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甲状腺及肾脏多发癌伴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患者女,35岁.因"左髋部疼痛1年,加剧3个月"于2008年4月入院.患者于2007年3月不慎扭伤后出现左髋部疼痛,左腹股沟处有轻压痛,伴轻微跛行,未重视.2007年12月自觉左髋部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左髋臼上方见鹅蛋大小骨质缺损.边缘欠光整,遂行左髂骨肿瘤活检.病理经外院会诊意见为:左髂骨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组织中度分化,富于血窦,形成多个脉管和腺泡样结构,倾向甲状腺滤泡癌.后行PET/CT检查结果提示左髂骨恶性肿瘤及右侧甲状腺腺瘤可能性.随后患者在当地医院行3次"羟基喜树碱、足叶乙甙及顺铂(H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化疗.
-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一例
患者女,29岁.右臀部及右下肢麻木1年,加重伴疼痛2个月于2006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臀部麻木,并放射至右小腿,近2个月加重,伴右腹股沟处针刺样疼痛,且于做曲髋动作时疼痛明显.行CT检查示右股骨头溶骨性缺损,其间可见少许钙化点,皮质腐蚀,但未见明显骨刺,无骨膜反应,考虑(1)软骨母细胞瘤;(2)动脉瘤样骨囊肿.查体:髋部有压痛,双下肢活动、血运、感觉正常,拉赛格征阴性,右髋关节过屈有疼痛.MRI检查显示右股骨头可见4.8 cm×4.5 cm×4.2 cm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邻近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MRI诊断:右股骨头良性肿瘤,以内生性软骨瘤可能性大.遂行右股骨头骨肿瘤活检+切除术.
-
介绍一种四肢和盆部骨肿瘤活检取材的方法
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学检查三者的结合,而病理学检查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目前较少采用.切开活检创伤较大、切口瘢痕影响保肢手术的设计,以及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是其缺点.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们利用逐级穿刺取材器对31例四肢及盆部骨肿瘤患者,在C-臂透视或依据X线片定位下,逐级穿刺活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伴肝转移一例
患者女,62岁.因肛门间断坠痛1个月就诊.肛诊:自齿状线起至直肠6 cm处有一肿物,约6 cm×8 cm大,表面黑色.纤维结肠镜检:肿物局限于齿状线及直肠,肠腔狭窄,内镜勉强通过.肿瘤活检病理诊断:直肠恶性肿瘤,黑色素瘤可能性大.
-
如何选择鼻咽肿瘤活检点和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由于鼻咽解剖部位复杂、鼻咽原发肿瘤生长隐蔽、肿瘤微小就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鼻咽镜检查技术需要经过训练的医师才能做好,所以在临床门诊工作中仍有20%~30%的患者难以一次就经病理确诊.故笔者对鼻咽腔内病理活检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认为做好肿瘤活检点选择和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可提高鼻咽癌检出率,供同道参考.
-
视网膜肿瘤活检及局部切除术手术简介
一、病例资料1.一般情况:患者,中年男性,因"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以"左眼视网膜肿瘤"收住院.2.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4眼压:右眼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7 mm Hg右眼检查未见异常.左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混浊,眼底:上方赤道部视网膜局部隆起,占位,粉红色,瘤体周围较多黄白色渗出.
-
立体定向切除颅内病灶的围手术期护理
立体定向技术指通过定向仪确定手术靶点,进而将手术器械导入靶点实施手术的方法.在CT的导引下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进行脑肿瘤活检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脑水肿,可直接摘除脑内病灶,手术效果满意.本组立体定向治疗颅内病灶12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良、恶性肝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本文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对70例肝癌和70例良性肝病患者进行AFP及AFP-L3检测,探讨两指标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50,女20)原发性肝癌(PHC)血清标本,年龄(22~88)岁,平均(55.0±15.0)岁;随机选取良性肝病70例(男48,女22),其中肝硬化(LC)20例、慢性肝炎(CH)25例、急性肝炎(AH)20例、重型肝炎(FH)5例,年龄(21~87)岁,平均(50.0±15.0)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良性肝病均以B超、CT检查为确诊依据,PHC诊断依靠肿瘤活检.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组织并由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与中国抗癌协会合编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有关PHC的诊断标准,所有血清标本分离后置-80℃.1.2 方法 AFP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为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雅培公司提供.AFP-L3的检测,微量离心柱及相关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应用微量离心柱法获得AFP-L3组分,再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L3含量,求AFP-L3/AFP比值.具体方法见试剂说明书.
-
大肠息肉及恶性肿瘤活检与整体病理诊断差异性分析
我们对76例>2 cm的大肠息肉和273例大肠恶性肿瘤的治疗前后的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肠镜活组织标本与切除的整体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旨在探讨内镜下完整息肉切除后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和恶性肿瘤活检的准确性.
-
胆道镜在胆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随着胆道镜在肝内外胆道疾病中的应用,其诊治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在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诊治胆道肿瘤及结石1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术中应用胆道镜行胆道探查共38例,男23例,女15例;其中胆总管结石29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5例,胆管肿瘤4例.术后经T管瘘道取石或活检122例,男78例,女44例;年龄18~77岁,平均48.8岁.其中肝外胆管残留结石11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残留结石5例,胆总管下端肿瘤活检2例,置管造影1例.
-
麦默通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超声引导技术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肿瘤,以往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为了使乳腺组织的损伤小化,近年来国内外逐渐采用微创技术-麦默通负压抽吸术(以下简称麦默通)进行乳腺肿瘤活检或切除\[1\],此技术多采用超声引导,超声引导技术对于减少穿刺次数和完整切除肿瘤至关重要.本文分析我院在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切除164个乳腺肿块的经验,报道如下.
