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의학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48X
- 国内刊号: 11-5453/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大鼠外侧隔在中央杏仁核情绪升压系统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实验在于分析乙酰胆碱-外侧隔(Ach-SL)升压系统与中央杏仁核(AC)情绪升压环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脑内核团微量注射不同的药物,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1)促肾上腺素(CRF)或P物质(SP)注射入双侧SL可引起升压反应.L-谷氨酸钠(Glu)微量注射到AC的升压反应均被双侧SL内注入CRF或SP拮抗剂所减弱.(2)阿托品(Atro)预先注入双侧外侧僵核(HBL)、蓝斑(Lc)、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Glu对AC的升压反应可被减弱.(3)HBL有Ach能神经纤维投射到背侧丘脑后核(HP)并兴奋HP,HP又通过RVL、LC-RVL产生升压反应.Atro预先注入HP可减弱Glu对AC的升压反应.结论 用Glu兴奋SL能依此有效地兴奋HBL、LC、RVL,此系统的各个通路由M-受体介导,SL-HBL(或HBL-HP)-LC-RVL的升压系统参与AC情绪升压环路.
-
液态甲醛致金鱼脑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目的 检测经不同浓度甲醛体外染毒后所致金鱼脑细胞的遗传损伤.方法 用不同剂量甲醛(0.025mmol/L,0.125mmoL/L,0.625mmol/L)对金鱼进行体外染毒处理,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当甲醛的浓度为0.025mmol/L,0.125mmoL/L时,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当甲醛的浓度为0.625mmol/L时,脑细胞DNA的损伤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断裂,随着甲醛浓度升高,断裂程度加剧.
-
抗Ⅳ型胶原酶单链抗体scFv(3G11)联合顺铂的抗肿瘤活性
目的 研究抗Ⅳ胶原酶基因工程单链抗体scFv(3G11)联合顺铂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明胶酶谱法、Western-blot法研究顺铂对肿瘤细胞分泌Ⅳ胶原酶蛋白的影响,MTT法、实验动物肿瘤模型研究scFv(3G11)与顺铂联合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的抗肿瘤效果.结果 顺铂可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Ⅳ胶原酶活性,scFv(3G11)与顺铂联合在体外试验中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体内试验中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指数(CDI值)<1.结论 scFv(3G11)和顺铂联合应用对肝癌的治疗有协同作用.
-
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胰腺干细胞增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胰腺干细胞的增生能力,探讨大鼠胰岛损伤的微环境对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60mg/kg链脲霉素腹腔注射SD大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为实验组(10只)及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10只),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胰腺修剪消化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取传代第3代细胞行Nestin免疫组化鉴定;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取培养至第3代及第7代的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胰腺细胞传代后Nestin免疫组化鉴定证实为胰腺干细胞,糖尿病大鼠胰腺干细胞早期增生能力强[S期细胞所占比率:(20.7±2.7)%vs(14.1±2.5)%,P<0.05],传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大鼠短[第3代传代时间:4.6±0.5天vs 7.7±0.6天,P<0.05],但第6代以后传代时间趋向一致[第6代传代时间:8.4±0.5天vs8.0±1.0天,P>0.05].结论 大鼠胰腺胰岛损伤后可刺激干细胞增生,干细胞增生能力的变化与微环境有关.
-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避免手术切缘阳性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手术切缘阳性的临床意义,以及相关临床参数对手术切缘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63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实施前列腺根治术,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病理分期、术前血清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对手术切缘阳性的影响.结果 63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T2a 19例,切缘阳性1例;T2b ll例,切缘阳性4例;T3a12例,切缘阳性0例;T3b 8例,切缘阳性4例;,r3c 10例,切缘阳性5例.病理分期与手术切缘阳性成正相关(r=7.166,P=0.007),且对手术切缘阳性有意义(χ2=15.326,P=0.004).本组偶发癌3例,切缘阳性1例.血清PSA异常63例,其中血清PSA<10ng/ml 24例,术后切缘阳性4例,血清PSA>10ng/ml 39例,术后切缘阳性12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2.236,P=0.135).穿刺后Gleason评分60例,其中<7分40例,切缘阳性8例,>7分20例,切缘阳性7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1.600,P=0.206).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60例,其中<33%25例,切缘阳性3例,>33%35例,切缘阳性12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3.863,P=0.049).结论 血清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切缘阳性无影响,而穿刺阳性百分率对手术切缘阳性有意义,同时手术者经验和手术技能对手术切缘阳性有一定影响.
