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ial University 남경의과대학학보(자연과학판)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7-4368
  • 国内刊号: 32-144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61
  • 曾用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杂志(自然科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陈琪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边缘系统胶质瘤治疗方法及时机的选择

    作者:鲁艾林;傅震;耿晓增;顾培元

    目的:探讨边缘系统胶质瘤治疗方法及时机的选择.方法:20例患者,左侧占14例,有16例患者术前有癫癎发作史,病史多较长,所有患者均施行了肿瘤切除术.手术切口均取翼点入路,通过外侧裂及其上下到达病灶区,通过过渡区保护脑重要功能区,术后均辅以放疗.结果:术后无偏瘫、失语,随访l至3年无复发,癫癎得以改善.术后病理示胶质瘤Ⅰ级6例、Ⅰ~Ⅱ级12例、Ⅲ级2例.结论:边缘系统胶质瘤易被误诊为脑白质病、炎症、退行性变、脑梗死等症,治疗应首选手术,术后辅以放疗.

  • 雌激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1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于波;李在坡;周建平;卞清明;王鹤鸣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后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治疗组、假手术组.利用卵巢摘除术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制备动物模型,分别予以雌激素和煮沸过的麻油处理.β-NADPH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分析.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与治疗组相比,模型组减少更多.结论:慢性脑缺血能使去势大鼠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雌激素替代治疗能够减轻这种改变.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陆英华;何成章;吕蓓;史怀;高世平

    目的:探讨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自1999年7月~2002年7月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与未发生OHSS患者的各项临床、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OHSS组与非OHSS组相比,存在卵巢体积大、获卵数多、妊娠率高的倾向(P<0.05).中重度OHSS组与非OHSS组相比,还存在促性腺激素(Gn)用药量少、年龄低、过敏体质的倾向(P<0.05).早发OHSS和晚发OHSS相比,存在年龄低、HCG日血清雌激素值高的倾向(P<0.05).结论:对OHSS高危因素患者进行监测,及早给予相应处理对有效预防或减轻OHSS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浓度检测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朱晓平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尿酸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住院的156例妊高征及156例正常孕妇采用尿酸酶法检测血尿酸(UA)浓度,同时观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球压积(Hct)及血小板计数(Pt).结果:妊高征组血U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孕妇[(347.2±107.6)μmol/L vs(235.5±43.2)μmol/L,P<0.01],血UA浓度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0.39,r(2)=0.48,r(3)=0.59,P<0.05].妊高征患者血UA升高时BUN、Cr、Hct趋于增高,Pt趋于降低,血UA>350 μmol/L]时围产儿死亡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UA水平反应了妊高征疾病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胎儿预后的生化指标.

  • 人胚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作者:李晓波;高翔;陈丽珍;余明艳;曾虎;邓晓萱;丁新生

    目的:探讨人胚脑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分化情况和培养条件,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条件.方法:利用神经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从9周和12周胚龄的自然流产胎儿分离的前脑、后脑进行神经干细胞培养,并比较其生长特性.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和分化后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结果:两胚龄前、后脑组织中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他们均表达Nestin抗原阳性.血清诱导分化后,表达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9周胚龄的脑组织原代培养形成细胞克隆的比例高于12周胚龄的脑组织.在条件培养基存在的情况下,后脑组织分离的神经干细胞比前脑组织来源的更容易分化.结论:从人胚脑组织中的前、后脑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较小胚龄的脑组织原代培养时细胞克隆的形成比例较高,后脑组织分离的神经干细胞比前脑组织来源的更容易分化.

  •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研究

    作者:陈道桢;张丽珊;唐秋莎;鲁晓萱;赵琪;薛文群;樊启英;黄学文;苏宁;刘璐;黄鹰;童冠圣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形成肿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体内实验分动物致瘤组、抑瘤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分别按实验组别要求接种5.0×106细胞/只于BALB/C小鼠的右腋窝皮下,观察各组肿瘤形成及肿瘤治疗情况并统计各组生存期.治疗结束后将标本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ANOVA).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成瘤率为100%.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可明显抑制MA782/5S-8102/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MA782/5S-8102/TK组和混合细胞组的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约36.7%和28.6%(均P<0.001);生存期也明显延长(P<0.001);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对乳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 不同体位新生儿呼吸暂停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测定

