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YAG泪道激光治疗机联合典必殊眼膏填充治疗泪道阻塞

    作者:黄花梅;曹燕;郭建强

    目的:观察YAG泪道激光治疗机联合典必殊眼膏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用特制9#空心泪道探针探查泪道至阻塞处,插入激光导光纤维,发射激光,术后注入典必殊眼膏.结果:对30例34眼随访观察1wk~6mo,经1次激光治疗,治愈34眼,其中1眼补2次激光,总治愈率为97%以上.结论:YAG泪道激光治疗机治疗泪道阻塞效果好,不插管,不住院,安全有效,费用低,术后联合药膏灌注泪道有利于巩固疗效,为常年流泪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临床分析

    作者:杨劲松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对147例(176眼)后发性白内障行后囊膜切开术,散瞳后于瞳孔区行十字形或圆形后囊切开.术后抗炎、散瞳、必要时控制眼压、随访.结果:后囊膜均切开,视力比治疗前增加的患者占94.9%,14眼术后眼压高在治疗后12~48h正常,36眼人工晶状体遗留局限性击射斑.结论:对于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可增加视力,且安全有效.

  • LASIK术中两种微角膜刀相关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刘治容;张悦;陈斌;廖世煌;谢丽萍;杨萍

    目的:比较LASIK术中两微角膜刀相关的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01/2004-12我院行LASIK手术的10 541眼术中角膜瓣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其中3115眼术中采用SCMD微角膜刀,7 426眼使用Hansatome微角膜刀.结果:LASIK术中发生与微角膜刀相关的角膜瓣并发症共有142眼(1.35%),使用SCMD和Hansatome微角膜刀术中发生角膜瓣并发症分别为103眼(3.31%)和39眼(0.5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SCMD术中角膜瓣的并发症包括不全角膜瓣(0.64%)、游离瓣(0.87%)、不规则瓣(1.09%)、瓣位置偏离(0.38%)、薄瓣(0.06%)、瓣穿孔(0.03%)及角膜瓣呈搓衣板现象(0.22%);Hansatome术中角膜瓣的并发症包括不全角膜瓣(0.11%))、游离瓣(0.04%)、不规则瓣(0.13%)、瓣位置偏离(0.19%)、薄瓣(0.05%).在两种微角膜刀的使用中,不全角膜瓣、游离瓣、不规则瓣的发生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种微角膜刀的使用都有明显的学习曲线,SCMD的学习曲线时间长.结论:Hansatome微角膜刀较SCMD术中角膜瓣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学习曲线更短.

  •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116例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作者:李昂;杜春光;苏东风;刘茂雄

    目的:探讨和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6例124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资料,术后随访1~1.5a,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治愈103例108眼,占87.1%,好转12例12眼,占9.7%,失败4例共4眼,占3.2%.总有效率为96.8%.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有效术式,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精细操作和术后密切随访、定期泪道冲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超声乳化吸出先天性白内障

    作者:史慧敏;李诲;黄毅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在先天性白内障的应用.方法:对32例49眼行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隧道切口和连续环形撕囊技术,低能量超声乳化或I/A系统清除晶状体核和皮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相同条件的病例行ECCE+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1例59眼相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a时2组病例脱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超声乳化组6%,对照组76%.结论:本组病例中超声乳化吸出先天性白内障,有良好的前房稳定性,彻底清除晶状体皮质,术后并发症少.

  • 经巩膜隧道切口眼前段异物取出术

    作者:程扬;胡义珍;曾水清;曾爱萍;李小青

    目的:探讨经巩膜隧道切口眼前段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眼前段异物8例8眼经3:00或9:00角膜缘辅助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游离异物至瞳孔区后经12:00巩膜隧道切口以玻璃体异物钳取出异物.2例同时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8例8眼经巩膜隧道切口1次顺利取出异物,无1例发生医源性损伤或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6眼,不变2眼.结论:经12:00巩膜隧道切口联合角膜缘辅助切口可有效取出任何钟点位眼前段异物,较常规角巩缘切口手术方法以更小切口,更小损伤取出异物.

  • 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

    作者:张文强;周和政;周雄

    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mo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 5~10mg,隔日1次共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眼中,21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19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结膜下出血、滤过泡损伤等.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有效的.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Eales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敏

    目的:回顾分析62例严重Eales病患者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74眼)严重Eales病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和/或眼内填充术结果:74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为91%,其中视力明显提高者(视力表提高两行及两行以上)为74%.术后视力不提高者术前存在严重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或眼内填充术是治疗严重的Eales病的有效方法.

  •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瑞杰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边缘(约中央处)作一对张力较大的外露可调整缝线,外露端在角膜缘前透明角膜处约1 mm.结果:78例(84眼)术后3d3眼出现Ⅰ级浅前房,术后6d 5眼拆线后出现Ⅰ级浅前房,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无1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5~21d通过调整可拆除缝线及按摩眼球,眼压均控制在5.3~12.6mmHg(1mmHg=0.133kPa)之间(非接触眼压计NDEK NT-2000);术后随访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5例占32%、不变者47例占60%、下降者6例占8%.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调节眼压,大大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显微镜下直接断端寻找法吻合下泪小管断裂50例

    作者:马文平;王启江;林茂昌

    目的:探讨断裂泪小管内侧断端的位置规律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提高急诊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在显微镜下直接寻找断裂的下泪小管泪囊侧开口,以硬膜外导管作为支撑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50例下泪小管断裂中48例均成功吻合.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可靠的泪小管吻合方法.

  • 新生儿泪囊炎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洪华;邓金印;陈艺;徐媛媛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7/2005-07门诊就诊的178例20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3眼,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58眼,治愈率28.6%;泪道加压冲洗145眼治愈43眼,治愈率为29.6%;102眼行鼻泪管探通术,治愈94眼,治愈率92.2%.其中,年龄在3mo以内的患儿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率显著高于3mo以上的患儿(X2=-10.566,P=0.001);年龄在6mo以内的患儿泪道加压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成功率亦显著高于6mo以上患儿(X2=6.457,P=0.011).结论:泪囊区挤压按摩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操作简单、易行,对泪道无损伤是彻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早期正确按摩治疗效果明显;对挤压按摩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及时行泪道加压冲洗以及鼻泪管探通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效的途径.

