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哆开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哆开的发生原因、时间、伤情与预后的关系等.方法 收集山东省眼科研究所1993年~2004年间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术3150例中发生角膜植片哆开的27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角膜植片哆开的原因、时间、受伤程度、治疗、伤情与预后的关系等情况.结果 (1)发生原因:碰伤11例,拳击伤9例,异物击伤5例,手指戳伤2例.(2)发生时间:70.4%的患者发生在术后两年内,其余散在分布,短时间15天,长时间12年.(3)受伤程度:角膜裂伤均沿角膜植片植床缝合处断开.5例植片哆开范围在1~3个钟点,16例在4~6个钟点之间,5例在7~9个钟点之间,1例植片完全脱落.植片哆开范围<6个钟点的患者共10例,4例发生了晶状体、虹膜及玻璃体脱出,植片哆开范围≥6个钟点的患者16例,均发生了晶状体、虹膜及玻璃体脱出.(4)治疗:10例单纯行角膜植片重缝术,11例行角膜植片重缝+前玻切术,5例联合视网膜复位术,1例眼内容剜除术.(5)伤情与预后:2例植片哆开范围小且未发生眼内容脱出的患者视力较伤前提高,其余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着角膜植片哆开范围的增加,患者视力下降程度加重.结论 PKP术后角膜植片哆开主要由外伤造成,术后两年内为高发期,眼部受伤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效果.方法 CRVO患者7例(7眼),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后确诊.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后,使用改良的MVR刀在视盘鼻侧缘做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结果 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6例术后视网膜出血、静脉迂曲扩张和黄斑水肿等视网膜淤滞状态逐渐消退,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年轻患者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结论 RON手术可以改善CRVO的视网膜淤滞状态和提高视力,但需要进一步观察手术的远期效果.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参数研究
目的 评价三种不同参数的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疗效.方法 2002年4月~2005年1月在我科确诊为ARMD渗出型患者24例32眼,男性17例25眼,女性7例7眼,年龄47~84岁(平均67.96岁).其中17位患者(隐匿性CNV9眼、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10眼)接受TTT治疗,按采取的能量参数分为100%能量组(7眼)、80%能量组(5眼)、70%能量组(7眼),其余7例13眼不接受任何治疗手段的患者作为无治疗组列为观察对象.术后对眼底改变、视力、眼底血管造影复查,随访6~37个月(平均21.65个月)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至末次复查时所有接受TTT治疗的19只患眼的出血、水肿、渗出消失、病灶斑痕化.100%能量组,80%能量组以及70%能量组视力提高的患眼比例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分别为p=0.523,p=1.000,p=1.000).治疗组(包括100%能量组,80%能量组以及70%能量组)与无治疗组视力下降的患眼比例相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2).治疗组与无治疗组视力提高的患眼比例相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361).结论 TTT对隐匿型和经典型CNV均有稳定患眼视力的作用.目前选择该研究中80%能量组的参数,可以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仍有待更多病例的证实.
-
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评价
目的 观察联合激光(氪激光+Nd:YAG激光)的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在控制眼压、手术并发症及角膜内皮损伤的表现.方法 共观察43人65眼,分为两组,A组采用局部氪激光虹膜成型+YAG激光虹膜周切术,B组采用180度虹膜成型+YAG激光虹膜周切术,观察术后1h、1周、4周及以上时间段的眼压、手术并发症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在降低眼压方面均未见明显疗效,两组间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A组(P<0.01),角膜内皮损伤B组在术后1h未见明显差异(P>0.01),两组在1周、4周及以上的时间观察到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数较术前明显减少,A组较B组更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 联合激光手术在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虽然存在较单纯Nd:YAG手术较多的优越性,但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眼压作用,较大范围的激光虹膜成型后产生的并发症和角膜内皮损伤明显减少,因此临床应用更应注重考虑远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受损情况.
