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屏障技术避免给药错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给药安全屏障技术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给药错误网络管理组,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给药错误种类、发生的根本原因,加强给药过程中的管理屏障和物理屏障,比较应用屏障技术前后效果。结果:应用屏障技术后护理人员身份识别规范率、查对执行率、给药错误发生率均较应用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屏障技术可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
研究护士在临床科研课题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大型公立医院及大学附属医院除了完成临床医疗和护理任务外,往往还承担着国家级、省市级等诸多科研课题。课题组成员中除了有研究医师、检验师、药剂师,往往还有护理人员的参与。随着临床研究在伦理、科学、效率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高,需要有专职的人员从整体上进行协调。临床研究协调员( 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在国外作为临床试验中的一员和一项专门的职业已有30多年历史[1],早出现在美国,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国没有CRC就不能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欧美CRC的专业背景以护士出身居多,通常有4~5年护理经验转职成为CRC,约占60%,其次是药剂师15%~20%[2],因此通常CRC又称研究护士,它的工作范围除不能直接对病人临床诊断与治疗外,涉及到临床试验研究的各个方面[3],常受聘于临床科室、课题组或主要研究者[4]。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研究护士的工作经验,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将正在参与的河北省科技厅2012年度科研计划课题--从“大气失运”论治高脂血症临床研究中的作用及体会作如下报道。
-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及其计分评价,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比较绩效考核前后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完成率。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患者满意率、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完成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绩效考核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工作目标的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的系统缺陷管理改进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1年1~12月上报的117例护理缺陷,找出与系统相关的因素,2012年进行优化系统流程并持续改进。比较系统优化前后的效果。结果:2012年采取系统措施改进管理组织体系后,与系统相关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2011年,优化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缺陷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因素,优化医院管理组织系统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必要途径。
-
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构建科学的护士绩效分配方案,将激励机制应用于绩效考核中,采用关怀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参与激励等方法,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结果:应用激励机制后,出院回访病人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均优于应用激励机制前。结论:应用激励机制,提高了护士的绩效,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
-
口腔门诊医用器材管理体会
通过对口腔门诊健全规范医用器材申购程序、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持续“五常法”规范管理,使科室医用器材库存及损耗明显减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
规范病区小药柜的管理方法
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品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1]。临床各病区会根据本科特点,从药房中领取不同种类、基数的常用、急救药品放置在病区的特定柜子内,成为病区“小药柜”。病区药柜的管理通常由护士长指定专门的护理人员来监督管理。在药柜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如因药品保管、存储不当会给药品质量带来影响,造成安全隐患;另外,病区护士长对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护士对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影响药物的安全使用[2]。药品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的安全,有时甚至导致医疗纠纷、刑事案件的发生,故病区小药柜的管理不可小视。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笔者从2009年起负责分管病区的小药柜,所有药品都严格按照医院及病区制定的“病区小药柜管理规范”执行。现将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方法总结介绍如下。
-
强化门诊输液大厅管理保障输液安全
门诊输液大厅(室)是患者大量集中的场所,它有着患者流动性大[1],病种复杂,人员繁多,部分患者病情未能明确诊断的特点,它也是接触传染病和流行病患者的第一关,这样医院感染的风险就不可避免,因此门诊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2]。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每日门诊量在1500~1800人次,输液患者在420人次左右,2013年6月输液室整体搬迁到新大楼,新的输液大厅面对着新的问题,为此,医院采取相应措施,着力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搬迁至今没有输液患者出现医院获得性感染,保障了输液安全。现将我们的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旨在为其他医院提供参考。
-
改良PICC送管体位预防导管异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PICC送管时的佳体位,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科化疗的81例PICC置管患者,采取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结合上肢上举的体位送管法,观察患者一次送管成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无导管异位发生,一次送管成功率100%。结论:改良PICC送管体位能有效预防导管异位发生,提高一次送管成功率。
-
主责护士首问责任制在临床中的应用
护士工作站是临床科室的窗口,主责导诊护士的工作职责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服务理念。每个患者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文化素养不同,所患的疾病以及对疾病痛苦的承受力不同[1]。主责导诊护士有效地实施责任首问制,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
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输液病人减少红灯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输液管理中减少红灯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输液过程中红灯多的现状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红灯数量由改善前的平均每天82次降为改善后的27次。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输液过程中红灯的发生率,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中补铁所致的透析机空气报警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补铁所致的透析机空气报警中的应用,以提高血液透析病人蔗糖铁使用的安全性,保证病人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方法:由血液净化中心8名医护人员自愿组建品管圈,选定降低血液透析中补铁所致的透析机空气报警率为活动主题,总结分析透析过程中静脉点滴蔗糖铁所致的透析机空气报警原因,同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点滴蔗糖铁所致的空气报警率较活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中静脉点滴蔗糖铁所致的透析机空气报警次数,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
