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视神经鞘减压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颅内高压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旭乡;杨惠青;吉训明;刘大川

    目的 探讨视神经鞘减压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颅内高压患者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7年6月-2010年12月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颅内高压所致的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患者36例,经结膜入路实施视神经鞘减压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7、30、90、180、360 d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值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评价手术的有效性.观察围手术期患者颅内压变化和手术部位出血情况,评价手术的安全性. 结果 36例患者的67只眼(双眼31例,单眼5例)接受手术治疗.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为30 ~72 d,术前颅内压为(335 ±45) mmH2O;视力为0.40 ±0.24;视野平均缺损值为(-16 ±7)dB,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269 ±63) μm;所有患者手术7d后视力和视野较术前改善,术后30d颅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80 d时视力趋于稳定.患者均无围手术期颅内高压加重和眶后出血.结论 视神经鞘减压术可改善颅内静脉窦血栓后颅内高压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患者的视力、视野及视乳头水肿,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孙颖;温锦崇;蒋传路

    目的 观察采用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5月-2011年9月采用脑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例,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7例中,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恢复良好3例,轻残1例,重残1例;另2例患者术后短期瞳孔恢复,血肿清除彻底,脑移位回复,但分别于术后1d和2d又出现对侧瞳孔散大,CT显示对侧有散在的斑片状出血灶,伴有周围脑组织严重水肿和缺血的改变,其中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7例均未发生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静脉窦血栓形成复发及再发颅内出血的患者. 结论 对于CVST合并脑出血引起脑疝的患者,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必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发生其他部位再出血的患者预后不佳.

  • 重症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宿英英;王坤;王淼;陈卫碧;叶红;高岱佺;张艳;张运周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80例重症C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按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及其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例重症CVT患者出院时生存65例(81.2%),死亡15例(18.8%);预后良好49例(61.2%),预后不良31例(38.8%).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颅内出血、伴脑室受压/中线移位、脑疝、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高钠血症、血浆渗透压增高(10项因素)是死亡的影响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疝(OR=54.05,95%CI:3.40~ 859.55;P<0.01)、高钠血症(OR=22.50,95% CI:2.72 ~ 185.92;P< 0.01)、低钾血症(OR=17.30,95% CI:1.54 ~ 193.55;P=0.02)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年龄、性别、昏迷、GCS≤8分、病变累及≥3个静脉窦/静脉、伴脑室受压/中线移位、脑疝、肺炎、呼吸衰竭、高钠血症、低钾血症、血浆渗透压增高(12项因素)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45岁)(OR=9.47,95% CI:1.71 ~52.46,P=0.01)和呼吸衰竭(OR=19.64,95% CI:3.06 ~ 126.02,P=0.00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脑疝、高钠血症、低钾血症是重症CVT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老年和呼吸衰竭是重症CV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李冰洁;张通;孙新亭;赵军;窦祖林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纳入经视频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确诊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3例,均给予鼻胃管鼻饲等基础治疗.根据是否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随机分成训练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训练组患者接受吞咽功能训练4周.入组前、入组后1、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健侧上臂围,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 结果 ①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训练组的ALB、TP、Hb、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训练组患者在治疗各阶段的ALB、TP、Hb、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低,此后逐渐升高.③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各阶段的ALB、TP、上臂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经过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

  • 抗凝与血管内机械碎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广文;曾现伟;季泰令;李思颉;凌锋;吉训明

