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丙、丁、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一例

    作者:陈伟星

    患者男,26岁,因乏力、腹胀及尿黄二周于1996年7月23日入院.慢性乙肝史一年半,曾二次在本院住院.1995年10月至1996年4月期间,隔日注射300万U的干扰素.否认输血史.入院体查:神清、慢性病容、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无出血点、瘀斑,无蜘蛛痣、肝掌.心肺叩听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腹壁静脉无怒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触及2cm.双下肢无浮肿.化验:ALT 129 IU/L,AST 442 IU/L,总胆红素94.7μmol/l,直接胆红素15.7μmol/L,间接胆红素79.0μmol/L,γ-GT183 IU/L.抗-HAVIgM(-),HAV PCR(-),HBsAg(+),HB-sAbL(-),HBeAg(+),HBeAb(-),HBcAb(+),抗-HBcIgM(+),HBV PCR(+),抗-HCV(-),HCV PCR(+),抗-HDV IgG(+),抗-HEV IgM(+),HEV PCR(-).B超提示:1.慢性胆囊炎,2.脾肿大.诊断:1.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2.合并丙、丁、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入院后经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 尼美舒利致肝损害2例报告

    作者:孙岩;武晓丽;张继红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47岁,因腰痛,活动受限2月余就诊.患者自诉患风湿性关节炎十余年,经过治疗有所好转.近日疼痛加重.经B超、X线及生化检查肝功能及各项指标均正常.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商品名:山易亭,南昌市飞弘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0310),每日2次,每次0.1 g.7日后,患者出现尿黄,不思饮食,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急查肝功,总胆红素136.2μmol·L-1,直接胆红素72.9 μmol·L-1,间接胆红素63.3μmol·L-1,尿胆红素(+).立即停用尼美舒利,并给予肝太乐及维生素C保肝治疗,2周后黄疸消失,肝功恢复正常.

  • HELLP综合征死亡1例报告

    作者:郭俊俊;吴笑田

    本院于2002年8月收治1例产后4 h右上腹痛、阴道流血、抽搐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其死亡原因为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1临床资料患者,31岁.第三胎足月顺产,产后右上腹痛,阴道流血不止,恶心、呕吐、抽搐4 h转送本院.入院检查:Bp155/110 mmHg,P 110次·min-1,R 23次·min-1,神志清,表情淡漠,贫血貌;肝肋下2 cm,肝区叩痛(+),脾脏未触及;宫底脐上两横指,子宫边界清楚,有一定硬度,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会阴部肿胀,无裂伤,宫颈边缘整齐,无裂伤,宫口有持续性流血,量中等.实验室检查:RBC 280×1012·L-1,WBC 13.5×109·L-1,Hb 80 g·L-1,红细胞压积0.36,网织红细胞0.100,纤维蛋白原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外周涂片红细胞破碎、变形,可见三角形、头盔形红细胞;尿常规,RBC 15~25/HP,WBC 2~5/HP,尿蛋白(++);肝功:AST 80 U·L-,谷氨酰转移酶320 U·L-,总胆红素33 μmol·L-1,直接胆红素6 μmol·L-1,间接胆红素27 μmol·L-1.治疗与结果:入院诊断为妊高征,产后子痫.入院后给予镇静、降压、解痉、清宫、止血等综合处置,合血出现溶血反应而未能输血,患者入院后出现黄疸、视物模糊、注射针孔出血、血尿,并逐渐意识丧失、抽搐加重、瞳孔不等大,入院后2 h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 浅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体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邓恒森;辛前有;冯亚飞;吴炳宏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体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体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246例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在总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患者中,有223例患者的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可出现体内的总胆红素水平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的情况。因此,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查可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优选方法。

  • 一例子痫合并完全性HEIIP综合征患者的救治体会

    作者:段丽君;朱静芳

    1病例报告患者29岁,因"孕6月,抽搐2次"于2011年1月29 日人院治疗,曾孕3产1,末次月经为2010年7月24日,其怀孕4个月后自觉有胎动.于1月25日在外地医院就诊,产检发现血压升高,患者感上腹部疼痛,查尿蛋白3+,潜血3+,胆红素升高,患者拒绝人院治疗,于1月28日返回本地,于1月29日零时及1时抽搐2次,急来我院就诊,我院于 2点10分为其查体:血压为160/100mmHg,患者意识清楚,宫底在脐上一指,胎心音正常,患者于2点15分再次抽搐,抽搐后意识不清,血压为200/105mm Hg,,立即给予其硫酸镁5g静脉推注,10g静脉滴注,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上导尿管引流出酱油色尿200 ml,查血常规提示"RBC3.85*1012/L,HGB129g/L,WBC17.9*109/L,PLT54* 109/L",尿常规提示"胆红素2+,潜血3+,蛋白质3+",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51.6umol/L,直接胆红素13.3umol/L,间接胆红素38.3umol/L,总蛋白63.4g/L,白蛋白32.5g/L,ALT100U/L,AST238U/L",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腹腔积液,单胎存活",CT检查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基底节区多发病变",MRI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塞(子痫性脑病)",眼底检查提示"妊高症1级".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小三阳"HBSAg转阴1例