  •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作者:董晓云;高晓唯;王瑞夫;马超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37眼)先天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病例随访12~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5±6.5 mmHg,后一次随访时眼压15.2±5.5 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成功率94%(IOP<21 mmHg).术后28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浅前房,玻璃体脱出,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 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阿法根缩瞳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顾欣祖

    Brimonidine(阿法根)是第三代高度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2000年进入我国作为治疗青光眼的药物.在早期对brimonidine的研究中,是以眼压为主要观察指标,没有注重其对瞳孔的作用,并指出brimonidine对瞳孔无显著性影响.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brimonidine对瞳孔有着显著的缩瞳作用,使其具有了新的临床应用方向.现就这一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元的机能障碍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

    作者:袁苑;唐罗生

    全世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人数正已惊人的速度增长着.虽然以前所做的大量研究集中于同DM有关的血管病理生理改变方面,但近新提出的观点是DM患者在眼底血管出现异常改变之前已存在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机能的障碍,并认为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是糖尿病复杂眼底改变的一项早期表现,将终导致视网膜的血管病变和/或黄斑水肿.这篇综述的目的就是论证视网膜神经元的机能障碍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是否与其后并发的血管异常有关联.首先,我们对DR血管异常的发生机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然后,论述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发生怎样的改变与血管异常相关联.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角膜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黎黎;秦莉;裴澄

    MMP作为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酶家族.参与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同样其在角膜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许多角膜疾病密切相关.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预防和治疗角膜疾病成为可能.所以十分有必要了解MMPs的结构、功能、生物合成的调节及其在角膜疾病中的作用.

  • 角膜保存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范军华;蒋华

    角膜保存的关键是保存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因此关于角膜保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的.近年来随着眼库技术的发展,诸多学者针对各种保存方法中对内皮细胞的有利及有害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角膜保存质量有较大提高,时间也明显延长.对于一些原来认为是非活性保存的方法,现在也认为能保存一部分内皮细胞活性,有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获得成功的报道.现就角膜保存技术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ECM,MMP与角膜结构和角膜损伤修复

    作者:赵长霖;彭琦;谢汉平

    细胞外基质是角膜的主要结构成分,赋予角膜特殊的生理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是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代谢的主要酶类.本文概述了成熟角膜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 眼内新生血管与细胞因子

    作者:张忠红;栾洁

    新生血管性眼病是眼科的难治性疾病和重要的致盲原因.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许多细胞因子参与并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形成与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失衡有关,促血管生成因子如生长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瘦素等水平的提高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如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生长抑素等的减少将导致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发展,但其分子机制尚待阐明.

  • CD40-CD40L与甲状腺相关眼病

    作者:傅德生;许雪亮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CD40和其配体CD40 ligand(CD40L)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CD40-CD40L作为一种重要的共刺激信号,通过诱导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细胞、体液免疫并参与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本文就CD40-CD40L的结构和分布、对免疫反应的调节及其在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整合素与去整合素在后发性白内障方面的研究现状

    作者:白芳;秦莉;李小珩

    晶状体摘除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整合素是一类介导C-C间以及C-ECM间的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去整合素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它可以特异性的被整合素识别并黏附,从而抑制整合素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就整合素的功能,整合素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的分布及功能,晶状体上皮细胞与后发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以及去整合素在后发性白内障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热休克蛋白及其在眼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仝佳;王胜军;肖寿华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体在应激状态下合成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具有分子伴侣、协同免疫、抗凋亡等生物学功能.近来随着对热休克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HSP在眼病的发病机制、防治方面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作者:李才锐;孙曙光;姜德咏;洪卫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糖尿病NOD小鼠分为糖尿病组和GBE治疗组.电镜观察0,4,12wk小鼠视网膜病变发展情况,ELISA法检测0,4,12wk视网膜VEGF表达.结果:GBE治疗组视网膜内皮细胞、神经节细胞凋亡明显较糖尿病组减轻.GBE治疗组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较糖尿病组降低(4wk,26±8vs33±7,P<0.05)(12wk,102±7vs165±9 pg/mg,P<0.01).结论:GBE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并减轻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

  • 海藻酸钠-维甲酸微球兔眼内注射病理学研究

    作者:王凤翔;何守志;李新建;梁秋丽;陈兵

    目的:观察注射用海藻酸钠-维甲酸(alginate sodi-um-retinoic acd;AGS-RA)微球缓释系统在玻璃体腔内的崩解过程.方法:有机溶剂将维甲酸溶解,与15g/L的海藻酸钠均匀混合,用静电微囊发生器一次成型制作AGS-RA微球,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入AGS-RA药物微球,应用光镜的方法观察微球的分解过程.结果:AGS-RA微球经测定,大小是95.244±8.6265μ m,RS-RA微球在玻璃体腔内的分解过程大致是:1wk保持形态上的完整性,基本上是圆形;2wk开始微球周边有些破解;3wk,破解程度加重;4wk时微球形态不规则;到6wk则完全崩解呈束状物.微球周围的玻璃体无增殖、渗出等改变.结论:AGS-RA微球缓释系统在玻璃体腔内呈缓慢崩解过程.

  • 国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突变的特性

    作者:盛迅伦;王娟;郭慧;庄文娟;容维宁;夏美华;章玲

    目的:检测国人RB患者体细胞中RB1基因突变,分析我国RB1基因突变的特性,探讨RB1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查28例RB患者及亲属的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共确定7例RB1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结论:本组RB1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的方式为点突变和小缺失,这些突变改变了RB1基因的遗传信息,致使异常的RB1基因蛋白产生,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国RB1基因突变方式主要是以微小突变为主,但复杂突变的比例相对较高.

