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癌症杂志

癌症

癌症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암증(영문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467X
  • 国内刊号: 44-11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6-21
  • 曾用名: 癌症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癌症》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曾益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基于PCR的消减杂交法克隆脑胶质瘤肿瘤相关基因和抑癌基因

    作者:邓艳春;王吉村;刘新平;季少平;药立波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运用基于PCR的消减杂交法克隆脑胶质瘤肿瘤相关基因和抑癌候选基因,并探讨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方法:从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提取m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采用基于PCR的消减杂交法克隆脑胶质瘤肿瘤相关基因和抑癌基因.结果:在肿瘤相关候选基因组克隆到人星形细胞内富含的磷酸蛋白PEA15(phosphoprotein enriched in astrocytes of 15)和酸性纤维蛋白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同源物等基因,在抑癌候选基因组克隆到干扰素诱导蛋白17和ndr2等.ndr2在正常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胶质瘤组织内无表达.结论:ndr2基因是抑癌候选基因,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骨髓瘤独特型抗原致敏树突细胞诱导的主动免疫反应

    作者:尹晓然;张梅;骆云雅;林秀;贺鹏程;陈丽梅;蔡瑞波;郭桂丽

    背景与目的: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无法通过大剂量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应用树突细胞(DCs)瘤苗清除MM患者化疗后残留的骨髓瘤细胞,是近年来骨髓瘤免疫疗法的新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负载Id的DC独特型瘤苗对自体M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从MM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获取DCs前体细胞,用GM-CSF与IL-4诱导分化,培养第5天加入从患者血清中提取的IgG的F(ab')2片段(Id),第7天加TNF-ct促成熟,将Id冲击致敏的DCs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3天,获得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MTT法检测致敏DCs促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患者CTLs对自体MM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杀伤作用.结果:GM-CSF、IL-4和TNF-ot联合可以有效地从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出大量成熟的功能性DCs.MM患者自体血清Id冲击致敏的成熟DCs能够显著提高T细胞增殖能力,且与DC:T的比值呈正相关;同时在1:10时刺激细胞为负载了Id的成熟DC组刺激指数(SI)值(39.1±6.0)%,明显高于未经Id刺激的成熟DC组、经Id刺激的未成熟DC组以及未经Id刺激的未成熟DC组[(19.3±7.7)%、(15.9±6.1)%和(11.4±4.9)%].负载了Id的成熟DC能够使幼稚T细胞活化成为肿瘤独特型CTLs,各个剂量的CTLs均能诱导出针对自体MM细胞的抑制性杀伤反应,并且与效靶比呈正相关;未负载Id的成熟DCs也能诱导出该种杀伤活性,但是效靶比30:1时,肿瘤杀伤率为(40.8±7.8)%,明显低于负载Id的成熟DCs组的肿瘤杀伤率(70.1±7.9)%.经KRN7000冲击后的DCs激发后,异体T细胞可出现显著增殖,与DC:T的比值呈正相关;在1:10时刺激细胞为KRN7000冲击的成熟DC组[SI=(38.5±5.7)%],明显高于未经KRN7000冲击的成熟DC组[SI=(20.2±5.7)%].结论:从MM患者外周血中可培养扩增大量典型DC、能够提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Id,使用负载Id的DC瘤苗能够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KRN7000可以加强体外诱导培养的成熟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

  • 胃、结肠癌的癌组织周边区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

    作者:刘慧冬;赵玲辉;张雅芳;李玉兰;李晓冬;杨树才;李益民;聂春生

    背景与目的:关于淋巴转移机制,大多数研究局限于淋巴管的分布.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在癌组织周边区的淋巴管形态、分布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取人胃癌、大肠癌手术标本各10例,制作大鼠结肠癌模型20例.在光镜下观察淋巴管形态及其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使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癌组织周边区和正常区淋巴管的数密度和体密度,计算淋巴管开放率和破坏率.结果:癌周边区的淋巴管管腔扩张、管壁被破坏;淋巴管内皮细胞被溶解破坏,遗留断裂的碎片,细胞器出现病理变化.癌周边区淋巴管的密度高于正常区.人结肠癌癌周边区和正常区的淋巴管数密度分别为(10.2±1.7)/mm2和(5.1±0.8)/mm2(P<0.05),体密度分别为(1.5±0.2)%和(0.7±0.0)%(P<0.05).人胃癌癌周边区和正常区的淋巴管数密度分别为(8.0±0.9)/mm2和(3.4±0.6)/mm2(P<0.01),体密度分别为(1.6±0.3)%和(0.8±0.2)%(P<0.05).鼠结肠癌模型、人胃癌和结肠癌的癌周边区淋巴管开放率(22.2%、35.0%、25.8%)明显高于正常区(7.8%、8.0%、5.0%)(P<0.05).鼠结肠癌模型和人胃癌的癌周边区淋巴管破坏率(20.1%和35.3%)也明显高于正常区(0和2.0%)(P<0.05).结论:与正常组织比较,癌组织周边区淋巴管管腔扩张,管壁破坏,内皮细胞被溶解破坏,淋巴管密度增大.

