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ial University 남경의과대학학보(자연과학판)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7-4368
  • 国内刊号: 32-144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61
  • 曾用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杂志(自然科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陈琪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大肠埃希菌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梅亚宁;黄珮珺;蔡晓波

    目的: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大肠埃希菌DNA多态性,并对其进行分型,观察敏感株、耐药株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蛋白酶K、酚-氯仿抽提DNA模板,应用一对随机引物建立RAPD的检测分析方法,并对12株敏感型、15株耐药型(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析.结果:12株敏感型有8种基因型;15株耐药型中有12种基因型.27株大肠埃希菌在250 bp处有共同条带;15株耐药型在1 200 bp处有共同条带,而敏感型则没有.结论:大肠埃希菌属间有特异性共同条带;耐药菌株中存在共同的特异性条带,与耐药性有关.因此,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可利用RAPD基因分型技术进行鉴定.

  • 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的研究

    作者:戴如飞;刘宁;王东;赵春生;朱风仪;吴幼章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30只及假手术组5只.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观察此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神经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SEPs)改变.结果:实验组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左侧内囊区不规则或椭圆形血凝块,大致有一个低倍视野范围,出血灶边缘脑组织疏松水肿,病变明显重于假手术组.神经病学评分为(2.74±0.46)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EPs显示,实验组各波潜伏期较手术前和假手术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用立体定向术回注自体血制成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更接近临床脑出血,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 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俊祥;王金铠;郑师陵;孟建波

    目的:探讨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方法:用细胞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在体外诱导培养K-562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检测其细胞表型,并观察其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体外抗肿瘤效应.用ELISA法测定DC培养及D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12及IFN-γ的量.结果:联合GM-CSF及IL-4可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K-562 DC体外激活的CTL对K-562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活性;诱导DC培养上清及D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上清测出一定量IL-12及IFN-γ.结论: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抗原提呈细胞表型,具有诱导CTL反应和分泌IL-12以及促进T细胞分泌IFN-y的作用.

  • 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分离、鉴定及在293细胞中启动活性分析

    作者:卢春;黄丽;曾怡;徐亚林

    目的:分离和鉴定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ORF50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序列,评价其在293细胞中启动活性.方法:以佛波酯(TPA)刺激的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克隆进pGL-3基本载体中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上游多克隆位点,分别构建含正反双向ORF50启动子重组报告质粒,并分别转染293细胞,作Lu-ciferase活性检测,计算相对Luciferase活性单位(RLU).结果:①克隆的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长655碱基(bp),含多个潜在推测AP1、SP1和ERE等转录因子结合序列;②ORF50启动子与正常pGL-3基本载体相比,其RLU增加了26.3倍;③TPA刺激后ORF50启动子与刺激前相比启动活性增加了4.1倍.结论: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在293细胞中具有较强的启动活性;TPA可以作为一有效的阳性对照刺激物用于进一步鉴定ORF50启动子特性.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焦健华;徐顺福;赵志泉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善的情况,为3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提供病理学改善依据.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行3联疗法观察疗效的患者114例.治疗1个月后经13C呼气试验检查为阴性者,将其作为观察组;1年以后观察组患者复查13C呼气试验,仍为阴性者作为根治组,转阳性者作为未根治组.另选择行2次以上胃镜检查(平均时间间隔1.5年)的患者165例,其均未行3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根据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幽门螺杆菌根治组较未根治组及对照组在黏膜的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及淋巴滤泡减少的程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具有积极的意义.

  • IFN-γ转基因治疗与肿瘤内注射重组IFN-γ对荷瘤小鼠疗效的比较

    作者:严鹏霄;丁强;沈历宗;范萍;吴文溪

    目的:评价IFN-γ转基因方法与肿瘤内注射重组IFN-γ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建立小鼠皮下种植模型;小鼠成瘤后分成5组(每组9只),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①组1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IFN-γ导入结肠癌肿块细胞;②组2肿瘤内注射重组IFN-γ,每日1次,连续4周;③组3肿瘤内注射重组IFN-γ,每周3次,连续4周;④组4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⑤组5为空载质粒对照组.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转基因治疗组和外源IFN-γ给药组抑瘤效应明显;组1、2、3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7.3±4.7)天、(65.8±4.3)天及(57.5±4.4)天,明显长于组4(42.3±2.4)天与组5(41.0±2.1)天.结论:IFN-γ转基因治疗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有抑制效应,转基因治疗组与重组IFN-γ每日给药组抑瘤效果相当,而优于重组IFN-γ间断给药组.

