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基于单元结构的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栓塞剂的选择

    作者:陈光忠;邓先明;彭超;丁晓雯;董孟琪;秦琨;周东;李铁林

    目的 探讨基于不同单元结构的颅内动静脉畸形(AVMs)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栓塞剂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AVMs患者163例,根据使用栓塞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Onyx组(79例),为单独使用Onyx胶;Glubran 2组(55例),为单独使用Glubran 2胶;联合组(29例),为联合使用Onyx胶+Glubran 2胶.分析3组单元结构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63例患者中男100例,女63例.AVMs的单元结构要素包括供血单元、引流单元和血管沟通.Onyx组、Glubran 2组及联合组栓塞治愈分别为33例(41.8%)、24例(43.6%)和10例(34.5%),栓塞治愈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1,P=0.711).总体栓塞治愈率41.1%(67/163),并发症发生率4.3%(7/163).结论 基于AVMs不同单元结构选择不同的栓塞剂均可获得较好的栓塞效果.

  • 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喆;李强;张琪;诸德源;方亦斌;黄清海;洪波;刘建民;许奕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AVM患者,根据患者接受首次治疗前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危险因素对未出血生存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患者中女性(χ2=5.091,P=0.024)、年龄较小(Mann-Whitney U=305.000,P=0.047)、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χ2=4.328,P=0.037)、合并动脉瘤(χ2=7.131,P=0.008),特别是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χ2=5.528,P=0.019)与未出血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女性(OR=6.9,95%CI:1.2~36.7,P=0.025)、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OR=4.4,95%CI:1.1~17.6,P=0.035)和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OR=6.1,95%CI:1.2~31.9,P=0.033)是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表明,女性(log-rankχ2=5.208,P=0.022)、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log-rankχ2=7.554,P=0.006)、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log-rankχ2=6.085,P=0.014)的基底节区AVM出血时间较早.结论 女性、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是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出血发生时间较早.

  •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使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剑波;曾文贤;李振均;张炘;李西锋;段传志;何旭英

    目的 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治疗中使用栓塞剂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Glubran 2)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Glubran 2栓塞治疗的AVM患者4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栓塞效果和并发症等.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 ~Ⅲ级326例,Ⅳ~Ⅴ级114例;单纯栓塞畸形团282例,栓塞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158例.根据术后DSA结果,分为完全栓塞组201例和不完全栓塞组239例.对完全栓塞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40例AVM患者完全栓塞率为45.7%(201例),单纯栓塞畸形团即刻完全闭塞率为32.6%(92/282),栓塞后接受SRS者闭塞率为69.0%(109/158).(2)Glubran 2栓塞术后出血和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9%(17/440),致残率(以有永久性功能障碍为标准)1.1%(5/440),死亡率0.2%(1/440).(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M分级≤Ⅱ级的AVM可获得更高的完全闭塞率(OR=8.433,95%CI:5.074~14.015,P<0.01).结论 Glubran 2是安全有效的颅内AVM栓塞剂.Glubran 2栓塞联合SRS可以获得更高的颅内AVM闭塞率.

  • 右侧卒中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分析

    作者:单桂香;曹磊;叶琳琳;朱琳;刘霖;杜巨豹;宋为群

    目的 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视空间忽略(VSN)患者与无VSN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各成分(P1、N1、P2、N2、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VSN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进一步探索VSN的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右侧卒中后VSN患者9例(VSN组),右侧卒中经忽略行为学量表筛查无VSN患者10例(非VSN组).利用ERP记录2组受试者执行视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脑电变化.分析比较2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左靶)、右侧(右靶)时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对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右侧的ERP各成分(P1、N1、P2、N2、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VSN组左靶、右靶的正确率[分别为(17.7±7.8)%、(88.5±2.2)%]明显低于非VSN组[分别为(92.4±7.8)%、(96.7±2.2)%,均P<0.05],VSN组右靶反应时[(586±119)ms]明显长于非VSN组[(483±60)ms,P=0.025].两组之间P1、N1、P2、N2各波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刺激出现在左靶时,VSN组P300波幅[(1.2±0.6)μV]小于非VSN组[(4.6±0.6)μV,P=0.001].右半球VSN组P1潜伏期[(135.7±3.8)ms]较非VSN组[(128.2±2.8)ms]明显延长(P=0.021),而N1、N2、P300潜伏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右侧卒中非VSN患者相比,VSN患者主要表现为空间注意加工的晚期过程受损.

  •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取栓装置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海双;杨鹏飞;刘建民

    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形成之前,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 AIS发病4. 5 h内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溶栓治疗有效[1-2]. 但在卒中人群中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比例不及10%,且在静脉溶栓后3~6个月有2/3的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其对于合并大血管阻塞的卒中患者,其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仅为13% ~18% [3]. 在静脉溶栓无效或不适宜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中,机械取栓治疗常可取得理想的效果[4]. 因此,本研究主要对血管内机械取栓装置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等进行综述.

  • 颅内动静脉畸形治愈性栓塞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孟琪;陈光忠

    颅内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 血管内栓塞治疗早由 Luessenhop 和Spence[1]在1960 年报道. 目前血管内栓塞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五种情况:开颅前栓塞手术切除时难以阻断的供血动脉、放射治疗前减小畸形团体积、靶向栓塞、姑息性栓塞及治愈性栓塞[2-3]. 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对于经过严格选择的AVM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愈性栓塞效果[4-6].笔者将AVM治愈性栓塞的相关影响因素、介入栓塞技术、手术并发症和栓塞效果综述如下.