-
先天性白内障后发障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导致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危险因素.方法 53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眼均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35眼保持后囊膜完整、1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33眼行PCCC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51眼Ⅰ期植入人工晶体(IOL).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0眼(34.48%)发生PCO,其中后囊完整组19眼(54.29%)、PCCC组5眼(26.32%)、PCCC+AV组6眼(18.18%).PCO的形成与术中未行PCCC+AV(P<0.01)及Ⅰ期IOL植入(P<0.05)有关.手术年龄越小,PCO形成的几率越大(P<0.05).结论 手术年龄小、Ⅰ期IOL植入及保持后囊完整是PCO形成的危险因素.
-
近视眼角膜非球面特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近视眼角膜非球面特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ALLEGRO角膜地形图仪对70例(140眼)Lasik前、后近视患者进行检测,获取角膜顶点30°偏心率(ε)和角膜非球面特性参数Q值,并对Q值与屈光度、角膜曲率和角膜直径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0只眼Q值呈正态分布,平均-0.32±0.10(-0.08~-0.62).Q值与等效球镜之间有较弱负线性相关关系,与角膜曲率、Z40、角膜散光(△K)均有直线相关关系.水平子午线Q值与角膜水平直径有正线性相关关系.但是Q值与性别、年龄、角膜厚度、眼压之间无相关关系.Lasik后Q值均呈正值,术后1个月的Q值分布为0~1.34,平均0.67±0.32.结论 Q值在眼光学系统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参数,它与眼多个因素有关,Lasik显著改变了Q值,可能会影响手术后眼视觉质量.
-
MMP-3、MMP-8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MMP-3、MMP-8、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①10例翼状胬肉标本抽提总DNA并行RT-PCR扩增,探讨MMPs基因表达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翼状肉组织和10例正常结膜组织MMP-3、MMP-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1.MMP-3在1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5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阳性~强阳性表达39例,阳性率78%,与正常结膜组织间差异具显著性(p<0.005).MMP-3在翼状胬肉组织的进展期、静止期和复发性病变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显著性(p<0.05).在不同职业患者的MMP-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户外MMP-3的表达高于户内(p<0.05).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组MMP-3表达无显著性(p>0.05).2.MMP-8在10例正常结膜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1例,而5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阳性~强性性表达41例,阳性率82%,与正常结膜组织间差异具显著性(p<0.005).在不同职业患者的MMP-8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户外MMP-8的表达高于户内(p<0.05).在不同分期及复发性的病变组织中、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组MMP-8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MMP-3与MMP-8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p<0.005).结论 MMP-3、MMP-8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程度与其患者的职业类型有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MMP-3的表达与其分期及复发相关,MMP-8的表达与其分期及复发不相关.MMP-3与MMP-8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它们之间可能有协同作用.MMP-3、MMP-8活性表达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
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目的 评价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施行Nd:YAG激光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后眼压、前房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Nd:YAG激光治疗后所有病例在术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形成前房,眼压明显降低,视力部分恢复;8眼在术后2周内前房稳定,眼压得到控制,视力继续提高,继续随访1年未复发;4眼激光治疗后复发,再次激光治疗后1眼治愈,3眼再次复发;此3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愈.结论 激光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对多数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治疗有效,操作简便易行,复发病例重复激光治疗仍有较好效果,可以作为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法.
