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중화소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87
  • 国内刊号: 50-112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1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黄跃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明胶/聚己内酯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龙剑虹;谭骛远;姜任武;张彦中

    目的 了解明胶/聚己内酯(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对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16只家兔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其中8只行同体对照实验,分别以Gt/PCL纳米纤维膜覆盖(Gt/PCL组)、PCL纤维膜覆盖(PCL组);余下8只家兔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对照组),各组创面数均为8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于伤后3、7、10 d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创面及创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Gt/PCL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2±1.3)d、PCL组(20.3±1.1)d、对照组为(22.0±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PCL组伤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5).与其余2组比较,Gt/PCL组真皮层肉芽组织增生少,上皮细胞移行速度明显增快,胶原排列规则. 结论 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能明显促进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效果比较确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机械应力条件下表皮干细胞的动力学变化

    作者:刘虎仙;陶白江;贾赤宇;曾丁;李桂水;孙可;胡晓春

    目的 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表皮干细胞的变化,探讨应力作用下细胞的动力学改变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力学机制. 方法 标本取自行头部扩张术Ⅱ期手术患者.根据所取标本位置将试验分为:(1)扩张器中心组,所取头皮距扩张器中心约3 cm;(2)扩张器侧壁组,所取头皮位于扩张皮肤的侧壁;(3)对照组,未扩张的头皮.各组标本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细胞的分化与分布特征. 结果 HE染色可见两试验组表皮层凹凸不平,皱褶明显,表皮层相对增厚、层次增多,分布密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两试验组在基底层之外可见复层现象及少量的成团或散在分布的CK19阳性细胞,邻近有"镂空"结构形成.而对照组未见上述现象. 结论机械扩张后表皮干细胞在分裂增殖的同时,出现异位分布并伴有"镂空"结构,其现象可能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动力学改变有关.

  • 不同年龄组人正常皮肤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的比较

    作者:荣艳华;张国安;王成;宁方刚

    目的 精确测定各年龄段人正常皮肤Ⅰ、Ⅲ型胶原含量及比值,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集流产胎儿及婴幼儿、学龄前小儿、青少年、中青年、老年烧伤患者的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Ⅰ、Ⅲ型胶原阳性比值,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总量,计算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胶原总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中胎儿的胶原总量为(543±13)μg/g,Ⅰ、Ⅲ型胶原之比呈上升趋势.胎儿的Ⅲ型胶原含量为(278±7)μg/g,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胎儿的Ⅰ型胶原含量为(265±7)μg/g,婴幼儿和学龄前小儿该含量略有上升,其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胎儿出生后,Ⅲ型胶原的分解量大于合成量,导致了Ⅲ型胶原不断流失;Ⅰ型胶原在8岁之前合成量大于分解量,进入青少年阶段则呈相反变化趋势.

  • Lefty蛋白在人胚胎皮肤、成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作者:李晓伟;刘建军;武继祥;陈德英

    目的 了解Lefty蛋白在人胚胎皮肤、成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HS)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S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胚胎无瘢痕愈合的关系. 方法 留取人胚胎皮肤、成人正常皮肤及HS标本,制成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标本中成纤维细胞形态及Lefty蛋白的表达,用阳性细胞率作为表达量. 结果 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呈梭形,胞核呈椭圆形或梭形,排列规则;成人正常皮肤及HS组织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胞核呈梭形或星形,前者排列较规则,而后者排列不规则.HS组织中Lefty蛋白阳性细胞率为15.38%,低于成人正常皮肤(67.92%)和人胚胎皮肤(81.67%,P<0.01);而成人正常皮肤阳性细胞率也低于人胚胎皮肤(P<0.05). 结论 Lefty蛋白可能对瘢痕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高表达可能与胚胎无瘢痕愈合相关.

  •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应用阿米卡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华荣;荣新洲;张涛;杨荣华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应用阿米卡星后水疱液和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变化. 方法 将20例严重烧伤患者分成4组,每组5例:A组(伤后3~4 h用药)、B组(伤后10 h用药)、C组(伤后20 h用药)、D组(伤后30 h用药),每例患者在30 min内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 mg.于用药后15、30 min和1、2、3、4、5、6、7 h抽取创面水疱液,同步抽取其中9例患者的静脉血,以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阿米卡星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药物浓度数据,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参数. 结果 A组患者用药后水疱液中阿米卡星浓度升高快,维持时间长,B组次之.A、B组各时相点药物浓度值均明显高于C、D组(P<0.05或P<0.01),其中用药后1 h差异明显(P<0.01):A、B组为(12.53±1.76)、(9.52±1.51)μg/mL,C、D组为(4.65±0.77)、(3.10±0.41)μg/mL.9例患者血清阿米卡星浓度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疱液、血清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均以二房室模型拟合为佳,与阿米卡星消除相半衰期(t1/2β)的正常参考值比较,患者血清中阿米卡星t1/2β较短,水疱液中t1/2β较长. 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尽早(伤后10 h内)应用阿米卡星,可在创面基底和创周形成有效的、持久的抗生素屏障,抗感染效果较好.