    作者:张雅丽;吴雪

    1 病例 患者王某,女,49岁.该患素有乙肝"小三阳"病史多年,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自行口服黄连素、乳酸菌素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近l周患者腹泻消失,转为身目、小便发黄,于2012-06-01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急检示:乙肝五项HBsAg(+)、抗Hbe(+)、抗HBc(+);肝功:谷丙转氨酶(ALT)1509U/L、谷草转氨酶(AST)1676U/L、谷氨酰转肽酶(GGT)134U/L、总胆红素(TBIL)99.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9.7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20.1μmol/L.门诊遂以"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胆囊炎"收入院,患者入院症见:身目俱黄,小便黄,头重身困,胸脘痞满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口干口苦.

  • 剧烈运动后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1例报道

    作者:路更;李芳;李宇颖;徐鸿滨

    1病例介绍患者,男,29岁.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等慢性病史.于2006-05-16(气温32℃),16:00时因"高强度5 km越野跑"后出现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咯痰中带血,30 min后意识不清.即送往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给予补液、催醒等对症治疗,4 h后患者清醒,诉乏力、心悸、无明显肌肉酸痛、无发热、尿量无明显减少(呈淡黄色),余无不良主诉.2006-05-18在当地医院化验:血白细胞12.2×109/L,中性82.6%,血红蛋白143g/L;尿常规:蛋白(++)、潜血(++)、葡萄糖(+-)、维生素(+);镜检:WBC 0~1/HP、RBC 2~3/HP;ALT 939.1 U/L、AST 1005.6 U/L、GG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131.7 U/L、总胆红素35.5 μmol/L、直接胆红素20.17 μmol/L、间接胆红素15.29 μmol/L、肌酸激酶1459.2 U/L、乳酸脱氢酶757.6 U/L、CO2-CP18.5 mmol/L、BUN 19.73 mmol/L、Scr 301.38 μmol/L,余(-).

  • 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

    作者:李晓云;王京华;王来慈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起病大多较急,主要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多汗、乏力、衰竭,肝脾常肿大,临床上有些患者表现为不典型,常易误诊.现将1例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组织细胞病报告如下.患者,女,33岁.以发热、皮肤粘膜黄染2个月住传染科病房,初步诊断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该患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伴全身皮肤及粘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查体:T38℃,神清,重症病容,巩膜及全身皮肤、口腔粘膜黄染,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胸骨压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90U/L, 谷草转氨酶403U/L,白蛋白29g/L,球蛋白31g/L,白蛋白/球蛋白<1,总胆红素测定283μm ol/L,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但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血常规:血红蛋白45g/ L,白细胞6.6×109/L,血小板64×109/L,网织红细胞0.10,凝血象:APTT44S,P T19.3S,TT24S,皆明显超过正常对照,纤维蛋白原定量为0.77g/L,3P试验为阴性,肝炎系列皆阴性,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给予抗炎、保肝、支持、对症等治疗,症状不见好转,考虑为继发性肝损伤,进行骨髓检查,增生度Ⅲ级,巨核细胞4枚,粒细胞系48% ,红细胞系35%,异常组织细胞15%,确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讨论恶性组织细胞病是血液系统疾病相对少见的恶性疾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恶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消瘦、多汗、盗汗、肝脾肿大,但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表现不典型,临床上误诊率比较高.该病例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肝功能损害严重,表现为转氨酶明显增高,白蛋白减少,白/球比例倒置,凝血功能障碍,胆红素增高,但该患胆红素增高不仅是肝脏功能损害所致,而且还有溶血性黄疸,表现为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红系增生,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该患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 肝功损害,骨穿之后见到较多的异常组织细胞,使诊断明确.所以,对临床有黄疸、肝功损害的病人,同时伴有发热及血液系统的一些病变时,如能除外肝病所致,应尽早骨穿,必要时多部位穿刺.

