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e 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의학전연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与MRI诊断分级研究
目的 提出关节镜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4度分级法,探讨MRI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关节镜检查的112例创伤性损伤、123例退变性损伤的膝关节术前MRI表现;根据形态和信号改变,将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与MRI的表现加以分析并分度;以关节镜所见为参考标准,计算MRI诊断创伤性和退变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在关节镜及MRI上,前交叉韧带损伤均分为4度:Ⅰ~Ⅳ度.其中,Ⅰ~Ⅲ度损伤的前交叉韧带均为部分撕裂,Ⅳ度前交叉韧带损伤为完全断裂:MRI诊断创伤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8%、83.8%、94.6%,诊断退变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6%、75.0%、73.2%.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及MRI的表现可被分为4度;MRI诊断创伤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诊断退变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性相对较低.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HBV DNA整合位点分析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整合规律,探讨其致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lu-PCR和LM-PCR方法扩增50例有慢性HBV感染背景的肝癌组织及配对非肿瘤肝组织的HBV整合片段,并对整合位点侧翼的病毒及人基冈组DNA序列进行测序,通过NCBI BLAST及UCSC BLAT检索确定HBV DNA在染色体上的精确整合位置.结果 50例肝癌组织中有34例标本检测到HBV DNA的整合,癌组织HBV DNA的整合检出率为68%;配对癌旁组织有35例标本检测到HBV DNA的整合,整合检出率为70%.癌组织中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检测到HBV整合位点,癌旁组织中除了Y染色体之外,其余染色体也都检测到整合位点.其中14号、15号、18号、19号、Y染色体的HBV DNA整合密度在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结论 癌组织中14号、15号、18号、19号和Y染色体的HBV DNA整合频率高于癌旁组织,整合位点附近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提示HBV DNA在这些染色体上的整合可能与HBV致癌机制有一定相关性.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该指南进行更新.
-
指南时代还是证据时代,知其然还是知其所以然
本期<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对美国肝病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等新近发布的一系列指南[1-6]进行解读,所邀请的解读专家都是在国内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对国际相关进展有比较系统研究的专家,有些还参与了国际组织对相关指南的编写,因此,请他们来解读这些指南,无疑将提高我们对这些新近发布指南的理解.
-
第012例股骨远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3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不适,影响右下肢活动,休息后无明显缓解,1天后至当地医院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右股骨远端类圆形异常信号,T1呈高低混杂信号,T2呈高混杂信号,边界欠清,大小约3.5 cm×5.1 cm×4.0 cm,未行特殊处理,疼痛症状逐渐自行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本院,以"右股骨远端骨肿瘤"收住入院.
-
第013例疑难性左膝全关节结核伴细菌混合感染及膝周流注脓肿1例
患者,女,58岁,因"左膝关节肿痛1+年,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术后7+月,关节及大腿下段红肿、功能障碍伴高热5+月,低热1+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膝关节肿痛,在当地市医院诊断为"胭窝囊肿",行局部囊肿穿刺注入药物(药物名称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
第011例乙肝肝硬化核苷(酸)类似物相关多重耐药突变1例分析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8岁.1980年查体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功正常,未进一步诊疗和复查.于1986年出现肝功反复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7~106 U/L],间断保肝治疗,效果欠佳.于2004年5月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脾大,给予拉米夫定(LAM)100 mg/d抗病毒治疗,此时ALT 69 U/L,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
-
晚期胃癌的一线药物治疗进展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胃癌发病率虽然下降,但死亡率下降不明显.据估计,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胃癌排名第一,死亡率居第二.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部分亚洲国家、欧洲中部、美国中部和南非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东亚三国为高发地区,其发病总数约占全球总数的2/3.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40万,约占全球总数的42%[1].
-
2010年心力衰竭领域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0年是心力衰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发布,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面世,出现了许多有临床指导价值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以及一些临床试验的新发现.本文将简要回顾一年来的主要成果和展望未来的发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导.
-
2010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进展
抗栓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ACS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两部分.在过去的20年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的冠脉内血栓和再梗死风险,是目前ACS和PCI围术期的标准抗血小板方案.