  • 表面修饰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桂琴;彭秀军;顾汉卿

    目的:表面修饰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半年的动态观察.方法:行超声乳化5只兔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只兔眼.结果:术后早期炎症反应与手术创伤有关,常见并发症为人工晶状体移位,修饰人工晶状体引起后囊混浊的程度轻于未修饰人工晶状体.结论:表面修饰提高了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

  • 染料木黄酮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晓弘;唐桂兰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i)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abbit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RCF)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测定不同生长时间及浓度的Geni,5-FU及二者联合药物对RCF生长的影响.结果:2.5~40mg/LGeni对RCF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7.2%,34.0%,44.6%,55.1%,58.9%;不同浓度的Geni作用1,3,5,7d的生长抑制率,随时间、剂量增加而加大.Geni(5,10mg/L)与5-FU(1mg/L)联用的抑制率分别为45.6%和49.1%.结论:Geni对RCF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5-FU有协同效应.

  • bFGF对体外培养牛RPE细胞特异性吞噬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鲲;何守志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1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特异性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实验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Ⅱ型(horseradish peroxi-diase,HRP)示踪法测定不同bFGF浓度及作用时间对体外培养单层牛RPE细胞吞噬HRT量的影响.结果:不同bFGF浓度及作用时间各组光吸收值差异均不显著.结论:bFGF对体外培养牛RPE细胞特异性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

  • 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

    作者:陈立军;王雨生;马吉献;王海燕;张鹏;王建洲

    目的: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1aser-induced chorioretinal venous anastomosis,LCRVA)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vein occlusion,CRVO)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青紫蓝兔22只44眼,光动力学方法建立兔双眼的CRVO模型.任选1眼作为治疗眼,先后用倍频Nd:YAG激光器和YAG激光器分别在选定部位击破Bruch膜及相邻的静脉壁,以建立视网膜静脉与脉络膜血管之间的吻合通道;另1眼作为对照.在治疗后4mo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组间的对比来评价LCRVA治疗CRVO的疗效.结果:有34眼(77%,15只兔双眼,4只兔单眼)一次性建立了CRVO模型.对其中的17眼行LCR-VA,每眼击射2个点.经FFA证实,有8眼(47%)中的11个点(32%)存在功能性吻合.术后4mo,通过对各组的FFA及组织病理切片对比发现,吻合成功眼的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明显比CRVO组轻.结论:二步法LCRVA治疗CRVO是可行及有效的,旁路引流通路的建立可以延缓CRVO病情的进展.

  • γ干扰素防治兔实验性后囊混浊的作用

    作者:谭少健;韦敏怡;刘宝海;梁皓;李霞;蒋林志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对兔后囊混浊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60眼随机分为A、B和C三组,三组均行兔晶状体囊外摘除术,A组为对照组,术中晶状体囊袋内灌注BSS;B和C组为治疗组,术中晶状体囊袋内分别灌注106U/L、107U/Lγ干扰素.术后观察晶状体后囊膜变化.3mo后取角膜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角膜内皮变化及晶状体后囊膜铺片HE染色统计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密度,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真彩色医学图象分析系统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积分光密度(IOD).结果:①3mo后临床观察可见,B组、C组的后囊混浊(PCO)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P<0.05),C组较B组的发生率少(P<0.05).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②B组(2972.11±156.47)、C组(2775.23±154.01)后囊膜LEC密度较A组(3297.53±105.60)小,且C组的LEC密度<B组,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行PCNA检查可见:A组PCNA表达强阳性(IOD:5.49±0.72),B组呈阴性和部分弱阳性表达(IOD:4.94±0.69),而C组呈PCNA阳性表达较B组更少(IOD:4.38±0.63),测积分光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扫描电镜下显示B组、C组角膜内皮形态正常多呈六边形规则排列,细胞间连接紧密,与A组相比无异常发现.结论:①在活体兔中,IFN-γ有抑制兔LEC增殖的作用,可延缓和防止PCO的形成.②IFN-γ对LEC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③106U/L、107U/LIFN-γ对角膜内皮细胞未见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Cx43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凤翔;何守志;顾峥;梁秋丽;陈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 pigmentepithelium cell,RPE)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EGF作用于培养的第4代人的RPE细胞24h,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Cx43的蛋白;原位杂交观察Cx43mRNA在RPE细胞中的表达特点;RT-PCR实验对EGF影响后的RPE细胞的mRNA进行半定量观察.结果:Westem blot试验证实不同浓度的EGF均可使Cx43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并且与EGF的浓度呈正相关,原位杂交显示所有细胞均表达Cx43mRNA,其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质和核;RT-PCR实验对mRNA进行半定量观察显示表皮生长因子使RPE细胞的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EGF可以下调Cx43蛋白及Cx43mRNA在人RPE细胞中的表达.

  • LASIK动物模型建立的分析探讨

    作者:丁冬梅;陈辉;桑爱民;程新梁

    目的:探讨有效、合理地建立LASIK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乌拉坦腹腔麻醉与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麻醉、眼球脱臼与外眦切开、手术后睑裂缝合与角膜暴露、鼻侧与上方角膜瓣等不同麻醉方法、不同眼球固定方法、术后角膜状态、不同方位角膜瓣的比较,探讨有效、合理地建立LASIK动物模型的方法.结果:200g/L乌拉坦腹腔麻醉、眼球脱臼、术后角膜暴露、鼻侧角膜瓣等可以有效避免动物意外死亡、眼球吸附不牢固、角膜瓣移位等并发症.结论:200g/L乌拉坦腹腔麻醉、眼球脱臼、术后角膜暴露、鼻侧角膜瓣可以合理地建立LASIK动物模型.