    目的 对比血管内机械碎栓与单纯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收集临床上诊断明确的CVST患者137例,其中采用单纯抗凝治疗的有75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2次/d,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华法林,12个月),机械碎栓治疗的62例(其中40例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药物治疗同抗凝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①治疗前机械碎栓组有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嗜睡或昏迷、伴出血或梗死的患者均多于单纯抗凝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高于单纯抗凝组[(3.1±1.0)分,(2.1±0.8)分].均P<0.05.②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好转.出院前机械碎栓组mRS低于单纯抗凝组[(1.1±0.4)分,(1.6±0.3)分],P <0.05.出院时抗凝组中18例(24.0%)颅内压仍然增高,其中10例(13.3%)存在视盘水肿;机械碎栓组有12例(19.4%)存在颅内压增高,8例(12.9%)有视盘水肿,P >0.05.③两组各死亡1例.机械碎栓组有4例术前脑出血的患者,治疗后血肿增大,3例症状加重,其中1例因脑疝形成拒绝手术而死亡.④抗凝组62例、机械碎栓组56例获得1~5年的随访.单纯抗凝组有6例(因未规范口服抗凝药),机械碎栓组中有4例仍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继续抗凝后好转.结论 机械碎栓组患者临床症状比单纯抗凝组重,但临床预后优于单纯抗凝组.

  • 未成年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侯宝军;刘毅;李思颉;季泰令;吉训明

    目的 分析未成年人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影像学确诊为CVST的未成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其中11例患者仅接受抗凝治疗,10例患者接受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结果 ①在21例CVST患者中,16例存在明显病因,多见的是感染病史10例(47.6%),其他病因包括头部外伤病史、早孕流产史、血液系统疾病等.②20例(95.2%)患者以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可伴有癫痫发作、偏瘫、意识障碍、复视、视盘水肿等.③DSA显示受累静脉窦区均未显影,累及上矢状窦的12例,横窦16例,直窦4例,乙状窦12例,病变≥2个静脉窦的有17例(80.9%).④经单纯抗凝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痊愈7例,好转13例,死亡1例;3~6个月影像学随访,痊愈18例,好转1例. 结论 感染因素是本组未成年人CVST的主要病因,未成年人CVST累及≥2个静脉窦的比例较高.经抗凝和血管内治疗后,未成年人CVST的预后良好.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

    作者:刘清海;蔡兵;吉训明;王天龙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诊断治疗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血管内治疗(包括溶栓、支架置入、碎栓)CVST患者的麻醉资料,纳入接受喉罩全身麻醉(18例)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6例)的患者共44例,对危险因素、术中监测数据、镇痛药物的使用、并发症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4例患者术毕拔管30例,其中气管插管组拔管率为50.0%(13/26),低于喉罩组的94.4%(1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5,P<0.01.①对昏迷(2例)和脑出血(6例)的8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伴有多发性静脉窦血栓危险因素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的比率为76.0%(19/25),高于采用喉罩全身麻醉的比率(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局灶症状的患者采用喉罩全身麻醉的比率为69.2%(18/26),高于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的30.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组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术中升高,与患者的基础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MAP各时点两两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7).两组各阶段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在拔除气管插管后均出现下降,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麻醉后的体温与基础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体温有下降趋势,但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8).③气管插管组患者的镇痛药芬太尼用量[(3.49 ±0.66) μg/kg]高于喉罩组[(2.53 ±0.50) 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8).④气管插管组无肺栓塞和颅内出血并发症,喉罩组有颅内出血1例,咽痛2例,体动反应1例. 结论 在CVST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中,对伴有高危因素的CVST患者宜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完善的镇痛,维持血压在基础水平,维持脑灌注压.