  • 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在53例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翔;王琪;刘晓梅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孕妇阴道放置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66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无引产禁忌证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3例在孕妇阴道后穹窿放置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1次引产;对照组53例在孕妇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米索)25μg,每6 h 1次,多放4次,大剂量100μg.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72.3%,总有效率为90.4%,较对照组引产成功率45.8%,总有效率60.2%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总产程(8.02±5.35)h以及从用药到阴道分娩间隔时间(17.85±6.43)h较对照组(10.94±5.52)h和(29.24±6.36)h短(P<0.05);2组在羊水污染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好,历时短,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且安全.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早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

    作者:雍永宏;陆凤翔;许迪;陈忠;陈莉;周蕾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特点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测定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0.85 mm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比11%,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5.7%、特异性88.9%、准确性87.2%.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对提示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化及其意义

    作者:潘晓勤;张爱华;黄松明;费莉;郭梅;陈荣华

    目的:探讨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其意义.方法:肾毒血清肾炎应用兔抗鼠肾小球基膜肾毒血清制备.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Western blot检测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化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采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肾组织中IL-8表达,并分析其与NF-κB活化的关系.结果:模型组肾组织中IL-8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化显著增强,p65由胞质转移至胞核,胞质内IκBα和IκBβ降解明显增加;NF-κB活化与IL-8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F-κB/IκB信号通路介导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IL-8表达.

  • 消纤痛颗粒镇痛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前德;谈文峰

    目的:研究消纤痛颗粒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观察对小鼠热板法、扭体法致疼痛模型的影响,大鼠角叉菜胶致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消纤痛能明显延缓小鼠因热板法和注射冰醋酸引起的疼痛,减轻大鼠因注射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程度,抑制PGE2的释放.结论:消纤痛颗粒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的机制主要在于改善机体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降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痛阈.抗炎的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能减少PGE2等多种炎症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

    关键词: 消纤痛 镇痛 抗炎
  • 牙面处理剂对Dyract AP复合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作者:秦晓虹

    目的:研究牙面处理剂对Dyract AP复合体修复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18颗成人离体单根前磨牙,在牙体的颊舌侧颈部分别制备V类洞,随机均分为两组:①实验组用17%EDTA处理洞壁后常规充填复合体;②对照组用水冲洗洞壁后,常规充填复合体.经温差循环试验(5℃~55℃)100次,采用1%亚甲蓝染料渗入法,观察牙体剖面充填体与洞壁间的微渗漏.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其微间隙.结果:实验组的微渗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EM观察结果与染料渗入法相一致.结论:用17%EDTA处理洞壁,可以显著减少复合体与洞壁间的微渗漏.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成骨活性的影响

    作者:武和明;邢树忠;张晓;李宏卫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传代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行细胞增殖和蛋白含量测定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检测与钙结节的形成观察.结果:bFGF浓度在0~10 ng/ml,蛋白含量及细胞数量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多,10 ng/ml达到大,浓度为100 ng/ml反有下降.各组ALP活性没有降低,Von Kossa染色均为阳性.结论:bFGF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并保持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的特性.

  • 多发性骨髓瘤82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作者:葛峥;李建勇;陆化;张建富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资料.结果:A亚型和B亚型中,单独或合并存在B-J蛋白尿者各占20%和51.9%;Ⅲ期患者各占67.3%和92.6%;β2微球蛋白(β2-MG)≥6 mg/L者各占43.8%和87.5%;血钙≥2.98 mmol/L者各占5.5%和25.9%,以上4项指标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1和P<0.025).血红蛋白(Hb)<85g/L在原始型+不成熟型组和中间型+成熟型组各占82.4%和40%;β2-MG≥6 mg/L在两组各占87.5%和20.0%;骨髓浆细胞百分数≥30%在两组各占76.5%和32.0%,以上3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P<0.005和P<0.025);缓解、进步与无效3组年龄>65岁者各占30%、32.6%与37.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常以骨、肾损害为首发表现;IgA比IgG型患者更易出现高黏滞综合征;病程早期血小板减少很少见;高钙血症发生率低;肾功能损害多见于B-J蛋白尿、Ⅲ期和高钙患者,常伴有β2-MG增高,原始型和不成熟型患者多伴低Hb、高β2-MG和高骨髓浆细胞比例.

