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圆锥角膜对侧无明显改变眼的共焦显微镜所见
目的了解圆锥角膜患者对侧无明显临床改变眼的共焦显微镜的影像特点,探索共焦显微镜在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检查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的应用共焦显微镜研究评价37例圆锥角膜患者对侧眼无明显临床改变者、62例中高度近视和43例中高度近视角膜接触镜佩戴者作对照,比较各组之间的图像、角膜基质、内皮细胞的密度等.结果圆锥角膜对侧眼无明显临床改变者组和中高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接触镜组比较,其年龄、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中发现圆锥角膜患者对侧眼无明显临床改变者组中有8例出现前或后基质暗纹,对照组角膜没有发现类似的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前、中、后基质细胞密度在早期圆锥角膜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间上皮下神经的形态结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圆锥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的改变,是一种新的临床检测手段,它为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角膜厚度对两种眼压测量方法的影响
目的比较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差异,并分别探讨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iss,CCT)对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影响.方法对108例拟接受PRK或LASIK手术的患者行CCT,NCT和Goldmann压平计眼压测量.结果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F=89.7044,P<0.01).CCT与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4960(t=8.3563,P<0.001)和r=0.2113(t=3.1623,P<0.001).结论 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值有差异,NCT测量值大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CCT对NCT的影响大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
-
多焦ERG对葛根素提高网脱术后视功能的疗效评价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葛根素提高网脱术后视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11月至2004年4月,住院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视网膜复位的病人110例110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500ml/d,对照组静脉滴注奥多肽(蛋白水解物)注射液20ml/d,10~15天.治疗前后检测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评价视网膜的功能.观察指标:治疗前后mERG4个象限的P1波平均象限反应密度(QA P1,nv/deg2),P1波幅值(AP1,μv),N1波幅值(AN1,μv),P1波潜伏期(TP1,ms),N1波潜伏期(TN1,ms)数据结果均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网脱面积、治疗前视力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视网膜脱离象限mERG各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网脱象限mERG各指标中,象限P1波幅值密度(QAP1),P1、N1波幅值(Ap1、AN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波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网脱象限mERG各指标之差中,象限P1波幅值密度(QAP1),P1、N1波幅值(Ap1、AN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有促进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位视网膜功能恢复作用,多焦视网膜电图可以客观地评价.
-
糖尿病性视网膜血管径改变
目的量化糖尿病视网膜动静脉血流与血管横径的改变.方法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对照组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眼底荧光造影的血管横径显著大于彩照的血流横径;糖尿病组的血管横径大于对照组;颞侧的血管横径大于鼻侧;用彩色照片计算的第4分支动静脉比值大于用荧光造影结果计算.结论颞侧分支血管横径和其轴流宽度相对大于鼻侧,与颞侧视网膜面积较大,颞侧视网膜起主要的感光功能,新陈代谢较旺盛,需氧量增加,血流量增多有关.视网膜血管湍流表现为彩照的血流宽度等于甚至大于荧光造影的血管横径.在视网膜动脉第4分支可见血流以湍流方式流动,表明分支血管血流速度加快,或血管阻力增加.荧光造影动静脉期,静脉外周血浆层早呈现荧光,说明在微小静脉腔内,越靠近管壁流速不是越慢,反而是快.这种血流逆反轴流现象可解释血管口径变小反而血流阻力降低的原因.糖尿病组的静脉分支血管横径大于非糖尿病组的同级血管径,与糖尿病视网膜组织缺血,高血糖使视网膜血管径自我调节力受损有关.对疑似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伴糖尿病者,好应用荧光造影结果来测量动静脉血管比值,避免眼底镜检查方法判定血管动脉硬化的高假阴性率,防止漏诊.
-
思利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药物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疗程.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思利巴联合综合疗法(简称联合疗法),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随访三年后判定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53%,对照组有效率81.06%,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疗法优于综合疗法.