-
补肾益气化瘀解毒法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益气化瘀解毒作用的中药复方肝力克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四氯化碳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不同剂量的中药肝力克进行治疗;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中药肝力克能显著改变肝纤维化的病理状态,能减轻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能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 肝力克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凋亡水平;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Fas/FasL、Bcl-2/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
DDPH逆转增生后PASMC的时间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DDPH对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促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生后的逆转效应及时问相关性,探讨DDPH使增生后PASMC恢复为正常收缩表型的时间.方法 利用HECCM建立猪PASMC增生模型;采用细胞培养、改良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等方法观察HECCM的促PASMC增生作用,及DDPH对PASMC增生后的逆转效应,并观察逆转效应与DDPH作用的时间相关性.结果 (1)HECCM促PASMC增生后,PASMC由收缩表型转化为合成表型,胞质内的α-SM-actin含量下降,具有一定时间相关性.(2)在HECCM促PASMC增生后,加入DDPH可使PASMC由合成表型逆转为收缩表型,α-SM-actin含量回升,具有一定时间相关性.结论 DDPH对HECCM促PASMC增生有逆转效应并呈一定时间相关性,DDPH作用一定时间后PASMC表型可基本逆转恢复至正常.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孕兔肺缺血冉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5只孕兔制成未控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传统液体复苏组(TFR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FR组),分别于实验0min、90min、180min和4h检测和比较各组血清SOD、MDA和TNF-α的含量,并在实验4h处死孕兔,比较各组左肺干湿质量比(DW/WW).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两个治疗组血清SOD含量持续下降,TNF-α和MDA的含量持续上升.LFR组SOD和肺DW/WW明显高于TFR组,但低于P组;而LFR组TNF-α和MDA含量明显低于TFR组,但高于P组.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炎症介质释放,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产科未控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理想复苏方案.
-
三七对酒精性肝病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三七高剂量组、三七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各15只;以56度红星二锅头5g/(kg·d)、玉米油2ml/(kg·d)和吡唑27.2 mg/(kg·d)每天1次灌胃,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同时分别以1.2g/(kg·d)和0.6g/(kg·d)的三七粉和100mg/(kg·d)的硫普罗宁灌胃进行干预,均连续14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大鼠血脂、血清肝功能水平,ELISA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含量,常规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CHOL、HDL-C、LDL-C、AST、ALT、HA、LN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P<0.05),但血清TG水平则无明显升高(P>0.05).三七高低剂量组、硫普罗宁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AST、ALT、血清HA、LN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5),但血清TG、CHOL、HDL-C、LDL-C水平与模型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 (1)采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服大鼠14周能成功复制ALD模型,表现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细胞浸润、血脂紊乱、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升高.(2)三七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改善血清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
mTOR基因转染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mTOR基因转染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运用电穿孔法将pcDNA3-mTOR质粒转染NIH3T3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mTOR mRNA与蛋白的表达,MTT方法检测细胞增生.结果 转染组细胞mTOR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MTT法检测转染组光吸收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mTOR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可获稳定表达,并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
-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巨泌乳素血症实验条件优化
目的 通过PEG沉淀预处理的实验条件(沉淀时温度,相对离心力和离子强度)优化,使PEG沉淀预处理联合电化学发光检测筛检结果与凝胶层析法检测巨泌乳素血症结果具有可比性.方法 通过同定离心时间,优化离心速度、温度及离子强度,达到优化实验条件的目的.结果 25%PEG 6000 1M PBS沉淀液,选择离心速度为1800g,离心温度18℃,离心时间为10min,其处理后的结果接近凝胶层析法合并电化学发光法测得小分子PRL浓度.结论 优化后的聚乙二醇沉淀联合电化学发光法适合用于巨分子泌乳素血症的筛检.