  • NF-κB/IκB信号通路介导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作者:黄松明;张爱华;丁桂霞;吴元俊;费莉;郭梅;陈荣华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IκB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IL-1β mRNA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和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活化、p65亚基核转位以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果:正常培养状态下,系膜细胞可组成型表达TNF-α和IL-1β,而不表达IL-1αmRNA,AngⅡ刺激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显著上调,NF-κB特异性抑制剂2-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AngⅡ诱导系膜细胞NF-κB活化,p65核转位及胞质内IκBα和IκBα的降解.结论:AngⅡ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可能通过NF-κB/IκB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

  •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免疫功能测定及意义

    作者:顾晓虹;陈荣华;梅柏如;黄文彦;黄松明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的免疫功能,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02例HSP患者记录急性期临床指标,并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IL-4和血T细胞亚群,对照组为30例同期体检正常儿童.结果:102例HSP患者中51例发生紫癜性肾炎,HSP组血清IgA、IgG、IgE、IL-4、CD4、CD8、CD4/CD8、CD19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IgM、CD2、CD3、NK、CD8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紫癜性肾炎组血清IgE、IL-4与HSP肾未受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T细胞亚群、IgM、IgA、IgG等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HSP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彩色多普勒对1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胡建群;叶新华;夏建国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对138例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急性血栓117例,髂-股静脉65例,占55.6%;股静脉26例,占22.2%;胭静脉15例,占12.8%;髂-股-腘静脉11例占9.4%.超声表现为增宽的血管内低回声,管壁加压不变扁,CDFI管腔内无血流或血流充盈缺损.本组患者抗凝、溶拴治疗后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血栓21例,血管粗细不均,内为稍强回声,8例CDFI内见"轨道征"血流,13例侧支循环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早期、无创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并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 兔肝Vx2转移瘤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吕朋华;王杰;苗毅;褚朝顺;石红建;冯阳;陈惠珠;陈玉琴

    目的:研究肝Vx2转移瘤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以便指导介入治疗.方法:新西兰兔20只,Vx2瘤块剖腹接种于兔肝左叶,2~3周后行MR扫描、DSA造影.结果:剖腹探查15只(75.0%)接种成功.MR扫描T1加权像(T1WI)为低信号,T2加权像(T2WI)为不均高信号;肝动脉造影肿瘤富血供,表现为肿瘤血管增粗紊乱、大量细小的异常血管、肿瘤染色(以周边染色为主)等,有2例肿瘤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兔肝Vx2转移瘤模型是导管技术以及肝癌介入治疗研究,如栓塞、冷冻、微波、射频等较理想的动物模型,MR、DSA有利于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治疗.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262例临床观察

    作者:孙丽洲;王美莲;刘玲珍;张国英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正常单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262例,随机分为米索组(85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400μg舌下含服;米索加缩宫素组(90例)于胎儿娩出后含服米索400μg及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各10 IU;缩宫素组(87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 IU,静脉滴注缩宫素10 IU.观察各组产后2 h内出血量(m1)、产后出血发生率(%)、第3产程时间(min)及血压(mmHg)的变化.结果: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第3产程时间米索组为(221±55)ml、2/85例(2.35%)、(6.2±3.0)min;米索加缩宫素组为(214±49)ml、2/90例(2.22%)、(5.8±3.3)min;缩宫素组为(278±56)ml、13/87例(14.94%)、(8.7±4.0)min.米索组与缩宫素组比较,2 h内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第3产程时间3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P<0.05),米索组与米索加缩宫素组比较,上述3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米索组、米索加缩宫素组及缩宫素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4±14)、(121±18)、(123±13)mmHg(1 mmHg=0.133 kpa);(70±11)、(68±9)、(68±13)mmHg,3组之间每2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含服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第3产程,防治产后出血,对血压无影响.