生理盐水注射流率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消除对比剂伪影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 CTA)中的生理盐水佳注射流率。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行双源CT头颈部CTA 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等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3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5.0 ml/s,5.5 ml/s,6.0 ml/s进行检查,比较3组患者的对比剂存留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2组对比剂存留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CT检查中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6.0 ml/s可明显消除对比剂伪影的影响。
-
品管圈活动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对口服中毒患者洗胃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以寻求有效降低洗胃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确保洗胃效果及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急诊口服中毒洗胃患者154例为对照组,2013年1~10月急诊口服中毒洗胃患者15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洗胃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按QCC活动步骤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洗胃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洗胃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
老年男性病人留置不同型号尿管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国内老年男性病人留置不同型号尿管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对160例患者进行分析。纳入研究结果显示:与16~18号尿管相比,选择20~22号尿管能降低老年男性留置尿管病人的尿液外渗率。结论:临床可选择20~22号尿管为老年男性病人留置导尿。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急危重症[1],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已排在全世界疾病死亡之首,目前是一种公认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因此,早期及时治疗和综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减少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治愈和康复效果,现结合本人多年护理经验,从早期病情观察、临床监护、介入诊疗术过程护理到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等,将 AMI患者的护理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
病人床边护理交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床边交接是临床护理班次更迭时,上、下班护士对所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对接的过程。病人床边交接可保证病人病情得到持续观察,治疗护理措施连续进行,保证生命安全与治疗效果。在规范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接中,让病人感受到安全及受尊重,是每班护士良好优质工作的起始[1]。笔者有机会参加了国内多家医院临床护士的晨、晚间病人床边交接工作,发现存在着一些雷同的缺欠与误区,影响了病人交接质量和护患沟通效果,有的甚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特将病人床边交接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进行分析改正,为病人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
-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教学是其关键环节。传统的“讲解、示教、训练”型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维的,其过分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熟练操作以掌握技能,学生没有自主权和主动性,难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1],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级技能型护理人才,本校护理学院对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现介绍如下。
-
小组合作式综合技能考核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式的临床综合技能考核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2013年度在外科实习的护生分为对照组163名和试验组139名,在每一组实习结束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操作考核方法,以操作成绩作为出科评价;试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式的综合技能考核,内容包括护理病历(评估、体查、书写)和护理技术操作两大部分,个人成绩与小组其他成员相关联,个人成绩占50%,小组综合成绩占50%。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生对考核方式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综合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对考核方法的认可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综合技能考核有效可行。此方法提高了护生的操作水平和交流技巧,培养了护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品行,提高了护生的整体素质。
-
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了以团队为基础( TBL)的教学法,该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也存在部分学生不适应该教学法及小组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要重视授课章节的选择,同时应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注意分组的合理性,制定恰当的评价指标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巴基斯坦医学本科留学生常用护理技术教学实践的探讨
目的:评价巴基斯坦本科留学生开展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提出意见和策略。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8级1班临床医学专业36名巴基斯坦本科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师质量及教材选用情况满意率达77%以上,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环节调查项目满意率达78%以上。结论:从师资、学生等方面分别予以改进,是提高留学生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
交互式急救系统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交互式急救系统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6月采用交互式急救系统对我校876名2011级大专护生进行《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结果:采用交互式急救系统教学的2011级护生的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未采用该系统教学的887名2009级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以上的护生非常赞同该教学方法,加强了急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了临床思维及应急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80%以上的护生非常赞同教学方法,认为提高了急救信心,有利于更快适应今后的急救工作。结论:运用交互式急救系统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急救知识及综合能力,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有待继续改进。
-
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心理问题及调适对策
针对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护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急于求成、适应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学习动机缺乏等,应从学校、医院、带教老师等方面进行干预,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
反思日记法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反思日记法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提高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方法:将83名全日制本科实习护生按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护生进行反思日记法培训并要求在为期5周的实习过程中完成10~15篇反思日记;对照组不要求写反思日记,其余任务和要求相同。实习前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TDI-CV)测评,并对两组护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习前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实习后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实习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教学中应用反思日记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实施中应加强护生开放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系统化能力和自信心。结合临床一线实际工作环境,规避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