-
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及血清HBVDNA,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中免疫指标HBeAg.结果 3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19例阳性率6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6.67%,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5例阳性率16.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HBVDNA阴性,肝组织中未检出HBVcccDNA.结论 (1)血清HBVDNA或HBeAg阳性并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存在乙肝病毒正在复制.(2)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没有乙肝病毒复制.(3)要确定肝内病毒足否存在复制必须通过肝组织HB-VcccDNA检测来证实.
-
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对HEK293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对正常人胚肾293细胞的增生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培养的正常人胚肾293细胞株,接种人96孔板,细胞生长18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单壁碳纳米溶液,碳纳米溶液作用于人胚肾293细胞48个h后,使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n)比色法测每个孔的吸光值,计算人胚肾29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绘制细胞活性曲线.结果 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对人胚肾293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当其浓度达到0.5μg/ml时对细胞出现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多壁碳纳米管能通过正常人胚肾293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一定程度地影响细胞的活性,到达一定剂量时,细胞增生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可以推测多壁碳纳米管对正常细胞生长作用有一定的安全剂量范围.
-
浙江省耐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特点研究
目的 了解浙江省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PCR-DS)技术检测100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rpoB、embB基因.结果 经PCR-DS检测katG基因突变率达54.8%,以Ser315Thr突变常见(40.3%);在耐利福平菌株中,rpoB基因突变率达88.9%,以526、531位氨基酸改变常见,总突变率达77.8%(63/81);在耐乙胺丁醇菌株中,embB基因突变率达60%,以Met306VaI改变常见(28.9%).结论 PCR-SSCP技术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可作为临床耐药检测的辅助手段;浙江省结核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同国内研究基本一致,各位点突变形式所占比例有自身特点.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药物热(drug-fever)的临床特征,为药物热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2006年期间明确诊断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的病例,对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常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有多种伴随症状,也可以单纯以发热为表现,所有病例体温均在停药后48h内下降,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药物热临床常见,尤其常见于氧哌嗪青霉素,临床有一定难度,容易漏诊、误诊,应引起重视.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方法 38例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没同期就诊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7例为对照组,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80μg/w)联合利巴韦林[10.6mg/(kg·d)]治疗48周,检测基线及治疗12周、48周时的血浆HCV RNA水平,治疗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EVR率、ETVR率、SVR率分别为44.74%、76.32%、63.16%和48.65%、75.68%、64.8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病毒学应答与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人群相当,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选择.
-
超选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
目的 探讨超选下行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有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超选下行中下极脾动脉栓塞,注入5%鱼肝油酸钠6-10ml,随访6个月,观测临床症状、血象、门静脉脾动脉血流、胃镜等.结果 脾栓塞面积40%~70%,术后均出现发热,28例出现脾区疼痛,1例出现脾脓肿,穿刺引流后好转.栓塞后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门静脉、脾动脉血流明显下降,15例复查胃镜食管静脉曲张好转.结论 超选下部分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20(S)-9-硝基喜树碱的合成研究
本文采用混合硝化剂合成20(S)-9-硝基喜树碱.以喜树碱为原料,浓硫酸为反应介质,混合硝酸盐为硝化剂进行硝化反应,再经色谱分离提纯制得目标产物9-NC.使9-NC的收率由31%上升到40%左右.研究得到的佳工艺条件:喜树碱0.5 g,浓硫酸30ml;硝酸根0.007mol,硝酸铵和硝酸钙的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为1天.本方法具有收率高、易分离提纯等优点.