  • 运用CT透视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82例报告

    作者:王国裕;黄优华;徐强;沈涛

    目的:探讨CT透视引导肺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透视引导经皮肺穿刺82例,使用套管式活检枪获取患者肺部病变的病理标本.结果:82例肺穿刺全部获得成功;诊断准确79例,占96.3%;并发气胸11例,占13.4%.结论:CT透视技术集合了X线透视和常规CT检查的优点,对肺内病灶穿刺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黏附分子CD44V6和原位癌基因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霞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原位癌基因BcI-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3例宫颈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不典型增生中CD44V6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①CD44V6表达在宫颈癌中高,其次为宫颈不典型增生,在正常宫颈组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D44V6表达率越高,并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②Bcl-2表达在宫颈癌中高,其次宫颈不典型增生,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D44V6和Bcl-2在宫颈癌中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CD44V6、Bcl-2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 K型和D型CpG寡脱氧核苷酸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刺激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鸿飞;李光富;朱建中;卢春;邵国清;张兆松

    目的:比较K、D两型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0DN)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刺激活性的差异.方法:用人工合成的@K型和D型两类CpG 0DN和不含CpG基元的对照0DN D48分别刺激已分离的猪PBMC,3H-TdR掺入法测定每分闪烁次数(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活化细胞上清中IFN-γ和IL-2表达水平.结果:D和K型CpGODN对猪PBMC增殖均具有较强刺激作用,K型的增殖效应高于D型.含"GTCGTT"基元的2006作用尤为显著,但不能有效刺激猪PBMC分泌IFN-γ和IL-2.D型刺激增殖效应低于K型,但能有效地促进猪PBMC分泌IFN-γ和IL-2.结论:K型和D型CpG 0DN在刺激猪PBMC增殖及其分泌IFN-γ、IL-2的水平有所不同.

  • 直接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的影响

    作者:王军;杨志健;朱铁兵;马根山;王连生;曹克将;马文珠

    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术(DS)对冠心病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选择接受直接支架术(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52),同时选择一组进行常规支架术(CS)的患者(n=62)为对照,分别于当天术前及术后第2天清晨采集空腹血进行血液CRP及cTnI水平的测定.结果:DS组患者术后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cTnI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CS组患者,术后血液CRP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结论:直接支架术后血液CRP水平升高,但cTnI水平不升高,CRP水平升高可能是治疗局部炎症反应所致,而不是心肌损伤的继发表现;与常规支架术相比,直接支架术减轻了对心肌的损伤,因而,可能是一种优化的介入治疗方案.

  • 胰腺癌反义K-ras癌基因片段的分离和克隆

    作者:蒋奎荣;刘训良;卢春;苗毅;戴存才;徐泽宽;曾怡;黄丽

    目的:分离及克隆胰腺癌基因组中K-ras基因片段,构建重组反义K-ras癌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设计2对PCR引物,分别在上下游引物中引进BamHI和EcoR I位点,以胰腺癌细胞株BxPC-3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K-ras基因外显子1及侧翼序列,并采用重组DNA技术将目的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LZRSpBMN-Z中,并经菌液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结果:K-ras基因外显子1及侧翼序列已成功地克隆人LZRSpBMN-Z中.结论:LZRSpBMN-Z是胰腺癌反义基因治疗中新型候选载体之一.应用PCR方法获取反义K-ras目的基因外显子1方便可行,可用于重组反义K-ras癌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 恶性肿瘤组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书奎;王自正;翁慎毅;夏伟;周振英

    目的:探讨各种肿瘤转移促进基因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编码蛋白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6例肿瘤转移和61例肿瘤未转移患者瘤组织的CD44V5+、CD44V6+、cerbB-2+、nm23+、DCC+和p16+细胞检出率和DNA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瘤组织细胞的CD44V5+、CD44V6+和cerbB-2+细胞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而nm23+,DCC+,p16+细胞表达率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肿瘤转移者、多器官转移者、DNA异倍体者、SPF增高者、Apo降低者的CD44V5+、CD44V6+、cerbB-2+细胞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单器官转移者、DNA二倍体者、SPF降低者、APO增高者(P<0.01或P<0.05);而nm23+、DCC+、p16+细胞的表达率与此相反.结论: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编码蛋白在各种恶性肿瘤转移中均出现异常表达,但有一定的倾向性,且与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DNA倍性、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水平)的关系均十分密切.

