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猪逆转录病毒与生物人工肝的使用
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或组合型生物人工肝(hybridbioartificial liver,HBL),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接近自然肝脏,功能也全面的人工肝脏支持系统[1].所谓生物型人工肝,就是在整个治疗系统中包含有活的肝细胞或组织,因此具有相应生物活性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生物人工肝领域,因为猪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类相似,猪细胞来源广泛,经济适用,因此目前应用多的生物部分是猪肝脏细胞.但目前已知,作为异种细胞猪肝细胞内存在着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retrovirus,PERV),有引起生物人工肝治疗患者PERV感染的危险.因此,本文就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及猪源性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问题作一简要总结.
-
郎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X误诊为淋巴结结核1例
陈××,男,13月龄,因发热、耳后肿块1月来门诊就诊.病史.外婆有肺结核病史:出生后3月,在当地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左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未服抗结核药.查体:T 38.7℃,消瘦,耳后可触及3cm×3cm大小肿块,压痛不明显,固定,局部皮肤红肿,有波动感;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无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示两肺、纵隔无异常;PPD5 U 17mm×18mm,1 U 14mm×12mm;血常规Hb 9g,WBC 4.4×109/L,N 64%,L 32%,M 4%.给予切开排脓清创引流,脓液涂片作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阴性并做病理检查.病理报告: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中央中性白细胞成堆伴多数郎罕氏巨细胞,未见肿瘤细胞.首先考虑为"右耳后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治疗:局部给予INH、RFP清创换药及INH、RFP、PZA口服.1月后患儿仍有间歇性发热,体温37.8℃~39.7℃,创口愈合不良,换药过程中发现有骨碎片,经颅骨摄片发现右颞骨骨质破坏.进一步检查免疫生化结果:CD+68,LCA+,S-1009-,LYSO-,EMA-,CD-34,提示:增生的郎罕氏细胞为组织细胞来源.
-
关于我国脐血库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自1989年第一例同胞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脐血就成为了继骨髓和外周血后的第三大造血干细胞来源[1].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脐血库储存脐血,以用作脐血移植,修复替代人体受损细胞.到2010年,全世界已经开展了约2万多例儿童和成人的脐血干细胞移植[2].截至2014年1月15日,全世界33个国家的48个脐血库中,储存了602 432份公共脐血[3].
-
导读
01专题
组织工程
我国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的研发迅速,已逐渐从实验室阶段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有的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如何控制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组织工程医疗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要求和标准》一文对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的种子细胞来源、细胞的质量控制、培养基、材料支架表征等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了综述。 -
生殖细胞瘤的治疗
生殖细胞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是2种不同的概念.生殖细胞瘤只是生殖细胞肿瘤中的一类,大概可以占生殖细胞肿瘤的一半左右.生殖细胞肿瘤还包括胚胎癌、畸胎瘤、绒癌等疾病.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生在身体的中线部位,在以松果体区、丘脑、下丘脑、垂体柄等部位多见.其中松果体区和鞍区常见.但是松果体区和鞍区还有其他的肿瘤.以松果体区为例可以发生生殖细胞肿瘤、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松果体细胞来源的肿瘤和其他少见的肿瘤,比如脑膜瘤等等.
-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分离出来的多潜能细胞系.它具有与早期囊胚ICM或PGCs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在体外能够保持正常二倍体核型和未分化状态,并且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在适当条件下,ES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也可以与受体胚胎嵌合,形成嵌合体.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Thomson等[1]率先成功分离、克隆了人胚胎干细胞,并建立了细胞系,这一研究成果立刻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人ES细胞具有其它哺乳动物ES细胞的一般特性,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分化成构成人体的任何一种组织.因此,人ES细胞能够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同时能够在人早期胚胎发生、细胞组织分化以及基因调控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针对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做一简要回顾[1-10].
-
中药序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2例
干细胞移植是有希望根治血液病的方法之一,但排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干细胞来源困难及移植过程中的并发症,极大地限制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我们以中药介入干细胞移植,成功救治两例难治性血液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
重组腺相关病毒2型转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能捕获、加工和提呈抗原,参与淋巴细胞的生长分化,并产生原发性CTL反应的细胞,在激活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1].
-
他克莫司和来氟米特合用预防猪对鼠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针对Ⅰ型和部分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移植将是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人类胰岛组织来源匮乏和免疫移植排斥反应是目前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异种胰岛的应用将能解决移植用胰岛细胞来源不足难题,猪胰岛可能是合适的供体.
