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椎动脉迂曲与后循环脑缺血的关系

    作者:卢万俊;仇圣刚;彭剑

    目的 探讨椎动脉迂曲与后循环脑缺血(PCI)的关系.方法 纳入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排除椎 -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动脉夹层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73例,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PCI组88例和非PCI组8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椎动脉迂曲、椎动脉优势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情况.分析影响PC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两组患者除颈椎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年龄、性别、各类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73例患者中,椎动脉迂曲者79例,椎动脉优势70例.椎动脉迂曲者中,PCI组占63.6%(56/88),非PCI组占27.1%(23/85);椎动脉优势中,PCI组所占比率明显高于非PCI组[分别为58.0%(51/88)和22.4%(19/85)].上述两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CI组中椎动脉迂曲合并椎动脉优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CI组[分别为73.2%(41/56)和47.8%(11/23),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迂曲(OR=5.24,95%CI:2.461~20.877,P=0.000)、椎动脉优势(OR=3.68,95%CI:3.31~12.75,P=0.025)及颈椎病(OR=3.45,95%CI:3.79~16.55,P=0.003)是P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椎动脉迂曲与PCI的发生相关,椎动脉迂曲常常与椎动脉优势现象同时存在.颈椎病、椎动脉优势和椎动脉迂曲可能均为后循环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障碍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丁红敏;韩彦青;胥毅;李光来;李东芳;冯鹏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MCI患者接受1H-MRS检查的资料,并与18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所有受检者均为右利手,采用激励回波采样模式检测,计算双侧大脑额中回皮质下白质区和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肌醇/肌酸(mI/Cr),肌醇/NAA(mI/NAA)等的比值,并比较各组比值间的差异.结果 ①MCI组的左额中回皮质下白质、左海马、右海马NAA/Cr比值分别为(1.29±0.18)、(1.30±0.18)、(1.20±0.23),均低于对照组的(1.83±0.14)、(1.54±0.22)、(1.37±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MCI组的右额中回皮质下白质NAA/Cr比值为(1.32±0.19),低于对照组的(1.35±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CI组的左额中回皮质下白质、左海马、右海马mI/Cr比值分别为(0.66±0.12)、(1.02±0.14)、(0.68±0.06),均高于对照组的(0.56±0.09)、(0.89±0.09)、(0.52±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的右额中回皮质下白质mI/Cr比值为(0.56±0.08),低于对照组(0.58±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CI组的左额中回皮质下白质、左海马、右海马mI/NAA比值分别为(0.52±0.12),(0.80±0.15),(0.59±0.1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0±0.04),(0.59±0.10),(0.39±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的右额中回皮质下白质mI/NAA比值为0.44±0.09,与正常对照组的0.44±0.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MRS 检测MCI患者的左额中回皮质下白质、双侧海马NAA/Cr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mI/Cr和mI/NAA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为MC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长期疗效对比

    作者:焦昌平;吴培;肖遥;季智勇;徐善才;史怀璋

    目的 探讨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支架成形术(SAA)与单纯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3月ICAS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入院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SAA组(均用Wingspan支架)122例,药物治疗组86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以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治疗前NIHSS评分的比值评价.主要终点事件为30 d内出现的脑血管事件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30 d后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再发脑血管事件、死亡等随访结果.结果 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4~36个月,平均(19.3±1.7)个月.①SAA组30 d,6、12、18、24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9%、45.1%、57.4%、53.3%和55.0%;药物组为3.5%、26.7%、20.9%、24.4%和23.2%,两组30 d后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AA组手术成功率为98.4%.术后30 d内,SAA组共有4例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另有2例症状轻微.药物组30 d内有2例(2.3%)发生狭窄动脉区轻微卒中;30 d内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SAA组30 d后责任血管发生缺血事件为7例(5.7%),药物组为15例(17.4%)出现责任血管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两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血管内SAA治疗ICAS较为安全,在预防责任血管相关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改善神经功能方面,长期疗效优于内科药物治疗.

  • 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孙彬彬;李志方;刘力学;郭万申;周幼萍;纪露艳;樊双义

    目的 评价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连续纳入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为肿瘤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30例非肿瘤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非肿瘤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两组传统卒中危险因素比较显示,肿瘤组高血压所占比率为40.0%(12/30),低于非肿瘤组的70.0%(21/30);肿瘤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卒中高危因素均无的患者所占比率为40.0%(12/30),高于非肿瘤组的13.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室检查显示,肿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非肿瘤组,P<0.05或P<0.01;D - 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肿瘤组,分别为1.7(0.10~6.67)和0.45(0.02~6.34) mg/L,P<0.01.③肿瘤组63.3%(19/30)的患者脑梗死病灶为双侧半球分布,非肿瘤组患者70.0%(21/30)为单侧半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70.0%(21/30)为多发病灶,而非肿瘤组63.3%(19/30)为单发病灶,P<0.01.结论 肿瘤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与非肿瘤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可能不同.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栓形成可能是造成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

