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 중국중서의결합소화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038X
  • 国内刊号: 42-161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212
  • 曾用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加味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黏膜5-羟色胺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建林;陈锦锋;邓健敏;韩宇斌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IBS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小肠黏膜5-HT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给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在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方面改善更为显著(P<0.05);②治疗组、对照组给药前后血清5-H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治疗组治疗后结肠黏膜5-HT含量及5-HT3、5-HT4受体mRNA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腹泻型IBS患者的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小肠黏膜5-HT含量及降低5-HT受体mRNA表达降低而实现.

  • 柔肝健脾活血利湿方对肝硬化大鼠肠屏障的影响

    作者:周兵;柏正平;朱克俭;李勇敏;奚剑敏

    [目的]研究柔肝健脾活血利湿方对肝硬化大鼠肠屏障的影响.[方法]将7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N)、柔肝健脾活血利湿方干预的对照组(NG)、柔肝健脾活血利湿方干预的肝硬化造模小、中、大剂量组(Ms、Mm、Ml)各12只,肝硬化造模组(M)16只.采取复合致病因素法诱导大鼠肝硬化,NG组和Ms、Mm、Ml组分别使用19.2、4.8、9.6、19.2 g/(kg·d)的柔肝健脾活血利湿方水溶液灌胃,M组和N组使用NG组等体积饮用水灌胃;小肠损伤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采用微生物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细菌易位(BT)情况.[结果]M组大鼠与N、NG、Ms、Mm、Ml组比较,4周、6周和8周时间点体重增加均较缓慢(P<0.01).M组大鼠肠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比较明显;Ms、Mm、Ml组病理学改变减轻.与N、NG组比较,M组在4、6和8周时BT至肝脏、肾脏、淋巴结、腹水的大鼠数明显增加(P<0.01);M组BT的大鼠量,在6周和8周时较4周时增加,易位到大鼠肝脏、肾脏、腹水的量尤为明显;Ms、Mm、Ml组与M组比较,发生BT的大鼠数明显下降.[结论]柔肝健脾活血利湿方防止肝硬化的机制,可能与对肠屏障的保护而阻止了BT的发生有关.

  • 消化道肿瘤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及白龙解郁颗粒的临床疗效

    作者:修丽娟;赵婧;刘煊;陆烨;赵颖;徐蓉;魏品康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分析影响因素及中药白龙解郁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DS自评量表及HAMD他评量表对肿瘤患者进行评分,分析肿瘤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因素;采用Elisa方法比较肿瘤并发抑郁组与肿瘤非抑郁组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并给予肿瘤并发抑郁症患者白龙解郁颗粒治疗4周,观察其对肿瘤并发抑郁症患者SDS、HAMD评分及血清IL-8水平的影响.[结果]消化道肿瘤并发抑郁症患者的血清IL-8水平为(245.15±97.60) pg/ml,高于肿瘤非抑郁症组(144.38±113.95) pg/ml及正常对照组(13.01±3.49)pg/ml(P<0.05),各组血清IL-6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并发抑郁症的SDS评分与血清IL-8的水平及肿瘤分期呈正相关.白龙解郁颗粒治疗4周后消化道肿瘤并发抑郁症患者的SDS、HAMD评分及血清IL-8水平分别为(44.79±8.73)分、(11.05±3.92)分及(172.72±72.61) pg/ml,均较治疗前下降(P<o.05).[结论]消化道肿瘤并发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IL-8异常激活;血清IL-8水平及肿瘤分期是并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中药白龙解郁颗粒具有抗抑郁作用,调节血清IL-8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参七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COX-2、Bcl-2的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赵唯含;李军祥;李俊青;陈晨;谭祥;谢春娥

    [目的]观察参七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COX-2、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负荷其他因素建立CAG大鼠模型(14周),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摩罗丹组(阳性对照组1)、叶酸组(阳性对照组2)、参七消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另从实验开始造模时就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ELISA法大鼠血清中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GA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胃组织COX-2、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七消痞颗粒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GAS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COX-2、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而参七消痞颗粒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P<0.05).[结论]参七消痞颗粒能明显改善CAG大鼠的胃黏膜病变,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 序贯疗法与传统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Meta分析

    作者:黄瑞;罗伟生

    [目的]评价序贯疗法与传统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两者之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异同.[方法]检索国内常用的电子数据库,纳入比较标准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对Hp根除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选择患者的基本资料、试验研究的质量、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荟萃综合分析各项研究对该2种疗法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可信区间(95%CI).利用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倚评价标准制作漏斗图评价出版偏倚.[结果]8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共计89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序贯疗法较比传统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更高的Hp根除率,即具有更高优越性,其中RR =1.23,95%CI:1.16~1.32.2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比传统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更高的Hp根除率,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传统标准三联疗法偏低,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故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期做出更为严谨的系统评价.

  • 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26例

    作者:杨波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次,1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黄蟅虫丸,2丸/次,2次/d.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疗效显著.

