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신경질병여정신위생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齐齐哈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574
- 国内刊号: 23-147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心理咨询门诊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氟西汀治疗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方法将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经多方检查治疗无效而转来心理咨询门诊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HAMD≥18分入组共69例,分别每日给氟西汀20mg治疗6周,治疗后查HAMD,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69例中轻度、中度抑郁占73.9%,重度抑郁占26.1%,有81.2%的初诊患者第一主诉是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经服用抗抑郁剂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痊愈67.3%,显效24.5%,进步4.9%,无效3.3%.治疗前后HAMD量表五项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具显著意义(P<0.01).结论心理咨询门诊抑郁患者及时识别、诊断,适当应用抗抑郁剂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
住院躁狂和抑郁症患者症状调查
目的调查住院躁狂和抑郁症的症状分布和频度.方法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关于躁狂和抑郁症的症状标准所列的症状和躁狂量表(BRMS)、抑郁量表(HAMD)作为调查工具,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76例住院患者作症状调查.结果 94例躁狂发作者中其症状分布和频度为语言明显增多78例次(83.0%),睡眠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59例次(62.8%),自我感觉良好55例次(58.5%),自我评价过高48例次(51.1%),活动增多41例次(43.6%),联想增快39例次(41.5%).BRMS评定11项症状包括情绪高涨和性欲增加占52.9%,其中有10项超过84.5%.182例抑郁发作者中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126例次(69.2%),失眠(含早醒)113例次(62.1%),精力明显减退和持久疲乏感97例次(53.3%),自我评价过低88例次(48.4%),想死的念头85例次(46.7%),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78例次(42.9%).HAMD测定24项症状中有15项症状出现率超过50.0%.结论躁狂发作者以言语明显增多,睡眠需要减少,自我感觉良好和自我评价过高多见(>50.0%).抑郁发作者中以丧失兴趣,失眠(含早醒),精力明显减退,自我评价低多见(>58.0%),与BRMS量表和HAMD量表症状排列及出现率有差别.
-
女性生殖周期癫痫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周期癫痫的特点及女性性激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把两所医院3年所诊疗的12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女性初潮、月经期、妊娠期对癫痫发作的频率及强度均有影响.结论雌激素可促发癫痫,孕激素可抑制癫痫发作.
-
感染后脑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随诊与影像学比较的研究
目的探讨感染后脑炎(PIE)与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疗效与预后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我科1995~2000年诊断为PIE和M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疗效和预后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结果 (1)两组病例在起病方式、发病年龄和性别方面无差异;(2)PIE组均为单发病时相,病灶局限在大脑半球脑室旁,MS组多为多发病时相,病灶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磁共振所见病灶相符;(3)PIE的疗效和预后明显优于MS(P<0.01).结论 PIE和MS可能是发病机制不同的两种疾病,它们的疗效和预后亦明显不同.
-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1990~2000年儿童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儿童组),并随机选择成人精神分裂症94例(成人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组家族史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成人组自语、自笑明显多于儿童组(P<0.05),嫉妒妄想未见于儿童组,其余临床表现、住院时间及预后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有自己的特点,但总体上与成人差别不大.
-
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相关因素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社区五年中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患者3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肇事肇祸与患者性别、精神症状、有无看护、婚姻状况、残疾等级、肇事肇祸诱发因素等有关.结论社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加强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管理是控制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的关键.
-
NGF和MK801对Aβ25-35诱导海马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MK801对Aβ25-35的细胞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7天的3天内新生大鼠海马细胞分别加入NGF(10ng/ml)、MK801(10μg/ml)、等体积培养液前后,加入b-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10μg/ml),采用β-tublin、MAP2免疫组化鉴定是否为结构完整的海马神经元,MTT检测细胞活力,以及ChAT免疫组化检测免疫阳性细胞数目.结果β-tublin、MAP2免疫组化证实所培养的为特异性结构完整的海马神经元.MTT及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β25-35导致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及ChAT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减少,NGF、MK801可有效预防Aβ25-35诱导的神经毒作用(P<0.01),以及可轻度改善Aβ25-35诱导的神经毒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和MK801能有效地阻止和轻度地修复Ab25-35诱致的海马细胞损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33例智能缺陷者责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及边缘智能者责任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3例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及边缘智能者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卡方统计分析.结果智能缺陷程度、是否判有精神病性症状、案情对责任能力均有相关,其动机及对行为的辨认力与责任能力关系密切.结论应以动机及对行为辨认力作为责任能力判定的主要依据.
-
美抒玉替代治疗苯二氮(艹卓)类药依赖12例报告
随着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应用日益增多,由此引起的药物依赖也越来越严重,治疗药物依赖已成为临床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我们应用美抒玉替代治疗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12例,疗效较好,现分析报道如下.