  • 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金春明

    胆红素主要由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脾和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内破坏降解而来,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80%,另外还有一小部分约20%来源于含有亚铁血红素的非血红蛋白物质及骨髓中无效造血的血红蛋白,上述形成的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UCB)即间接胆红素,与血清蛋白结合而输送,在肝细胞内被摄取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CB)即直接胆红素,主要经肠肝循环排除出体外,另一小部分被吸收回肝脏并经体循环由肾脏排除出体外,在临床上血清总胆红素(TB)的检测应用十分广泛,是入院常规检测项目-肝功能检测的项目之一.我们对我院近年来住院及门诊病人的血清TB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旨在讨论TB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Rotor 综合征1例

    作者:汤善宏;曾维政;曾建梅;陈易华;吴晓玲;王钊;蒋明德

    患者,女,39岁,因“反复皮肤巩膜黄染37年,复发1周”入院。患者于37年前(2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无心慌、气急、纳差、乏力,无寒战、高热等不适。检查发现黄疸指数高(具体数值不详),院外保肝治疗效果不佳,反复求治,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均未明确病因,黄疸持续存在。近1周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加重,2013年1月18日外院查肝生化指标:总胆红素97μmol/L,直接胆红素72μmol/L,转氨酶正常;腹部 B 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尚可,体力正常,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尿黄。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8×109/L、血红蛋白浓度121 g/L;电解质:钾3.42 mmol/L。肝功:白蛋白38.1 g/L、总胆红素83.2μmol/L、直接胆红素55.5μmol/L、间接胆红素27.7μmol/L、谷丙转氨酶15.6 IU/L、谷草转氨酶15.4 IU/L、γ谷氨酰转肽酶11.6 IU/L;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甲、丙、戊型肝炎抗体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均阴性;凝血功能四项正常。尿常规:胆红素1+。肝穿活检示: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浊肿,窦周少许单个核细胞浸润,汇管区无界面炎症,未见纤维间隔形成(图1)。诊断意见:考虑 Rotor 综合征。

  • 慢性乙型肝炎恢复期重症血小板减少1例

    作者:王晓霖;王秀珍

    患者,男,40岁。因“乏力、纳差、尿黄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食欲下降,伴恶心、尿黄,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给予保肝、退黄、对症治疗,肝功能损害继续加重,到我院门诊就诊,以“慢性乙型肝炎”收入院。既往史:“患者20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当时查肝功能正常,未用药治疗,此后未定期复查肝功能,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36.5℃,BP 130/90 mmHg ,HR 78次/min ,R19次/min ,神清,慢性病面容,全身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掌阳性,未见蜘蛛痣,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肝功能:TBil 181.7μmol/L ,DBil 143.5μmol/L ,ALT 141 U/L ,Alb 36 g/L。入院初步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抗HAV、抗HCV、抗 HEV、EB病毒DNA、抗CMV阴性;甲胎蛋白133.54 ng/mL ;肝功能:总胆汁酸:171.2μmol/L ;碱性磷酸酶225 U/L ;总胆红素205.0μmol/L ;直接胆红素187.5μmol/L ;间接胆红素:17.5μmol/L ;总蛋白64.6 g/L ;白蛋白34.1 g/L ;谷氨酰氨基转移酶127 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7 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67 U/L ;电解质、肾功能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8.07×109/L ;中性细胞百分数56.8%;红细胞计数(RBC)4.90×1012/L ;血红蛋白测定(Hb)139 g/L ;血小板计数(PLT)70×109/L ;HSV DNA定量:1.13×106 IU/mL ;上腹部M RI:1.肝硬化。2.汇管区水肿,结合病史考虑为肝炎后改变。3.胆囊炎。入院后给予保肝、退黄、抗病毒(恩替卡韦)、支持治疗以及行人工肝治疗1次,5月20号复查肝功能:总胆汁酸136.0μmol/L ;碱性磷酸酶146 U/L ;总胆红素96.1μmol/L ;直接胆红素92.2μmol/L ;间接胆红素3.9μmol/L ;总蛋白61.7 g/L ;白蛋白34.7 g/L ;谷氨酰氨基转移酶59 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1 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6 U/L ;凝血酶原时间14.60 s ;血常规:WBC 4.95×109/L ;N 52.5%;RBC 4.06×1012/L ;Hb 119 g/L ;PLT 40×109/L。给予“氨肽素”口服升血小板治疗,5月27号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61.7μmol/L ;直接胆红素57.0μmol/L ;间接胆红素4.7μmol/L ;总蛋白67.3 g/L ;白蛋白38.1 g/L ;谷氨酰氨基转移酶51 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 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8 U/L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拷贝/mL ;PL T :22×109/L继续口服“氨肽素”,5月31号复查血常规:PL T :5×109/L ,未见出血征象,请血液科急会诊,给予IL‐11升血小板治疗,并输血小板1个治疗量,做骨髓细胞学检查示:1、取材稀释2、巨核细胞生成及成熟障碍。再次请血液科会诊,建议:1.密切监测血常规、凝血象,行骨髓活检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可行骨髓 EC T检查。患者拒绝行骨髓活检,6月3号复查血常规:WBC 3.63×109/L ;N 47.3%;RBC 4.00×1012/L ↓;H b 118 g/L ;PL T 45×109/L ,继续保肝、口服“氨肽素”治疗,6月16号复查血常规示:PL T 50×109/L ,肝功能接近正常出院。出院后多次复诊,PL T 70×109/L ,停用氨肽素,血小板无下降。

