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2年4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3周为一个疗程:联合应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7.50%、5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82%、36.36%(P<0.05或P<0.01).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并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人QT间期与QT离散度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人的QT间期(QTc)与QT离散度(QTcd).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ECG-9130 P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用Bazett公式计算QTd、QTcd.按是否并发心血管病分为糖1组(无并发症组)与糖2组(并发心血管病组).结果 糖1组除QT低于对照组(P<0.05)外,QTc、QTd、QTcd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糖2组与糖1组比较QT、QTc、QTd、QTc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易造成严重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
房室结双径路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分析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0例房室结双径路经食管心房分级递增起搏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可表现为慢径连续1:1传导及快-慢径交互下传和文氏周期中慢径多比例传导.结论 慢径传导件蝉联现象的心电图表现对诊断房室结双径路有重要价值.
-
络泰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络泰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应用洛秦注射液: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6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和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检测,测定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膜蛋白(CD62p)、血小板糖蛋白GPⅡb/GPⅢa复合物的数值.对照组CD62p,GPⅡb/GPⅢa复合物的变化以及应用洛秦注射液;治疗组用药前后CD62p,GPⅡb/GPⅢa复合物的变化.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CD62p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其CD62p的均值(2.51±0.68)较对照组(2.89±0.92)下降;治疗组治疗后GPⅡb/GPⅢb的均值(92.72±7.15)较对照组的(98.81±8.53)下降,治疗后治疗组CD62p、GPⅡb/GPⅢb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肺心病病人存在血小板功能活化;络泰注射液对肺心病病人血小板的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84例
目的 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4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参麦注射液,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期显著延长.
-
刘绍武调心汤应用论述
刘绍武先生是山西省名老中医,也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毕生研究<伤寒杂病论>,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三部六病学说.对众多疑难杂症均有独到见解,并提出协调疗法的治疗原则,解决这些临床中棘手的问题,调心汤就是这众多方剂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
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Sono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7例受检者进行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结果 彩色实时三维超声能够实时直观地显示心脏各心腔、瓣膜、大血管、房室间隔等解剖结构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像;能显示房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范围;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空间立体结构;立体显示心脏瓣膜病变.结论 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为心血管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 治疗后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是较理想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纯天然中药制剂.
-
疏血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目的 分析疏血通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输注疏血通4周;对照组静脉输注肝素4周.治疗前后均检查心电图、血小板功能及血黏度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疏血通有减少心肌缺血作用,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能降低血液黏度,并有一定的溶栓作用.
-
非睡眠状态房室传导阻滞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睡眠状态间歇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在非睡眠状态间歇性出现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其中5例晚上睡眠加重,大多数于站立或活动(婴儿在哭闹后)或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口服后减轻.结论 非睡眠状态下出现AVB原因较复杂,可以是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兴奋性低下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所致,可以是非心脏病变引起的迷走神经损伤,还可以是感染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
-
脑梗死与冠心病病人血脂及血黏度水平的比较分析
目的 观察脑梗死、冠心痛病人血脂水平及血黏度指标的变化,进一步阐明血脂、血黏度与脑梗死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72例脑梗死病人、67例冠心病病人和62名健康人的血脂水平及血黏度指标.结果 脑梗死、冠心病病人的大部分血脂指标、血黏度与健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其血脂、血黏度的部分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血黏度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脂、血黏度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58例心脏骤停抢救体会
心脏骤停(CA)在院前急救中是紧急的危险情况之一,病死率高.经过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终实现心肺复苏(CPR)的成功.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前对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医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对太原市中意友好急救中心组织抢救的58例心脏骤停病人的资料,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25例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口服美西律(慢心律)150mg加稳心颗粒9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 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的87.00%(P<0.05),且在起效时间、复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药合用治疗室性早搏见效快、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67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病人合并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病人高(2~3)倍,特别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远远高于脑出血.现将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人院的67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
生脉饮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 探讨生脉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心功能Ⅲ级及病情稳定的心功能Ⅳ级病人从小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功能Ⅳ级病人常规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液20 mL,每日3次,口服,15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均高于对照组的53.3%、83.3%.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口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常规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
2005年9月-2006年2月,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8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RH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400例高血压病病人行血压及静息心率测定,同时检测血清hs-CRP,比较不同的静息心率组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hs-CRP浓度的差异性.结果 随着RHR的增加,SBP、DBP、PP、hs-CRP也升高(P<0.05或P<0.01).结论 RHR与hs-CRP有一定相关性.
