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McKenzi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康复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繁多,效果良莠不齐,且疗程较长,容易复发.LDH的基本疗法是非手术治疗,文献[1]报道约有80%~90%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我们采用McKenzie疗法治疗LDH,取得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报告如下.
-
McKenzi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康复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繁多,效果良莠不齐,且疗程较长,容易复发.LDH的基本疗法是非手术治疗,文献[1]报道约有80%~90%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我们采用McKenzie疗法治疗LDH,取得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报告如下.
-
骶髂关节调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特点是病程长、易复发.10%~26.6%的患者下腰痛由骶髂关节功能紊乱引起[1,2],80%~9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甚至痊愈[3].本文应用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治疗LDH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两种牵引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本研究比较了传统牵引疗法及多方位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以下简称LDH)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破裂后突压迫神经根或马尾所出现的腰腿痛综合征.现将LDH非手术疗法综述如下.1.口服药物 (1)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强的松.(2)非激素类,如秋水仙碱、消炎痛、芬必得.(3)肌肉松弛剂类,如氯唑沙宗.这些药物对部分轻症的LDH有一定疗效.口服药物服用简单、方便,对于早期患者,可配合选用.
-
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镇痛方法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腰部及下肢疼痛.致痛的机理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液释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化学性刺激所致[1].周秉文[2]证明髓核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pH值是酸性的,作者还用微电极测组织中的pH值,发现疼痛处也是酸性的,因此引起下肢痛的原因可能是纤维环的微小破损.
-
屈颈四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屈颈试验是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但临床操作方法标准不一[1,2],诊断准确率文献报道出入较大。本文通过532例患者的观察,认为屈颈试验可分为四步方法操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屈颈试验原理 屈颈试验是通过屈颈时,从上方牵拉硬脊膜和脊髓,从而刺激神经根,如椎管内有致压物使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受压时,即可引起腰腿痛。因此牵拉的张力与阳性率是成正比的,张力越大,其阳性率越高,即敏感性越高。
-
悬吊运动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外伤、劳损、姿势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及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本病约占腰腿痛就诊人次的25%-36%[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更加静态的生活方式,这种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此外,LDH导致的腰痛也造成非常大的医疗费用和间接误工费用[2],患者往往在忍受着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多维健康.
-
脊柱局部稳定肌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多数获得满意疗效,但部分患者术后远期疗效不佳,甚至症状加重,其中继发腰椎失稳是导致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资料显示,采用"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和"飞燕点水法"等方法进行腰背肌训练有助于脊柱获得相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复发.近年来,学者们对核心肌群,尤其是局部稳定肌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认为局部稳定肌群是维持腰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
连续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自2005年6月以来作者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采取连续经皮椎间盘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经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37%[1],该类型患者神经根压迫症状及疼痛均较明显。目前国内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很多,采用较多的、也是较流行的方法是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该技术具有安全、起效快、创伤小等优点,但由于穿刺、消融、止血等多种原因易引起术后一过性损伤导致部分患者短期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如何让TESSYS技术的优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也是我们疼痛工作者的执着追求。我科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非手术治疗据Saal[1]统计,80%~90%的LDH患者通过卧床休息,腰椎牵引,消炎镇痛药,理疗及微创治疗等就可得到缓解或临床治愈.其中,微创治疗因疗效确切,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LDH的微创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现状与思考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回顾性研究分析表明:90%的LDH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远期效果不稳定,甚至部分患者神经损伤加重;开放性手术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19%~37%患者易再发腰腿痛,术后1~2年与保守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随着LDH的发病机制研究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内窥镜技术和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等,使LDH的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选择.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现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是脊柱疾病中研究多的课题,也是疼痛科常遇到的临床问题.自从Mix-ter和Barr于1934年首次描述LDH以来,临床对LDH的认识已有7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神经生物学、脊柱外科学、影像学、疼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内窥镜技术和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等,使我们诊治LDH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如对传统疗法如何评价?如何客观看待和应用新技术?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如何提高治疗效果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仍是医学界必须面对的挑战.当前我们必须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认识LDH的诊断和治疗现状,以努力提高LDH的诊治水平.
-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进展与回顾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伤科常见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骨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相应平面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大,在监视屏幕上清晰显示手术区域各组织解剖结为常见病、多发病.近十余年来,脊柱内窥镜技构,显著降低手术对各种组织结构的损伤,术中只需术在治疗LDH的应用上日趋成熟,开展内窥镜下咬除部分椎板边缘即可完成手术.Perez-Cruet等[2] 对腰椎间盘手术的医院越来越多,手术效果亦得到150例LDH患者采用MED手术方式治疗,术后效果采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目前用于治疗LDH的脊柱内用Macnab标准,优77%,良17%,中17%,差3%.窥镜技术包括: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因为其手术切口小、清晰度高、痛苦小、患者易接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经皮椎间受等优点,逐渐在国内外许多医院开展起来.
-
囊内型和根内型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突出进入神经鞘内即硬膜囊内或神经根鞘内的椎间盘突出症很少见,前者谓之囊内型椎间盘突出症(intradural disc herniation,IDDH),后者称为根内型椎间盘突出症(intraradicular disc herniation,IRDH).1942年Dandy首先报告IDDH(腰椎),胸椎IDDH于1960年由Tovi和Strang先报告,颈椎IDDH于1959年由Marega首先报道;而IRDH则于1984年由Barbera[1]先报告(目前仅发现于腰椎).由于IDDH和IRDH发病率较低,因此其报告大多以散在的临床个案报道形式出现.目前英文文献报道的IDDH病例达130余例(medline统计),IRDH共7例.国内1986年周秉文等[2]首先报道IDDH(腰椎),目前腰椎IDDH已报道近50例(1997年已达约40例)[3],胸椎IDDH未见报道,但已有颈椎IDDH的报道[4].IRDH国内亦未见到报道.IDDH和IRDH的发病机制有共同特点,即髓核突破神经鞘进入鞘内.与位于神经鞘外髓核突出所引起的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较,其发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手术方法等均具有一定特点,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予以综述.
-
胸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胸椎间盘突出或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胸脊髓腹侧受压的重要原因之一[1]。传统的经胸或经胸膜外入路手术虽然可以达到相对满意的减压效果,但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经后侧入路包括经肋横突、经椎弓根和经关节突保留椎弓根等多种入路行脊髓腹侧减压越来越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的认可,但仍然不能避免软组织损伤大、手术技术要求高以及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大等缺点[2-4]。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内窥镜以及小切口等微创手术方面,近年来此类文献报道日趋增多。为此,我们就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微创手术治疗进展综述,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TLDH)是指下胸段(T10)至上腰段(L2)的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腰膨大、圆锥或高位马尾神经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近年来,随着MRI以及CT诊断技术的发展,TLDH的确诊率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从而错过佳治疗时机。此外,尽管近年来关于TLDH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手术入路选择争议颇多[1~7]。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
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同侧椎弓根与椎体钉棒联合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害,保守治疗效果差,多数需行手术治疗。后路减压手术因术中不可避免牵拉脊髓、神经,使得术中、术后出现脊髓损害的风险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1~3]。前路手术视野较好,减压充分,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手术操作难度高、并发症较多等不足[4、5]。我们根据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结构及力学承载特点,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脊柱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同侧椎弓根和椎体钉棒系统联合固定术治疗14例胸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