    作者:陈彩霞;李述庭;甘卫华;朱永生;于宝生

    目的:评价QT间期和QT离散度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华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ardio EXCN100电脑心电图系统12导联同步测定心电图对2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进行检测,并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进行测定,并与22例同期正常婴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暂停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新生儿呼吸暂停组和正常组的仰卧位、俯卧位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呼吸暂停组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心电图表现为室性复极化的延长;但是从仰卧位到俯卧位改变体位后,室性复极化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新生儿呼吸暂停改变体位增加发生猝死的原因是不能用姿势改变导致室性复极化改变来解释的.

  • 雌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陶平;卞建民;时开网;吴向阳;蔡永东;曹红勇;张磊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A组:假手术组;B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C组:肝脏缺血再灌注+雌激素处理组.选取肝脏损伤典型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PMNs)浸润量、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血清ALT、AST、AKP以及血清TNF-α升高,但B组明显高于C组;B组、C组均可见肝脏损伤,但B组明显重于C组.结论:雌激素对肝脏I/R造成的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肝脏I/R时血清TNF-α水平有关.

  • 缬沙坦对高糖培养人系膜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缪珩;李慧敏;蒋秀琴;陈家伟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检测缬沙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测定药物刺激对体外培养人系膜细胞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AM、血管紧张素Ⅱ(AngⅡ)、TGF-β1、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含量.结果:沙坦对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F-β1,AngⅡ,AM、LN和Ⅳ型胶原合成分泌增多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于系膜细胞增殖过度亦有抑制作用,各组值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可通过抑制AngⅡ、TGF-β1的表达、分泌,继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过度,并降低基质蛋白的生成和沉积,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在TGF-β1的表达和分泌下降后,AM的表达和分泌也随之下降.

  • 脂质体包裹的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学稳定性研究

    作者:刘军;陈骐;赵轶;曹晓建;吕天润;李素芹;吴飞

    目的:研究注射用脂质体包裹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不同条件下储存的稳定性.方法:将纯化得到的小鼠颌下腺的NGF用脂质体包裹后分别制成冻干剂型.按照以下4组条件处理:4℃放置、室温放置、40℃放置、40℃加饱和湿度放置,测定样品在10、30、60、90天各自的生物活性:采用无血清鸡胚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ganglia,DRG)法测定NGF活性.结果:在4℃、室温条件下放置活性稳定,在40℃条件下放置60天NGF和NGF冻干脂质体的活性稳定;放置90天NGF阳性对照品和NGF冻干脂质体组生物活性轻微下降;在40℃+饱和湿度条件下放置10天,NGF阳性对照品组和NGF冻干脂质体组没有发生变化;放置30~60天的过程中:NGF阳性对照品和NGF冻干脂质体粉组生物活性轻微下降;放置90天NGF阳性对照品和NGF冻干脂质体生物活性降低.结论:脂质体包裹的NGF是稳定的,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不利于储存.

  • 经肝动脉碘油与无水酒精乳剂节段性栓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朋华;王杰;王学浩;石红建;陈惠珠;陈玉琴

    目的:探讨经动脉肝节段性栓塞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新西兰兔18只、体重2.2~3.1kg,随机分为三组.导管分别插入至肝右和肝左动脉分支各7、11例.用超液化碘油与无水乙醇3种比例3:1、2:1和1:0的乳剂经微导管内缓慢注入,直至相应节段染色、门脉显现为止.术中观测兔的生命体征;术前、术后1、3、5、7天分别测定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术后1~2周行肝动脉DSA后处死兔,观察栓塞肝段的病理变化.结果:3:1与2:1实验组大体标本及组织学检查示肝组织节段性灭活,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及外周血象显示术前和术后第7天指标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超液化碘油与无水乙醇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方法可行、安全,可达到肝节段性组织灭活的效果.

