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癌症杂志

癌症

癌症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암증(영문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467X
  • 国内刊号: 44-11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6-21
  • 曾用名: 癌症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癌症》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曾益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COX-2和P-gp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斌;钟美佐;唐陶富;刘巍;黄进

    背景与目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高表达是复发淋巴瘤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P-gp呈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依赖性表达上调.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COX-2与P-gp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初步观察两者表达与淋巴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及P-gp在43例初治B-NHL、27例复发B-NHL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gp在初治B-N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10/43)和11.6%(5/43),而在复发B-N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1%(20/27)和70.4%(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者表达在复发B-NHL中呈显著正相关(r=0.998,P<0.01).侵袭性B-NHL中的COX-2和P-gp表达均高于惰性B-NHL(P<0.05).结论:COX-2和P-gp在复发B-NHL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转移有关.

  • 二烯丙基二硫对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廖前进;苏坚;周秀田;唐海林;宋颖;苏琦

    背景与目的: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在体外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但在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旨在研究DADS对裸鼠体内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DADS组及对照组.观察DADS作用后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的变化,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移植瘤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定量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瘤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结果:DADS在体内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相对肿瘤增殖率为49.85%;组织学分析显示DADS组瘤细胞异型性降低,核质比下降,胞浆内细胞器丰富,部分胞核呈退行性变,可见凋亡小体;免疫组化示两组移植瘤组织PCNA蛋白均有阳性表达,DADS组(149.02±4.26)与对照组(178.86±7.69)比较,裸鼠移植瘤组织内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对照组移植瘤细胞中G2/M期细胞为18.8%,与对照组比较,DADS组G2/M期细胞(38.6%)显著增多.结论:DADS可体内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使癌细胞阻滞于G2/M期.

  • 组胺对C57BL/6小鼠B16黑色素瘤转移行为的影响

    作者:秦迎松;张旭;李俐;于红丽

    背景与目的:肿瘤生物治疗中微血管壁通透性是大分子抗体偶联药物进入瘤体的主要屏障.组胺可通过增加微血管壁通透性和组织液的生成促进抗体偶联物在肿瘤局部的富集.本研究观察组胺所致微血管壁通透性的增加和组织液的生成增多是否会增加肿瘤血行及/或淋巴的转移.方法: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将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注入小鼠左上肢腋部皮下,建立C57BL/6小鼠荷瘤模型.实验组接种第6天起,背部皮下注射300 mg/kg组胺,隔日一次,共5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在各脏器的转移情况.分别用Student t-test和四格表资料确切概率法分析组胺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结果:接种成瘤率100%.300 mg/kg组胺隔日一次皮下注射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瘤重分别为(5.26+1.55)g和(6.96±1.31)g,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3%和75.0%,血行转移率分别为25.0%和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胺能够抑制C57BL/6小鼠B16黑色素瘤的血行和淋巴转移,该抑制作用部分与其抑制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 粉防己碱对人口腔上皮癌多药耐药KB-MRP1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作者:陈晓松;包明红;梅晓冬

    背景与目的: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是从中草药粉防已的根块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具有逆转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作用.本研究探讨粉防己碱对人口腔上皮癌多药耐药细胞株KB-MRP1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粉防己碱对KB-3-1细胞和KB-MRP1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MTT法检测顺铂(cisplatin,DDP)、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阿霉素(adriamycin,ADM)、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对KB-3-1、KB-MRP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加用粉防己碱时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ADM蓄积程度以及细胞凋亡.结果:1.5μg/ml及更低浓度的粉防己碱对KB-3-1和KB-MRP1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KB-MRP1对VCR、ADM、VP-16和DDP的耐药倍数分别为21.23、38.39、12.47和1.31.加入1 μg/ml粉防己碱后,KB-MRP1对VCR、ADM、VP-16的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4.96、5.85和4.27倍.加入1.5 μg/ml粉防己碱后,KB-MRP1对上述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提高更明显.1.5 μg/ml浓度的粉防己碱可明显提高ADM在KB-MRP1细胞内的蓄积,增强VCR诱导的KB-MRP1细胞凋亡.结论:粉防己碱可以逆转KB-MRP1细胞的多药耐药,逆转效果与药物浓度有关,逆转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蓄积和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 西米特酸诱导人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作者:郭经锋;周军民;冯公侃;刘宗潮;肖定军;邓松之;邓蓉;朱孝峰

