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例

    作者:李林;丁清;高晓唯;徐春丽;谢铃

    目的:探讨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后的效果.方法: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15例20眼,脱位范围1/2~3/4,做近角巩缘巩膜隧道切口,偏中心连续环行撕囊,在脱位侧尽量靠晶状体周边部,但应适当保留悬韧带附着处的囊袋,充分水分离、乳化、注吸出晶状体核及皮质,植入折叠6mm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襻的方向与脱位方向垂直.出现后发性白内障者术后2 mo行YAG激光.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0.1~0.2者4眼(20%),0.3~0.5者10眼(50%),≥0.6者6眼(30%);玻璃体脱出1眼(5%),渗出膜3眼(15%),后发性白内障6眼(30%)、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固定)是治疗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有效方法,手术简化、损伤小、反应轻、人工晶状体居中、经济.

  • 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治疗婴幼儿大度数内斜视12例

    作者:罗兴中;刘尚铨

    目的:探讨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治疗婴幼儿大度数内斜的效果.方法:12例大度数内斜视的婴幼儿,施行双内直肌超常量后退8mm.结果:在12例中,9例(75%)眼位正常或存在10°以内的轻度内斜视,3例(25%)患儿矫正不足而失败.结论: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是治疗婴幼儿大度数内斜的有效方法.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24例

    作者:冯晓津;梁轩伟;严灿荣;郑彪;宋洪妮;王少美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24例35眼,术后1wk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12~41(平均18.5)mo,评价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wk矫正良好15例22眼,基本矫正8例12眼,矫正不足1例1眼,成功率(矫正良好+基本矫正)97%.随访中发现,2例(2眼)矫正良好者回退为基本矫正,1例1眼回退为矫正不足,2例3眼从基本矫正回退到矫正不足,远期成功率为88%.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操作安全、无并发症,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 ORBSCAN-Ⅱ对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地形图的测量分析

    作者:李惠玲;杨鹤超;于荣国;高莉;周学军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角膜后表面形态,为术前筛选合适的病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230例455眼(等值球镜1.50~15.00D)分成3组:Ⅰ组≤6.00D者210眼(46.1%);Ⅱ组-6.25~10.00D者190眼(41.8%);Ⅲ组≥10.25D者55眼(12.1%);得出角膜后表面地形图分布情况,比较3组角膜后表面Diff值的变化.结果:各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图中以岛形居多,各组角膜后表面前凸极点多位于颞下方,其次为鼻下、颞上、鼻上方;近视眼角膜后表面前凸极值(Diff)值大小分别为:Ⅰ组(0.028±0.007)mm,Ⅱ组(0.029±0.011)mm,Ⅲ组(0.030±0.009)mm,后表面前凸极点距视轴的距离为:Ⅰ组(0.733±0.292)mm,Ⅱ组(0.691±0.277)mm,Ⅲ组(0.644±0.312)mm,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Diff值相差不显著,同一患者左右眼Diff值无显著差别;角膜后表面Diff值大小、前凸极点距视轴距离与近视程度无关,角膜厚度的薄点与角膜后表面前凸极点并非完全对应.结论:ORBSCAN-Ⅱ检查系统对角膜后表面Diff值,前凸极点距视轴距离及前凸极点分布位置的测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89例

    作者:李洪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倍频532nm激光对89例98眼视网膜裂孔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大多数采用全包围式光凝裂孔周围.结果:随访6~30mo,裂孔封闭,视网膜下液吸收97眼,占99%.结论: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方便、组织损伤小、疗效高.

  • 反弧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体会

    作者:张朝军

    目的:评价反弧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对400例(486眼)白内障施行反弧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1d矫正视力≤0.3者18眼占3.7%,0.3~0.5者359眼占73.9%,0.5以上109眼占22.4%.术后1wk矫正视力≤0.3者6眼占1.2%,0.3~0.5者289眼占59.5%,0.5以上者191眼占39.3%.术后3mo矫正视力≤0.3者3眼占0.6%,0.3~0.5者125眼占25.7%,0.5以上358眼占73.7%.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瞳孔损伤;早期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虹膜炎;晚期并发症主要为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反弧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安全易行,不需要添置昂贵的医疗设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晶状体超声乳化负屈光度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22例

    作者:胡红莉;尹莉莉;丁哲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负屈光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22例(31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负屈光度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屈光度等,术后随诊≥3mo.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6眼,0.5~0.9者19眼,≥1.0者4眼.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眼(13%)后囊膜混浊,无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负屈光度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智能化斜弱视检查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216例

    作者:江萍;罗彤;莫纯坚;甘绪芹;王红俊

    目的:评价智能化斜弱视检查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采用维视顿智能化斜弱视检查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216例402眼,无双眼视觉患儿进行弱视治疗的同时行双眼视觉训练.对弱视的类型、程度和初诊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进行观察.治疗过程与电脑游戏相结合.结果:治疗6mo有效386眼,总有效率96.0%,其中基本治愈289眼(71.9%),有效97眼(24.1%),无效16眼(4.0%),屈光不正性弱视、轻度弱视和年龄4~6岁弱视基本治愈率高.结论:智能化斜弱视检查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与电脑游戏相结合,使治疗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极大提高了弱视儿童治疗的顺应性,疗效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 屈光不正患者伴有偏高角膜曲率46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苏玲