  • 大肠腺癌组织中的Glut1和HIF-1α蛋白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作者:周玉玲;邓长生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细胞表现出微环境缺氧和糖代谢增加,缺氧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促进糖代谢增加.两者在大肠腺癌中表达的关联性分析及与增殖活性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1、HIF-1α、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60例大肠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它们之间相关性.结果:Glut1、HIF-1α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3%和73.3%,在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与正常大肠组织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PCNA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65.25±16.35)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5.20±3.47)(P<0.01).Glut1、HIF-1α蛋白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1=0.409,P<0.01和r2=0.323,P<0.05),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结论:Glut1和HIF-1α蛋白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大肠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ADP-核糖基化因子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马文敏;姜泊;赖卓胜;王新颖;耿焱;韩宇晶

    背景与目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有高恶变倾向.本研究目的是为了发现与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ST,CLST)生长、发育方式密切相关的基因和功能蛋白,揭示LST侧向生长方式和高恶变潜质的分子肿瘤学机制.方法:应用全人类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CLST、LoVo、SW480三株结肠癌细胞株差异表达的基因.从中选取差异比较显著的基因,应用半定量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从mRNA和蛋白表达两水平验证差异表达.结果:基因芯片筛查出LST相对于LoVo和SW480表达上调基因58条,下调基因39条.根据文献选取ADP-核糖基化因子1(ADP-ribosylation factor 1,ARF1)通过RT-PCR验证表达确实存在差异,而蛋白免疫印迹则显示CLST和LoVo的差异显著,和SW480的差别不显著.结论:CLST在基因表达上存在特殊性,其中ARF1在CLST表达水平较高,提示其可能介导与CLST特性有关的生物学功能,二者的相互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免疫表型与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

    作者:王兴兵;郑金娥;谷俊侠;姚军霞;杨晶;刘隽;李小青;贺艳丽;喻竞明;魏君;刘仲萍;黄士昂

    背景与目的:新的WHO分类已迅速应用于白血病的诊断.依据多个系相关抗原的表达,多参数高分辨流式细胞术可准确地识别白血病细胞的系列来源和分化阶段,而且某些抗原表达与细胞遗传学改变和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初治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对其与FAB分类、细胞遗传学和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参数高分辨流式细胞术对96例成人AML患者骨髓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其中的73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AML患者中,某些免疫表型特征与FAB分类具有相关性,包括M3中缺乏表达HLA-DR、CD34和CD56,但CD2的表达增加;M2中CD19、M5中CD14和CD56的表达增加,而MO中未见MPO的表达.本组AML核型异常率为54.8%,其中CD22、CD56和TdT的表达与核型异常有显著性相关.10例t(8;21)改变仅见于M2中,并高表达CD15、CD19、CD34和CD56,但未见CD2和CD7表达.7例伴t(15;17)的M3患者中未见淋系抗原的表达.此外,CD4和TdT抗原的表达与患者年龄、CD7和CD14的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4、CD14和CD56的表达与血小板计数等均有显著性正相关.结论:AML患者免疫表型与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性提示AML抗原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基因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检测有助于AML的诊断和分类.

  • 从恶性胸腔积液体外诱导成熟树突细胞

    作者:黄慧;曾波航;陈静琦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具有激活初始T细胞、引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性.本研究拟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诱导出功能健全的DCs.方法:取16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500~1000ml,用密度梯度离心辅以免疫磁珠分选的方法,分离出DCs前体细胞,加入IL-4、GM-CSF、TNF-α诱导出DCs.用电镜和光镜观察培养的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表面分子.将不同培养时间的DCs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ve lymphocytes,TILs)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了解DCs对TILs的激活作用.结果:在体外能诱导出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功能健全的DCs,电镜和光镜分析表明,这类DCs具有成熟DCs的典型形态;当DCs体外培养到第48 h时,表面分子的表达率与培养0 h、24 h、92 h、192 h的DCs比较相对较高;DCs可使TILs细胞扩增.结论:可从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诱导具有成熟功能的DCs.

