时进行肌电图检查。疗效标准见表1。

  • 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心力衰竭50例

    作者:吴凤珍;杨长显

    资料和方法 患儿106例均咳喘,呼吸困难,缺氧体征显著,双肺可闻及湿口罗音,肝脏不同程度肿大,X线胸片均符合急性支气管肺炎改变。均符合1984年南宁制订的关于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分为两组。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UDIO)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岁30例,~3岁12例,~6岁8例;发热47例,周围血白细胞4.0~10.0×109/L 35例,~20.0×109/L 12例,~24.0×109/L 3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岁33例,~3岁14例,~6岁9例;发热52例,周围血白细胞4.0~10.0×109/L38例,~20.0×109/L 14例,~24.0×109/L 4例。两组临床资料各项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菌抗病毒(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病毒唑、莪术油),强心(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利尿,平喘,镇静等治疗。UDI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采用河南产ZWG-B2型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紫外线波长253.7 nm,能量密度0.568J/cm2,根椐患儿不同年龄,用10%葡萄糖注射液40~100 ml作为载体,以流量2~3 L/min充氧3~5 min,将一次性石英玻璃管通过治疗仪辐射窗进行紫外线辐射,同时按常规输液方式输注患者体内,视年龄大小调整滴速,10~25滴/min,治疗时间控制在30~60 min,每日1次,共3~5 d,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输注辐照充氧液体记入液体总量,防止液体过量加重心衰。

  • 超短波并氧氟沙星综合治疗尿路感染90例

    作者:徐海红;王清华

    资料和方法 尿路感染患者160例,按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正规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定位诊断[1]。并按《肾脏病学》第2版中尿路感染分型。治疗分为两组。超短波并氧氟沙星组(综合组)90例,男29例,女61例;年龄16~66岁;单纯性下尿路感染23例,单纯性上尿路感染20例,复杂性上下尿路感染47例。单纯药物组70例,男23例,女47例;年龄18~65岁;单纯性下尿路感染21例,单纯性上尿路感染14例,复杂性上下尿路感染35例。病原菌分类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D型链球菌等。两组病程均为1~3 d。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及主要病原菌分类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患者口服氧氟沙星0.2 g,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单纯性上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口服氧氟沙星0.2 g,每日3次,14 d为1个疗程。综合组在用药的同时并用超短波治疗,采用上海产CDL-2型超短波电疗机,频率50 MHz,波长7.2 m,输出功率200 W,电极15 cm×25 cm×2 ,下腹部对置,双肾区并置,间隙1.5 cm,温热量,两个位置各10 min,每日1次,单纯性下尿路感染7次为1个疗程,单纯性上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15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程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尿细菌培养等。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含量的影响

    作者:郝清华

    资料和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为本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的住院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从发病到入院病程在24 h内。患免疫性疾病及近2周患感染性疾病者除外。按入院先后分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组和对照组。UBIO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7~71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1~74岁。另有健康人20名,男12名,女8名,年龄30~69岁,均为门诊健康查体者。 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均予川芎嗪1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维生素类和其他脑细胞营养药物及对症治疗。 UBI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BIO治疗。采用沈阳产光量子血液辐射仪。紫外线发光管系盘式低压汞灯,紫外线波长253.7~365.0 nm,辐射能量为(0.63~1.80)×10-4J/m2,入院次日即抽取静脉血200~250 ml,然后将血液置石英玻璃罐内垂直照射,距离10 cm,同时以流量5 L/min充氧,照射10 min,待血液转鲜红后回输,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于UBIO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1 d采血。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标本于-20℃保存待测。白细胞介素-12(IL-12)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采用ELISA法按说明书检测。数据的统计学处理:UBIO组和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的t检验,与健康人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体积及数量的影响

    作者:朱春明;高开亮;姜振华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而血小板功能与其体积大小有密切关系,大体积血小板含有更多的致密颗粒,功能较强,已证实,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大是脑梗死发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为此,采用UBIO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对治疗前后MPV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 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作者:石晓东;黎远团;郑智育;潘广来

    资料和方法 我科1997年8月至2000年2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96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其中轻度29例,中度36例,重度31例;男55例,女41例;入院时日龄1~21 h,平均6.3 h;胎龄34~41周,平均37.8周;出生体重2 050~4 000 g;宫内窘迫23例,Apgary评分[1]:1 min≤3分46例,4~7分31例,8~10分19例;5 min≤6分67例,7~10分29例;阴道分娩72例,剖宫产24例。分为4组,各组分度差异情况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止惊、脱水、护脑、氧疗及对症等。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UDIO),1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外,用10%葡萄糖50 ml经1次性消毒输液管输氧(氧流量5 L/min),同时将输液管(1次性专用石英管)接在专用玻璃视窗插口上,采用河南产ZWG-B2型紫外线充氧治疗仪进行照射,紫外线波长为254 nm,能量密度为2 000 mJ/cm2,充氧30 min,以10~15滴/min 输给患者,每天1次,共10次。复方丹参组常规综合治疗同对照组外,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江苏产,批号970608,每支2 ml)每天2 ml/kg加入10%葡萄糖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次。UDIO-2组将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前先经紫外线照射充氧处理(操作同UDIO-1组)其他同复方丹参组。 各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以临床症状及脑水肿5 d内消失为显效;10 d内消失为有效;10 d后仍不消失为无效。同时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NBNA)于生后14 d测查1次,NBNA评分≤35分提示预后不良[2]。各组疗效比较所用统计学处理为秩和检验。

