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CT灌注成像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作者:蔡艺灵;杜娟;郑冬;崔永强;吴樵

    目的 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另一侧狭窄率<30%,脑梗死、TIA组患侧狭窄率均>50%).对全部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33枚.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7d,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3组术前、术后7d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结果 ①同组术前、术后比较:无症状组术后rTTP(1.01±0.02)缩短,其余灌注指标变化不显著;TIA组的rTTP(1.10±0.06)、rMTT( 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脑梗死组的rTTP(1.11±0.05)、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均P<0.05;rCBV均无明显变化.②3组比较:术前3组rTTP、rMTT、rCB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r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 临床症状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的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血管内再通治疗

    作者:张海峰;许德兵;练学淦;葛树勇;刘玲;刘新峰;张仁良

    目的 探讨临床症状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且起病时间≥24h的基底动脉急性闭塞(BAO)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ERT)的可行性. 方法 共纳入11例起病时间≥24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弥散加权成像( DWI)未发现脑干网状结构和双侧丘脑有损害的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内接触溶栓(IAT)、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同时,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标准(TIM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观察并发症,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估. 结果 ①11例患者的平均起病时间和昏迷时间分别为42(25 ~73)h和11(2 ~24)h.入院时平均GCS评分为6(3~7)分,出院时为14 (3~15)分.②9例成功行ERT(2例TIMI 2级,7例TIMI 3级),2例治疗失败(TIMI0级);无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在9 ~27h内恢复意识.③3个月后随访,7例患者转归良好(mRS评分为0~2分),2例(mRS评分为3分)转归不良;ERT失败2例,分别于术后5d和21d死亡.死亡患者均无侧支循环. 结论 对CDM、≥24h时间窗的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行ERT治疗可能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相对良好的临床转归,存在侧支循环的患者转归较好.

  • 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治疗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邓青山;李定君;顾应江;黄昌仁;董劲虎;陈礼刚

    目的 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BPcoAA)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B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扫描、三维CT 血管成像(3D-CTA)检查.全部经一侧翼点入路行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夹闭BPcoAA.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复查头部3D-CTA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并以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①3D-CTA术前良好显示28例的56个动脉瘤,动脉瘤被完全夹闭的有24例,对侧动脉瘤夹闭不完全的有3例,入路侧动脉瘤夹闭不完全的有1例,无一例死亡.术中入路侧动脉瘤破裂的有8例.②术后7例出现脑积水,5例入路侧及3例对侧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对侧动眼神经损伤.③平均随访1.7年.GOS评分:5分10例,4分7例,3分9例,2分2例.无动脉瘤复发及新动脉瘤形成,动脉瘤夹闭不全者无再发破裂出血. 结论 根据3D-CTA检查,采取单侧翼点入路,针对视交叉位置及对侧动脉瘤的指向,一期显微夹闭BPcoAA是安全可行的.

  • 高尿酸血症与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德生;管阳太

    卒中是发展中国家致残的常见病因,也是第三大死因.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在基础医学与临床治疗领域已得到深入研究并达成共识.然而,中国每年仍有150万~ 200万新发卒中病例[1].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报告显示,美国每年有61万新发与18 5万复发卒中病例[2].在普通人群中,仍然存在一些能够检测并能预防的卒中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就是潜在的一个卒中危险因素[3].近年,全球多项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增加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4].

  • 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超声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旸烁;华扬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针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液的供应,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因此,CAS后血流的通畅性是评价CAS后近、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CAS后短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对高风险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建议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1-2].然而,随着CAS技术的普及,支架内再狭窄已成为CAS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会造成患者术后再发卒中,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我们对CAS后再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静脉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文浩;吴军

    1825年,Riles首次描述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这一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1],多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造成脑静脉回流障碍、脑组织水肿及颅内压增高[2].CVST多见于孕妇、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群,成人的发病率为3 ~ 4/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3].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差异大,诊断困难.随着神经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颅内静脉系统血管疾病逐渐引起关注,治疗方法也从普通保守治疗进入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直至近些年新开展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等[4].有研究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时的脑组织病理生理学变化以及损害与静脉系统的闭塞程度有关[5-6],而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与其预后也有密切关系.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葛树勇;张仁良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约5%~10%的缺血性卒中由ICAD所致[1].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亚洲大陆世系人群、日本人、西班牙裔和非洲裔美国人ICAD的发病率较高,而高加索人种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2].在亚洲,约33%~56%的缺血性卒中归因于此[3].

  • 支架治疗出血性大脑后动脉单纯夹层一例

    作者:赵瑞;许奕;洪波;赵文元;黄清海;李强;何士科;刘建民

    患者男,48岁.因突发头痛5d,外院CT提示脚间池、环池偏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图la),遂因“大脑后动脉夹层”于 2009年2月26日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史.Hunt-Hess分级为Ⅰ级.外院行DSA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夹层,诊断为单纯动脉夹层( isolated artery dissection,IAD),给予保守治疗.9d后我院行造影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缩窄(图1b),远端血流明显迟缓.决定行夹层段动脉支架置入术.首先以Transendex Platinum微导丝(Boston公司,美国)辅助Prowler select plus微导管超选到达P2段,撤出微导丝,将Enterprise 4 5 mm × 28 mm的支架经微导管输送到动脉瘤段血管内,造影确认其位置满意后,在路图指导下固定支架推送杆,回撤微导管,缓慢释放支架.支架顺利释放,远端在P2段,近端在基底动脉中段,夹层处狭窄管腔明显改善.