-
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的效果及硅油填充眼IOL度数的测算方法.方法 1.硅油填充眼IOL度数测算.2.建立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系统维持术中和术后眼压分别为27.2cmH2O(相当于20mmHg)和40.8cmH2O(30mmHg).3.硅油填充眼先行眼内硅油取出术,然后行后房型IOL植入术.4.植入后房型IOL:若后囊完整,植入囊袋内IOL;前囊完整植入睫状沟固定IOL;前后囊缺损植入睫状沟缝合固定IOL;虹膜缺损或瞳孔极度散大,植入带虹膜IOL.5.术后随访2.5~39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 38例(38只眼)成功地进行了后房型IOL植入术,其中囊袋内植入IOL 6例,睫状沟固定IOL 19例,睫状沟缝合固定IOL 9例,植入带虹膜IOL 4例.硅油取出联合IOL植入术10例.术后视力≥0.1 32例(84.2%),≥0.3 22例(57.9%).硅油填充眼术后屈光度(-1.58±0.61)D,与术前预见的屈光度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有视网膜损伤(2例)及睫状体出血(2例),术后并发症有玻璃体出血(3例)、视网膜脱离(2例)及眼球萎缩(1例).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IOL植入术的效果满意,术中术后眼压维持对于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硅油填充眼IOL度数测算方法值得推广.
-
LASIK后再近视的治疗
Camellin[1]1999年首创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由于术后疼痛轻微,较轻的haze和较稳定的视力,受到了广泛关注[2、3].
-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方法对200例(200只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并对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菌检出率较低(7.00%),而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高(146只眼,73.00%);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有129只眼(88.36%),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革兰氏阴性细菌17只眼(11.04%),以大肠埃希氏菌、淋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多见.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敏感,而对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急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在临床工作中应有针对性选择有效抗菌素进行治疗;尽早获取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于病原学诊断和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目的探讨25G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手术(25GTSV)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25GTSV手术系统,对IMH15例1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15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25分钟,平均约21.4分钟.15眼中9眼采用表面麻醉,6眼采用球后麻醉.14眼可顺利剥除黄斑裂孔旁内界膜,1眼未能完整的撕除.术后1~6个月行OCT检查,显示15眼中14眼裂孔闭合,1眼裂孔缩小但未闭合,裂孔闭合率为93.3%.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裂孔再裂开现象.后一次随访,术后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0.35.9眼(60%)的病人视力至少提高两行.手术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结膜下气泡(2眼)、晶状体后囊下羽毛状混浊(5眼),晶状体核硬化(2眼),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以及切口持续性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采用25G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IM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确切的优点,特别是可在表面麻醉下手术,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可用于门诊开展IMH的手术治疗.
-
磁共振成像、视诱发电位和视野检查在视神经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MRI、视诱发电位(VEP)和视野(Vision Field,VF)在视神经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视神经炎者60例分别行MRI、VEP和视野检查,每例所有检查均在一周内完成,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MRI阳性率高(96.67%),其次是视野和VEP(86.96%和75.58%).同时发现MRI具有定位和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结论 VEP和VF结合MRI检查,三者相辅相成,将有助于视神经炎更早、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眼底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LASIK术前眼底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对LASIK术前2834眼扩瞳后行眼底检查并作详细眼底记录.结果因发现眼底并发症明显而暂缓手术者共46眼(1.62%),其中视网膜裂孔20眼(0.71%),视网膜退行性病变23眼(0.81%),眼底出血3眼(0.11%).结论 LASIK术前扩瞳后详细检查眼底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
超声乳化术中粘弹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比较三种粘弹剂(其胜、Helaon GV和DuoVisc)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8人,共70只眼,按选用的粘弹剂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其胜组、Helaon GV组和DuoVisc组,均采用乳化劈裂技术乳化晶状体核,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和12周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各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差异.术后1周、4周和12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其胜组比较,Healon GV组差异显著(P<0.05),DuoVisc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1周,DuoVisc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计数高于Healon GV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DuoVisc和Helaon GV均具有较好的角膜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其胜的保护作用稍差.DuoVisc更有利于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的恢复.
