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质发育不良大鼠差异蛋白的筛选及其致痫作用的探讨
目的 寻找皮质发育不良大鼠脑组织(皮质和海马)与正常对照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探讨这些蛋白质在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妊娠晚期(孕17d)Sprague-Dawley大鼠腹腔注射卡莫司汀(15 mg/kg)诱导仔鼠皮质发育不良.提取新生期(出生后7d,记作P7)及成年仔鼠(p60)新皮质及海马组织蛋白,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构建卡莫司汀诱导皮质发育不良鼠和正常鼠皮质及海马组织在新生期及成年期的蛋白质表达谱,通过比对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应用MALDI-TOF-MS技术平台对差异为显著的部分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在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5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P <0.05,35个来自新生期,22个来自成年期),其中35个在模型组表达上调,22个在模型组表达下调.12个蛋白质斑点得以成功鉴定,包括微管蛋白、肌动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脑型原肌球蛋白等蛋白或其亚单位线粒体肌酸激酶广泛型亚型.结论 鉴定的蛋白质参与细胞骨架构成、突触形成和线粒体功能活动等多种生理过程,它们的表达改变可能在皮质发育不良致癫痫发生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新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分析
目的 分析新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011例,对其中年龄<45岁30例(青年组)和年龄>85岁25例(老年组),共55例新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2组入院时病史、化验结果、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老年组TG、尿素、肌酐、脑白质疏松程度(总体,脑室旁,深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生活能力改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老年组吸烟、同型半胱氨酸、舒张压、入院时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青年组[36.0% vs 80.0%,P=0.000;(20.00±2.83)mmol/L vs (30.60±1.83) mmol/L,P=0.001;(84.42±4.24)mm Hg vs (93.47±5.15)mm Hg,P=0.001,1 mm Hg=0.133 kPa;(50.79±10.88)分 vs (82.67±10.69)分,P=0.006].结论 新发皮质下小梗死青年与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均有差异.
-
人脑内嗅区的改变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人脑内嗅区(entorhinal area)位于颞叶头端的腹内侧,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第28区.它是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海马与新皮质间联系的通道.
-
12例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分析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是中枢神经系统大的连接纤维束,连接两侧大脑半球新皮质的广泛区域,其功能目前研究的尚不充分,一般认为主要是协调双侧大脑半球.胼胝体病变可影响两侧大脑半球的整合、协调能力,病变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同.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容易被其他病变掩盖,因此容易被忽略而导致漏诊.现对我科1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按摩使头脑清晰
按摩使头脑清晰:脑部功能迟钝,工作效率降低,是由于脚部活动不足而产生血液循环停滞。
由于脚部运动,脚部肌肉通过筋纺锤,将刺激送抵脑干部的网样体,使新皮质的脑细胞活泼,因此便能除去脑内淤血,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例如右脚与静脉有关,它使由胸部上行的血液顺畅,左脚和动脉有关,它使由头部到脚尖等全身血液顺畅,如脚冷或因运动不足而使脚部肌肉硬化,则会头晕眼花。当我们考虑问题时也会不知不觉的在屋中踱来踱去,所以为了使头脑清醒,必须指压脚部。 -
大脑半球岛叶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1 解剖岛叶(Insula)是大脑半球的五大脑叶之一,又称第5脑叶,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种系发生上属于旧皮质,在禽类比较发达,主要与嗅觉觅食有关.在人类,岛叶主要与内脏感觉有关,随着新皮质成分的增多,其重要性逐渐降低,加上颞叶的前移形成了外侧裂,使岛叶位于外侧裂的底面、完全被额、顶、颞叶等掩盖.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并不能直接看到岛叶,而是要将额盖、顶盖切除并将颞叶牵开才可见到.
-
大脑半球岛叶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1解剖岛叶(Insula)是大脑半球的五大脑叶之一,又称第5脑叶,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种系发生上属于旧皮质,在禽类比较发达,主要与嗅觉觅食有关.在人类,岛叶主要与内脏感觉有关,随着新皮质成分的增多,其重要性逐渐降低,加上颞叶的前移形成了外侧裂,使岛叶位于外侧裂的底面,完全被额、顶、颞叶等掩盖.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并不能直接看到岛叶,而是要将额盖、顶盖切除并将颞叶牵开才可见到.
-
前额叶工作记忆功能研究的实验依据
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简称PFC)只有在灵长类,特别是人类,才高度发展.从种族进化和个体发生的角度来看,PFC是新皮质中发育晚的一个脑区;从髓鞘化程度和其他神经系统个体发育指标来分析,PFC在结构上的完全成熟也晚[1,2].
-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是中枢神经系统大的联合纤维束,连接两侧大脑半球新皮质的广泛区域,其在双侧半球间联系的精确功能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胼胝体的功能在于调节两侧大脑半球功能[1].由于胼胝体血液供应丰富,因此该部位的梗死临床并不常见,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胼胝体梗死较为敏感,使早期确诊率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大多数胼胝体梗死患者均表现为多发梗死,病灶并不仅仅局限于胼胝体,从而造成解剖学和临床症状之间无确定的关系.笔者选择我院近几年诊断与治疗的18例胼胝体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对该部位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
阿尔茨海默氏病内嗅区病变研究进展
内嗅区(entorhinal area)为梨状叶的一个分区,在海马旁回前部,相当于Brodmann的28区.在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的过程中,内嗅区的病交往往早于新皮质的变化.鉴于基底前脑、海马以及内嗅区的纤维联系,基底前脑-海马-内嗅区环路在AD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内嗅区中存在雌激素β受体(ERβ)的表达,是雌激素用于AD的早期治疗的机制.而对于AD的早期诊断,则有望通过对内嗅区的新陈代谢和嗅觉变化的研究得以实现.
