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开心术病例血中脑钠利尿肽值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脑钠利尿肽(BNP)系来自心室的心脏激素.近年来,将血中BNP值作为心力衰竭治疗指标,时有报道,在循环系统领域倍受注目.本文对开心术病例与非开心术病例血中BNP进行了对比研究.
-
妊娠中吸烟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现已知,吸烟不仅是以肺癌为代表的众多肿瘤或缺血性心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被动吸烟还与周围人群的上述疾病或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中耳炎、乳儿猝死综合征等疾病增加有关.在日本,成年男性的吸烟率为57.5%(1996年),在发达国家中居首位.近年来,年轻女性及未成年吸烟者的吸烟率正在增加,已成为严重问题.此外,环境激素对胎儿或儿童的影响正受到关注.大概没有任何化学物质能像烟草那样更经常直接使儿童们受到其危害了.
-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障碍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障碍(Isolated Noncompac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INVM),是由于心肌内膜心肌形态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先天性心肌病之一的疾病.不伴有其它心畸形者,称为单纯左室致密化障碍.小儿科报道多见,成人病例报道甚少.近年来,通过超声波诊断,能容易清楚地描出心内构造物,结果导致本病报道的增加.近时有成人病例报道.
-
大剂量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效果
本文报告大剂量口服乙胺碘呋酮(简称胺碘酮)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效果研究.1.对象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纤颤(室颤)对直流电转复和利多卡因静脉使用无效,必须心脏按摩及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术者8例为对象.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9岁.病因中有扩张性心肌病3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淀粉样变性1例,心肌炎1例.
-
克隆技术与人生殖医疗
哺乳动物克隆技术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把供体细胞核同受体卵细胞质相融合之后,给予活化刺激,松解细胞骨架并使其停止分裂,再使核基因组加倍.再让其进入分裂细胞周期.之后,和普通胚一样培养,并移植到雌性受体中待其发育出生.该实验操作可根据不同条件情况而调整,其成功率从供体核与受体胞质准备、细胞融合、重组胚的移植到克隆动物的出生,通常为1%~2%.这种技术有许多部分和生殖辅助技术(ART)相重复.
-
微量CRP与冠状动脉疾病
近,人C反应蛋白(CRP)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的关系颇引人注目.1994年Liuzzo等采用Behring NA Latex CRP的散射测浊法,应用CRP轻度升高来推测心绞痛的预后,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CRP高值提示预后不良.
-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治疗以及存在的问题
据日本统计,随着老年人数的增加,65岁以上者约60%患高血压,该病已成为患病率、受诊率占首位的疾病.就降压目标和降压药的选择方面并非固定,特别是合并症比较多的老年患者,有必要根据个体的不同更加细致地选择适当的降压目标及降压药.作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针,主要采用近日本高血压学会所出版的<高血压治疗指导方针2000版>.
-
冠状动脉疾病的药物疗法
一、冠状动脉疾病药物疗法近1年的话题近10年,HMC-CoA还原酶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GE)抑制剂的强力作用已被证实.在其影响下,同一系统药剂相继开发,并计划进行大规模的临床治疗试验.为了进一步证明GPⅡb/Ⅲa阻断剂的有效性,与此关联的大规模临床治疗实验正在相继实施.
-
现代心脏瓣膜病面临的课题
继发于A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的风湿热,曾是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原因.由于感染性疾病的减少和高龄人群的增加,瓣尖瓣环钙化及瓣下组织变性导致的瓣膜病已成为现代心脏瓣膜病的主题.瓣膜病中主要是二尖瓣关闭不全(MR)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从),狭窄性心脏瓣膜病相对少见.作为MR的原因,以缺血性心脏病为背景的乳头肌功能不全、腱索和瓣尖变性导致的二尖瓣脱垂显著增加,瓣环瓣尖钙化导致的二尖瓣狭窄(MS)和主动脉瓣狭窄(AS)也常常遇到.由这种退行性变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对于非循环系统的专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也是经常遇到和必须关注的疾病.由于心脏手术的进步,换瓣后生存10年或20年以上的患者在逐渐增多,这些患者由于长期的血液动力学负荷引发的心力衰竭管理正在成为新的问题.