-
正常人眼高阶像差及其年龄相关性改变
目的了解正常人眼高阶像差的分布及其生理改变.方法运用基于Hartmann-Shack原理的Asclepion波前像差仪,在原瞳暗视状态下,检测151例正常人眼的波前像差,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5例(≤30岁)、中年组50例(31~50岁)、老年组46例(≥51岁).获得相应各年龄组的高阶像差值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三阶像差、四阶像差、球差、慧差分别为:三阶像差,青年组(0.733±0.307)μm,中年组(0.816±0.320)μm,老年组(1.054±0.480)μm;四阶像差,青年组(0.421±0.169)μm;中年组(0.510±0.201)μm;老年组(0.625±0.348)μm.球差,青年组(0.960±0.661)μm、中年组(1.086±0.692)μm、老年组(1.278±0.992)μm;慧差,青年组(0.971±0.536)μm、中年组(1.067±0.532)μm、老年组(1.406±0.700)μm.经分析三阶像差、四阶像差、慧差、高阶像差RMS和总像差RMS均与年龄的成正相关,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眼的高阶像差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三阶像差、四阶像差、慧差、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随年龄而明显增加.
-
单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单侧眼发病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确诊为单侧眼发病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双眼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形态、屈光状况及眼球轴长等多种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双眼前房深度:发病眼前房轴深,浅眼为1.4mm,深眼为2.04mm,平均为1.89mm;周边前房深度均小于1/4CT或完全消失.未发病眼前房轴深,浅眼为2.45mm,深眼为3.62mm,平均为2.73mm;周边前房深度均大于1/3CT.双眼房角状态:发病眼全部为窄Ⅳ房角,并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闭合.未发病眼均为窄Ⅰ至宽房角,无粘连闭合.双眼屈光状态:发病眼14只全部为远视,远视度数为+200至+450度;未发病眼中正视3眼,近视11眼,其近视度数为-320至-850度.双眼眼球轴长:发病眼眼轴短的为20.8mm,长的为22.5mm,平均为21.3mm;未发病眼眼轴短的为23.4mm,长31mm,平均为27.1mm.结论前房浅、房角窄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解剖基础.并非所有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都一定双眼发病,一只眼发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只眼若不存在前房浅、房角窄这一发病的解剖基础,则不会发生同样性质的青光眼.
-
翼状胬肉的眼表改变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对眼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7月~2004年9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6例.以翼状胬肉眼为病例组,另一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两眼依次行Schirmer I试验、BUT检查、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组间差异.并行相关性检验,探讨它们间的联系.结果病例组的Schirmer I试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膜鳞状化生级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以1级和2级化生为主,并可见采集标本时获取的细胞数量较少.结膜鳞状化生级别与BUT值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翼状胬肉对泪液分泌无明显影响,使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翼状胬肉表面结膜鳞状上皮化生.
-
653例结膜肿块病理学分析
目的常见结膜肿块的病理学分析.方法收集上海市眼耳鼻喉医院眼科病理室存档的653例结膜肿块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53例结膜肿块中,良性病变523例(80.1%);癌前期病变30例(4.6%);恶性病变100例(15.3%).良性肿块共523例,前三位分别为囊肿、炎症和色素痣.恶性肿块共100例,前三位分别为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结论通过大量的病理样本统计分析及相应疾病的病理学特性的分析比较,有助于临床对结膜肿块的诊断.
-
LASEK与PRK术后角膜组织结构的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目的评价活体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 through focusing,CMTF)在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高度近视患者31人(62只眼)角膜进行CMTF检查.结果通过连续共聚焦扫描及焦点分析,得到角膜精确的、可重复的、深径度的图像,X、Y轴和Z轴多层情况及实时四维显示.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及基底细胞的形态及紊乱程度的变化、术后相同时相点产生的瘢痕均弱于PRK术后同时期.结论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可直接观测活体角膜各层细胞形态结构,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创面修复、手术效果的评价提供有利证据.