-
四川省德阳市2003年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德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对本地区2003年度颅脑损伤的发生及其救治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跟踪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金泽冠心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
目的 观察金泽冠心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0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金泽冠心片,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片.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80.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3%、55.1%(P<0.05).结论 金泽冠心片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是治疗UAP的有效中药.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76例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多在青春期起病,女性多见.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临床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76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60例
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是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应用施慧达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60例,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现报道如下.
-
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HF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14)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7%和81.7%(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合用西药可提高治疗CHF的疗效.
-
应用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100 U静脉输注,两组治疗均为2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5.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5.0%;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和44.7%,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5.8%,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溶酶治疗UAP及非Q波心肌梗死疗效好,副反应少,安全有效.
-
自拟三叉定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62例
三叉神经痛系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反复短暂剧痛,无感觉缺失和运动障碍,常于50岁后发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症状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不明了,其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半月神经结退行性改变、神经根受岩骨嵴突起或颅底动脉分支的机械性压迫有关.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可能为颅内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病变直接刺激三叉神经所致.大同市中医研究所于2002年1月-2005年7月采用自拟三叉定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6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参桂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桂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78例高血压病病人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参桂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 78例病人显效6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4%.结论 参桂胶囊对高血压病有一定降压作用.
-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及卒中部位回顾性分析
脑卒中后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现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8例卒中后癫痫病人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
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增加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66例高血压病CHD病人分为心肌梗死(AMI)组31例,心绞痛(AP)组35例,高血压组(对照组)40例.所有病人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取22:00~06:00时段的每小时平均心率来计算RHR.结果 AMI组RHR(77.2±8.2)/min,显著快于对照组的(68.6±7.4)/min(P<0.01);AP组RHR(72.9±7.8)/min,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AMI组RHR亦明显快于AP组(P<0.05).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RHR增加与CHD危险性密切相关,是CHD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CHD事件的一个重要指标.
-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50例
冠心丹参滴丸是丹参片的改良剂型,是丹参滴丸的换代产品,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00例病人均符合1979年WHO心绞痛分型中劳力型心绞痛标准,心绞痛至少稳定2个月.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4岁~70岁(52.3岁±4.5岁),平均病程38.2个月,每周平均发作4.25次;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37例,首发原发性高血压39例,糖尿病20例.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60例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降纤酶治疗;对照组6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使用方便.
-
低血糖偏瘫1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低血糖症状,如心动过速、多汗、精神意识状态的改变等已被人们所熟知,然而低血糖以偏瘫为主要表现时,临床上少见并且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现将2001年-2006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低血糖偏瘫病人资料分析如下.
-
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揭示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学说"的观点受到了广泛的重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中主要的、敏感的炎症因子,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或者通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活性因子,共同参与AS的形成.目前已有大量证据提示CRP参与了AS的病理过程[1].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CRP在AS形成中的机制进行了较多的探讨,现综述如下.
-
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分析传统中医中的若干思维模式
中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日积月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从系统的、宏观的方面来把握生命科学的典型特征.而现代医学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步伐,从微观方面揭示人体科学的本质特征.但在西方医学已经由过去的经验医学进人现在的循证医学时代之际,从中又看到了若干传统中医学的思维模式.
-
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的理论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称为"眩晕""冒眩""郁冒"等,<杂病广要>云"眩者玄也,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顷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对其病因病机的探讨,认为多为风、火、痰、瘀、虚.现试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其发病基础,以寻找其理论根源.
-
脑钠肽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利钠肽家族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排钠利尿、松弛血管平滑肌及抑制醛固酮分泌等作用,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学全过程.目前BNP在临床的诊断、鉴别和治疗都有广泛的应用,现就BNP的生物活性、生理作用和在心力衰竭方面的新中西医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脑缺血的关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属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成员,是一种与组织代谢和细胞分化、增殖有关的细胞因子.它来源于体内许多细胞,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机制发挥作用.近年研究发现,IGF-1对维持神经细胞生存、生长和损伤后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3],被认为与缺血性脑损害修复密切相关.