-
麻醉相关药物的相互作用
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时,一种药物有时可改变另一种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的出现方式,对此称为药物的相互作用.择期手术患者应用多种药物的机会并不少见.同时应用6~10种药物时,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副作用的发生率为7%;10~20种药物并用时可达到40%.近年来随着并发多种合并症的高龄者接受手术的频率增加,了解麻醉药与各种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
清晨血压
高血压引发发作为心血管意外的心肌梗塞或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带已得到确认,特别指出血压上升以上午为好发时间带.关于清晨血压变动,有报告指出醒前或醒后的血压升高是由于伴随觉醒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有关的急剧升压,称为展浪(morning-surge),抑制这种升高对预防心血管意外至关重要.
-
100.营养和免疫
营养素不足已成为免疫低下的原因,蛋白能量-营养障碍尤其会影响到细胞免疫,造成胸腺萎缩、CD4+ T细胞减少,使麻疹、结核重症化.虽然血清免疫球蛋白值并未降低,但可见分泌型IgA产生减少,部分抗体产生减少,虽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功能、吞噬功能无变化,但杀菌能力亦降低.在补体系统中以C3、B因子为主的C2、C5、C6、C9也有所降低.锌缺乏可造成严重免疫低下,使T细胞减少、功能降低、T细胞依赖性抗体的产生出现障碍、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值降低.除此之外,还可引起NK细胞活性减弱,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游走能力减弱.锌对DNA、RNA的增幅、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的功能也产生重要影响.
-
99.反义
基因DNA可转录成与之互补的硷基序列的RNA,并剪接形成mRNA,mRNA通过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其中DNA为有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胸腺嘧啶(T)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的,而RNA分子则是由A、C、G、尿嘧啶(U)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的.因此,DNA和RNA具有与各自的硷基和互补的硷基序列的DNA乃至RNA相结合的性质[A与T(RNA时为U)、C与G].
-
98.生物反应修饰物质(BRM)
人体具有一定反应用于排斥肿瘤.因此如增强这种反应可尝试治疗恶性肿瘤.此反应可被一些诱导物质加以修饰,这种诱导物质称为生物反应修饰物质(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该名称初由美国国立癌研究所提出,现已不只针对肿瘤,也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
-
回眸20世纪和展望21世纪 十一、糖尿病学
一、20世纪糖尿病学的进步糖尿病研究领域的进步对医学的贡献,可列举出众多优异的成果,而20世纪糖尿病学中以下几项应加以特殊记录.1.自Minkowski切除胰腺诱发糖尿病(1889)开始探索胰腺的抗糖尿病因子,至Banting和Best提取出胰岛素(1921),从而明确了原因不明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引起.此后糖尿病主要的死因,糖尿病昏迷明显减少,延长了糠尿病人的寿命,这被誉为近代医学的革命性胜利.尔后通过胰岛素的纯化、制成了作用时间不等的各种类型胰岛素制剂.基因工程学方法制造胰岛素之后,解除了胰岛素的供给紧张.
-
因注射器误刺致HIV感染、死亡
-
日本的第16例脑死移植
关键词: 日本 -
毛发新生有新发现
关键词: -
面向糖尿病患者的无针注射器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
肺肿瘤分类新进展
肺肿瘤尤其是肺癌是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更深入系统地研究,世界各国的病理学家们悉心钻研,以期找到一个合理的、并可指导临床的、统一的分类标准.但是,由于正常呼吸道上皮的组织形态学十分复杂,由其发生的各种肺癌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更是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肺肿瘤组织形态学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常规病理工作中,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早在1967年,WHO便组织世界各国著名病理学家制订了初的WHO国际肺肿瘤组织学分类[2].