  • 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亮;王颖;张晓启;刘旭盛

    目的 建立人巨噬细胞系(U937)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体外共培养模型,以伴刀豆球蛋白A(ConA)作为U937细胞激活剂,观察其调节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培养EEV304细胞至60%融合,分别加入ConA 25 μg/mL、U937细胞(1×103个)、U937细胞(1×103个)+ConA 25 μg/mL,共同培养48 h.以常规培养的ECV304细胞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检测内皮细胞DNA合成情况;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内皮细胞同源盒HOXB2基因mRNA的表达. 结果 ConA+U937细胞可使ECV304细胞S期百分比升高至(48.860±2.290)%,与对照组(41.590±2.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A合成亦明显增加[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值为(5694±917)min-1],与对照组[(2498±1109)min-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皮细胞HOXB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为0.947±0.003,与对照组0.646±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细胞凋亡率相近(P>0.05) 结论经ConA活化的U937细胞可促进ECV304细胞增殖进而调节血管生成,HOXB2与内皮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

  • 颈部高压电烧伤的修复

    作者:黄晓元;杨兴华;梁鹏飞;肖目张;谢庭鸿;胡永才;罗志军

    目的 探讨颈部高压电烧伤的修复方法. 方法 1985年以来笔者单位共收治37例颈部高压电烧伤患者,清创后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结果 除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坏死带宽1~2 cm)外,其余皮瓣成活,移植局部外观、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颈部高压电烧伤后,早期彻底清创并采用带蒂肌皮瓣及联合皮瓣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 重大事故中成批黄磷烧伤患者的救治

    作者:谢卫国;黄文卫;姚宋国;王德运;王明轩;朱之清;刘杰峰;张伟

    目的 总结成批黄磷爆炸致烧伤的特点及救治经过,为今后应急抢救积累经验. 方法 收集整理与本次特大黄磷烧伤事故相关的资料,分析总结成批黄磷烧伤患者的伤情特点及处置经过. 结果 本次事故共造成81人受伤,其中男72人、女9人,年龄5~42岁[(24±13)岁],烧伤面积0.4%~70.0%[(9±11)%],Ⅲ/Ⅳ度烧伤面积为0.4%~60.0%TBSA[(7±10)%TBSA].大部分患者伴有磷中毒表现;27例肝功能异常占33.3%,15例肾功能异常占18.5%;42例电解质紊乱占51.9%.烧伤面积>10%且≤20%TBSA的8例患者中,有6例伴心肌酶谱升高;6例出现贫血,其中3例为进行性贫血;1例于伤后48 h出现窒息;1例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72例患者于伤后4 d内行切削痂植皮手术.部分患者遗留瘢痕及手部功能障碍,3例患者部分截指.无一例患者死亡. 结论 黄磷爆炸易导致周围人员头、手等暴露部位深度烧伤,并造成严重的中毒和内脏损伤.立即组织足够的专业医疗力量对成批患者进行急救,尽早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促进毒素排泄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烧伤后骨化性肌炎七例

    作者:田晓东;何友德;肖晓兰;陈向光;李登伦;韩波

    1 临床资料1985-2006年,笔者单位收治烧伤并发骨化性肌炎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58岁,烧伤总面积为30%~92%TBSA,均为Ⅱ~Ⅲ度.烧伤部位为躯干及四肢,经换药及植皮手术后患者创面基本愈合并行功能锻炼.

  • 拇趾腓侧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手掌侧电烧伤创面11例

    作者:魏在荣;王达利;王玉明;祁建平;孙广峰;韩文杰;曾雪琴

    1 临床资料2001年1月-2007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掌侧电烧伤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6~48岁.6例创面位于手指,5例创面位于掌指关节附近,均伴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同为2 cm×2 cm~5 cm×2 cm.