    背景与目的:西米特酸是从我国南海分布广泛的黄色海绵Rhabdastrella sp.中发现的一种异臭椿三萜类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西米特酸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且较安全.本研究探讨西米特酸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促凋亡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西米特酸作用后HL-60细胞的增殖情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条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西米特酸作用后,细胞中Caspase-3、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Bcl-2、Bax、P73蛋白变化;基因芯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一些凋亡相关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不同浓度西米特酸作用72 h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IC50为(0.64±0.21) μg/ml.1 μg/ml西米特酸处理36 h后,HL-60细胞出现核染色质浓集和DNA梯形条带,并且Caspase-3和PARP出现明显的断裂片段.凋亡相关基因芯片检测发现,P73、JunD、TNFAIP3、GADD45A、PPP1R15A等基因表达增强,MAP2K5、IGF2R等基因表达降低.RT-PCR法检测发现P73、JunD表达上调,MAP2K5、IGF2R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法进一步检测发现P73蛋白表达增高,而Bcl-2和Bax蛋白无明显改变.结论:西米特酸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73、JunD等基因表达上调和MAP2K5、IGF2R等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 替尼泊甙和羟基喜树碱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作者:罗执芬;周云;刘明月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Ⅰ和Ⅱ抑制剂联合应用有一定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但两物联合应用治疗胃癌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Topo Ⅰ抑制剂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和TopoⅡ抑制剂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BGC-823的体外抑制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HCPT、VM-26单药及联合用药对BGC-823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1.963~31.413 μmol/L VM-26对BGC-823细胞的抑制率为15.99%~80.83%;1.963 μmol/LVM-26处理细胞0、12、24、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0%、4.42%、7.60%、17.70%.8.577~137.227 μmol/L HCPT对细胞的抑制率为7.89%~70.32%,8.577 μmol/LHCPT处理0、12、24、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0%、8.50%、10.50%、13.30%.联合用药时抑制率为21.32%~87.74%,凋亡率为2.80%、15.50%、15.70%、20.20%.联合用药指数为1.293.结论:HCPT与VM-26单药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HCPT与VM-26联合应用在胃癌细胞中产生拮抗作用.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殖与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夏耘;吴亚群;张林;李小兰;袁惠玲;何小军;陶德定;龚建平;裘法祖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 gene,mfn2)是作用于线粒体外膜的一种增殖抑制基因,mfn2过表达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探讨外源性mfn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以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mfn2 cDNA的质粒在阳离子聚合物的介导下体外转染MCF-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mfn2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周期分布及喜树碱处理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转染mfn2基因的MCF-7细胞可以稳定高表达GFP.MTT实验提示转染mfn2 cDNA后,MCF-7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DNA直方图显示细胞停滞于S期,转染mfn2 cDNA组S期细胞比率为(42.7±1.3)%,高于转染空质粒组的(17.2+2.0)%和空白对照组的(19.6±1.7)%(P<0.05).mfn2基因转染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从(3.6±0.6)%升高到(16.0±0.3)%;加入喜树碱4 h后转染mfn2基因的细胞凋亡率为(69.6+4.3)%,高于转染空质粒组的(31.0±1.8)%和空白对照组的(23.4+2.8)%(P<0.05).结论:转染mfn2基因可以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增强MCF-7细胞对喜树碱的敏感性.

  • STAT3反义核酸对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祝宝让;蔡建明;唐古生;李百龙;高福;崔建国;刘汉臣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rscription 3)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或细胞中高表达,STAT3蛋白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拟设计筛选出针对STAT3的高效反义核酸,研究STAT3反义核酸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RNAStructure4.2软件和STAT3 mRNA全长序列设计出10组反义STAT3序列,并分别转染A549细胞;Cell Count Kit(CCK-8)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AnnexinV/PI复染检测细胞早期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及其下游Bcl-xL蛋白表达的变化,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设计出的10条反义序列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AS10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75.46%;反义核酸浓度越高,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越强(P<0.01).反义转染后,胞膜皱缩和核固缩形态的典型细胞凋亡明显增多,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反义转染后能够促进细胞的早期凋亡(P<0.01),早期凋亡率达11.51%;而正常对照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5.18%.STAT3蛋白及其下游Bcl-xL蛋白表达变化明显下降,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也降低.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正常对照组的S期细胞为44.47%,G1期的细胞则为48.49%;反义转染后的S期细胞明显减少(23.70%),G1期细胞明显增多(63.96%).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筛选得到的高效STAT3反义序列对A549细胞有强烈的增殖抑制作用,能有效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其机理与反义STAT3抑制STAT3蛋白表达、降低磷酸化水平、下调Bcl-xL基因以及使细胞发生G1期阻滞有关.