-
弱视患儿视力正常后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弱视患儿视力正常后立体视觉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7例门诊治疗的弱视患儿在视力恢复正常时用同视机行远立体视、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行近立体视检查,并记录其初诊时的年龄、视力、屈光状态、弱视的类型、治疗过程和持续时间、治愈时的年龄等,分析这些因素与患儿远、近立体视觉的关系.结果 57例患儿中,①平均初诊年龄(60.22±15.95)个月(约2~7岁).②视力正常时平均年龄(84.18±17.28)个月(约4~10岁).③从开始治疗到视力恢复正常平均(23.56±15.50)个月(约3个月~6年).④用同视机检查55例,具有Ⅰ级功能(同时视)者1例,Ⅱ级功能(融合)者10例,Ⅲ级功能(立体视)者39例,无功能者5例.⑤行近立体视检查56例,800″不能辨认者16例,800″者5例,600″者2例,200″者2例,100″者10例,60″者7例,40″者14例.⑥在远、近立体视的形成上,患儿的初诊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χ 2=4.773,P=0.092;χ2=0.069,P=0.966);患儿的治疗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χ 2=1.848,P=0.397;χ2=1.916,P=0.384);弱视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χ2=12.454,P=0.006;χ2=17.084,P=0.001),即屈光不正性和子午线性弱视预后好,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预后差.⑦在远立体视形成上,患儿视力正常时的年龄之间(χ 2=0.643,P=0.725)和患儿的屈光度之间(χ 2=3.045,P=0.218)无显著差异;而在近立体视形成上,患儿视力正常时的年龄之间(χ 2=11.41,P=0.003)和患儿的屈光度之间(χ 2=8.073,P=0.018)有显著差异,即年龄大(≥8岁)、屈光不正度数大(≥6.25D)者预后差.结论 在平均初诊年龄小于5岁,治愈年龄小于7岁的本组57例视力正常后的弱视患儿中39例获得远立体视,21例获得近立体视.年龄大、屈光度数大者可获得远立体视,但近立体视恢复困难.
-
3-15岁儿童散光分布特征
目的 调查3-15岁儿童散光的发生情况,探讨该人群中散光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 从以人群为基础的3-15岁天津市儿童眼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分层随机抽取3-15岁儿童2070例(4140只眼),进行散光统计分析.结果 在2070例儿童中,散光(≥0.5D)者972例,检出率为46.96%;其中0.50-1.00D占71.20%,1.25-2.00D占18.29%.散光轴向分布以顺规散光为主(78.02%).3-8岁儿童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44.13%),9-15岁儿童以复性近视散光为主(58.51%).在1542只散光眼中,矫正视力≥0.8者1390眼(90.14%),矫正视力<0.8者152只眼(9.86%).结论 散光在3-15岁人群中的检出率为46.96%,各年龄组散光度分布均以低中度散光为主,3-8岁儿童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9-15岁儿童以复性近视散光为主,高度散光是视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
目的 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的价值.方法 采用深板层全厚角膜供体植片治疗圆锥角膜22例(25眼),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26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2者20例(23眼)矫正视力≥0.4者17例(19眼),矫正视力≥0.7者3例(4眼),发生排斥反应3例(4眼),植片透明20例(23眼),植片半透明2例(2眼).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具有对材料要求条件低,不涉及前房及排斥反应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目的 探讨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现象.方法 采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后角膜上皮组织共100例,按制作上皮瓣时间5秒、10秒分两组各50例.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标记原位细胞检测法检测角膜上皮的凋亡细胞.并且观察术后的角膜上皮愈合、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分级和佳矫正视力.结果 在所有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的患者角膜上皮均见有凋亡细胞,以基底细胞层多见.一组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率为3.4%,二组的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率为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一组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haze术后10天和6月分别为20.99%、14.5%,而二组患者术后10天,6月上皮下雾样混浊为30%和20%.两组之间术后佳矫正视力无差异.结论 准分子角膜上皮下磨镶术后,角膜上皮细胞会发生凋亡现象,上皮细胞凋亡的轻重与上皮瓣制作的时间密切相关,且还与患者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产生有关.