1例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常常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突发心搏骤停,危及患者生命[1]。由于广泛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患者心电图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差[2]。加强临床观察、及时救治与护理,是提高重症心肌炎抢救成功率的关键。2012年12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和护理后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
1例毒蜂蛰伤致急性喉阻塞合并气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蜂蛰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被蜂蛰伤患者易引起休克及眼损害,可短期内表现为荨麻疹、气促、水肿、哮喘,反应强烈者易发生急性喉水肿致喉阻塞、肺水肿,头颈部蛰伤患者因头面部血运丰富、毒素扩散快[1],而易致过敏性休克、急性喉水肿、肺水肿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这是蜂蜇伤主要的死亡原因[2]。现将我科收治1例毒峰蛰伤颜面部致急性喉阻塞(Ⅳ度)、颜面部肿胀及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介绍如下。
-
1例复合病自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目前自杀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1]。2013年2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住院期间患者企图割腕自杀,经过对其自杀行为进行分析,实施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该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再次自杀行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
1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突发断管的处理及预防护理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 ports,TIVAP)是一种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输液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这种系统可以提供长期、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用于静脉化疗、抗生素治疗和全静脉营养等;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难度,并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1]。输液港的寿命较其他任何输液通道在体内的保留时间都长,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道。2013年10月我科1例经锁骨下植入式输液港的肿瘤患者突发断管,经与心内科介入室配合成功将断管从患者的右心房中取出。现将突发断管的处理及预防性护理报道如下。
-
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60例,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两组自置管日起分别观察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再住院率、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再住院率,还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
文职护理骨干任职培训效果自我评价研究
目的:研究文职护理骨干对任职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为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任职培训效果自我评价调查表,对参加3期全军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共228名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项整体评价均在85.50%以上,其中认为培训班有必要和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2项评价均为100%。任职培训内容31个项目中,提高程度位于前5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78.95%)、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78.07%)、护士职业生涯规划(77.63%)、护士职业礼仪规范(77.19%)、战创伤救治与护理(76.75%),位于后5位的是护理论文写作(53.07%)、军事训练伤的防护(52.63%)、文献检索能力(52.20%)、军队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护(51.32%)、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50.88%)。结论:文职护理骨干对任职培训效果整体评价较好,在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军事护理技能方面部分知识提升较大,培训效果提升较小的均为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提示在任职培训中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
-
美国护生对健康素养态度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美国护生对健康素养的态度及需求,以及学校对护生的健康素养培养情况,为我国学校健康素养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护理学院11名大四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并运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受访护生都认为健康素养非常重要,希望学校设计更多的方案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结论:学校要提高护生对健康素养的认识,制订并实施健康素养培养方案,积极推行高仿真模拟人教学,共同促进护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
个性化认知训练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个性化认知训练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轻度AD患者4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无差别的认知训练;试验组在评估每个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个体情况下进行个性化的认知功能训练,并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出院时MMSE及ADL评分较入院时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两组MMSE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个性化认知训练方式对轻度AD患者MMSE,ADL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无差别认知训练方式。结论:个性化认知训练及常规无差别认知训练对轻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个性化认知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社会家庭支持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社会家庭支持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医务人员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会家庭支持干预,抗结核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通过社会家庭支持后,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家庭支持有利于耐多药患者的心理康复和行为改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
-
品管圈在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45例造口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对造口患者进行管理;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55例造口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