  • 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鲍华英;陈荣华;潘晓勤;黄文彦;孙骅;吴元俊

    目的:进一步探讨姜黄素对LPS诱导的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收集上清液及细胞,应用ELISA的方法测定上清液中MCP-1蛋白表达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系膜细胞MC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LPS可显著上调系膜细胞MCP-1基因表达,同时刺激系膜细胞分泌MCP-1蛋白;姜黄素则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MCP-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0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分析

    作者:叶新华;胡建群;陆小婕;夏建国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急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06例中发生下肢动脉栓塞于股动脉者34例,股浅动脉35例,胭动脉22例,胭以下动脉15例.超声表现为栓塞处管腔内实性条型或团块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于完全栓塞部位血流中断,管腔内无彩色血流充填,不完全栓塞时于血管壁一侧见细条状不规则血流,色彩明亮,远端色彩暗淡.脉冲多普勒频谱(PWD):完全栓塞时无血流频谱,不完全栓塞时远端呈低速低阻,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的单相频谱.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具有方便、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是诊断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

  • 埃泼斯坦-巴尔病毒潜伏膜蛋白2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体外诱导研究

    作者:谢芳艺;姚堃;许继军;彭光勇

    目的:利用含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2A重组痘苗病毒(rVV-LMP2A)感染的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EBV-LMP2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rVV-LMP2A感染的DC分别在培养第1、8天刺激相同MHC背景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IL-2作用下体外诱导EBV特异性CTL.培养第15天乳酸脱氢酶法检测CTL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诱导的CTL对rVV-LMP2A感染的靶细胞在效靶比为5:1、10:1和15:1时,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63.5%、65.5%和67.9%.结论:rVV-LMP2A感染的DC刺激相同MHC背景的阳MC可诱导出较高杀伤活性的EBV特异性CTL.

  • 不稳定性心绞痛62例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治;张馥敏;王连生;杨志键;朱铁兵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胸痛时心电图(ECG)改变对UAP缺血相关血管判别的可能性.方法:记录62例UAP患者入院时、胸痛发作时、发作后12导联ECG(必要时18导联);所有患者均以Judkins技术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对比分析UAP胸痛时ECG动态缺血性ST-T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2例UAP患者胸痛发作时ECG呈T波伪改善6例;T波倒置5例;ST段一过性抬高4例;动态缺血性ST段压低47例.ECG定位为前壁、下壁、侧壁、广泛心肌缺血者分别为30、8、11、13例.前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前降支(L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6.7%;下壁心肌缺血预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2.5%;侧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回旋支(LC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54.5%;广泛心肌缺血判定左主干(LM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1.5%.结论:UAP患者胸痛时ECG动态缺血性改变多样,心肌缺血ECG定位可以用作初步判定UAP缺血相关动脉.

  • 环孢菌素A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株凋亡机制的研究

    作者:曾赟;洪专;陈宝安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瑞氏染色、流式细胞仪、TUNEL法观察环孢菌素A对HL-60细胞株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环孢菌素A影响HL-60细胞凋亡时bcl-2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20 mg/L环孢菌素A作用6 h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瑞氏染色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显示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发现,环孢菌素A可使HL-60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环孢菌素A处理组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环孢菌素A处理组的bcl-2蛋白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环孢菌素A可诱导HL-60细胞株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

  • 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溴化异丙托品和非诺特罗氢溴化物治疗儿童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银美;卢秋穗;吴升华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与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非诺特罗氢溴化物(备劳特)联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的疗效.方法:将90例重度发作哮喘患儿随机分成3组,各为30例,第1组予以普米克令舒吸入;第2组予以爱喘乐、备劳特吸入;第3组予以普米克令舒与爱喘乐、备劳特联合吸人.观察哮喘患儿的呼吸困难、哮鸣音变化及呼气峰流速(PEF)达到≥80%预计值所需天数.结果:第3组疗效明显优于前两组.结论:3种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对治疗重症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可缩短病程,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

  • 乳腺癌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分析

    作者:彭磊青;张美蓉;沈笑烈;孙肖宁;张爱华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检查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形态规则,边界尚清晰24例,占35%;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45例,占65%;肿块内大峰值流速(PSV)15.8~46.5cm/s,平均(24.3±12.0)cm/s,阻力指数(RI)0.63~0.95,平均(0.71±0.34).结论:高频探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技术的使用,可使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得以提高.

  • 胃黏液腺癌5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费伯健;周士福;曹华祥;张健

    目的:比较胃黏液腺癌(MGC)与胃非黏液腺癌(NMGC)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探讨影响MGC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MGC(实验组)和838例NMGC(对照组)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结果:MGC更易发生浆膜浸润(T3+T4:82.8%比58.7%),浸润性更强(BorrmannⅢ+Ⅳ型:86.5%比56.4%,),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67.3%比50.7%),更易发生腹膜播散(21.2%比12.3%),TNM分期更晚(Ⅲ+Ⅳ期:88.5%比63.9%),根治性切除率低(73.1%比80.2%),MGC组1年、2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49.7%和31.5%,中位生存期11.8个月,NMGC组1年、2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75.7%和64.5%,中位生存期为34.5个月,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MGC预后差的原因与确诊时病期晚,TNM分期高,发生浆膜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腹膜播散率高和根治性切除率低有关.