-
翼状胬肉中Ki-67和VEGF的表达
目的 了解Ki-67和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6例初发型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状组织进行Ki-67和VEGF的检测并与正常人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Ki-67在所有的翼状胬肉组织上皮中均有表达,头部为明显,全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正常的结膜上皮内对Ki-67的表达较胬肉上皮明显减弱,仅在基底细胞层散在表达.VEGF在翼状胬肉上皮明显减弱,仅在基底细胞层散在表达.VEGF在翼状胬肉上皮基底细胞层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有阳性表达.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上皮中有Ki-67和VEGF的过度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组织上皮中存在增殖调控的异常,上皮细胞可能发生了转化,上皮细胞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
小儿静态总合散光与角膜散光的关系
目的 用强度矢量法研究小儿静态屈光不正,比较视网膜检影测出的总合散光与角膜曲率计测出的角膜散光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视网膜检影与角膜曲率计对152只眼(76人)行静态屈光检查.将屈光不正结果表达成三维直角屈光度坐标上的点.直角屈光度坐标上的每一点坐标(x,y,z)对应于屈光处方的三个分解成分:等效球镜成分、Jackson交叉柱镜J0成分在90°和180°轴位上、和Jackson交叉柱镜J45成分在45°和135°轴位上.结果 总合散光的绝对值(TA)与角膜散光的绝对值(CA)呈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876,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t检验)P值<0.001.直线回归方程为(TA)=0.9759(CA)-0.3743.总合散光交叉柱镜J0成分(RJ0)与角膜散光的交叉柱镜J0成分(CJ0)呈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878,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t检验)P值<0.001.直线回归方程为RJ0=1.0091CJ0-0.2461.总合散光交叉柱镜J45成分(RJ45)与角膜散光的交叉柱镜J45成分(CJ45)呈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570,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t检验)P值<0.001.直线回归方程为RJ45=0.559CJ45+0.0024.视网膜检影与角膜曲率计在配对t检验中,总合散光的绝对值[TA]与角膜散光的绝对值的差值均值和标准差为(-0.4290±0.6572,P<0.001),Jackson交叉柱镜J0成分的差值均值和标准差为(-0.2362±0.3318,P<0.001),Jackson交叉柱镜J45成分的差值均值和标准差为(-2.3E-0.3±0.2695,P=0.917).剩余散光为预测的总合散光与实际的总合散光之差值.61.8%的剩余散光在0.25至0.5D,34.2%的剩余散光在0.5至0.75D,2.6%的剩余散光在0.75至1.0D.结论 临床上,角膜曲率计测出的角膜散光可以预测总合散光.95%剩余散光小于0.75D,因此,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儿童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
目的 了解儿童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及其意义.方法 儿童视光门诊中远近视力≥1.0的3~14岁儿童459名544只眼,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晚涂眼一次,一周后由固定专职人员验光,记录结果.结果 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可见有远视、正视、近视和混合散光,其中远视420只眼,占77.2%;正视72只眼,占13.2%;近视30只眼,占5.5%;混合散光22只眼,占4.0%.表现有散光者309只眼,占56.8%.结论 儿童视力正常眼不等于屈光正常,有必要进行静态屈光检查,了解基础屈光,发现潜在问题,预测视力与屈光的发展趋势,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眼眶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眼眶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眼眶骨折病人进行骨折复位后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并对同时伴随的颧骨、鼻骨、下颌骨骨折及开口困难、咬颌关系紊乱等一并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眶缘对位良好,随访4~32个月,未发现微型钛板排斥反应、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微型钛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眼眶及面颅骨折手术方法简便、固定效果切实、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房水白细胞介素-6与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
目的 了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伴黄斑水肿患者房水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含量及其与黄斑水肿、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larization,NVI)的关系.方法 36例(36只眼)CRVO患者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分为:非缺血型CRVO、缺血型CRVO及CRVO伴NVI 3组,并以22例(2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对4组患者房水中IL-6、HGF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36例CRVO伴黄斑水肿患者房水中IL-6、HGF含量分别为(228.0±338.6)、(764.7±291.5)pg/ml,较对照组(31.9±13.4)、(289.6±109.8)pg/ml明显增高(P<0.01).其中CRVO伴NVI组房水IL-6、HGF含量(928.3±305.0)、(1246.7±256.3)pg/ml较非缺血型CRVO组(81.3±23.5)、(523.6±139.2)pg/ml及缺血型CRVO组(92.3±24.6)、(764.7±141.7)pg/ml明显增高(均P<0.05),缺血型CRVO组房水HGF含量(764.7±141.7)pg/ml较非缺血型CRVO组(523.6±139.2)pg/ml明显增高(P<0.01).结论 CRVO伴黄斑水肿患者房水中IL-6、HGF含量的显著增高,提示IL-6、HGF在黄斑水肿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表麻下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进行表面麻醉下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在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较术前平均视力显著提高(P<0.001),眼压由术前平均(30.6±5.3)mmHg降至术后(14.2±4.1)mmHg(P<0.001),功能性滤过泡者24例,占92.3%,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下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哪方法.