-
四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微鼍清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转铁蛋白(TF)、尿α1-微球蛋白(α1-MG)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价值.方法 液相终点散射免疫沉淀法检测尿转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尿微量清蛋白、α1-微球蛋白、终点法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终点法测尿肌酐.取随意尿5ml,离心后取上清液,对30例正常对照组和30例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联合以液相终点散射免疫沉淀法检测尿转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终点法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同时用终点法测尿肌酐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TF/Ucr为1.02±0.58mg/mmol、mALb/Ucr为1.57±0.55mg//mmol、NAG/Ucr为6.25±2.18U/g、α1-MG/Ucr为1.65±0.56 mg/mmol.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尿TF、尿mALb、尿α1-MG、尿NAG均较对照组增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项及2项检测尿mALb、TF、α1-MG、NAG阳性率低,联合其中3项检测阳性率较高,可达到63.3%,联合4项检测阳性率可达66.7%.4项联检的阳性率高于单项及2项检测的阳性率,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α1-MG与NAG呈显著正相关r=0.899,P<0.05,mALb与NAG、α1-MG无相关性,P>0.05,mALb与TF呈正相关r=0.701,P<0.05,TF与NAG,α1-MG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存在尿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检测尿mALb、TF、α1-MG、NAG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3~4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慢性丙肝患者肾损害的部位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PI3K-Akt信号通路与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系统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及缺血预处理(IPC)后的激活规律,探讨其与IPC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6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阻断剂组(LY)、溶剂对照组(DMSO)5组,于复灌0、1/2、1、2、4h各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Akt1、p-Akt1等信号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同时测定血清肝功酶水平.结果 IR组大鼠在各复灌时间点上都显示明显肝细胞损伤,并随复灌时间延长加重;肝细胞质内有p-Akt1(Thr-308)表达.IPC组大鼠血清肝功酶指标在复灌0、2、4h较IR组明显降低(P<0.01),p-Akt1(Thr-308)表达更强、时程延长;同时,IPC使Akt1下游底物Bad(Ser-136)磷酸化水平增强、caspase-3的活化减少.应用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阻断PI3K-Akt信号系统活化的同时,也抑制了IPC的保护作用.结论 IPC通过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发挥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该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上调,可能是肝IPC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relapsing genital herpes,RGH)的心理防御方式.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60例RGH患者进行测查,并与8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GH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P<0.01),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 RGH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异常.
-
无痛苦胃镜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无痛苦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84例高龄患者为麻醉组,22例高龄患者为常规胃镜组,100例中青年患者为镇静对照组.运用小剂量异丙酚和芬太尼、阿托品静脉复合麻醉.对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检查时患者反应,胃蠕动频率及清醒时间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高龄麻醉组检查中不适反应发生明显低于高龄常规胃镜组,麻醉组对胃镜检查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高龄麻醉组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有一过性降低,但检查后迅速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而常规胃镜组检查中心率、血压明显增加.高龄麻醉组异丙酚用量较中青年镇静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高龄患者运用小剂量异丙酚和芬太尼、阿托品静脉复合麻醉无痛苦胃镜检查是安全和舒适的,严密观察监护是高龄无痛苦胃镜检查的安全保证.
-
乙肝六项模式在各个年龄组的分布及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乙肝6项模式在各个年龄组的分布比例及同组男女和各组之间含HBsAg阳性模式阳性率差异.方法 采用ELISA试剂盒对3731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乙肝6项检测.结果 全阴性与单独第2项阳性模式所占比例,0~7岁组>56岁以上组>26~55岁组>8~25岁组,分别为83.2%、73.8%、62.7%、62.5%;男女含HBsAg阳性模式阳性率比较,0~7岁组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8,P>0.75)、8~25岁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39,P<0.05)、26~55岁组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0.3,P<0.005)、56岁以上组没有显著性差异(χ2=2.77,P>0.05);各组之间HBsAg阳性模式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异(χ2=36.98,P<0.005).结论 8~25岁组、26~55岁组乙肝患病率较高,应间隔3~5年加强乙肝疫苗的注射、并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
社区居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掌握成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制定成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绍兴市某城区随机抽取18~50岁的职工1309名,抽取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检测.结果 检测人群1236名,检测率94.42%,HBsAg阳性率7.61%,男女各为9.92%、4.53%,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HBsAg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2.49,P<0.01).抗-HBs阳性率为48.3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6.60%、50.75%;抗-HBc阳性率53.12%%,不同年龄、性别的抗-HBs、抗-HBc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基本一致.人群HBV3项指标感染率72.01%,不同年龄组间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χ2=8.05,P<0.05).结论 我市人群HB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提示成人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尽快制定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方案,以建立有效的全人群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达到加速控制乙肝进程的目的.
