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B7.1分子不同亚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B7分子是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共刺激分子.B7.1为B7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诱导T细胞活化,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在维持生理自稳、抗肿瘤免疫、移植物排斥反应中均起重要作用[1-3].深入研究B7.1分子结构,寻找其实现协同活化T细胞的有效表位,探索各有效表位调整疾病时的免疫功能,使之向有利于宿主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抗B7.1抗体,尤其是抗B7.1分子不同亚区的抗体是进行这种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
共刺激信号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及活性因子的级联反应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在这些炎性细胞中,T淋巴细胞起着核心作用.T淋巴细胞的活化是哮喘炎症级联反应的触发点,活化过程不仅需要抗原特异的识别信号,而且需要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与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相应配体结合产生的共刺激信号.
-
高脂血症中脂联素水平与CD55、CD59表达的关系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补体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补体调节蛋白抑制补体活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组织损伤,但补体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的表达和脂联素的关系,探讨补体调节蛋白表达的调节机制.
-
水林佳对硫代乙酰胺所致的比格犬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对 Sm ad3信号通路的影响
不断增加的基质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导致肝纤维化的直接途径,其导致肝脏瘢痕形成,终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害人类健康。目前研究表明抑制HSC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生成,可以逆转肝纤维化[1]。水林佳是经典的肝损伤修复药,其主要成分水飞蓟宾有很强的清除氧自由基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2]。影响HSC活化的信号转导通路中与之关系为密切的是 Smad 信号通路,而Smad3是该通路的承上启下的关键分子,在HSC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大型哺乳类动物比格犬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人类极其相似,硫代乙酰胺( thioacetamide ,TAA)诱导其所致的肝纤维化模型适用于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本实验通过TAA诱导的比格犬肝纤维化模型,给予水林佳灌胃治疗,探讨水林佳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是否通过Smad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异常的影响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脓毒症患者均存在凝血异常[1].凝血的激活涉及多种蛋白酶的活化过程.乌司他丁是自人尿中提取的非特异性蛋白酶抑制剂,对包括丝氨酸蛋白酶在内的多种酶有抑制作用,并能保护内皮细胞,减轻炎性反应[2,3].我们对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异常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
-
抗CD40L单抗4F1体外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免疫沉默和促进造血恢复的研究
目前认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为T细胞介导的骨髓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1].根据免疫学基本原理,共刺激信号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必要条件.虽然对再障共刺激信号系统的改变认识仍非常有限,但已有证据表明,患者的共刺激信号系统存在异常[2,3].CD40/CD40L是共刺激信号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分子对.我们通过观察抗CD40L单抗4F1对再障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表型及集落形成的影响,研究其对再障T淋巴细胞异常免疫反应的抑制和造血恢复的促进作用.
-
纤维化与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纤维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被认为是关键的致纤维化因子,是迄今发现的强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促进剂.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TGF-β的活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多种机制调节TGF-β的生物活化过程.本文就目前关于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体内、外活化机制的研究,及其在纤维化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趋化因子CXCL16/CXCR6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滑膜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包括慢性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及大量炎细胞浸润等.滑膜中大量聚集的炎细胞可产生和释放大量炎性介质,破坏关节软骨和骨,终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趋化因子在炎细胞向滑膜组织迁移及活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白发现CXCL16在RA滑膜中高表达以来,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可能成为RA治疗的新靶点.以下就CXCL16/CXCR6及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综述.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receptor 22,PTPN22)是编码淋巴特异性蛋白酪氨酸磷酸酶(lymphoid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LYP)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1p13).LYP是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一种起调节作用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 000,由C端富含脯氨酸的基序和N端磷酸酶活性区域组成,主要分布在淋巴细胞内[1].它通过C端一个命名为P1的富含脯氨酸基序与Csk蛋白酪氨酸激酶的SH3结构域连接,协同Csk抑制T细胞活化.近研究发现PTPN22基因的一个单核苷酸多态(SNP),1858C转换为1858T(rs2476601),使密码子620编码的P1基序中一个高度保守的关键氨基酸精氨酸变为色氨酸(R620W),导致LYP和Csk不能结合.大量的证据表明LYP在维持细胞免疫稳态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等位基因变异将增加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性[2-8].
-
抗CD3基因工程抗体的临床应用
CD3是T淋巴细胞的一种分化抗原,由γ、δ、ε、P284条多肽链组成的多聚体[1,2],它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一起构成TCR-CD3复合物[3],在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0年初,美国Ortho公司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人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anti - CD3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 - CD3McAb),由于其许多的独特免疫调节活性,特别是双向调控T淋巴细胞的能力,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年来有关CD3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也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进展.