  • B-NHL患者NK细胞中CD16ζ表达及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的联合抗瘤作用

    作者:史艳侠;张晓实;夏建川;李永强;徐瑞华;韩文杰;张景航;管忠震;姜文奇

    背景与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细胞,肿瘤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活化功能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因此如能逆转NK细胞的CD16ζ链信号转导的功能缺陷,并与单克隆抗体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会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患者是否存在NK细胞的活化障碍,体外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否能完全逆转其活化障碍,并观察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别分离69例B-NHL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将两种PBMC在体外与1 000 U/ml IL-12共同培养制备LA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和LAK细胞中CD16ζ链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Annexin V/PI方法检测利妥昔单抗单药对Raji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进行杀伤活性的检测.结果:在B-NHL组和健康对照组,CD56+细胞表达CD16ζ链的阳性率为(63.3±16.4)%、(97.8±3.1)%(P<0.001),CD16ζ链MFI值分别为1.3±1.3和3.6±1.7(P<0.001).在体外1 000 U/ml的IL-2共培养的LAK细胞中,两组CD16ζ链的阳性率分别为(99.3±4.1)%和(99.7+3.9)%,其MFI值分别为29.2±12.5和31.4±13.8,均无显著性差异(P=0.15和P=0.44).40 μg/ml利妥昔单抗可以完全结合细胞表面CD20抗原,在24 h时才开始出现对Raji细胞的明显的凋亡作用.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在不同的浓度组均明显高于不加利妥昔单抗组(P<0.05).LAK细胞与Herceptin(40 μg/ml)联合的杀伤率与不加Herceptin组相比,在各效靶比浓度梯度均无明显提高(P>0.05).LAK细胞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对Jurket细胞的杀伤率在各效靶比浓度梯度均与不加利妥昔单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NHL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CD16ζ链的表达下调,高剂量的IL-2可以显著增强CD16ζ链的表达,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可增强对Raji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 18F-FDG PET/CT融合显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冬;陈江浩;汪静;凌瑞;姚青;王岭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18F-FDG PET显像结果与肿瘤新辅助治疗后的临床或病理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18F-FDGPET/CT融合显像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以求进一步明确PET/CT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确诊后给予新辅助化疗三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前后行PET/CT融合显像检查并计算肿瘤区与非肿瘤区放射性比值(tumor to non-tumor activity ratio,T/N),dTUP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穿刺及手术标本的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完全缓解4例(8.9%),部分缓解29例(64.4%),疾病稳定10例(22.2%),疾病进展2例(4.4%).化疗前后肿瘤平均T/N值分别为3.23±0.63、2.31±0.49(P=0.006),下降6.4%~50.8%.化疗前后AI分别为(2.81±0.76)%、(17.31±6.85)%(P<0.001),增高1.9%~41.3%.T/N值下降率与AI变化值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850,P<0.001).以化疗后T/N值下降≥20%为阈值,PET/CT预测肿瘤临床缓解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9%、83.3%,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76.9%,准确率为92.1%.结论:18F-FDG PET/CT融合显像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细胞凋亡状态密切相关,对预测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CPT-11联合5-FU/CF(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作者:骆卉妍;李宇红;张力;姜文奇;史艳侠;王峰;何友兼;徐瑞华

    背景与目的:CPT-11联合5-FU/CF(FOLFIRI)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案.但是,该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缺乏,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确定.本文旨在探讨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对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9月期间,共5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方案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BR)、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不良反应.结果:54例患者中52例可评价疗效.其中RR为42.6%,TTP为6个月,OS为15.2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8.9%)、腹泻(37.1%)和恶心呕吐(50.0%),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5.6%、9.3%和9.3%,总体耐受性好.结论:FOLFIRI方案治疗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肯定,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有较高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泰素帝联合顺铂(TP)与顺铂联合5-FU(PF)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比较