  • 健脾清化法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晨希;孙志广;肖君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法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48例D-IBS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予以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500 mg/次,3次/d(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3粒/次,2次/d),观察组加用孙志广教授健脾清化经验方口服.疗程4周,观察2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腹胀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痛、腹泻、腹胀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化法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D-IBS(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热型)疗效肯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是临床中治疗该类患者值得推广使用的办法.

  • 肠道发生真菌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蓝婧

    [目的]探讨肠道发生真菌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7月于我院住院期间确定为肠道真菌医源性感染患者126例为感染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未发生真菌医源性感染的患者126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肠道发生真菌医源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26份粪便标本共分离得到138株真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2.90%.2组在年龄、住院时间、营养不良、联用抗菌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和血清白蛋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是肠道真菌医源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年龄、住院时间、营养不良、联用抗菌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和血清白蛋白是肠道真菌医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候分型与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华一;张莎;杨阔;于磊;王秀娟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PLGC)中医证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PLGC的65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工作,包括流行病学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危险因素、既往史和家族史),胃镜表现,病理分级,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血清PG检测结果.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找出PLGC的发病因素,分析PLGC中医证型与胃镜、病理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LGC患者不同证候血清PG的分布规律,分析两者与病理的相关性,从而探索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61~70岁患者所占比例大,病程多在6~10年,危险因素主要以饮食无规律,三餐不定时及紧张、焦虑、急躁易怒情绪为主;胃镜表现以黏膜红白相间、黏膜粗糙为主;病理以中度萎缩、轻度肠化、轻度不典型增生为主;症状表现以痞闷不舒、胃脘疼痛、纳呆少食为前3位.中医辨证分为6个证型:肝胃不和证15例,肝胃郁热证8例,脾胃湿热证10例,脾胃虚寒证8例,胃阴不足证9例,胃络瘀阻证14例.PGI含量: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胃络瘀阻证.PGⅡ含量: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结论]PLGC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患者PG Ⅰ降低,脾胃虚寒证患者PGⅡ相对降低;PG Ⅰ降低与胃黏膜萎缩程度有关,PGⅡ含量相对降低可能与胃黏膜严重萎缩形成多灶性萎缩性胃炎(MAG)或伴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有关.

  • 少见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治体会

    作者:魏秀芹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我院确诊的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女性患者占75%;≥60岁者占68.75%,<60岁者占31.25%;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较多见(62.5%);呕血、黑便或便血为常见临床表现(75%).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6例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好发于老年人,十二指肠降部为好发部位,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临床表现.内镜和CT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崔少波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硬化治疗(EVS)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确诊的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经EVS治疗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2例EVS治疗后6周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患者纳入再出血组,其余68例纳入未出血组,统计分析EVS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Child-Pugh分值、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直径及血清N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06、0.015、0.026、0.017).多因素分析表明EVS治疗前Child-Pugh分值、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直径及血清Na值为EVS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ild-Pugh分值较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长、门静脉较宽及血清Na值较高可能预示EVS治疗后早期再出血风险高.

  • 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胡梅华;林岳华;石红松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小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儿科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4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每组62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泻、退热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7±0.59)d、(2.05±0.36)d和(4.86±1.0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8±0.81)d、(2.74±0.61)d和(6.08±1.34)d(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 (P<0.05).治疗前2组IL-6和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和TNF-α表达均减低(P<0.05和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对IL-6和TNF-α表达的减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LDH、CK和CK-MB心肌酶谱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心肌酶谱指标均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观察组对上述心肌酶谱指标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保护患儿心肌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干扰素加核苷类似物治疗对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和tDNA及血清HBsAg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展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入院治疗的136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α-1b)与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各68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水平,并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统计2组患者HBV DNA及HBeAg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 扶正逐瘀中药联合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的疗效分析

    作者:薛宁;林一帆;王利平;于丽;高文艳

    [目的]观察扶正逐瘀中药联合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继发全身炎症反应(SIR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AOSC继发SIRS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清热解毒中药组(A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中药)、扶正逐瘀中药组(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服扶正逐瘀中药)、及对照组(C组,仅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每组15人,于治疗前、口服中药第3天、第7天检验血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结果]A组、B组、C组中分别有1、1和2例被剔除,其余患者完成试验.口服中药第7天,检测41例患者白细胞计数:A组:(8.42±1.88)×109/L(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7.55±1.11)×109/L(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8.85±1.60)×109/L.降钙素原计数:A组:(0.83±0.39) ng/ml(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0.73±0.28)ng/ml(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1.08±0.39) ng/ml.白介素6:A组:(22.89±11.05)ng/L(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13.99±4.85) ng/L(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28.72±13.63)ng/L.[结论]清热解毒中药联合扶正逐瘀中药对AOSC继发SIRS的治疗有辅助治疗效果,可加快感染指标的恢复.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鲍旭丽;渠亚超;闾军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持续HBV感染易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 000万例[1].CHB的治疗关键是抑制HBV.近十几年来,CHB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目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待有新的突破.本文就CHB治疗中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CHB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 大黄甘草汤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张红;白燕青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出血性胃炎,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低氧、感染以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因素引起的急性胃肠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和穿孔[1].应激反应时全身血流重新分布所致的胃肠黏膜缺血、氧自由基损伤和细胞因子作用是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的三大主要致病原因[2],还与神经、体液失调,细胞调亡、胃黏膜保护屏障的破坏、胃黏膜损伤因素增强等因素共同参与有关[3-5].