-
分裂样精神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方法用事件相关电位N100(N1)、P300(P3)检测分裂样精神病40例,精神分裂症40例与正常人40例.结果分裂样组、分裂症组与正常组相比,N1、P3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而分裂样组与分裂症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支持分裂样精神病为精神分裂症亚型的分类方法.
-
脑神经生长素对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神经生长素对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GBS患者应用NGF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的变化,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相比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治疗GBS效果显著,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痊愈率.
-
帕罗西汀与麦普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麦普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帕罗西汀和麦普替林治疗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与麦普替林组治疗6周后,两组之间的HAMD、HAMA、CGI-SI评分及减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的副反应较麦普替林组少而轻,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麦普替林相当,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
抑郁症与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
目的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在抗抑郁治疗前后的差异,探讨抑郁症及抗抑郁治疗与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浓度的相关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的浓度进行测定,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5-HIAA、MHPG、HVA的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4周住院治疗显效,HAMD得分显著下降,患者血浆中5-HIAA、MHPG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但HVA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外周的单胺递质代谢产物可反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状态,血浆中单胺递质的变化可作为抑郁症及疗效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2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形成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因素,探讨相应的诊断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24例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该类患者存在特征性的躯体外形异常、性发育障碍、皮纹学改变.精神障碍患者中嵌合型不低于纯合型.精神障碍发作多有诱因.按精神症状可分为分裂样型、类情感型及混合型.精神药物治疗疗程短、用量不高、疗效好、且不易复发.结论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发现,早干预,疗效好.
-
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时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把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组(A组4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40例),两组在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同时,A组加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治疗前、中(6个月)、后(12个月)采用BPRS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和因子分析.结果 A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16.29分,有效率70%,B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5.07分,有效率16.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组治疗后BPRS各因子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的康复有显著疗效.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关联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50例正常人、49例高血压无并发症患者、30例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ACE基因上287Bp片段,根据插入(I)或/缺失(D)来判断其多态性.(2)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结果 (1)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微量蛋白尿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2)腔隙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无并发症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3)高血压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关联性,DD基因型提示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
精神病患者与正常成人空腹血糖情况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与正常成人空腹血糖情况的差异.方法 对1*!546例精神病患者与853例正常成人的清晨空腹血糖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精神病患者组的空腹血糖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结论 精神科临床的糖代谢紊乱情况明显,值得深切关注.
-
精神病人生存质量的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
生存质量的研究迅速增多,应用甚广,几乎涉及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医学领域已被广泛用于癌症及慢性病临床治疗方法筛选,预防性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及卫生资源分配等决策方面[1].精神障碍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及恶性肿瘤等疾患,1993年调查精神病的总患病率已由1982年的12.69‰上升到13.47‰,(不含神经症),精神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2].
-
颞叶癫痫的基因研究进展
目的颞叶癫痫多伴发海马病变,有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多属难治性癫痫范畴,对经典的抗痫药物反应不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此类癫痫进行广泛基因水平的研究,以进一步探求分子水平癫痫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本文就新研究热点和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脑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发病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HP特异抗体试剂盒测定脑出血患者60例及健康查体正常对照组30例,HP特异抗体(IgG、IgA、IgM)阳性率.结果脑出血组血清HP抗体IgG阳性率52%(31例),IgA 28%(17例),IgM 15%(9例).对照组HP IgG阳性率27%(8例),IgA 13%(4例),IgM 6%(2例).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意义.同组比较HP IgG发生率高,HP IgA次之,HP IgM低.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之间HP IgG、IgA、IgM无统计意义(P>0.05).HP IgG、IgA、IgM对脑出血的贡献率分别为52%、28%、15%.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ol)呈正相关,(r=0.2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0.32,P<0.01).结论 HP特异抗体IgG、IgA、IgM阳性是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HP IgG阳性与脑出血的关系更为密切.HP特异抗体的致病作用部分通过对血脂的不利因素实现.
-
神经内镜在治疗脑积水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脑积水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 1998年10月~2000年1月我院应用神经内镜治疗99例各类脑积水病人,采用4种手术方法(包括三脑室底造瘘,透明隔造瘘术,囊肿脑室造瘘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手术适应症,并发症及预后等做了初步探讨.结果 98例效果满意,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影像学脑室变小,分流管位置满意;1例临床症状、影像学均无变化.并发症:2例三室底造瘘病人术后短期出现发热、头痛加重;1例分流管调整拔管时脑室内出血;无感染、分流管梗阻、致残及死亡.结论神经内镜在脑积水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利于明确诊断,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同时在直视下准确操作,具有微创,高效,并发症少的优势.
