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위중병급구의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3.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52
- 国内刊号: 12-143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监测胆碱酯酶活性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检测胆碱酯酶活性对决定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阿托品用量的指导作用.方法:将79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根据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不同中毒程度使用不同量的阿托品,对照组则根据1974年卫生部规定标准分中毒程度决定使用阿托品量.结果:观察组平均阿托品用量(300.5±204.6)mg,治愈49例,治愈率96.1%,无一例因阿托品过量或病情反跳死亡.对照组平均阿托品用量(480.2±220.1)mg,治愈23例,治愈率82.1%;死亡5例中有3例因阿托品中毒致死,1例因病情反跳而死亡.结论:监测胆碱酯酶活性决定使用阿托品用量方法可减少阿托品用量,避免阿托品过量中毒,还能及时预测病情反跳,防止过早减量或停药造成严重后果,从而显著提高治愈率.
-
长效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的阿托品化指标探讨
目的:探讨新型抗胆碱药长效托宁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的阿托品化指标.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效托宁治疗组与阿托品对照组,采用推荐剂量按轻、中、重3组治疗,其中治疗组有6例患者适当超量或推迟、减量治疗.严密观察用药后生命体征、腺体分泌、肤色、瞳孔以及胆碱酯酶活性等变化.结果:长效托宁对不同中毒程度患者毒蕈碱样症状的控制疗效确实可靠,肌注10~15分钟后即可生效.其中口及皮肤干燥等征象出现率为100%,乙酰胆碱恢复情况较对照组理想,但脉率增幅明显低于阿托品组(7~15次/min比20~50次/min),瞳孔扩大也无对照组明显(3.5 mm比5.0 mm),皮肤发红征象仅占15.4%(阿托品组46.4%),2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治疗组过量用药者兴奋躁动征象突出,且出现早.结论:长效托宁用量小,不良反应轻,对M受体亚型选择作用强.阿托品化标准以口干、皮肤干躁、心率80~90次/min为宜,出现小的躁动为阿托品化与过量的分界线.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对人体组织的损害机制.方法:对163例AOPP患者(轻中度中毒组72例、重度中毒组79例、呼吸麻痹组12例)入院当日及此后每24小时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①轻中度中毒组血清CK及LDH测值[(3 280.7±655.1)nmol·s-1·L-1及(2.8±0.7)μmol·s-1·L-1]高于正常对照组[(2 472.2±345.1)nmol·s-1·L-1及(1.8±0.2)μmol·s-1·L-1],P<0.05和P<0.01.重度中毒组及呼吸肌麻痹组CK、CK-MB、GOT和LDH水平[(8 256.7±608.5)nmol·s-1·L-1、(608.5±188.4)nmol·s-1·L-1、(810.2±194.2)nmol·s-1·L-1、(5.8±1.1)μmol·s-1·L-1及(39 466.2±5 216.0)nmol·s-1·L-1、(2 470.5±740.1)nmol·s-1·L-1、(1 780.4±585.1)nmol·s-1·L-1、(11.9±1.9)μmol·s-1·L-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 472.2±345.1)nmol·s-1·L-1、(208.4±96.7)nmol·s-1·L-1、(408.4±205.0)nmol·s-1·L-1、(1.8±0.2)μmol·s-1·L-1],P均<0.01.呼吸肌麻痹组4种酶的峰值是正常对照组的4~16倍,并显著高于重度中毒组,P均<0.01.②血清酶水平存在规律性演变,第2~5病日为其共同高峰平台期.结论:AOPP越重,血清CK、CK-MB、GOT及LDH升高越显著,反映组织细胞破坏越重;发病后第2~5日为组织破坏高峰期.