  • 冷冻治疗女性假性湿疣123例

    作者:冯珍;聂萍萍;朱洪翔

    资料和方法 患者123例,未婚16例,已婚107例;年龄14~48岁;病程<10 d 18例,~1个月25例,~3个月36例,~6个月12例,~1年7例,>1年2例,不详23例;所有病例皮疹呈对称性簇集成片,但孤立不融合,光滑无角化、无蒂,不易刮除,不易出血,色泽大多同粘膜或淡红色,少许呈粟褐色;分布于双小阴唇内侧54例,双小阴唇内侧及阴道口24例,双小阴唇内侧及尿道口22例,全部外阴受累23例;皮疹呈毛刷状或丝状56例,呈鱼卵状或细沙粒样状50例,两种形态均有17例。病理切片检查26例,诊断为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或慢性炎症浸润。25例行5%醋酸外敷皮损试验。曾接受高频电针治疗10例,外用药4例,未经过任何治疗109例。 患者月经干净后3~7 d内接受治疗,取膀胱截石位,患部用2%红汞液消毒,用液氮喷射器将喷射针对准皮损,距离约0.5 cm,逐区移动喷射治疗,结霜为度,冰霜融解后,再重复3~4次。皮损累及外阴广泛者可分区进行。冷冻术后局部轻微肿胀,少许渗液,嘱患者用1∶5 000高锰酸钾液冲洗患部,创面10 d左右愈合。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 疗效标准痊愈:外阴皮疹全部消失,粘膜光滑正常;显效:1/2以上皮疹消失;好转:1/3~1/2皮疹消失;无效:外阴皮疹无变化。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光征;石洪增;闫培泉;高文献;郭京东

    资料和方法 120例确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分为两组,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UBIO)组65例,男28例,女37例;年龄18~62岁,平均(46±7)岁;风心病26例,肺心病19例,心肌病10例,冠心病10例;心功能(NYHA)Ⅱ级10例,Ⅲ级46例,Ⅳ级9例。常规治疗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年龄17~63岁,平均(45±8)岁;风心病22例,肺心病17例,心肌病、冠心病各8例;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40例,Ⅳ级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脏疾患及心功能分级组间对照经χ2或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治疗组采取吸氧、应用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及抗生素等。UBI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BIO疗法。用三通一次性输血器,将患者肘静脉血200 ml直接采入含ACD液30 ml的石英瓶中,置于石家庄产X-200型治疗机内,紫外线波长253.8 nm,能量密度0.568 J/m2*s-1,灯距25~28 cm,摆幅60次/min,紫外线照射同时以流量5~7 L/min 充氧10~15 min,待血液转为红色回输该患者,每日1次,共6次。 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及UBIO治疗6次后清晨留取空腹血标本。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提供,均采用放免测定法。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清晨自肘静脉采血2 ml分离血清放入-20℃冰箱中贮存待测。操作按说明书执行。血浆内皮素(ET)测定:取肘静脉血2 ml置于含10%EDTANa230 ml ,抑肽酶400 μl的玻璃试管中,摇匀后放4℃的低温离心机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然后取血浆放入-20℃冰箱中贮存至待测。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肺原性心脏病65例

    作者:刘春丽

    资料和方法 1994年3月至1998年9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115例,分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UBIO)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UBIO组65例,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9月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UBIO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加用UBIO,即采患者静脉血200 ml,注入含ACD液(含枸橼酸钠及葡萄糖抗凝保养液)30 ml的石英瓶内(置入XZY-Ⅲ型血疗仪内),以流量5 L/min充氧5 min,用紫外线照射并继续充氧10 min后回输。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改善通气、供氧与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控制心衰、抗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的处理。两组疗程均为10~20 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疗效标准显效:右心功能恢复正常,肺部炎症与临床症状消失,PaCO2<6.66 kPa,PaO2>9.31 kPa,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有效:右心衰竭基本控制,肺部炎症与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6.66 kPa<PaCO2<7.98 kPa,7.98 kPa<PaO2<9.31 kPa,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无效:右心衰竭未纠正,肺部炎症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PaCO2>7.98 kPa,PaO2<6.66 kPa,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改善。

  • 前列腺增生症引起尿路梗阻的微波治疗与护理

    作者:王惠玲;刘定彬;王志明;韩树生;王丽萍

    资料和方法 本组患者32例,年龄53~86岁,平均72.4岁;病程4个月~20年,平均8个月;急性尿路梗阻时间4 h~18 d(留置导尿);急性尿路梗阻前症状有:尿频,夜尿3~6次26例,尿纤细22例,尿等待20例,排尿无力14例,尿痛12例。诊断标准[1,2]:首先排除前列腺癌(经肛门指检、B超或CT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盆腔外科手术或外伤史、服用影响膀胱功能的药物等,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肛门指检如发现前列腺增大、变硬,中央沟变浅,消失,表面光滑或结节感,前列腺表面隆起等,B超检查示前列腺增大、不均质改变、膀胱内有残留尿,即可确诊,个别病例经CT检查确诊。 采用珠海产CYP-Ⅲ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频率(2 450±50)MHz,功率1~200 W,预热时间≤20 s,治疗1~3 s(由脚踏开关控制)。患者取仰卧位,略呈含胸屈背位,枕高适度,卧姿舒适。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耐受程度等个体差异不同,分别选用适合的治疗探头,将微波探头套上安全套,涂上石蜡油,嘱患者放松,放入动作要轻,插入走势朝向骶尾部,轻轻放入肛门内,根据指检情况调整探头深度,一般为4~6 cm,将探头微波发射窗口对准前列腺。根据患者对热的敏感程度不同,适当调整功率,以患者感觉微热、舒适为度。功率以20~25 W为宜。如功率过高易引起烧伤或直肠穿孔。急性期均采用临时导尿或留置导尿。急性尿路梗阻,微波治疗可每日2次,尿路梗阻缓解后,可改为每日1次,巩固治疗;轻者2次即可见效,重者7~8次见效,治疗10~30次。每个疗程之间不间隔,第3个疗程可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每次20 min,无效则改作其他治疗。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老年肺结核并肺心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玲;姜文彦;梁建琴