  • 囊泡单胺转运体在帕金森病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作者:田向阳;丁新生;董海蓉

    目的: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在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使用利血平、MPTP及联合利血平和MPTP分别造成C57BL小鼠的P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MATz和TH在黑质致密部、纹状体、腹侧被盖和蓝斑分布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帕金森病小鼠较对照组小鼠VMAT2和酪胺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在黑质致密部明显减少,腹侧被盖和蓝斑中的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无明显变化;VMAT2和TH在纹状体区域阳性神经元纤维明显减少;同时发现在正常对照组中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既少于腹侧被盖也少于蓝斑.结论:这种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少于腹侧被盖和蓝斑,黑质致密部保护作用薄弱是帕金森病黑质选择性受损的重要原因.

  •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培养联合羊膜行自体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肖艺;刘庆淮;谢平

    目的:用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联合人羊膜的方法,行自体移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的兔眼.方法:制作10只兔右眼干细胞缺乏的模型,取其中7只兔的左眼上方角膜缘取一小块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在无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1个月后,手术切除10只兔受伤眼角膜表面被覆的新生血管膜和结膜上皮,7眼接受了含自体培养上皮细胞的羊膜移植,另3眼仅移植无上皮细胞的羊膜.结果:l周后原代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融合,传代至无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继续生长2~3周,角膜上皮细胞可牢固的附着于羊膜上.移植了含有角膜上皮细胞的羊膜的兔子,术后早期都形成了角膜上皮化,并明显抑制了新生血管的再生,而接受羊膜移植的兔子,术后又出现明显的新生血管.结论:利用无上皮细胞的羊膜作为载体,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并自体移植可以恢复角膜上皮化、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 囊袋法观察兔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和后囊膜混浊

    作者:黄瑾;谢莉娜;卞春及;邵庆

    目的:建立一种囊袋模型,研究兔晶体囊外摘除术(ECCE)后残余的晶体上皮细胞(LECs)在体外增殖,移行,化生的情况.方法:20只兔眼,体外模拟白内障手术,并游离晶体囊袋,固定于硅胶环上,置含10%胎牛血清的DMEM营养液中培养3周.分别用相差显微镜和光镜观察不同培养时期后囊上LECs的生长情况.结果:经过2~3天的潜伏期,LECs开始从囊袋赤道部长出,并在后囊上延伸.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约6~8天可完全覆盖后囊.培养后期,后囊上细胞层次增多,囊膜出现明显皱褶,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皱褶的数量和长度逐渐增多,囊袋光散增加,后囊张力亦明显增强.组织学可见薄层均质红染的后囊膜上被覆一层或多层排列紧密、核深染胞浆丰富的LECs.结论:应用这种囊袋模型,进行LECs体外培养,较为真实的表现了体内ECCE术后的多种变化,有助于更深一步探讨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机制,为有效地探讨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培养方法.

  • 肌糖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侵袭的关系

    作者:张炜明;李百周;郑肇巽;范钦和

    目的:探讨肌糖蛋白(tenascin,T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N、PCNA在78例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以PCNA阳性细胞标记数(PCNALI)分析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N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0/10),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弱表达,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局部或远处的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TN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有较高的PCNALI.结论:TN是一个与肿瘤侵袭相关的标记,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

  •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FasL治疗人脑胶质瘤实验研究

    作者:王文宏;惠国桢;马文雄;包大士;陈桂林;李向东

    目的:研究以重组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Fas配体(Fas-Ligand,FasL)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方法:用RT-PCR方法构建携带人FasLcDNA的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FL),在体外转导5株人脑胶质瘤细胞;体外检测Ad-FL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人胶质瘤模型,给予体内治疗.结果:体外实验证实Ad-FL能显著诱导5株胶质细胞瘤在体外凋亡或抑制其生长;体内试验表明重组腺病毒可以在体内有效表达FasL,且能有效通过诱导凋亡和/或炎症反应抑制U251胶质瘤的生长,使荷瘤鼠存活90天以上,而Ad-LacZ和对照组分别为(19.6±2.4)天和(15.8±1.9)天(P<0.01).结论: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的FasL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将是一种基因治疗脑胶质瘤的新手段.