-
肿瘤坏死因子和内毒素致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中药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内毒素(LPS)致休克模型大鼠肠粘膜损伤情况以及"促动合剂"(以厚朴、大黄等为主药组方)及其主要组分对休克大鼠肠粘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给制模大鼠灌胃"促动合剂"及其主要组分水煎剂,2小时后取肠系膜淋巴结、心、肝、脾、肺、肾和血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各大鼠肠外器官细菌感染率及肠外器官易位细菌数;同时取用药2小时后的血及小肠组织,测定血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小肠组织DAO活性;第二部分大鼠制模同时灌"促动合剂"及其主要组分的水煎剂,1小时后给大鼠灌胃乳果糖和甘露醇混悬液,收集其后的6小时尿液,用高压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含量,计算它们排除率之比.用χ2检验比较各组器官细菌感染率的不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其他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休克模型大鼠肠粘模通透性升高,TNF加LPS致休克大鼠的肠粘膜对乳果糖通透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休克模型大鼠的血DAO活性升高,小肠组织中的DAO活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②各中药组均可使休克大鼠小肠DAO活性升高,血DAO活性降低,以"促动合剂"为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③各用药组大鼠对乳果糖通透性与休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促动合剂"及理气药合大黄治疗组大鼠低,大黄治疗组的乳果糖通透性低于理气药治疗组(P<0.05).④TNF加LPS致休克大鼠肠道细菌易位:制模大鼠各器官的细菌易位发生率为100%,各脏器的易位细菌数以肠系膜淋巴结中多;促动合剂使细菌易位发生率及器官易位细菌数明显减少,与休克组比较,P<0.05,其他各中药组不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率,但易位细菌数明显少于休克组(P<0.05),其程度弱于"促动合剂"组,其他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TNF加LPS可致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促动合剂"有保护肠粘膜作用.
-
疏肝利胆中药与胆汁引流相结合对犬有机磷农药中毒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肝脏损伤后胆汁引流与疏肝利胆中药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动物模型后,分成传统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后者行胆囊造瘘胆汁引流加疏肝利胆中药相结合治疗,观察2组动物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及酶学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犬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肝脏损伤确实,胆汁引流与疏肝利胆中药结合治疗后肝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胆汁引流与疏肝利胆中药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为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理论.
-
导管定位动态取血检测肝脏吲哚青绿代谢提取率在肝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导管定位动态取血观测肝脏吲哚青绿(ICG)代谢提取率(ICG-ER),用以指导肝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①导管制作:选双腔腔静脉导管,距顶端开口65 mm处新造开口(4 mm×3 mm),使新造口和顶端开口二者都独立与相关管腔相通.②置管定位:导管置入腔静脉后,使双腔管充满导电液体,并分别通过金属接头与心电监护仪胸前导联相连,显示心内心电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导管,使导管顶端开口位于下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E),新造开口位于上腔静脉内(A).③静脉注射ICG后分别在5、10和15分钟时,同时从A、E两点取血样检测.④肝静脉血ICG浓度(ICG-HV)=2.4 E-1.4 A,ICG-ER=(A-E)/A×240%.结果:①25例(31次)检测,A、E两点取血90对,有浓度差86对(95.6%),每组3次浓度20分钟内呈指数函数下降且互相平行.②ICE-ER与ICG 15分钟滞留率(ICG-R15)呈明显负相关(P<0.001).③ICG-ER与ICG消失率(ICG-K)呈明显正相关(P<0.001).④ICG-ER检测数据与肝功能状态和发展趋势基本相符.结论:依据心内心电特征定位自制静脉导管,检测ICG-ER具有方便、可靠、准确的特点,为肝病的诊治提供了依据.
-
中药合剂AA-3保护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的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合剂AA-3在治疗重症胰腺炎(SAP)肠粘膜屏障缺血性损害及对抗肠源性感染导致的二次打击中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O)、SAP组和AA-3组.改良式激活剂胰被膜均匀浸润法制模;中药AA-3以生大黄、丹参、生山栀为主.用FITC标记大肠杆菌ATCC;检出肠系膜淋巴结、胰腺、肾脏、脾脏、肝脏标记菌;观察空肠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回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间各被检脏器标记菌检出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SAP组比SO组,P<0.001;SAP组比AA-3组,P<0.05).SAP组空肠上皮亚细胞结构损害,AA-3组亚细胞结构基本完整、损害减轻.SAP组回肠粘膜严重破坏,AA-3组病理损害程度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通里攻下、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治则治疗SAP和降低死亡率的机制部分是通过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和减轻小肠缺血性损伤来实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SAP能阻断其重症化过程.
