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절강중의약대학학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509
  • 国内刊号: 33-13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4
  • 曾用名: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范永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叶进治疗儿童矮身材的经验采撷

    作者:张赛萍;叶进

    [目的]探讨叶进教授治疗儿童矮身材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探析文献,随诊收集、整理、学习叶师治疗儿童矮身材的病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归纳总结叶师以脾肾为主治疗儿童矮身材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典型验案一例以佐证.[结果]叶进教授认为儿童矮身材的治疗应坚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探讨病机、辨证论治,依法组方、灵活加减的原则,提出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饮食失调是儿童矮身材的主要病因,其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治宜健脾益肾,主要选用具有补益脾肾作用的药物,并根据小儿具体的临床症状加减用药,以促进小儿长高.[结论]叶进教授治疗儿童矮身材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健脾益肾治疗儿童矮身材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学习.

  • 陈霞教授辨治宫腔粘连经验探赜

    作者:杨凭翔

    [目的]总结陈霞教授辨治宫腔粘连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陈霞教授临诊,整理研习陈师治疗宫腔粘连的病案,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组方用药及临床治疗特色等各方面总结陈师治疗本病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对于宫腔粘连,陈霞教授究其源,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属于典型的虚实夹杂之证,以"补肾滋膜,活血治炎"为治疗大法,自拟"补肾化瘀方".同时,陈师认为治疗本病还应根据月经不同时期阴阳消长、气血盈亏的变化规律,周期性调整用药,强调经期治标实,宜清宜散宜消,非经期调本虚,宜补宜滋宜养.此外陈师注重中西结合,辅以心理疏导.[结论]陈师治疗宫腔粘连经验丰富,效如桴鼓,能够有效地改善月经情况,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 谫论韩旭教授从气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顾琰华;韩旭

    [目的]介绍韩旭教授从气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从冠心病的病名范畴、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述韩旭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并辅以临床治疗典型案例加以说明佐证.[结果]韩旭教授认为,气是人之本,冠心病的病机可以归纳为气虚和气滞,发病机理在于气血失调,治疗上应注重调理气机,使气血调和,并以"十六味流气饮"加减应用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韩旭教授从气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在实践中行之有效,临床上以"十六味流气饮"加减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从寒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作者:杨莹莹;杜斌

    [目的]论述由寒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及相应的治法方药,为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方法]查阅历代文献的相关记载,并结合临床,归纳总结反流性食管炎可有外寒、内寒及脏腑之间的传变导致,并阐述相应的治法方药,并辅以临床典型案例加以佐证.[结果]反流性食管炎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由寒引发者可具体分为寒邪犯胃证、脾胃阳虚证、肾阳虚证、肝寒上逆证,当分别处以相应的方药,以藿香正气散、香砂六君丸、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等加减施治.[结论]从寒论治反流性食管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意义.寒可从外而来,亦可由内而生,对于此类患者需辨明实寒、虚寒之异及所及脏腑之别,灵活选方用药,如此便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何迎春教授辨治耳鸣经验浅析

    作者:钟航

    [目的]介绍导师何迎春教授治疗耳鸣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跟随何迎春教授临诊,记录相关医案、分析典型病例,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并从三种证型探析何迎春教授治疗耳鸣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结果]何迎春老师认为耳鸣病机主要是浊邪害清、清气不升和阳气内郁,根据病因病机,治疗从"化浊邪""升清气""升阳散火"出发,常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益气健脾、升举清阳和升阳散火、化瘀开窍等治疗方法,方药多用三仁汤加减、益气聪明汤加减及升阳散火汤加减,屡获良效.[结论]何迎春老师对耳鸣的治疗从化浊邪""升清气""升阳散火"出发,灵活配伍,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值得医家借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叶丽红教授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

    作者:金玲;叶丽红

    [目的]探析叶丽红教授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和病历,从胃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和探讨叶丽红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归纳其遣方用药的规律,并予病案佐证,通过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叶丽红教授认为胃癌的基本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痰浊、血瘀、癌毒为标,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是胃癌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环节.其在治疗胃癌中主张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强调对气滞、痰浊、血瘀、癌毒的辨证治疗,同时适当运用特殊方药.临床运用中对改善胃癌患者病情疗效明确.[结论]叶丽红教授强调胃癌的治疗当扶正为本,如益气健脾、养阴益胃等,祛邪为标,如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对指导中医治疗胃癌有重要的意义.