-
Notch在脊椎动物神经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Notch具有高度保守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多个物种中均有表达.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Notch信号控制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方向、影响神经元突起的延伸、调节神经元迁移和脑区形成.Notch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其在哺乳动物新皮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出脊椎动物端脑发育进化的分子机制.
-
新皮质的发育与片层化构筑的形成
新皮质由神经上皮经过增殖、分化和神经细胞的迁移后逐步发育而来,新增殖的有丝分裂后神经元沿着放射状胶质细胞按照由内向外的迁移原则在皮质板定居下来.Cajal-Retzius细胞在新皮质发育及片层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Cajal-Retzius细胞分泌的reelin是迁移中神经元的终止信号和化学趋向信号,reelin的这些功能使得从大脑皮质的细胞构筑和纤维构筑得以形成.
-
性欲减退
1.与性欲有关的因素通常,动物的性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中枢位于大脑边缘系统中的隔核,即使在新皮质系统发达的人类,刺激该部位也可增强性欲,诱发快感.进而在感觉(视、听、嗅、触、味)中枢的额联合区特别发达的人类中,在额联合区所感受的来自五官的信息和既往经验,记忆的刺激可输送到丘脑下部,在这里激素影响也起作用,并发生性行为.心理变化可左右男性的性功能,当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时,不仅可出现勃起功能不全,而且性欲减退,可见性欲中枢的重要性.
-
074 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氧化过程-Aβ与金属的相互作用
[英]/ Lynch T…∥Exp Gerontol.-2000,35(4).-445~451当体内有害的活性氧化物超过了机体自身防御机能,将导致易损的细胞成分( 如DNA、蛋白质和脂类等)受到损伤.大脑中高速率氧化代谢、低浓度抗氧化酶类(如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高浓度不饱和脂肪酸、大量铁铜储备等特点使其对氧化应激格外敏感.氧化应激与大脑皮质中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 然而矛盾的是,在组织的淀粉样蛋白沉淀和组织的氧化标志间似乎并没有空间上的联系.而且,我们近发现,AD新皮质中总的Aβ负荷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数量无关.事实上,主要以可溶性寡聚物形式存在的可溶性Aβ的浓度是AD脑中神经元降解严重程度的精确决定因素.
-
7例胼胝体梗死的病例分析
胼胝体变形是发生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又称MBD.与其他的因慢性酒精中毒所导致神经损害不同.胼胝体的解剖部分位于大脑的纵裂的底部,是中枢神经系统大的连接纤维束,连接两侧大脑的新皮质的广泛区域.一般认为是主要协调双侧大脑半球.
-
老年学习记忆损害大鼠海马和新皮质小白蛋白神经元的丢失
目的探讨老年学习记忆损害与海马和新皮质GABA能神经元亚型--小白蛋白(PV)神经元的关系.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行为检测将相同年龄老年大鼠分为老年学习记忆正常和损害两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计数各脑区PV神经元数密度.结果老年记忆损害鼠CA3区和齿状回PV神经元数密度较老年正常鼠明显减少;PV神经元数密度与大鼠在水迷宫中的行为密切相关.结论 CA3区和齿状回PV神经元丢失可能是老年记忆损害的原因之一,提示GABA能系统可能参与老年学习记忆损害.
-
血小板活化因子--研究促智药的新思路
学习是通过经历了解世界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对感知、意念和思维的储存和回忆的能力.许多脑区,尤其是海马、大脑皮质、杏仁核和新皮质均与记忆过程有关.学习和记忆的主要分子基础是长时程增强(Iong-term potetiation,LTP).在传入纤维受到刺激时LTP使突触后逆向信使(retrograde messenger)的生物合成增强,导致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增加,从而造成早期和晚期效应基因的表达增强,而后两者分别与短时记忆(STM)和长时记忆(LTM)的形成有关.
-
Alzheimer病及其前期的认知功能障碍与影像学改变
Alzheimer病(AD)是老年期痴呆中常见的类型,是以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无可靠的生物学诊断指标.1991年Braak等[1]阐述了AD首先累及内嗅皮质,然后逐渐波及海马和新皮质的病理改变过程;这种病理改变在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由于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萎缩是隐袭出现的,一些老年记忆减退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可能是AD的前期阶段,其也具有AD的病理改变,这就需要尽早识别以便及时干预.因此,早期识别AD的敏感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认知功能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其安全、无创伤的优点而倍受关注.现对AD及其前期的认知功能障碍与影像学改变综述如下.
-
外伤性胼胝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胼胝体损伤是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一种,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因其均为有髓纤维,且质地致密.外伤后较少有出血.过去只能在尸检时作出病理诊断.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外伤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诊断己成为町能.其临床症状与一般脑外伤相似.但更显危重,伤后呈持续性昏迷,无中间清醒期,预后不佳,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外伤性胼胝体血肿临床相对少见.文献报道较少.2001年1月至2007年9月,本院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外伤性胼胝体血肿的患者共19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及愈后作一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外伤性胼胝体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小儿氯胺酮麻醉的观察与护理
氯胺酮麻醉主要是对丘脑-新皮质系统有抑制作用,对丘脑和边缘系统有兴奋作用而产生麻醉作用,又称分离麻醉.由于它具有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特别适应于小儿,在临床小儿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具有腺体分泌增多、幻觉、恶梦、复视喉痉挛或呼吸道梗阻,甚至一过性失明等副作用.围麻醉期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具体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