  • 氢氟酸烧伤急救中补钙剂量与速度的计算

    作者:阮仕荣;李慧芳;吕振海;胡秀莲;王铁山;卢青军;胡安军

    机体氢氟酸烧伤中毒后,毒素吸收是较持久的过程,其具体吸收量难以估计,凶此临床上用于解毒的钙的用量差别较大,且疗效不确定.笔者对本单位收治的1例氢氟酸烧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氢氟酸烧伤后急救中补钙剂量与速度的计算与控制方法.

  • 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联合植皮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4例

    作者:李海清;柴益民;曾炳芳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2004年3月-2006年8月,笔者应用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15~46岁.

  • 烧伤患者血乳酸含量的动态监测及分析

    作者:陈蕾;王玉莲;曲年震;李林;刘艳山

    严重烧伤后的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学基础,监测烧伤患者组织灌注及氧合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血乳酸含量作为评价全身组织氧合情况的指标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我们对不同程度烧伤患者的血乳酸含量进行了动态监测,并用该指标对伤情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小腿后侧皮瓣修复膝关节深度烫伤八例

    作者:王会军;张捷;蒋永能;赵炳瑜;鲁冰

    1999年3月-2006年5月,笔者采用小腿后侧皮瓣修复患者膝关节深度烫伤创面,取得良好效果.

  • 负压灌洗引流治疗深部组织损伤七例

    作者:何延奇;石兵;韩玉芳

    1资料与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笔者应用负压灌洗引流技术治疗深部组织损伤患者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21~65岁.损伤部位及原因:上肢电接触伤3例、下肢2例,右下肢气性坏疽1例,右下肢挤压伤1例.

  • 保留变性真皮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手足背深度烧伤32例

    作者:孙建平;张庆洋;梁钢;张水良;孟朝晖;陈高才;刘文阳

    1 临床资料2001年9月-200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32例手足背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7~60岁,烧伤总面积2%~78%TBSA.手背烧伤45处,为深Ⅱ度及混合度烧伤;足背烧伤4处,深Ⅱ度.入院时间为伤后1 h~3 d.

  •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小儿会阴部瘢痕挛缩30例

    作者:王肖蓉

    1 临床资料1992-2006年,笔者单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小儿会阴部瘢痕挛缩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1岁.瘢痕挛缩部位为:会阴部前区、股内侧、外阴部.

  • 大面积烧伤并发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一例

    作者:张晓启;王振国;崔晓林;张博

    患者男,33岁,火焰烧伤后18 d入院.入院时意识清楚,体温38.7℃.创面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背部痂皮液化,创周红肿,已行气管切开.

  • 救治100%TBSA烫伤患儿一例

    作者:杨仁刚;王德运;余刚;黄文卫;吴红;张伟;谢卫国

    患儿男,6岁7个月,玩耍时不慎跌入煮沸的潲水缸致全身烫伤,在当地医院补液1000 mL,伤后2 h转入笔者单位.

  • 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作者:邢帮荣;利天增;祁少海;叶志强;孔庆磊;邓宇

    1 对象与方法1.1 主要试剂及仪器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ODN,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试剂(美国Gibco公司);即用型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上海宙山精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IBA 2.5型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德国Kontron公司).

  • 大鼠烫伤后早期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的活化

    作者:李华涛;夏照帆;韦多

    1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试剂来源一抗:小鼠抗大鼠β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美国Sigma公司),山羊抗大鼠磷酸化Smad 2/3多克隆抗体、兔抗大鼠Smad 3多克隆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驴抗兔或山羊多克隆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HRP标记的山羊抗小鼠多克隆抗体(美国Calbiochem公司).

  • 毛囊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杨鹏高;方勇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自体皮缺乏,如何以有限的自体皮永久覆盖创面是临床上的难题.对于严重创伤和重度烧伤引起的皮肤缺损,较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但存在供皮量有限和造成额外损伤等问题.皮肤组织是重要的干细胞库,其中毛囊干细胞不仅有巨大的增殖潜能,而且能多向分化,是皮肤组织修复细胞的重要来源.

  • 机械应力对皮肤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虎仙;陶白江;贾赤宇;胡大海

    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受力细胞生长发生改变,细胞分裂增殖,这种现象在医学领域中很常见.如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牵张术,肢体、颅颌骨牵引术等等,均通过外力刺激因素获得"额外"组织.在一些病理变化中也有类似现象,如肾小球高血压对系膜细胞的反复压力刺激使之增生等.近年来,机械应力对组织细胞的作用机制已备受关注,现就此作如下综述.