    作者:谢方云;亓姝楠;胡伟汉;邹国荣;彭苗;李济时

    背景与目的:泰素帝、顺铂是治疗头颈部肿瘤有效的单药,泰素帝+顺铂(TP)方案联合放疗用于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已完成Ⅱ~Ⅲ期临床试验.本研究通过对比顺铂联合氟尿嘧啶(5-FU)(PF)方案与TP方案对鼻咽癌患者的反应率和毒副反应,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期化疗新的化疗方案.方法:自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二区鼻咽癌住院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20例进入试验组(TP组).自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30日期间符合入组条件的PF方案诱导+同期放化疗的45例病例中随机抽取20例作为对照组(PF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化疗与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PF方案相比,TP方案诱导+同期放化疗实施的平均化疗周期数多(3.85 vs.2.75,P=0.000).诱导化疗后,TP组鼻咽病灶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8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2例;颈淋巴结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7例,PR11例,SD 2例.PF组鼻咽病灶PR 17例,SD 3例;颈淋巴结CR 2例,PR 15例,SD 1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放化疗结束后评价,试验组鼻咽灶均达CR,对照组18例达CR;颈淋巴结试验组19例CR,对照组15例CR,残留病灶经进一步处理后无增大或复发.试验组和对照组诱导化疗Ⅲ度及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0.5%和0%;同期放化疗Ⅲ度及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0.5%和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贫血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P<0.05).两者在抗生素使用及静脉营养支持上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方案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与PF方案相似,不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与毒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 h-R3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吴仁瑞;吴少雄;赵充;谢方云;高剑铭;胡伟汉;高远红;李凤岩;崔甜甜;卢泰祥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单克隆抗体易产生人抗鼠抗体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评估人源化的抗EGFR单克隆抗体h-R3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将免疫组化证实有EGFR中、强度表达的Ⅲ~Ⅳb期(UICC 1997)鼻咽癌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放疗联合h-R3组(联合组),两组的放疗剂量和技术基本相同,联合组在放疗期间每周一次静脉滴注h-R3 100 mg.用WHO标准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的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例,单放组和联合组分别为17例和18例,其中联合组有1例于治疗中途退组.联合组于治疗结束时、治疗后5周及治疗后17周时的总CR率分别为72.2%、83.3%和83.3%,而单放组分别为35.3%、41.2%和47.1%(P<0.05).中位随访时间31.9个月(4.2~40.7个月),单放组的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和总生存率93.8%、100%和88.2%,联合组分别为100%、88.2%和94.4%,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除1例出现Ⅱ级呕吐外,均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3是一种安全性良好的药物,有助于增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射灭瘤效应,但对远期疗效似乎无明显影响.

  • 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Meta分析

    作者:谢德荣;梁汉霖;杨琼;郭双双;江志敏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提示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固定剂量率(Fixed-dose rate,FDR)输注治疗晚期胰腺癌似有较好的疗效,Meta分析也显示含铂类联合化疗优于GEM单药化疗,本文试图通过Meta分析,探讨GEM FDR输注联合奥沙利铂(GEMOX)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地位和价值.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ASCO等数据库及论文集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为GEMOX方案化疗,对照组为标准GEM单药化疗的晚期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上述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入选,主要对总生存率及主要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182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869例患者.与GEM单药组比较,GEMOX组半年生存率提高9%(95%CI 0.03~0.16,P=0.005),1年生存率提高5%(95%CI-0.01~0.11,P=0.08),客观有效率提高6%(95%CI 0.02~0.10,P=0.006);WHO 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下降5%(95%CI-0.08~-0.01,P=0.01),恶心/呕吐提高13%(95%CI 0.08~0.18,P<0.001),神经毒性增加14%(95%CI 0.04~0.24,P=0.009),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提示,GEM固定剂量率输注联合奥沙利铂组成的GEM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 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作者:曹烨;李苏;李鸿立;李宇红;张东生;郭颖;李晓玲;林旭滨;黄文林;姜文奇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有多个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人内皮抑素重组蛋白的安全性和抗瘤活性.本试验目的是确定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注射液(Ad-Es)的大耐受剂量,并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的用量和用法.方法:设预试验组1例,1×1010病毒颗粒,单次瘤内注射.普通试验组遵循以一个自然对数级的1/2的方式递增,共14例,分三个剂量组:1×1011、5×1011、1×1012病毒颗粒/次,瘤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结果: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各受试者均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主要的不良事件为:局部反应和发热.其他不良反应有轻微的肝功能异常和流感样症状,如头痛、肌痛、乏力等.1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复发并颏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病情好转,12例病情稳定,2例出现进展.结论:人体对Ad-Es耐受性良好,晚期肿瘤患者使用1×1012病毒颗粒/次,瘤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初步观察到Ad-Es的抗瘤活性.推荐Ⅱ期临床给药剂量为1.0×1012病毒颗粒/次,每周1次,连续4周.

