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Contemporary Medicine 당대의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 影响因子: 1.1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4393
- 国内刊号: 11-4449/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82-829
- 曾用名: 当代医学(产经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当代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双向转诊:连接大医院的纽带
"以往医疗卫生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其中一项改革单兵突进或严重滞后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
人才:社区医疗的血脉
看病需要医生.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社区医务人员担负着广大普通群众的卫生保健工作.然而,由于待遇低下、工作繁重等因素,造成了社区医疗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欠缺.
-
做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该服务中心现有16名医护人员,为辖区内8个居委会的2.7万人提供服务.其前身是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一个门诊部.1997年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专科转向全科.中心16名人员全部参加了全科医学培训和岗前培训.
-
社区卫生服务:奠定医改的基础
社区卫生终于开始呈燎原之势.星星之火在10年前就已经点起,1997年,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要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不过,此后政府的重心和公众的关注一直放在其后进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联动改革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探索多少显得默默无闻.
-
资金:贫乏的生存之源
按照卫生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生技术、医疗、康复(六位一体)服务的综合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方面要为自身生存获取收入,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支出,资金短缺,发展缓慢是大多数社区医院面临的问题.
-
医保:尴尬的软肋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医院均为医保定点机构,在这里就诊,很多疾病的治疗费用是可以报销的.而在一些地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进入医保定点单位当中,还不能承担医保诊疗范围内的大部分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缺少医保政策的支持,社区医院并不是人们看病的首选,这也使"分流大医院的患者"成为一句空话.
-
勇于创新服务社区
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基层医院改造而成的一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 050平方米,工作人员28人,其中,医生全部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设有全科诊室以及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室、化验室、观察治疗室、康复室、药房等,以家庭医生为核心提供综合服务;能够开展血尿便三项常规、B超、心电图等检查,备有400种常用药.2000年,建立了以计算机局域网为基础的管理和服务流程系统.
-
又见宿迁,再说市场化
今天,曾经轰动一时的宿迁医改再次频频出现在各家媒体上,5年过后,宿迁终于开始回应曾经饱受抨击的"卖光式"医改.
-
看上去很美
自江捍平就任卫生局长以来,深圳就一直是医改的新闻多发地.近期,深圳又大张旗鼓对医院分配机制进行改革.江捍平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民承诺:坚决取消医务人员奖金分配与所在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分配方法,切实降低患者的看病费用.
-
廉洁行医不是形式
医德医风已经成了这几年广受人们诟病的问题.虽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法>早就对医生的行为道德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然而,法令条例就像一纸空文,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红包"、"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走穴"等等,只要人们能想到的,医生都已经做到了.
-
将打假进行到底
央视3·15晚会上,打假打出了一个2008元每平米的欧典地板,回想起曾经树立在北京三环主路马甸桥附近的那块招摇的大牌子,总觉得像在做梦.
-
预约挂号悄然兴起
看病只有十几分钟,候诊却超过1个小时,大医院的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也让医院管理者头疼.如何减少患者挂号的麻烦呢?人们想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预约挂号就是其中的一种.
-
医院危机公关与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医院危机事件发生后,医院管理者对媒体保持沉默,并不能阻止记者对医生和其他员工的采访.医院身陷事件漩涡之中,没有意识到要加强对全院员工进行危机公关教育.每一位员工都是医院的一分子,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媒体的追逐焦点.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著名医院管理培训专家胡百精对哈尔滨医科大附属二院的"天价医疗事件"发表的观点.一直将哈尔滨"天价医疗事件"作为一项课题研究的胡百精发现,医院管理者一开始对外采取沉默的姿态,但各家媒体的记者们对该院医生的采访并没受到任何限制.就在医院保持缄默的那些日子,课题组还是很轻松地采访到了该院28位医护人员,这令人吃惊.胡百精的见解在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医院危机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建构"院长论坛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反响.
-
海口120困局
2006年3月13日.近年来一直饱受争议的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当日下午4时,海口市西环线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4人死亡,受伤超过50人.这次事件引起了海口舆论的极大关注.然而关注的中心不再是道路状况、红绿灯设置、遵守交通法规等问题,而是海口120急救中心.
-
罗氏:从本土生产到本土研发的质变
今天,禽流感的威胁,正在使罗氏制药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是一场"可能造成500万至1.5亿人死亡"的危机,而这家瑞士公司研制的专利药"达菲",是少数对禽流感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
-
诺和诺德:研发移师变阵
2004年7月1日,诺和诺德(中国)研究发展中心将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移师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公司,诺和诺德公司具有悠久的研发历史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始终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这一地位为其在中国市场开拓辉煌的明天奠定了基础.
