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翟萌萌;王建平;余列;付晓杰;李丽媛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7例,其中女80例,男22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195例)和预后不良组(112例)。记录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资料,根据入院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 值。采用Logistics 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结果(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复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NLR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12)岁比(62±14)岁,25.0%(28/112)比14.4%(28/195),5.00(3.00,9.00)分比3.00(1.75,5.00)分,3.66(2.62,7.91)比2.47(1.94,3.40),均P <0.05],其余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及入院时NLR水平的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1.030,1.148,1.427,95% CI 分别为1.007~1.053,1.059~1.246,1.247~1.634,均P <0.05)。(3)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84,其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64.6%。结论入院时NLR 水平增高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作者:高宗恩;陈晓辉;陈健;钟孟飞;李海停;杨志杰;刘迎春;张立功;李海蓉;吴德云

    目的:探讨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性别、年龄、相关基础疾病)、治疗时机(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开通时间)、多模式治疗(动脉内溶栓、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责任血管分布等项目。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观察术前和术后24 h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22例,mRS≥3分),行单因素分析,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56例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6%(44例),其中基底动脉高,达93.8%(15/16),大脑中动脉87.0%(20/23)。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10±7)分,低于入院时的(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401,P <0.01)。3个月预后良好34例(60.7%),死亡4例(7.1%),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14.3%)。(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再通级别高,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OR =0.465,95% CI:0.267~0.809, P =0.007);糖尿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5.535,95% CI:1.101~27.835,P =0.038)。结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动脉内多模式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恢复颅内血流,具有开通率高和预后好的特点。并且血管再通级别越高,预后越好。而糖尿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

    作者:樊宇;李月春;王宝军;张天佑;姜长春

    目的:使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判断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血管内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血管内治疗前行全脑DSA 完成CIS,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21例(≤2分),不良预后组25例(>3分)。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治疗前收缩压、是否行静脉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 评分( ASPECTS)、毛细血管充盈、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S 对预后结局的影响。结果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治疗前收缩压、是否行静脉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NIHSS[(15±3)分比(19±4)分]、ASPECTS[8(7,10)分比6(5,8)分]、毛细血管充盈良好85.7%(18/21,CIS 2~3分)比44.0%(11/25, CIS 0~1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363±42)min 比(398±53)min]、术后血管再通[100.0%(21/21)比68.0%(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CIS(OR =8.600,95% CI:2.670~33.800)和mTICI分级(OR =5.720,95% CI:12.170~22.300)是血管内治疗预后的预测因素。结论CIS可用于评价脑组织灌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和血管再通良好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在血管内治疗时增加CIS评价,可作为挽救缺血脑组织的参考指标。

  • 智能手机及应用程序在卒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林蓓蕾;梅永霞;王云璐;王盼盼;张振香

    卒中在我国产生的疾病经济负担占第2位[1],并且逐年上升[2-3]。此外,发病率高、地区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社区慢性病管理网络不健全、医院延伸服务实施困难等问题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持续的指导,越来越多卒中患者带残生存[2]。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当下医疗健康问题复杂性和多元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及应用程序( application,APP)的出现,其应用人群广、定位精准、信息传递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势均为慢性病管理带来新思路[4-5]。据统计,2013年全球多达980亿个APP 从苹果及安卓系统内被下载[6],我国相关数据也显示智能手机应用成为居民第一大网络终端[7],且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通过手机APP 获取信息协助指导临床决策[8-10]。有研究显示,智能手机及APP可在卒中管理中发挥多种作用,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并能提高照顾者的健康水平,甚至产生扩大和集联效应,影响其他同伴和改善社区健康大环境等[10]。笔者将智能手机及APP在卒中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旭;张兵