-
补阳还五汤与激光血疗法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88例
目的 观察中医(激光)血疗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4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和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疗法(ILIB);对照组仅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0.45%高于对照组的55.81%(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与激光血疗法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可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0例病人实施自行设计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观察组),并与80例传统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37.5%、78.8%(P<0.01或P<0.05),常见4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实施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
依那普利联合科素亚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科素亚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6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病人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结果 两组治疗2个月后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肾功能损害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在达到同等降压水平同时可减少ACEI的用量,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率.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
目的 比较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微创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2001年-2005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63例,其中微创手术79例,内科治疗84例.结果 治疗两周时微创手术组卒中量表评分(SSS)高于内科治疗组(P<0.001),6 h~24 h手术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其他时间组.结论 微创清除术可显著改善脑出血的早期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后期效果有待再评价,(6~24)h是佳手术时机.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4年7月-2006年5月收治的4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病人随机分为BiPAP组和面罩吸氧组.BiPAP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经鼻面罩连接BiPAP呼吸机,吸气末压力(IPAP)8 cmH2O~15 cmH2O、呼气末压力(EPAP)2 cmH2O~5 cmH2O,吸氧浓度28%~35%;面罩吸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Ventuff面罩吸氧.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呼吸、指端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和临床变化.结果 BiPAP组经无创机械通气后所有病人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呼吸困难开始缓解时间40 min(10 min~10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0 min(50min~240 min)(P<0.01).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治疗有效率仅为64.7%.结论 充分使用药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基础上,合用BiPAP治疗可使肺水肿和心功能迅速改善,减少气管插管率.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除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每日1次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连续观察4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疗效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心绞痛缓解程度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6.67%、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作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UAP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
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 I)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CS病人76例,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Tn Ⅰ水平,并观察病人住院期间和随访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76例ACS病人中,血清cTn Ⅰ值增高(≥0.16 ng/mL)者32例,在30 d随访中cTn Ⅰ增高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cTn Ⅰ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cTn Ⅰ值增高是ACS病人预后预测因素,并且是ACS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
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DCM病人和正常健康者各40例,用TDI于胸骨旁长轴检测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间段短轴方向心肌运动速度(MV),并计算心肌运动速度阶差(MVG);经心尖窗检测左室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和前壁、后壁室间隔中间段长轴方向MV.结果 DCM组病人出现4种MV频谱形态异常,长轴、短轴方向MV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DCM组MVG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TDI可定量评价DCM病人左室心肌功能,丰富了DCM的超声诊断手段.
-
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认知障碍的关系探讨
目的 了解祖国医学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的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65例冠心病病人和20名正常人进行量表问卷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冠心病病人SCL-90总分、Hamiltion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 冠心病病人存在着认知障碍,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认知障碍存在一定关系.
-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120 mg,每日2次口服,2周后改为每次60 mg,每日2次口服,同时低分子肝素钙6 15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7.3%,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分别为26.9%、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心电图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老年人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4周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做心电图、Holter、血尿常规、肝肾功能1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3.33%,显效率53.33%;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1.67%,显效率为51.67%,两组心电图疗效相近(P>0.05).Holter改变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显效率为3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显效率为31.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率为5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效率为41.67%.结论 稳心颗粒抗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与心律平相当,还可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
-
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改变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方法 采用HRV的时域分析法对25例DCM病人、22例非DCM心力衰竭病人及24名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 DCM病人HRV各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00 1)和非DCM心力衰竭组(P<0.001);DCM病人HRV降低程度与心功能级别显著相关,而与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期末径、心胸比例无关.结论 DCM病人心脏自主神经改变可能是一种器质性损害;对DCM病人,HRV降低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液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NO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分别测定25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和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入院3 d内的NO含量.结果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病人血液NO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O含量又较脑梗死病人高(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存在高水平的血液NO含量,脑血管病人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NO可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
-
冠脉宁对不同证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发病的分子生物机制及益气活血中药冠脉宁对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冠脉宁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6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用药前治疗组、对照组IL-8变化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IL-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不同证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及对照组IL-8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对照组IL-8均接近健康对照组.结论 中药冠脉宁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IL-8;检测IL-8可为急性心肌梗死及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26例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服药两周各观察疗效及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等.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4.4%,心电图疗效为总有效率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3%、67.7%(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每天心绞痛症状及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的消耗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曲症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
葛根素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1)病人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CCCI病人96例,予葛根素4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14d,分别于治疗前后用TCD测量脑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RI),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SOD),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葛根素治疗2周后:头晕、头重、失眠总有效率分别为97.9%、96.0%、71.9%;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管RI下降;血浆MDA和ET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1),而SOD和CGR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1).结论 葛根素治疗CCCI安全有效,能降低MDA、ET含量,提高SOD活力和CGRP的释放.