  • Gilbert 综合征一例

    作者:尧颖;徐智媛;王辉;高建鹏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巩膜黄染7年,于2012年2月28日入院。患者多次查血生化提示:总胆红素(Tbil)波动于50~80μmol/L,余指标正常;先后至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未予治疗。入院体检:神清合作,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葡萄糖6-磷 酸 脱 氢 酶 正常、Hams 试验(-)、Coombs 试验(-),尿含铁血黄素(-),抗-HAV-IgM (-)、HBV(-)、HCV(-)、抗-HEV-IgM(-)、巨细胞病毒(-)、EB 病毒(-)、抗核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全套(-)、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肾功能正常,腹部 B 超及CT 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ALT、ALP 正常,Tbil 7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Ibil)59.4μmol/L。临床排除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考虑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因反复多次血生化均提示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拟诊为 Gilbert 综合征,建议肝活检帮助诊断,患者未予接受,故予苯巴比妥60 mg、每日3次、疗程2周,2012年3月26日复查血生化,TBil 降至25μmol/L。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

    作者:吴广利;程宪永;李琼;于海生;朱洪芳;邹雪飞;肖欣

    例1,男,82岁,因腹胀5月,加重10 d 入院。有肺结核病史40年已治愈。体检:Bp 147/93 mmHg,慢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腹部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治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WBC 3.94×109/L,RBC 3.25×1012/L,Hb 102 g/L,血小板31×109/L。ALT 38.6 U/L, AST 86.2 U/L,ALP 1050.3 U/L,GGT 255 U/L,总蛋白72.4 g/L,白蛋白28.2 g/L,球蛋白44.2 g/L。总胆红素21.40μmol/L,直接胆红素11.10μmol/L,间接胆红素10.30μmol/L。PTA 87.0%,国际标准化比值0.91。C 反应蛋白60.59 mg/L (0~10 mg/L)。免疫球蛋白 G 1866 mg/L,免疫球蛋白 M 523.0 mg/L,HBVm阴性,抗-HCV阴性。抗核抗体谱(定性):阳性,核型胞浆颗粒型核仁型,滴度1∶320(+);Ro52KDa 抗原121(+++);线粒体 M2112(+++)。上腹部CT 增强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肝囊肿、肾囊肿、胰腺多发性囊肿,胆囊炎。胸部CT平扫提示:双肺气肿,双肺支气管轻度扩张并感染。双肺感染、纤维灶。入院后给予熊去氧胆酸等治疗,住院15 d好转出院,随访中。