    资料和方法 102例患者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原发病均为肺结核,其中浸润型(Ⅲ型)38例,慢性纤维空洞型(Ⅳ型)64例,分为两组。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组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60~82岁,平均64岁;肺结核Ⅲ型21例,Ⅳ型33例。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60~79岁,平均67岁;肺结核Ⅲ型17例,Ⅳ型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结核、抗感染、吸氧、强心、利尿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UBI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UBIO疗法。采患者静脉血200 ml缓缓注入含ACD液的无菌石英玻璃瓶内充分混合后,将其置于启动的石家庄产XL-200型血液辐射治疗仪上,紫外线波长253.7 nm,能量密度0.568 J/m2*s-1,照射同时以流量5 L/min充氧8~10 min,血液变为鲜红色回输给患者,每日1次,两组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X线胸片的变化。 疗效标准根椐197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会议标准[1],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变为主,结合血气指标、X线胸片、痰菌情况综合分析。

  • 综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华;曹虹;杨俊;赵艳青;姚红华

    资料和方法 自1991年10月至1997年3月我科收治的偏瘫患者120例,均经临床及CT确诊,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和骨骼肌肉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岁;脑出血30例,脑梗死30例;平均病程41 d。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岁;脑出血31例,脑梗死29例;平均病程42 d。 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按一对一方式进行,每天1 h,每周5次,共治疗8~12周。对照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包括上肢功能、仰卧到床边坐起、坐位平衡、坐站转换、站立平衡、行走训练。观察组采用综合方法:除运动再学习疗法外,配合各种抑制原始、异常运动模式的方法,训练中强调视患侧上下肢为一个整体,同时注重健侧肢体的功能训练。 与对照组不同之处如下:仰卧位:进行上肢伸展和上举练习,患侧下肢有一定程度的屈膝,适当的足外翻并接触床面,应保持下肢内收和骨盆向前及向健侧旋转;训练下肢时,患者双手交叉抬高过头,腕肘伸直,患手拇指位于健指之上,如果由于肩痛难以采取这个动作,可将患侧上肢伸展位于体侧。

  • 镓铝砷激光并短波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作者:姜萍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150例,男56例,女94例;年龄16~73岁;病程3 d~2年;均由口腔科确诊后转我科治疗,患病部位均为单侧,有张口及咀嚼时颞颌部位疼痛,张口受限,颞颌关节区压痛,部分患者伴有弹响,治疗分为3组,镓铝砷激光组45例,短波组35例,综合组70例。 镓铝砷激光组采用上海产MDC-50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波长810~830 nm,输出功率0~500 mW,连续可调,照射功率100~250 mW,光斑直径5 mm,将激光照射头直接置于疼痛部位,每日1次,8~10 min,5~10次为1个疗程。短波组采用杭州产BL-I型电磁治疗机,功率60~125 W,频率27.12 MHz,圆形电极输出磁感应强度0.09~0.16 T,将直径15.5 cm圆形电极置于病变关节部位,用小剂量以患者无明显温热感,每日1次,20 min,5~10次为1个疗程。综合组采用镓铝砷激光加短波联合应用,先进行短波治疗,随即镓铝砷激光照射,时间、剂量、疗程和单一治疗组相同。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张口及咀嚼痛消失,张口正常,关节部位压痛消失;显效:张口及咀嚼痛基本消失,有轻度关节弹响;好转:症状和体征均轻减;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综合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38例,好转13例,无效1例,临床痊愈显效率80%,总有效率99%。镓铝砷激光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3例,好转21例,无效5例,临床痊愈显效率42%,总有效率89%。短波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7例,临床痊愈显效率40%,总有效率80%。 经统计学处理,综合组与镓铝砷激光组比较,χ2=18.2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综合组与短波组比较,χ2=20.7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镓铝砷激光组与短波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综合组治愈率显著高于镓铝砷激光组和短波电疗组。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氨基甙类药物毒副反应18例

    作者:李英;井爱平;郝智慧

    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氨基甙类药物毒副反应患者18例,其中应用硫酸链霉素16例,丁氨卡那霉素2例;男12例,女6例;发病年龄20~39岁9例,40~59岁6例,60岁以上3例;用药后2周眩晕4例,平衡障碍、步态不稳3例,耳鸣2例。听力监测10例听力损失,较原正常值损失10~20 dB。 治疗:抽取患者静脉血200 ml存入含保养液血袋内,置于博达WL-2型光量子血疗仪内进行紫外线照射,波长250~430 nm(主峰波长365 nm);光照射强度3 500 μW/cm2,并充氧(5 L/min)30 min后回输给患者,40滴/min,10 min后无反应可适当放快滴数,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18例中治疗5次显效8例,眩晕、平衡障碍、步态不稳明显消失。10~15次治疗耳鸣基本消失,听力监测10例损失dB数回复正常。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能够使血氧饱和度增高,代谢功能改善,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而氨基甙类药物正因为药物蓄积发生毒副反应,在轻度反应时是“亚临床毒性反应”(江明性主编.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37),发生率占用药10%~20%。所以,氨基甙类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辅助性治疗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 液氮冷冻加转移因子治疗寻常疣及跖疣 190例