健康信念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留置PICC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留置PICC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1,8,16 d时焦虑、抑郁程度。结果:PICC置管后1 d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8,16 d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总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教育模式能促进PICC患者采取健康行为,有效减轻了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2~10月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调查了85例ESRD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结果:ESRD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评分为(88.43±10.36)分;生活质量处于中低水平,评分为(52.86±14.82)分。除了躯体疼痛外,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与生活质量其他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关注ESRD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
高等民族院校不同民族大学新生性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高等民族院校不同民族大学新生性知识掌握现状,为高等民族院校有效开展在校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基础性的参考资料。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北民族大学2012级新生进行性有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正规教育(家庭、学校)并不是大学新生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性知识与性态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等民族院校不同民族大学新生渴望通过正规教育途经获得全面的性知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性知识掌握情况不如汉族大学新生,更需要性知识的普及。
-
ICU床头警示牌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标识是指利用有特征的记号去标记在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用文字或图画表示,体现人性化管理,达到安全的目的。我院ICU收治病人范围较广,涉及到全部外科和部分内科,工作量大、周转率高,为此,我科制作了ICU床头警示牌将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制作成警示牌,经临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外来器械骨科电钻清洗方法的改进
外来器械骨科电钻是穿破患者骨膜、骨质及骨髓的器械,需将电钻彻底清洗干净后经高压蒸汽灭菌,以保证患者不被手术感染,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由于担心电钻浸水后存在短路的安全隐患,我院传统的清洗方法是手术后分别用清水和75%酒精擦拭,时间一长,电钻缝隙里就会有很多残留的血迹和污染物,容易造成灭菌不彻底,甚至术后感染。为此,我院对电钻的清洗方法进行改进,有效去除了电钻缝隙里残留的血迹,提高了高压灭菌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一次性输液器插头帽的巧用
近年来我科巧用一次性输液器插头帽解决了密闭袋装液体输液与瓶装液体序贯输液时连续性问题。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一次性输液器插头帽。
1.2方法输液器插头插入袋装液体瓶塞后,然后将输液器的排气管反折插入输液器插头帽中,使输液袋形成密闭状态。 -
基金项目的标注方法
关键词: 基金项目 -
PICC置管患者淋浴护理新方法
随着主动静脉治疗理念的推广及静脉输液技术的革新, PICC置管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加安全、舒适的静脉治疗模式。因其留置时间长,置管期间的维护及日常护理至关重要。目前,PICC置管患者在淋浴时通常用保鲜膜对置管周围区域进行包裹以保持贴膜干燥,如患者洗澡时间短尚可,时间稍长则淋浴的水就可能渗入贴膜而易导致局部感染、静脉炎及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签于此,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我科采用保鲜膜及抽纸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了长时间淋浴水渗入贴膜,现介绍如下。
-
血液透析浓缩液吸管盖的制作与应用
AB浓缩液在血液透析中不可缺少,而费森透析机AB浓缩液都是无盖的,整个血液透析过程中都处于开放状态,灰尘等异物极易落入,不符合医院感染要求。2000年以来我科一直用无菌纱布覆盖在AB浓缩液口上。2013年10月我科自行设计了浓缩液吸管盖,效果满意,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报道如下。
-
一次性压舌板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巧用
静脉输液已成为小儿给药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我院儿科门诊患儿约70%~80%是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而住院患儿则为90%左右。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儿的哭闹、好动、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造成液体外渗而进行第2次穿刺的几率较多,给患儿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也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以往我们常常使用硬纸板折叠成长方形的板子用胶布缠绕,或用小的空针剂盒为小儿输液的肢体固定。但是纸板和纸盒反复使用存在交叉感染危险,并且纸板碰到水或因小儿的好动,容易使纸板变软不利于固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采用一次性压舌板固定小儿静脉穿刺的肢体,临床效果较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一次性注射器外包装袋在ICU的巧用
在临床工作中,ICU护士善于发现一些小技巧,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节省开支,我科护士将一次性注射器外包装袋巧利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一次性气泡膜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实体肿瘤中的应用
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 ),俗称海扶刀,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 HIFU治疗时,上腹部肿瘤因有肋骨遮挡,盆腔肿瘤有耻骨遮挡,超声波作用于骨膜时,患者会出现疼痛,影响治疗效果。我科于2013年8月开展HIFU肿瘤治疗系统治疗腹部和盆腔良、恶性肿瘤,并应用一次性气泡膜给予保护,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ICU转运病人交接登记本的设计及应用
ICU是救治危重病人的中间环节,经常与手术室或临床科室交接危重病人,以往使用简单交接班登记表不易保存,靠口头交接补充会造成信息传递丢失。2013年1月开始我院使用交接登记本,经过1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通知
近,有不法网站冒用《护理实践与研究》的网址进行收稿、组稿,并收取高额费用,对我刊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本刊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陆《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社的官方网站( http://www. hlsjyj. com)进行注册、登陆、提交论文,以防上当受骗。同时,严肃警告不法网站停止一切侵权行为,否则,我刊将保留法律诉讼权。
-
巧用一次性B-D测试包内硬纸片替代防烫手套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应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一次性B-D测试包由1张B-D测试图、40张12 cm ×12 cm硬纸片、皱纹纸外包装组成。每次B-D测试完成后,取出测试包内的B-D测试图,查看测试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有多台预真空灭菌器,故每日运行前的B-D测试应使用相对应的多个一次性B-D测试包,由此产生大量的整齐划一、洁白方正、耐高温、吸水性强的废弃硬纸片。笔者于2013年8~12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区域将硬纸片替代防烫手套进行二次利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柏拉图分析法对减少血液透析中失血的作用
