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易受高血压伤害的三个器官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的罪魁祸首,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很多人在高血压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但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组织缺血,引起这些重要脏器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
家有卧床病人
生活中,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骨折后的病人,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的病人,在经过医院的一段时间治疗回到家后只能卧床休息,因此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医学上就称为褥疮.所以,对久病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家人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活络效灵丹加味联合三黄洗剂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临床研究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利于细菌生长,糖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1],容易发生感染,感染使血糖难以控制,相互影响;另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因为高血糖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局部组织缺血、微循环障碍、局部感染、免疫力低下导致溃疡难以愈合[2],一般的西医治疗方法,控制血糖、抗感染、外科清创换药、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愈合慢、溃疡反复发作向深部发展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甚至因感染导致死亡,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治愈困难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中医药内外治在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上有很多优势[4],我科在西医治疗(抗感染、改善循环)的基础上配合活络效灵丹加味口服、三黄洗剂外用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动脉供血减少或中止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或梗死,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各种症状和体征[1].现有研究表明,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3年5月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旨在观察早期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
-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在我国均列首位.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约占全部脑卒中70%,常会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所以尽快促使受损神经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非常必要.我们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正常月经和异常子宫出血机制的新概念
月经周期末,黄体萎缩致使雌孕激素水平下降而来月经。 月经来潮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血管活性的变化源于1940年Markee在恒河猴中所观察到月经前内膜血管收缩,继而扩张,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而出血。有学者认为子宫内膜特有的螺旋动脉是月经出血的基础。近年研究表明血管活性的变化主要受前列腺素、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二是组织破坏。1961年Hisaw等发现,灵长类子宫内膜萎缩,螺旋动脉不复存在时仍有月经来潮,从而对前述观点提出异议。1991年Ludwing等发现在正常周期第28日,子宫内膜腔上皮显示灶性病变并迅速蔓延致内膜功能层大部退变,血管破口及腺体暴露。该论点在90年代开始才引起关注。近年研究认为,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组织抑制物间的平衡失调是导致组织破坏的原因。
-
炎性因子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形成中的促进作用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致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脑血管疾病.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使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脑动脉粥样硬化是ACI的主要病因.炎症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炎性反应细胞及其释放的产物是主要的促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这些因子包括以下几种.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6例临床观察
脑梗死是多因素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近年来,该病已成为中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均高.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9~2010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均经头颅CT确诊或第1次头颅CT检查正常而复查时确诊.
-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致大血管动脉硬化及微循环病变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皮肤感觉异常和缺失;神经病变引起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易裂;同时高血糖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破损处皮肤细菌容易繁殖,从而继发感染.
-
分析透析器残血的原因及处理
透析器残血是指透析结束回血后透析器内滞血、凝血而显著影响透析清除效果,造成患者血液流失、贫血、组织缺血、缺氧,是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密切相关.为了减少患者的血液丢失量,增强透析效果,将近年来的透析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脑卒中是以脑组织缺血、出血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病[1].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2].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有遗留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的发病原因,预防机制,防止复发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
脑血栓形成的家庭应急处理
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引起脑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而使周围脑组织缺血,从而发生缺血性脑梗塞等临床症状的脑血管意外.发病前多有头痛、头晕、手足麻木等先兆,常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昏迷少见.
-
坚持"三早"避免糖尿病足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血糖浓度长期居高不下,下肢血管被斑块、血栓阻塞,血流不畅,神经、组织缺血,就会引发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感染、破溃,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在国外住院的糖尿病人中,该病占47%,国内可达8%~12%.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避免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关键.