    目的:探讨术前检查中发现屈光不正患者伴有偏高角膜曲率时的归属和对策.方法:利用角膜地形图对拟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46例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角膜曲率的检查和分析.结果:因出现圆锥角膜或角膜薄、度数高而不能手术者10例(18眼),初查曲率偏高、随查3mo后行LASIK矫正术3例(6眼),初查曲率偏高、需进一步随查而暂未手术33例(63眼).结论:单纯角膜曲率偏高不能作为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禁忌症,但也不能盲目手术.角膜曲率的检查对选择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 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杜红俊;徐渊;王英;王雨生

    目的:报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发生的双眼圆锥角膜1例,探讨此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通过病例报道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分析继发性圆锥角膜发生的原因和处置的有效性.结果:1位30岁的女性患者在术前检查无任何圆锥角膜征象的情况下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2.5a视力严重下降,裂隙灯检查发现双眼角膜呈典型的圆锥改变,角膜地形图显示下方角膜明显前突.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后矫正视力达1.0.结论: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计算,术中角膜瓣和基质床厚度的准确测量,以及术后的定期随访是预防圆锥角膜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发生圆锥角膜后,适当的处理对于恢复患者的视力至关重要.

  • 激光联合泪道插管治疗泪道阻塞106例

    作者:张欣;梁春玲;徐彦

    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插管治疗泪道阻塞的长期治疗结果.方法:以KTP激光疏通阻塞后联合硬膜外麻醉管插入留置,4~6wk后拔除插管,术后随访0.5~4a,观察冲洗泪道结果以及有无溢泪症状.结果:激光联合插管治疗非骨性阻塞外的泪道阻塞189眼,168眼治愈,治愈率为88.9%,效果较好.但对于慢性泪囊炎者14眼中有5眼治愈,治愈率为35.7%,效果较差.结论:激光联合插管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长期观察效果较好.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例

    作者:陈晓;洪玲;金中秋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28例

    作者:尹蓉实;刘希颜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8例28眼严重眼内炎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注药,眼内异物摘出,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mo,28例28眼眼内感染全部控制.26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有效方法.

  •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RK术后近视22例

    作者:雷鸣;李琦云;金淑芬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22例39眼RK术后残留的近视及近视散光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结果:随访5a,平均屈光度由术前-4.21±1.42D下降至术后的-0.41±O.31D,34眼≥术前佳矫正视力,术前裸眼视力≥1.0者32眼,术后裸眼视力≥葺1.0者30眼,回退4眼(10%),回退度数<-1.25D.术前矫正视力≤0.9者,术后5a时仅2眼裸眼视力≥1.0.结论:PRK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矫正RK术后残留近视的方法.

  • 复方樟柳碱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视网膜挫伤26例

    作者:李昆;刘宣;海鸥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视神经视网膜挫伤的疗效.方法:视神经视网膜挫伤患者26例31眼,应用复方樟柳碱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此为治疗组.并以用血管扩张剂、胞二磷胆碱、维生素治疗22例28眼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疗效(主要观察指标是视力)比较显示,治疗组疗效(94%)明显优于对照组(6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视网膜挫伤有显著疗效.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2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党维华;张柏新;高淑清;赵玲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2例中有3例(14%)因免疫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及其它原因影响角膜透明外,余19例(86%)角膜移植片均透明.术后视力:视力≤0.05者7例(32%),0.05~0.2者10例(45%),≤0.3者5例(23%).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使角膜病患者复明,但是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泪囊冲洗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

    作者:罗兴华;林延河

    目的:探讨根治急性泪囊炎的方法.方法:本组共25例(25眼),泪囊穿刺或经瘘口行泪囊抗生素冲洗1次/d,直至急性炎症控制.然后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经抗生素冲洗泪囊,泪囊区红肿压痛2d消退6眼,3d消退13眼,4d消退6眼;泪总管阻塞再通者23眼,通而不畅者2眼.所有患者术区解剖层次清晰,术中未发现出血增多和泪囊及鼻粘膜破碎.经3mo~5a随访,25例患者溢泪溢脓消失,泪道冲洗通畅获治愈.结论:泪囊冲洗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瑞杰;黄燕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2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所有的赤道部和赤道前的裂孔.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0眼(95%).除1例放液时穿透视网膜外,其它病例排液顺利.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具有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240例

    作者:张齐钧;杨蕾蕾;张文敏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0例280眼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水肿与年龄、核硬度、眼部及全身并发症、消毒剂等的关系作一讨论.结果:280眼中术后角膜水肿32眼,Ⅲ~Ⅳ级核发生率为38.1%,80岁以上发生率为50.0%,并发眼部疾病患者为38.1%,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为15.8%,2000/2002年角膜水肿发生率为8.0%,2003年为16.1%.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与年龄、核硬度、并发眼部疾病等成正相关,消毒剂在器械上的残留也使发生率增加,一些全身并发症不会增加角膜水肿发生率.

  • 白内障超声乳化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10眼

    作者:张晓林;黄小惠

    目的:探讨表麻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做切口,对210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植入PMMA一体式硬性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不同时间视力恢复情况:≥0.5 1d 140眼(66.7%),1wk167眼(79.5%),1mo183眼(87.1%),3mo195眼(92.8%).术前角膜散光(0.75±0.58)D,术后角膜散光1wk,1,3mo,分别为(0.85±0.75)D,(0.82±0.56)D,(0.77±0.54)D;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1wk,1,3mo均无显著差异(P>0.05).角膜不同程度水肿37眼(17.6%),角膜上皮散在浅点状脱落3眼(1.4%).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式.