-
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及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及细菌易位情况,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其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微生态制剂治疗.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3只)、肝硬化模型组(10只)、肝硬化益生元治疗组(19只)、肝硬化益生菌治疗组(19只)及肝硬化治疗对照组(20只)5组.检测各组大鼠肠杆菌计数、血清内毒素,无菌操作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分别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易位情况.结果 ①肝硬化模型组大鼠小肠内肠杆菌计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②益生元治疗组肠杆菌计数较肝硬化治疗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益生元和益生菌治疗组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细菌易位率均较肝硬化治疗对照组降低(P<0.05),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①肝硬化大鼠存在小肠内肠杆菌明显过度生长,内毒素血症阳性率及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正常组;②益生元和益生菌在治疗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及防止肠道细菌易位方面有明显疗效;③益生元对肝硬化大鼠肠杆菌过度生长有抑制作用.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实验窜检查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近期收治的1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7岁为发病高峰,临床以发热、颈淋巴结炎、咽峡炎、肝、脾大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上眼睑水肿和明显鼾音.并发症发生率74.4%,以肝脏损害常见,其次为支气管炎或肺炎.73.3%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65.1%患儿EBV-VCA-IgM阳性,27.9%患儿心肌酶谱升高,61.6%患儿血沉增快,62.8%患儿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但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程度及EB-VCA-IgM阳性与病情程度、并发症发生无关.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造成多系统功能损害,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尽早检查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有助于早期诊断.
-
孕妇泌尿生殖道112例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强调孕妇泌尿生殖道感染无乳链球菌的危害性,分析该组无乳链球菌对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以引起临床重视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112株菌触酶试验阴性,马尿酸试验阳性,CAMP试验阳性,并用API 20STREP验证确实为无乳链球菌.采用K-B法测定无乳链球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均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39.3%、56.2%、74.1%.其中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49.1%,其次克林霉素为41.1%.结论 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及预防用药首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对低危险性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唑啉;对青霉素过敏的高危险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红霉素或克林霉素.临床医生重视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其危害性.实验室常规准确报告无乳链球菌药敏结果,对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控隙性脑梗死患者工作记忆障碍研究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CI)患者工作记忆障碍特点.方法 选择42名经临床证实的LCI患者,分为多灶LCI组与单灶LCI组、以及左侧、右侧与双侧梗死组,分别进行数字排序测验、Corsi模板任务、房子视觉广度测验和Stroop数字记数测验评分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多灶LCI组与单灶LCI组比较在所有测验上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左侧梗死组在数字排序评分上明显低于右侧梗死组(P<0.05);右侧梗死组在Corsi模板任务测验评分上明显低于左侧梗死组(P<0.05);左右两侧梗死组在视觉广度测验和Stroop数字记数测验评分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灶LCI患者工作记忆损害较单灶LCI患者显著,左侧梗死导致言语工作记忆损害,右侧梗死导致空间工作记忆损害,客体工作记忆与左右两侧梗死均有关,提示工作记忆不同成分在生理结构上存在大脑左右两侧不对称效应.
