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RNA干扰与疾病的治疗
目前,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已成为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常用的手段: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用RNA干扰确定基因功能,包括高通量筛选基因,特别是复杂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关键基因;而在医药治疗领域,RNA干扰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和肿瘤,由于效果明显、特异性强,比反义核苷酸技术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
中药对肿瘤发生过程中信号转导异常的调整作用
恶性肿瘤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导致基因癌变发生是细胞受多种癌变信号作用的结果.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的机理及规律已逐渐被人们认识.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又为疾病新疗法和新一代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作用靶点,以纠正信号转导异常为目的的药物设计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肿瘤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分子生物学中信号转导角度研究中医药抗肿瘤的机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核因子-κB研究与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是ICU中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病理因素.近年来,基础研究已揭示细胞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激活核转录因子,调节相关基因转录和翻译,其中核因子κB/REL(NF-κB/REL)家族的激活被认为与脓毒症有关,它可以使导致感染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几种重要炎症介质的基因大量表达,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粘附分子(ICAM-1和E-selectin)、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1].鉴于NF-κB在感染性休克及MOD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现将NF-κB与感染性休克关系综述如下.
-
PHLPP1与肿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PHLPP1( 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s 1)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药理学系的科研人员在人体中首次发现[1]。 PHLPP1在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均有表达。 PHLPP1在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某些肿瘤组织中PHLP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伴随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B (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B,AKT,又称PKB)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抵抗凋亡、新生血管形成以及细胞迁移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PHLPP1通过使AKT的疏水基团在Ser473位点去磷酸化,实现对AKT及其下游激酶活性的负调控,抑制了PI3K/AKT信号转导系统,从而发挥抑癌作用[2]。本文就 PHLPP1如何在肿瘤中发挥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G1/S检测点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G1/S检测点是细胞增殖的关键步骤,细胞在该点对DNA损伤、各类信号传导因子等复杂的细胞内外信号进行整合和传递,决定细胞是否进行分裂或发生凋亡.G1/S检测点的调控涉及到正性调控子(如CDK-cyclins和E2Fs)与负性调控子(如CDKIs)间相互作用,蛋白质泛素化、CDC25、信号转导系统等对其调控也至关重要.以下针对G1/S检测点调控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α-连环素与胃肠道肿瘤
钙粘蛋白复合体是近10 a来发现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他与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建立、细胞极性的维持、伤口的愈合以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复合体中的α-连环素对其有独立的调控作用,其表达情况是反映此复合体功能的敏感指标.检测肿瘤组织中α-连环素的表达有助于对肿瘤的生物学表型作出判断,对患者预后的估计也有帮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α-连环素的生物学性质、功能调控、α-连环素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特点以及α-连环素的检测方法.
-
RNAi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静默机制.RNAi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转座子活动、调控基因表达的监控机制.目前已成功用于基因功能和信号转导系统上下游分子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可能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策略.
-
RNA干扰的机制及其抗肝炎病毒的应用
RNA干扰现象自被发现后,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抗病毒治疗和信号转导系统方面的研究.本文对这一现象从研究历史、作用机制、抗病毒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
丙型肝炎病毒与MAPK信号转导系统
0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其致病机制与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有明显的区别[1].在病毒的生活周期中,HCV基因组编码多种结构和非结构蛋白,自身结合形成同二聚体形式,或与其他HCV病毒蛋白、细胞蛋白结合形成异二聚体,甚至是多聚体形式在肝细胞内存在[2].