  • 以肝性脑病为表现的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1例

    作者:王晓霖;陈秀记

    患者,女性,13岁,汉族,学生。因“意识障碍2 d”入院。患者2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5℃左右,伴咳嗽,无咳痰,无畏寒、头痛以及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患者逐渐出现烦躁,意识障碍,到我院就诊,门诊以“肝性脑病”收入院。入院查体:BP 152/80 mmHg HR 118次/min,神志恍惚,扑翼样震颤不合作,慢性肝病貌,肝掌阳性,蜘蛛痣阴性,巩膜无明显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腹饱满,肝肋下4 cm,剑突下5 cm,脾下缘平脐,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既往史:近2年患者反复出现畏寒、发热,伴意识模糊,肝胆脾 B 超示肝硬化,多次以“肝硬化、肝性脑病”在我科治疗,病因不详。诊断:1、肝硬化失代偿期2门肝性脑病。入院后完善检查:血氨126μmol/L;钾4.32 mmol/L,钠143.1 mmol/L,氯108.8 mmol/L,钙2.01 mmol/L,尿素9.2 mmol/L,肌酐39μmol/L;白细胞12.4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5%,红细胞3.79×1012/L,血红蛋白126 g/L,血小板100×109/L;胸片示:支气管炎。肝胆脾 B 超示:肝硬化腹水。肝功能:总胆汁酸23.4μmol/L,碱性磷酸酶245 U/L,总胆红素42μmol/L,直接胆红素14.8μmol/L,间接胆红素27.2μmol/L,总蛋白53.7 g/L,白蛋白25.1 g/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32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2 U/L,葡萄糖4.04 mmol/L;PT 17 s;AFP 正常;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阴性;抗HIV(-);自身免疫性肝炎全套阴性;铜蓝蛋白:阴性,给予保肝、抗感染、抗肝性脑病、对症治疗,患者神志转清,体温恢复正常,腹水明显减少,为明确病因,到武汉协和医院就诊,做上腹部 MRCP 示: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肝硬化,脐静脉开放,脾大.后诊断:1、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2、肝硬化;3、肝性脑病。建议行肝移植治疗,因经济原因,患者家属拒绝行肝移植,回当地继续保肝治疗。

  • 兄弟三人共患肝癌

    作者:王晓霖;陈秀记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尿黄17年,再发伴神志不清1 d”入院。患者17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体力下降,食欲差,尿黄如茶色,来我院查肝功异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诊断“慢性乙肝”,给予护肝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4年前出现腹胀,来我院就诊,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病情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次在我院给予护肝对症治疗。3月前开始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至今,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食欲下降,尿黄。继而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收入我科。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体检:T 36.8℃,Bp 110/70 mmHg,R 20次/min,P 84次/分,神志不清,慢性肝病病容,肝掌(+),颈软,皮肤及巩膜黄染,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饱满,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征阴性。门诊资料:本院:上腹部 CT 增强:双侧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脾大,肝内多发小囊肿,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多为小肝癌,胆囊结石。初步诊断:1.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期2.原发性肝癌3.肝性脑病。入院后完善检查:总胆汁酸210.2μmol/L,碱性磷酸酶134 U/L,总胆红素51.8μmol/L,直接胆红素28.9μmol/L,间接胆红素22.9μmol/L,总蛋白67 g/L,白蛋白33.6 g/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125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16 U/L;血氨87μmol/L;入院后给予保肝、退黄、恩替卡韦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患者肝功能继续恶化,2个月后死亡。

  • 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导致肝功能衰竭1例

    作者:王晓霖;齐刚

    患者,男性,44岁,汉族,襄阳籍,建筑工人。因“因重度中暑,肝功能不全4d”入院。患者4d前在高温下工作突发昏迷,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送至当地医院,行头胸部 CT 检查,提示右下肺感染性病变,血小板计数下降,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差,考虑重度中暑,给予对症处理,2d前意识障碍减轻,但仍谵妄状态,1天前转院至南漳县医院,腹部 CT 检查提示脂肪肝,生化检查肝功能不全,心肌酶增高,血小板计数继续下降,给予护肝,抑酸,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危重,转院至我院急诊,以“重度中暑,肝衰竭,肺部感染”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 36.2℃,BP 130/83 mmHg,P 58次/min、R 19次/min,吸氧, SPO293%,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球结膜出血,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双肺未及干湿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额外心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既往有胃病手术史(具体不详),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初步诊断:1.重度中暑;2.肝功能不全急性肝衰竭;3.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4. DIC?入院后急查血氨87.97μmol/L;肝功能:总胆红素326.4μmol/L,直接胆红素216μmol/L,间接胆红素110.4μmol/L,白蛋白36.6 g/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CK 1169 U/L,CKMB 48 U/L;淀粉酶321 U/L;肌钙蛋白-I 0.09 ng/mL;甲、戊型肝炎 IgM抗体阴性;乙肝三系、抗-HCV、自身免疫性肝炎全套阴性,B型尿钠肽132.2 pg/mL;凝血酶原时间21.4秒,活动度42%,国际标准化比值1.88,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5秒,血浆纤维蛋白原2.26 g/L,凝血酶时间18.2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0.27μg/mL,D-二聚体2.41 ug/mL;尿常规:红细胞153.7/μL;血常规:白细胞6.25109/L,血红蛋白129 g/L,血小板37109/L;血气分析:氧合正常,轻度呼碱。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抑酸,护脑,促醒,护肝,退黄,营养心肌,输血浆、血小板,补液,支持、对症治疗,患者神志转清,体温恢复正常,头部MRI检查提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心电图正常。上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水平上升,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凝血功能改善,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88×109/L;肝功能:总胆红素115μmol/L,直接胆红素65μmol/L,间接胆红素50μmol/L,白蛋白38.2 g/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病情明显好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1例