-
脑血灵颗粒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血灵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组给予大剂量脑血灵颗粒,华佗再造丸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通过TUNEL法检测原位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原位杂交、Western-blot检测Bcl-2、Caspase-3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脑栽出血造模后7 d,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cl-2表达明显下降,Caspase-3表达明显上升;脑血灵颗粒剂及华佗再造丸均能使细胞凋亡的数量减少,同时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Gaspase-3的表达;脑血灵颗粒剂组与华佗再造丸组比较,TUNEL阳性细胞数、Bcl-2表达的降低幅度及Caspase-3表达的上升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灵颗粒具有显著的抗凋亡活性,从而对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炎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血管壁炎症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DC组);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厚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酶法检测血脂;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主动脉弓血管壁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结果 DC组与HC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血管AS病变显著减轻(P<0.05),血管壁NF-κB及血清hs-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家兔血管壁炎症具有抑制作用.
-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 研究倍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时照组)、倍通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建立大鼠自体血栓局灶脑缺血模型,各组分别于1 d、3 d、5 d取大鼠脑组织,测定NOS及诱导型(iNOS)的活性.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总NOS和iNOS活性在造模后的各时间点(1 d、3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倍通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总NOS和iNOS活性,减少NO释放,对大鼠局灶脑缺血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
解毒通络法对血栓形成大鼠AT-Ⅲ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合剂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尾部血栓长度、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通心络组及解毒通络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灌胃时间1个月,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6组均用角叉菜胶构建尾部血栓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的黑尾长度,抽静脉血查AT-Ⅲ活性、D-二聚体含量.结果 大鼠造模48 h、72 h后解毒通络合剂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解毒通络合剂低剂量组相比,黑尾长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解毒通络合剂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相比,D-二聚体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剂量解毒通络合剂有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尾部血栓形成的作用.中、高剂量解毒通络合剂能明显提高实验大鼠的D-二聚体含量,增强继发性纤溶作用,从而减轻血栓形成.
-
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白兔斑块面积、bFGF表达和新生血管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白兔斑块面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和新生血管数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利用高脂饲料喂养白兔造模,模型组用双蒸水灌胃,养心通脉片组用养心通脉片药液灌胃,辛伐他汀片组用辛伐他汀片药液灌胃.1个月后,取白兔主动脉,常规染色观察斑块面积,免疫组化法观察bFGF表达和新生血管数.结果 养心通脉片组、辛伐他汀片组与模型组主动脉斑块面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斑块中均可见棕黄色bFGF表达,养心通脉片组和辛伐他汀片组表达较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斑块中均可见>10μm的颗粒,养心通脉片组与辛伐他汀片组颗粒较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养心通脉片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后,通过影响斑块面积、bFGF表达和新生血管数来有效地逆转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胶原增生的影响
目的 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胶原增生的影响.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通心络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手术组均术后6周予蒸馏水3 mL/(kg·d)灌胃,通心络大剂量组予通心络1.0 g/(kg·d)灌胃,通心络小剂量组予通心络0.5 g/(kg·d)灌胃.用ELISA法检测各组术后6周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0x-LDL)的水平,病理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内膜、中膜厚度及其比例.结果 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药物治疗组与手术组比较,可抑制内膜增生、降低内膜/中膜厚度、降低PIP、ox-LDL含量(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胶原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中西医学的思维模式
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健康与疾病概念的界定都是不同的,这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而且也体现着意识观念上的差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这一现代的健康概念已冲破了"生物医学观"的束缚,超越出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仅仅是"躯体器官无疾患"的狭隘界限,体现了人体的整体统一性,同时这一现代的健康概念也反映出我们这一时代的认识水平和文明水平.因此,可以说健康疾病观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意识及文化观念是分不开的.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