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而VSD中约有9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开胸VSD修补术已比较成熟,效果确切,但需要体外循环支持,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且存在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着新型Amplatzer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器的问世,经导管VSD封堵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成为当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热点[1].
-
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报告
目的研究介入技术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8例肝癌患者,男123例,女15例,年龄27~76岁(平均46.2岁).全部病例均采用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技术(TAI).其中联合以下介入技术:肝动脉碘油栓塞术(TAE)107例;经股动脉植入化疗泵术(PCS)92例及经皮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术(PEI)2例;1例肝癌破裂术后大出血行肝动脉栓塞止血术.结果随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2%、15%及5%,其中1例患者已生存达7年.结论介入技术是肝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多种介入技术合理联合应用,对提高肝癌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首位.介入治疗因具有微创、止血迅速彻底、只需局麻、可重复、副作用小、恢复快、可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易被接受,成为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1].笔者总结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市医院进修期间,19例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原发性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63例次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化疗栓塞术前、后B超和妇科检查对比判断疗效.化疗药物为顺铂和5-FU或替加氟.结果: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肿瘤明显缩小,其宫旁组织浸润范围明显缩小,总有效率84.21%,完全缓解(CR)2例(10.53%),部分缓解(PR)14例(73.68%),病情稳定(SD)3例(15.79%).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6例(9.52%),胃肠道反应25例(39.68%),腰骶部疼痛5例(7.94%),白细胞降低<3×109/L 8例(12.70%),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全部病例随访4~12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手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8%~13%),除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外,发病率居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女性与男性之比约1.6:1.传统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由于存在创伤大,易形成瘢痕,并发症较多等问题,现多以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所取代.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2008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房间隔缺损患者2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甘利欣对肝癌栓塞化疗术后的护肝作用观察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HAE)治疗肝癌由于作用明显,疗效显著,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THAE可引起肝功能下降,加重肝硬变,导致肝功能衰竭而影响预后,而甘利欣具有解毒功能,在减轻肿瘤药物的肝脏损害,促进肝细胞再生与肝功能恢复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笔者应用甘利欣治疗经THAE后50例肝癌患者,在恢复肝功能等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以下简称THACE)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往往大多数肝癌被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在这种情况下,THACE就成为治疗肝癌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对有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经THACE后使病灶缩小,可进行二期手术切除[2],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
经导管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护理
肥厚性心肌病是以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及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及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心悸、胸痛、劳累性呼吸困难 、头昏、晕厥等,其中约有50%的病人可能发生猝死.使用导管经皮经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近几年介入疗法治疗该病的一个新领域.我院自2000年对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进行化学消融术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盆腔大出血的术中配合
由于盆腔血管复杂,侧支循环丰富,各种创伤引起的盆腔大出血,其出血血管难以明确,较多病例单纯输血、输液甚至外科内动脉结扎疗效不佳.
-
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乙酸注射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在不同影像技术引导下经皮介入性治疗得到普遍认同,尤其是实质脏器实体肿瘤的非手术经皮微创治疗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非手术经皮微创治疗包括经皮局部肿瘤切除治疗(如:经皮瘤内注射乙酸、瘤内注射无水乙醇、射频消融治疗、微波凝固治疗、激光凝固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等)和血管内操作治疗(如:放射性钇90玻璃微球栓塞、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等).
-
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
0 引言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盆腔肿瘤,发生率达20%~40%,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的良性侵入,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女.两者临床症状相近,主要有经期血量增多、持续时间长,盆区痛疼、下坠感及贫血等.妇科传统治疗有子宫切除术、肌瘤摘除术和激素治疗等.近年国内外报道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
-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联合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肺动脉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常见的致死原因.我院自2000年1月-208年11月为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同时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成人巨大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经导管封堵治疗1例
患者,女,43岁.胸闷、心悸8年余,加重10余天.体检:体温35.2℃,脉搏88次/min,血压105/85 mm Hg.无紫绀,听诊心率120次/mjn,心律不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亢进,肝脾不肿大,双下肢水肿.心电图为快速性心房纤颤,右室高电压,左室高电压.胸片示肺纹理增多,肺门增大,肺动脉段突出3 cm,右下肺动脉直径2.5 cm,右室扩大.