    作者:陈桂民;朱琳

    门诊确诊的寻常疣及跖疣患者308例,观察组190例,男115例,女75例;病程<6个月10例,>2年180例;头面部18例,颈部5例,躯干部5例,手部105例,跖部57例;小绿豆大,皮损数个至数十个。对照组118例,男63例,女55例;手部43例,跖部34例,其他部位41例。 以液氮为致冷源对初起时疣(称母疣)常规消毒后,用接触冷冻法30~60 s,以冰球超过正常皮肤2 mm,3个冻融周期,术后局部出现肿胀或水疱,24 h后患部涂1%龙胆紫液,每日1次,至局部渗液停止,涂药后不用敷料,结痂块有利于创面愈合,一般不用抗生素,2~4周脱痂痊愈。在此炎症期皮下注射转移因子,每日3万单位,连续2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单纯应用冷冻法,不注射转移因子。 观察组190例治疗2周后疣完全脱落164例,3个月后复发12例,治愈152例,部分脱落16例,无效10例。对照组118例治疗2周后疣脱落43例,3个月后复发28例,治愈15例,部分脱落34例,无效41例。两组治愈率经卡方检验,χ2=132.89,P<0.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问题尚未解决,冷冻疗法不但可使增生的疣变性、坏死,而且局部可产生炎症反应,诱发白细胞趋化,冷冻可使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减少渗出。在低温条件下,免疫细胞酶活性增加,分泌功能增强,产生大量免疫效应物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因而冷冻疗法具有免疫增强效应,转移因子有调节免疫作用,更进一步增强免疫功能,使疣体自行脱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加药物爱维治回输治疗血管性痴呆

    作者:付晓华;张国祥;张岩;刘莹

    血管性痴呆患者64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痴呆症状于卒中后发生,病史在半年以上,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在23 分以下。其中自血中加入药物爱维治(Actovegin),再予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回输(UBIO)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岁;均有记忆力障碍,定向障碍18例,情感障碍13例,计算能力下降20例,尿便失禁2例。对照组32例,对比条件与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无意识障碍,无失语。 治疗组患者抽取静脉血200 ml,加入爱维治800 mg后,采用国产光量子血液治疗仪行紫外线照射15 min,以流量5 L/min同步充氧后回输体内,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UBIO方法治疗,同时将爱维治80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10次。 疗效标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采用MMSE测试,治疗后比治疗前评分增加5分以上为显效;增加2~4分为有效;增加1分及不足1分为无效。 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4%;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MSE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6.63±3.54,对照组为16.98±2.94,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为19.34±2.25,对照组为17.15±2.74,P<0.05,差异有显著性。 血管性痴呆是继发性于脑血管疾病,由一次或多次脑梗死造成有脑组织损害或其他卒中造成脑组织体积减少,导致脑功能不全而产生的痴呆,当梗死的脑组织体积达60~80 m以上(阈值)即可出现痴呆,但是某些与记忆或认识功能有关的脑区如颞叶皮质、海马及胼胝体,即使梗死体积小,亦可产生痴呆。目前临床用于痴呆治疗的药物疗效多不理想。挪威产的“爱维治”为一种低分子多肽生物制剂,具有促进细胞能量代谢,改善神经细胞功能活性,临床上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治疗效果。UBIO可提高血液中氧的含量,产生高能量的光量子,提高了分子的能量水平,线粒体产生的ATP增高,红细胞弹性增强,氧的弥散半径扩大,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可改善病变区域及其周围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有利于组织细胞功能恢复,临床已广泛用于脑梗死患者,并证实对脑组织功能恢复及重建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我们在UBIO治疗中加入药物爱维治,结果使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有明显提高,提示UBIO可能使该药物的生物活性提高或提高脑组织对该药物的生物敏感性,但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鼻炎154例

    作者:刘冰;王槐富;李德炳

    慢性鼻炎患者154例,男86例,女68例;年龄5~83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20年;慢性单纯性鼻炎9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56例。采用成都产WB-100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频率2 450 MHz,大输出功率200 W,可预置有数码显示,可微调。辐射器为接触式及针状两种。时间控制,定时1~900 s可预置,并有声、光、数字显示。输出功率及治疗时间均可预先设置。治疗前清洁鼻腔,以1%地卡因棉片行鼻腔粘膜麻醉,3~5 min,更换2~3次。治疗前将微波调至30~50 W,3~5 s。针状微波辐射器插入鼻甲粘膜下,自前端刺入平行鼻底至下鼻甲后端。可分多次自前向后刺入,治疗一次未愈可相隔7~10 d再次进行热凝。 疗效标准显效:下鼻甲大小和色泽恢复正常,通气功能良好;好转:下鼻甲较前回缩,通气功能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同。 治疗2~3 d复查,微波热凝部位形成伪膜,患者出现鼻塞和粘性分泌物,1~10 d内均可消失。一周后粘膜区形成的伪膜脱落,使炎性粘膜产生新的修复。全部病例经治疗1~2次,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显效69例占70%,好转24例占24%,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95%;慢性肥厚性鼻炎显效37例占66%,好转15例占27%,无效4例占7%,总有效率93%。 慢性鼻炎为下鼻甲粘液腺分泌活跃,常有鼻塞流涕,晨起咽干,头痛、打鼾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微波辐射是一种腔内插入法电磁辐射,通过微波天线直接辐射,可使局部组织产生高温,脱水和凝固,使充血的血管收缩,促进组织水肿的吸收,从而改善了通气功能。由于微波热凝的作用,避免了术中出血,瘢痕形成,周围组织反应大的缺点,患者痛苦小,治疗时间缩短,副作用极少,患者易接受。