  • 联合检测图形视网膜电图和视诱发电位辅助诊断垂体肿瘤的研究

    作者:朱学江;张小虎;袁孝如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视诱发电位(PVEP)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辅助诊断垂体肿瘤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联合检测PVEP和PERG的方法,分别检测26例正常志愿者、16例确诊垂体肿瘤的患者;被临床诊断为球后视功能损害,其PVEP和PERG的改变和垂体肿瘤相似的20例患者进一步作头颅CT检查.结果:垂体肿瘤患者PVEP-R100的潜伏期及幅值明显异常、PERG大致正常;20例提示有球后视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有8例终确诊为垂体肿瘤.结论:联合检测PVEP和PERG的方法有利于早期发现垂体肿瘤.

  • 胃肠肽类激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

    作者:张红杰;林琳;赵志泉;阎验;林征;王美峰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胃肠肽类激素的含量变化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P物质(SP)、酪神经肽(NPY)5种胃肠激素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血浆中CCK含量明显升高(P<0.05),NPY含量减低(P<0.05),SS、VIP和SP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肠黏膜组织中VIP和SP含量均升高(P<0.01),NPY减低(P<0.05)而SS和CCK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BS患者血浆或乙状结肠黏膜中CCK、VIP、SP、NPY的变化在IBS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对全胃肠外营养大部小肠切除大鼠肠适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邢美芬;徐小群;武海燕;耿其明

    目的:观察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全胃肠外营养(TPN)大部小肠切除大鼠残存小肠黏膜的代偿作用.方法:30只大鼠切除80%小肠后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TPN+EGF组,观测体重、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肠黏膜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术后3组大鼠体重逐渐降低,1周后渐增加.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PN组小肠肠壁各层均变薄,黏膜萎缩.TPN+EGF组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较TPN组均增加,S期细胞比率系数、增殖指数TPN+EGF组较TPN组高,而TPN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PN联合EGF可显著地增进肠黏膜的适应性代偿.

  •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1例报告

    作者:李杰;吴宏飞;孙跃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男性患者,74岁,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 h 10 min,,术中失血160 ml,术后48 h恢复肠道功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将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较好方法.

  •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测定

    作者:孙蔚凌;毕志刚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的变化,探讨Th1/Th2细胞间的平衡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5例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25例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阴性)及26例正常人血清IL-4、IFN-γ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与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L-4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P<0.05);而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与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之间血清IL-4和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但这种异常与其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无关.

  • 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气道壁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文建;杨莉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模型气道壁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激素干预组,以卵蛋白致敏并长期吸人激发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干预组于每次吸入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肺组织石蜡切片行胶原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后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其含量.结果:模型组气道壁Ⅲ型胶原及TGF-β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3.57、12.76,P值均<0.001);激素干预组Ⅲ型胶原及TGF-β1含量低于模型组(q值分别为12.88、11.23,P值均<0.001),较之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间I型胶原的含量差异不大(P值均>0.05).TGF-β1的表达与Ⅲ型胶原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8=0.606,P<0.01).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减少气道壁Ⅲ型胶原的沉积和TGF-β1的表达,对Ⅲ型胶原沉积的抑制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GF-β1表达而实现的.

  • 激素替代治疗对113例绝经后妇女乳腺密度的影响

    作者:吴洁;胡毓亮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方案对绝经后妇女乳腺密度的影响.方法:113例绝经后妇女分为4组:①组1每天口服结合型雌激素(CE)0.625 mg和安宫黄体酮(MPA)4.000 mg;②组2每天口服CE 0.625 mg和MPA 2.000 mg;③组3隔日口服7-甲异炔诺酮2.500 mg;④组4每天口服CE 0.625 mg(子宫切除者).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由放射科医师进行乳房X线检查,乳腺密度采用Wolfe标准分类.结果:组1、组2的乳房相密度增加分别为33.3%和25.8%,明显高于组3(8%)和组4(10.5%);组1乳房相增加也明显高于组2(P<0.05).结论:不同的HRT方案对乳腺显示不同的作用效果.结合雌孕激素治疗比单用CE和7-甲异炔诺酮有较高的危险性;应用低剂量HRT方案和7-甲异炔诺酮对某些病人可能较为有利.

