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灌流抢救超大剂量氯丙嗪中毒1例
我院近期成功使用血液灌流抢救超大剂量氯丙嗪中毒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8岁.因自服超大剂量氯丙嗪后昏迷2天由外院转入.患者于2004年3月7日自服氯丙嗪500片(25mg/片),共12500mg后被家人发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在外院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洗胃、导泻、利尿等处理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而于2004年3月9日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T39℃、R30次/分、P 150次/分、BP86/60mmHg(多巴胺维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0 mm,光反射迟钝.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律齐.右侧肢体肌力Ⅰ~Ⅱ级,左侧肢体肌力Ⅳ级,病理征未引出.
-
急诊血滤稀释法即刻逆转高钾血症心电图改变一例
患者男性,30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外伤伴神志不清24h余"于2001年1月23日入住ICU.入院体格检查:体温正常,脉搏136次/min,呼吸38次/min,血压131/83mm Hg(1 mm Hg=0.133 kPa,多巴胺维持下).
-
急性川乌草乌中毒三例
例1 男,28岁,入院前1 h前饮含生川乌、草乌的药酒约150 ml ,感口舌喉头麻木50 min,全身麻木无力、恶心、胸闷、心慌、抽搐30 min.查体: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尚清,面色蜡黄,针样瞳,心率45~65次/min,律不齐,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诊断川乌、草乌中毒,予吸氧、输液,静脉注射阿托品1 mg,洗胃后收重症监护室,监护发现室性心动过速,此时患者烦躁,血压60/30 mm Hg,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 mg,快速输液,多巴胺维持血压无效.监护示室扑、室颤,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微弱,立即电击除颤,经口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心律暂时恢复窦性,仍频发室早,并见R-on-T现象,10 min后再次反复室扑室颤,考虑乌头碱对心肌作用强.即连续作心肺复苏术 140 min,其间电击除颤6次,心律转为窦性,频发室早,患者神志转清,躁动,自主呼吸恢复,血压正常,继续予利多卡因1 mg/min及小剂量脱水剂,24 h后拔气管插管,7 d后痊愈出院.
-
使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床边机ADM08TM/ABMTM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1977年Kramer等首次将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应用于临床,经过20余年反复摸索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技术已日趋成熟。CRRT作为一种新技术,在抢救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SARF)、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疾病中已经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我院于1999年初在国内率先引进德国Fresenius ADM08TM/ABMTM床边机开展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SARF,目前已治疗患者13例68例次,取得较好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3例为1999年3月~2000年5月住我院中心ICU的SARF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18~63岁)。外科创伤引起SARF 6例,内科疾病引起SARF 7例。10例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需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维持,其中6例并发左心衰竭、肺水肿,4例有全身高度水肿。1.2 治疗方法:
-
非穿孔性阑尾炎导致感染性休克2例
例1,男,27岁,以右下腹隐痛20 h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C,脉搏:120次/min,血压:10/7 kPa,神志清,表情自如,无痛苦貌,心肺无异常,腹平软,麦氏点轻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4.0×109/L,N:0.88,尿(-),便(-),胸腹透视(-).给快速扩容、抗感染、多巴胺维持血压,血压波动于9/6kPa~12/8kPa.经24 h严密观察,患者诉腹痛轻微,但体温不降仍在39 C,血压仍以多巴胺维持.腹肌无紧张,麦氏点轻压痛,反跳痛(±),WBC:9.9×109/L,N:0.94.随手术探查,阑尾盲内侧,腹腔无渗液,阑尾明显炎性增粗肿胀,黏膜发黑.病理: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伴出血坏死.术毕即撤除多巴胺,血压很快升至16/10kPa,体温降至37 C.
-
依托咪酯琥珀胆碱麻醉诱导时误吸一例
患者,女,33岁.体重51kg,以"下腹不规则疼痛10小时渐加重"入院.据病史,查体结合B超诊断为"宫外孕",病房时即以多巴胺维持血压90/60mmHg,拟在全麻下急行"剖腹探查术".
-
重度烧伤及多发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2004-04-08因车肇事致双下肢烧伤,周身多处骨折.伤后0.5 h送往当地医院急救,当时血压为0,X片示双股骨干、左胫腓骨、右前臂尺桡骨、左第1肋骨骨折,CT片示肝挫裂伤.即予抗休克、双小腿切开减张等处置.于伤后20h转运至我院.查体:T37.3℃,P 132次/min,R34次/min,BP 90/60 mmHg(静脉多巴胺维持下).神清,四肢末梢凉,右胸腹部大片淤斑,胸部挤压试验(+),肝区叩痛(+),右肺呼吸音较左侧弱,双足趾无知觉,双足背动脉无搏动.双大腿中下1/3以下为烧伤创面,双小腿环状烧伤,呈黑痂、树枝状血管栓塞状,已做切开减张,深达皮下.右小腿中段胫骨及其附着肌肉、足背肌腱外露,呈黑色:右腕部及双大腿肿胀畸形.腹部CT和彩超提示:肝肾间隙积液,肝肾挫裂伤.