-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
目的 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41眼青光眼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前、术后1,2,8,15天,1,2,3月,以后每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结果 术前眼压(32.96±13.02)mmHg,术后第1天(6.59±2.60)mmHg,经3-9月随访,后随访(12.27±3.48)mmHg,仅2眼术后前房积血,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
爆裂性眼眶骨折骨缺损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眼眶骨折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性能.方法 采用不同的修复材料:如自体骨、羟基磷灰石、医用硅胶等,分别填充于眶壁骨折缺损处,比较三种物质术后反应情况.结果 自体骨术后反应轻,组织相容性好,愈合快,无排异,愈合后无硬节.结论 自体骨是眶壁骨折骨缺损修复的佳材料.
-
儿童眼睑血管瘤眼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眼睑血管瘤的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对66例眼睑血管瘤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和第2年进行双眼散瞳检影验光.结果 (1)66只患眼(血管瘤)中,初诊时以远视散光多(68.2%),3年后远视散光的例数和散光度数明显减少(P<0.05);(2)66只健眼中,初诊时以远视多(57.6%),3年后其屈光状态及屈光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及时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可以减少远视散光、避免弱视和斜视.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1696位点突变的家系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mtDNA)11696位点突变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来自51个家系的54例临床确诊或疑诊LHON的病人进行mtDNA检测,进行全基因排序分析.结果 对3例证实为11696位点突变的家系做深入调查并收集相关病史及临床资料.3位先证者均是家系中唯一发病者,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类似11778位点突变的LHON.在随防中,有一例先证者视力恢复至1.0,其余2例视力无变化.结论 LHON病人中11696位点突变者少见,其临床表现与11778位点突变者相似,预后差异大.
-
不同方法剥除内界膜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采用吲哚氰绿(ICG)、苔盼兰(TB)及不染色剥除内界膜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连续病例研究.2001年1月-2005年9月在我院被确诊为IMH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的92例92眼被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按内界膜剥除时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随机分为3组:1)A组(34例34眼):不使用染色剂;2)B组(28例28眼);0.5%吲哚氰绿(ICG);3)C组(30例30眼);0.1%苔盼兰(TB).比较三者间裂孔内界膜剥除的情况、裂孔愈合情况,术后佳矫正视力以及视力提高情况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三组间在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术前视力、裂孔分期及大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CG和TB均能有效地使内界膜着色.未染色组与TB染色组各有1眼未完全剥除裂孔旁内界膜,其余眼均完全剥除了内界膜.内界膜剥除的所需时间未染色组(6.3±1.2)min,ICG染色组(4.1±0.83)min,TB染色组(4.2±0.6)min,统计学分析表明未梁色组与染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ICG染色组与TB染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在术后裂孔闭合率、佳矫正视力和视力提高的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界膜染色可显著提高内界膜的能见度,提高内界膜剥除的效率.尽管与未染色相比,采用内界膜染色的裂孔的闭合率、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无差异,但考虑到染带来的潜在毒副作用,建议尽可能在不染色的条件下剥除内界膜.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
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间行视网膜切开与切除的5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21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例,巨大裂孔性网脱8例,其他3例伴有球内异物.结果 所有患者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有效率100%,30例视力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14月(平均6月),视网膜复位42例,占93%,视力>0.05者12例,占27%.结论 视网膜切开和切除术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
-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弱视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儿童白内障欠矫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给予配戴双光镜的弱视治疗效果.方法 将先天性白内障Ⅰ期或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9例22眼半随机方法分成甲乙两组.甲组10例12只眼,植入欠矫1-2D的人工晶状体,术后给予配戴双光镜;乙组植入足矫的人工晶状体,术后给予配戴远用和近用的单光镜.同时进行常规弱视治疗,观察术后1周、1月、3月、1年、2年两组患儿术眼的屈光度、视力.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儿术眼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甲组屈光度为(+1.67±0.92)D,乙组为(-0.34±0.68)D.术后2年甲组屈光度为(+0.7±0.61)D,乙组为(-1.41±0.78)D.甲组患儿视力0.56±0.20,乙组视力0.61±0.25,两组视力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875).结论 儿童人工晶状体眼具有近视化趋势.欠矫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辅以双光镜的配戴不会影响弱视的治疗.
