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HIV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白念珠菌作用
由白念珠菌引起的口咽念珠菌病是HIV感染者常见的机会感染.自从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来,HIV感染者口咽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HAART降低口咽念珠菌病发病率不仅是由于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力,而且还由于HAART中的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了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形态转换及其生长过程而发挥其抗念珠菌的作用.本文综述了PI抗白念珠菌的机制.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蛋白酶抑制剂 天冬氨酸蛋白酶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气道黏膜转移为首发的结肠癌一例
患者男,52岁,因“间断干咳、活动后气促4个月”于2015年4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诱因出现干咳,与体位、活动无关,偶咳少量白痰;自觉活动后气促加重,无发热、咳血、胸痛及关节痛等。胸部CT示多发小结节影,双肺间质改变。肺功能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中度阻塞。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及头孢克洛”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就诊于呼吸科,拟以“肺内结节待查”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盗汗、胸闷,食欲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30年前患“肺结核”,规律治疗半年。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36.5℃,血压120/70 mmHg (1 mmHg =0.133 kPa),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意识清楚,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口唇无发绀,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杵状指(趾),余无阳性发现。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乳酸脱氢酶(LDH)及免疫全项等检测均在正常范围。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NSE)及总前列腺抗原正常,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为11.83μg/L(正常参考值:0~3.3),糖类抗原19-9为42 U/L(正常参考值:0~27)。多次痰培养和痰抗酸杆菌检测阴性。心脏彩色超声提示极少量心包积液,腹部彩色超声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示支气管血管壁增厚,双肺多发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可见少量心包积液(图1~3)。经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右上、右中支气管开口处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粗糙不平,表面散在粟粒样小结节,管腔狭窄(图4~6)。经支气管镜在左上支气管开口黏膜凸起处活检,病理示支气管黏膜下异型腺体浸润生长(图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腺转录因子( TTF)-1、细胞角蛋白( CK)-7和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 Napsin ) A均阴性,细胞角蛋白(CK)-20、CEA、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 CDX)-2及 Ki-67阳性,提示转移性腺癌(图8),不除外肠道来源。上腹强化CT肝脏未发现明显病灶,腹主动脉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图9,10)。2015年4月24日患者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检查示双肺弥漫多发微小结节及斑片影,部分示踪剂浓集,大标准摄取吸收值(SUVmax)为3.2,乙状结肠示踪剂局灶性浓集,SUVmax为7.6,肠壁未见异常增厚。腹主动脉周围及右侧髂血管区多发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影,大直径为1.7 cm,SUVmax为17.9。2015年5月11日行肠镜检查,在乙状结肠部位发现结节性肿物,病理示腺癌,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结果支持气管黏膜转移癌来源于肠道。2015年5月21日给予奥沙利铂第1天85 mg/m2静脉滴注2 h;亚叶酸钙400 mg静脉滴注2 h;5-氟尿嘧啶400 mg/m2快速静脉注射,随后2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48 h,2周1次,联合贝伐单抗(5 mg/kg,2周1次)。连续2个疗程后,患者咳嗽症状进行性加重,对症止咳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化疗期间先后出现2次咳嗽性晕厥,2015年6月18日复查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复查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右上、右中支气管开口处黏膜粟粒小结节较前增多,气管较前狭窄。由于患者气道黏膜病灶较为弥漫,现有的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包括放置支架、局部近距离放疗、光动力治疗等均无适应证,故在维持全身化疗原方案的同时给予顺铂10 mg+生理盐水6 ml/d,连续5 d雾化吸入,2周1次。患者咳嗽症状较前改善,未再出现咳嗽性晕厥。4周后复查气管镜,气道内病灶较前减少(图11~13)。目前患者在动态随访中。
-
MMP-2与宫颈癌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而细胞外基质(ext racell mat rix,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蚀正常组织和开始转移的信号及重要途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主要依靠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分为6类:脯肽酶、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糖苷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简称MMPs).(MMPs),MMPs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类,现已发现26余种金属蛋白酶,其中金属蛋白酶-2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了关键作用.