-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合并轴性高度近视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膜混浊状况.方法选择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合并轴性高度近视眼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9例(135眼)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0例(136眼),平均随访时间12.65±8.73(3~34)个月,比较两组囊膜混浊程度、囊膜混浊及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结果合并轴性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组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囊膜混浊百分率分别为23.70%、9.56%;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分别为10.37%、1.47%,两种百分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囊膜混浊程度分级后行秩和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轴性高度近视是影响白内障术后囊膜混浊的重要因素.
-
蓝/黄视野检查在预测青光眼视野变化的价值
目的评价蓝/黄视野检查法(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在预测青光眼视野缺损进展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分别在同期内行BYP和白/白视野检查法(white-on-white perimetry,WWP)检查,在同期视野检查后每年至少有1次WWP随访检查.末次WWP检查与同期2种视野检查的间隔时间为17~40月,并分析WWP检查视野缺损进展情况.比较分析视野缺损进展组和未进展组的同期BYP和WWP检查的视野缺损点数和视野指数与视野缺损进展的关系.结果 11例患者视野缺损无进展,5例患者视野缺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进展组的BYP检查的缺损点数明显多于同期WWP检查的缺损点数(t=4.67,P=0.0095);而未进展组2种视野检查的缺损点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87,P=0.0912);BYP检查的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值均明显低于同期WWP检查的MS值(P<0.05);BYP检查的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值明显高于同期WWP检查的MD值(P<0.05).同期BYP和WWP视野缺损点数之比,进展组(1.96±0.48)明显高于未进展组(1.31±0.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5,P=0.0129);同期BYP和WWP的MD值之比,进展组(2.04±0.87)明显高于未进展组(1.22±0.3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7,P=0.0122).结论同期BYP和WWP检查缺损点数之比和MD值之比越大,其视野进展的可能性亦越大.BYP检查能预测青光眼视野缺损进展情况.
-
正常人倍频视野的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人倍频视野检查的表现特征,以探讨其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Welch Allyn,Inc.生产的倍频视野计(Frequency Doubling Perimeter以下简称FDP)N-30全阈值程序对正常者95人(165眼)进行中心20度(鼻侧为30度)视野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国外文献命名为contrast sensitivity,本文也沿用对比敏感度这一名称)测量,男47人、女48人,被检者年龄15~68岁,平均(39.1±16.5)岁.结果正常人男性与女性、左右眼间视野平均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上、下半侧视野之间的平均对比敏感度差异有显著意义;视野平均对比敏感度随年龄增加呈直线下降,年龄每增加10岁,则对比敏感度降低0.4分贝;不同偏心度视野的对比敏感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正常人倍频视野平均对比敏感度不受性别及眼别的影响;上、下半侧视野之间的平均对比敏感度具有不对称性,视野平均对比敏感度随年龄增加呈直线下降.
-
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特发性上睑退缩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经结膜下进针提上睑肌及Müller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特发性上睑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22眼)特发性上睑退缩患者,应用肉毒杆菌毒素A经上睑上1/3内、外侧结膜进针,注射于提上睑肌及Müller肌,根据上睑退缩程度分别给予2.5u、4u、5u.所有病例追踪观察8~28周.观察上睑缘位置,效果欠佳者隔1个月可再次注射.结果所有病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后约1~6d出现麻痹效果,10d左右达到高峰,上睑缘下降1~4mm,效果持续4~20周,半年后上睑缘均恢复于发病前生理位置.结论经结膜下的提上睑肌及Müller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是治疗特发性上睑退缩的有效方法.