  • 人喉鳞癌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肖创映;周福祥;刘诗权;谢丛华;代静;周云峰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与其增殖能力和恶性程度关系密切,而且端粒和端粒酶还可能参与放射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由此推测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与放射敏感性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喉鳞癌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体外长期传代的人喉鳞癌细胞系Hep-2经0、2、4、8、12Gy剂量照射3次后的存活后代体外培养20代,以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放射敏感性参数SF2,Southern blot法测定其端粒长度(mean length of telomere restriction fragments,TRF),TRAP-ELISA法测定其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 activity,TA).结果:人喉鳞癌细胞不同放射剂量存活后代的SF2:0.47~0.64,TRF:3.76~9.43kb,TA:2.606~1.761,且它们各自的SF2、TRF、TA存在差异(P均<0.05);而且,SF2与TRF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921,P<0.01),SF2与TA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929,P<0.01),TRF与TA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944,P<0.01).结论:人喉鳞癌细胞接受不同放射剂量存活后代的放射敏感性与其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检测对预测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有一定意义.

  •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屏蔽效应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李忠俊;滕本秀;陈幸华;孔佩艳;王吉刚;彭贤贵;杨镇洲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细胞转归的关键因素之一.骨髓微环境能保护白血病细胞,促进白血病细胞耐药、抗凋亡存活,但机制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中我们主要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促白血病细胞抵抗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杀伤的屏蔽效应,旨在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增强Jurkat细胞抗凋亡、抗药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正常及白血病性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模拟骨髓微环境功能,与白血病细胞Jurkat体外共培养.Annexin V/PI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0.5 μmol/L DNR处理后Jurkat细胞凋亡率的变化.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共培养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抑制DNR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与单独悬浮培养组比较显著降低[(8.39±4.08)%和(16.02±1.00)%,P<0.05].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Jurkat细胞的屏蔽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73±1.78)%和(8.39±4.08)%,P<0.05].DNR处理正常或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Go/G1期Jurkat细胞比例高于悬浮培养DNR处理组,而正常与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屏蔽的Jurkat细胞Go/G1期阻滞现象无显著性差异[(47.96±5.88)%和(39.25±3.04)%,P>0.05].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能部分通过阻滞白血病细胞于Go/G1期,抑制DNR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

  • 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a)的基因表达谱

    作者:唐加明;孟凡义;陈安薇

    背景与目的:复发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部分AML复发时其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已发生了改变.耐药是AML难治的主要原因,AML耐药与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目前对AML复发/难治或耐药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所知甚少.本研究检测AML初诊与复发/难治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为阐明AML复发/难治的可能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5例自身配对初诊与复发/难治AML-M2a患者之间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检测的925个基因中,14个基因在初诊与复发/难治AML-M2a之间差异表达,其中12个基因(涉及细胞信号转导、DNA复制、转录调节和RNA加工以及细胞循环等相关基因)在复发时明显上调,参与DNA复制过程的RRM1基因上调显著.结论:在AML-M2a复发/难治的发生过程中有多个基因共同参与,这些基因的高表达提示复发/难治AML细胞增殖能力可能更强.