-
《21世紀の医学の重要課題》一文的注释、分析及翻译(十二)
[接上期]原文:自然段28人類の歴史を、猿人(australopithecus)の時代から見てみま寸と、原生人(homo sapiens)が現われたのは10~20万年前と考之られています.仮に400万年前老1日の午前0時とし、現在を24小時としますと、農業が始まったのは早いところ、例えば中国のも早いところで23畴57分、工業が始まったのはョ一口ッパで23畴59分24秒であ9ます.アジア諸国で工業化が進み、人口が飽食したのは、ほんの1~2秒に遇ぎません.
-
瘀血的治疗
东洋医学治疗瘀血主要有针灸、泻血(刺络放血)、和双方药等方法,三者结合应用能收到显著的疗效,这里仅介绍瘀血的针灸治疗.治疗采用整体疗法和局部疗法两种.全身血行通畅则局部血运条达,故全身经络气血通畅是局部气血运行良好的必要条件.
-
续命汤对糖尿病的影响
续命汤是载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管障碍的治疗.其构成的生药有杏仁、麻黄、桂枝、人参、当归、川芎、甘草、石膏.作者曾给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小鼠投予人参汤,还给胰岛损害的模型小鼠投予了麻黄汤,结果可见血糖呈有意义下降.续命汤与人参汤,麻黄汤有许多一致之处,故本文施行了对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投予续命汤,以研究其对糖尿病的影响.
-
应激与身心相关
考虑心理上的、社会上的应激与疾病相关,可将应激称为身心症.所谓身心相关,按照<身心医学用语辞典>记载,它是精神因素及行为模式影响机体状态所致的疾病,相反机体状态也影响精神活动.本文拟从生物学及临床医学的角度概述身心相关.
-
应激与高血压病
当今的社会是充满着应激的社会,中井曾以全国高血压病及胃炎/胃溃疡患者为对象,实施健康与应激关系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78%的高血压病患者其疾病的发生与应激相关.由此推测高血压病的发病与应激有关.
-
应激与神经内分泌系统
众所周知,生体内环境恒常性的维持有赖于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的协调.1932年美国学者W.Cannon提出了著名的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的术语.随后1936年H.Selye又提出,当机体遭受精神上的痛苦、社会环境的、生物学的、物理及化学的侵袭等时,可引起所谓全身性适应综合病征.该综合征的发生,不仅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而且可见脑内内分泌的变化,并发现有出血性胃溃疡、肾上腺皮质肥大、胸腺和淋巴结萎缩,并形成了应激学说.1948年美国学者W.Harris在神经分泌概念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有关脑垂体神经支配的"丘脑下部支配说".从而迎来了现代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黎明.
-
消化性溃疡与应激
一、溃疡是感染性疾病还是应激病首先结论是,这个问题无定论.溃疡与其说是应激病还不如说是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消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预防复发的证据颇多.但是40岁以上的人这种菌的感染率为70%~80%,但其中,溃疡发病人数仅占百分之几.
-
应激与糖尿病
不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是在复数遗传因素上又加入了环境因素而发病的,都是多因子疾病.尤其在2型糖尿病,肥胖、运动不足、心理、社会应激等,可看做是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只倾注于基因探索的基因组研究,尚不能解决糖尿病治疗上的问题.然而还是有假说认为精神作用可给基因以影响.如果该假说是正确的话,则现时大量的2型糖尿病及其候补群,将有可能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得以一次性预防.这就是确信糖尿病是生活习惯病之一的理由.
-
应激的概念
"应激"这个词语每天都能听到,是用于表达多种意思的多义词.从20世纪中叶开始.潜心研究应激的H.Selye就应激的定义和解释的多样性、非特异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解等进行了阐述.