    缺血性卒中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证实,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血管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均可加重缺血性卒中所致的脑组织损伤[1]。花青素家族,特别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 chloride,C3G)被证实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2]。对C3G的研究多在视力保护和抗肿瘤治疗等方面,其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现针对其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 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俞天虹;潘华阳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全方组、补气组、活血组,每组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以首次Longa神经功能评分1~3分者为造模成功。补阳还五汤全方由黄芪120.0 g、当归6.0 g、赤芍4.5 g、川芎3.0 g、地龙3.0 g、红花3.0 g、桃仁3.0 g组成,补气方由黄芪120.0 g组成,活血方由当归6.0 g、赤芍4.5 g、川芎3.0 g、地龙3.0 g、红花3.0 g、桃仁3.0 g组成。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全方组、补气组、活血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3.1、10.8、2.2 g/ 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灌服等容量的等渗盐水,1次/ d,连续14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50 mg/ kg),1次/ d,连续14 d。在术后第1、7、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实验评价感觉运动功能。术后第14天,采用BrdU和大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缺血周边区血管生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NSS评分较低[(6.8±1.0)分比(8.5±1.1)分、(6.1±0.8)分比(8.0±1.4)分,均P <0.01],全方组右转次数减少[(7.1±0.6)次比(8.6±1.2)次、(6.1±0.8)次比(7.9±1.1)次,均P <0.01],补气组右转次数减少[(7.5±0.5)次比(8.6±1.2)次、(6.2±1.0)次比(7.9±1.1)次,均P <0.01];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U/ vWF标记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8)个/ mm2比(24±7)个/ mm2,P <0.01],VEGF 蛋白表达增加[(0.33±0.01)比(0.30±0.01),P <0.01]。(2)与补气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NSS 评分较低[补气组分别为(8.2±1.3)、(7.5± 0.9)分,均P <0.05],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U/vWF免疫阳性细胞增多[补气组为(26±5)个/ mm2,P <0.05],VEGF 蛋白表达增加[补气组为(0.31±0.01),P <0.01]。(3)与活血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NSS评分较低[活血组分别为(8.5± 0.9)、(7.6± 0.7)分,均P <0.05],右转次数减少[活血组分别为(8.5± 0.8)、(7.6± 0.9)次,均P <0.05],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U/ vWF免疫阳性细胞增多[活血组为(26±6)个/ mm2,P <0.05],VEGF 相对表达水平升高[活血组为(0.31±0.01),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蛋白有关,方中补气药和活血药具有协同作用。

  • 疑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

    作者:吴隆飞;吴迪;赵文博;杨婷婷;段建钢;吉训明

    患者男,65岁,主因“发作性头痛4年余”于2016年3月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于2011年11月劳累后出现头痛,主要表现为右侧颞部轻度间断性胀痛,偶可缓解。2014年6月患者出现双侧颞部间断性胀痛,程度较前加重且伴视物不清,于外院就诊并行头部MR 静脉成像( MRV)及全脑DSA,示右侧横窦、乙状窦未显影(图1,2),腰椎穿刺压力为220 mmH 2 O,其余检查未见异常,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给予抗凝及脱水降颅压治疗,上述症状稍有缓解。2015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障碍伴肢体抽搐,于外院就诊考虑为与CVST相关性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症状未再发作,遂自行停用抗癫痫药物,并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头痛症状仍有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及吸烟史。体格检查:血压160/100 mmHg,意识清楚,痛苦面容,双眼视力下降,右侧眼底视乳头水肿,其余颅神经未见异常,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Ⅴ级,双侧腱反射正常引出,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20.10 IU/ ml(参考值0~20 IU/ ml),C反应蛋白148 mg/ L(参考值1~8 mg/ L)。血尿便常规、生化、凝血、肝炎、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肿瘤标记物、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核抗体谱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腰椎穿刺压力>330 mmH 2 O,脑脊液蛋白820 mg / L(参考值150~450 mg / L),脑脊液氯109 mmol / L(参考值118~128 mmol/L),IgA 39 mg/ L(参考值0~2 mg/ L),IgM 11.9 mg/ L(参考值0~2.0 mg/ L),IgG 214.0 mg/ L(参考值4.8~58.6 mg/ L),脑脊液IgG寡克隆区带、血清IgG寡克隆区带、脑脊液特异IgG寡克隆区带阳性,脑脊液IgG 鞘内合成率78.69 mg /24 h (参考值0~9.00 mg /24 h),脑脊液常规、糖、涂片、病理检查均未见异常。颈静脉超声:右侧颈内静脉流速减低(考虑与颅内静脉窦病变相关)。眼底摄像:双侧视乳头水肿,以右侧为著(图3)。入院后复查头部MRV,仍示右侧横窦、乙状窦未显影。头部MRI未提示静脉窦血栓异常信号。头部高分辨MRI黑血序列(magnetic resonance black-blood thrombus imaging,MRBTI)未见静脉窦血栓异常信号(图4);强化后见大脑镰及小脑幕部分硬脑膜增厚强化(图5)。头部增强MRI提示大脑镰、小脑幕异常增厚强化(图6)。更正诊断为“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 HCP)”,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 g,1次/ d,静脉滴注,每3天减半,直至15 mg,1次/ d,持续口服。激素治疗第2天起,患者头痛明显缓解,7 d后视物不清略缓解,复查腰椎穿刺压力降至250 mmH 2 O。14 d后复查头部增强MRI,示硬脑膜增厚强化较前明显减轻(图7)。复查眼底照相可见视乳头水肿较前缓解(图8)。患者于2016年3月30日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激素治疗,2016年7月患者于外院复查腰椎穿刺压力已降至正常(<180 mmH 2 O),随访期间头痛未再发作。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的舌咽神经痛