  • 苏丹喀土穆地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7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章复坤;梁松霞;任建利

    目的:探讨非洲热带沙漠干旱气候人群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verna1 kerato conjunctivitis,VKC)的病因,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VKC患者720例144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临床资料(表现和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测以及和我国VKC高发地区的比较,综合分析.结果:男460例,女260例,年龄2~36(平均12±3.6)岁,裂隙灯检查结果全部为角膜缘型,轻型者576例占80.0%,中型者130例占18.0%,重型者14例占2.0%.治疗采用局部点滴皮质类固醇类加1g/L肾上腺素液720例.合并全身用药者110例.临床观察平均用药时间2~4wk.治疗效果各年龄段比较差异不大(t=0.71,P>0.05),热带沙漠干旱地区VKC的发病率和我国新疆及宁夏相似,但临床类型和我国有别,全为角膜缘型,好发于青少年,少数严重者病史可长达20a.结论:VKC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常规的临床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根治.

  • 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眼内容剜除术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5例

    作者:毛海燕;赵普宁;欧波;王开丽

    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行眼内容剜除,术后Ⅰ期植入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的临床疗效.方法: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患者5例,按常规行眼内容剜除术,安尔碘或碘酒涂擦巩膜腔,生理盐水冲洗,氟康唑液冲洗巩膜腔.球后剪断视神经,从颞上向鼻下将巩膜壳剪为两半,把HA义眼座植入肌锥部,对缝巩膜形成双层巩膜帽覆盖在HA义眼座前部,逐层缝合筋膜及结膜,术后继续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观察时间0.5~3a,未再见有真菌感染.在5例中有1例术后结膜水肿,结膜囊有脓性分泌物,涂片找到真菌,经用氟康唑液冲洗结膜囊及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后分泌物逐渐减少.全部病例结膜愈合良好,未见HA义眼座排出及感染.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行眼内容剜除术后,Ⅰ期植入HA义眼座,术后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安全可行,术后达到了眼窝整形与美容的效果.

  • 脉络膜上腔出血

    作者:王睿;秦莉

    脉络膜上腔出血是各种内眼手术当中或之后都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往往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以明确促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从而终达到有效治疗该并发症的目的.本文复习了有关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国外文献,总结介绍了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病因、发病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等情况.

  • 角膜缘干细胞相关表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赞;陈蔚;瞿佳

    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更新的源泉,维持角膜完整性.细胞表型是细胞外在的表现,包括细胞形态结构,分子、原子水平,新陈代谢,细胞行为等方面.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移植和移植后功能建立等方面均需观察并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本文将对角膜缘干细胞的主要表型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这方面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 光诱导感光细胞凋亡的信号级联

    作者:张洁;唐罗生

    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实质是感光细胞凋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光诱导感光细胞凋亡的研究已由视网膜的形态及功能方面逐渐深入到诱导凋亡的信号级联方面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中的应用

    作者:张获;吴小影

    弱视是儿童的常见眼病,是眼科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类型视觉诱发电位的发展和应用为弱视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途径.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弱视
  • 选择性角膜内皮移植术

    作者:杨艳峰;黄一飞

    长期以来,治疗角膜内皮病变标准的方法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虽然总体上说,PK手术成功率高,但由于术后视力恢复时间长,且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度散光/不规则散光、植片排斥反应以及与缝线和切口愈合相关的并发症等,因此并非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过去十几年内,出现了多种选择性角膜内皮移植术,如经角膜瓣途径的内皮移植术、经角巩膜袋途径的内皮移植术及带活性内皮细胞的Descemet's膜移植术等.与PK手术相比,这些新的手术方法理论上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初步的临床结果亦令人鼓舞,有可能成为替代传统PK手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更有效的方法.

  • 透气性硬性接触镜用于圆锥角膜的矫正技术

    作者:张琼;谢培英

    圆锥角膜是一种非炎症性进展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角膜的变薄及前突.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可用于大多数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矫正.随着RGPCL材料及设计方式的层出不穷,RGPCL验配方法的推陈出新,成功地为圆锥角膜进行验配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根据角膜形状选择个性化的镜片设计,运用优化的"三点接触式"验配原则,大多数患者将获得满意的镜片配适.当然,成功验配必须包括满意的矫正视力,充足的戴镜时间,配戴舒适及安全.

  • 眼后节疾病的给药途径

    作者:申家泉;王翠青;岳爱环

    采用眼表局部点滴的方法,不能使药物在眼后节的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达至有效浓度;玻璃体内注射提供了将药物转运至靶组织的直接方法并可达到较高药物浓度,但其潜在副作用如视网膜脱离、出血、眼内炎、白内障等以及许多次注射使患者难以忍受.运用结膜下注射、球周注射和维持缓释装置的球周给药方式为向眼后节运送药物提供了新途径,该途径较玻璃体内注射安全、创伤小且可使药物的局限作用和维持缓释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及其在青光眼中的应用

    作者:董小芳;王平宝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近来在青光眼中多有介绍.较之传统的VEP,它具有更佳的空间定位能力,同时,相对于主观视野检查,因为没有学习曲线,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本文就mVEP的记录方法,正常人的mVEP及其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特别是它与主观视野的关系作一综述.