-
慢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获联合完全应答常规疗程停药后远期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联合完全应答常规疗程停药后远期疗效及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将获得联合完全应答后维持常规疗程再停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停药2年后疗效是否巩固分成两组,A组为疗效巩固组,B组为疗效反复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拉米夫定常规疗程治疗慢乙肝获联合完全应答后常规疗程停药,1年的远期疗效巩固率为64.71%,2年远期疗效巩固率为55.88%,两组统计学检测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有:年龄、总疗程,治疗前HBV DNA,治疗终点时HBV DNA、ALT均值,E抗原转换所需时间,转换后巩固疗效时间,停药时s1Ag是否阴性,停药时乙肝三系定量值(P均<0.05).尤其是停药时前s1Ag阴性,HBeAg定量为0 Ncu/ml,两者均符合者33例,仅1例在停药12个月时复发,2年远期疗效巩固率达97%.而未达到二者均符合者35例,29例HBVDNA反弹,病情反复,2年远期疗效巩固率仅达17.14%.(P=0.0000).结论 对已达到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对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抗病毒治疗停药指征时,尚须参考前s1Ag是否阴性,HBeAg定量指标是否达到ONcu/ml,否则,应延长抗病毒治疗疗程.巩固阶段延长疗程极少发生YMDD变异和其他病毒变异,使用是安全的.
-
腺苷A2A受体在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发生中的作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多巴胺递质缺乏为主要病理生化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热休克蛋白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肠移植、腹部动脉瘤手术、失血、感染性休克等疾病过程的严重问题.
-
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亦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c pancreatitis,ANP),病死率较高,约有20%[1].
-
肝门胆管癌多肝段肝肠内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肝门胆管癌多肝段肝肠内引流术是通过深入了解肝门胆管癌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基础上,反复总结、不断改进,从而创造性设计的一种有效姑息治疗术式,效果确切.
-
拮新康、甲基蓬心碱逆转K562/A02及原代白血病细胞MDR分子机制研究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主要手段是化疗,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当今治疗大难点,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
脑缺血性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保护机制研究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多的细胞,也是强大的支持细胞.它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血脑屏障的形成和神经兴奋传递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
心律失常Lorenz图智能化诊断模型研究
目前,动态心电图是用于长程心电数据分析的唯一方法,但其对心电信息的处理模式仍是沿用传统识图的方法,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了工操作.
-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关系
小儿是幽门螺杆菌(Hp)的易感人群.Hp的慢性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细胞因子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继发感染是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各种侵袭性诊疗手段在肝病中的广泛应用,使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
120例盆腔炎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1957年由我国学者汤飞凡和张晓楼发现的一种病原体,是一种独立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含DNA和RNA,革兰染色阴性,只能在细胞内繁殖,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更接近于细菌.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50例血清HCMV-IgM阳性的肝炎患者和25例健康人做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FQ-PCR法检测其HCMVDNA的含量对比其检出率以及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 50例血清HCMV-IgM阳性的肝炎患者血清HCMVDNA>103拷贝/毫升者35例,HCMVDNA阳性组要较HCMVDNA阴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要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例健康对照组HCMV-IgM和HCMVDNA均阴性.结论 FQ-PCR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感染中具有早期诊断结果可靠等特点,通过HCMVDNA含量的变化指导临床、评价药物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疗效的效果.方法 对28例(53眼)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的患者资料完整者进行术前和术后对比分析.结果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超过90%患者视力稳定,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眼轴和屈光度数稳定.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疗效的效果观察确实有效,是阻止近视发展、保护视功能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为止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预防方法.
-
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7例阴道超声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妊娠声像图表现与超声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二维声像图主要表现为附件区包块与盆腔液性暗区.包块分为胚芽心搏型、妊娠囊型、不均匀混合包块型3种类型.根据有特征性的二维声像图表现,经阴道超声诊断破裂型、未破裂型、流产型的准确率分别为87.23%、100%、34.62%.若结合盆腔包块、积液间接征象与病史,上述临床分型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则分别为95.74%、100%、84.61%.总诊断符合率为92.21%.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妊娠破裂型和未破裂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流产型大多数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是影响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准确性的主要原因.