  • EGF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陶津华;安小玲;孔郡;张瑞君;张劲松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DMEM+100g/L FBS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在T-25培养瓶内,划痕法检测EGF的促细胞迁移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20μg/LEGF作用下,其迁移距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48h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作用48h后,其迁移距离随着EG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0μg/L时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10μ g/L EGF作用下,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2h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作用2h,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随着EGF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l0μ g/LEGF作用下达到大值.结论:E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促进其迁移的作用,β-catenin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趋势说明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嗅鞘细胞在冻融的周围神经移植物中的存活及分布

    作者:焦文文;罗娜;焦西英;武明媚;游思维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在成年大鼠视神经眶内断端移植的冻融周围神经中存活、生长与分布随存活时间的变化及对视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反复冻融后,自两端注入10μL嗅鞘细胞悬液(105/μL),再移植于同种异体动物经眶内切断的视神经眶内断端上,分别于术后2d;1,2,3及4wk取移植物,切片观察嗅鞘细胞在其中的存活、生长及分布,并计数术后3,4wk动物视网膜内经移植物远端以50g/L荧光金逆行标记的再生视网膜节细胞.结果:嗅鞘细胞自注射部位增殖并迁移至周围神经全段,2wk时数量达到高峰,3,4wk时仅见神经周边部位残存极少量嗅鞘细胞,且视网膜内未见任何轴突再生的视网膜节细胞.结论:嗅鞘细胞可在冻融周围神经移植物中存活2~3wk,神经周边部位较实质内更有利于嗅鞘细胞生长,这种移植物不能发挥促进视神经再生的作用.

  • 电针对实验性家兔视网膜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刘文舟;段俊国;周华祥;江文珊

    目的:研究电针对家兔视网膜中几种神经递质的影响,深入探讨针刺影响视觉功能的机制.方法:电针家兔合谷穴及太溪穴15min后,立即处死,低温下取出视网膜,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测定视网膜中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采用Ellman改良法测定胆碱脂酶.结果:针刺太溪穴可以使L-谷氨酸的释放增加,针刺合谷穴释放减少,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太溪穴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太溪可以使天门冬氨酸的释放增加,针刺合谷使释放减少,两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分别与正常比较无差异(P<0.05).甘氨酸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各组间变化不大.结论:针刺可以引起视网膜神经递质的变化,同时这种针刺效应具有相对的穴位特异性.

  • 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的功能

    作者:孙昱昭;洪晶

    目的: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吞噬动力学,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方法:用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HRPE细胞吞噬动力学,即分别用红色染料硫氰酸罗达明(sulforho-damine,SR)、绿色荧光染料异硫氰酸酯荧光素(FITC)标记HRPE细胞和视杆细胞外节膜盘(rodouter segments,ROS).用1×1010个/L的FITC-ROS及自发绿色荧光的乳胶微球(1eatex beads,LB)于37℃孵育培养的正常HRPE细胞,在孵育的不同时间(5min~48h)去除孵育物,终止吞噬反应.用配有特殊三通广谱吸收波长,长工作距离镜头的荧光显微镜实时,活体观察并记录结合及吞噬的数量.用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证明HRPE细胞对LB及ROS结合与吞噬.结果:孵育0.25h时ROS已结合于HRPE细胞表面,0.5h时可见极少数的ROS被HRPE细胞摄入细胞内;之后的孵育过程中被结合及被吞噬的ROS数目不断增加,至孵育18h对ROS的结合达到饱和,但摄入过程继续进行,至孵育24h,对ROS的吞噬达到饱和.当HRPE细胞与LB孵育时,至1.5h结合方启动,6h摄入开始;在观察的48h内被结合及被吞噬的LB数目随时间延长而呈线性增加.结论:HRPE细胞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吞噬动力学明显不同,HRPE细胞对ROS的结合及吞噬比其对LB的结合及吞噬发生得更早,而且结合及吞入过程均具有时间饱和性.

  •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动态表达

    作者:王华;刘双珍;蒋晶晶;王平宝;谭星平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分子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1d龄黄鸡共42只,其中21只小鸡右眼遮盖作为实验组,分别持续遮盖1,2,4wk,每周7只小鸡.另21只小鸡双眼均未遮盖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新鲜离体眼轴长度;对两组3个时间段后部眼球壁组织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IP的动态表达.结果:实验组由实验前远视眼快速演变为高度近视眼,并随遮盖时间延长,近视度数加深,眼轴延长.两组视网膜、脉络膜均有VIP表达:广泛表达于视网膜内核层、内网状层和脉络膜;在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也有弱表达;强阳性表达位于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随出生时间延长两组VIP表达均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IP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形觉剥夺可导致高度近视眼;VIP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内核层、内网状层和脉络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也有弱表达;高度近视眼较正常眼ⅥP表达明显上调.

  • 白内障手术并发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

    作者:王新法;游向东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2岁,退休干部,因"右眼逐渐视物不清2a"于2002-09入院.患者无诱因右眼逐渐视物不清2a,但未予诊治.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0a,长期服用长效心痛定降血压,阿司匹林抗凝血等药物.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不能矫正,上、下泪小点位置正常,泪囊、泪腺区无红肿,局部无压痛,右眼晶状体核Ⅱ度硬化,皮质呈楔形混浊,后囊膜锅巴样混浊,晶状体位置正常,无震颤,玻璃体及眼底情况均无法窥清;左眼视力0.5/1.0,晶状体核Ⅱ度硬化,皮质呈小片状混浊.

  • 双眼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造影

    作者:杨红;汪周陵;王志涛

    0引言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属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特殊类型,指原因不明的近黄斑中心凹或黄斑区的毛细血管扩张,临床报道不多,而该病的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更未见诸文章.我们应用海德堡激光扫描图象显示系统,对1例此病患者进行了视网膜、脉络膜同步血管造影,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眶蜂窝组织炎34例临床分析

    作者:毛彦琪;彭伟

    0引言眶蜂窝组织炎是眼眶脂肪结缔组织炎症,常累及整个眶内组织,并发症多,是所有眼眶组织病中严重的一种.为了加深认识,我们对在1993-01/2004-09经治的34例眶蜂窝组织炎(或伴眶内脓肿)进行了回顾分析.