  • IL-1B-31及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

    作者:杨婕;沈洪兵;沈靖;钮菊英;胡志斌;徐耀初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B基因(IL-1B)启动子区域-31位点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多态性在中国南方人群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各基因型与胃癌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85例胃癌患者与265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标本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取基因组DNA,IL-1RN基因型采用PCR方法直接确定.IL-1B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型.结果:IL-1RN基因有5种基因型,分别是1/1、1/2、1/3、1/4、2/2型,其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81.9%、14.6%、7.0%、1.8%和1.1%.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81.6%、16.5%、0、0.8%和1.2%.各基因型在病例与对照组中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IL-1B基因-31位点3种基因型C/C、C/T、T/T在胃癌病例组中频率分别为21.8%、48.6%和29.6%.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7.9%、48.8%和23.3%.与C/C型比较,携带T/T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63.3%(OR=1.633,95%CI=1.014~2.628).这一危险性在高年龄组、男性、饮酒、HP感染阳性、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中更为显著.结论: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3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该人群胃癌易感性相关;未发现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联.

    关键词: IL-1 基因多态性 胃癌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与加压素的共表达

    作者:张露青;李在坡;张枫;丁炯;吴凌霞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加压素(AVP)在神经元内的分布和共存.方法:运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合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SON内NOS阳性神经元与AV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并高度共存:SHR组NOS-AVP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62.7%,主要分布于SON的腹侧部;正常SD对照组NOS-AVP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72.3%.结论:实验结果提示一氧化氮(NO)与AVP在下丘脑的血压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以及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影响.

  • 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组织中ARL4基因的表达

    作者:钱玲梅;曹克将;孔祥清;黄元铸;单其俊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心房肌组织中ARL4基因的表达变化,分析ARL4基因与ASD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获取10例单纯Ⅱ孔型ASD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右房心耳肌组织标本,采用RT-PCR技术检测心房肌组织中ARLA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ARL4基因表达于正常和ASD患者心房肌组织中,正常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为(38.25±14.73)%,ASD患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为(70.71±16.26)%,ASD患者心肌组织中ARL4基因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4.3835,P<0.001).结论:ARL4基因在心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SD的病理生理学发生相关.

  • 左旋精氨酸与维生素B6对低密度脂蛋白抑制兔胸主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刁建欣;韩艺;黄艳;许逸;季勇

    目的:观察正常人的低密度脂蛋白(n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nLDL),人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MDDM)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diabeti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LDL)对兔胸主动脉环内皮的损伤作用及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维生素B6(pyridoxine,VB6)的拮抗效应.方法:采用离体动脉环灌流的方法,观察兔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etycholine,Ach),钙离子载体A23187的舒张反应.结果:3种LDL均抑制动脉环对Ach及A23187的舒张,损伤强度为ox-LDL>dLDL>nLDL,并具有浓度依赖性;L-Arg、VB6能明显拮抗LDL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逆转.以SOD作为保护药对照,250 U/ml的浓度能够显著抑制dLDL对内皮的损伤.结论:3种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可能通过降低NO生物活性损伤内皮,L-Arg、VB6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 环孢素A及其联合用药对人和大鼠肝CYP3A活性的影响

    作者:夏永祥;张峰;王学浩;金念祖;朱燕萍;黄新立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及其与甲基强的松龙(MP)、氟康唑(Flu)合用时对大鼠和我国正常成人肝脏CYP3A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和人肝微粒体,用不同浓度的CsA作用、加或不加MP、Flu,以红霉素为底物,经过NADPH系统孵育后,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和大鼠肝微粒体的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活性.结果:CsA单独作用时,在人肝微粒体中,CsA10、20、40 μ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大鼠肝微粒体中,CsA除低剂量组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随着CsA浓度增加,CYP3A活性下降.此外,在大鼠肝微粒体中,MP、Flu与CsA联合作用较CsA单独作用相比,CYP3A的活性有显著性降低;但在人肝微粒体中,只在Flu与CsA联合作用时,CYP3A的活性有显著性降低.结论:CsA是CYP3A的一种活性抑制剂;Flu与CsA合用时加强了CsA对CYP3A活性的抑制作用.

  • 同种猪异体胰腺移植及凋亡现象观察

    作者:倪绍忠;时开网;杨坤兴;张蕴春;樊克武

    目的:观察胰腺移植过程中胰腺细胞的凋亡改变.方法:以动物猪作为实验对象,配对行胰肾联合移植(SPK),观察术后移植物的凋亡现象.结果:电镜检查标本可见胰腺细胞出现凋亡,观察到凋亡小体和核固缩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细胞凋亡率为(47.60±1.43)%,提示早期凋亡反应.结论:胰腺移植早期可观察到胰腺细胞凋亡现象.