-
脑立体定向术脑内靶点CT定位
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及脑立体定向仪的不断发展,脑立体定向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CT定位是脑立体定向术脑内靶点常用的方法.本院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开展CT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癫痫、脑内肿瘤活检等,现对于CT定位方法探讨如下.
-
CT定位立体定向颅内活检10例报告
近年来,我院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技术行颅内肿瘤活检10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
炎性假瘤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1例
患者,女58岁.因右眼内侧肿物渐进性生长2年,于2002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意中触及右眼内眦部皮下肿物,不光滑,无疼痛及压痛,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CT检查未明确诊断,回家观察治疗,两年来肿物缓慢增大而来我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压:右眼18mmHg,左眼17mmHg,右眼内侧近鼻根部可见轻度隆起,无红肿及压痛,可触及眶内1.2cm×0.8cm肿物,不光滑,与骨壁粘连,活动度差,B超见右眼球内侧鼻外侧可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实性肿块,约2.6cm×1.4cm,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动脉血流;CT示眶内侧2cm×3cm高密度影,与骨壁粘连处骨质有破坏.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揭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后为慎重起见,行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为"炎性假瘤(淋巴细胞浸润型)".予全身及局部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肿瘤逐渐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
-
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技术在上消化道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痛组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下进行检查,普通组按常规胃镜检查,发现病灶取活检4~8块.结果无痛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活检阳性率92.9%(118/127);普通组有3名患者拒绝活检,活检阳性率73.4%(116/1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痛胃镜检查舒适、安全,可提高上消化道肿瘤活检阳性率.
-
38例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分析
我院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手术切除38例角化棘皮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38例角化棘皮瘤患者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37~90岁,平均69.5岁.病程17天-6.5个月.肿瘤均发生于曝光部位,孤立性生长.其中面部28例,前臂3例,手背7例.本组患者均为单发.皮损直径0.6-3.2 cm,平均1.8cm.其中2例直径>3.0 cm.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或灰红色.部分为中间允满角质的火山口样,部分呈脐样结节,质地较软,略脆38例,11例为完整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27例先行肿瘤活检明确诊断后,肿瘤完整切除.
-
CT引导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观察护理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66例CT引导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在66例中有58例明确诊断,6例取材不佳无法明确诊断,2例不能配合穿刺失败,5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气胸、3例肺部少量出血.结论 术前充足的准备,术中的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以局部化疗为主综合治疗晚期妇科肿瘤3例报告
笔者以瘤体局部注射化疗药物为主,成功治疗3例晚期妇科肿瘤,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例1,52岁,因下腹包块伴大便坠张不适2月余于1997年2月22日入院.2月前患者因下腹胀不适,B超检查见盆腔占位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如5个月妊娠大小,肿瘤占据整个盆腔,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盆腔及双附件广泛转移,已形成“冰冻骨盆”,仅行左卵巢肿瘤活检,其病理为:左卵巢转移性中分化平滑肌肉瘤.术后症状加重且伴大便坠张不适入本科治疗.查体:中年女性,略消瘦,心肺(一),下腹部明显隆起,正中见术疤并可及16cm×10cm×8cm包块,不活动,无明显触痛,表面光滑,质韧实.B超左肾集合部光点分离见40mm×28mm液性暗区,右肾正常,盆腔内见172mm×102mm大小团块回声不均质.胸片:右肺及左肺下野见4.5cm×5.5cm、4cm×3cm卵圆形块影,边缘清楚.入院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左卵巢及双肺转移,左肾盂积水.住院后即给予应用5-Fu0.5g、顺铂60mg肿瘤局部多点注射,每周1次,共4次.期间同时给予全身化疗,应用环磷酰胺0.8g、阿霉素50mg、卡铂500mg×2周期,治疗2月盆腔内病灶缩小至94mm×78mm,左肾积水消失,双肺转移瘤缩小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定期每月肿瘤局部注药一次共6次,8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为54mm×42mm,双肺转移瘤消失.随访至2001年2月15日,患者健在且胜任日常劳动.
-
细胞毒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临床上经常观察到不同人群对同样剂量的同一药物的疗效及毒性存在巨大的差异,即存在异质性,该异质性可导致小部分患者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甚至死亡[1].不同个体对药物应答的巨大差异很难完全用患者年龄、性别、种族、生活方式、肝肾功能、并发症、药物相互作用等解释[2].近20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普遍认为患者基因是影响其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的决定性因素[1~3].然而,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临床实践中,也很少对肿瘤患者进行基因组学测定并为其确定特异性治疗或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目标就是鉴定出这些影响药物疗效与毒性反应的基因因素,其核心就是用常规的基因检测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或肿瘤活检样本进行基因检测,预测药物疗效与毒性反应[1,4].
-
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2例
例1,男,47岁.长期吸烟史,以右大腿疼痛4月,发现右大腿包块伴跛行1+月于2000年4月19日入院,2000年2月10日在某市级医院CT诊断腰5骶1椎间盘膨出,服芬必得及行腰椎牵引无效.体格检查:右大腿中份前外侧扪及质硬肿块4cm×6cm,表面不光整,边界不清,基底宽大,固定压痛.右股骨X线片示右股骨中上段骨肿瘤,1周后右股骨中上段骨肿瘤活检示低分化腺癌转移.胸片检查右肺门占位伴右肺上叶含气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