  • 小梁切除术后5-氟尿嘧啶的应用

    作者:孟然;邱辉;史铭宇;王颍

    0引言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法,大部分病例术后眼压得到良好控制.然而,也有少数患者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本院自2000年以来,对这些患者采取术后5-氟尿嘧啶球筋膜下注射针刺修复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探讨

    作者:王文华;李树明;任玉新;李春龙

    0引言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较高的化脓性眼病,随着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临床上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相对容易;但目前临床上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还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疗效不太肯定,我院自2000年起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雷献文;陈小虎;王德亮

    0引言我院眼科中心1998/2004年手术治疗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22例22眼,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3~74(平均58.4)岁,18例为老年性白内障,4例为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合并晶状体脱位者4例,高度近视2眼,术后有明确外伤史2眼,合并玻璃体积血2眼.现报告如下.

  • 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作者:金丽英;杨东光

    0引言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常见的一种.主要临床特征是患眼上斜视和代偿头位.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我院眼肌科自1999-03/2005-08共收治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116例,其中对48例原在位垂直斜度15△~25△的患者,我们手术行患眼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后巩膜裂伤的玻璃体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王玲;朱晓华;李惠玲;唐罗生;田润

    目的:探讨后巩膜裂伤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8/2005的106例(106眼)后巩膜裂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伤后2wk内就诊者66例(66眼),其中54例(54眼)患者术后视力有进步.有24例(24眼)患者在伤后14~21d时来诊,其中只有10例(10眼)患者视力有所恢复.而有16例(16眼)患者在受伤后21d以上来诊,视力均较差,只有5例(5眼)患者视力有轻微进步.106例患者中74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53例患者术后视力提高,3例患者后行眼球摘除术.其余32例患者中,9例行眼球摘除术.结论:后巩膜裂伤患者要及时就诊,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挽救视力,保存眼球的关键.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评价

    作者:王丽丽;杜善双;薛晓辉;朱忠桥;潘爱珠;王睿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21眼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3,6及12mo,进行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检查,应用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12mo视力改善2行以上90%(19/21),视物变形改善81%(17/21),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CT显示前膜消失,手术前视网膜平均厚度496.8±93.0μm,术后12mo平均厚度176.1±28.0μ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MERG地形图可见中心峰下降,一级反应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12moMERG中央峰逐渐恢复;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可靠,OCT及MERG可以较好地客观评价视功能的恢复.

  • 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作者:许银娥;吴小影;刘双珍;夏晓波;王育科

    目的:分析近视眼患者与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探讨近视程度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神经分析仪-GDxVCC(美国激光技术诊断公司生产)测量正常人23例42眼和近视眼患者85例166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近视眼患者按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低、中、高、超高度近视四组,将所得结果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乳头周围2.4~3.2mm的环形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正常人与低、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程度近视眼组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方120°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眼组与其他各组进行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度与超高度近视组之间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组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下方120°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各组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环形区域RNFL厚度平均值的标准差超高度近视组与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神经纤维指数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且与屈光度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近视眼患者上方120°范围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变薄,神经纤维指数逐渐增加.

  • 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摘除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孔玲;高秀华;蒋衍英;何淑艳;安国兰;胡兆磊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04-07/2005-07我院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例102眼,分3组.A:透明角膜切口组30例32眼;B:巩膜隧道切口组35例(38眼);C:角膜缘切口组31例(32眼);平均年龄(65.2±11.5)岁.检测术前1d,术后1,7,14,30d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 integral,FI),下睑中央泪河高度.结果:与术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组术后1d BUT明显缩短;Si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7d时SIt,14d时下睑中央泪河高度,30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巩膜隧道切口组术后1d仅BUT明显缩短,SIt明显增高(P<0.05),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无明显变化;术后7d时BU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缘切口组,4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显著降低泪膜的稳定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轻微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而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对泪膜影响小.

  •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诊断青光眼的价值

    作者:董小芳;王平宝;夏朝华;谭浅;夏晓波;黄佩刚

    目的:记录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评价mfVEP在青光眼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法国Vision Monitor多焦视觉电生理仪的二阶kemel技术检测21例32只正常对照眼、37例58只原发性青光眼的mfVEP,比较同一个体双眼间的振幅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并分析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mfVEP与Humphrey视野(Humphrey visual field,HVF)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RMS值与年龄、眼别无关,但女性RMS值大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眼mfVEP的RMS值个体间变异大(变异系数CV=43.05%),但同一个体双眼间反应差异不大;双眼损害程度相近的青光眼,双眼mfVEP的RMS值无明显差异(P=0.251);双眼损害程度不一的青光眼,双眼RMS值不同(P=0.024);mfVEP的RMS值总和与视野的平均缺损值(mean defect,MD)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s=-0.487,P=0.000).结论:正常人mfVEP个体间变异性大,但同一个体双眼间反应差异不大.对于青光眼双眼损害程度不一或单眼损害者,进行双眼间mfVEP非对称分析,可以早期发现青光眼损害并进行病情监测.青光眼患者的mfVEP振幅与视野平均缺损值相关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主观视野检查的不足.