    关键词: 胰腺 移植 凋亡
  • 中、重度左室功能减退的冠状动脉旁路术

    作者:陈振强;陈鑫;赵扬;程亮;郭子黄;高岩;肖立琼

    目的:总结评价左室功能明显减退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1993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因长期慢性心肌缺血造成心室功能明显减退的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男性92例,女性4例,年龄42~78岁,平均(65.2±7.2)岁.左室功能明显减退(LVEF)0.30~0.40的64例,0.20~0.29的26例,0.10~0.19的6例.结果:50例联合应用左胸廓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46例单纯大隐静脉搭桥,人均3.10支.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3~82个月,平均(39.6±14.2)个月,死亡3例.LVEF均有改善0.08~0.20,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左室功能明显减退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有令人满意的手术成功率和良好的近、中期效果,手术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 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134例分析

    作者:陈鑫;陈振强;徐明;蒋英硕;秦星;缪劲;赵扬;肖立琼;高岩;郭子黄;邱志兵

    目的:回顾分析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患者中,75.4%有Ⅲ~Ⅳ级心绞痛(CCSS),冠状动脉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LM)34例次、左前降支(LAD)130例次、对角支91例次、回旋支84例次、右冠状动脉80例次.伴有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4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18%~69%,其中45%~30%50例,<30%13例,伴左心室壁瘤56例,同时伴瓣膜功能不全42例.全部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36例伴有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者同期激光心肌打孔(TMR),同期左心室壁瘤切除三明治式缝合11例,巨大室壁瘤心内补片左室成形45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42例.结果:人均旁路2.46支,6例患者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11~54 h;二次开胸止血6例;室上速/房颤28例,室性心律失常10例,2例电转复,余均药物控制;全组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人手术后心绞痛等症状均缓解,心脏功能明显改善.随访4~60个月(平均12.7月),随访率89%,65例已恢复全日制工作.结论:与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相比,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但只要设计良好的手术方案,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支持作用的研究

    作者:费小明;陆化;吴雨洁;周迎峰;周小玉;唐宇鸿;沈文怡;汪承亚

    目的:探讨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培养方法,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cord blood stem cells,CBSC),研究BM-MSC支持造血的功能,以能终用于临床.方法: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干细胞因子(SCF)、flt3/flk2配体(FL)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无血清培养液,比较有或无MSC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两周后检测总细胞TC、CD34+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增加倍数.结果:在TPO、FL、SCF和G-CSF的作用下,经两周体外扩增后有MSC组的TC、CD34+细胞、CFU-GM、CFU-C和LTC-IC数较起始分别增加了427、39、125、104和16倍.单纯用上述4种细胞因子的无MSC组,TC、CD34+细胞、CFU-GM、CFU-C数分别增加了62、11、25、24倍,但LTC-IC只有扩增前的0.8倍.结论:以人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可以更有效扩增CBSC,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杨春青;张炜明;李百周

    双标记技术是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标记两种不同的抗体或同时应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手段,如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在不同层次来检测同一细胞上某些物质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实验方法.

  • 乳晕与肿瘤周围注射异硫蓝行乳腺癌前哨啉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

    作者:耿强;王水;徐鲲;刘晓安

    目的:比较乳晕与肿瘤周围注射1%异硫蓝(1%isosufan blue)在乳腺癌前哨啉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9例T1、T2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乳晕周围注射组或肿瘤周围注射组,取1%异硫蓝5 ml分点注入乳晕或肿瘤周围皮下及腺体,5min后取腋窝切口,沿蓝色的淋巴管寻找着色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然后行SLNB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n,ALND),并将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全组89例行SLNB中有6例没有发现前哨淋巴结(SLN),4例为假阴性,SLN检出率为93.26%,灵敏度为76.92%,准确率88.76%,假阴性率1O.26%.按染料注射方式,45例乳晕下组检出率为95.56%(43/45),假阴性率9.52%(2/21);44例肿瘤区组检出率为90.91%(40/44),假阴性率11.11%(2/18),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晕周围与肿瘤周围注射1%异硫蓝行乳腺癌SLNB准确性相近,但前者操作更为简便实用,易于掌握.