  • 成人常用镇痛药治疗儿童癌痛的可行性及疗效

    作者:甄子俊;孙晓非;夏奕;凌家瑜;郑磊;罗文标;林慧

    背景与目的:因人们对儿童癌痛的诊治认识不足以及缺乏儿童剂型的镇痛药,目前国内儿童癌痛的治疗仍不理想.本研究通过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儿童癌痛的诊治经验,探讨以成人常用镇痛药治疗儿童癌痛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对国内上市的几种常用镇痛药(大部分为成人剂型)如吗啡控释片、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根据其组分及儿童对该组分的耐受量,拟定儿童用量、用法,并按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治疗139例初治儿童肿瘤患者的癌痛,其中轻度疼痛19例,中度疼痛41例,重度疼痛79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4例(74.8%)患者仅接受1个WHO阶梯的镇痛药治疗,35例(25.2%)患者需改用更高或更低WHO阶梯的镇痛药治疗.治疗后癌痛中度缓解3例(2.2%),明显缓解7例(5.0%),完全缓解129例(92.8%),镇痛总有效率为100%.癌痛治疗中位时间为5天(1~12天).使用吗啡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羟考酮控释片的患者分别为20例、28例和40例,中位年龄分别为10岁(5~18岁)、6岁(2岁4个月至16岁)和5岁(2岁6个月至16岁);3种药物的单次用药大量中位数分别为20 mg(10~70 mg)、25 μg/h(12.5~50 μg/h)和10mg(5~30 mg),每例患者总用量中位数分别为100 mg(20~360 mg)、5 mg(1.25~7.5 mg)和60 mg(10~200 mg).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仅见恶心、呕吐,且发生率较低.弱阿片类药物及强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为主,经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或停药后均能缓解.未出现呼吸抑制或成瘾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适用于儿童,目前国内成人使用的镇痛药能用于绝大部分患儿的癌痛治疗.

    关键词: 肿瘤 癌痛 镇痛 儿童
  • 复发难治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高岩;黄慧强;林旭滨;蔡清清;潘战和;王步飞;卜庆

    背景与目的:复发难治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预后差,尚无确定的预后因素,目前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探讨复发难治T细胞NHL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复发难治T细胞NHL 45例.回顾性分析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结果:截止2006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2~70个月),5例仍生存,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2个月(2~62个月).全组患者中,42例(93.3%)接受挽救化疗,有效率为61.9%(26/42),其中接受二线化疗方案有效率为52.4%(22/42).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75.6%,3年OS 17.8%,5年OS 4.4%.将二线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0~1分和2分合并为低危组,3分和4~5分合并为高危组,进行生存比较,两者MST均未达到,低危组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82.1%、25.0%、5.8%,高危组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64.7%、6.5%、6.5%,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10)、二线Ann Arbor分期(P=0.009)、二线IPI评分(P=0.01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P=0.026)、PS状态(P=0.002)和接受IMVP-16方案化疗(P=0.026)与复发难治T细胞NHL患者复发后OS密切相关.结论:二线IPI评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是复发难治T细胞NHL独立预后因素;复发难治T细胞NHL预后不佳,常规化疗缓解后应考虑加用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 14例原发性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苏争艳;张东生;朱美琴;史艳侠;姜文奇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paranasal sinus lymphoma,PPSL)临床上较罕见,其生物学行为较独特.本文总结和分析PPS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以期增加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4例PPSL,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14例中原发于上颌窦者11例,筛窦2例,蝶窦1例.根据淋巴瘤Ann Arbor分期,所有患者均为Ⅰ~Ⅱ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鼻窦实体瘤TNM分期标准,大部分患者(11/14)属于局部晚期T3~T4.病理类型:B细胞性12例(85.7%),其中弥漫大B细胞性占42.9%(6例);T细胞性1例,非B非T细胞性1例.2例接受上颌窦根治术,12例为肿物切除或活检;14例全部接受化疗,6例化疗后接受局部放疗.中位生存期59.5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为78.6%.结论:PPSL发病部位以上颌窦多见,病理类型以B细胞性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性常见,肿瘤局部侵犯广泛为其重要特征;采用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联合治疗,患者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郝明志;林海澜;陈强;吴晖;余文昌;陈唐庚