  • 多焦视网膜电图局部反应的提取技术

    作者:赵崇侃;袁孝如;王健;杨全胜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局部反应的提取技术.方法:由241个六边形构成图形刺激矩阵,每个六边形在相同的m序列(长度为2 14-1)控制下作闪烁变化,但依次延迟2 6位.各个六边形同时分别刺激视网膜的不同部位,用DTL微电极记录整个视网膜的混合反应信号.利用m序列的伪随机特征,采用互相关技术,使用快速沃尔什变换,分离提取出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各个局部反应.结果:对记录信号与刺激序列作互相关处理,可以获得局部反应,这些局部反应是视网膜对应部位视功能的客观反映.结论:根据提取到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局部反应,可以对视网膜的早期病变,视路功能的异常情况作出客观、精确、定量、快捷的诊断,多焦技术是临床视觉电生理的一项重要发展.

  • 应用因特网对SARS病毒M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作者:王新军;吴海玮;张兆松;季旻珺;王勇;吴观陵

    目的:预测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EMBOSS软件结合Hopp&woods亲水性参数、Janin可及性参数、极性参数、柔韧性参数及二级结构方案对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B细胞表位进行了预测,并用吴玉章等已建立的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进行评述.结果:SARS冠状病毒M蛋白B细胞识别的表位可能位于第3~13和153~166位氨基酸等区域内或附近,这2个被预测的表位均含有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结论:该研究对应用合成肽抗原进行SARS早期诊断研究及相关抗体的制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顺铂、IL-2联合治疗恶性胸水64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俊;黄胜利

    恶性胸水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且易迅速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不断探索和应用各种方法来抑制胸水的产生,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应用顺铂、IL-2联合治疗恶性胸水64例,效果显著,毒副反应轻微.

  • 小儿腭裂修复术两种不同麻醉方法145例临床分析

    作者:俞燕

    腭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腭裂修复术主要是整复腭部的解剖形态,恢复腭部的生理功能,重建良好的"腭咽闭合",为正常吞咽、语音、听力等生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1].

  • 慢性阻塞性肺病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12例麻醉分析

    作者:赵维珊;黄怡真;龚治平;刘晓苏

    弥漫性肺气肿是一种进行性加重并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是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严重的表现之一.

  • 格列卫治疗加速期、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报道

    作者:张秀群;盛瑞兰;葛峥;徐卫;李建勇

    2002年4月~2003年3月我院使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加速期2例及急变期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 沭阳县8~10岁小学生碘营养水平的调查

    作者:蒋永利;庄国浩;祁敏

    宿迁市沭阳县位于江苏北部,干预前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20.3%,属于轻度缺碘地区.1996年起全县实行全民食盐加碘,1998年又采取碘盐送销到户等干预措施,碘缺乏病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碘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了解沭阳县8~10岁小学生碘营养现状,从而评价沐阳县消除碘缺乏病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和防治效果,我们对全县30所小学的8~10岁小学生的碘营养水平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营养 调查 小学生
  • 动脉插管用于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10例分析

    作者:凌静娴;姜允飞

    手术及放疗作为宫颈癌的经典治疗方法目前已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随着化疗药物及化疗途径的不断发展创新,人们也开始运用化疗这一途径,包括术前及放疗前的新辅助化疗.2001年8月~2002年11月,笔者选择宫颈癌I b2期局部肿瘤巨大(>4 cm)或桶状宫颈患者共10例,先予介入化疗,术后3周左右再行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

  • Mirizzi综合征并发胆囊癌3例临床分析

    作者:陶国青;严承铨;张嵩海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结石引起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约占整个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0.7%~1.4%.1948年Mirizzi首先描述此症,是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的结石压迫肝总管而引起的狭窄.1982年Mcsherry等根据炎症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两型:仅有肝总管的外部压迫为I型;胆囊与肝总管之间由于压迫性坏死导致胆囊肝总管瘘为Ⅱ型.胆囊结石可诱发胆囊癌已为广大学者所承认.我院于1995年3月~2003年2月共收治Mirizzi综合征患者19例,其中3例合并胆囊癌,经治疗而痊愈,现报告如下.