  • 支气管哮喘儿童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诸留珍;李晓南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3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其中有20例测定了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儿童PBMC培养上清IL-13作对照.结果:儿童支气管哮喘培养上清中IL-13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调节THi/TH2平衡,减少IL-13分泌的治疗对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 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杨华清;张卫国

    目的:介绍一种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固定的方法及康复时机.方法: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23例,行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手术.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钢丝固定,对骨缺失较大者(影响交叉韧带长度)予以植骨.结果:18例随访患者,17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X线提示骨折愈合很好.结论:关节镜下陈旧性髁间棘骨折复位固定,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但要求有娴熟的关节镜操作技术.

  •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观察附55例报告

    作者:施瑞华;于莲珍;赵志泉;许迎红;陶桂

    目的:探索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方法:5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比较分析扩张前后临床症状和食管钡餐、胃镜、食管测压检查结果.结果:本组55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症状迅速消失.53例1次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6.36%,2例需第2次扩张,13例接受食管测压者扩张4周后LES-P较扩张前有明显下降(P<0.01),1例出现纵隔气肿,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好转.未出现心肺意外、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气囊加压扩张术已成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 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剂对化疗后脱发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玉磊;范卫新

    目的: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剂对化疗后脱发的影响.方法:建立化疗后脱发C57BL/6小鼠动物模型,中药组小鼠给予中药混合煎剂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小鼠毛发脱落和再生情况.拔毛后第13天背部拔毛区取材,观察毛囊组织学变化,同时TUNEL法检测毛囊内细胞凋亡状况.结果:对照组小鼠于拔毛后第13天出现明显的弥漫性脱毛,1.0天后中药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脱毛,中药组小鼠毛发再生比对照组提前3天.组织学上,拔毛后第13天对照组毛囊多为退行早期向退行中期转化,中药组多为生长Ⅵ期和退行早期毛囊.TUNEL法显示拔毛后第13天中药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毛囊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1).结论: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剂可减缓化疗药导致的生长期毛囊细胞凋亡和退行性变,加速毛发再生,对化疗后脱发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L-12与IgE水平的临床意义观察

    作者:赵国华

    哮喘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患儿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哮喘患儿体内存在异常的THi/TH2细胞应答反应,其TH1细胞免疫应答较正常人降低,而TH2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则明显增强.

    关键词: IL-12 IgE 哮喘
  • 应用超声对肠梗阻诊断价值

    作者:孙小林

    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进行腹部急症超声检查时,常遇到肠梗阻患者,其中一些病例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在超声检查后方能确诊.本文就我院在1994年至2002年间应用超声对72例肠梗阻的诊断并将其声像特征进行分析如下.

    关键词: 肠梗阻 诊断 B超
  •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潜伏相关核抗原编码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作者:黄丽;卢春;曾怡

    目的:分离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潜伏相关核心抗原(LANA)羧基端基因(0RF73C),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方法:设计一对PCR引物,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 I和EcoR I酶切位点,提取稳定状态的BCBL-1细胞的总DNA作模板,通过PCR扩增KSHV ORF73C,PCR产物经双酶切后按正确的读码框克隆进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中,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结果:经核酸序列测定及分析,分离、克隆的ORF73C基因与基因数据库中登记的ORF73基因的羧基端的621bp的序列有99%同源性.经IPTG诱导的重组质粒转化菌体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显示有大小约为46ku的融合蛋白表达.结论:初步表明ORF73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正确表达.

  • 人CD4分子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窦洁;姚堃;彭光勇;陈云;周锋;丁传林

    目的:克隆人的CD4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感染CD4+细胞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SupT1细胞株的编码CD4蛋白分子全长的基因,克隆至质粒pAS2-1中,并转入大肠杆菌DH5αt.通过Amp抗性筛选、PCR及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BamHⅠ双酶切等鉴定重组质粒并测定其中编码CD4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结果:克隆出编码CD4蛋白分子全长的cDNA,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进行同源比较,序列基本一致.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编码人CD4蛋白全长的cDNA片段.