-
全角膜穿透性移植术后部分穿透性移植术治疗严重全角膜病变
目的为了使全角膜穿透性移植术(TPK)后移植片混浊的病人复明,再次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PK),观察疗效.方法对18例TPK术后出现移植片混浊的连续病例,再行PPK(甚或多次PPK)治疗,观察和分析术后变化.结果 PPK后移植片透明率55.56%(10/18),视力0.1及以上者12例(66.67%).第一次PPK后6例眼内压升高(33.33%),UBM检查PAS及房角关闭>1/2周者8例(61.54%),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移植片混浊关系密切的因素有:原发病,角膜新生血管,PAS及房角关闭>1/2周,术前或术后行睫状体光凝术,术中联合小梁切除术等.结论 TPK后移植片混浊的病人可再次行PPK复明,但术后视力改善、移植片生存质量、术后青光眼发生、排斥反应等问题均需密切随访.术前纠正预先存在的危险因素,术中避免过多的手术干预(尤其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避免睫状体光凝术,可提高TPK后再次PPK成功率.
-
硬脑膜额肌悬吊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目的探讨利用异体硬脑膜作为悬吊材料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7例43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儿童行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术.结果术后随访3~32个月,所有患儿外观改善,睑缘弧度美观,符合生理状态.结论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方法简单可靠,术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负压的多维控制模式及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意义
目的根据负压在超声乳化手术空间内释放的实际终端效应是具有三维立体分布特征的吸力场,本研究在负压的传统脚踏板单维强度(mmHg,1mmHg=0.133Pa)控制平台的基础上,提出融合了基于超声乳化探头控制平台的对负压吸力场强度的空间分布、方向性及阻遏调控的负压多维控制模式;就其对提升负压终端效应的精确性及可控性的影响及相关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Ⅳ级硬核老年性白内障病例170例(174眼)接受高负压(200~250mmHg)主导下的劈核乳化术式,其中91例(94眼)接受负压的多维控制模式,即在脚踏板控制负压单维强度(mmHg)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乳化探头切面的朝向、灌注液流方向及超声靶物的相对位置,对负压吸力场进行吸力强度的立体分布、方向性及阻遏调控;另外79例(80眼)是在传统脚踏板单维负压控制平台下完成的回顾性对照组;对术中发生负压相关的后囊膜吸触或吸破的发生阶段以及发生率进行组间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负压的多维控制模式使负压的实际终端吸力场效应能够更为适时、灵敏地与乳化探头的实际操作状态及操作环境相匹配,提升负压的整体控制精度,减少负压相关的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χ\+2=5.41,P<0.02).结论负压的多维控制模式涵盖两个控制平台:(1)传统的脚踏板控制平台:是对负压的单维强度控制(mmHg),不具有对负压终端吸力场的立体控制效应;(2)乳化探头控制平台:是对负压终端吸力场的立体的、全面的控制.多维控制模式是对两个负压控制平台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对负压实际终端吸力场效应的立体的、完整的控制,有效地提升负压的整体控制精度和安全性.