  • 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

    作者:华婷婷

    [目的]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以指导临床学习.[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究典型案例,将孙志教授运用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选穴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孙志教授认为由于现代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不再为传统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是总属于胃强脾弱证,治疗当以通腑泻热、健脾益气为主.其独创之泻胃补脾针法主穴为足三里、内庭、中脘、三阴交、太白、脾俞,其中胃经之足三里、内庭及胃募中脘三穴行提插捻转泻法,脾经之三阴交、太白及脾之背俞穴脾俞三穴行提插捻转补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结论]孙志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糖尿病经验独到,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共同学习.

  • 艾灸肾俞穴对新兵军事训练疲劳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敏;张晓飞;章金春;阮志忠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穴对新兵军事训练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名男性新兵随机分为艾灸组和空白组,艾灸组予以艾灸双侧肾俞穴,隔日1次,疗程1个月;空白组仅训练,不做治疗.分别在入组时、第一次治疗后以及治疗后检测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睾酮(T)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一次治疗后两组LDH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LDH均降至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艾灸组LDH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次治疗以及治疗结束后CK与入组时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艾灸组CK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肾俞穴能促进新兵军事训练疲劳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肌酸激酶有关.

  • 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作者:娄天伟;田梦;高振梅;邹建鹏;郝世杰;毕鸿雁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组(以下简称综合治疗组)30例、温针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温针组采用温针针刺俞募穴(肾俞、膀胱俞、关元、中极),综合治疗组综合应用温针组、膀胱功能训练组的治疗方法.1次/d,3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与排尿障碍有关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温针组与膀胱功能训练组,温针组疗效优于膀胱功能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作用显著,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案之一.

  • 三种频率电针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rCBF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胡鑫豪;艾琪;冯培培;蒋持怡;韩德雄;刘喆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CH模型对照组(CCH+Model)、CCH+电针组(CCH+15Hz、CCH+2/50 Hz和CCH+2/100 Hz),每组10只.CCH模型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不予任何干预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CCH+电针组大鼠是CCH模型给予不同频率电针干预(电针"百会""大椎"),于术后第2天开始行电针干预(1mA,30min,每日1次,连续4周),假手术组和CCH模型组仅同等CCH+电针组抓取固定以平衡处理因素.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检测大鼠术前、术后即刻、干预后一周、二周及四周时各组大鼠的局部脑血流量,通过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实验,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CCH模型大鼠局部血流和学习记忆(逃避潜伏期)的影响.[结果](1)局部脑血流检测:CCH造模后,各组大鼠rCBF均显示不同程度下降,术后即刻CCH模型组与CCH+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CCH模型组和CCH+电针组各组大鼠的rCBF均显著下降(P<0.01).与同时间点CCH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后CCH+电针组大鼠rCBF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CCH+2/50Hz与CCH+2/100Hz组干预效果好,优于各时间点CCH+15Hz组.(2)行为学检测:随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呈下降趋势.与同时间点第2、3、4、5天假手术组比较,CCH模型组潜伏期减少缓慢(P<0.01);CCH+电针组潜伏期减少较快(P<0.01或P<0.05).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CCH+电针组潜伏期减少较快(P<0.01或P<0.05),其中CCH+2/50Hz和CCH+2/100Hz组平台定位能力优于CCH+15Hz组(P<0.01或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CCH模型大鼠具有治疗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CCH模型大鼠的脑血流量进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有关,其中2/50Hz、2/100 Hz的刺激频率优于15Hz频率.