-
应用0.22μm终端滤器预防霉菌入血的研究
目的应用0.22μm终端滤器预防细菌入血已有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85,23:75).但在霉菌方面的研究,国内尚无报告.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虽然有效,但也有经导管感染的可能性,这种感染的可能来自营养液的污染.终端滤器能否减少经导管霉菌感染,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方法24例较长时间TPN支持病例(疗程28~180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一组应用终端滤器,另一组不用终端滤器,研究组的病人每2~3天更换终端滤器及输液管道.使用后的终端滤器,在洁净台内剖开滤器,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滤膜.滤膜均作霉菌培养及扫描电镜检查,瓶内营养液及经滤膜过滤后的营养液均取样作霉菌培养.剪下lcm导管尖作霉菌培养.营养液的制备在层流通风厨内按配方要求配制.输液瓶的进空气管道有过滤器.结果两组病人的疗程相似,对照组平均24±2天,研究组平均27±3天.两组病人均无败血症.两组病人营养液培养霉菌全部为阴性,研究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霉菌培养也均为阴性.但对照组病人的中心静脉导管霉菌培养的阳性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8.2%,研究组0%).研究组56个滤器的滤膜霉菌培养结果:10个培养阳性,阳性率17.9%.电镜观察结果:在56次滤膜扫描电镜的检查中,凡输人营养液超过3000ml以上的滤器,在扫描电镜照片上均可见到不同形态的异物;48次看到微生物形态物,占85%.56个滤器有10个滤器的滤膜霉菌培养阳性.酵母菌3次,占30.0%,硝酸盐阴性杆菌5次占50.0%,黑曲霉菌2次占20.0%.结论静脉输液使用终端过滤器可以阻挡霉菌和异物入血.对营养不良的危重病人,用终端滤器预防微生物入血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颈外静脉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位置异常l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4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2年前因外周血管耗竭开始以长期置管为透析通路,先后因"右颈内静脉长期管cuff脱出、左侧颈内静脉导管功能不良"予拔出导管,外院曾再次行双侧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穿刺置管未成功,右股静脉临时导管置入,因流量不佳拔除.入院后行造影检查后提示右侧颈内静脉闭塞,右侧锁骨下静脉中重度狭窄,左头臂静脉闭塞,右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下段狭窄,右侧颈外静脉通畅.次日查双上肢血管彩超,提示双上肢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于超声引导下行经右侧颈外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导管类型为美国Tyco公司Permcath血液透析导管,长度45cm,置管过程顺利,术后胸片提示导管末端位于腋静脉.因此在X线引导下行调管手术,经导管动脉端注入造影剂12ml,可见造影剂经导管末端流入腋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入右头臂静脉处轻度狭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中重度狭窄.将导管末端回撤至颈外静脉内,沿导管静脉端送入0.035"超滑导丝,调整导丝"J端"置入下腔静脉,沿导丝将导管末端置入右心房,拔除导丝,5ml注射器回抽动静脉端均通畅.透析泵控血流量300ml/min.
-
大剂量顺铂经导管髂内动脉灌注治疗膀胱癌短期疗效分析
1材料及方法回顾性收集1990年4月~1994年8月期间于我科行大剂量顺铂与阿霉素配伍经导管化疗治疗的膀胱癌患者46例,其中男39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5.56:1,其治疗方案见图1.统计方法采用多元回归logistic模型Forward Stepwise(WALD)方法.自变量X1~X6分别为患者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血管多少.因变量Y取该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1.疗效判别标准参照相关文献,将CR+PR统称为有效,其他统称为无效(NC).各自变量取值均以第一次导管化疗术前膀胱镜及B超检查结果为准,该方案疗效的评估以第二次导管化疗术后膀胱镜、B超或手术结果为标准.
-
超声引导微波凝固联合经导管肝癌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经皮局部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因其热效率高、凝固范围可靠、疗效确实,已成为肝癌治疗的新手段.本文采用PMCT联合经导管肝癌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并与单纯TACE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进展
2002年,Cribier等[1]完成了世界首例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随后的十余年中,这项技术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至今世界范围内已完成了超过50000例。复旦大学葛均波教授团队在2010年完成了中国第1例TAVI手术[2]。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30例临床分析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胆管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95%为腺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3%[1]。 ICC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与HCC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2]。由于ICC起病隐匿,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晚期,预后较差。目前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ICC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由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经病理证实、行TACE介入治疗30例ICC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尾状叶肝癌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尾状叶肝癌少见,并且治疗困难.外科手术是治愈性方法,但是尾状叶肝癌手术切除仍然极具技术挑战性,并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及术后复发率高等风险[1-5].经皮射频消融和注射酒精是可行的方法[6-9].但是,由于尾状叶肿瘤位置深在、毗邻大血管,经皮消融操作也存在技术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