-
支气管哮喘与应激
人类一旦接触各种应激因素就会采取某些对策以免遭损害,这主要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但当机体不能完全抵御各种损害时,就会因内环境失衡而引发应激相关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进展有各种应激因素参与,也是与心理、社会方面应激因素有关的典型的呼吸系统心身疾病之一,因此有必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心身医学研究.宫冈等调查发现,门诊经治医师认为,56%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心理异常;新泻哮喘治疗研究会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约10%的患者哮喘发作与应激有关.
-
过敏性肠综合征与应激
脑和肠管,类似的神经递质较多,故有脑肠相关的说法.各种应激刺激均可影响肠管运动和感觉.过敏性肠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系脑肠功能异常性疾病,是应激相关疾病之一,约10%的IBS与应激有关.
-
心理健康与应激反应
在近代史中,当今可谓是巨大变革的时代,一切领域都处于变革之中.心理健康问题不论是对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也无论青少年或老年人都是重要的问题.目前,日本约有6500万人在岗工作,工作环境在急剧变化,萧条的情景也受着变革的冲击,工业方面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信息化、电脑化、技术革新,以"成果"为主的人事考核制度、个人负责制以及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事业重组、组织的改革等都在飞速推行.大多数的劳动者在改革大潮中都面对着各种的应激反应,其中一部分人陷于不适应的状态之中,遂而引发身心的健康障碍.
-
紧张型头痛与应激
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状之一.日常中的头痛大部分是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等机能性头痛.在欧美人口中约有10%~20%的人有这种机能性头痛,日本也很多.机能性头痛,虽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严重时,则影响日常生活和阻碍社会活动.
-
应激与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因情感应激而诱发,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早正确记载心绞痛的是Heberden(1768).已知循环系统是特别容易受情感应激影响的器官,自古即称情感的中枢位于心脏.1915年Cannon指出,应激所引起的循环系统变化系介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作为循环系统的身心病,除缺血性心脏病外,多见的是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免疫疗法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不论是同种还是自体移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都是通过采用超大剂量抗癌药物或全身放射线照射的强力术前疗法根治难治性癌的.但在近认识到,移植物抗白血病/肿瘤(GVL或GVT)效应的存在,并在临床上对移植后白血病再发广泛应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疗法,明确了以宿主次要组织相容抗原或癌特异性抗原为靶的抗肿瘤免疫在癌的根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高龄癌患者的化学疗法--以肺癌为主
在发达国家,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的老龄化,高龄患者的患癌和死亡的比例正在增加.回顾日本历年来肺癌的死亡情况,60年代75岁以上者死于肺癌病例分别为男性12%,女性15%,1996年分别为40%,51%;依此推测到2015年75岁以上病例,男性将上升到55%~58%,女性将上升到65%~66%.由于临床上诊治高龄患者的机会越来越多,本文将以肺癌为中心论述对高龄癌患者的治疗,特别是化学疗法的新动向.
-
癌症的化学预防:在预防肺癌中的应用
关于食物与癌症的关系,在免疫学领域目前正在研究之中.已有报道指出,摄取过多的脂肪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而增加黄绿色蔬菜类的摄入则会使癌症的发生率下降.尽管已进行的一些大规模的介入试验并未得到预期的结果,但是,关于探索黄绿色蔬菜中具有防癌作用的有效成份的研究仍在继续之中.
-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
治疗相关白血病(therapy-related leukemia)是在初发癌(血液恶性肿瘤、实体癌)治疗后续发的晚期合并症之一,先行发生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者并非少见,故可作为治疗相关白血病/MDS)这样一个疾病概念来理解.根据原因药物的不同,治疗相关白血病可分为伴有第5、第7染色体缺失和部分缺失(-5/5q-,-7/7q-)的烷化剂诱导型,和呈现11q23(MLL基因)异常和21q22(AML1基因)转座的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诱导型两类.两者的临床特征是,前者从初发癌开始的潜伏期为5~7年,多先发生MDS,对治疗的反应性低;后者潜伏期短,为1~3年,多数以FAB分类的M4、M5发病,虽然缓解率较高,但长期预后仍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