  • Smad 3与瘢痕增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辉;徐永清;梁晚益;刘旭盛

    瘢痕增生是创面修复过度、组织纤维化和胶原蛋白沉积的结果.近年来,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 部分国家制备和储存异体皮的方法

    作者:伍淳操;魏泓

    1869年,Girdner首次采用尸体皮覆盖大面积烧伤患者[1],为烧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世界上首家皮肤保存中心是1949年成立的美国海军皮肤保存中心[2],此后很多国家陆续建立相关机构.随着用皮量的增加,对供体、取皮、加工、储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皮肤保存中心逐渐发展成专业化的地区性或国家性组织.

  • 创面难愈机制研究——糖尿病皮肤的"微环境污染"

    作者:陆树良;谢挺;牛轶雯

    在创面修复中,糖尿病合并难愈创面是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其中糖尿病下肢溃疡特别是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日渐升高,但治疗手段局限,预后较差.迄今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基于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伴有血供不足和感染的创面愈合延迟与溃疡形成[1],涉及组织细胞、细胞外基质、生长因子等诸多环节[2],但在此研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治疗策略仍然不尽如人意.

  • 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郄中敏;陈玉明;刘源

    1 临床资料与分组选取1986年3月-2006年3月本单位收治的住院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30%TBSA,或者Ⅲ度面积大于10%TBSA.患者均在伤后10 h内入院.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A组(1986年3月-1996年3月入院)、B组(1996年4月-2006年3月入院).

  • 颈部深度烧伤气管导管固定法的改进

    作者:娄季鹤;陈志坚;王胜利;王和平;吕涛;邱长虹;李树仁

    1 临床资料2002年1月-2007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颈部深度烧伤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68岁,烧伤总面积9%~98%,Ⅲ度7%~96%TBSA.18例患者中13例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例入院时已行气管切开,其余16例入院后亦行气管切开.

  • 猪脱细胞真皮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

    作者:陈炯;柴家科;韩春茂;潘银根;吴秋合;方周溪

    目的 了解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皮复合移植修复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并进行不同时期随访及组织学观察. 方法 2000年2月-2003年7月,采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二步复合移植法修复深度创面152例.观察移植后1周的皮片成活率及移植后1、3、6、12个月瘢痕增生情况;5例患者在移植72个月后取该部位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其中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对本组患者进行不同时期随访并与自身其他部位其他移植方式比较. 结果 创面植皮完全成活者116例占76.3%,95%以上成活者36例占23.7%,无一例补充植皮.1个月后随访到127例患者,可见移植局部有轻度挛缩,皮片连接处有条索状瘢痕,质地比较柔软,无明显瘙痒或起疱.3个月随访到101例,见复合移植物有轻度挛缩,但与刃厚皮移植部位比较明显减轻,关节功能良好.6个月随访到82例,复合移植皮肤颜色、质地接近正常,瘢痕增生不明显.12个月随访到58例,移植皮肤接近正常,未见明显排异现象.72个月以上随访到16例,移植局部稍显干燥,无其他异常.组织学观察结果提示:移植部位组织结构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真皮支架中可见不完整的小汗腺及参与汗腺组成的细胞. 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可以与人体局部组织长期共存,无明显排异反应.不完整小汗腺及汗腺细胞的出现,可能成为皮肤功能重建中新的关注点.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的调控及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谢挺;牛轶雯;葛奎;陆树良

    目的 了解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 方法 体外制备AGE修饰的蛋白质(AGE-HSA,150 mg/L)作为干预手段.将原代培养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为:正常组,采用无血清DK-SFM培养液培养;AGE干预组,采用含150mg/L AGE-HSA的DK-SFM培养液培养;对照组以10μmol/L UO126处理后同正常组条件培养;干预对照组以上述UO126处理后同AGE干预组条件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B1以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p44/4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GE干预组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对照组G2/M期细胞百分比亦显著降低,分别为(9.7±1.1)%、(9.8±0.7)%(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3组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下降,其中干预对照组该蛋白仅有微弱表达;正常组、AGE干预组CDK4、细胞周期蛋白BI、p44/42 MAPK蛋白表达相似,对照组、干预对照组的3种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前2组. 结论 AGE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阻碍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

  • 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新生血管形成障碍的研究

    作者:乔亮;王志勇;韦俊;原博;金曙雯;花兰女;廖镇江;史济湘;陆树良

    目的 了解有糖尿病基础的机体烫伤后,创面新生血管化程度与创面难以愈合的关系. 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每组50只.2组大鼠均造成20%TBSA的深Ⅱ度烫伤,于伤后即刻及1、3、7、14和21 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评分,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创面组织的新生血管化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创面组织评分及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各时相点新生血管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伤后7 d,糖尿病组为12.00±1.40、对照组为60.00±3.00,P<0.01).2组大鼠各时相点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差异不明显,但糖尿病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未形成功能性微血管. 结论糖尿病深Ⅱ度烫伤难愈创面虽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但仍血供不良,其机制与功能性微血管形成障碍有关.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疗效