  • 绞股蓝总皂苷调控CLIC1抑制巨噬细胞脂质累积的作用研究

    作者:宗磊;任广岩;胡潇;郝正亮;王萃;祝骥;杨贞;卢德赵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Ps)对RAW264.7细胞脂质累积及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1,CLIC1)表达的影响,探讨GPs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接种于六孔板中,分为NC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组、GPs 10组、GPs 50组、GPs 100组及CLIC1 siRNA组.各组细胞处理24h后,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内脂质的累积,化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的含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LIC1、CD3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LIC1的细胞定位,并用MQAE法检测细胞内氯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ox-LDL组CLIC1、CD36 mRNA(P<0.01,P<0.001)及蛋白(P<0.01,P<0.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内TC(P<0.001)、FC(P<0.01)显著升高,细胞膜上CLIC1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内氯离子浓度显著增加(P<0.01);经CLIC1 siRNA或GPs处理后,细胞内TC(P<0.001,P<0.001)、FC(P<0.01,P<0.01)含量降低,脂质累积减少,CLIC1、CD3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0.001).[结论]CLIC1在巨噬细胞脂质累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Ps可以通过调控CLIC1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脂质累积.

  • 清肺方对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模型大鼠抗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钱康;范永升

    [目的]通过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建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大鼠模型,探讨清肺方对间质性肺炎大鼠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雄性,体质量为180~200g,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为正常对照组、间质性肺炎模型组、强的松组和清肺方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气管内灌注5mg·kg-1 BLM诱导建立大鼠间质性肺炎动物模型.用药28d后,对比清肺方组与间质性肺炎模型组、强的松组、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肺组织染色及纤维化评分,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结果]①病理染色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间质性肺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重度炎性细胞浸润,大块的纤维组织增生实变,肺泡腔内分布胶原纤维病灶;与间质性肺炎模型组比较,清肺方组大鼠肺组织损害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减少,胶原相对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间质性肺炎模型组相比,清肺方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匀浆TNF-α、IL-6、TGF-β1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1);与间质性肺炎模型组比较,清肺方组大鼠肺组织匀浆TNF-α、IL-6、TGF-β1浓度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1.清肺方对BLM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2.清肺方对BLM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肺炎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TNF-α、IL-6、TGF-β1有关.

  • 宋康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探析

    作者:黄立搜;汪丙柱;李飞泽;陈素珍

    [目的]总结宋康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学习,收集老师处方,按主要功效分类为化痰、祛瘀、补肺、健脾、补肾等处方,归纳老师临证心得,探析宋康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宋康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肺脾肾亏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主张"化痰、祛瘀以祛邪,补肺、健脾、补肾以扶正"的诊疗理念,临证时重视肺脾肾的调治,常用清肺化痰法、活血祛瘀法、补肺润肺法、益气健脾法、补肾纳气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卓著,所举肺胀病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宋康教授从痰瘀及肺脾肾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学习与总结.

  • 范永升应用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举隅

    作者:卢舒浩;赵婷;张喜召

    [目的]总结导师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应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和收集整理范老师应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医案,分析和阐述范老师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对痛风的治疗经验,并列举范老师应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病案2则,以飨同道.[结果]范老师认为痛风主要病机为津液代谢输布异常,而津液的代谢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患者平素或情绪易激、肝气不舒,或多食肥甘厚味、脾气亏虚,或肾精不足、气化无力,致使湿浊内生,浸淫百脉,每于筋骨关节之处纠结不行,积湿化热、结痰、致瘀、成毒,发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病机不离"湿热",日久则为"湿热痰瘀互结",治疗上应遵循"清热利湿"之法,根据病因、病机的变化灵活应用四妙散加减,兼以祛风、解毒、活血、通络,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导师范永升教授运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卓有成效,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 脱疽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