    背景与目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巩固TACE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中晚期肝癌的长期生存,是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沙利度胺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探索以介入治疗为主的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以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期为观察终点指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入组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200 mg/d口服1~6个月联合TACE,对照组单纯行TACE.TACE用药选用吉西他滨0.4~1.6 g、奥沙利铂100~200 mg、氟尿嘧啶脱氧核苷0.5~1.0 g,栓塞剂选用碘化油、明胶海绵、无水乙醇.观察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存期并作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95%可信区间12~24个月)、13个月(95%可信区间11~15个月),治疗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85.6%、66.2%、29.9%,对照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85.6%、57.2%、29.1%.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81天(95%可信区间91~271天)和97天(95%可信区间33~16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口服沙利度胺不足1个月的病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95%可信区间11~45个月)和13个月(95%可信区间8~18个月);治疗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97.0%、75.3%、51.0%,对照组分别为84.8%、54.9%、2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两组生存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例(11.1%)发生严重皮疹,3例(6.7%)严重嗜睡.Cox回归分析表明,TACE次数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口服沙利度胺联合TACE较单纯栓塞化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期,TACE次数与预后相关.

  • 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龚继芳;张晓东;李洁;邸立军;金懋林;沈琳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胰腺癌预后差.吉西他滨可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吉西他滨联合方案疗效是否优于单药,还存在争议,国内更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比较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收治的40例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进展期胰腺癌临床资料,其中吉西他滨单药组15例,吉西他滨剂量为1 000 mg/m2,每周1次,连用7周,休息2周,之后每周1次,连用3周,4周重复;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25例,联合化疗方案包括吉西他滨1 000 mg/m2,每周1次,连用2周,分别联合:(1)氟尿嘧啶425~600 mg/m2,静脉滴注或持续静脉泵入,d1-5,3周重复;(2)顺铂60~75 mg/m2,分第1、2天,3周重复;(3)奥沙利铂85~130 mg/m2,d1,3周重复;(4)卡培他滨l000 mg/m2,2次/天,d1-14,3周重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期,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受益反应、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联合组与单药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均得到改善(56.0% vs.46.7%),但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临床受益反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似(P>0.05).对Ⅲ~Ⅳ期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吉西他滨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单药组(75.0% vs.45.5%),但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方案与单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相比,疗效、临床受益反应、中位生存时间两组相似.

  • 静脉剂型白消安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毒性

    作者:童秀珍;许多荣;邹外一;李娟;罗绍凯;彭爱华;张国材;郑冬

    背景与目的:白消安(busulfan,Bu)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常用药物,口服Bu由于胃肠道吸收不稳定,影响移植疗效且毒性风险增加.本研究评价静脉剂型Bu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Bu/Cy)作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例白血病患者采用静脉剂型Bu/Cy,20例采用口服Bu/Cy预处理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相关毒性.结果:静脉剂型Bu组15例(100.0%)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9~15)天和15(11~24)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6例(40.0%),其中Ⅰ~Ⅱ度4例,Ⅲ~Ⅳ度2例.预处理相关毒性,7例(46.6%)发生呕吐,1例(6.7%)口腔粘膜炎,1例(6.7%)出血性膀胱炎,2例(13.3%)肝功能损害.中位随访时间为180(35~420)天,14例(93.3%)截止随访时仍生存,1例死于严重aGVHD合并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静脉剂型Bu组在肝脏毒性、口腔粘膜炎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口服组(13.3% vs.60.0%、6.7% vs.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造血重建、aGVHD、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剂型白消安组成的Bu/Cy方案作为白血病allo-PBSCT预处理,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降低.

  •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

    作者:梁颖;高剑铭;胡伟汉;高远红;谢方云

    背景与目的:诱导加同期放化疗有提高鼻咽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趋势,本研究对比鼻咽癌接受单纯放疗或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的生存率差异,探讨增加诱导及同期化疗对鼻咽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诱导加同期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3~5疗程联合放疗75例鼻咽癌与同时期接受单纯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住院患者460例的生存期进行比较.生存相关分析用Cox回归分析,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加化疗组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Ⅲ期患者组单纯放射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85.1个月和82.9个月,而化疗加放疗组为94.5个月和89.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a期患者组单纯放射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44.4个月和40.3个月,化疗加放疗组为82.4个月和69.6个月,两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化疗与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可提高Ⅲ、Ⅳa期患者的生存率.