  • 维拉帕米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

    作者:余建洪;赵刚平;邢怡桥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verapamil)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方法:含不同浓度维拉帕米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培养的hRPE细胞后,利用细胞计数和MTT比色试验观察维拉帕米对培养的hRPE细胞的作用,同时采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hymidine,3H-TdR)掺入试验测定维拉帕米对培养的hRPE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维拉帕米在实验所设的浓度范围均能抑制培养的hRPE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在浓度为10,50,100,200μ mol/L时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6.72%,37.25%,58.21%,79.54%(P<0.01);cpm值分别为对照组的0.81,0.61,0.52,0.44倍(P<0.01).结论:维拉帕米对培养的hRPE细胞增殖和DNA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 肾上腺素致兔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鹏;惠延年;王雨生;白建伟;王海燕;胡丹;马吉献

    目的:通过对兔脉络膜上腔注射肾上腺素诱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探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肾上腺素溶液从有色兔1眼的脉络膜上腔注入,于注射后1h及1,2,3,6,10d对其双眼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后1h,ICGA见区域性脉络膜缺血及其周围扩张的脉络膜血管,FFA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剧烈荧光渗漏.光学显微镜镜下可见神经感觉层与RPE间有浆液积聚,光感受器外节排列紊乱.注射后2~10d,神经感觉层下积液逐渐减少至消失,RPE渗漏减少,脉络膜缺血区域减小至消失,RPE脱色素,光感受器外节仍然轻度紊乱.结论:肾上腺素可导致脉络膜静脉及毛细血管淤血并继发视网膜神经感觉层浆液性脱离,说明因应激所致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加可能是CSC发生的根本原因.

  • 光动力治疗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作者:李山祥;余建洪;赵刚平;梁先军;张良运;杨光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缝线法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新西兰白兔5只10眼,用5-0号的丝线在角膜上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注射光敏剂Photofrin 48h后行DIOMED630PDT激光照射.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NV生长情况,并且计算其面积、生长长度,照射后28d处死实验兔,取其眼球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角膜缝线后3d开始有新生血管长入,3wk后长到缝线的尖端.激光照射后2d开始角膜新生血管变得模糊不清,2wk后角膜新生血管近完全消失.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角膜,视网膜以及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组织正常.结论:光动力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有效、安全.

  •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突变筛选

    作者:盛迅伦;吴伟民;庄文娟;冯雅丽

    目的: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查RB患者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在RB患者10例中,确定双眼RB患者1例第8外显子37位核苷酸A→T突变,引起12位谷氨酸变为天门冬酰氨酸(G12A).其母亲同样为第8外显子36位核苷酸A→T突变,引起12位谷氨酸变为天门冬酰氨酸(G12A).结论:本组双眼RB患者1例为遗传性,其RB1基因突变为微小突变,其母亲为突变基因携带者,本研究为遗传咨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 Dispase蛋白酶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玲;王丽丽;王海燕;郝安平;杨新光

    目的:研究dispase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的青紫兰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6只兔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D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dispase蛋白酶25,50,125和250U/L,对照眼均为眼用平衡盐BSS液0.0001L.注药前后行检眼镜、裂隙灯和VOLK+90D前置镜以及B超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后取眼球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电镜结果A组实验眼无PVD发生;B,C2组实验眼中各有4眼发生完全性PVD,发生率为67%;D组实验眼有5眼发生完全性PVD,发生率为83%;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眼及A,B 2组实验眼视网膜组织结构正常.C,D组视网膜细胞和细胞器出现水肿和变性.ERG检测A,B 2组术后b波振幅与术前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而C,D 2组实验眼术后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浓度50U/L的dispase蛋白酶可有效地诱导PVD且对视网膜无明显的毒性作用.更高浓度的dispase蛋白酶虽然可迅速有效的诱导完全性PVD,但对视网膜有毒性作用.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芥子气角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季平;赵杰;朱明学

    目的:研究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芥子气角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9只,用浓度为500μL/L的液态芥子气致伤双眼角膜5min,右眼为治疗组,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左眼为对照组,不治疗.结果:新鲜羊膜移植术后治疗眼的急性刺激症状明显较对照眼减轻,上皮愈合快,但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的眼前节炎性反应并不比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结论:新鲜羊膜移植可作为治疗中度芥子气角膜损伤的方法.

  • 异种脱细胞角膜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张超;金岩;刘建民;胡丹;聂鑫;刘源;雷娟

    目的:研究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材料在角膜组织中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角膜的构建寻找一种良好的支架材料.方法:将用去垢剂联合酶的方法脱细胞处理的猪角膜基质材料植入兔角膜基质囊袋中,进行裂隙灯观察并照相.不同时间取材HE染色,进行光镜检查.结果: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材料植入兔角膜基质囊袋,观察4mo,生物相容性良好,材料逐渐降解吸收.结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材料植入兔角膜中无炎症、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组织工程角膜的支架材料.

  •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朱晓弘

    目的:探索兔眼结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机械分离法、消化培养法、细胞悬液法和混合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结膜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单纯机械分离和消化培养法都可以得到单层贴壁细胞,细胞消化后再培养可缩短生长周期.结论:混合酶充分消化的组织块连同细胞悬液一同培养的方法,步骤简便且周期短.通过差别消化法和多次传代可以得到较纯的成纤维细胞.