-
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C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目的评价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中应用0.1mg/ml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例(30只眼)具备NPTS手术适应症的开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Ⅰ组:14例(20只眼),应用0.1mg/mlMMC,放置时间为5min;Ⅱ组:7例(10只眼),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51个月,平均(30.35±8.89)个月.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视力:术后1个月时,Ⅰ组与Ⅱ组的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220).(2)眼压:术后6、12、24个月时,Ⅰ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5.40±3.51)mmHg、(15.24±3.10)mmHg、(15.48±2.69)mmHg;Ⅱ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6.65±2.50)mmHg、(16.29±2.92)mmHg、(17.22±2.06)mmHg.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6、12、24个月)眼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t=0.956、0.853、1.665,P=0.348、0.402、0.110).术后24个月时,采用寿命表分析法计算,Ⅰ组和Ⅱ组的完全成功率分别为78.89%和55.6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076,P>0.05);加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及(或)行Nd:YAG激光击射非穿透区残留组织,Ⅰ组和Ⅱ组的条件成功率分别为89.47%和88.89%,差异亦无显著性(χ2=0.0002,P>0.05).(3)滤过泡:末次随访时Ⅰ组16只眼(84.21%)、Ⅱ组6只眼(66.67%)有微囊状或平坦弥散滤过泡,比较两组的滤过泡构成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216).(4)并发症:Ⅰ组术后早期少量前房积血2只眼,轻度房水闪光5只眼;Ⅱ组术后早期1只眼有轻度房水闪光.(5)前房角镜检查:5只眼(Ⅰ组3只眼,Ⅱ组2只眼)虹膜根部与非穿透区残存小梁网有局限性前粘连.结论 NPTS术中应用0.1mg/ml MMC可产生与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相当的降眼压效果.但MMC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缝合与否对术后散光的影响
目的探讨切口缝合与不缝合对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的影响.方法将83例拟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缝线组、无缝线组,采用5.5mm~7.0mm的直线型巩膜切口分别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缝线组术中缝合巩膜切口1针,无缝线组切口不缝合.分别观察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SIA、角膜散光轴向分布等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期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0.5的百分比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而SIA则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缝线组术后1月SIA与术后6月无显著差异(P>0.05),无缝线组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缝线组术后1月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与术前、术后6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缝线组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采用5.5~7.0mm巩膜切口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巩膜切口缝合1针能减小SIA度数,取得较好的屈光稳定性,获得与无缝线切口同样好的术后裸眼视力,同时增加了切口的安全性.
-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遗传性角膜病变.1898年首先由Groenouw报告,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们发现的一家系报告如下.
-
严重眼内炎的手术治疗
眼内炎是一种损坏严重的眼内感染,可导致视力丧失.通常认为眼内炎视功能无光感时失去了手术治疗的价值.但随着眼科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使部分无光感眼内炎患者有恢复视力的可能,近对4例严重眼内炎无光感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均获得了部分视力.
-
人工晶体硅油眼致恶性青光眼1例
游××男 74岁因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28小时,突然视力下降3小时,于2004年5月12日入我院眼科.右眼视力0.3,左眼眼前光感,除颞侧外其余方位光定位不准确.右眼角膜透明,晶体核性混浊,眼底模糊见视网膜平复.左眼结膜充血,上方角膜缘缝线在位,角膜透明.
-
眼眶炎性假瘤自发眶内血肿1例
刘×男 2岁于2003年7月5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眼肿胀突出,并逐渐加重,尤以上睑为重,眼球向下移位,向上运动受限,无发热疼痛,无外伤史曾在当地医院用抗生素、激素治疗无效.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
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青光眼1例
患者男 23岁以右眼视物不见10年,眼胀痛伴头痛7天,于2004年8月20日入院.自幼患双侧颜面部血管瘤,曾在外院诊为双眼先天性青光眼,给予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入院时视力,右无光感,左0.4.眼压右55mmHg,左36mmHg.双侧颌面部、眼睑、耳廓、颈部血管瘤,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右眼角膜水肿,表面可见水泡,角膜横径14mm,竖径13mm,前房深,瞳孔4mm,直接对光反应消失,虹膜表面有散在新生血管.左眼角膜透明,角膜横径12.5mm,竖径12mm,前房深,瞳孔3mm,虹膜未见新生血管,晶体透明.
-
颈椎病性畏光1例
畏光是常见的眼部症状,许多原因可导致畏光.作者发现1例眼部仅有强烈畏光的颈椎病患者.现予以报道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患者女性 35岁双眼畏光6个月余,近3月加重.有颈椎病史.眼畏光发病后曾在多家医院求诊,予以人工泪液治疗无效.两眼视力均为1.5,两眼近视力均为J1.两眼压均为15mmmHg.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1家系
先证者(Ⅲ4) 女 22岁出生后双眼不能睁大,眼球固定在下方,不能上转,仰头视物.于2004年3月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父母非近亲婚配.先证者为第Ⅲ代第4胎,足月顺产,智力正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有阳性家族遗传史,其祖父、父亲、姊妹以及叔叔、姑姑和他们所生后代多人患同类病征(图1).视力右0.8,左1.0.