-
腹膜透析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致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
患者,男,76岁.入院前24h,患者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憋气,于当地医院查HR 30次/min,BP 60/0 mmHg.ECG示:ST、Ⅱ、Ⅲ、avF,V7~V9,V3R~V4R抬高,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以多巴胺维持BP 70/40mmHg,HR恢复到50~60次/min,患者胸闷、憋气未缓解,遂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心梗时间超过24h,不适宜做溶栓及介入手术,故保守治疗:维持血压、扩冠、抗凝、血小板解聚,生命体征渐趋平稳.
-
心肺复苏后合并截瘫1例报道
患者,男性,53岁,以心肺复苏后双下肢无力2 d于2002年7月19日入院.2 d前因胸痛伴大汗1 h左右,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而行溶栓治疗(尿激酶100万U ivst;25万U ivgtt,续).溶栓5 h后,突然神志不清,口唇紫绀,血压0,心率约20次/min,而立即予面罩球囊给氧,胸外按压及电除颤等心肺复苏治疗.1 h左右神志转清,血压有所回升,在多巴胺维持下波动在75/50 mmHg上下.无尿,同时有胸背痛,双下肢无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
复合麻醉中应用多巴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临床研究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通过深入了解复合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适时调整多巴胺剂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本研究对此进行临床观察.
-
ATP、辅酶A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26岁,因患慢性胆囊结石,脂肪肝入院.住院后给予护肝,抗炎治疗.5月7日上午输ATP及辅酶A;约2分钟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数分钟后昏迷,口吐泡沫呼吸骤停,同时四肢及躯体出现大片皮疹块.诊断过敏性休克,立即中止输液;同时插管术皮囊通气,静滴地塞米松,多巴胺抗过敏升血压;纳洛酮抗休克,丁卡抗炎,654-2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昏迷10分钟后神志清醒,但血压仍测不出.转入重症病房,在多巴胺维持下,BP105/34mmHg氧饱和度测不出,体温不升,四肢凉,HR134次/min,继续用药抢救,治疗后转为正常.
-
奥沙利铂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自述无既往药物过敏史,无家族药物不良反应.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3/61 mmHg.因直肠癌3 m人院化疗.2006年7月20日人院,7月21日上午10时45分开始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注射液150 mg+GS500 ml),5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四肢冰冷等.血压64/31 mmHg,脉搏105次/min,呼吸24次/min.考虑为奥沙利铂过敏,立即停用奥沙利铂,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40 mg肌注,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并予吸氧、保暖等处理,10 min后患者诉胸闷、心悸等症状稍缓解,血压回升至84/56 mmHg,呼吸22次/min,脉搏90次/min,续用多巴胺维持血压,患者渐好转.至下午22时患者血压升至89/68 mmHg,呼吸20次/min,脉搏80次/min.无不适,随后停止吸氧及抗过敏治疗,并改用其他化疗药物治疗.
-
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截瘫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因“肢体无力2h,无法行走”于2013年5月15日由外院转入我科.发病时无胸背腹痛.入院时查体: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腹胀明显,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侧巴氏征(-),T10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股动脉支足背动脉搏动极弱,皮温下降,急行CTA检查,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根部远端1 cm,未见夹层逆行剥离,降主动脉全程真假腔形成,真腔内径较小,并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双侧股动脉.入院1h突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血压80/40 mmHg,脉搏180次/min,血氧饱和度70%,通知麻醉科给予插管,多巴胺维持血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难治性心衰10例
笔者所在科自2004-01~2007-01接受连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76岁,平均56岁.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均属心功能Ⅳ级,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治疗.血透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插入双腔静脉捅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AV600S血滤器,血流量130~150 ml/min,置换量2 000~3 000 ml/h,血滤时间10~24 h,完成脱水量2 000~4 000 ml,补充血浆及人血白蛋白,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血压稳定,及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等综合治疗.