-
丙型肝炎病毒与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
0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显著的慢性化倾向,而且只有部分患者对于干扰素α(IFN α)的治疗有较好的应答.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和差别,这是与HCV-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基础来决定的[1].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对MAPKKK蛋白信号转导的影响
0 引言在真核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对大量的细胞内、外刺激的转导起着中枢性调节作用,从而控制细胞的生长、增生、凋亡,如进入细胞周期、控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G2/M期的转变、M期高尔基体的裂解和纺缍体的形成等[1].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ERK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0引言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病毒蛋白对肝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病毒感染以后形成慢性感染、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慢性肝炎的预后也有重要意义[1-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亚族之一.MAPK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介导生长、发育、分裂、分化、死亡以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等多种细胞过程.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发现和克隆了ERK、JNK/SAPK、p38/RK、ERK5/BMK1四个MAPK亚族.这些MAPK能被多种炎性刺激所激活,并对炎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MAPK对细胞从整个G1期到S期起决定性作用.具有双重特异性的MAP激酶的激酶(MEK1和MEK2)磷酸化和激活后,可以激活ERK1和ERK2.激活的ERK可使许多效应蛋白磷酸化,这些效应蛋白包括细胞进展至S期所必需的蛋白表达的转录因子[4].MAP激酶系统很明显在细胞周期的G1期起作用,也可能在G2/M期起作用.已经证明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后,内源性ERK1和ERK2生化活性降低[5-6],也有人认为正常的MEK/ERK活性对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是必需的[7-8].
-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及蛋白激酶 C 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
生命活动的调控是通过细胞间的通讯和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作用,同时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探讨信号通道间的异常传递来阐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发生发展的变化机制.
-
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信号转导物DAG的影响
近年来,有关细胞内信号转导与细胞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二酰基甘油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1].本研究采用薄层层析、放射自显影和放射标记方法检测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信号转导物DAG含量影响以及抗氧化剂VitE的干预保护作用,以期揭示糖尿病病人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和预防措施.
-
蛋白激酶C激活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存在多种学说,包括非酶糖化作用增强,氧化还原反应,醛糖还原酶的激活以及信号转导系统的激活等。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是信号转导系统,即二酯酰甘油(DAG)-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本文就PKC的结构特征,PKC激活的机制,PKC激活造成的后果以及PKCβ异型体抑制剂用于实验动物及临床治疗等作一综述。
-
苯乙烯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信号转导系统蛋白激酶B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信号转导系统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给予二苯乙烯苷进行防治(小剂量组10 mg/kg,大剂量组20 mg/kg,每天一次,连续16周)。观察二苯乙烯苷对大鼠心脏形态学、心肌酶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westem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p-Akt以及p-GSK-3β信号转导蛋白的相对含量。 -
交感神经阻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环腺苷酸的影响
COPD患者的诱导痰、BALF及肺组织中前炎性因子显著增高,抗细胞因子治疗可能是COPD的治疗策略之一,但针对一种细胞因子往往无效.由于多种细胞因子有共同的细胞问信息转导通路,那么针对信号系统的治疗可能具有广泛抗炎作用,而环核苷酸是信号转导系统的重要环节.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G蛋白变化的研究
人体信号转导系统与血管收缩的关系已成为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1],G蛋白是连接多种细胞膜受体与选择性效应器之间信号转导的重要蛋白质.在受体腺甘酸环化酶(AC)信号转导系统中,存在着两种G蛋白,刺激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它们为不同的受体所激活,通过调控AC活性影响环一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进而调节着血管的舒缩功能[1,2].现已证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时外周阻力血管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并带来一系列病理变化.然而,在妊高征时是否有G蛋白的变化,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妊高征患者胎盘及子宫组织中Gs的变化,对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
Fas(Apo-1/CD95)及其配体与肿瘤诱导凋亡的研究现状
以凋亡方式进行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失调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包括自身免疫、癌肿、肿瘤耐药性的获得、中风、某些退行性变和AIDS.凋亡是由很多膜受体及胞浆蛋白参加的一系列分子事件导致的一种细胞主动自杀过程.Fas系统是目前研究清楚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系统,其主要由Fas配体(Fas Ligand,FasL)及其相应受体(FasR)构成[1].近年来,有关从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出发研究新的抗癌方法的报导日益增多,本文就Fas及其配体与肿瘤诱导凋亡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转导与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NMJ)主要是由特化的运动神经轴突末梢和骨骼肌细胞膜组成.在NMJ形成过程中以及NMJ结构的维持、功能的执行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参与.NMJ诸多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包括先天性基因缺陷、自身免疫反应、炎症性损伤等,都可以引起信号转导障碍,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重症肌无力(MG)就是其中一种.普遍认为,MG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破坏、功能丧失所致,但许多资料表明,从神经轴突至骨骼肌细胞的整个信号转导通路均可能受累.本文就NMJ信号转导与MG的关系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