    作者:苏传真;朱刚剑;关世运;王健

    患者,女,45岁,已婚,因反复乏力、纳差、尿黄伴胸闷、气促3年,再发2月于2011年9月1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伴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不明原因肝硬化、气胸、肺大泡,多次给予护肝、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病情仍不稳定.入院前2个月患者再度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伴腹胀、尿少.同时活动后稍感胸闷、气短,无咯血、胸痛.因症状持续无好转,遂再入院.闭经5年,家族史无特殊.体检:T:36.8℃,巩膜重度黄染,左肺外侧缘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右肺呼吸音正常.腹膨隆,肝肋下未及,剑突下2 cm,质硬,缘锐,脾肋下2 cm,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Ⅰ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89×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72,淋巴细胞比率0.183,血小板60×109/L,红细胞3.10×1012/L,血红蛋白105 g/L.白蛋白30.0 g/L,球蛋白21.7 g/L,总胆红素158.1 μmol/L,直接胆红素98.5 μmol/L,间接胆红素59.6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58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94 U/L,γ-谷氨酰转肽酶669 U/L,碱性磷酸酶948 U/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标志物阴性.

  •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作者:邵鸣;肖玉珍

    患者,女,42岁,山西籍.于2010年8月26日因"乏力1周余"就诊我院.患者1周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乏力,未予重视及用药治疗.门诊查肝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16.10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30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3.80μmol/L,ALT 43.0 U/L,AST 28.0 U/L,ALP76.0 U/L,GGT 36.0 U/L,ChE 5 146.1 U/L,TP 74.0 g/L,Alb 39.3 g/L,球蛋白34.7 g/L,BS 5.10 mmol/L.HBsAg (-),抗-HCV(+),WBC 5.28×109/L,Hb 75 g/L,PLT 12×109/L,HCV RNA 9.95×105拷贝/mL.腹部彩超正常.门诊以"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贫血"收住人院.患者1994年因宫外孕曾输血.近3年来月经量多,每次行经期约10 d.

  • 胆红素在肝脏的代谢及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红;邵勇

    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其他来源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等的破坏降解.胆红素的清除在肝脏完成.在临床上,利用重氮法将人体内胆红素分成两种形式: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然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将胆红素细分为4个组分:(1)α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2)β胆红素,即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3)γ胆红素,即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4)δ胆红素(Bδ),该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结合,不能被肝细胞摄取,循环于血清中,在血浆中与清蛋白共价结合.它也是一种结合胆红素,但它不同于正常条件下,游离胆红素与血液中清蛋白松散结合后运输至肝脏时的形式,它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结合胆红素反泵入血液循环,超过肾阂值,在非酶促条件下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的.未进入肝细胞进行葡糖醛酸化的胆红素是非结合胆红素( 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在血清里大多数与白蛋白结合而降低毒性;进入肝细胞经过生物转化的葡糖醛酸胆红素又名结合胆红素,具有亲水性[1].

  • 脑型疟疾一例

    作者:范晓萍;张文宏;黄玉仙;陆铭;金嘉琳

    患者男,45岁,渔民,因发热2周,酱油尿、意识不清12d入院。患者在非洲几内亚居住16个月,2010年8月6日归国,10 d后出现乏力、高热,高体温39℃,持续数小时不退,当地诊所予以退热治疗,数小时后大汗,汗出后体温正常,数小时后再次升高,如此反复,第11天高体温升至40.7℃,并伴谵妄、血尿,第12天出现口唇疱疹、意识不清、间歇性抽搐,酱油尿1次,尿量正常,于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0℃,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Bp 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浅昏迷状态,巩膜重度黄染,口唇疱疹,双下肺闻及少许湿啰音,脾脏肋下2指,质软、表面光滑、无触痛,余无殊。血涂片见大量恶性疟环状体。血常规:WBC 10×109/L,中性粒细胞0.75,RBC 2.32×1012/IL,Hb 75 g/L,PLT 430×109/L。 ALT95U/L,AST108 U/L,TBil 197.6μmol/L,间接胆红素175 μmol/L。血BUN 27 mmol/L,Cr692 mmol/L。

288 条记录 7/15 页 « 12...45678910...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