-
降钙素原测定在小儿尿路感染定位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对小儿尿路感染(UTI)定位的意义.方法 37例尿路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上、下尿路感染组,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并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做相关分析.结果 1.上尿路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患儿组(P<0.01).2.上尿路感染患儿血清PCT水平与尿β2-MG水平无相关性(r=0.260,P>0.05).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指标之一.
-
经胸骨L形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囊肿
目的 探讨经胸骨L形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囊肿的可行性.方法 18例前纵隔肿瘤囊肿患者,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胸部正中8~10 cm切口,根据肿瘤囊肿的大小及部位,选取第3或第4肋间横断胸骨(向左或向右),直视下切除肿瘤囊肿.结果 17例患者经此切口完整切除肿瘤或囊肿,其中3例侵犯邻近肺组织,予以肺部分切除,2例侵犯心包,予以心包部分切除.1例侵犯重要血管,姑息性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20min(80~140 min),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天,2例肺部感染.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8~36个月).结论 经胸骨L形切口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能在直视下完整切除前纵隔肿瘤或囊肿,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在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生素的开发与研究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品种经历了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的飞跃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喹诺酮抗菌药物的问世及其新的衍生物的不断研究与开发,使该类药物的抗菌谱扩大和抗菌作用不断增强.
-
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进展
生命质量研究是随着人群健康情况改善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健康测量技术.1993年WHO对生命质量的定义[1]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生活状况的体验.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抗病毒联合免疫阻断研究进展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HBV,其中约有3.5亿人成为慢性感染者[1].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国HBV的平均携带率为9.7%,其中25%以上的携带者将发展为慢性肝炎,并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2].
-
国外预防性四联HPV疫苗应用现状及研究方向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5年全球约有2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其中80%的病例来自发展中国家[1,2].2006年6月,由美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针对HPV6、11、16和18亚型的四联HPV疫苗(GARDA-SIL)获得批准.
-
肝细胞与异种细胞混合共微囊化的研究进展
异体肝移植与生物型人工肝是目前治疗急性肝衰竭较为有效和直接的方法,但它们都存在供体来源以及免疫排斥反应强烈等问题而限制了应用.
-
杜仲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杜仲对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杜仲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前5组小鼠在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次/天.2周后,禁食12h,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PG),随后尾静脉注射胰岛素,测定5min、15min、30min时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结果 杜仲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血糖下降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小鼠血糖下降速度及水平更快更低(P<0.05);杜仲中剂量对小鼠胰岛素敏感性亦有一定改善效应(P<0.05),数据表明15min时血糖下降达较低点,此后几乎能与正常小鼠保持同等水平;杜仲低剂量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的胰岛素增敏效应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杜仲高和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好地于预胰岛素抵抗,且高剂量杜仲煎液的胰岛素增敏效应有町能优于罗格列酮.
-
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和栓剂对照,灌肠组47例,栓剂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妍婷"水煎剂保留灌肠和康妇消炎栓栓剂直肠给药两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气滞血瘀)的改变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同时观察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气滞血瘀)及临床局部体征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灌肠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临床应用安全,无不良反应,为临床慢性盆腔炎用药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科学的依据.
-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血清炎症因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胸痹)痰瘀辨证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的关系.方法 入选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非痰非瘀组(n=20),痰凝心脉组(n=20),痰瘀互结组(n=20),另选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n=20),ELISA法测血清MCP-1、MMP-9、sICAM-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非痰非瘀组、痰凝心脉组和痰瘀互结组患者血清MCP-1、MMP-9、sICAM-1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与非痰非瘀组比较,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患者血清MMP-9、MCP-1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D40L水平略高于非痰非瘀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的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血清MCP-1和MMP-9水平与冠心病痰瘀辩证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MMP-9和MCP-1水平可为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
肿瘤抗药性研究新进展
"五味子"粗提物及其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对多药耐药有逆转作用,能大大提高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的敏感性.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