-
肝移植围麻醉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电解质的变化及其调控
目的:探讨体外静脉转流和持续泵注小剂量多巴胺在肝移植围麻醉期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及电解质稳定的意义.方法:5例患者无肝期均采用体外静脉转流及持续泵注小剂量多巴胺.观察无肝期及新肝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电解质的变化.结果:体外静脉转流初期5分钟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心排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转流10分钟后迅速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P均<0.05);新肝期5分钟由于供肝冲洗不完全导致一部分肝保护液进入体循环,出现一过性高血钾[(4.1±0.4)mmol/L].结论:无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有重要意义;而小剂量多巴胺除了支持心功能、稳定循环,还可增加肾血流,保护肾功能,并可预防开放循环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出现.
-
影响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因素及其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中暑预后的因素及死亡原因,以指导治疗.方法:收集重症中暑患者44例,将死亡病例与治疗好转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体温>40.5 ℃者,昏迷程度深者,合并基础疾病、休克、心律失常者,血Na+、血细胞比容(Hct)几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血K+也有差异(P<0.05).死亡原因:24小时内主要为心、脑、循环衰竭与猝死;24小时后主要为呼吸衰竭.结论:影响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体温、昏迷程度、基础疾病、心律失常、休克、低血Na+、低血K+、血液浓缩.治疗应针对各危险因素,应早期阻断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各主要脏器的衰竭;晚期则主要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
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肾损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肾损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胰胆管结扎、胰腺被膜下注射5%牛磺胆酸钠复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损害大鼠模型,以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测定术后24、48小时肾静脉血浆和肾组织中血栓素B2(TXB2)、PGI2水平,并观察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改变.结果:随着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程进展,肾静脉血浆和肾组织中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水平逐渐升高,TXB2水平升高较6-keto-PGF1α为甚,TXB2/6-keto-PGF1α比值增大,BUN、Cr亦显著提高.结论:TXA2和PGI2平衡紊乱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肾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水平,并以40例正常人和20例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作对照.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水平[(1.126±0.431)mg/L]显著高于正常人[(0.050±0.004)mg/L,P<0.001]和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0.637±0.213)mg/L,P<0.01],其升高程度与血清胆红素含量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密切相关.血清胆红素含量愈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愈低,血清IL-8水平愈高.重型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IL-8[(1.513±0.262)mg/L]高于无细菌感染者[(0.912±0.214)mg/L,P<0.05],重叠肝炎病毒感染时血清IL-8水平[(1.612±0.381)mg/L]比单纯重型乙型肝炎患者[(0.931±0.312)mg/L]显著升高(P<0.05).死亡病例血清IL-8水平[(2.124±0.731)mg/L]比生存者[(0.997±0.675)mg/L]显著升高(P<0.01).结论:检测血清IL-8水平对评估重型乙型肝炎病情严重性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改良治疗方案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改良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2例中毒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将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级,分别采用改良治疗方案(将阿托品与解磷注射液配伍成的具有规范化、阶梯序贯式用药),与我科既往按传统方案治疗的8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改良疗法组治愈79例,显著高于传统疗法组(治愈61例,P<0.05),而阿托品中毒率及农药中毒反跳率、阿托品用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用药组,具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改良治疗方案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显著,可视为一种理想方案.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对中性粒细胞在肺脏聚集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时中性粒细胞(PMN)聚集于肺脏的机制.方法:利用AHN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动态观察AHNP后大鼠肺脏实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MN表面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CD11b/CD18)的表达改变和PMN肺脏聚集的变化.结果:AHNP后,肺脏ICAM1表达逐渐增加,与PMN肺脏聚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PMN表面CD11b/CD18在AHNP后1小时即迅速表达至高峰,并持续24小时保持此高表达状态.结论:AHNP后,PMN在肺脏的大量聚集是建立在PMN表面CD11b/CD18与肺实质细胞ICAM1高表达的基础之上,而ICAM1为这一粘附过程中的可变因素,是影响PMN粘附并聚集于肺脏的主要因素.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型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发生急性胆碱能危象(10分钟~2小时)之后至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变(2~3周)之前这段时间里,患者可出现突然死亡.其中部分是由于肌无力(主要是颈肌、上肢肌、呼吸肌及颅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引起的呼吸衰竭即中间型综合征.现将我院所遇32例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
危重症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症5例分析
1957年Schwartz等观察到2例支气管肺癌患者表现为肾性失钠和低血钠,推测其可能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当有关,遂命名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症(SIADH).以后又发现该症可由多种疾病和药物引起,其中以神经系统疾病为常见[1].我院ICU病房1998年6月~1998年12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45例,其中5例合并SIADH.现分析如下.