目的:探讨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大限度地减少血液透析中失血事件发生的效果,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科12716例次血液透析护理中发生失血情况的1550例次进行数据收集,通过绘制柏拉图统计表对血液透析中失血情况进行解析,找出失血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结果:血液透析护理中失血发生率由整改前的12.19%下降到整改后的4.13%。结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错综复杂的护理问题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降低血液透析中的意外失血具有实用意义。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放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2个月后再次发放此调查量表,比较干预前后其社交回避与苦恼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MHD患者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与实施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其社交回避与苦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94例,分为高压氧组(高压氧+内科常规治疗)758例和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736例,比较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时机、治疗压力、治疗频率、治疗疗程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高压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早期治疗(发病时间在0~3d开始高压氧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中期(4~7 d)和晚期(>7 d);压力为0.22 MPa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0.16 MPa的;频率为每天2次的疗效明显优于每天1次的;连续治疗2个以上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1个疗程者。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明显;治疗时机、治疗压力、治疗频率、治疗疗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只有抓住早期治疗的时机,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压力、治疗频率和治疗疗程,才能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住院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再选择同期非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配合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异常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软斑、溃疡斑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硬斑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的依据。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治疗期间合并DIC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6例APL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相关护理后,16例患者中眼底出血致双眼失明1例,单眼失明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密切观察及早发现APL治疗期间DIC的发生,及时提供临床资料非常重要;采取正确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
应用弹力黏性腹带减轻肠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切口疼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弹力黏性腹带减轻肠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8例肠癌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手术后24~48 h下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后佩戴弹力黏性腹带,运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离床活动;对照组于术后24~48 h妥善固定引流管,下床活动,运动顺序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疼痛程度、下床活动维持时间。结果:试验组切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试验组下床活动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肠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佩戴弹力黏性腹带可明显减轻切口疼痛,延长下床活动维持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身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脊柱术后图谱式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图谱式宣教对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实施术后宣教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4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口头讲解式术后宣教,观察组给予口头讲解加图谱式术后宣教。分别于术后24,72 h及1周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锻炼效果、患者满意度和锻炼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锻炼方法掌握、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锻炼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谱式宣教对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明显,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在腹外伤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的急救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急救护理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腹部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都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补液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中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同时根据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急救护理,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并随访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科室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的68例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并采用回院复查或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并进一步给予指导。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一次填充53例,间隔半年进行二次填充15例。所有患者手术部位无硬结、包块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规范、安全、准确以及精心的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内瘘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内瘘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46例,总结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46例瘤切除并Ⅰ期内瘘成型术,46例均内瘘成熟后血流能满足血液透析需要。结论:术前强调规范的心理护理和预防瘤体破裂,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护理干预和指导,保证内瘘通畅,让患者在瘤切除同时行Ⅰ期内瘘成型术,可有效使用内瘘行血液透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预见性护理对胸心外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胸心外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8月182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给予中心静脉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
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的足浴护理方法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住院的肝胆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每日7∶00~9∶00加高血压足浴方足浴护理。中药方均由本院中药煎药机煎制,每剂代煎成50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治疗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子午流注的理论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足浴护理,在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加予自拟高血压足浴方进行按时辰足浴护理,能提高治疗高血压的疗效,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
自制瑰及乳膏治疗早期血栓性外痔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瑰及乳膏治疗早期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坐浴,醋酸氯己定痔疮栓直肠给药;观察组则先用温盐水坐浴,局部待干后,再将瑰及乳膏均匀涂抹于肛门及周围表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疼痛逐渐减轻,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瑰及乳膏治疗早期血栓性外痔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