    作者:梁建涛;李茗初;陈革;郭宏川;李子轶;鲍遇海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NP)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GNP患者18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MRA)检查,明确舌咽和迷走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17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对患者均未行神经根丝切断术。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典型的舌根、咽部、扁桃体或外耳道深部等部位的发作性剧烈疼痛。术前MRA提示并且在术中证实,患者的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后下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术中直视下将责任血管移离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出脑干区,确保血管与神经不再相互接触。手术无致残致死,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为1~62个月。其中17例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RS)为0分;1例疼痛未缓解,出院时NRS评分同术前的8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的声音嘶哑、咽部不适,随访期内逐渐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GNP安全、有效的方法,小脑后下动脉是为常见的责任血管,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明确减压非常重要,对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切断需慎之又慎。

  • 翼点入路联合部分眶顶和额骨颧突切除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晟;张涛;高文波;徐军;李泽福;李建民

    目的:探讨采用翼点入路联合部分眶顶和额骨颧突切除(改良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36例,均经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证实。对标准眶翼点入路的6次切割成型进行简化,采用眶翼点入路但仅去除部分眶顶而未去除眶外侧壁、蝶骨翼等骨性结构,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及手术结果。结果治疗36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均采用改良眶翼点入路,术后CT 复查未见明显的脑组织牵拉性损伤,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25例,4分8例,3分3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24个月无再出血及复发病例。未发生眼球凹陷、眼球损伤及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眶翼点入路通过切除部分眶顶和额骨颧突增加了手术操作空间,避免牵拉脑组织,明显缩短了手术操作距离,增大了对深部的观察角度,适用于处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尤其后指向、上指向及高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无骨质丢失,无需行眶顶重建;从解剖上保留了额叶直回,有利于保护术后患者认知功能。

  • 颈动脉夹层导致卒中系统回顾研究结果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为了明确颈动脉夹层动脉瘤(DA)自然病史,Cambridge大学的Susanna等代表卒中研究组报道了DA是否能增加复发性卒中风险和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vs.抗凝)能否使DA消失或阻止DA进展的结果。研究者收集多中心前瞻性颈动脉夹层卒中研究(CADISS),比较了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药物的效果,共纳入264例颅外颈动脉夹层(CAD)患者,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年龄和性别等影响因素。他们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以评价DA自然病史和颅外CAD未经过手术治疗发展为患者的卒中风险。

    关键词:
  • 2017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作者:

    关键词:
  •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马涛;彭亚;支枫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超早期(<24 h)与延期(≥24 h)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超早期和延期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治疗预后良好率、术后病死率、术后再出血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9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1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共纳入2021例患者,其中采用超早期治疗的患者970例,采用延期治疗患者1051例。超早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OR =2.67,95% CI:2.07~3.44)、术后再次出血率(OR =0.23,95% CI:0.11~0.47)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而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76,95% CI:0.51~1.13,P =0.17)。亚组分析显示,超早期组的预后良好率与早期组(<3 d,OR =1.98,95% CI:1.33~2.95)、中晚期组(≥3 d,OR =4.66,95% CI:2.21~9.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比延期治疗有可能提高预后良好率,减少再出血率,并未增加术后病死率。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A型肉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徐换;郝赤子;郑俊;廖维靖

    目的:系统评价A 型肉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A 型肉毒素结合康复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两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9月1日。由至少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356篇,终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改良Jadad 评分显示9篇文献在4分以上,属高质量文献。11篇文献共含614例患者,其中肉毒素治疗组316例,对照组29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肉毒素治疗组在Fugl-Meyer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0.94,95% CI:0.75~1.12]、改良Ashworth评分(SMD =-1.59,95%CI:-1.78~-1.40)及改良Barthel指数(SMD =0.86,95% CI:0.65~1.08)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RR =1.06,95% CI:0.78~1.45)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型肉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肌肉紧张状态及生活质量。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