-
组织蛋白酶B的生物学特性和病理学意义
蛋白水解酶(protase)是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酶系,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inases,SP)、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inases,CP)和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inases,AP)四大类.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及其受体与抗肿瘤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是近几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超家族成员,为Ⅱ型跨膜蛋白,能与其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receptor,TRAILR)结合,启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激活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e containing asparate specific protease,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凋亡.这种新发现的凋亡诱导途径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尤其是在抗肿瘤方面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认为有望找到一个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我们主要从TRAIL和TRAILR的结构、功能及其抗肿瘤作用方面作一综述.
-
全反式维甲酸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及survivi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的失控起着重要作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是一种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证实的细胞诱导分化剂,能够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其诱导细胞凋亡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其在宫颈癌中的作用也少有报道.
-
三氧化二砷体内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荷瘤小鼠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单用或联合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体内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荷瘤小鼠细胞凋亡的可能途径和机制.方法 用人MDS荷瘤小鼠模型作为实验动物,将48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ATO单用或联合THAL)和对照组1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HIC)、Western-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等多参数方法,检测各组荷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2周,(1)IHC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上调(F=1080.150,P<0.01);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下调(F=2777.978,P<0.01),Bax/ Bcl-2比值上升.提示ATO诱导细胞凋亡与Bcl-2家族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表达比有关.(2)Western-blot发现,治疗组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DIABLO和细胞色素C(IHC)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上调;半胱天冬酶(caspase)9、7、6、3及其下游底物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全长被剪切,表达明显下调,可见caspase 9、7、6和PARP激活带表达.提示ATO能通过线粒体介导caspase依赖的途径诱导荷瘤细胞凋亡.(3)治疗组凋亡蛋白抑制因子cIAP蛋白(Western-blot)和Survivin mRNA(RT-PCR)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调.(4)EMSA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核因子kappaB(NF-κB)活性表达显著下调;而IκB-α(NF-κB抑制子)蛋白表达明显上调(Western-blot),提示ATO诱导荷瘤细胞凋亡涉及NF-κB信号途径.结论 ATO体内诱导人MDS荷瘤小鼠细胞凋亡至少通过两条重要的途径:一是线粒体介导-Caspase依赖途径;二是NF-κB信号途径,这两条途径相对独立,又在一定水平上相互关联.认为ATO体内诱导细胞凋亡过程复杂,是多条途径、多个水平、多个步骤和多种因子之间相互协调的网络效应,并非单一途径.实验为临床治疗MDS提供了新的思路.
-
自噬相关蛋白在自噬与凋亡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上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两种与细胞命运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自噬与凋亡被发现并命名,它们同时参与细胞损伤时的应激反应,并受到基因的严格调控.凋亡现象是多细胞生物面对生理或病理刺激时介导异常或不需要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表现为细胞间连接消失、细胞体积缩小、胞质密度增加、线粒体通透性改变、核质浓缩、核膜核仁破碎、DNA降解、终分隔为几个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所吞噬,整个过程以线粒体通透性改变、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参与、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
-
黄连解毒汤醋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醋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Huanglianjiedu Decoction,EAHJD)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磷脂酶(PL)活力、牛奶平板法检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活力、橄榄油乳化法检测脂肪酶(Lip)活力;水-烃两项测定实验检测细胞表面疏水性(CSH); RT-PCR法检测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EAHJD对PL的活力无影响;1 250 μg/mL EAHJD可显著抑制Sap与Lip的活力,312 μg/mL EAHJD效果次之;EAHJD对CSH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CSH1分别下调了7.69、3.57、2.95倍;分泌型酶相关基因在EAHJD作用下呈现不同倍数的变化,其中PLC1、Sap2、Sap3、Sap9、Lip3、Lip4、Lip6下调,PLB1、PLC2、Sap10、Lip5无明显变化.结论 EAHJD可抑制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的活力.