  • 毫米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00例

    作者:徐志兵;王国民;张永康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0例,年龄18~64岁,平均37.6岁;病程2周~5年;多数患者曾使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诊断标准:①下列症状至少一种,下腹部或会阴部不适或隐痛(A症状);尿道外口“滴白”(B症状);尿频、尿急、尿痛(C症状);血精、不育、性功能障碍、神经衰弱(D症状)。②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HP。采用上海产HZ-Q100型毫米波前列腺治疗仪,频率32~38 GHz,输出功率100~140 mW,功率密度≤10 mW/cm2。治疗前排空二便,取侧卧位,将辐射头套上安全套,并涂上润滑剂(超声乳剂),缓慢插入直肠,辐射面朝向前列腺,每日1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伍用其他治疗。 疗效标准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HP;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减少50%以上;好转:主要症状好转,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减少50%以下;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无变化。 经1个疗程治疗92例,2个疗程治疗8例,并随访3个月。痊愈14例,显效24例,好转52例,无效10例。主要症状评估:治疗前具有A、B、C、D症状的例数分别为71,20,68,23例,治疗后分别为27,6,28,8例,即A、B、C、D症状治愈率分别为62%(44/71),70%(14/20),59%(40/68),65%(15/23)。 生物组织利用毫米波谐振调控,改善前列腺组织微循环,提高局部和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该仪器具有可插入直肠的辐射头,在空气介质中的能量损耗大大减少,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无局部灼伤及直肠损伤等并发症。

  • 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慢性腰肌劳损80例

    作者:周光辉

    慢性腰肌劳损患者1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86例,女74例;年龄26~55岁;病程1个月至15年;临床表现为腰部酸痛,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查体:双侧或单侧腰肌压痛,腰骶部常有广泛性压痛,部分患者腰椎生理弯曲消失;腰椎X线片未见异常;部分患者可见生理弯曲变直。治疗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观察组采用北京产LDG-2-A型立体动态干扰电疗仪,治疗参数:中频频率(5 000±200)Hz,差频频率0~200 Hz;动态节律(10±2)s;电流输出强度以人体感觉阈上(缓慢调节电流至有明显的电感)为宜。电极采用星形电极(4 cm×4 cm×3导电橡胶组成一块星形胶状电极),两个星形电极板置于腰椎上下端或腰椎两侧,每日1次,30 min,治疗14次。对照组采用YL-3A型音频电疗机,10.0 cm×6.5 cm电极并置于腰部两侧,电流输出强度以人体耐受为宜,每日1次,30 min,治疗14次。 疗效标准痊愈:腰痛消失,活动不受限,局部无压痛,体查正常;显效:腰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基本恢复,体征部分消失或局部有轻压痛;有效:腰痛减轻,腰部活动部分改善,局部仍有压痛或体征存在;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观察组治愈52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愈显效率88%,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治愈显效率65%,总有效率82%。两组治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χ2=11.182和8.403,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较“音频电”具有更好的疗效。

  • 冷冻与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比较

    作者:吴代生

    尖锐湿疣(CA)患者146例均参照卫生部防疫司主编的《性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及《现代性病学》中CA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均有冶游史或配偶同患史。其疣体数1~12个,绿豆至蚕豆大小,呈菜花状、鸡冠状、乳突状,发病部位以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阴唇、阴道口为主,次为尿道口、肛周等处。所有疣体醋酸白试验均为阳性。分为液氮冷冻治疗组(冷冻组)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组(激光组),各73例。冷冻组男58例,女15例;年龄4~66岁,平均26岁;病程15 d~16个月,平均4.5个月。激光组男52例,女21例;年龄28~59岁,平均28岁;病程21 d~13个月,平均3.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均不应用抗病毒和消炎药物。冷冻组采用南京产NJQ-P型浸冷式医用冷刀,将所需冷刀浸入液氮中,待液氮停止沸腾后,冷刀已具有与液氮相等的低温时备用。病损局部常规消毒后,根据疣体大小,选择比疣体约大0.5 cm的冷刀,用直接接触法作用于疣体,适当加压。每个冻融周期5~30 s,以疣冻结形成冰球为度。间隔15 min后行第2个冻融周期,疣体大的冻融4个周期。一般治疗1次,疣体数目多,面积大,可在结痂脱落后进行第2次治疗。术后3 d用1:5 000高锰酸钾浸泡或湿敷,每天1次,以保持局部干燥和预防感染。激光组采用成都产JZ-ⅡA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常规消毒后,根据疣体大小,采用气化术或切割术,或气化加切割术。以去除疣体基底部约深1 mm为度,范围以超过疣体基底部1~2 mm为宜。一般治疗1次,个别疣体较大且易出血者,再次治疗间隔7 d,术后涂以1%的龙胆紫液,保持患部干燥和预防感染。治疗后3个月内如有复发,可继续分组治疗,3个月末分组判定疗效,4个月末判定复发率。 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疣体经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第1~2个月未复发,第3个月复发,再次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有效:治疗后1个月未复发,第2个月复发,再次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无效:治疗后第1~2个月均复发,再次治疗后第3个月末仍复发,醋酸白试验阳性。 冷冻组治疗1~4次,平均2.6次,治愈43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激光组治疗1~5次,平均3.6次,治愈34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1%。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χ2=3.03,P<0.1>0.05,差异无显著性,总有效率χ2=5.12,P<0.05,>0.02,差异有显著性。复发率:第4个月末冷冻组为11%,激光组为27%,χ2=8.70,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冷冻治疗CA复发率较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为低。本组病例冷冻疗法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优于激光疗法的原因是否与冷冻免疫、连续性增效反应有关,有待探讨。