  • 高血压诱导机械应力变化致血管壁损伤的进展

    作者:韩冰;韩梅;王洪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因.探讨高血压诱导应力的变化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血压、机械应力通过不同血管信号转导通路和力学调控途径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就高血压诱导应力的变化致血管壁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 “3H”疗法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浩耕;刘翼;游潮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引发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迟发性脑缺血,是aSAH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1-5].故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成为了改善aSAH预后的重要目标.为了对抗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血流量下降,有学者提出了"扩充血容量、升高血压、稀释血液",即"3H"疗法,逐渐被广泛运用于临床[6-7].理论上,扩充血容量(简称扩容)、升高血压(简称升压)治疗均能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但关于二者独立及协同的疗效,尚缺乏充分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依据,加之"3H"疗法增高了并发症的风险,故不同的医疗中心对"3H"疗法的用法也不尽相同.2009年Meyer等[8]就入院时"3H"治疗方式等问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167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成员反馈的信息,其中27%的会员选择在处理动脉瘤妥当后,预防性地使用扩容治疗;当出现严重或症状性血管痉挛时,所有会员均选择实施扩容治疗.有12%的会员选择预防性升压治疗.而几乎所有的会员在患者出现严重或症状性血管痉挛时,选择升压治疗.我们对扩容、稀释血液(简称稀释)和升压治疗在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综述如下.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作者:马士程;孟然;李思颉;李如娟;吉训明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颅内静脉回流受阻的脑血管疾病.,普通人群年发病率为5/100万,约占所有卒中的0.5% ~1.0%[1-2],好发于青年人[3].CVST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极易被误诊或漏诊.及时的诊断、治疗是影响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患者通过标准化的抗凝治疗可以痊愈,而部分患者由于诊断延误而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我们结合近年CVST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分析如下.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需要明确的问题

    作者:吉训明

    由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导致确诊困难或治疗延迟.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步,其早期确诊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临床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故直接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另外,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脑损伤是静脉性梗死和颅内出血并存,限制了抗凝或溶栓治疗的实施.如何提高CVST的早期确诊率、抗凝治疗适应证的选择与规范及对抗凝无效的患者如何治疗等问题,仍需探讨.

  • 颈内静脉病变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

    作者:贾凌云;华扬;吉训明;刘江涛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IJV)病变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0月-201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经核磁共振静脉造影和(或)DSA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CVST患者89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双侧IJV不同部位的管径、大血流速度(Vmax)及反流时间.分析CVST患者IJV病变的类型及特点,比较不同病变组的IJV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①89例患者中,IJV正常者25例(28.0%),异常者64例(72.0%).IJV病变类型包括局限性狭窄(39例,60.9%),长段纤细(17例,26.6%),血栓形成(5例,7.8%)及瓣膜异常(3例,4.7%).②IJV病变侧别与CVST侧别完全一致者占76.6%(49/64),单侧IJV病变发生双侧CVST者占6.2%(4/64),双侧IJV病变发生单侧CVST者占17.2%(11/64);无一例IJV病变侧别与CVST侧别颠倒者.③在单侧IJV狭窄性病变(局限性狭窄和长段纤细)的43例患者中,狭窄处的小管径均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侧IJV局限性狭窄组的Vmax明显高于对侧[(109±42) cm/s比(70±33) cm/s,P=0.0002)],而单侧长段纤细组的Vmax显著低于对侧[(39 ±24)cm/s比(73 ±36) cm/s,P=0.004)].④CVST患者中,IJV正常组与异常组IJV是否存在反流及反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JV病变与CVST发生有关,其可能是CVST的危险因素之一.

  • 首届卒中华人精英论坛(盘古会议)纪要

    作者:赵海苹;陈凡;罗玉敏;吉训明

    首届卒中华人精英论坛(盘古会议)于2012年10月29-30日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倡导主办,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承办.会议宗旨是汇集海内外卒中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领域的顶级华人专家,交流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前沿信息,共同探讨我国在脑血管病研究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规划未来,推动转化医学的深入开展,为提升我国在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建立一个精英交流的平台.

  •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多中心建议(初稿)

    作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多中心专家共识组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初于1825年由Ribes描述,当时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文献报道多为尸检结果.对其也仅局限于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这些对轻型病例有效,而重症患者病死率高.1942年,Lyons描述系统性抗凝治疗CVST,抗凝虽可阻止病情恶化或改善病情,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1971年,Vines等对CVST患者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溶栓剂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被阻塞的静脉窦开放,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随后溶栓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1988年,Scott利用经颅钻孔进行接触性溶栓,1991年,Barnwell利用血管介入技术,经颈静脉及股静脉进行静脉窦接触性溶栓,从而丰富了CVST的治疗手段.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