-
基质金属蛋白酶、纤溶酶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的基本病变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细胞外基质(ECM)增多,基质代谢异常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高糖状态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高表达引起ECM合成增多,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而ECM降解机制的研究只是近些年才被重视.与基质降解有关的酶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atallo-proteinases,MMPs)、纤溶酶(plasmin)、半胱氨酸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四种,但起作用的主要是前两种,本文以MMPs为主综述如下.
-
Livin基因过表达与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
Livin是凋亡蛋白抑制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重要成员,Livin的结构比较特殊,它由α和β亚基组成,这两个亚基各有一个baculovirus inhibitory repeat(BIR)序列,完整的Livin结构是一种能抑制细胞凋亡的细胞内蛋白质,它能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7,9结合,抑制caspase活性,阻断死亡信号的转导.
-
IL-37的研究新进展
2000年,Kumar等[1]发现了一种与经典IL-1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结构域的前体肽,需经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剪切变成熟.2001年Eleanor [2]发现这种前体肽是IL-1家族的第7个细胞因子,于是将其命名为IL-1F7.已有研究证明IL-1F7与IL-18Rα链非竞争性结合形成复合体,抑制了NF-κB和MAPK等途径,使IFN-γ的合成下降,对IL-1家族受体后信号传导产生负性调节作用,但是IL-37对IL-18的活性并未产生影响 [3-5].成熟的IL-1F7还可以进入细胞核与Smad3结合形成复合体,通过调节基因转录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6].
-
白假丝酵母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与菌株毒力的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不同来源的白假丝酵母菌菌株的蛋白酶活力,并探讨其与菌株毒力的关系.方法:采集不同部位的感染标本,通过直接涂片观察,接种培养基,进行菌群分离鉴定,分离出白色念珠菌,并根据红褐色色素环的大小,对不同部位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进行判断,后选取不同活性的菌株进行动物实验,通过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和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分析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和菌株毒力的管理.结果:不同感染部位的白假丝酵母菌的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别来源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酶活性越高,小鼠的生存时间越短,菌株生长速度越快,两者之间关系密切(P<0.05).结论:不同临床部位的白假丝酵母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菌株的毒力与活性关系密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华蟾素注射液对小鼠肝癌组织Smac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22肝癌小鼠肿瘤组织Smac(半胱氨酸)和Caspase-9(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ICR小鼠采用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的方法复制小鼠肝癌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华蟾素注射液低、高剂量组,顺铂(DDP)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变化,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H22小鼠肿瘤组织中Smac、Caspase-9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华蟾素低剂量组不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华蟾素高剂量组、DDP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3.13%、47.06%,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P<0.01).与模型组比较,华蟾素低剂量组小鼠肝癌组织中的Smac、Caspase-9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华蟾素高剂量组、DDP组能明显促进肝癌组织中的Smac、Caspase-9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上调肿瘤组织Smac、Caspase-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
白假丝酵母天冬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
白假丝酵母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条件致病感染中常见的病原真菌之一,目前基本已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在其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白假丝酵母Sap的研究从其编码基因、分子特性和表达以及在白假丝酵母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
血吸虫组织蛋白酶研究进展
血吸虫从其尾蚴穿透宿主皮肤到在体内的移行直至虫卵排出,需要各种组织蛋白酶来维持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的蛋白酶参与了尾蚴穿透皮肤的过程,有的则在消化宿主血红蛋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的则与卵的形成有关,所以开展针对血吸虫组织蛋白酶用于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将为血吸虫病的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血吸虫组织蛋白酶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半胱氨酸,属于此种的蛋白酶包括B、H、L;另一种是天冬氨酸蛋白酶,属于此类的有D.还有未列入上述分类的,如组织蛋白酶C.由于近几年对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研究较多,而对埃及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报道的较少,故本文将以前者为主作一综述.