-
真菌性角膜溃疡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角膜在感染真菌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的特点.方法 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按抗真菌进行规范药物治疗,每天观察病变角膜的改变,探索有利于缩短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程的有关措施.如刮除分泌物、物理盐水冲洗、点血清等.结果 真菌性角膜溃疡常伴有前房炎症反应,用药治疗有效时自觉症状好转,病情开始转向稳定,分泌物减少,溃疡面趋平,有少量新生血管长入,愈合后留有薄翳、班翳或白斑,对视力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有赖于诊断明确,及时治疗,规范用药.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配合,不能随意间断、停药、临床上在未明确角膜炎症性质前应注意慎用激素和抗生素.点血清有利于提高局部抵抗力,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
射频手术技术在眼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射频手术技术在眼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眼科2003年5月~2005年5月间应用射频手术技术进行的眼部手术288例302眼.结果 应用射频手术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眼部手术效果.其对手术切口形状和深度控制精确、止血有效、术野层次清晰、术后瘢痕小.结论 射频手术技术是一种优秀的手术技术,满足了手术切开和止血的手术要求.射频手术技术切割精确,术中出血少,保证了组织层次的清晰,减少了手术失误,节省手术操作时间,适用于对精细程度要求较高的眼部手术.射频手术技术完全可以替代常规的手术刀及普通电刀手术技术,可能是手术切开技术的发展方向.
-
眼睑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眼睑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了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虎红眼表染色,并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上睑缘附近的睑结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13例患者角膜和球结膜不同程度的虎红染色,Schirmer Ⅰ试验(7.3±1.5)mm,BUT为(1.3±2.0)s,2例患者发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泪液和凝胶,分泌物多者加用抗生素眼膏,两例患者进行了上睑水平缩短术.结论 EIS是一种少见的上睑重叠于下睑表面的位置异常,虎红着染上睑缘周围的睑结膜有助于其诊断,常伴有干眼,主要给予人工泪液治疗,无效时手术缩短上睑.
-
强的松龙所致类固醇性青光眼
类固醇的局部及全身应用均可致高眼压、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已有文献报道[1].本文报告1998年元月至2004年12月所遇到的强的松龙结膜下注射所发生的类固醇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
汽车安全气囊展开所致的眼外伤
自2000年以来,我们收治6例(9眼)因汽车安全气囊展开所致的眼外伤患者,报道如下.1.一般概况:6例(9眼)均为男性,年龄30~48岁,平均42.5岁;右眼5只,左眼4只.4例(6眼)为驾驶人员,2例(3眼)为副座位的乘车人员.致伤原因均为车祸,致伤车辆均为小汽车.车祸发生地点为高速公路或国道上,发生时间,夜间4例6眼,白天2例3眼.车祸发生时汽车行驶速度约100~160km/h.引起眼外伤的的安全气囊均来至患者前方.车祸发生时,3人配戴框架眼镜.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为常见的眼表疾病,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胬肉的单纯切除及转位术,但术后复发率可高达69%[1].而复发胬肉再次手术的复发率更高.且有很多并发症.我们应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广泛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一例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大面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我院手术患者中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一家系
先天性原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遗传性眼病,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已知有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四种遗传方式.本文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河北省固安县),共7例.