    作者:李金清;陈绍宗;李望舟;李跃军;李学拥

    目的 了解封闭负压引流(VAC)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疗效. 方法 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共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将创面分为对照组和负压治疗组.2组创面伤后前2 d不作任何处理任其感染;第3天起,对照组创面用油纱换药,负压治疗组创面行VAC治疗.于治疗前(伤后第3天)及开始治疗后1、3、6、9、14、19、24 d测量并计算创面的面积、深度;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检测细胞增殖指数、血管内皮细胞数、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细菌计数.记录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 开始治疗后第1、3天,负压治疗组创面面积和创面深度不再扩大和加深,创面内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增殖细胞数目均增多,MPO活性明显增高,细菌数明显减少;此期间对照组各指标变化情况与该组相反.治疗后1~19 d,2组创面的面积、深度、血管内皮细胞数以及细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9 d,2组创面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 d,2组创面MPO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2.8±1.6)d,明显长于负压治疗组的(25.8±1.0)d(P<0.01).结论与常规换药相比,VAC能明显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减轻继发性坏死,促进炎性反应,快速启动肉芽组织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多发性压力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作者:朱雄翔;胡大海;郑朝;韩军涛;董茂龙;王洪涛;陶克;陈刚

    目的 总结多发性压力性溃疡的治疗经验. 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5月,笔者应用多种皮瓣转移联合皮肤移植治疗21例患者的56处压力性溃疡创面,其中骶尾部21处、坐骨结节14处、股骨大转子部13处、其他部位8处.围手术期行全身支持治疗,尽早清创,依据扩创后创面大小、深度、部位及邻近皮肤软组织条件,选用皮瓣、肌皮瓣或游离植皮修复创面.术后对伤口行连续灌洗与负压吸引,卧翻身床定期翻身. 结果 25处创面以筋膜皮瓣或肌皮瓣修复,愈合率为92%;13处创面以邻近局部皮瓣修复,愈合率为85%;8处创面直接缝合,其中6处一次性愈合;10处创面游离植皮,其中7处一次性愈合.在延期愈合的创面中,4处经再次清创缝合或植皮愈合,4处经短期换药愈合,1例遗留慢性窦道.随访6个月时,3例患者复发压力性溃疡. 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全身支持治疗,合理、有效地利用臀部及其周围健康组织形成多个筋膜皮瓣或肌皮瓣同时修复多个创面,术后对伤口行连续灌洗与负压吸引,采用翻身床定期翻身等等,是多发性压力性溃疡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中性粒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董炜;谢挺;董叫云;金曙雯;花兰女;宋菲;青春;陆树良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中性粒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了解皮肤组织中AGE蓄积与糖尿病愈合中异常炎性反应的关系.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中性粒细胞.在细胞悬液中加入不同的刺激物,根据所加物质分为:对照组,加入RPMI 1640培养液;A组,加入0.315 mg/mL AGE+RPMI 1640;B组,加入0.625 mg/mL AGE+RPMI 1640;C组,加入1.250mg/mL AGE+RPMI 1640.噻唑蓝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活力;反转录-PCR法检测L-选择素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释放量;二氢二氯荧光黄二醋酸盐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内活性氧水平. 结果 A、B、C组中性粒细胞活力(0.320±0.030、0.380±0.020、0.290±0.010)均高于对照组(0.170±0.040,P<0.05).各实验组L-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A组0.95±0.08、B组1.36±0.27、C组0.50±0.26)、弹性蛋白酶释放量(A组1.98±0.43、B组2.50±0.43、C组2.01±0.18)、活性氧水平(A组1.64±0.20、B组2.16±0.26、C组3.26±0.75)也均高于对照组(此3项指标分别为0.36±0.26、0.91±0.21、0.72±0.15,P<0.05). 结论 AGE能增强中性粒细胞活力,使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这可能是糖尿病异常炎性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 烧伤补液公式应包含创面深度因素

    作者:刘洪

    1952年,美国的Evans首次将烧伤面积和体质量作为基本因素计算烧伤后第1个24 h的补液量为2 mL·kg-1·1%TBSA-1,由此创立了烧伤补液公式[1].

  • 应更有效地利用国内的研究成果

    作者:游苏宁

    编者按 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从事科学研究和非从事科学研究者都在或多或少地享受着科学春天的阳光.

中华烧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