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4h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脑细胞群异常的超同步化放电而引起的发作性的、突然的、暂时的脑功能紊乱[1].癫痫的治疗需要准确的临床分型,常规脑电图(EEG)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24 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逐渐成为癫痫诊断及监测的必要指标.本研究收集我院近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AEEG的疑似癫痫患儿356例,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浅析PI400A动态脑电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
动态脑电监护系统可对受检者进行24h动态监护,实时记录脑细胞群肌电活动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通过计算机对脑细胞"电位差"、"电压"、"相"的相互关系的图形曲线和异常脑波进行分析.
-
庞文新等研究发现--肌肉细胞移植有望替代骨髓移植
中国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庞文新等研究发现,在肌肉组织中也存在一组颇具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他们的实验表明,这种细胞群分化成造血细胞后在重建造血功能中的作用,比骨髓、外周血高出10倍,对于推广移植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此预测,肌肉细胞移植有望替代骨髓移植.
-
1.8炎症对肠神经系统的影响
免疫/炎症细胞群(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多形核细胞和肥大细胞)在出生后就持续存在于消化道.不同细胞群的数量是不断波动的,数量增加见于炎症情况和自身免疫疾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粘膜活检提示活性免疫功能细胞数量增加,末端回肠和结肠肥大细胞数量增加.
-
培养基的正确制备及使用
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生命科学技术.细胞培养的培养物可以是单个细胞,也可以是细胞群.
-
瘦素增强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瘦素足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样细胞因子,有研究证实瘦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及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γδT细胞是体内T细胞固有免疫的一个重要细胞群,它广泛分布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上皮组织内,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瘦素对人γδT细胞增殖、γδT细胞杀伤A549细胞活性等作用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探讨瘦素对人γδT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
神经干细胞的国内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特殊部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一组细胞群.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在脑内发生迁移和整合,替代受损的细胞,重建神经功能区和传导通路,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进展.神经干细胞被认为是具潜能的神经替代物,必将为人类的神经科疾病提供更好的治疗前景.
-
CD39与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调节性T细胞(CD4+Treg)作为独立功能的T细胞群无可置疑,它具有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是参与维持外周耐受的重要细胞群.大量报道证实转录因子Foxp3可作为CD4+Treg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但其定位于细胞内限制了其在CD4+Treg细胞研究中的应用[1].CD4+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以往公认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细胞-细胞直接接触抑制、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清除[2].新近发现CD4+Treg细胞的胞外三磷酸核苷双磷酸水解酶CD39调控ATP产生的腺苷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腺苷通过与细胞表面腺苷1型嘌呤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3].CD39于1982年由Rowe等发现,在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一种特殊的分子标记物,之后被命名为CD39[4].CD39是钙镁依赖的细胞外HTP双磷酸酶,能将ATP和ADP水解为单磷酸腺苷,目前研究发现CD39在抑制炎症反应、抵抗血小板聚集、免疫反应、细胞增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小鼠调节性T细胞上,CD39几乎表达在所有Foxp3+的调节性T细胞,而在人类,CD39主要表达在具有记忆活化的调节性T细胞中.
-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55例分析
临床上,胃癌是我国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已有不少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检测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于探讨胃癌的发病机制(如免疫逃逸)和寻求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CD4+辅助性T细胞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4种类型的免疫细胞: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近年来,发挥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功能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群(regulatory T cells,Tregs)成为了肿瘤学者的热门对象[1-4],其中Foxp3是转录因子P亚家族的成员,其表达情况与CD4+CD25+Tregs发育和功能状态的关系十分密切[5].
-
加强临床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的质量控制
流式细胞术(FC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已经成为常用的检查项目.FCM可以通过多参数分析异质性细胞群的免疫表型,从双参数分析外周血细胞到参数以上分析骨髓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等多种抗原成分,涉及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等诸方面.
-
胚胎干细胞诱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S-D3诱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及其所分泌的胰岛素的活性.方法:将ES-D3细胞培养于经处理的鼠胚成纤维细胞滋养层上保持未分化状态扩增,对数生长期时转入无血清含bFGF的DMEM液进行诱导,隔天换液,21 d后,采用DTZ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ELISA等方法检测胰岛素的生成与分泌情况;用RT-PCR法检测PDX-1、Insulinl、Insulin2和Glut2等胰岛素分泌细胞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生成的IPCs所分泌的胰岛素的降糖活性.结果:在诱导21 d,DTZ染色法观察到被DTZ染成洋红色的IP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诱导体系中有胰岛素特异性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群;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IPCs受高糖刺激后分泌胰岛素,动物实验证明所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糖活性;RT-PCR法检测到有Insulin2和PDX-1 mRNA的表达,Insulinl呈弱表达,Glut2不表达.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ES-D3诱生的IPCs能够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而且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糖活性.