  • bF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内钙离子及IP3R、RyR的作用

    作者:曲勃;张劲松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LEC-B3内静息Ca2+浓度及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ryanodine受体(RyR)表达的影响.方法:LEC-B3细胞系传代培养,分别以1,10,100μg/L bFGF诱导第3代细胞的增殖,MTT法检测其增殖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细胞内静息钙浓度;RT-PCR(reverse-transcriptase,PCR)方法检测10μg/L bFGF作用后细胞内IP3R和RyR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浓度的bFGF对LEC-B3都有促增殖作用(P<0.01),其中10 μg/L作用强;bFGF作用后细胞内Ca2+浓度呈bFGF浓度依赖性增高,10 μg/L,100 μg/L P<0.01,1 μg/L<0.05;10μg/L bFGF作用后的细胞IP3RI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Ⅲ型表达明显减弱(P<0.01),ryan-odineRI,Ⅲ mRNA表达升高(P<0.05,0.01).结论:bFGF诱导LEC-B3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Ca2+升高呈bFGF浓度依赖性,并不与细胞增殖度平行.bFGF对IP3R和RyR亚型的mRNA表达有一定影响,并且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与bFGF刺激RyRmRNA表达升高有关.

  • 外伤性晶状体后圆锥及其影像学所见1例

    作者:高磊;陈宁;姜鹏飞

    1病例报告男,38岁.因右眼视物不清0.5a,眼胀痛伴同侧头痛3d于2003-03-04入院.全身体检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CF/20cm.左眉弓可见斜形疤痕,左眼混合充血,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深度正常,房水内可见散在灰白色絮状物,瞳孔中度散大,虹膜无结节,晶状体中度混浊,晶状体前皮质可见水隙,后囊可见大量白色点状物沉着,裂隙灯下左眼晶状体前后径较健眼显著延长,致后囊呈"V"型.

  • 肺癌脉络膜转移误诊1例

    作者:吴晋晖;柳林;沈炜

    1病例报告女,63岁.左眼胀痛、视物不见伴头痛4mo余,加重10d于2004-08-08来诊.查体:Vod:1.0;Vos无光感.右眼正常;左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Tyndall现象(+),房角全部关闭,虹膜纹理紊乱,下方6:00位与晶状体后粘连,表面见大量新生血管,瞳孔欠圆,直径8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晶状体皮质呈不均匀灰黄色混浊.眼底无法窥入.眼压右眼:9.5mmHg,左眼:48.7mmHg(1mmHg=0.133kPa).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脉络膜下暴发出血1例

    作者:辜春绒;陈丽辉;郭粉虹

    1病例报告女,68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a余,加重2mo,以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收住院.查体:一般情况无异常,胸部X线透视提示主动脉型心;心电图正常;血糖5.78mmol/L,PLT244×109/L,WBC 5.8×109/L,RBC 4.55×1012/L,Hb134g/L,凝血酶原时间11.3s;尿潜血(+)、WBC(+).视力右眼0.4,左眼0.5,光定位正常,红绿色可辨,眼压右:33mmHg(1mmHg=0.133kPa)左:9mmHg,双外眼正常,角膜透明,虹膜纹理清,双瞳孔圆,直径约3mm,右眼对光反射迟钝,左眼对光反射灵敏,前房:中央右3CT、左3CT,周边右1/4CT、左1/3CT;双眼晶状体混浊;眼底:右视乳头边界清,色苍白,C/D约0.9;视野检查:右眼5°左右管状视野;眼球B超未发现RD.

  • 角膜移植术后前房后弹力层及内皮层残留1例

    作者:姜宏;贾卉;张冰洁;马灵军

    0引言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进展,使该手术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由于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适应证的扩大,各种并发症后遗症的出现使眼科医生对角膜病变的表现,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现报告1例角膜移植术后前房内后弹力层及内皮层残留的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讨论.

  • 隐匿性巩膜裂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佑波

    0引言眼球受暴力挫伤时,使眼球受到挤压,致眼内压骤然升高,球壁扩张,可造成巩膜在相对薄弱处破裂.由于球结膜弹性较大,可无裂伤,加之球结膜水肿,结膜下出血的掩盖,使巩膜裂伤常不易被发现而延误治疗.现将我所经治的16例报告如下.

  • 青少年视网膜脱离21例

    作者:张开颜;冼文光

    1临床资料2001/2004我科收治20岁以下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病例21例,全部为单眼发病,男18例(86%),有眼部钝挫伤史者9例(43%),外伤时间3mo~6a.眼球穿通伤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不作为此次统计对象.高度近视眼5例(24%),低至中度近视8例(38%),正视眼8例(38%).视网膜脱离1个象限2例(10%),2个象限13例(61%),3个象限2例(10%),全脱离4例(19%).除4例未查见裂孔外,其余17例均为周边部及锯齿缘部裂孔.