  • NLRP-3炎症小体及CCL-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许文彬;陈玉;张涛;罗淑娟

    [目的]观察结肠黏膜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肠黏膜内趋化因子-3(CCL-3)在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中的表达,探讨UC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40只雄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应用自由饮用3% DSS连续1周法制备UC模型.1周后处死全部小鼠.采用苏木精-伊红及透射电镜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结肠黏膜NLRP-3炎症小体、CCL-3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光镜下模型组黏膜上皮脱落,黏膜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溃疡形成;电镜下模型组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甚至脱落消失;细胞间复合连接松解消失;核固缩,细胞处于坏死期.模型组NLRP-3及CCL-3蛋白及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36±0.25、1.58±0.17、1.52±0.16及1.49±0.1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存在结肠黏膜NLRP3介导CCL-3高表达变化,以NLRP-3炎症小体为治疗靶点对于UC防治将有望提供新的思路.

  • 甘爱萍教授辨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验案2例

    作者:黄鹤;刘洋

    溃疡性结肠炎属临床难治疾病,欧美多见,但近些年发病率在国内有增高的趋势[1-2].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特点,中医多将之归属到“泄泻”、“痢疾”、“肠澼”、“滞下”和“大瘕泄”等病范畴[3].中医药辨治这类病证历史悠久,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发掘研究.甘爱萍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知名专家,第二届湖北省中医名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爱萍教授在诊治脾胃病和老年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也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作为甘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跟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甘教授诊治本病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2例病案结合自身体会详述于下.

  • 芍药汤加减联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

    作者:刘添文;陈新林;张北平;钟亮环

    [目的]探讨芍药汤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芍药汤联合西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使用Cochrane条目对纳入文献的偏倚进行评价;收集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纳入17篇RCTs文献,所有文献都评为高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单用西药,芍药汤联用西药临床疗效的RR值为1.20(95%CI =1.1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美沙拉嗪(Mesalazine)、柳氮磺胺吡啶(SASP)、其它药物的合并RR分别为1.15、1.28和1.1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6;95%%CI=0.26~1.21;P>0.05).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对比单用西药,芍药汤联用西药治疗UC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的推广使用.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特别是隐蔽、盲法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 清热活血方调控Rho激酶信号通路介导溃疡性结肠炎E-cadherin及TGF-β的影响

    作者:李华燕;陈玉;李斌;黄建斌;张涛

    [目的]基于检测Rho激酶信号通路介导溃疡性结肠炎(UC) E-cadherin及TGF-β中相关指标变化,探讨清热活血方介导上皮-间质转化,防治UC及其相关癌变的机制.[方法]100只Balb-c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采用3% DSS自由饮用2周法制备UC模型,自第3周起,分组给药,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予不同剂量清热活血方灌胃,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全部小鼠.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UC小鼠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应用免疫应迹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ho-GTP、E-cadherin、TGF-β等指标变化.[结果]基于结肠黏膜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分析:模型组无论光镜或电镜下均提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细胞坏死明显,腺体分泌减少,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细胞浸润,可见溃疡形成;而治疗组光镜下见肠壁黏膜及黏膜下层轻度充血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及成纤维母细胞增加,电镜下见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变小,核染色质边集、核固缩,核膜断裂,核碎裂,细胞器明显扩张肿胀、碎裂,凋亡小体形成,并以凋亡为主.模型组结肠黏膜Rho激酶表达上升,E-cadherin及TGF-β表达下降,而治疗组结肠黏膜肠Rho激酶下降,而E-cadherin及TGF-β表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Rho激酶表达,上调E-cadherin及TGF-β表达,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改善肠道炎症,促进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及溃疡愈合,介导上皮-间质转化,发挥缓解UC的效用.

  • 雷公藤多苷片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

    作者:王章流;钟继红;刘英超;沈雁;江向红;方国栋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结肠巨噬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组和美沙拉嗪片混悬液灌胃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DSS复制BALB/c小鼠UC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后分别予美沙拉嗪片混悬液、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及蒸馏水灌胃给药28 d后,取出结肠组织,分离培养结肠巨噬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Ⅰ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组和美沙拉嗪片混悬液灌胃组较模型对照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能够通过抑制细胞自噬,抑制UC小鼠的炎症反应,对UC发病起到一定得保护作用.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策略和思考

    作者:张声生;赵鲁卿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2].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3].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目前以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西医主要的内科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硫嘌呤类药物、英夫利昔单抗等[3].但是缓解期反复复发以及长期维持治疗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仍是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