-
眼眶原发骨内血管瘤5例
眼眶肿瘤种类繁多,发病率不尽相同,张虹[1]统计3406例眼眶病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8.3%占第二位,但原发眼眶的骨内血管瘤甚为罕见,张虹统计的3406例眼眶病中未见报道.本文对我院1997年~2004年诊治的5例眼眶原发骨内血管瘤报告如下.
-
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
患者男 44岁因右眼视野缩小20天来诊,体检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眼压15mmHg.右眼视网膜颞上赤道外可见实质性隆起占位,表面富于血管及桔皮样色素沉着斑,占位病变呈半球形,周边部视网膜脱离,并有色素斑.左眼未见异常.
-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期与人工晶体植入
外伤性白内障多发生单眼,本文比较分析了二组50例(50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其中Ⅰ期手术24眼,后期26眼)术中术后相关情况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近年来我院施行了50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均为眼球穿孔伤(眼内异物、玻璃体出血等复杂病例不在此列).
-
眼眶及口腔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
眼眶、口腔和上唇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我科收治1例,经治疗随访4年未复发.患者女 53岁新津县新东乡人农民 12年前发现左眼球不明原因外突,视力下降,未给予治疗.1年后左眼球外突伴视力下降进行性加重,在当地治疗.2年后左眼球外突加重,眼睑不能闭合,视力仅存光感,并出现上唇及口腔左侧青紫样包块.入院前1月出现左眼眶及左侧头疼,左鼻堵塞,来我院诊治.
-
儿童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生长缓慢,常因瘤体或其渗液波及黄斑区引起视力减退时就诊,临床上对早期病例漏误诊率较高.我院小儿眼科门诊于2004年2月19日遇到1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误诊为远视、弱视,现报告如下.
-
半夏泻心汤联合硫唑嘌呤治疗Behcet病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2年9月以来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硫唑嘌呤治疗Behcet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992年9月至2001年8月间经临床诊断为Behcet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计62例.将纳入符合观察条件的所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葡萄膜炎发病年龄小者23岁,大65岁,平均36.2岁.从葡萄膜炎发病至本治疗开始时间,短者20天,长者6年.
-
视网膜血管炎的分类
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culitis,RV)是一组以视网膜血管炎症改变为主的疾患,常伴有脉络膜、玻璃体的眼后段炎症反应,病情重者可引起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严重危害视力.据2001年美国ADAM对本土所有年龄段人群各种眼疾患致盲率的调查资料统计显示,眼血管阻塞性疾患致盲率高居第五,而血管炎症已被认为是血管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1,2],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RV对防盲工作意义重大.
-
辐射对眼组织的损伤
随着眼科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于眼科临床的诊疗设备越来越多,如各种激光治疗机,造影机,手术用显微镜等.它们在治疗眼疾的同时,也使眼组织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辐射性损伤是指电磁波谱中各种辐射线造成的损害,如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γ-射线等,中子或质子束照射也能引起这类损伤.然而各种辐射对眼组织的损伤又各有不同.本文将对眼部辐射性损伤的各方面表现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简要概述.
-
黄斑水肿的影像学检查及量化分析
黄斑水肿是黄斑部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可见于多种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传统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手段如立体眼底照相、荧光素血管造影等,仅根据黄斑部反光及荧光素渗漏情况定性诊断黄斑水肿,无法检测细微的视网膜增厚[1],不足以反映黄斑水肿的病理、解剖改变,无法对黄斑水肿进行定量检测.而且检查费时,并会给病人带来明显的不适,不便用于广大人群中的筛查.
-
费用-效果分析法在白内障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白内障是第一位致盲性眼病,也是全球防盲治盲的重大课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白内障疾病导致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特别在中国,随着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大量的白内障亟待复明.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