-
研发"入侵"之动机
"利用中国人的智慧很划算".一场跨国公司研发环节向中国转移的风潮正在形成.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跨国公司的投资研发活动根本动机是追求成本小化,利润大化.降低成本是其第一位的考虑.
-
中国研发路漫漫
在跨国公司进入之后,中国企业新药研发路在何方,是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
-
柯达:研发人才的本土化之路
在跨国公司中,研发中心不仅是公司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的"大脑"和"灵魂".研发中心花落何处,表明了该公司对当地人才资源和投资环境的信心.
-
研发"入侵"之利弊
跨国公司在全球设立研发机构,对东道国自身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正负两个方面.
-
GE:研发是市场突进的利器
任何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都是长期战略的核心.离开了未来公司的盈利模式和盈利产品,任何战略无从谈起.
-
研发:带来滚滚财源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药品创新和专利来自美国、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日本、印度也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欧美对研发的重视使大量的创新药物得以问世,有些甚至可以称为药物中的重磅炸弹,给这些超级医药大国和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
-
研发"入侵"之现状
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合会(IFPMA)的前经济政策总监韦伯博士(Dr.DavidE Webber)认为,中国成为新药研发中心的5个必要因素都已经具备:第一,政府重视.第二,知识产权的保护.
-
诺华的中药研发情结
2006年2月23日,瑞士诺华公司拟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建立其全球第八家研发中心的消息不径而走.
-
为进程聚焦
关键词: -
藏獒精神:中国人不可不知的18条生存法则
獒性PK狼性:狼的天敌--藏獒来了;獒性PK人性:人的朋友--藏獒来了.人类帝王,海中龙王,鸟类鹰王,犬中獒王.千金易得,一獒难求.藏獒代表着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一种哲学.藏獒的智慧是生存的智慧,是竞争的智慧,是强者的智慧,是成功的智慧.
-
飞利浦布局医疗市场
"我们要使中国成为从经济型到中档医疗产品的全球中心,"飞利浦电子集团总裁柯慈雷雄心勃勃地表示,飞利浦已经把中国作为主要的市场.
-
美国:高度市场化下的两极分化
美国,这个由世界各地移民组成的国家,在医疗体制方面,同样展示了它自由的一面和创造性的一面.和美国经济制度一样,美国的医疗体制也是以高度市场化为主要特征,这在发达国家当中绝无仅有.
-
英国:全民医疗背后的尴尬
"从今天起你和全国人民一样,看病不再掏钱了."1948年7月5日,英国工党政府卫生大臣、社会主义政治家贝文走进了曼城特拉富德医院的5号病房,对躺在床上的13岁少女斯尔苇雅说.
-
德国:改革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
德国是世界上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形式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早在俾斯麦执政时期的1883年、1884年和1889年,德国就分别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三部法案.这三部法案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对德国,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新加坡:全民储蓄保健
新加坡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为建立公正和谐的社会,新加坡政府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纵向积累与横向统筹相结合、个人储蓄与政府补贴共负担的医疗保障模式,其根本特点是"共同负担",政府不以福利惰民,鼓励公众勤勉谋生.
-
灾害催生现代救援医学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
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同样也面临着"天灾人祸"的挑战.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易受到伤害".但是,灾害也同样催发我们创建现代救援医学.它使我们的医生护士冲出了医院的围墙,走上社会,走到救援现场,走向国际.医学界异军突起的救援医学,今后必将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见解.
-
袁钟:"中国式"医院管理的先行者
出生在重庆的袁钟博士,于199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主攻的专业为中国医学史(医学与哲学研究方向).1991年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任编辑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副社长、社长等职务.同时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音像出版社社长等职.2002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长助理.卫生部防治"非典"专家,在协调卫生部防治"非典"的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加强企业防治艾滋病的责任
3月30日,来自国内外100多个民间组织和政府公共健康部门的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嘉里中心举办的一个艾滋病研讨会,共同探讨企业在中国宣传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本次研讨会是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全球企业抗艾滋病联合会(GBC中国)联合举办的.与会者包括来自国内外的企业代表、中国政府、本地和国际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联合国组织代表.
-
药品采购新政
"统一配送"、"买断经营"、"国家专卖".2006年伊始,在药价虚高的重围里,冒出了这些药品采购的新名词,折射着目前行业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重新思考."在假肢上搭脉"的药改已经折腾过多次、喧闹过多回了.而诟病以久的药价虚高,在历经了17次大降价和6年的药品招标采购政策之后,依旧在被诟病着.
-
中国县市级医院难点透析--等待破冰
县市级医院现状如何石仲仁:我这个医院,建院三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的投入基本上都由卫生厅和政府下拨.卫生系统从九十年代就开始改革开放,但二十来年过去了,这个医院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从理念上,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上,以及医疗设施医疗和医疗储备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更没有发展,还没有从计划经济转过来.但人家大医院做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