  • 应用视觉诱发电位技术评估视力

    作者:周鑫;舒玲华;张玲莉;陈晓瑞

    目的:将诱发电位技术应用于视力的客观评定.方法:以小信号视角、P100波幅和潜伏期作为受检眼的检测指标,运用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技术检测与记载各受检眼各不同信号视角条件下的结果(包括P100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应用SPSS软件对收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确定小信号视角是客观评估视力的基础,选定P100波幅作为视力量化评价指标,建立了小信号视角条件下P100波幅与视力间的回归方程,运用该方法对180眼视力的客观评估与国际标准视力表筛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在小信号视角条件下P100波幅与视力的回归方程对受检者视力的评估切实可行、简便且能达到量化分析的目的.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未发病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

    作者:胡妙妙;段宣初

    目的:采用偏振激光扫描仪(GDxVCC系统)检测正常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glaucoma,CACG)有明显视野缺损的患眼及其视野未受损害的另眼(未发病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layer,RNFL)厚度,并进行比较,了解未发病眼RNFL厚度变化有无改变,探讨GDxVCC系统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6例,1眼具有可重复性视野缺损,其另眼视野检查正常(如:差异概率图上≤1个测试点在5%概率水平以下),将视野正常的未发病眼定为CACG-视野正常组,有视野缺损的已确诊眼为CACG-视野缺损组;24例48眼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视野和GDxVCC系统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对CACG-视野正常组、CACG-视野缺损组、正常对照组的RNFL参数进行两两比较GDxVCC检测RNFL厚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CG患者视野未受损组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但视野未受损眼的RNFL明显厚于视野缺损眼.3组的各RNFL参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ACG-视野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下方平均值和神经纤维指数(P=0.073,P=0.054)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其椭圆平均值、上方平均值及TSNIT标准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P=0.002,P=0.010).结论:GDxVCC系统可以更早地检测出CACG未发病眼RNFL结构损害,对临床处理早期CACG具有指导意义.

  • 非接触式眼压计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比较

    作者:阎启昌;王欣玲;贺玉华;张劲松

    目的:比较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测量眼压的差异,以评价非接触式眼压计在临床青光眼患者及疑似青光眼患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志愿者174例348眼分别由专人进行非接触眼压计(NCT)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眼压测量.结果:非接触眼压计(NCT)的测量结果低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且差异有显著性(19.6vs23.4,P<0.05),两者相关系数为r=0.783,差异在眼压>30mmHg组更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334.结论:非接触眼压计(NCT)可以用于临床普查,在青光眼的临床工作中建议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矫正.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5~18岁国人正常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作者:曹东;贺翔鸽;刘莛;孙强

    目的:建立5~18岁国人正常眼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测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参考值范围;研究RNFL厚度各相关参数与眼别、性别的关系及其各参数的变异程度.方法:对75例5~18岁正常人135只正常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Stratus OCTTM3000,采用RN-FL3.4程序对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的RNFL进行检测.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结果:5~18岁国人正常眼1,2,~12各钟点位RN-FL厚度(μm)为134.43±27.62,88.74±21.78,57.82±11.72,76.47±16.57,120.52±22.53,154.48±26.19,159.34±20.68,88.01±17.10,66.28±9.96,97.70±16.17,148.81±19.29,147.00±25.77;上侧(Savg),鼻侧(Navg),下侧(Iavg),颞侧(Tavg)各象限厚度(μm)分别为143.42±16.41,74.36±13.75,144.75±16.46,83.96±12.12;全周平均厚度(Avg)111.63±9.58μm.不同眼别的1,2,8,10,11,12,Savg,Navg,Tavg,Smax/Tavg,Imax/Tavg,Smax/Navg组的均数间差异有显著性(|t|=2.490~3.765,P=0.000~0.016,P<0.05.不同性别相同眼别间,大部分对应的RNFL厚度相关参数间的差异无显著性(t=-1.702~1.922,P=-0.060~0.894,P>0.05).④各参数组变异系数(%):1,2,~12各钟点位依次为20.55,24.54,20.26,21.66,18.70,16.95,12.98,19.43,15.02,16.55,12.96,17.53;按Savg,Navg,Iavg,Tavg,Avg依次为11.44,18.50,11.37,14.53,8.58.结论:OCT检测5~18岁国人正常眼RNFL厚度钟点位中以6,7,11,12点较厚;Savg,Iavg接近并大于Tavg,Navg.不同眼别的RNFL厚度部分参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推测该差异与视网膜血管的管径大小及走行的不同有关.临床评估RNFL厚度检测结果时应考虑各参数变异程度不同的因素.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郭燕;夏晓波;江海波;王平宝;黄佩刚;刘双珍;许雪亮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48眼)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实施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2(平均8.2±4.1)mo.术前平均眼压(34.18±13.30)mmHg(1mmHg=0.133kPa),术后(7.71±2.69)mmHg;差异有显著性t=14.710,P<0.001.术前平均用药(2.77±0.77)种,术后(0.71±1.05)种,差异有显著性t=4.616,P<0.001.随访期间眼压≤21mmHg者46眼(96%),其中27眼(59%)不用抗青光眼药物,19眼(41%)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术后24眼无任何反应;10眼前房有轻度闪辉,术后2~5d消失;8眼有少量前房积血,积血均于2~4d消失.6眼出现低眼压性黄斑水肿(22%),均于术后随着眼压的回升而消失.术后均无浅前房、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其中42眼Ⅰ型滤过泡,6眼Ⅱ型滤过泡.术后6mo复查32眼Ⅰ型滤过泡,11眼Ⅱ型滤过泡,1眼Ⅲ型滤过泡.结论: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并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远期疗效尚可,为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特发性黄斑前膜183例的OCT图像分析

    作者:谢娟

    目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83例202眼OCT图像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3例202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进行OCT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患眼OCT图像特征为:视网膜前可见一层高反射光带,与视网膜表面明显分离或与视网膜表面紧紧贴附,其中191眼伴有黄斑区视网膜的增厚水肿.其中32眼伴有板层黄斑裂孔的发生,39眼伴有特发性黄斑裂孔期(裂孔前期)的发生.结论: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确诊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 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国内文献分析

    作者:吕红彬;罗清礼;张勤修;邹剑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时机对视神经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关于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文章14篇,共155例159眼选择不同时机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病例的术后疗效.结果:155例159眼中外伤后3d以内手术组58眼有效,手术有效率87.9%;3~7d手术组38眼有效,手术有效率82.6%;大于7d手术组14眼有效,手术有效率29.8%,与前两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越早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效果越好.应尽可能在外伤后7d以内手术.