    作者:张传奇;许斌

    [目的]构建脱疽病因病机的框架结构,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方法]以时间轴为导向,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以"脱疽"为关键词检索秦汉至清末时期各医家的医集著作,并与图书馆书籍进行校对,将文献中有关脱疽病因病机的文段进行串联,对其进行梳理和探析.[结果]脱疽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大略分为四个时期:始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丰富于宋元,完善充实于明清;凝练其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寒凝致瘀;热毒蕴结,灼伤精气;气阴耗损,脉络瘀阻.[结论]通过对脱疽病因病机框架结构的分析,不仅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还为现代医学疾病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思路,并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科学研究者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七窍相通"理论探析

    作者:吴振华;姚鹏宇;仇玉夫;郭少武;韩秀丽

    [目的]探索"七窍相通"理论的内涵及"七窍相通"理论对于五官七窍生理病理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查阅历代医著,搜集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整理"七窍相通"理论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发掘"七窍相通"理论内涵,论证"七窍相通"理论的价值意义.[结果]"七窍相通"理论是中医五官科学的重要理论,历代医家对此早有论述."七窍相通"理论包括"脏窍相通""气窍相通""窍窍相通""脑窍相通""以通为用"等内涵.[结论]作为中医整体观的具体理论,"七窍相通"理论对于中医五官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是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

  • 《素问》"右目不如左明"研究

    作者:胡家铭;赵方敏;余昊怡;俞益康

    [目的]探究《素问》"右目不如左明"在左右眼视力方面的正确性.[方法]用配对t检验法检验来源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镇青溪初级中学的999对左右眼视力数据,查找中医文献中的理论依据和西方医学的研究证据.[结果]人群中左右眼视力差距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右目不如左明"可以找到中医理论依据.通过阴阳理论以及中医取象比类推论法可得出"右目不如左明",这是现有中医理论的合理外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左右眼血供存在差异,正常人存在左侧视野优势以及临床左右眼存在病理差异.[结论]《素问》中的论断"右目不如左明"可以找到相关证据.对"右目不如左明"的研究,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为临床眼科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 浅议手汗辨证论治

    作者:洪睦铿;赖瑜琪

    [目的]探讨手汗症的辨证论治,以便更全面地认识手汗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脏腑、湿热等方面,系统整理归纳中医经典中关于手汗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治法的相关资料.[结果]手汗症与脾胃、心、湿热等密切相关.阳明热盛、脾胃虚寒、饮食积滞等病犯中焦脾胃,水谷精微输布异常,外溢为手汗;心之阴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心失所主,则心液循经外泄发为手汗;湿热困于肌表,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也可以导致手汗症.阳明热盛者当以白虎汤清泻里热或以承气汤攻下腑实;脾胃虚寒当以理中汤温补脾胃;饮食积滞者可用保和丸等消积化滞;心阴不足、营卫失调者,当养血安神、调和营卫为主;湿邪阻滞当以芳香悦脾、行气化湿;湿热内浸当清热利湿.[结论]手汗症病机复杂,临床上对于手汗的病证,当辨证论治灵活施治,不可盲目论断.

  • 浙东名医阮怀清郁证医案赏析

    作者:庄爱文

    [目的]精选浙东名医阮怀清郁证医案予以评议,希冀为当今临床郁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基于古代名家郁证医案整理研究,择取《阮氏医案》中数则郁证医案供读者赏析,涉及妇科医案和杂病医案两大类,每则医案予以评议,同时对阮氏治疗郁证的经验进行梳理及总结.[结果]阮氏临证治疗郁证,将郁证的病位归于心、肝、脾三脏;治疗上大多采用越鞠丸、归脾丸、逍遥散等名方化裁;习用柴胡、香附、玫瑰花、合欢皮、郁金、苏叶、木香、佛手花等解郁药物;并注重情志调节.[结论]《阮氏医案》能反映阮氏临证经验,其治疗郁证多秉承前贤有关学术观点和诊治经验,治法应用及选方用药值得借鉴,对当今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