-
切开胃肠冲洗抢救急性重症口服毒物中毒68例
口服毒物中毒抢救时,多采用催吐和胃管洗胃,对于急性重症者往往效果差,病死率高.近10年我们采取切开胃肠冲洗抢救急性重症口服毒物中毒6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纳络酮抢救海洛因中毒32例
我科近7年来抢救海洛因中毒3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9~42岁,平均26岁.吸毒方式:静注22例,吸入9例,吞服1例.用量:每次0.5~1.2 g.中毒时间:40分钟内来院20例,40~60分钟来院6例,时间不详6例.
-
血液灌流救治重症毒物中毒疗效观察
1992年~1998年,我们对24例危重毒物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取得明显疗效.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24例患者中男9例,女15例;年龄22~57岁,平均为35岁.其中安定中毒8例,安定加毒鼠强中毒1例,毒鼠强中毒2例,氯丙嗪中毒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7例,氯氮平中毒3例,氯氮平加多虚平中毒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气促、口唇发绀、口吐白沫、抽搐和昏迷.其中深昏迷18例次,呼吸衰竭8例次,肺水肿8例次,血压低13例次.患者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重症中毒的诊断标准.在19例经口服中毒者中,可查剂量者有12例达致死量.
-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
乌头碱类植物(草乌、雪上一枝蒿、附片)常被外用于治疗跌打劳伤,酒泡制后内服抗风湿,或煎煮后滋补身体.但是,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中毒者在我省尤为多见.其主要毒性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中毒后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
血液灌流抢救急性农药和药物中毒的疗效观察
运用血液灌流技术抢救60例农药和药物中毒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994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急诊、住院及外院转来农药和药物中毒患者60例,男16例,女44例;年龄18~62岁,平均38.6岁.毒物种类及量: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乐果、马拉硫磷、久效磷等)31例,有机氯农药2例,有机氮农药3例,服药量40~150 ml;镇静安眠药(安定、冬眠灵等)中毒23例,服药量60~400片;地高辛1例,3日内服用4.5 mg.服毒时间:2~8小时;住院时间5~24日.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见表1.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病情发展迅速,易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病死率高,文献报告约为20%~30%[1],老年人则更高.我院1974~1998年共收治老年AOSC 57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合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1例
3年来,我们采用活性炭血液灌流(HPa)与血液透析(HD)联合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21例中男3例,女18例,年龄17~58岁,平均(28.2±13.6)岁.口服敌敌畏14例,乐果7例;服毒量均在100~300 ml;服毒至就诊时间1~2小时8例,2~6小时13例.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肺水肿、呼吸衰竭和脑水肿.
-
炎性介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多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约15%~20%的患者可能恶化并出现器官衰竭或局部并发症(包括坏死、假性囊肿和脓肿)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SAP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目前采用的治疗如抑制胰酶分泌、手术虽起一定作用,但并不能阻止胰腺的自身消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也不能防止术后残余胰腺的继续坏死和继发感染.已知胰酶激活是AP的始动因素.那么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会有一部分患者从局限性炎症进展为具有潜在危险的SAP?传统的观点认为是由于胰酶进入血循环的结果.但治疗上应用抑制胰腺分泌和(或)蛋白酶抑制剂并无想象中的效果.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正确救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总结从基层医院转入及经急救中心首诊的AOPP病例,感到AOPP救治方案有待于规范和普及.参考赵德禄等人推荐的急救方案[1],下面就如何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合理应用抗胆碱能药和复能剂、内科综合性治疗及救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提高AOPP的抢救成功率.