-
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学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目前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建造的部分组织或器官已经开始进入或即将进入临床应用,如组织工程化皮肤已经实现商品化,软骨组织工程产品也已经进入临床前期实验阶段,在近年内即可进入临床应用[1~3,12]. 组织工程研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性制约因素: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以及有助于细胞生长、分化的外在环境.其中获得足够数量、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且具有再生活力的种子细胞是开展组织工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尽管目前种子细胞的研究仍面临众多挑战,但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技术取得成功,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4~6]. 鉴于自体细胞、异体细胞及异种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一直较为缓慢,而人类干细胞研究却取得明显进展,展现了未来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几种重要的种子细胞研究进展,着重对种子细胞来源、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
肿瘤干细胞:从假说到科学的漫长之路
干细胞是有自我更新和复制能力的原始细胞,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特定组织中一个或者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在脊椎动物中,它常常被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这种细胞来源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细胞,被认为是全能的(totipotent stem cell),也就是说它具有向机体各种细胞分化的潜能.第2种是pluripotent stem cell,它可以分化成除了胎盘外的任何一种细胞.第3种是multipotent stem cell,它能够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成血液和免疫系统中的各种细胞;此外,肠道、皮肤、大脑和心脏等组织中也存在这种类型的干细胞.5年前,以造血干细胞为主的干细胞生物学研究还是一门非常局限的学科,近年来这方面研究已经拓展到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帕金森病和退行性神经病变等原来认为无法根治的疾病[1],其迅速的发展将对人类的健康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
体外诱导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大鼠受损伤脊髓内的存活和分化
为寻找新的神经干细胞来源用于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采用绿色荧光大鼠(GFP转基因鼠)有毛皮肤在体外经剪碎,胰酶消化,过滤细胞,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分离细胞,用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去除生长因子后用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细胞等过程,采用神经上皮于细胞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MAP2)、神经丝蛋白(NF-200)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培养细胞的分化状况进行鉴定.
-
我国建起了细胞培养细胞库--基础性科技工作建设项目
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的基本生命单位,是一切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体外培养细胞要求绝对无菌等苛刻的条件,否则容易引起支原体感染或变异,使科研数据不够准确或难以重复. 长期以来我国在此领域仅有零星尝试,由于缺乏可靠的细胞来源和培养材料,常常难以使体外细胞长期健康成活和传代.一些珍贵的科研成果如单克隆抗体或传染特定基因的细胞株常因传代保存不善而造成损失.为了取得令国际同行信服的科研数据,国内很多实验室都在国外购买标准细胞.没有我国自己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细胞培养细胞库,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1999年启动国家细胞库建设项目.2000年10月,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细胞中心成立.与国内有关单位一起研制生产了大型液氮冻存设备 ,完成了原保存的100余株、系细胞的整理和登记,扩容入库细胞60株、系,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符合国标标准的操作规程,并开始对外提供细胞等服务.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1991年就建成中科院细胞库,这次改建了生物防护实验室,对外服务细胞千余种.科技部、卫生部专家希望这两个细胞库加速基地建设和国际化进程,继续为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提供标准的细胞株,并在今后基因组计划、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中,发挥优质技术平台作用 .引自<健康报>
-
抗CD20抗体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绝大多数是B细胞来源的,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10大恶性肿瘤之一.NHL还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增长速度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但是许多化疗药物对NHL的治疗效果并不好.
-
胎盘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早分离自人骨髓组织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1],随后陆续在人脂肪组织、外周血、肌肉和结缔组织中也发现了MSC[2-5].目前MSC是临床研究普遍的细胞来源,在组织工程研究、刨伤修复和肿瘤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但MSC在骨髓、外周血等组织中的含量极低,并且有研究表明MSC含量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也大大下降[6].
-
OCT4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
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由其发生的肿瘤形态变化多样,种类较多,如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和胚胎性癌,然而这些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容易与一些非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相混淆.
-
滤泡细胞来源的甲状腺癌的分子改变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按组织形态特点,主要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髓样癌、低分化以及未分化癌,其中除了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神经嵴衍化的滤泡旁C细胞外,其余四者都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上述五种甲状腺癌中为常见,约占甲状腺癌人群的87.3%,其后为甲状腺滤泡癌,约占8.4%,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则分别占所有甲状腺癌的0.9%和1.8%。近年来有关甲状腺癌的分子改变的研究很多,甲状腺癌中常见的信号通路中分子的改变包括RAF基因点突变,RET/PTC基因重排,RAS基因、PAX8/PPARγ基因重排, PI3KCA和CTNNB1的基因改变,以及NTRK、TP53、PTEN,还有IDH-1和TERT启动子的点突变等。我们针对以上分子改变在滤泡细胞来源的甲状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
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的分类和进展
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理界对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诊断过多,如中线恶网(中线坏死性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肠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凡是淋巴结原发性大细胞肿瘤均称组织细胞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等等.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其他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目前上述种种所谓的组织细胞肉瘤或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均已证实为T或B细胞淋巴瘤或噬血细胞综合征,而真正的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极少,仅占淋巴瘤的1%左右.
-
内分泌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自20世纪60~70年代发现了人体内存在有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spersed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后,内分泌系统已大大地扩展了,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内分泌腺,还包括了广泛散在分布于许多器官组织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即DNES系统.多年来国内病理界对内分泌系统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已有充分的研究和认识.内分泌系统的病理除甲状腺和肺的DNES外,与全身其他器官组织的病理相比,有其独特之处:(1)非肿瘤性病变(炎症、变性等)少见;(2)肿瘤相对多,其中良性肿瘤更为多见;(3)肿瘤有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之分;(4)不同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形态相似,如不知取材部位则形态上不能区别(如垂体和胰腺内分泌肿瘤形态相似);(5)大的特点是许多内分泌肿瘤单从组织形态不能区别良性还是恶性.
-
烫伤法克隆小鼠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基因
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 MDC)是1997年由Godiska R 等首次从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cDNA克隆随机片段分离得到的,具有趋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TH2细胞等功能.鼠MDC曾称为ABCD-1.MDC也称为CCL22,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已经证实的MDC受体是CC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