  • 高度近视眼黄斑体积的分区测定

    作者:孙新成;游逸安;林琳;方春庭;俞振飞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研究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的变化.方法:将高度近视眼68例68眼和正常对照者59例59眼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薄处神经上皮层厚度以及后极部视网膜地形图各个区域体积,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高度近视眼组黄斑中心凹薄处神经上皮层厚度145.7±20.2μm,正常对照组为151.9±26.7μm,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276).高度近视眼组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为6.761±0.579mm3,正常对照组为7.262±0.508mm3,高度近视眼组黄斑体积明显小于正常组(P=0.006).结论:OCT能够对黄斑部神经上皮层体积进行分区精确测量,可以作为研究高度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变化的手段之一.

  • 灯盏细辛对眼压已控制青光眼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刘东敬;鲍捷;陈晓明;盘如刚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眼压已控制的3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盲法让患者口服安慰剂或美尔瑞,服用3个疗程,每个疗程2mo,共6mo,用海德堡视网膜血流仪(Heidberg retinal flowmetry,HRF)检查视神经乳头和视盘旁视网膜各4个点血流,分别与基线值进行比较.结果:服药后4,6mo,试验组视盘和视盘旁视网膜Vol,Vel,Flw与基线比较,视盘与视盘旁视网膜微循环明显改善.结论:口服美尔瑞(灯盏细辛)能够明显改善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视盘和视盘旁视网膜微循环,这种作用与疗程有关.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春娟;林咸平;费安裕;叶晓玲;周玲玲

    目的:探讨术前角膜厚度、眼压和屈光度等因素对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LASIK对379例746眼进行治疗.根据术前屈光度进行分组,观察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角膜厚度、眼压、角膜厚度(CT)/眼压(IOP)比值及屈光度之间关系.结果:术后裸眼视力4.5~5.2,平均4.99±0.11,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二乘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角膜较厚、眼压较低,即CT/IOP值大,术后裸眼视力较好,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术前眼压与术后裸眼视力之间存在负相关,而术前角膜厚度与术后裸眼视力之间无相关性存在.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欲取得较好疗效,应考虑不同因素如术前角膜厚度、眼压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对高度或超高度近视,必要时采取部分矫正屈光力,剩余屈光度日后配戴低度眼镜方法,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及屈光回退.

  • 角膜内皮炎误诊的临床探讨

    作者:景昕虹;辛成明

    目的:分析角膜内皮炎的病因,探讨其临床误诊的原因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7例临床上被误诊的角膜内皮炎,包括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误诊为结角膜炎2例,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盘状角膜基质炎、虹膜睫状体炎各1例.经治疗7例痊愈,其中1例复发.结论:角膜内皮炎病因尚不明确,正确掌握本病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和认真详细地检查病人,可及时地做出正确诊断.临床治愈后,继续维持治疗4wk以上,可降低复发率.

  • 羊膜移植治疗早期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冬玲;张明昌;胡燕华

    目的:评估环形角膜缘球结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早期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了解此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2002-06/2005-06,我院住院的24例(30眼)早期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环形球结膜切除加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5~30mo.本组病例的特点是溃疡局限性:溃疡侵犯角膜缘范围在30°~120°,深度在1/3~1/2角膜厚度,宽约2~5mm.结果:手术后所有病例眼部疼痛等症状迅速减轻,拆线后基本消失;角膜溶解得到控制.溃疡区的角膜厚度,术后2~3mo基本稳定,部分恢复正常,部分较正常薄,平均增加约1/3角膜厚度.角膜的透明性和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球结膜环形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早期局限性蚕蚀性角膜溃疡是有效、安全、经济的.

  • 原发性青光眼不同区域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王平宝;董小芳;夏朝华;谭浅;夏晓波;黄佩刚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不同分区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评价mfVEP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法国Vision Monitor多焦视觉电生理仪的二阶kernel技术检测21例32只正常对照眼、37例58只原发性青光眼的mfVEP,将青光眼mfVEP振幅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及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眼行不同分区的比较.结果:正常眼mfVEP的RMS值个体间变异大(变异系数CV=43.05%).青光眼mfVEP的RMS值在上下半视野,鼻上、颞上、鼻下、颞下四个象限及各个环形分区均较正常对照眼小,且在0~10°环形区域及鼻上象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二者各个区域的潜伏期无差异.结论:正常人mfVEP个体间变异性大;青光眼患者mfVEP振幅较正常人下降,且在中央区域及鼻上象限更为显著.

  • 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中COX-2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丽娜;姚晓明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中的关系,以及美洛昔康(Meeloxicam)抗HOF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翼状胬肉组织中COX-2的表达.体外培养HPF,采用Western法,MTT法,研究在不同浓度的VEGF刺激下,HPF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不同浓度的美洛昔康对HPF增殖的影响.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COX-2呈阳性表达.HPF中VEGF浓度的增高可致COX-2蛋白的表达呈增强趋势.当美洛昔康的浓度在75~300μmol/L之间变化时,能明显抑制HPF的增殖,且其抑制强度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HPF中VEGF的浓度升高能增强COX-2蛋白的表达,美洛昔康能够通过拮抗COX-2达到抑制HPF增殖的作用.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作者:马立威;许明林;孙岩

    目的:比较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转位术与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50例(60眼)分为2组,A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转位术,B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每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结膜及角膜的上皮化均在术后2~5d内完成,随访6~1 2mo,每组均有1例复发,复发率无组间差异.A组手术时间25±8min,B组43±1 1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t-test).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治疗及防止胬肉复发,比较而言,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转位术更简单、易于操作,患者亦愿意接受.

  •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后眼内压的变化

    作者:李新宇;刘磊;雷澄

    目的:探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对眼压测量可能影响.方法:在术前和术后第1wk,第4wk,分别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Goldmann眼压计(GAT)和Schiotz眼压计测量接受CK治疗的20例36眼的眼压,所得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术前比较,CK术后NCT、GAT以及Schiotz眼压计测量值显著降低.眼压变化和年龄、性别、角膜曲率以及拟矫正屈光度无关.结论:CK术后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值偏低.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应用

    作者:张玮;山本香织;堀贞夫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能在活体上动态的观察一些眼底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应用作一综述.