  • bcl-xL短发夹状RNA诱导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Z凋亡

    作者:何承伟;刘芳;张月飞;梁统;周克元

    背景与目的:实验证明bcl-xL在鼻咽癌细胞株CNE-2Z中存在高表达,它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bcl-xL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诱导CNE-2Z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把表达bcl-xLshRNA的重组质粒pmU6-RNAi转染到CNE-2Z细胞中,用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bcl-xL、bcl-2、survivin 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Bcl-xL、Caspase-3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pmU6-RNAi重组质粒作用24 h后,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Hoechst 33258单染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缩小、染色质固缩和核断裂;RT-PCR分析pmU6-RNAi重组质粒作用细胞后明显下调了bcl-xL、bcl-2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对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无影响;Western blot分析pmU6-RNAi质粒作用细胞后明显下调了Bcl-xL、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而大幅度上调了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bcl-xL shRNA可诱导CNE-2Z细胞凋亡;CNE-2Z细胞的凋亡可能与bcl-2、caspase-3和p53有着密切的关系;质粒表达的bcl-xL shRNA为开发鼻咽癌的基因治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 细胞周期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彭绍华;杨剑锋;谢平平;邓虹;厉浩;冯德云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在许多肿瘤中过度表达,但其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原发性HCC中细胞周期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情形,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2例HCC组织中Cyclins A、B1、D1、E和PCNA表达,应用原位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in situ terminal deoxyribonucleotide transferase,ISTdT)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22例HCC组织中,Cyclin A的阳性率为50.0%,Cyclin B1为47.5%,Cyclin D1为42.6%,Cyclin E为35.2%;组织学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HCC组织Cyclins表达高于Ⅰ级(P<0.05);HCC组织中组织学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凋亡细胞密度均低于Ⅰ级(P<0.05),分化愈差,凋亡细胞密度愈低;HCC组织中组织学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PCNA评分高于Ⅰ级(P<0.01),分化愈差,PCNA评分愈高;HCC组织中Cyclins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密度呈负相关(r=-0.686,P<0.01),与PCNA评分呈正相关(r=0.599,P<0.01),HCC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与PCNA评分呈负相关(r=-0.701,P<0.01).结论:Cyclins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高表达,缩短了细胞周期,使癌细胞增生活跃,凋亡减少,恶性表型增加.

  • 血浆MMPs小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作者:于华众;李章平;李上共;吴朝明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目前尚无理想的血液学指标来反映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观察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活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9~2003年共有经病理确诊、行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4例,用明胶酶谱法测定患者血浆MMP-2和MMP-9活性.结果: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浆活化MMP-2和MMP-9水平(71.9±11.7、15.5±6.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5.2±6.6、7.3±2.3)(P<0.001);包膜及包膜外浸润组的血浆活化MMP-2和MMP-9水平(70.5±13.0、14.7±6.1)明显高于包膜内浸润组(35.4±7.9、8.0±4.2)(P<0.001);而肿瘤直径≥1 cm组和<1 cm组血浆活化MMP-2和MMP-9水平(55.4±20.4 vs.59.3±20.8,10.8±5.7 vs.13.7±6.8)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血浆总MMP-2和MMP-9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胶酶的活化形式MMP2和MMP-9的浆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侵袭有关,与肿瘤的大小无关.

  • Heimlich翼瓣引流管气胸引流术在肿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附13例报告)

    作者:黄金华;顾仰葵;范卫君;张福君;吴沛宏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在接受介入诊疗操作中(如穿刺活检、经皮穿刺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等),可能会并发气胸,且这类气胸多为单纯性气胸.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采用胸腔引流管与水封瓶相连接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此术创伤大,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疗.Heimlich翼瓣引流管(简称Heimlich管)用于胸腔引流在国外已有多年,但在国内罕有报道.本文通过总结13例肿瘤患者在介入诊疗中并发气胸后应用Heimlich管的经验,探讨这一微创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3月~2003年2月对13例介入诊疗中并发气胸的肿瘤患者应用Heimlich管微创插管技术方法行气胸引流.患者中6例住院治疗,7例门诊观察.结果:所有气胸患者经Heimlich管引流2~3天后,气胸消失,塌陷的肺组织完全复张,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Heimlich管连接置入胸腔的多侧孔猪尾形导管行气胸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靠、疗效好、患者可在门诊接受观察等优点,尤其值得在胸腔肿瘤介入诊疗操作中并发单纯气胸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 10例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天润;杨安奎;陈福进;郭桂芳;魏茂文;陈伟超;曾宗渊

    背景与目的: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为一种罕见肿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约80%的EMP发生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在临床表现和病理学上,该肿瘤极易与头颈部常见的一些肿瘤相混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77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例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全组10例患者中,单纯手术治疗2例、手术加辅助放疗2例、根治性放疗5例(其中1例于放疗后行辅助化疗),1例未治疗.结果: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局部肿物及其引起的相应症状.本组患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浆细胞瘤,3例行免疫组化检测IgG,1例为λ型,2例为κ型.6例检测过尿本周蛋白均为阴性;4例检测过M蛋白,均为阴性;4例骨髓穿刺均未见异常;4例全身骨X线检查均正常.末次随访2004年5月,随访率90%,6例无瘤生存的患者中有5例无瘤生存时间超过1年(其中3例超过15年);死亡3例;失访1例.结论:EMP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病理;放疗和手术是治疗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主要手段.