-
生存素mRNA和Caspase-3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生存素(surv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1].Caspase-3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中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2].尖锐湿疣也存在增殖和凋亡异常[3].我们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尖锐湿疣中生存素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探讨它们与尖锐湿疣的关系.
-
银屑病皮损中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检测
银屑病的发生不仅与角质形成细胞(KC)的异常增生有关,而且与KC的凋亡有关[1].研究表明,凋亡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过程,其中Caspase-3是Caspases家族中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2].我们检测了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C凋亡状况及皮损中Caspase-3的活性,分析KC凋亡与活性Caspase-3的相关性,探讨细胞凋亡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以无肌病样皮肌炎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例
患者女,58岁,农民。因“反复皮疹、水肿3月余”于2014年1月18日入院。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全身出现紫癜样皮疹,颜面及眶周水肿,双侧肘、膝、踝关节肿痛,双侧肘、肩、膝关节屈曲无力,伴双手针刺样疼痛。于外院行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消退,但颜面及眶周水肿、关节肿痛、双手刺痛无明显好转。半个月前患者至我院门诊,拟“皮疹待查:接触性皮炎首先考虑”收住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0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9/72 mmHg,颊部、上睑有暗红色皮疹印迹,颜面部及四肢稍有凹陷性浮肿,眶周水肿,双手指端皮肤皲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遗留白色萎缩性斑块(见图1)。既往史、个人史无殊。入院后检查:血常规正常,C反应蛋白10.8 mg/L,ESR 72mm/h, IgG 1990mg/dl,EB病毒核抗原、衣壳抗原IgG抗体阳性,肌酸激酶(CK)125U/L, LDH 454U/L,AST 53U/L,ALT 49U/L,抗核抗体系列抗核抗体(ANA)阴性,抗双链DNA阴性,抗JO-1抗体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胞质型(C-ANCA)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核周型(P-ANCA)阴性。肌电图:周围神经受损,未见明显肌源性改变。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1.3 ng/ml,癌胚抗原(CEA)34.1ng/ml,铁蛋白431.4 ng/ml,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3.5ng/ml,细胞角蛋白21-1片段11.4 ng/ml,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0.5 ng/ml。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胸部正位X线片示两肺支气管病变,右下肺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右下肺外基底段可见团块影,边界不清,与胸膜粘连,直径约2.7cm,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两肺可见散在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见图2)。遂转入呼吸科,行支气管镜刷片:未见肿瘤细胞;肺泡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提示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阳性,细胞角蛋白7(CK7)阳性,p63阴性,细胞增殖指数Ki-67(65%),细胞角蛋白5/6(CK5/6)阴性,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lung)阴性,天冬氨酸蛋白酶 A (Napsin A)阳性。全身骨显像:骨骼未见明显骨质代谢异常。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诊断:(1)肺癌(右侧,腺癌;T1bN2M0,ⅢA期);(2)无肌病性皮肌炎。胸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右肺癌明确,伴隆突下巨大淋巴结,手术根治可能性小,且两肺多发炎症改变,建议先行化疗,待化疗后再评估能否手术。遂行GP方案化疗,具体为吉西他滨1600mg静脉滴注d1、d8,顺铂30mg静脉滴注d1~d3,出院后患者于当地医院随访治疗,目前情况良好。
-
广州管圆线虫ASP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目的 对广州管圆线虫ASP基因的完整开放读码框进行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性分析.方法 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中含有ASP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目的 基因,进一步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 Ni-IDA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性.结果 广州管圆线虫ASP基因的编码区含有366个碱基,编码12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Mt)为13 398.26Da.重组质粒pET-30a(+)-ASP构建成功,IPTG诱导获得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经亲和层析获得的纯化蛋白可被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识别. 结论广州管圆线虫ASP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性的高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