  • 毫米波并尿道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1例

    作者:张运康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9例,观察组31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对照组28例,年龄20~52岁,平均35岁;病程3~24个月。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尿路刺激征,腰骶部隐痛,会阴或阴部坠痛不适,尿后滴白,性功能障碍及神经衰弱。直肠指检前列腺有触痛。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涂片镜检白细胞>20个/HP。普通细菌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G-DNA、CT-DNA、UU-DNA)。 观察组采用上海产毫米波治疗仪,频率37.5 GHz,功率200 W,功率密度8 mW/cm2,辐射会阴部30 min,同时行药物灌注;对照组单纯采用经尿道药物灌注,疗程 10 d。根据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选用一种敏感抗生素(菌必治、头孢唑啉、丁胺卡那、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2%利多卡因针剂10 ml+地塞米松10 mg,对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阴性者选用利福平(眼药水)和氧氟沙星联合,再加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灌注为每日1次。 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进行前列腺液镜检,停药后3~5 d行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HP,前列腺液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阴性;有效:症状减轻或部分缓解,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20个/HP,前列腺液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阴性;无效:症状及前列腺液镜检无改善(白细胞>20个/HP),或前列腺液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阳性。 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4例;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T=1.82,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超短波并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72例

    作者:陶国伟

    带状疱疹患者72例,男57例,女15例;年龄28~70岁;病程2~14 d;病变于胸背部、四肢、会阴及三叉神经走行部位。超短波并紫外线观察组36例,单纯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上海产CDB-1、CDL-2型超短波电疗机,频率40.68 MHz,波长7.37 m,输出功率200 W,板状电极21 cm×30 cm×2,间隙1.0~1.5 cm,微热量或温热量,每日1次,15 min,10次为1个疗程。另采用微型紫外线治疗机照射,波长265 nm,1级红斑量,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外涂炉甘石洗剂。 治疗后3 d内止痛,观察组26例,对照组12例,经χ2检验,χ2=5.4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皮损5 d内痊愈,观察组21例,对照组11例,χ2=2.44,P<0.05,差异有显著性。 带状疱疹除皮肤损害外,多伴有神经痛,部分可达数月之久,且易继发细菌感染。超短波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吞噬细胞的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起到镇痛及加快组织恢复的作用。紫外线有杀菌和收敛干燥作用,起到抗感染的效果。应用超短波并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止痛快,促进皮损愈合,明显缩短病程,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 低频脉冲电综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伴浮肿一例

    作者:杨中香;黄承胜;彭芸;邹玉洪

    患者女,48岁,因右下肢浮肿45 d入院。无手术史。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右下肢Ⅱ度浮肿,皮肤紫红色,Homans征阳性。入院后经双下肢静脉彩检查超示右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周围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丹参20 ml,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1次,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50 mg,每日1次,潘生丁25 mg,每日3次,同时给予患肢湿热敷,并抬高。在治疗的10 d中,前5 d患肢水肿有所减轻,其后治疗效果不显著。继而采用天津产麦迪克802A型低频脉冲治疗仪,频率90 Hz,功率100 W,脉冲波形为单向,板状电极6 cm×3 cm和4 cm×2 cm×2,每2个穴位为一组,分别是复溜、太溪,委中、承山,足三里、下巨虚,每组10 min,10次为1个疗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天治疗后患肢均有明显的舒适感。共治疗1个疗程,水肿完全消失。 讨论该病例为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少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使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导致组织间隙的液体积聚过多而产生下肢浮肿。低频脉冲电刺激穴位可引起肌肉的被动运动,使肌肉群收缩和舒张。在肌肉收缩时,促进静脉和淋巴管的回吸收;肌肉松弛时,静脉和淋巴管随之扩张使静水压下降,亦有利于组织液、静脉血液的回流,达到消肿的治疗效果。低频电治疗本病时电流量不宜过大,以免血栓脱落。另外,急性期患者因血栓尚未机化,低频电刺激易致血栓脱落,故为禁忌。