  • 盐酸托烷司琼防治化疗药物所致消化道反应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

    作者:ZHANG Wen-Dong;WANG Xiu-Wen;陈振东;秦凤展;束永前;潘良熹;ZHANG Mao-Hong

    背景与目的:5-羟色胺3(5-hydroxytryptamine 3,5-HT3)受体阻断剂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治疗药,盐酸托烷司琼作为高效的5-HT3受体选择性阻断剂,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本试验目的在于评价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防治顺铂等化疗药物所致患者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双盲、阳性药物交叉对照的方法,将5家医院收治的、需顺铂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和B-A组,分别用试验药或对照药治疗.结果:共118例患者入组,其中A-B组60例,B-A组58例.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用药后患者急性呕吐的程度没有差异(P>0.05);两组对化疗药物所致恶心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8.59%和29.21%;呕吐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2.61%和51.94%;以上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3、6、10、21天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两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97%和22.03%,主要包括便秘、腹胀、眩晕、头痛和疲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顺铂等化疗药物所致急性和迟发性恶心、呕吐反应疗效可靠,而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改善,各项临床试验指标与进口盐酸托烷司琼相似.

  • 肿瘤微环境介导获得性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黎;邢辉;马丁

    临床上肿瘤耐药的发生仍然是影响肿瘤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二十年来,通过研究传统的单细胞耐药模型使我们对耐药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耐药模型在解释肿瘤耐药机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确定化疗药物的作用靶点.但是,这些模型不能解释肿瘤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因此,为了提高肿瘤化疗的效果,寻找和辨识肿瘤获得性耐药机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肿瘤微环境在介导肿瘤获得性耐药和抵抗细胞死亡的生理性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特殊的生态位可能为肿瘤细胞亚群提供了一个"避难所",即在初暴露于化疗药物之后提供了一种生存优势,它促进了肿瘤获得性耐药的发生.本文就肿瘤微环境及其在介导获得性耐药和凋亡抵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IL-12恢复并促进氟尿嘧啶抑制的T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池沛冬;李丽;范艳莹;吴长有

    背景与目的:目前,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仍然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肿瘤化疗药物之一.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的生物学功能是促进Th1细胞分化以及诱导CD8+T细胞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产生.本研究进一步探讨5-FU对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抑制机制,以及IL-12是否能够恢复由5-FU引起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观察5-FU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及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活性的影响.另外,PBMCs在anti-CD3或antiCD3+anti-CD28刺激的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5-FU(0.20~50.00 μg/ml)共同培养,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PBMCs预先加入或不加入5-FU共同培养后,再分别加入anti-CD3+anti-CD28刺激,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表达细胞因子IFN-γ和IL-2以及细胞活化分子CD25表达的变化.Anti-CD3+anti-CD28、IL-12、5-FU不同配伍组合与PBMCs共培养后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IFN-γ表达的变化.结果:5-FU抑制PBMCs和HepG2细胞的增殖,同时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正常人PBMCs IFN-γ的产生(P=0.024).T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加入5-FU组与未加入5-FU组相比,表达IFN-γ的CD4+T细胞百分率从2.1%下降到0.7%,CD8+T细胞百分率从3.9%下降到2.2%;表达IL-2的CD4+T细胞百分率从2.5%下降到0.7%,CD8+T细胞百分率从0.4%下降到0.2%;同时这两种细胞亚群CD25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密度都明显降低.anti-CD3+anti-CD28组,加入IL-12前表达IFN-γ的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1%和3.2%,加入IL-12后分别为1.6%和4.1%;anti-CD3+anti-CD28+5-FU组,加入IL-12前表达IFN-γ的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5%和1.1%,加入IL-12后分别为1.0%和2.5%.结论:5-FU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正常人的免疫功能,IL-12能够恢复并促进由5-FU抑制的T细胞免疫功能.

  • 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作者:曹秀峰;肖建;朱斌;纪律;王丹;赵建华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进食梗噎1年余于2006年7月3日入院.既往有胃溃疡史12年.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鼻咽部及其它部位未发现肿瘤.入院前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6~28 cm处可见2个卵圆形隆起病灶,大小分别为0.7 cm×0.6 cm及2.0 cm×1.5 cm,有蒂样组织,表面糜烂坏死不明显,组织弹性存在,食管下端未见明显异常改变,HP(++).

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