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单核李斯特菌引起新生儿败血症二例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 disease,LD)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s moncy togenes,LM)所致的人和动物共患的感染性疾病.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近年来多见报道,但败血症较少报道.近来,我院从2例新生儿患者血中分离出产单核李斯特菌,现报道如下.
-
细胞型朊蛋白对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细胞型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PrPC)是一种细胞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正常组织与细胞中,在神经元中的表达量高.它是正常细胞基因编码的产物,约含40%的α螺旋结构,而仅含少量β折叠结构,对蛋白酶敏感,通常不致病.PrPC的生理功能尚未阐明,但已有研究提示其与信号转导、金属离子转运、睡眠、学习和记忆、突触可塑性、神经保护、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均有关联.我们就PrPc对于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脑血管运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抑制人和动物冠状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而其对脑动脉的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我们研究了ox-LDL 对兔离体颅内外脑血管(颈动脉和基底动脉) 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1组(6只),以天然LDL(n-LDL)孵育血管条30 min;2组(6只),以ox-LDL孵育血管条30 min;3组(5只)以ox-LDL+L-精氨酸孵育血管条30 min;4组(对照组),单纯以Krebs液孵育.用不连续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LDL,Cu2+ 诱导法制备ox-LDL;等长张力法测定动脉条的反应性,得出浓度反应曲线,进行统计学处理.
-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应用进展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是以听觉诱发电位(AEP)为基础,当用电刺激听神经末梢后,前10ms内产生的可在头颅表面记录到的一组短潜伏期电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是一项客观的电生理测试方法,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广泛开展,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也愈渐受到听力学家和临床医生的重视。1979年,Starr和Brackmann1首次报道了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进行EABR的记录,其波形特点和起源与ABR相同。其后许多学者利用植入电极对人和动物进行了EABR测试,发现EABR有望成为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及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听觉传导系统的一项有效临床工具。本文对近四十年来EABR的研究热点以及EABR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
氨基酸消旋、异构化与晶状体老化
晶状体老化过程包括脱氨基,消旋、异构化,切除和氧化等。本文主要介绍右旋氨基酸与人类健康,氨基酸消旋、异构化与人和动物晶状体老化及与UV-诱发白内障的研究进展及其形成机制。
-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眼内炎一例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由其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较罕见,且预后极差[1].2005年6月,我们收治了1例该菌所致的化脓性眼内炎,患者预后良好.
-
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载体——辅酶Q与运动能力
1879年,Blyth[1]首先在牛奶中提取出辅酶Q(CoQ)。100多年来,人们不仅确定了CoQ的结构,还发了现其在线粒体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功能以及广泛的抗氧化作用。临床研究还表明CoQ对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及先天的线粒体遗传疾病都有明显的改善能量供应和减少组织损伤的作用。此外,研究人员对补充CoQ改善人和动物的运动能力也进行了大量尝试。本文就CoQ作用机制和外源补充CoQ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综述。1 外源性补充CoQ与线粒体ATP合成速率 外源性补充CoQ可以促进线粒体ATP合成[2]。线粒体ATP合成依赖于电子传递建立的跨膜电化学势能。CoQ是线粒体电子传递所必需,CoQ传递电子同时泵出质子。CoQ传递电子和泵质子的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即Q循环[3]。在循环过程中,每传递一个电子就跨膜输送两个质子。
-
富硒黑木耳中无机元素及硒含量测定
硒是人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或过量均会导致人畜得病.菌多糖在国际上被称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目前已成为医药、保健品开发的"热点".黑木耳多糖由于其优良的人体保健功能,在医学界、营养学界等都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并证明了多种临床保健功能.黑木耳多糖的提取九十年代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黑木耳硒多糖的提取工艺未见报导.
-
尼古丁依赖的药物治疗
烟草是世界上使用普启蒙的精神活性物质.烟草中的成分复杂,其种类高达2000多[1],但只有尼古丁象其它依赖性药物如海洛因、可卡因等一样,可以在人和动物中引起耐受、依赖及戒断综合征[2],象其它精神活性物质一样.