-
2010年肝细胞癌的预防与治疗进展:从阴雨走向阳光
目前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诊断与治疗存在诸多难点与瓶颈:①早期诊断难.②复发转移率高,5年复发率近60%.③个性化治疗愿景与临床实践的大环境不匹配.④有效药物和干预手段少.另外,人们对肝癌的预防与治疗也从阴雨中走向阳光:①大规模乙肝疫苗免疫是降低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的有效手段.②肝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展,使患者人群细化分类,为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治创造条件.③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开始从事肝癌治疗有效性的对比研究.④继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取得肯定疗效后,新分子靶向药物及其联合应用的探索成为热点.
-
2010年肺癌外科进展评述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肺癌的治疗在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未显著改善患者的5年存活率,外科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由于外科治疗对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肿瘤综合治疗等诸多方面要求较高,使得这一领域较其他肿瘤治疗存在更多的争议与悬疑.比如手术切除的指征和范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新辅助及辅助治疗的方式和地位、姑息性手术切除的意义等.
-
2010年乳腺癌相关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始终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原因在于:近年来,全球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反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次,作为实体肿瘤的乳腺癌位置浅表、易于观察治疗效果,始终是实体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先锋.
-
难治性高血压介入治疗新进展
尽管有多种有效的降压药物,但许多高血压患者即便使用3种及以上的降压药物血压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为"难治性高血压".2010年,有两项针对这种"难治性高血压"的新的治疗技术取得了重要的临床研究数据.
-
肠道内环境与酒精性肝病内毒素血症
近,很多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存在肠道黏膜屏障的改变,如肝硬化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异常,肠道细菌异位可引发自发性腹膜炎,短肠综合征患者易发生脂肪肝.肝和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近"肝-肠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肝脏疾病,特别是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t disease,ALD)的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
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细胞癌临床指南更新版解读
美国肝病学会(AASLD)2005年发布的<肝细胞癌(HCC)临床指南>[1](简称:2005年指南)是国际上广泛公认的HCC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南,也是国际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主要的依据.2010年,AASLD在线发表了
[2](简称:更新版指南),根据5年来HCC临床实践的循证医学证据,对2005年指南进行更新. -
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指南解读
2010年1月Hepatology发表了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诊疗指南[1],该指南由美国肝病学会和美国胃肠病学会制订,对ALD的流行病学和自然史、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而客观的介绍,并作出了一系列推荐,提供了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首选方案.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
2010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医疗研究院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指南:抗病毒的疗程是否可以缩短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约20%的患者发展为急性肝炎,而近80%的患者慢性化,其中约30%的患者在感染后的20~30年后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清除病毒,并保持持久的病毒学应答.2010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医疗研究院(NICE)推出了新版的丙肝防治指南,对其2004年及2006年版丙肝指南进行了修订.
-
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自身免疫性肝炎指南解读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以血清转氨酶升高、循环中存在自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特征性改变(界面性肝炎、汇管区淋巴浆细胞浸润和玫瑰花结样变)以及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为特点.近年来由于相关临床经验的累积、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肝活检的普及,使得我国AIH检出率逐年增高.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进一步更新了AIH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笔者结合我国患者特点尝试对该指南进行解读,解读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指南解读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特征为肝内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大多数患者终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失代偿.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肝移植为终末期PSC的惟一有效治疗手段.
-
2010年欧洲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指南解读
2010年欧洲肝病学会在,Hepatol上发表了<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诊疗指南>[1](以下简称欧洲指南),内容涵盖非复杂性腹水、难治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低钠血症和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推荐意见.与2009年美国<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2](以下简称美国指南)相比,欧洲指南内容更全面且存在一些治疗理念方面的差别.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来自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的报告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位列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每年有6万多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关键,主要目的在于清除或持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ms,HBV)的复制,大限度的减少血清中HBV DNA的水平,进而防止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慢性乙型肝炎及其抗病毒治疗也是2010美国肝病学会年会(AASLD)关注的热点之一.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
2008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