  • Mydrin-P散瞳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

    作者:殷鸿波;邓应平;邱乐梅

    目的:比较使用Mydrin-P散瞳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53例准备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06眼纳入研究,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用Mydrin-P散瞳前后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用Mydrin-P散瞳后中央角膜厚度显著增加(P<0.001).结论:Mydrin-P散瞳会对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产生影响.

  • 低浓度地塞米松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兵;李丹;王恩普;茹海霞;林军军;张梅;孙永华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上皮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原代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用四唑盐(MTT)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DEX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作用,同时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扫描电镜及临床观察兔角膜上皮细胞刮除后0.1g/L DEX用药组和对照组伤口愈合的情况.结果:MTT检测显示小于0.1g/L浓度的DEX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到0.1g/L浓度的DEX对兔角膜细胞生长周期无抑制作用.动物实验:0.1g/L地塞米松作用后上皮愈合时间显著性缩短,两组中新生成的上皮细胞均有较强的PCNA蛋白的表达.0.1g/L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电子显微镜检查角膜基质排列更规则,炎症反应较轻.结论:低于0.1g/L浓度的地塞米松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0.1g/L浓度的地塞米松眼液能有效的促进角膜上皮生长并降低炎症反应,将有利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角膜伤口愈合.

  • 改良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远期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康前雁;罗正容;刘勇

    目的:研究改良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青光眼21例30眼施行改良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切除小梁网和Schlemm管外壁组织1.0mm×3.0mm,保留内层组织,于术后1wk;1,6mo;1a及5a以上(长10a)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早期随访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低于2.7kPa者28眼,有效率达93%,长期随访眼压低于2.7kPa者27眼,有效率达9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在早期和平均5a随访中能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因不穿透前房而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原发性青光眼手术方法.

  • 广东省阳江市区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分析

    作者:黄立;黄锐;黄进雄

    目的:了解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调查阳江市区12 021名小学生的远视力,随机抽取304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视网膜检影,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视力不良发生率为24.89%,各年级差异有显著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各年级男女生的差异随学年的升高差异越显著;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以近视多,占47.55%,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 陕西省盲校盲童致盲原因调查分析

    作者:王雨生;赵炜;马吉献;胡丹;贺竹宁;王英;王海燕;刘洪雷;蔡莉;郭长梅;张鹏;侯旭;闫峰;王静波;贾洪真;杜海洋;李琳

    目的:了解陕西省儿童盲和严重视力损害的原因,以确定潜在的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因素.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视力障碍检查法,2004-06对陕西省某盲校33名盲童的盲及低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致盲原因.结果:33名盲童中2名为严重视力损害(6.06%),31名为盲(93.94%).常见致盲解剖部位依次为视网膜(36.37%)、青光眼(24.24%)、晶状体(15.15%)、视神经(9.09%)、角膜(9.09%)和全眼球(6.06%).先天和遗传因素为盲校学生致盲致残的主要原因,占90.91%;后天性占9.09%.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青光眼和先天性白内障等为主要原因,占先天因素的70%.可避免性盲16例(48.48%),其中可预防者3例(9.09%),可治疗性者13例(39.39%).结论:营养性和感染性致盲已较少见,先天和遗传性因素是目前陕西省儿童盲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儿童盲 盲校 病因
  • 人工晶状体混浊及其类型

    作者:王雨生;惠玲;张自峰;张鹏

    人工晶状体混浊是白内障术后罕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对比敏感度降低.多种材料的人工晶状体均可发生混浊,混浊类型主要有表面型、内部型和混合型3种.其成因可能为羟基磷灰石沉着.通过人工晶状体置换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贫困地区"视觉第一"行动的实用性及多样性

    作者:李建国;陈洪博;郭英杰;杨铁嵘

    目的:讨论在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实施"视觉第一"行动中如何采用多元化的措施以及贴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实力达到佳的效果.方法:①确定需要帮助的人群、帮助的程度、帮助的方法;②阶段性的分层,整群、集团性的行动与长期的、连续的、及时的治疗相结合;③政府性的(残联)、民间性的(慈善团体和个人)、受助对象及家庭、复明主体(医院)的共同努力相结合;④白内障的治疗与其它眼病的防盲治盲相结合;⑤白内障的治疗与预防(改水降低水含氟量)相结合.结果:1997/2001年白内障的复明例数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白内障的盲目患病率由0.46%下降至0.21%,尤其是近两年手术例数增加了300%,总体盲目率由0.56%下降至0.20%.结论:在"视觉第一"行动中,改变传统模式,大量发挥政府及全社会的能力,并将这一行动延伸至眼科其它领域,改变该行动定时、定点,缩短复明时间,避免并发症,全程跟踪治疗就能取得科学的满意的效果.

  • 《白内障的治疗》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作者:严宏;李明勇;肇刚

    目的:研制眼科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改进白内障治疗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收集和整理我科白内障研究成果和临床资料,参考<眼科学>第5版编写脚本,并应用多种媒体制作软件对白内障治疗各方面的素材进行了编辑、合成.结果:成功研制<白内障的治疗>多媒体课件,该课件正式出版并获陕西省教育技术成果奖.结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技术的应用,可促进眼科学教学的发展.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教学VCD的制作和应用

    作者:严宏;李明勇

    目的:研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教学VCD,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方法:依据国家眼科学本科生教学大纲,应用各种媒体制作软件对各种素材进行了编辑、合成;在眼科临床教学中予以应用,并对比传统教学与VCD辅助教学,评价其学习效果.结果:研制成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教学VCD;初步应用结果显示VCD辅助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教学VCD是一种较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值得进一步发展推广.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