  • 射频联合放射治疗巨大肝癌骨转移瘤一例

    作者:徐晓娜

    患者男,47岁,无明显诱因左下肢疼痛,2个月后发现左臀部肿胀,局部X线片见左髂骨骨破坏伴肿块影。CT检查见左髂骨、骶骨及髋臼骨破坏,伴巨大软组织肿物影,腹部超声检查肝内多发实性结节,伴肝门广泛瘤栓形成,肝硬化,脾大。B超引导下左臀部肿物穿刺,抽出黄色物,病理检查见恶性细胞,免疫组化:CK(+)、AFP(+)、Vim(+),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肝细胞癌,左髂骨转移。患者坐轮椅入院,局部疼痛依靠口服吗啡缓释片,每日剂量达40~80 mg。 入院后应用榄香息乳及帕米磷酸二钠等药物治疗,疼痛均未缓解,转入我科进行射频加温和放射治疗。治疗前测量肿瘤为25 cm×25 cm×10 cm,质硬,基底固定,触痛明显,患者需抬上床。加温治疗采用深圳产41 kHz射频热疗机,每周治疗2次,每次加温60 min,治疗功率600 W,反射功率10~20 W,辐射器直径25 cm,治疗时应用特制冷水袋进行皮肤降温,水袋下测得表皮温度为39℃。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10 mV X线,照射野30 cm×28 cm,每周5次,每次2 Gy。患者每天先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后1 h内进行加温治疗。射频合并放射治疗4周,加温治疗8次,放射治疗20次,然后单纯放疗10次,放射治疗总量60 Gy。加温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结束时,临床检查肿瘤缩小,患者可扶拐行走。2周后CT检查见左髂骨处仍有15 cm×13 cm×10 cm的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有斑片状坏死区,骨破坏无进展。治疗3个月CT检查,见左侧髂骨、骶骨及髋臼的广泛骨转移区中硬化增多,肿物范围明显缩小。已停用吗啡类药物,每日可步行60 min。肝癌病灶未进展,继续服用中药治疗。 讨论骨转移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生率为30%~70%。由于肝癌病程短,临床上报道肝癌出现骨转移的不多,但大量临床资料统计,肝癌出现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12%,尸检发现的骨转移可高达20%。治疗骨转移灶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例转移瘤病灶巨大,已影响负重功能,手术切除困难。单纯放射治疗,由于肿瘤巨大,中心血运差,含有大量乏氧细胞,瘤内pH值呈酸性,产生放射性抗拒,疗效差。加温治疗时,巨大肿瘤中心易升温,乏氧细胞和酸性环境提高肿瘤对热的敏感性;应用射频电容式加温透热效果好,瘤内易达到有效治疗温度。 本例治疗2周后CT检查,肿瘤较治疗前缩小,3个月后CT复查,肿物影明显缩小,疗效显著。加温治疗可明显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应用射频加温治疗患者反应轻,治疗时有全身出汗,血压、脉搏、呼吸均无明显变化。仅在治疗后有轻微低热,可能是肿瘤细胞坏死机体产生的吸收热。因此,射频联合放射治疗是治疗巨大肿瘤的有效方法。

  • 超短波暗示疗法治愈癔病性视力障碍一例

    作者:张丕勋;张璐

    患者男,8岁,因小木棒致左眼外伤1个月就诊,患儿自述左眼视物不清。眼科检查,裸视力左眼4.2,右眼4.2,经散瞳后检查双侧外眼、角膜、晶状体、房水、眼底、视神经、动脉、静脉及黄斑区均未见异常,考虑其为癔病性视力障碍,给予超短波暗示性治疗。采用广东产DL-C型五官超短波电疗机,频率50 MHz,波长6 m,输出功率30~40 W,圆形电极直径4 cm,双侧眼球并置,微温量,每日1次,10 min。治疗前让患儿认读处方所写数字,患儿均称看不见,嘱患儿治疗中要配合,并反复强调治疗的效果快而好。治疗1次后,即让患儿认读处方数字,结果均能读出,眼科裸视力检查右眼4.9,左眼4.5,近视力右眼1.5,左眼1.3,连续治疗3次后患儿不再诉视物不清,复查裸视力右眼4.9,左眼4.5,近视力右眼1.5,左眼1.3。遂告诉患儿视力已完全恢复,不需治疗,半年后随访,患儿未再诉其视力异常。 讨论癔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多为成年人发病,儿童发病较为少见。本例患儿有眼部外伤,但眼科检查未见异常,其自诉视力障碍,考虑为癔病病症,采用超短波治疗,主要为暗示疗法。由于超短波主要是热效应,患者治疗时局部感觉较为明显,较易达到暗示治疗的目的,而且在治疗中坚持正规操作,使患者对治疗效果相信度增加,终达到治疗目的。

  • 微波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二例

    作者:

    例1女,56岁,1986年患胆结石、胆囊炎,在本院行胆囊摘除术。2年后,因反复出现术前症状,在外院行二次手术(情况不详),术后症状仍未见改善,3个月后再次发作,表现为发热、恶寒、恶心,有轻度黄疸,右上腹绞痛向右肩背放散。给予抗生素、止痛药治疗后好转,但每月发作1次。1996年9月来我院行微波治疗1个疗程,至今未复发。 例2男,69岁,1964年9月患胆囊炎行胆囊摘除术。数年后,因再次感染行二次手术。从70年代末期,每月发作1次,表现为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右上腹绞痛,向肩背部放散,未见黄疸。给予抗生素、度冷丁等药物治疗后缓解,20 d左右再次发作。1996年12月来我院行微波治疗2个疗程,至今未复发。 治疗方法采用北京产MH-A型微波热疗机,频率915 MHz,直径16 cm圆柱体辐射器,以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为中心,距皮肤2~5 cm,治疗时输出功率20~70 W,根据患者感觉调解治疗剂量,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宜,隔日1次,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无须间隔。 讨论胆囊切除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与手术前相似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胆道感染等症状,1937年Pribram、1966年Schofield与Macleod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1]。其反复发作,诊断治疗比较困难。Rhode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约5%~40%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出现症状[1]。此二例患者的病情与上述情况相同,且经B超、X线等检查排除相关疾病,故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采用微波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微波作用于机体,可使胆囊区局部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约增加50%)和淋巴循环,改善微循环过程,加速炎性产物从病灶移除,局部组织内白细胞和抗体量增加,在小剂量微波作用下,可见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炎性组织中钙离子增多,钾离子减少[2],终起到消炎作用。但是,治疗温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肝脏损害。微波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简便、经济、无痛苦,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 海水浴者皮炎一例报告