  •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报告

    作者:黄悦;栾玉贵;徐新宇

    典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血管、平滑肌、脂肪3种成分组成.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L)是一种近才被认识及接受的肿瘤,肿瘤组织中除血管、平滑肌及成熟的脂肪组织,还可见同时表达平滑肌分化及黑色素生成(HMB45)的上皮样细胞[1].国内目前尚少见该病例报道.1990~2002年我们在临床病理工作中遇到4例,现对其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新生儿脱水热1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文英

    新生儿脱水热系指其出生后2~3天,母亲因乳汁分泌不足,婴儿水份摄入少,环境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发热[1].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产科分娩的10042例婴儿中150例新生儿脱水热患儿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可能发生的原因,从中寻找可预防的环节,并对母乳喂养、婴儿保健进行指导.

    关键词: 新生儿脱水热 病因
  •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76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巧平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文献报道降低血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这已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

  • 应用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7例分析

    作者:徐刚;熊治川;唐洪太;王莹

    1984年Thatte等报道了应用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小腿胫骨外露创面并获得成功,随后该皮瓣在临床上被逐渐推广应用.我科自2000~2003年以来,应用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修复17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阴茎夜间勃起电阻抗容量测定仪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作者:张炜;居小兵;金雁;殷长军;吴宏飞

    夜间阴茎勃起(NPT)是鉴别心理性和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重要方法之一[1].夜间勃起电阻抗容量测定仪(NEVA)是美国AMS公司新的NPT检测装置.我科从2000年6月~2002年5月测试患者70例,现报告如下.

  • 宫颈糜烂与人型支原体感染关系78例分析

    作者:王怡芳;顾建逸;杨桂兰;陶菁;谢维卫;朱云霞

    人型支原体(Mh)早分离自女性前庭大腺脓肿患者的病灶部,阴道炎和盆腔炎性疾病被认为与Mh感染相关联,我们也曾从输卵管妊娠者的输卵管炎性组织中查出Mh核酸[1].女性宫颈糜烂与Mh感染之间的关系国内鲜见报道,为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收集2003年3月在我院普查的妇女139例,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了Mh核酸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 PCR)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变化38例分析

    作者:马宁;时开网;刘子君;卞建民;井清源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情变化迅速,重症患者预后凶险,病情难以估计.对AP患者血液成分及凝血状态改变的研究,有利于对AP病情作出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6月间38例AP患者入院24 h进行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和血小板(PLT)的动态检测,以了解其变化与AP疾病程度的关系.

  • 气泵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喘憋49例分析

    作者:李玉书;伏如兵;郑尧干;王维葆

    我科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医用微型气泵气雾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49例,并与同期45例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CT简易定位钻孔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骏;姚建社;夏国道;吴德权;包平;俞向荣;唐永峰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约占脑卒中的10%,但死亡率却是脑卒中的50%[1].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而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研究有其重要意义.我院自1996年10月~2002年7月间采用CT简易定位钻孔抽吸引流的方法,共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 女性生殖器肿瘤致肠梗阻53例手术治疗

    作者:吴强;邵衡华;彭素蓉

    肠梗阻是许多妇科肿瘤患者晚期及终末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患者机体一般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肠梗阻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得以暂时解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延长患者的生命.

  • 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国珍;孔祥清

    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有流入部、膜部、流出部、肌部缺损等类型,以往开胸手术是其惟一的治疗方法,但创伤大,住院和康复时间长,术后留有瘢痕,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手术死亡率为2%~5%)[1].

  • Anderson-Fabry病研究进展

    作者:吴升华;何祚光

    Anderson-Fabry病(Anderson-Fabry Disease, AFD)又称为Fabry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溶酶体病,患者因缺乏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致使糖鞘脂成分如神经酰胺三己糖苷(CTH)或globotriaosylce-ramide(Gb3)、二乳糖苷神经酰胺等堆积于体内各器官,引起临床表现.

  • 造血干细胞的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

    作者:汪承亚

    近30年来,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cells,HSC)移植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一致公认治疗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遗传性造血功能障碍、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方法.

  • 生物人工肾小管对多脏器障碍/多器官衰竭猪IL-10和生存时间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笑云;王恒进;毛慧娟;应旭旻;沈霞

    从2002年6月~2003年1月,我们采用猪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自行构建的生物人工肾小管装置(RAD)[1],对急性肾衰竭(ARF)合并多脏器障碍/多器官衰竭(MODS/MOF)猪进行治疗,观察对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生存时间的影响,获得满意的结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