-
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CIK细胞的免疫表型
目的:用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并了解其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及免疫表型的变化.方法:用Ficoll 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取1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hIFN-γ,rhIL-2,Anti-CD3mAb共孵育.分别在第0,4,7,10,13 d计细胞数,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IFN-γ,IL-2,Anti-CD3mAb共孵育4,7,10,13 d,细胞数分别增加2.69±0.9,14.1±3.7,23.0±5.0和31.2±3.0倍.CD3+,CD4+,CD8+和CD3+CDl6+CD56+细胞在培养第13 d分别从(62.8±7.6)%,(31.5±5.8)%,(44.9±8.2)%和(1.9±0.9)%增加到(90.6±9.0)%,(48.0±6.3)%,(57.3±9.0)%和(41.0±12.7)%.结论:rhIFN-γ,rhIL-2和Anti-CD3mAb能诱导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CIK细胞,体外增殖力强,是以CD3+CDl6+CD56+为主的异质细胞群.
-
体外侵袭和化疗干预富集PANC1中CD24+ CD44+细胞群的初步研究
肿瘤由异质性的肿瘤细胞组成,其中包含一个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中起关键作用的亚群--肿瘤干细胞[1].近年根据肿瘤干细胞理论分选到了胰腺癌干细胞(CD24+ CD44+ ESA+)[2],而且从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分离的CDD24+ CD44+ 细胞具有高致瘤性[3].本实验探讨从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富集CD24+ CD44+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供足量的细胞.
-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和思考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丢失,损伤的心肌被纤维瘢痕取代,机体缺乏内源性修复机制,导致心功能减退,是心力衰竭(心衰)进展的主要因素.过去认为心脏是终末分化器官,心肌细胞不能再生.有证据表明,部分心肌细胞可以进入细胞周期,和循环中的干细胞一起修复坏死的心肌.理论上,干细胞治疗可以成为替代坏死心肌的理想方法.尽管目前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应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群进行的大量基础实验研究表明:干细胞能够改善受损心肌的灌注和收缩功能[1].在此基础上,人们又相继进行了从个案到小样本、非随机的临床研究.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至今研究为广泛的成体干细胞群,主要存在于骨髓中.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tem cells 细胞群 -
成人肝脏干细胞研究现状及展望
Malcolm等[1]认为所谓干细胞(stem cell)为不分化而长期生存,且保持多种分化潜能的一种细胞群,而祖细胞(progenitor cell)则为一类具有分化能力、自我更新、自我维持能力受限制,仅有单向或双向分化潜能且生存时间相对较短的细胞群.近年来,成人肝脏干细胞(hepatic stem cell, HSC)的研究成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胚胎4~6个月时,肝脏是造血的主要场所,即是红细胞、骨髓细胞、B细胞、T细胞和巨核细胞生成的场所.出生后不久,这些造血功能就停止.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当肝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时,肝组织内幼稚细胞有分化的证据,如肝组织内一种卵圆细胞(oval cell )可分化为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2,3].这种卵圆细胞被认为来自赫氏小管区(the canal of hering)和胆管树终末处[4].同时也发现了这种幼稚细胞表达大量干细胞表面的标志物,如CD34、CD45、CD38、CD69、C-kit等抗原[5-12].有学者成功分离和提纯C-kit阳性细胞,并进行了体外培养[7].于是许多学者确信成人肝组织内所存在的这种幼稚细胞来自于肝脏干细胞[5-7].但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了骨髓干细胞在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发现成人肝组织内的幼稚细胞直接来源于骨髓干细胞[1,8、13-15].也有学者推测这种幼稚细胞可能一部分来自于骨髓干细胞,一部分来自于肝脏自身干细胞[13].不管成人肝组织内是否真正存在自身干细胞,但祖细胞肯定存在.现已证实成人肝组织内确实存在着一种能使干细胞向淋巴细胞和肝细胞分化的微环境,且干细胞在肝损伤修复、免疫排斥和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我们就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
毛囊干细胞定位、提纯和三维培养的研究进展
皮肤作为人体外层的防御系统,具有极强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尤其是表皮,由多层角质细胞构成,其基底膜存在着对皮肤再生、损伤修复起决定性作用的干细胞群,称为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ESC).
-
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现状
2001年,Zuk等[1]以外科切除或脂肪抽吸方式获得的人或大鼠脂肪组织为研究对象,经消化离心等简单处理脂肪组织后获得一个显微镜下呈成纤维细胞形态的细胞群,称为脂肪组织提取细胞(processed lipoaspirate cells,PLA).
-
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的促血管化作用及应用进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脂肪组织已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内部器官,在能量调控、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脂肪组织中主要存在两大细胞群,成熟脂肪细胞及血管基质部分(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1].SVF被认为是一组混杂的细胞群,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ASCs具有促血管化、多种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功能.脂肪组织因其易于获得、储量丰富的特性正逐步成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重要选择和来源.
-
雌激素对间隙连接蛋白43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GJ)是哺乳动物细胞间普遍存在的一种信号传导方式,它存在于除血液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组织中,其在胚胎发育、可兴奋细胞同步收缩、组织稳态及细胞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雌激素可在转录、翻译后多个水平上调节靶器官中间隙连接的组成亚单位--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的表达及磷酸化状态而影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ra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进而调节组织细胞群的信号传递及功能活动。本文重点关注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对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调节的基因组及非基因组机制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