中药干热熨在防治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中药干热熨在防治危重症患者发生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危重症卧床发生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腹部按摩后采用葱白及小茴香加热后进行腹部干热熨,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按摩加开塞露导泻。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干热熨对卧床危重症患者发生功能性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在预防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程序式功能锻炼表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将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锻炼时间列成程序表,应用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分别在术后7 d及1,3,6,12个月时抽血复查血浆D-二聚体,观察术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随访1年患者均未检测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无颈肩痛、肩周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程序式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降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脊髓损伤后致嵌甲性甲沟炎的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障碍致嵌甲性甲沟炎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8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后发生嵌甲的32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分析。结果:17例患者发生嵌甲性甲沟炎,经对症治疗后2例患者因反复发作而实施拔甲术,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要及时去除发生嵌甲的原因,注意趾甲护理,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降低发生甲沟炎而诱发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效果满意。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治疗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出院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在住院期间给予出院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注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及局部皮肤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使患者能提高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提高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三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三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及术后9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高效的术后康复护理能大程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
-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头位难产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结果:两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助产护理有利于改变胎头俯屈下降困难,促进第二产程进程加快,提高母婴安全,降低剖宫产率。
-
自然分娩后会阴切口冷敷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冷敷、湿敷两种护理方法对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产妇术后切口疼痛、肿胀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40例自然分娩行阴道侧切的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湿敷和冷敷会阴切口。比较两组产妇会阴部切口疼痛、肿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24 h内各观察时间点的疼痛等级、切口肿胀程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冷敷可减轻自然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的切口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其产后恢复。
-
拉玛泽分娩法配合体位护理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法配合体位护理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孕妇学校接受拉玛泽分娩法培训的初产妇100例为试验组,在分娩时给予拉玛泽分娩法指导加体位护理。另选择没有接受拉玛泽分娩法培训的初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在分娩时只采用陪伴导乐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自然分娩、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试验组剖宫产率下降,产程时间缩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减少,产妇满意度得到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玛泽分娩法配合体位护理,剖宫产率下降,母婴安全得到提高。
-
针对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我院30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8~12月15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3年1~5月15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术后腹胀发生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腹胀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活动量减少、产程中气体吞咽、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创伤等。通过加强饮食指导、早期下床活动、促进麻醉药物的排泄、腹部按摩等处理后腹胀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除,有利于产后恢复。
-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预防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预防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入的分娩后5周的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专业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和产后10个月的临床疗效及尿失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3,10个月盆底肌力测试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可显著提高盆底肌张力,减少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引产方法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引产方法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106例进行中期引产的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引产,观察组孕妇采用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引产,比较两组产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引产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诱导至分娩时间、总产程以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引产效果满意,能缩短诱导至分娩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
-
分娩球在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娩球在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持续性枕后位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分娩球协助分娩,对照组采用“三步法”帮助产妇分娩。结果:试验组剖宫产例数少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使用分娩球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是产妇乐于接受的分娩方式。
-
接受式音乐治疗对产妇分娩焦虑与恐惧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接受式音乐治疗对产妇分娩时焦虑与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试验组产妇由1名经过音乐治疗培训的助产士陪护分娩,同时给予接受式音乐治疗;对照组产妇仅由1名助产士陪护分娩。分别在临产后1h和第二产程30 min时进行2次状态焦虑量表( SAI)调查和恐惧评定量表( QRS)评分。结果:第二产程30 min与临产后1 h相比,S-AI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产妇的正性情绪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升高,但试验组产妇改变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恐惧评分降低而对照组产妇的恐惧评分却升高(P<0.05)。结论:接受式音乐治疗能减轻分娩产妇焦虑和恐惧,有助于产妇顺利分娩。