-
筋膜间区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性护理
笔者对如何做好筋膜间区综合征预防性、治疗性的护理工作作了一些探索,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自1983~1996年共收治筋膜间区综合征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发病部位:前臂8例,小腿6例。1例前臂骨折的病人由于及时发现本征的早期征象立即解除夹板固定,经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病人恢复良好。13例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其中12例受累肌群和神经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例因肢体缺血时间超过24小时,出现肌肉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被迫截肢。2 护理措施2.1 严密观察,早期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应严密观察、及早发现。临床上常用疼痛、麻痹、无脉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此外,筋膜间区内压力测定也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一般前臂和小腿的正常组织压分为9mmHg和15mmHg,如组织压分别升至55mmHg和65mmHg时,表示血流已完全停止;当组织压升高到低于患者的舒张压10~30mmHg时,则已有紧急切开筋膜间区的指征。2.2 预防性护理 ①肢体创伤出血者,在急救时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对有肢体血管损伤者,如股动脉或动脉损伤应及时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因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受其供养的肌肉等组织缺血在4小时以上,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后,肌肉等组织反应性肿胀,使筋膜室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容易发生本征。②对于行石膏外固定或小夹板固定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重点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包括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动脉搏动情况,应注意固定松紧适宜度。使用外固定后应抬高患肢,同时对肢体远端进行按摩,以促进血运及淋巴回流。③对疑有筋膜间区综合征的肢体不可将其抬高,因抬高患肢将降低局部血压,反可促进筋膜间区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可放于心脏水平位间断给予热敷、红外线照射及按摩治疗,以减轻肢体缺血缺氧。④对于肢体肿胀明显者,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2h后可重复1次,一般每日2次,连用3~5日,达到消肿的目的,预防本征的发生。
-
京万红软膏治疗压疮患者30例
皮肤压疮是因为患者长期卧床,局部受压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组织溃疡坏死,一旦发生比较难治愈.如继发感染,则加重病情引起患者出现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1].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生素换药,治疗时间比较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效果不满意.我院应用京万红软膏治疗肺癌长期卧床压疮患者,疗效满意.
-
丹参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对slCAM-1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急性期(起病1、4、7、14天)血清sICAM-1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l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入院后第7、14天丹参治疗组病人血清sICAM-1浓度(425.38±83.33/340.89±100.5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血清sICAM-1浓度(550.97±105.74/397.52±78.5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中sICAM-1浓度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脑梗死后炎性反应介导的脑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的进程.丹参可以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s1CAM-1的水平,从而减轻急性期脑组织缺血所致的炎症反应.
-
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常导致脊髓或马尾神经发生不同程度损害,造成其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是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脊髓损伤主要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1].原发性损伤多见于脊柱骨折或脱位压迫、撞击、牵拉或切割脊髓,造成神经细胞坏死和轴索中断,而继发性损伤是原发性损伤启动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化级联反应,导致组织缺血、水肿、细胞凋亡、微循环障碍、脂质过氧化反应、轴突脱髓鞘等.
-
在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非肝素化猪循环模型中心肌和外周缺血导致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增加
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A)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被人们进行了广泛讨论。作者用猪作为模型对心肌缺血的动态性的 PAPP-A 进行了评估。通过对左前降支结扎诱导的心肌缺血(LAD)冠状动脉的操作从而使机体产生 PAPP-A。已经确定系统性上升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并非是产生妊娠相关蛋白 A 的来源,然而有趣的是,通过左股动脉结扎所诱导得外周组织缺血却能引起左后肢系统性上升从而产生 PAPP-A。这是证明 PAPP-A 升高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或使用肝素期间心肌缺血是密切相关的。作者的实验结果对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A)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这一有用的生物标志物的具体作用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
C-反应蛋白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系
严重的感染、创伤、炎症、组织缺血、坏死和再灌注损伤均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而SIRS是多脏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ple organ dysfunctions syndrome,MODS)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在急性炎症时出现的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在微生物入侵、组织损伤、免疫反应、炎症过程时升高,出现的快,一般在感染后4-6h出现,随炎症的变化发生变化[1],而与发热、血沉、白细胞增加等各种炎性因素无关.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CRP与SIRS和MODS的关系并探讨CRP在MODS救治过程中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
-
粉剂瓶加药小技巧
临床上护士在给患者加药溶解、稀释瓶装粉剂药物过程中,容易出现粉剂药液堵塞针头或当针头穿过瓶塞时,有可能将瓶塞切割下来的皮塞碎屑及内衬薄膜带入药液,这些不溶性微粒如果经静脉进入人体,堵塞血管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形成局部肉芽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