  • 睑缘灰线切开带蒂轮匝肌瓣充填治疗上睑倒睫25例

    作者:罗恒;余红

    0引言倒睫是指睫毛转向后方的不正常状态,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复发率较高.我们采用睑缘灰线切开带蒂轮匝肌瓣充填治疗上睑倒睫,临床效果较好,治疗病例无1例复发,报告如下.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内存留结晶样物原因分析

    作者:谢静怡;刘雁庭

    0引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速度快,术后效果好.近年来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 球周麻醉致一过性黑朦6例分析

    作者:彭秧生

    目的:探讨球周麻醉致黑朦的原因.方法:白内障患者2560例使用球周麻醉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对2560例患者观察总结有6例出现黑朦反应,占2.34‰.结论:一过性黑朦不影响继续手术.球周麻醉仍是囊外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

    关键词: 白内障 麻醉 黑朦 分析
  • 巩膜缝针直接放液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谢爱宏;李桃云;文芳聪

    0引言视网膜脱离手术中.放液是重要的步骤之一,以往放液步骤较多,需作巩膜切开预置缝线.脉络膜穿刺等.存在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出血及新裂孔等潜在并发症.我院自2001年起应用巩膜缝针直接放液,进行手术20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810nm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9例

    作者:杜立芳;艾明;徐永红;郑红梅

    目的:了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的临床疗效.方法:药物和手术无法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9例39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多次手术失败者24例,继发性青光眼11例,外伤性青光眼4例.光纤和视轴近似平行,用2s时间在睫状体上产生烧灼点.一般情况下360°打40点,对于有视力者180°打20点,对于眼压在70mmHg以上者行360°打2排80点.结果:激光后经随访1~12(平均6)mo,眼压控制在24mmHg(1mmHg=0.133kPa)以下31例(79%);眼压仍在30~40mmHg5例(13%);仍高于40mmHg以上3例(8%),行第2次光凝,眼压仍高者,终眼球摘除术.无光感35例(90%);有视力4例(10%),其中视力无改变2例(5%);视力下降1例(2%).前房出血9例(23%);前房闪辉12例(31%);角膜后沉淀物(KP)8例(20%),2wk后消失.结论: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对药物和手术无法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还可保存眼球,解除痛苦.

  •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儿童低视力原因分析

    作者:梁皓;谭少健;李伟均;黄红

    目的:调查及分析广西田阳及隆林两县学龄儿童低视力及盲目原因.方法:经当地医院筛查后的矫正视力<0.3,病程>5a的单或双眼低视力儿童74例在我科进行全面眼部检查,明确低视力及盲目原因并指导治疗.结果:单眼盲原因为眼外伤及角膜病变,双眼盲原因多为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及先天性白内障;单眼及双眼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结论:由于屈光不正/弱视占致残原因之首,因此目前儿童眼病应加强卫生宣教,预防为主.

  •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增龄变化

    作者:谭浅;夏朝华;丁芝祥;刘双珍;许雪亮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cal electroretinogram mERG)在视网膜的分布特征,以获得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检测20例(28眼)正常人mERG,分为2组,其中年龄≥50岁者,为10例(15眼),年龄<50岁者;为10例(13眼).检测视野的水平视角±30°,垂直视角±23°,采用ERG-jet接触镜电极,于5min记录61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黄斑中心凹第1环及第2环N1波、P1波、N2波的振幅密度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潜伏期值P1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3、第4环N1波、P1波、N2波的潜伏期均较其他各区缩短.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mERG的各波振幅密度值及潜伏期值的变化,与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逐渐减低有关.

  •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18例

    作者:熊全臣;吴惠琴;王锋;孙乃学;郭绒霞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18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其中9例单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8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术,1例取出前房植入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随访时间为4mo~2a.结果:术后随访13例植片透明,3例植片半透明,2例植片混浊.16例矫正视力在0.04~0.6,疼痛症状全部解除.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术是目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较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 白内障手术前视觉电生理测定的意义

    作者:曹燕;常宝琴;万贝贝;石一宁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前视觉电生理检查,评估视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lash electrotinogram,F-ERG)暗适应、闪烁反应,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First orderkernel,FOK一阶反应)检查与正常对照组结果分析,及其与术后视力、眼底情况的关系.结果:白内障手术前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暗适应、闪烁反应检查呈降低型,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中心反应密度低平,高度近视、眼底病白内障下降更明显,伴有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异常者术后视力差.结论:白内障手术前视觉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视功能的评估,提高预测术后视力的准确性.

    关键词: 白内障 视觉电生理
  •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黄斑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谢娟;王瑞姝;张素华;钱军;江琳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5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视力不良的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像特征.结果:15眼表现为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增加;12眼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9眼表现为黄斑区增生膜形成,其中8眼伴有神经上皮水肿增厚;9眼表现为黄斑区裂孔形成,其中6眼为全层裂孔,3眼为板层裂孔;5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未发现明显异常,其中2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局部连续性中断.结论:OCT技术提供了黄斑区视网膜解剖结构改变的重要信息,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病变的早期确诊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93眼

    作者:史铭宇;孟然;邱辉

    目的: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1-09/2004-08连续收治的235例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方法.结果:共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232眼,其中93眼发生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为24.2%;小梁切除术为86眼,小梁切除术+MMC为7眼.89眼经保守治疗均能恢复,4眼需要手术治疗.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发生较常见,其常见原因是术中眼压的突然降低、切口太后、过多扰动睫状体.大多数脉络膜脱离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 PPV术后玻璃体后界膜残留与PVR