  • 鼻咽癌放疗前血红蛋白浓度对局部控制的影响

    作者:麦海强;莫浩元;洪明晃;郭翔;邓满全;张锋;闵华庆

    背景与目的:氧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而研究表明患者血红蛋白浓度<130 g/L容易出现肿瘤乏氧.本研究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130 g/L对放射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9~2000年间经病理确诊的16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放射治疗前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分为高血红蛋白组(≥130 g/L)和低血红蛋白组(<130 g/L).全部病例均接受根治性放疗.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血红蛋白浓度、T分期等对鼻咽癌局部控制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的中位水平为135 g/L,其中68例(41%)血红蛋白浓度<130 g/L,98例(59%)血红蛋白浓度≥130 g/L.低血红蛋白组和高血红蛋白组患者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8%和90%(P=0.015),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和77%(P=0.76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83%(P=0.056).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T分期和性别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患者放疗前血红蛋白浓度<130 g/L是影响鼻咽癌局部控制的预后因素之一.放疗前和放疗中维持血红蛋白浓度≥130 g/L对鼻咽癌的治疗作用值得前瞻性研究.

  • 铂类化疗敏感型卵巢上皮癌复发的影响因素

    作者:颜笑健;梁立治;曾宗渊;刘继红;袁颂华;魏梅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患者中对铂类化疗敏感者较耐药者预后好,但是铂类化疗敏感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从而影响此类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总结对铂类化疗敏感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93~1999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0例临床完全缓解超过6个月以上的对铂类化疗敏感型卵巢上皮癌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复发相关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9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出现复发者36例,复发率为40.0%,中位复发时间20个月.复发的部位以盆腔多,占50.0%(18/36).90例患者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69.5%.36例复发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2.3%、39.6%.单因素分析显示铂类化疗敏感型卵巢上皮癌中FIGO分期早、无新辅助化疗、粘液性癌者复发风险低(P=0.001,P=0.002和P=-0.025).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FIGO分期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RR=1.771,P=0.003).术后采用CBP和铂类其它组合的方案化疗对铂类化疗敏感型卵巢上皮癌复发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过多疗程的术后化疗并不能减少复发.结论:FIGO分期是影响铂类化疗敏感型卵巢上皮癌复发的显著因素,早期诊断对于降低复发十分重要.

  • 多发性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的探讨

    作者:夏火生;韩守云;李苹;刘志晨;唐平元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技术在颅内肿瘤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在颅内多发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报告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结果,评价SRT的治疗作用和应用特点.方法:1996年6月至2002年12月间,136例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38.2%(52/136)接受单纯常规照射(称常规组),61.8%(84/136)接受SRT(包括单独SRT和全脑照射结合SRT,统称SRT组).结果:临床有效率分别为常规组86.5%和SRT组96.4%(P=0.02);颅内转移瘤(直径>2 cm)消除率分别为常规组36.0%和SRT组70.4%(P=0.007);顽固性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常规组9.6%和SRT组8.3%(P=0.767);颅内复发率分别为常规组19.4%和SRT组25.0%(P=-0.653).常规组和SRT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5个月、10.5个月(P=-0.014)和21.2%、40.5%(P=0.023).结论:合理应用SRT技术可以提高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肿瘤疗效、减少颅内复发和放射损伤,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 鼻咽癌放疗后视野与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

    作者:潘燚;胡伟汉;高艺;余敏忠;黄时洲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放疗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其中放射性视神经损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视野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研究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并探讨损伤发生的部位.方法:对28例行单纯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5年内进行视野和VEP检查.结果:28例患者中有21例共34眼(60.7%)出现各种病理性视野,44.1%的病理性视野发生在放疔后10~24个月.病理性视野的类型分别为:8眼出现向心性视野缩小,6眼为双侧颞侧偏盲,8眼局部光敏度下降,10眼有中心性暗点或旁中心暗点,2眼出现生理性盲点扩大.有26例患者共44眼(78.6%)出现VEP异常,54.5%VEP异常发生在放疗后14个月以内.放疗后1年内与放疗前相比,大、中、小方格VEP的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振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P=0.940,P=0.450).放疗1年后,大、中、小方格VEP的潜伏期比放疗前延长(P=0.004,P<0.001,P<0.001),振幅降低,大、小方格振幅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189,P<0.001).VEP病理性视野的发生与放疗剂量的大小有关,照射总剂量DT>70 Gy组与DT≤70 Gy组病理性视野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13).结论:放射性视神经损伤与照射总剂量有关,病理性视野类型提示视神经损伤发生的部位.