  • SARS病毒M蛋白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钱超;姚堃;卢春;贾雪梅;曾怡;黄丽;姜平

    目的:克隆SARS冠状病毒膜蛋白M胞外区编码序列,并将其置于大肠杆菌作融合表达.方法:从GenBank获得SARS病毒BJ01株膜蛋白M编码基因序列,人工合成其氨基端129-base-pair(bp)双向单链DNA序列,在5′和3′端分别引入BamHⅠ、Xho Ⅰ酶切位点,退火后形成双链DNA,常规法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含M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结果: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克隆的129 bp基因序列与基因数据库中所登记的BJ01毒株序列呈现100%同源性.IPTG诱导后的菌体,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显示有一个大小为30.1 ku的融合表达蛋白产生.结论:M蛋白氨基端胞外区129 bp编码基因在E.coli中获得正确表达.

  • 表达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的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孙华;姚堃;丁传林;陈云;徐江英;彭光勇

    目的:建立表达EB病毒LMP2A小鼠移植瘤模型,为树突状细胞治疗EB病毒相关肿瘤的动物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将EB病毒LMP2A基因克隆至逆转录质粒pLXSN中,重组质粒用脂质体Clonfectin转入BALB/c小鼠来源的骨髓瘤细胞SP2/0,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亚克隆得到EB病毒LMP2A表达株并经PCR、RT-PCR、IFA、流式细胞仪鉴定.腹股沟皮下接种该细胞入BALB/c小鼠得到移植瘤模型,两周后切除肿瘤组织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结果:构建出含EB病毒LMP2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质粒,获得表达EB病毒LMP2A的SP2/0细胞,该细胞在BALB/c小鼠可生长成肿块.结论:成功地构建表达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的小鼠移植瘤模型.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对树突状细胞诱导作用的时间相关性

    作者:张明顺;季晓辉;张江全;柯瑶;李玉峰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清诱导正常单核细胞(Monocyte,Mo)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化的时间相关性.方法:分离正常人单核细胞,分别以GM-CSF/IL-4系统和正常人血清(Normalserum)系统以及SLE患者血清(SLE serum)系统诱导培养,在培养的第3、5和第7天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LA-DR和CD8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功能.结果:诱导培养的第3天SLE血清组可见大量细胞集落,电镜下观察呈典型树突状形态;GM-CSF/IL-4组第4天亦可见大量集落;正常血清组始终无集落形成.HLA-DR在GM-CSF/IL-4系统中始终高表达,CD80随LPS的刺激而升高.正常血清中HLA-DR和CD80始终低表达.SLE患者血清中HLA-DR中等程度表达,CD80在第5天升高达中等程度表达并维持至第7天.MLR显示SLE患者血清组的SI在第5天升高,然而第7天明显下降.结论:SLE血清可以诱导正常单核细胞分化为DC,其功能状态与培养时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 刚地弓形虫P30两个不同片段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作者:褚宏亮;姚永伟;芦王英;刘剑南;陈玲;侯敏;章子豪;张耀娟

    目的:构建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的2个不同片段的克隆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弓形虫P30基因序列,参考有关文献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用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0基因的两个不同片段,分别构建T-A克隆,经PCR扩增及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再亚克隆入pMAL-p2质粒并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于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初步筛选阳性克隆,再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子.将重组子转入表达菌BL2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对所表达的蛋白以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成功构建相应的T-A克隆及pMAL-p2亚克隆,经诱导、表达和鉴定,证实2个表达产物均为目的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70和73Ku.结论:成功获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的2个表达产物,为其进一步的纯化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含EB病毒LMP2A毕氏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LMP2A蛋白的检测

    作者:陈云;姚堃;孙华;彭光勇;丁传林;谢芳艺;周峰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的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生物毕氏酵母细胞中表达.方法:用EcoR I和Not I将含LMP2A全长编码基因的质粒PCIcc双酶切后,克隆到毕氏酵母载体PICZα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LMP2A.pICZαA-LMP2A经Sac I酶切线性化,采用氯化锂的方法转化毕氏酵母GSI15,经YPD平板Zeocine抗性筛选获得LMP2A阳性克隆的菌株,用PCR鉴定阳性酵母转化子,并分别将阳性的酵母转化子在BMGY和BMMY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重组质粒pPICZαA-LMP2A经PCR和酶切鉴定为阳性.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54 Kda,与预计值相同.结论:构建了LMP2A毕氏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