-
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
小胶质细胞激活后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是脑内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和作用部位,参与损伤、炎症、MS、AD、癫痫反复发作等脑病理发生过程.关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机制,尤其是其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是当今小胶质细胞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形态学表现、免疫学特性及其激活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
95、补体活化的替代途径
补体系统是由20多种蛋白质构成,其基本成分有9种,称为C1,C2…C9.补体活化后才能发挥其功能.在活化过程中,C3被分解为C3a和C3b.因吞噬细胞的表面有C3b的受体,C3b能同细菌结合,能帮助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
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基因编码的同工酶,其特征是与CO结合后在450nm处有吸收峰的含血红素的单链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对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一些疏水性外来物质,经CYP转化后形成极性更大的物质,排出体外.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转化为细胞毒、致癌、致突变作用更强的物质.因此,CYP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双重性.其中CYP2E1是二甲基亚硝胺D-脱甲基酶,它不仅参与药物的代谢,而且还催化许多前致癌物和前毒物的活化过程.其活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本文对其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
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
现代医学认为,卵母细胞活化过程异常、运输生殖细胞和胚胎的生殖道发生异常、植入过程异常、男方精子的产生异常及影响整个过程多环节免疫因素等因素中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异常均可影响生育过程而造成不孕.我们在中医辩病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BZLF1激活潜伏状态EB病毒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EB病毒基因组中BZLF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潜伏状态EB病毒再活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就BZLF1激活潜伏状态EB病毒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协同刺激分子B7和CD40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协同刺激分子是一类参与免疫反应的辅助分子,存在于T/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APC)和靶细胞表面。其中,APC/靶细胞表达CD40、CD80(B7-1)、CD86(B7-2);活化T细胞表达CD28、CD152(CTLA-4)、CD40L、CD137等;活化B细胞表达CD40、CD24等。协同刺激分子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可以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参与细胞的免疫活化过程,在细胞抗原识别及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7:CD28/CTLA4和CD40:CD40L是两类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B7和CD40也参与多种疾病的致病过程,如宿主抗移植物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自身免疫和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等.在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协同刺激分子B7和CD40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光解笼锁神经递质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进展
自1978年Kaplan等首次提出笼锁化合物的概念后,就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中,主要是研究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1]。笼锁化合物是指小的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共价键与一个惰性的化合物(笼锁部分)相结合所生成的产物。结合后,小的生物活性分子就会失去活性,然而该共价键是对光线敏感的。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共价键会断裂,释放出小的生物活性分子,使其发挥作用[2]。这一光活化过程称为光解笼锁。笼锁化合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笼锁的IP3[3]、cGMP[4]、钙离子[5]、神经递质[6]、多肽[7]、蛋白质[8]、DNA[9]、RNA[10]等。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是笼锁神经递质。第一个笼锁神经递质是Walker等在1986年合成的笼锁乙酰胆碱[11]。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神经递质,因此目前笼锁神经递质研究多的是笼锁γ-氨基丁酸( Caged-GABA)和笼锁谷氨酸( Caged-Glu)[12-15]。现就光解笼锁神经递质的基本原理及笼锁γ-氨基丁酸和笼锁谷氨酸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是从成熟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血小板血栓不仅作为血栓形成的起始点,还是组成血栓形成的重要部分,而血小板必须经过活化后才能形成血小板血栓,在血小板活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涉及血小板的活化过程,所以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
重组腺病毒介导CD40L和CTLA4Ig的共表达和对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
CD40/CD40L和B7/CD28是两条重要的共刺激通路,在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提供共刺激信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干预其相互作用,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排斥反应[1,2].本研究基于我们构建的重组腺病毒CD40L-IRES2-CTLA4Ig[3],观察其体外的共表达情况和对人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作用.
-
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在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及多态性分析
鼻咽癌(NPC)的化学病因主要涉及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物质需经体内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等酶代谢活化后方具致癌潜能.我们曾单独用二亚硝基哌嗪(DNP)体外诱导人鼻咽上皮细胞,获得恶性转化表型,而对DNP的活化过程却不明确.方法和结果: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首次发现CYP2E1在鼻咽部的表达,提示DNP在体外作用于鼻咽细胞后可能被CYP2E1代谢活化而致细胞癌变,为NPC的化学病因提供了重要证据.另有研究提示在CYP2E1基因上游5'-侧端区调控序列具有Rsa Ⅰ和PstⅠ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且与肺癌的遗传多态性有关,为揭示该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105例鼻咽癌患者和93例正常人体细胞CYP2E1基因型.结果发现Rsa Ⅰ和PstⅠ识别的CYP2E1基因纯合子突变型(C2/C2)在鼻咽癌人群为5.7%,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1%)分布(χ2=4.86, P<0.05);携带C2/C2基因型个体发生鼻咽癌的危险性比携带其它基因型个体高5倍左右.结论:我们认为CYP2E1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鼻咽癌易感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