  • 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CK1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宝江;黄晓平;韦尉东;王军业;苏晓东;张旭;洪文善;唐军;张兰军;龙浩;杨名添;戎铁华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早期即可发生播散和转移,远处转移尤其骨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骨髓微转移用常规方法又难以检测出来.本研究旨在探讨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CK19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同时对照检测65例乳腺癌患者、1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8例健康人骨髓中的CK19 mRNA表达,并分析CK19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中,22例CK19 mRNA阳性,阳性率为33.8%;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骨髓中未检测到CK19 mRNA表达.CK19 mRNA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和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与外周血中CEA异常增高呈正相关(r=0.372,P=0.002).结论:CK19 mRNA可作为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分子指标之一,可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 PTEN表达能否作为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高危因素指标的探讨

    作者:楼海亚;林开清;叶大风;谢幸;俞晓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术前高危因素的评估对于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显示抑癌基因PTEN(第1O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是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高的基因,也被称为子宫内膜的看家基因.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PTEN表达能否作为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高危因素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参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PTEN表达情况与主要术前高危因素如细胞分化程度、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在10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表达缺失60例,占56.1%.x2检验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主要术前高危因素如细胞分化程度(P=0.69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P=0.921)、淋巴转移(P=0.682)等,以及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如手术分期(P=0.750)、雌孕激素受体表达(P=0.281;P=0.260)等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未显示PTEN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高危因素的指标.

  • 5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作者:高纪东;邵永孚;王翔;钟宇新;陈忠诚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若未经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手术切除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1998年12月行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切除59例患者资料.其中不规则性肝切除45例,规则性肝切除1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者4例(6.8%),未出现手术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34.8%及21.9%.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异时性肝转移患者(P<0.01),肝转移瘤大直径小于等于5.0 cm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大于5.0 cm患者.肝转移发生时间与肿瘤大直径大于5.0 cm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转移瘤数量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通过加强随诊,早期发现肝转移瘤,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 不能手术切除行同期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陈尔成;刘孟忠;胡永红;李巧巧;刘慧;蔡玲;林焕新;黄莹;王汉渝;崔念基

    背景与目的:目前同期放化疗已推荐为不能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初步总结我科收治的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治疗结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996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32例,化疗在放疗开始时和放疗剂量达40 Gy时给予,放疗总剂量60~70Gy.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吞咽困难程度、体重、KPS评分、家族史、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X线分型、病理分级、病变长度、T分期、N分期、M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技术、放疗剂量、放疗间断时间、治疗后近期疗效、食管穿孔与否、食管出血情况、再治疗方法作为分析因子,用Cox回归对上述分析因子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因素为:病程、病变部位、体重下降、M分期、近期疗效、食管穿孔、食管大出血、复发再治疗方法.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M分期(P=0.0140,OR=2.515)、近期疗效(P<0.0001,OR=2.181)、食管穿孔(P=0.0220,OR=3.266)、再治疗方法(P=0.0260,OR=1.142).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食管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M分期、近期疗效、食管穿孔、复发转移后再治疗方法.

  • clusterin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罗俊航;谢丹;陈炜;戴宇平;李晓飞;陶瑜;郑克立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用于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分子标记很少.新近研究表明,clusterin蛋白表达上调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但其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膀胱癌组织芯片,分析cluster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制作81例膀胱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clusterin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组织芯片中,69例膀胱癌clusterin的表达得以成功检测,其中32例(46.4%)表现为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在这69例膀胱癌中,clusterin蛋白在低分化(G3级)膀胱癌中的过度表达率(75.0%)明显地高于分化较好的G1或G2级膀胱癌(34.7%,P=0.002);而且多数(65.4%)浸润性膀胱癌(T2~T4期)出现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明显高于表浅性(Ta、T1期)膀胱癌(34.9%,P=0.014).另外,膀胱癌中cluste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显著性相关(log-rank=5.88,P=0.015),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肿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37.3个月)明显低于正常表达者(48.8个月).结论:膀胱癌中clusterin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估膀胱癌预后的分子标记之一.