-
葛根素的临床新用
葛根素系自干燥的中药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做了大量研究,认为葛根素系一种β-受体阻断剂,具有冠状动脉扩张,保护全心缺血心肌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人和动物急性心肌梗塞面积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眼科疾病等,日渐引起临床各科医师的重视.笔者现仅就葛根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高效分离与裂解脑线粒体的方法
在人和动物的整个生命活动中,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在细胞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1-4]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等的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取分离高纯度、具有活性的脑线粒体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线粒体功能变化的关键[5-6].脑组织内含有的脂类很多,用一般传统的蔗糖-差数离心法提取脑线粒体,往往得不到大量高纯度的线粒体,因而限制了许多研究,经比较作者发现美国GENMED(杰美)公司的试剂盒可以达到要求,但说明书仅笼统地作了介绍,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还存在诸多不便.本实验室经过多次实验,对杰美公司的试剂盒说明书所介绍的操作步骤加以改进,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取分离、保存高浓度小鼠脑线粒体的方法,即组织匀浆法分离裂解脑线粒体的方法,现将具体的操作步骤介绍如下.
-
常见肺部耐药菌感染治疗进展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包括人和动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增加以及老年患者的增多,肺部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些耐药菌常见的有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产Ⅰ型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我们对上述耐药菌肺部感染的治疗对策分别加以介绍.
-
肉毒素在泌尿科的应用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属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它能引起人和动物很高的死亡率.根据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可将其分为A、B、C、D、E、F、G七个型,C型中有两个亚型C1和C2.而A型易于结晶成标准状态,所以对A型的结构和功能人们了解的也较多.肉毒素一般是以神经毒素和血凝素或非血凝素活性蛋白的复合体形式存在,现流通的几种肉毒素制品都是这样的复合体.
-
情绪自主生理活动的实验研究综述
1情绪基本概念1.1情绪及基本情绪在传统心理学中,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不同于认识和意志的心理形式.从19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对此就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对情绪的实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
-
食品安全中的风险分析
一、风险分析框架需要各方遵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都必须遵循风险分析框架,关键看谁做得更好.框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险评估.这是纯专家行为,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饮食习惯影响,评估结果放之四海皆准.例如红心鸭蛋事件,专家的任务就是搞清楚苏丹红是化工原料不是食品添加剂,是有毒有害物质.进一步研究了解到,每人每天要吃1000个并长期吃下去,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前提是假定人和动物一样敏感.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酶,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脑、胰岛等组织内,有两种同工酶形式,分别为GAD65和GAD67,GAD65的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短臂,GAD67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脑和胰岛组织中与GAD65、GAD67相应的cDNA完全相同[1].在人类胰岛仅表达GAD65[2].1982年Beakkeskov等人发现了β细胞中的64K蛋白质自身抗原[3],1990年又鉴定出该抗原为GAD,并且是IDDM自身免疫反应的关键抗原[4].本文就GAD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
金属硫蛋白与肿瘤研究进展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S)是一类富含巯基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实质性肿瘤中,其分子中所含的巯基可以和亲电性金属(如锌、镉、铜、铂)、自由基团以及某些代谢产物等结合,从而参与细胞内锌和铜等必需微量元素的储存、金属稳定的维持,有毒金属的解毒以及抗自由基氧化等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MTS与肿瘤关系密切,其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疾病预后等相关.现将金属硫蛋白的结构、功能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
饲粮中添加铬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铬(Chromium,Cr)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矿物元素(Anderson,1987).1959年,Schwartz和Mertz早发现铬的生物活性,进而提出葡萄糖耐量因子(GTF)假说,并证实三价铬是GTF的活性成分.
-
实验动物的10个“不愿意”
(接上期)
10它们对未做好动物实验准备的人可以说不
动物实验的过程既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人和动物相互“碰撞”的过程。动物不理解人类拿它们在干什么,一定会对操作、伤害做出反抗、攻击,可能会伤害到人。动物实验可能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动物咬伤、抓伤等直接危害;二是动物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空气、分泌物、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人类;三是人类高致病性病原感染动物实验,从动物或环境再感染人。 -
食蟹猴弯曲菌感染调查
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1973年由Veton等确定的一个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新菌属.其中感染人和动物引起腹泻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胎儿弯曲菌等.该属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在家禽家畜以及野生动物肠道内带菌率很高,这些动物是弯曲菌的主要宿主.研究表明,实验动物肠道内也存在弯曲菌的感染.为了解养殖场饲养猴群弯曲菌的感染状况以及对猴群健康的影响,我们对本场饲养的食蟹猴群进行了多次弯曲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