    作者:田有粮

    患者男,26岁,于1999年8月2日来我院疗养。8月6日12时30分进行海水浴,水温29℃,游泳40 min后,自觉腰臀部瘙痒不适,检查发现泳裤遮盖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性风团,伴有局部瘙痒灼热感,并感全身不适,乏力,给予口服息斯敏及局部外搽肤轻松软膏,2 d后红斑性风团消退,瘙痒消失。20 d后又行海水浴,入水30 min后,又觉腰臀部瘙痒,经查与上次出现相同样红斑性风团,又经上述对症治疗2 d后红斑及瘙痒消失。 本例患者经追问,既往健康,无皮肤病及过敏性病史,且从两次发病来看,显然与行海水浴有关,应诊断为海水浴者皮炎(Seabather's Eruption),此病是发生于某些海水浴者所特有的一种皮肤病,比较罕见,其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有人提出,海水的压力可能是致病因素,其理由是皮疹的部位多发生在泳衣遮盖处,这些都是衣着的受压部位。还有人认为,是由于海水中某些动物的卵在游泳衣的压力下破碎,刺激皮肤所致。我院历年组织海水浴人群,仅发现此例,除上述有些学者认为的致病因素外,还可能与某些海水浴者的特殊体质有关。

  • 空气离子实验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安伯

    一个世纪以来,有关空气离子的研究经历了30,50,70年代三次浪潮。70~80年代大家的愿望和兴趣转到空气离子对细菌、原生动物、昆虫、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物学作用,曾发生过一些学术上的争论。近10年(90年代)继续开展空气离子研究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丹麦、英国、希腊、波兰、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等。研究领域涉及空气离子对生物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应激反应、情感精神、听力、免疫和环境空气离子测量等。 1. 空气离子的生物学效应 1.1 空气负离子与组织细胞线粒体赖能(energy dependent)过程 线粒体嵴膜三分子体镶嵌磷脂和结构蛋白,是ATP酶、ADP生成ATP偶联过程和电子传递系统之所在,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依赖于内膜三分子的完整性。Staurouskaia研究大鼠吸入空气负离子后肝脑心匀浆中线粒体赖能过程,发现负离子可改善线粒体的呼吸率,摧毁Ca2+在线粒体内累积,提高ADP/O比值[1]。Temnov将大鼠肝匀浆及媒体冰冻3 h,保持线粒体原有结构,然后向线粒体匀浆和媒体发射空气负离子流。发现线粒体很快形成大的聚合联接体,结构完整,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数分钟也不能打散或消失,同时测定赖能过程加强。空气负离子在加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调节呼吸率时,主要是保存和维护线粒体三分子体结构的完整性[2]。

  • 紫外线照射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索伟;王兴林

    紫外线具有抗炎、镇痛、促进再生作用。适当剂量紫外线可刺激表皮细胞增殖,促进免疫因子释放,但大剂量紫外线可导致皮肤老化,角质层增厚,甚至癌变及全身免疫力低下[1]。创伤修复包括受损组织的消除和各种细胞的聚集,局部产生大量的胶原基质,后形成瘢痕。多种细胞、基质成分、血管及多肽生长因子都与创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2]。一般认为,紫外线照射促进伤口愈合是由于:紫外线的直接杀菌作用;照射后皮肤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皮肤红斑,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快,组织血流灌注增多,细胞代谢增强;刺激细胞DNA、RNA的合成,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生长繁殖[3,4]。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还能刺激皮肤角朊细胞产生IL-1、IL-6、bFGF、PDGF、TGF和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能趋化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刺激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胶原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起到抗炎,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一、紫外线对细胞间基质的作用 胶原是皮肤组织细胞外间质的主要成分,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机体可以通过胶原的合成、降解和吸收对创伤愈合和愈合后的组织进行改造,使组织修复得以完成和完善。纤维连接蛋白参与创伤修复过程的始终,它通过与多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加速创伤修复。

  • 医海博学鞠躬尽瘁--李维礼同志的生平和贡献(1925~2001)

    作者:中华医学会广东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康复理疗科

    我国老一代理疗康复医学专家,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理疗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维礼同志,因积劳成疾,不幸于2001年1月17日在广州病逝,享年77岁。 李维礼同志,男,汉族,广州市人,生于1925年7月。1949年毕业于上海前国防医学院,同年10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工作。曾任医院理疗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康复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名誉顾问,《中华理疗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广东医学》杂志编委等职。 李维礼同志的一生为我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做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953年他就从事放射治疗学,1956年后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当时国内有关的资料贫乏,他翻译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引进国外先进的器械,培养人才,与同志们一起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理疗科建设成为国内具有相当规模的科室,当时每年进修实习人员高达30人以上。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他先后患有天疱疮、肺结核、骨结核、糖尿病。在双目失明后,仍孜孜不倦地培养年轻一代,在患骨结核时,打着石膏躺在病床上为学员讲课、撰写教材等,他不仅为本区培养了第一批理疗专业骨干(后均为理疗科主任),还为全军举办了理疗培训班三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他先后主编了《实用理疗学》、《简明临床理疗手册》、《创伤理疗手册》,参加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理疗学分册》、《超声医学》、《脊柱病因学》等著作,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理疗杂志》、《人民军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康复》、《理疗与疗养》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李维礼同志的逝世是我国理疗、康复学界的重大损失,曾与他共事的同仁、学生为失去一位良师益友而感到万分的悲痛,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为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努力奉献,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为物理医学、康复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勤奋工作,鞠躬尽瘁的精神,把物理与康复医学事业向前推进。

中华理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