-
烧伤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评估成年烧伤患者的抑郁状态,分析影响抑郁心理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我院收治的304例烧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8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引起患者抑郁的主要原因有担心个人美观、疼痛、功能障碍影响生活、对疗效的期望值过高、治疗费用高等。结论: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对患者躯体疾病的治疗,更应关注并及时疏导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身心健康。
-
IC卡式诊疗卡排号器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改善医院门诊部和急诊科的就医环境,保证患者有序就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设计并用塑料板或金属板等材料制作IC卡式诊疗卡排号器,患者诊疗时将IC卡式诊疗卡从插卡口处插入排号器排队。结果:患者使用IC卡式诊疗卡排号器后,无发生插队现象,患者候诊秩序得到改善,使用效果满意,也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在门诊和急诊患者使用IC卡式诊疗卡排号器,能有效杜绝插队现象的发生,且该诊疗卡排号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地点不受限制、操作性强,可在使用诊疗卡的医院推广应用。
-
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脐部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进脐带脱落。
-
健康教育手册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手册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向患儿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术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心病术后患儿应用健康教育手册可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焦虑状况,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预后。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25例早产儿的25项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关系。结果:525例早产儿中出现喂养不耐受119例,发生率22.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呕吐≥3次、腹胀、败血症、胃残余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胎龄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
护理干预在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拟行眼球摘除手术治疗的眼外伤患者6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其术前焦虑情况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在术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及焦虑情绪,对其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有较大影响,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前焦虑,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与配合。
-
多平面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术后护理
总结56例多平面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术后护理要点。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管理鼻咽通气管,严密观察是否发生出血、窒息等并发症,落实预防感染措施,同时做好舒适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和出院指导。56例患者顺利康复并痊愈出院。
-
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11月我院9例患者施行全胸腔镜下支气管成形术的手术及护理配合过程。结果:9例患者手术在医护的共同努力及配合下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中转开胸情况。手术时间平均(2.53±1.92)h,出血量平均(110±80)ml,术后平均住院(11.31±1.42)d。结论: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要求更高的胸外科技术及腔镜操作技术,手术护理配合也愈显重要,掌握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的步骤、方法及配合,是保证护理质量、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寒战的影响
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系统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寒战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6~12月我院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综合保温措施,术后返回恢复室,试验组采用充气式加温系统保暖,对照组采用常规棉被覆盖保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寒战和曲马多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发生寒战和曲马多使用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在恢复室使用充气式加温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及缓解寒战反应,大大提高患者在恢复室的满意度。
-
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MST)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7例需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MST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置管期间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超声引导下MST能提高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尤其对血管条件差又需长期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claudin-4、claudin-7、claudin-10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与食管癌的相关性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等检测claudin-3、claudin-4、claudin-7、claudin-10在62例食管癌和2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claudin-3、claudin-7、claudin-10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90.32%,95.16%,82.26%,较正常食管组织表达明显增强;claudin-4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13%,较正常食管组织表达明显减弱。结论:claudin-3、claudin-4、claudin-7、claudin-10的表达情况分析,可为临床诊断作参考。
-
胃癌肝转移同时性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同时性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胃癌肝转移同时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32例患者术后并发腹腔出血1例,肝功能衰竭1例,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1例,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胃癌肝转移同时性切除手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对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规范化护理对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肿瘤科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无痛病房管理的实施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三阶梯镇痛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90例给予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癌痛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了癌痛,对实现癌痛患者的无痛化管理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04 05 06 |
2018 |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