-
我国农村社区癫痫有效控制方案的推广性试验
目的探索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癫痫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并进一步验证其推广应用价值.方法在山西晋城泽州县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两个农村社区人群中选定全身强直-阵挛型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者376人(山西185例,河南191例).由经过短期培训的乡村医生按照规定方案使用苯巴比妥单药治疗、管理病人,并观察疗效、患者的依从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观察1年的效果表明,服药7~12个月期间与入组前半年的情况比较,有45.9%的患者未再发作,发作频度减少>75%者占15%,两项合计显效率为60.9%.在规定剂量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本研究再次证明,该方案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可使约半数癫痫患者受益.
-
Hunt-Hess高分级破裂脑动脉瘤的急性期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Hunt-Hess高分级破裂脑动脉瘤的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2000年12月间29例Hunt-Hess高分级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急性期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Ⅳ级27例,Ⅴ级2例.结果随访2个月~4年,本组患者生存率为83%;恢复良好者7例,皆为Hunt Ⅳ级病例,占24%;Hunt Ⅴ级病例无一例恢复良好,预后不佳.结论对Hunt Ⅳ级破裂动脉瘤应提倡急性期手术,而对于Ⅴ级患者应避免急性期手术.
-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症状特点,寻找防治措施.方法采用SAS、SDS量表对115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测评,收集年龄、病程、性别、卒中次数、肌力等资料,对所获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PSCAD的发生率为27.83%,病程、卒中次数、偏瘫程度等与PSCAD的发生相关.常见焦虑症状有不幸预感、睡眠障碍、乏力、焦虑等,抑郁症有能力减退、忧郁、易激惹、食欲减退等.结论宜注重防治脑卒中,加强心理、家庭、社会支持,适当选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
不同给药方法对胶质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
目的探讨治疗脑胶质瘤的化疗药物持续作用及短时作用的疗效.方法 C6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分别采取短时及持续的给药方式,于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持续给药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短时给药组.结论持续给药可以降低用药浓度,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
Capgras综合征6例分析
Capgra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症状.早由法国精神科医生Capgras做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加以描述,后来称之为Capgras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认为与其关系密切的人或熟悉的人等,被另一个与其极为相似的人所取代.二者在各方面都很相象,但已不是原来的那个人.对此患者坚信不移.文献报道此综合征以女性多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情感障碍等[1].此综合征临床上不多见,现将所见6例报道如下.
-
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 vera)是一种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常在病变的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且常以其并发症的发生而就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很多,主要表现为血液学和血管方面的异常,而血管并发症以脏器的血栓形成或栓塞,尤其是缺血性的脑血管病变多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而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国内仅见数例报道.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1例首发脑出血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就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发病机制作一报道.
-
枕叶萎缩所致的痴呆
人们早已清楚地知道额叶或额颞叶的功能与人类的智能、情感、记忆等精神活动有重要关系.该区神经变性病产生的痴呆,称之为额叶型或额颞叶型痴呆.尽管对其病变性质、蛋白质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等所见,尚有若干分歧.但额叶或颞叶的神经细胞脱失、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或胶质细胞内包涵体等病变,可引起痴呆的事实则无可非议.
-
548例情感性障碍家系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情感性障碍的遗传现状及遗传方式.方法对情感性障碍的家系进行调查,将所得结果汇总分析.结果情感性障碍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年轻人(27.6±11.3)岁易发,遗传因素对发病起重要作用,其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结论遗传因素在情感性障碍的病因中起相当作用,对于有阳性家族史的年轻人,进行心理卫生保健非常重要.
-
经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情感性障碍的遗传现状及遗传方式.方法 对情感性障碍的家系进行调查,将所得结果汇总分析.结果 情感性障碍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年轻人(27.6±11.3)岁易发,遗传因素对发病起重要作用,其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结论 遗传因素在情感性障碍的病因中起相当作用,对于有阳性家族史的年轻人,进行心理卫生保健非常重要.
-
LTP的研究进展(Ⅱ)--LTP的转基因研究
LTP研究在近十余年来一直是热点课题.尽管LTP是否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仍有争议,肯定性的研究结果日趋增加,所以LTP仍吸引着大量研究工作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得以借助转基因手段研究疾病相关性基因及其蛋白质,以及不明功能的基因和蛋白.转基因动物模型更是给难以模拟的Alzheimer氏病的研究极大推动.2001年人类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报告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应用转基因模型的手段进一步深入各研究领域.近几年来神经工作者借助转基因手段,对LTP的分子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概括性介绍了这方面的有趣研究,希望读者能大致了解LTP研究进展,同时领悟转基因技术的推动力.
关键词: LTP 突触可塑性 PKA NMDA受体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