    作者:王世芳;黄小琼;吴志强;丘东海;李润雄;罗根培;肖卫民

    目的 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S)患者中筛查认知功能障碍者的作用及ACS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7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按CT血管造影(CTA)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50%或<50%)分为ACS组和对照组各36例,采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比较两组MoCA总分、各子项目评分和MMSE评分.结果 ①两组基线学特征和血管性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组采用MoCA法检测认知功能障碍的阳性率(80.6%)高于MMSE法(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采用MoCA法检测认知功能障碍的阳性率(38.9%)高于MMSE法(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CS组MoCA总分中位数低于对照组[21.5(10~29)和25(14~28),P=0.001].ACS组与对照组各子项目评分显示,执行能力[0(0~1)和1(0~1),P=0.004]、视空间功能[3(0~4)和3.5(0~4),P=0.004]、注意力[5(2~6)和6(4~6),P=0.001]、延迟回忆[2(0~5)和3(0~5),P=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oCA比MMSE可更灵敏地检测出无痴呆ACS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MoCA为测评工具,无痴呆AC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点以执行能力、视空间功能、注意力及延迟回忆受损为主.

  • 外周动脉张力测定技术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反应性充血指数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董谦;李淑娟;丁玲玲;纪蒙;胡文立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4-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81例,根据头部MRI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57例),同期经头部MRI以及腰椎穿刺等检查,排除脑梗死和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头痛、头晕患者为对照组(24例).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内进行内皮功能 - 外周动脉张力测定技术(Endo-PAT)检测,以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作为主要指标,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HI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急性脑梗死、血中C反应蛋白及肌肝的相关性.结果 ① Endo-PAT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RHI平均为2.02±0.40,对照组为2.63±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HI与性别、年龄、急性脑梗死(r2=0.969)、吸烟史、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肌酐水平相关,P均<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退,RHI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史、血中C反应蛋白及肌酐水平相关.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Solitaire AB 支架机械取栓术的效果

    作者:陈荣华;彭亚;宣井岗;朱旭成;曹洁;邵华明;孙荣伟;杨伊林

    目的 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 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 h内使用 Solitaire AB 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使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进行评估.术前和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术后90 d 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 ①术后血管再通率为 87.3%(96/110),其中 TICI 3级为61.8%(68/110),TICI 2a级为10.2%(11/110),TICI 2b级为15.3%(17/110),12.7%(14/110)的患者血管未能再通.②出院时NIHSS 评分(8±4) 分,较入院时(18±4)分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90 d 时,预后良好率 (mRS≤2分)为43.6%,全组病死率为12.7%.结论 Solitaire AB 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标,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但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预后.

  • 脑白质病变程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于洁;王海丽;周丽丽;周国平

    目的 探讨脑白质病变(WML)严重程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经头部MRI诊断为WML的患者48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应用与年龄相关的脑白质改变分级量表(ARWMCRs)对WML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根据ARWMCRs评分,将WML患者分为轻度组(<7分),和中重度组(≥7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分析ARWMCRs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WML轻度组MoCA评分为(22.3±3.0)分,高于中重度组的(20.3±2.3)分,P<0.01;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RWMCRs评分与MoCA(b=-0.105,P<0.01)及MMSE评分(b=-0.057,P<0.01)呈负相关.③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RWMCRs评分与MoCA量表中的视觉空间执行功能(rs=-0.398)、即刻回忆(rs=-0.459)、注意力(rs=-0.332)、语言(rs=-0.184)、抽象(rs=-0.229)、延迟回忆(rs=-0.348)及分类提示(rs=-0.236)子项呈负相关,均P<0.01;与MMSE评分量表中的计算力(rs=-0.235)、延迟回忆(rs=-0.294)及语言(rs=-0.423)子项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WML严重程度对认知功能有影响,WML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受损越重.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培;刘秀梅;徐善才;王如科;田福成;萧遥;韩建一;史怀璋

    美国心脏联合会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79.5万人首次或再次发生卒中事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为常见,约占全部卒中亚型的60%~87%[1-3].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已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极差,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平均每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永久丧失功能[4].患者恢复脑灌注时间每拖延30 min,其神经功能恢复概率就下降10%[5].因此,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灌注即血管再通,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关键.目前血管再通主要采取溶栓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两种手段,笔者就两种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姚丹;包元飞;朱武生

    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颈动脉或颅内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患者预后差[1].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方法,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我们就机械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综述如下.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防治进展

    作者:王涵;贾白雪;郭秀海

    颅内动脉狭窄已成为引起卒中的主要病因[1-2].而引起颅内动脉狭窄的因素诸多,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烟雾病及烟雾病综合征、动脉夹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放射线损害、镰刀形细胞病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常见的因素[3].我们将关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海绵窦脑膜瘤致单纯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作者:陈璐;鲁明;万宇;樊东升

    患者男,48岁,主因"复视1年,右侧上睑下垂6个月"于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左视时视物成双,右眼逐渐不能内收;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右侧上睑下垂.1个月前患者自觉右侧面部感觉异常.病程中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

  • 血管内取栓装置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中的问题和前景

    作者:彭亚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血管再通率高,相对于溶栓治疗出血转化少的优势,尤其对于溶栓治疗效果较差的颅内大血管栓塞,如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的闭塞,机械取栓是开通血管有效的补充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选择和研究热点.但取栓装置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后,能否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尚存在争议.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