    作者:朱晓华;姜德咏;郭小健

    目的:描述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后界膜残留的一些临床特征,探讨其在复发性PVR的作用.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复发性PVR和视网膜脱离接受再次玻璃体切割36眼,术中发现玻璃体后界膜残留28眼:有硅油充填21眼,充填时间2~26mo;无充填7眼.首次病变:RRD合并CD、巨大裂孔、黄斑裂孔11眼、早期外伤玻璃体积血10眼、视网膜血管病变玻璃体积血7眼、特发性玻璃体病变2眼.追踪观察6~34mo.结果:B超发现玻璃体内有一层较为完整的膜状结构6眼.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所致的复发性PVR和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术后4~12wk.PPV术中发现较为完整膜结构23眼,部分膜结构5眼,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证实为后界膜.再次手术后7眼PVR再生,5眼再次手术,2眼经历3次手术,终21眼(75%)视网膜获得功能复位,2眼获解剖复位,2眼拒绝再手术,3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是PPV手术常见并发症,易发生于PDR、无明显PVR的RRD和早期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是PPV术后产生PVR和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 氩激光两种封孔方式治疗视网膜裂孔比较

    作者:赵康;瞿佳;周宏健

    目的:比较氩绿激光孔周与孔周+孔缘两种光凝方式在视网膜裂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有症状视网膜裂孔患者64例64眼.分为单纯孔周组34例34眼,孔周+孔缘组30例30眼.单纯孔周组采用氩绿激光单纯在裂孔周围健康的视网膜上进行光凝固;孔周+孔缘组采用单纯孔周组光凝方法的基础上,追加光凝,光凝斑骑跨裂孔缘并密集包绕一排.初诊和每次复诊时行主觉验光检查佳矫正远视力,眼前节及眼压检查,充分散大瞳孔后,+90.0D前置镜观察后极部眼底,双目间接检眼镜联合+20.0D凸透镜.配合巩膜压迫器检查周边部视网膜,以及三面镜,全视网膜镜详细检查眼底.对比两组激光后裂孔愈合率、视力、并发症和视网膜脱离再发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单纯孔周组随访8~36平均(23.2±8.0)mo,孔周+孔缘组随访9~36平均(22.2±7.5)mo.结果:①两组激光后裂孔愈合率:单纯孔周组裂孔愈合27眼(79%),裂孔未愈合7眼(21%);孔周+孔缘组裂孔愈合29眼(97%),裂孔未愈合1眼(3%).孔周+孔缘组裂孔愈合率与单纯孔周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视力:两组佳矫正远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纯孔周组:视力提高11.2±8.0例,视力相同6.8±4.7例,视力下降2.6±2.4例;孔周+孔缘组:视力提高9.8±6.0例,视力相同7.4±4.6例,视力下降1.5±2.3例;③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术后新裂孔出现病例;④两组短期随访时间内(≤3a),术后再发视网膜脱离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氩绿激光孔周+孔缘组光凝方式治疗视网膜裂孔安全有效,符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原则.

  • 机械性眼损伤后视力的客观评估

    作者:周鑫;张玲莉;陈晓瑞;饶广勋

    目的:将诱发电位技术应用于眼伤后视力的客观评定.方法:全部受检对象均为志愿合作者,他们的视力范围能覆盖整个国际标准视力表.以小信号视角条件下P100波幅和潜伏期作为检测指标,进行视力表视力相同的各种类型外伤眼的比较研究及统计分析,联合应用闪光VEP及模式翻转VEP对全部受检眼视力进行评估.结果:选定P100波幅作为视力量化评价指标,联合应用闪光VEP及小信号视角条件下P100波幅与视力间的回归方程对60眼视力的客观评估结果与国际标准视力表筛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闪光VEP及小信号视角条件下P100波幅与视力间的回归方程对受检者视力的评估切实可行、简便且能达到量化分析的目的.

  • 隧道式小切口三联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青光眼46例

    作者:王建萍;马勇;赵桂娥;车选义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42例4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占85%,1mo后矫正视力≥0.5者占87%,1wk平均眼压(2.24±0.35)kPa,较术前降低3.12kPa,1mo平均眼压(2.13±0.27)kPa,较术前降低3.23kPa,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wk角膜散光为1.69±1.05D,术后1mo角膜散光0.65±0.77D,功能性滤过泡占89%.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压控制好,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满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羊膜移植治疗眼部化学烧伤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游向东;金中秋;吴建国;李志伟;李丽莎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早期眼部烧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人羊膜移植治疗碱烧伤34例38眼,酸烧伤32例36眼,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求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结果:64眼脱盲,其中49眼视力>0.1,51眼角膜恢复透明,64眼角膜无新生血管,2眼轻度睑球粘连,羊膜无免疫排斥、继发感染,眼表稳定.结论: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眼部烧伤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早期治疗比晚期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羊膜移植 眼烧伤
  • 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王彤;吕沛霖;陈丽红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眼内炎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球内异物9例,视网膜脱离11例.结果:术后随访6~12mo,45例视力光感~0.5,其中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另5眼视力无光感,眼球萎缩.结论:儿童外伤性眼内炎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因儿童眼外伤后增殖旺盛,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手术中应进行硅油填充,尽可能保留视功能,防止眼球萎缩.

  • 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症眼部病变特征

    作者:刘英芝;丛日昌;崔珊珊;任国成;宋书娟;侯志强;郝燕生;马志中

    目的:探讨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症眼部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对先天性无虹膜家族患病成员进行基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眼部的各种检查,包括视力、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房角、小梁网、眼底、眼压、泪液分泌实验和泪道的检查等.结果:该家系先天性无虹膜的发病率为51%,致盲率占30%;在该家系中,年龄越小的患者病变越轻,3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已经表现出严重病变.结论:该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眼部病变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30岁以后病变达到严重程度,致盲率高.