  •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宏伟;徐善才;张广;史怀璋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与后循环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呈正相关,一旦发生将严重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 25% ~30%的后循环卒中由椎动脉狭窄引起[1]. 椎动脉狭窄可以发生于颅外段或颅内段,而椎动脉起始部是后循环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常见的部位,是造成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2]. 近年来,随着材料工艺学的进步,采用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椎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支架置入,可以实时有效地改善脑血流,防止目标血管斑块脱落,起到预防卒中再次发作及降低后循环缺血性损伤的作用.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各类血管狭窄性疾病安全有效,但术后也会发生出血、血栓形成、过度灌注、再狭窄等并发症[3-4]. 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比较,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以下简称再狭窄率)为11% ~43% [5-6]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 脑血管造影致面孔失认症一例

    作者:王鹏程;吴洪亮;张惠龙;侯典宾;李冰

    患者 男,52岁,工程师,因"头晕2 d"于2016年12月6日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患者入院前2d体格检查时行头部MRI平扫+MR血管成像,显示双侧额叶内脑白质散在脱髓鞘改变,右侧大脑中动脉管腔局限性狭窄,为行脑血管造影术就诊本院. 病程中患者无肢体麻木无力,无言语不清,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8 年,高180/120 mmHg,间断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 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一例

    作者:李强;林茵;唐学梅;李代江;薛钢;宋熙文;李威

    患者 女,68岁,2018年3月3日因"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3d"入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神经内科. 患者于3d前劳动时突发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适,伴有行走不稳,并有视物成双,不敢独立行走,当时无言语障碍、肢体偏瘫、意识丧失、抽搐等,未就医,在家卧床休息3d后,病情无缓解,遂来我院就诊,以"脑梗死"收住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 年余,服用厄贝沙坦75 mg,每天1 次;有高胆固醇血症史3 年余,服药不规律.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等病史,否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55/98 mmHg,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口齿清楚,双眼活动自如,向双侧注视可见水平眼震,复视( +),双瞳孔等大同圆,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 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共济失调步态. 双侧病理征阴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3分.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评分15分. 辅助检查:入院后三酰甘油1. 02 mmol/L (正常参考值:0~2. 25 mmol/ L),总胆固醇4. 61 mmol/L(正常参考值:0~5. 2 mmol/L ) , LDL-C 3. 25 mmol/L (正常参考值:2. 07 ~3. 10 mmol/L ) ,空腹血糖 5. 4 mmol/L (正常参考值:3. 9 ~6. 1 mmol/L),同型半胱氨酸7. 59μmol/L(正常参考值:4 ~15. 4μmol/L). 头部MRI (图1a~1d):双侧小脑、枕叶、左侧丘脑、右侧中脑急性脑缺血病灶. 诊断:急性脑梗死(多发性后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高胆固醇血症. 给予阿司匹林 100 mg +氯吡格雷 75 mg, 1 次/d;阿托伐他汀40 mg,1 次/d;厄贝沙坦75 mg,1次/d等对症治疗. 治疗2周后头晕缓解,恶心、呕吐较前明显缓解,复视消失,好转出院( NIHSS评分2分). 于4月4日再次入院行DSA检查,DSA可见左侧椎动脉V5 段严重狭窄,右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中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 M1 段严重狭窄(图1 e ~1h).

    关键词: 脑梗死 后循环 急性
  • 伽玛刀放射外科分次治疗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的初步临床疗效

    作者:高德智;孙时斌

    目的 初步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剂量分次治疗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伽玛刀室采取伽玛刀剂量分次治疗的18例大型AVM(>10 cm3),患者年龄为7~50[中位数18(14,30)]岁.两次伽马刀治疗间隔时间中位数32(13~96)个月.首次治疗AVM体积11.5~51.3[中位数16.0(13.0,22.0)]cm3;边缘处方剂量13.0~17.0[中位数14.8(14.0,16.0)]Gy;第2次治疗AVM体积中位数5.3(3.0,8.2)cm3,边缘处方剂量中位数15.0(14.0,15.0)Gy.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中位数89.5(34.0~122.0)个月.采用MRI及DSA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末次随访时MRI显示8例闭塞,3例次全闭塞,7例体积缩小>50%.DSA显示3例闭塞.5例患者治疗后共出现6次脑出血,其中1例因脑出血死亡,2例患者出现永久性放射相关并发症.结论 初步观察显示伽玛刀剂量分次照射是颅内大型AVM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治疗和结局: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科学声明

    作者:Yaghi S;Willey JZ;Cucchiara B;蒋芳;赵文博;吴川杰;李传辉;任明;吉训明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4. 5 h内给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改善预后[1-2]. 尽管阿替普酶的有效性被证实,但因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出血(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 ,其应用受到限制. sICH的发生率在不同患者和不同sICH定义中不同,一般波动于2% ~7% [3]. 阿替普酶相关sICH的治疗基于专家共识和小样本病例系列,其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在本科学声明中,我们的目标是概述sICH的整体状况,重点讨论其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

  • 基于临床分级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评估

    作者:王威;宋冬雷

    2014 年,颅内未破裂动静脉畸形随机研究( a randomized trial of unruptured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RUBA)结果的公布在神经科学领域引起极大震动,该研究是针对颅内未破裂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治疗的唯一随机对照研究( RCT) ,纳入超过800 例患者的对照研究结论是:药物保守治疗风险要显著低于侵袭干预性治疗方式,如手术切除、放射外科、血管内介入栓塞或联合治疗[1]. 从此给AVM的治疗带来许多争议. 但在ARUBA研究中,只有114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干预性治疗组,获得显微手术治疗的仅18例,并且只有5例是单一的手术治疗方式.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