  • 胃癌胃壁浸润长度的大切片研究

    作者:徐大志;詹友庆;吴秋良;赖英荣;李威;陈映波;孙晓卫;徐立;关远祥;李元方

    背景与目的:胃癌合适的切除范围问题一直是各国专家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通过观察胃癌壁内浸润的距离,探讨手术切除胃壁的适宜长度.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4月至2004年2月间胃癌手术患者105例,术中测量其中18例牵拉前(L1)、牵拉后(L2)、离体后(L3)的胃组织长度改变,观察其的伸缩性.手术标本离体以后沿癌块中心,在肿瘤大径上切取长条组织,按原形钉在木板上,分别测量上下切缘至肿瘤长度,制成大切片后镜下观察,并推算肿瘤离体后近端与远端实际浸润的长度.结果:18例胃组织的L2显著长于L1和L3(P<0.05),L1与L3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胃癌、Borrmann Ⅰ型、BorrmannⅡ型等限局型胃癌胃壁内浸润长度均在2 cm以内,BorrmannⅢ型、BorrmannⅣ型等浸润型胃癌癌缘外浸润长度均在5 cm以内.结论:早期胃癌、Borrmann Ⅰ、Ⅱ型等限局型胃癌,其切除长度距肿瘤边缘2 cm以上为宜;而浸润型胃癌,包括BorrmannⅢ型和BorrmannⅣ型胃癌,切除长度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较为合适.

  • 肝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和表遗传学研究

    作者:薛开先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也是全世界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主要的危险性因素是慢性肝炎病毒感染(HBV和HCV)、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摄入、长期过量饮酒和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肝癌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个体遗传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决定了什么样的易感个体患癌.肝癌发生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机制研究结果提示,肝癌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途径的复杂多阶段过程;由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灭活,是肝癌发生的核心生物学过程;在不同病因的肝癌中通常受影响的是RBl途径、p53途径和Wnt途径等,这可能反映了共同的肝癌发生的病理顺序:慢性肝损伤、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和早期癌.在肝炎病毒感染为主的相关肝癌主要是RB1途径的改变,包括p16INK4a和RB1基因的甲基化、细胞周期蛋白D1扩增等;在AFB1暴露相关的肝癌,受影响明显的是p53途径,p53基因密码子249的G→T颠换突变已成为这类肝癌的遗传学标志;而酒精中毒相关的肝癌更多的改变发生在RB1和p53两种途径.一些与细胞凋亡、DNA修复、药物代谢和转移等相关的重要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意义也被评述.

  • 力达霉素对小鼠结肠癌生长及其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秀均;戴垚;商悦;李毅;甄永苏

    背景与目的:力达霉素(lidamycin,LDM,又称C-1027)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烯二炔结构的抗肿瘤抗生素,在体内外对肿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力达霉素对小鼠结肠癌26皮下、盲肠、肝内、脾内移植瘤以及肝转移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结肠癌26移植于小鼠皮下、盲肠浆膜下(原位移植)、肝内等模型及脾内移植肝转移模型,力达霉素静脉给药一次,实验结束时计算力达霉素对移植瘤及肝转移瘤的抑制率,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转移病理切片.结果:0.025、0.05、0.1 mg/kg力达霉素对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4.8%、78.2%和94.2%,对盲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7.5%、71.5%和93.0%,对肝内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4.5%、82.3%和92.8%,对脾内移植瘤抑瘤率分别为9.2%、25.8%和70.2%;对肝转移灶的总抑制率分别为34.6%、50.7%和76.3%,对>2 mm转移灶的抑制率分别为56.6%、56.7%和90.8%.用LEICA QWINV3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转移病理切片,以肝脏病理切片中肿瘤转移面积占所检查肝脏病理切片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0.1 mg/kg力达霉素对肝转移灶的抑制率为71.2%.结论:力达霉素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26在皮下、盲肠、肝内和脾内移植瘤的生长,对肝转移灶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 我国著名病毒学专家汪慧民教授

    作者:

    关键词: 病毒学
  • KCHIP1基因一种新剪切型的发现

    作者:刘征;肖向军;樊飞跃;孙元明;李雨民;杨福军

    为寻求KCHIP1基因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对收集到的12例乳腺癌组织、12例正常乳腺组织样本进行KCHIP1基因cDNA扩增、突变检测.经测序证实,在这些乳腺癌组织样本中没有发现KCHIP1基因的突变,但发现了KCHIP1基因一种新的剪接型,这个新剪接型是在原来KCHIP1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之间多了一个162 bp的插入片段(AY780424).

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