    关键词: 家系 眼部病变 特征
  • 糖基化终产物对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管腔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雨生;Ulrike Friedrichs;Wolfram Eichler;Stephan Hoffmann;Peter Wiedemann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products,AGEs)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使用lycopersicon esculentum agglutinin包被磁珠的改良方法分离牛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choroidal endothelial cells,CEC),采用抗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法和摄取低密度脂蛋白(dil-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dil-ac-LDL)法进行细胞鉴定.将50g/L牛血清白蛋白和150g/L葡萄糖在37℃孵育6wk以制备AGEs,通过抗-AGEs抗体点杂交法定性分析.用MTT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测定CEC增生,用Vitrogen凝胶系统观察管腔形成情况.结果:培养细胞中90%以上呈因子阳性,并具有摄取dil-ac-LDL的能力,表明具有内皮细胞的特征.制备的AGEs与抗-AGEs抗体具有亲和力.浓度在62.5~500mg/L范围内的AGEs处理CEC 3d后,细胞增生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明显增强CEC中管腔样结构的形成(P<0.05),但500mg/L和50mg/L的AGEs对CEC管腔形成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AGEs可以促进CEC的增生,但对其管腔形成无影响.提示AGEs通过增强CEC增生,可能是渗出型AMD发病中潜在的启动因子之一.

  • 盘尾丝虫病农村高流行地区和城市低流行地区的眼压状况

    作者:

    目的:比较盘尾丝虫病高流行地区和低流行地区的眼压分布状况.方法:用多级分组随机采样方法从2个盘尾丝虫病农村高流行地区选择调查对象,检查受试者眼球前后段,用Schiotz眼压计检查眼压(IOP).对照组选自1个盘尾丝虫病低流行地区,并对其做相同的眼部检查.结果:共有360名来自盘尾丝虫病高流行地区的受试者接受检查,平均眼压为右眼18.1mmHg、左眼18.0mmHg.一个盘尾丝虫病低流行地区眼科门诊的100名非青光眼患者组成对照组,平均眼压为右眼21.8 mmHg,左眼21.5mmHg.盘尾丝虫病高流行地区受试组的平均眼压比低流行地区对照组低3.5mmHg.结论:盘尾丝虫病有可能诱发睫状体轻微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早期眼压降低.

  • 视网膜下液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廖海兰;魏建初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factor)在视网膜脱离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测定49例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患者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随着PVR程度及玻璃体混浊(vitreous opacity)的加重、病程的延长,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R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改变与视网膜脱离后PV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缺氧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mRNA的时序性表达

    作者:邓爱军;姜德咏

    目的:探讨在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mRNA表达的时空规律.方法:对分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和CoCl2模拟缺氧培养,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缺氧时间HIF-1α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HIF-1α有极低表达,在缺氧1h时表达量显著上升,4h达到高峰,16h后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各缺氧组HIF-1α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各缺氧组HIF-1α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早期HIF-1 α表达有短暂、迅速的增加,但其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缺氧可以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IF-1α的表达,但不是在基因的转录水平.

  • 应用PFCL和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作者:

    目的:探讨在对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眼进行内界膜剥离中使用PFCL(过氟化碳液体)的手术技巧和手术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在2001-12/2002-108例(8眼)诊断为完全视网膜脱离伴黄斑裂孔患者,年龄13~65(平均39)岁,男女比例5:3,近视组和非近视组各4眼.对患者施行玻璃体切除术、ICG染色内界膜、手术中用PFCL使视网膜变平、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以及在裂孔外围行眼内激光手术,并使用硅油或C3F8填充.结果:随访6~9(平均6.5)mo.非近视眼组随访结束时,3眼(75%)黄斑裂孔完全封闭,1眼(25%)裂孔变小,边缘变平.近视眼组4眼在随访结束时黄斑裂孔全部成功封闭.两组对照,在随访结束时,黄斑裂孔完全封闭为7眼(88%),未封闭但边缘变平1眼(12%).结论:使用PFCL对于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眼行内界膜剥离非常有意义.

  • 《国际眼科杂志》眼科与视光学理事会会员名单

    作者:

  • 本刊新增补的编委/特约研究员(审稿人)名单

    作者:

    关键词: 审稿人
  • 国际学院2005年视网膜脱离课程班

    作者: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 《国际眼科杂志》眼科与视光学理事会会员单位名单

    作者:

  • 眼科书籍

    作者:

    关键词: 眼科
  • 新书简介

    作者:

    关键词:
  • 《国际眼科杂志》被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

    作者:

  • 《国际眼科杂志·IJO》约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眼科杂志
  • 2005年国际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 第30届国际眼科大会

    作者:

    关键词:
  • Marfan综合征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胡秀文;高丹宇

    目的:探讨Marfan综合征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要点,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Marfan综合征10例16眼异位并混浊的晶状体行抽吸术,或ECCE+Pc-IOL植入术,必要时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分析术中术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10例16眼中11眼人工晶状体成功植入晶状体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正位或基本正位,未发生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5眼在截囊、撕囊或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时,发生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其中4眼采用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但都不能达到正常标准(1.0).结论:①本手术难度大风险多,术前须根据晶状体脱位程度及位置选择好术式,术中操作要格外小心,掌握手术要点,避免或减少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②轻、中度脱位患者可选用晶状体抽吸术或ECCE或超声乳化+Pc-IOL植入术,半脱位以上者宜采用圈匙取出术及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全脱位者需根据脱位的部位酌情处理.③囊袋张力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