  • 肌纤维发育不良致颅内多发梭形动脉瘤一例

    作者:高永军;苏朝勇;张玉敏;曹毅;方绍龙;赵宁辉;唐一平;徐蔚

    患者 男,66岁.反复头痛半年余,于2009年3月入院头疼发作时较剧烈,定位不清,不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既往家族中无猝死等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血压为185/101 mm Hg,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4.2×109/L),其余均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其他生化检查指标均正常.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术端均可见异常增粗(图1a).DS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未端、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左侧基底动脉末端均为梭形膨大,呈动脉瘤样改变(图1b~1d).其中右侧颈内动脉末端膨大部分长13.7 mm,宽9.1 mm,左侧基底动脉段长27.2 mm,宽11.6 mm.临床诊断为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颅内动脉广泛动脉瘤样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讨论,认为患者无法行介入或手术等治疗,给予小剂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50 mg,1次/d),同时行降血压治疗.

  • 应重视血管超声在检测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高估的问题

    作者:华扬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是造成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发病的危险性明显升高[1-2].近年来,随着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病变外科治疗方法的发展[3-4],治疗前后应用血管超声综合评估狭窄血管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成功率及远期疗效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9].但由于超卢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法、相关医学影像及临床医学领域的综合理论基础密切相关,故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较多.

  • 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前交通动脉开放对另一侧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贾凌云;华扬;侯伟红;刘蓓蓓

    目的 研究一侧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 ~ 99%)或闭塞后,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对另一侧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一侧ICA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另一侧ICA颅外段正常或狭窄率<50%(简称相对正常侧)的患者228例,其中ACoA未开放者115例,开放者11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测量双侧ICA颅外段近段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术流速(FDV),血管阻力指数(RI);经颅多普勒(TCD)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PSV、EDV及血管搏动指数(PI).分析ACoA开放对相对正常侧ICA、MCA、ACA 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 ①ACoA未开放组和开放组的相对正常侧的ICA颅外段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oA开放组相对正常侧ICA的PSV、EDV均高于未开放组(P=0.000),RI值低于未开放组(P=0.001).②ACoA开放组相对正常侧的MCA、ACA的PSV和EDV均高于术开放组(P=0.000)、PI值低于术开放组,但两组间仅ACA的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③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对正常侧MCA和AC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ICA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呈正相关关系(r=0.587,r =0.346,P =0.000). 结论 一侧ICA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ACoA的开放直接影响另一侧ICA颅外段及MCA、A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血流速度高估的研究

    作者:夏明钰;华扬;贾凌云;周瑛华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评价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后一侧颈内动脉(ICA)狭窄率为70% ~ 99%或闭塞时,对另一侧的ICA(狭窄率为50% ~ 69%)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05年6月-2011年6月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TCD联合筛查、DSA证实的双侧ICA狭窄(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率为70% ~ 99%或闭塞,另一侧为50% ~ 69%)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A组),同期选择单侧ICA狭窄率为50% ~ 69%、对侧正常的患者89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中狭窄率为50% ~ 69%狭窄侧的I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差异.并根据TCD和DSA检测的结果,将A组分为前交通支开放组(A1组54例)与未开放组(A2组48例),进一步比较两组间中狭窄率为50% ~ 69%狭窄侧ICA、AC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患者中狭窄率为50% ~ 69%侧ICA、ACA的PSV、EDV高于B组(均P<0.05),RI及PI值较B组降低(P =0.001,P =0.000).②A1组中狭窄率为50% ~69%狭窄侧ICA、ACA的PSV、EDV均高于 A2组(均P<001),但A1组ICA的RI值及ACA的PI均低于A2组(P=0 00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ICA的PSV、EDV与ACA的呈正相关(r=0.327、r=0.422,P =0.007、P =0.000). 结论 当一侧ICA狭窄率为70% ~ 99%,狭窄率为50% ~ 69%狭窄侧ICA的流速测值明显高于实际病变程度的诊断标准.前交通支开放是双侧ICA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基础,双侧ICA狭窄程度的判断应结合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综合评价.

  • 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一侧支架置入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与再狭窄关系

    作者:贾凌云;华扬;李景植;杨洁;唐旸烁

    目的 研究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未置入支架侧椎动脉起始段病变程度对支架置入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 方法 纳入155例经DSA证实的一侧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70%~99%)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根据未置入支架侧椎动脉起始段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组(71例)、重度狭窄组(29例)和闭塞组(55例).在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周内及1年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记录椎动脉起始段(OS)、椎间隙段(iv)及颅内段(IC)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 结果 ①术后1周内,与正常组比较,重度狭窄组支架侧椎动脉起始段的PSVos、EDVos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闭塞组的PSVos、EDVo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和闭塞组支架侧椎间隙段、颅内段的PSV、EDV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闭塞组支架侧的上述参数均较重度狭窄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1年,79例获得超声随访,正常组35例,重度狭窄组15例,闭塞组29例.将重度狭窄组和闭塞组合并分析(狭窄或闭塞组).狭窄或闭塞组支架侧的PSVos和EDVos均高于正常组;正常组支架侧的再狭窄率为34.3% (12/35),狭窄或闭塞组为56.8% (25/4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椎动脉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61,95% CI:1.174~9.058).结论 当存在双侧椎动脉起始段严重病变时,术后支架置入侧椎动脉可立刻对未置入侧的血流发挥代偿作用.但这种代偿作用同时也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