-
输血治疗呋喃丹重度中毒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25岁,因家庭纠纷,空腹自服呋喃丹农药300 g,服后不久出现头痛、恶心、胸闷,1小时后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全身颤抖,小便失禁.查体:体温36 ℃,呼吸40次/min,血压17/12 kPa(1 kPa=7.5 mmHg),意识模糊,呼吸浅速、不规则,瞳孔缩小如针尖状,唇绀,双肺未闻及音,心率9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全身颤抖.按文献[1]标准,确诊呋喃丹重度中毒.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胆碱酯酶活性动态监测及其意义
1997年8月以来,我们测定4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全血、血浆及红细胞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急性AOPP患者49例中男18例,女31例;年龄14~69岁,平均(28.5±15.2)岁.其中氧化乐果中毒16例,对硫磷中毒14例,甲胺磷中毒4例,久效磷中毒3例,敌敌畏中毒3例,马拉硫磷中毒2例,辛硫磷中毒2例,甲基对硫磷中毒、甲拌磷中毒、氧乐酮中毒、菊马乳油、扶农灵中毒各1例.服毒量5~350 ml,服毒至就诊时间均在6小时以内,患者全部来自农村.依据文献[1]进行诊断及分级:轻度中毒12例,中度中毒15例,重度中毒22例.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为了解有机磷农药对肝脏的损害,我们检测了7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肝功能,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对30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了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后血清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
自发现有机磷化合物对胆碱酯酶(ChE)具有抑制作用以来,人们试图通过监测ChE活性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临床研究认为,慢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ChE活性变化与临床症状轻重之间不一致[1],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ChE活性与临床症状轻重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本研究对4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ChE活性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
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意义
通过对正常人、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胃、十二指肠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探讨PA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肝硬变并发出血组32例,均为住院确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17~67岁,平均48.5岁.胃、十二指肠疾病并发出血组30例,为住院确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24~66岁,平均45.5岁;胃癌7例,急性糜烂性胃炎7例,消化性溃疡16例.正常对照组34例,为健康献血员,男22例,女12例;年龄18~52岁,平均42.5岁.
-
全身性感染时的组织氧合第2部分:动物和人体研究的评价(一)
评价人体和动物组织氧合的现有方法已在第1部分中进行了阐述.有证据表明,在全身性感染时人和动物发生组织缺氧.在此,我们将就这些方法鉴别组织缺氧的能力进行阐述,并就其改善全身性感染患者组织氧合的治疗指导作用进行评估.
-
结肠淋巴瘤致长期发热1例(Internet网上病例讨论)
病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6岁,外地来京人员.因"反复发热8个月"于1999年3月2日急诊就诊.患者于1998年7月初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8 ℃,伴咳嗽、咳白色粘痰,无寒战、盗汗、咽痛、胸痛、胸闷、气喘等.在当地医院摄X线胸片示双下肺感染.给予青霉素(剂量不详)静滴3日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停药20日后再度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9.4 ℃,每日上午11:00左右体温开始上升,晚上22:00左右达高峰,晨起后体温下降.起初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于1998年8月出现咽痛,静滴头孢唑啉钠、庆大霉素等无效.
-
借助喉镜插管洗胃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20例
插管洗胃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常用而又关键的一环,洗胃的彻底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少数患者因喉头水肿压迫食管或老年性食管口狭窄,致使插胃管困难,而延误抢救时机,或造成较明显的继发损伤.对此我们借助喉镜插管洗胃20例,均一次成功,无任何并发症.报告如下.
-
应用胃切开新洗胃法救治农药中毒患者
口服农药中毒患者常由于有胃内容物经插漏斗胃管而致农药洗不出.近年来我们应用水压力学的原理,改进传统的胃切开洗胃法,临床应用表示,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减少了并发症.报告如下.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1 | 02 |
1990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