-
弓形体致眼病三例
例1 男 42岁 89年患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经散瞳、眼局部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菌素类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以后频繁复发,每年1-2次.98年8月来我院就诊.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后大量点状kp,房水混浊,瞳孔12-9时位后粘连,玻璃体透明,眼底无异常.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追问病史;患者养猫5年以上.实验室检查:弓形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荧光抗体染色检查查见弓形体虫体.治疗:结膜下及半球后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5mg,日一次,5日后改为隔日一次.1%阿托品眼膏日一次散瞳.
-
眼眶巨大多形性腺瘤一例
患者 女 32岁 4年前发现左眼向外下突出,伴有轻度眼红、眼疼,在当地医院曾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炎治疗,以后突眼进一步加重,致使眼睑不能闭合,发生暴露性角膜溃疡,视物不清,于05年11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眼眶内肿瘤收入院,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视力:右眼1.0,左眼光感.左眼球高度外下突出,突度右13mm,左26mm,眶距94mm.左眼球固定,眶压高,上眶缘内可触及较硬、表面光滑的肿瘤前界,轻度触痛,眼睑不能闭合,角膜溃疡,内部组织看不清.CT示左眼眶内球后及泪腺区一巨大类圆形高密度块影,边界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图1),大直径为4.9cm×3.7cm,泪腺窝骨壁有凹陷性改变,无骨破坏.B超示肿瘤中等强度回声,分布均匀,透声中等.
-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急性感染性眼内炎二例
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病,治疗不及时多导致失明或眼球萎缩,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急性感染性眼内炎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眼眶内金属弹簧异物一例
王×× 男 15岁 因左鼻根部被圆珠笔扎伤红肿1年,排出异物2d入院.患者1年前左鼻根部被圆珠笔芯扎伤,于当地清创缝合,局部红肿.2d前局部有异物排出,来我院就诊.眼眶CT提示左眼眶内金属异物,于2005.2.3入院.
-
放线菌性泪小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泪小管炎临床上较少见,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伴有泪囊炎.临床上有脓性、沙眼性、结核性和霉菌性泪小管炎[1].而霉菌性泪小管炎更少见,在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5例放线菌性泪小管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多发性骨髓瘤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生,可出现于多处骨髓.血浆蛋白异常引起血粘度升高、贫血及凝血障碍.其发生于眼科少见报道.现将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双眼中央动脉栓塞,左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例报告如下.
-
药物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作为人体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受到全身及局部药物的影响.临床上许多药物可导致多种视觉症状及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现这些病变对调整用药、保护视觉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文献中常见的视网膜毒性药物做简要综述,供眼科及相关科室医师参考.
-
世界各国ROP筛查标准概况
ROP(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视功能的眼底病,目前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眼科医生和儿科医生的共同关注.而合理的对高危患儿进行ROP筛查,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其恶劣后果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
积极发展循证眼科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代表临床医学新理论,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眼科学(evidence-based ophthalmology,EBO)是近年来国际眼科学领域迅速兴起和发展的研究热点,是循证医学和现代眼科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于1999年由Minckler首先提出[1].眼科医生应尽其所能为病人提供更周到的医疗服务,每一个化验检查,治疗措施均应遵循科学的证据,摒弃长期以来以个人经验、习惯和主观意向为依据.通过设计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进行大样本、长周期的临床观察,在眼科科研文献中进行循证医学分析方法等方面积极借鉴循证医学,从而进一步发展循证眼科学.
-
视神经再生与OMgp
作为中枢神经,视神经与脊髓不同,它是由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索和视神经胶质组成,没有神经元胞体等成分,也就是说由白质构成.Crutcher用成熟大鼠中枢组织切片作底物,体外培养鸡胚腰交感神经节,观察到白质比灰质更不利于轴突生长[1].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