-
高位截瘫引起血压变异性改变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于2003年5月12日因外伤致第4~7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术后5个月出现发作性头痛、全身出汗、胸闷、面色潮红、恶心等,头痛时测血压190/100 mm Hg(1mm Hg=0.133kPa),含服心痛定后血压低至60/30 mm Hg.血压短期内波动较大,高达220/130 mm Hg,低50/30 mm Hg,怀疑嗜铬细胞瘤,在省级医院诊治,经腹部螺旋CT、B超、化验等相关检查排除嗜铬细胞瘤,住院治疗10d,血压波动如前,血压高时用立其丁,低时用多巴胺维持,带药转回我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
-
低血压患者肾移植一例
患者,男性,62岁,因肾功能异常4年,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2年,每天尿量240~300*!ml之间,平时血压一般在100/60*!mm Hg左右.2000年12月28日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供、受者血型为AB-AB,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5%,淋巴细胞毒性试验为0%,供肾热缺血时间为4*!min 50*!s,冷缺血时间为4*!h 12*!min,手术进行顺利,术中血压平稳,维持在100~120/60~80*!mm Hg之间,开放血管后10*!min不见排尿,经多巴胺将血压提升至130~140/60~80mm Hg以上时才有尿泌出,术后12h尿量为4 430ml,但需要用多巴胺维持收缩血压在130*!mm Hg以上,一旦低于此血压尿量立即减少,术后一直都用多巴胺维持血压,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患者尿量维持在4 860~1 890*!ml之间,血肌酐、尿素氮逐渐下降至280*!μmol/L和12*!mmol/L.但其后数次试停用升压药都不能维持稳定的血压,停用升压药使患者出现水潴留,尿量减少至1 000*!ml左右.故术后用升压药维持血压长达22*!d,共用多巴胺2 360*!mg,直至2001年1月20日才停用多巴胺,血压稳定在120~135/67.5~82.5*!mm Hg之间,每日尿量为2 000~2 250*!ml,血肌酐、尿素氮下降至150*!μmol/L和8*!mmol/L,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免疫抑制剂治疗,2001年2月6日肾功能正常,痊愈出院.此例患者术前生理血压一直偏低,其机体内的组织器官已适应,当一个正常血压的供肾移植到体内后,机体原来的血压不能达到供肾所需的血流量,使其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因而无尿,当血压升至一定程度后,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
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症术中并发DIC 1例
患者,女,31岁,2004年3月以右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症入院.凝血功能正常.在硬-腰联合阻滞下行右股骨病灶清除取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手术开始2 h后,清除股骨纤维增生物,创面大量渗血,血压降至6.7/2.7 kPa,HR:106次/min,SpO2:97%~100%,阿拉明+多巴胺维持血压11~10/5.3~4kPa.加速输注胶体液2 000ml、红细胞悬液20u、新鲜冰冻血浆400 ml、5%碳酸氢钠250ml,晶体液1 000ml,共计输入量6 300ml,术中出血约4 000ml.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脑出血2例
例1男,49岁,因"腹痛2+d"入院.此次因进食脂餐后起病,既往有吸烟及饮酒史.入院时血压予多巴胺维持,嗜睡,双侧大腿可见散在花斑,腹部膨隆,张力高,中上腹压痛.血淀粉酶:677 IU/L,脂肪酶:662 IU/L,甘油三酯:5.7 mmol/L,肌酐:288.7 umol/L,腹部CT示SAP改变.
-
严重乌头碱中毒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53岁.因误服藏药100余粒2小时,出现舌尖及四肢发麻,心慌胸闷就诊.追问药商,其药之重要成分为乌头碱,每100粒约含乌头碱3.5mg.查体:神志清楚,BP12/6.6kPa,R22次/分,两肺听诊(一),HR65次/分,节律齐,心脏无杂音.四肢痛触觉减退,膝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力Ⅳ级,巴氏征(一).诊断乌头碱中毒.即刻建立静脉双通道,一通道快速补液,另一通道予多巴胺维持血压.同时快速机器洗胃,操作时间约3分钟,洗出棕黑色残渣少许.
-
多巴胺和维生素B12球后注射治疗儿童弱视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维生素B12球后注射治疗儿童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80例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小剂量(2~4mg)多巴胺和维生素B12球后注射;对照组,综合疗法如光栅、后像及精细作业等训练.两组均遮盖主导眼,观察3~72(平均52.9)月.结果治疗组完全治愈率52%,基本治愈率为12%,55%恢复完善的立体视觉,P-VEP潜时32例正常,4例缩短.对照组完全治愈率22%,基本治愈率12%,立体视觉恢复率为30%,P-VEP潜时20例正常,12例缩短.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多巴胺和维生素B12治疗儿童弱视,经远期疗效观察,视力稳定,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