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7例鼻腔大出血患者,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10例为颅脑创伤后6d~3个月突发鼻腔大出血;余7例均为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后鼻腔大出血,6例发生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后1周左右,1例出现于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后3d.17例均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双侧选择性颈内和颈外动脉血管造影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其中14例经8F导引管置入Magic-BD导管,采用可脱式球囊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及颈内动脉,或经5F造影导管送入金属弹簧圈闭塞同侧颈内动脉.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应用可脱性弹簧圈直接栓塞动脉瘤.余2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健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由患侧颈内动脉供血代偿,而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能代偿.全身麻醉经翼点入路于显微镜下行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及颈内动脉破口修补手术.结果15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者,均一次性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及颈内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双侧大脑半球供血代偿良好.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动脉瘤并修补颈内动脉者,手术后1周全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消失,患侧颈内动脉通畅良好.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发生鼻腔大出血,无一例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出血的首选方法.血管内治疗技术可直接栓塞动脉瘤或闭塞载瘤动脉,达到止血目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对侧颈内动脉已经完全闭塞,椎-基底动脉代偿不完全者,应选择显微外科手术修补颈内动脉.
-
β-淀粉样蛋白致胚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protein,Aβ)对胚胎鼠神经干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7d的胚胎鼠神经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Aβ1-40作用终浓度的不同,又分为0.1,1.0,5.0,10.0和20.0μmol/L等5个亚组,分别培养12h、24h、48h及72h.然后经四唑盐实验筛选Aβ1-40致神经干细胞发生凋亡的佳浓度,再与神经干细胞共同培养.通过Annexin-V磷脂酰丝氨酸荧光标记染色法观察神经干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进行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中晚期凋亡情况.结果(1)经四唑盐筛选实验确定,以终浓度为5.0μmol/L的Aβ1-40作为β-淀粉样蛋白致神经干细胞发生凋亡的佳诱导剂量.(2)神经干细胞与Aβ1-40(5.0μmol/L)共同培养至6h时,神经干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细胞内出现大量绿色荧光标记物,而对照组则未见绿色荧光标记物.(3)神经干细胞与Aβ1-40(5.0μmol/L)共同培养24h时,神经干细胞发生中晚期凋亡,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标记物.结论β-淀粉样蛋白可导致胚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发生凋亡.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院前误诊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115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院前误诊情况,加深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实现尽早诊断和尽早治疗.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3年1月-2005年3月全部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标准(修订版)对所有患者进行严格诊断,将其中"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很可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包括很可能和实验室支持的很可能)11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果115例患者中符合"确诊"标准者74例,"很可能"标准41例;平均诊断间期为14.80个月,平均误诊间期6.40个月.其中误诊者72例,未误诊28例,余15例为我院首诊患者,无一例误诊,院前误诊率为72.00%(72/100)."确诊"和"很可能"患者的误诊率分别为72.31%和71.43%,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首发部位分别为球部合并上肢(5例)、单侧上肢(49例)、单侧下肢(15例)以及偏侧上下肢者(2例),共71例,其误诊率达80.28%(57/71).在误诊病种中,以颈椎病为多见,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北京市与外埠患者的误诊率分别为50.00%(13/26)和79.73%(59/74),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80%以上误诊发生于基层医院,终明确诊断局限于教学医院.结论引起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误诊的原因除疾病本身具有临床较少见的特点外,医生对其认识不足亦是发生误诊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提高医生对该病的了解并加强专业修养,是降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误诊率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手段.
-
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深部小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深部小梗死的发生频率和发病机制.方法86例发病时间<1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法被明确诊断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排除颈内动脉病变、心源性栓塞以及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观察梗死灶的形态学表现及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37例(43.02%)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存在深部小梗死,多呈孤立性单发病灶.其中内囊纹状体梗死及巨大腔隙者18例(20.93%),梗死灶体积多超过两个层面,少数病灶呈多灶分布的特点;直径较小的腔隙性梗死19例(22.09%),梗死灶体积<15mm,多位于一个层面内.伴有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深部小梗死的患者,病情多不稳定,预后较差.所有脑深部小梗死患者均伴有大脑中动脉主干支狭窄,且梗死灶体积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有关,内囊纹状体梗死多见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者.结论约50%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存在脑深部小梗死,其发病机制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斑块残端血栓蔓延堵塞深穿支动脉入口有关.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不同于经典的腔隙性脑梗死.
-
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应用
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3D-CTA)技术是采用新型三维重建技术配合连续静脉注射对比剂,以显示动脉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手段,近年来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7月应用3D-CTA技术对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并将其影像结果作为手术依据,施行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的分离纯化
近年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正常脑组织中hsp70 mRNA及蛋白质含量极少,当脑组织受到损伤后,受损细胞内的变性蛋白即可诱导hsp70 mRNA的表达.hsp70表达根据损伤程度和细胞耐受损伤程度不同,在各细胞间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也不同.因此在许多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都呈高表达[1].
-
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 meningitis,TBM)和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临床均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降低以及MRI呈脑膜强化表现等,早期二者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鉴别诊断的要点.
-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突发性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临床特征的疾病,随着近年对离子通道结构的深入研究,认为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与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骨骼肌钙通道异常有关[1,2].实验室检查,血清钾水平下降是诊断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关键生化指标,但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伴有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增高,其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1].笔者对我院1998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33例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探讨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变化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三例报告
例1男,17岁.因头痛3个月,发热、呕吐20余天,于1994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间歇性头痛,以右颞部为主,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20余天前复发,呈持续性剧烈头痛,并伴发热、呕吐,体温38℃左右,病情渐进性加重.既往有劳累后气急、口唇发绀等症状,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无中耳乳突炎病史.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致颅内多发钙化灶一例报告
患者女,60岁.反复性四肢抽搐50年,此次发作8d,于2004年5月5日入院.自1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性四肢抽搐,每次持续10min~1 h,不伴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25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予口服"氯化钙"治疗,症状缓解.8d前再度出现上述症状,伴双手指端麻木,头部MRI检查可疑为"脑血管病"而入院.15年前双眼白内障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
发作性睡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一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和异常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1].其发病率约为1/2000,不同国家报道略有差异,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发作性睡病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为1%~2%,是普通人群的20~40倍;但发作性睡病患者很少具有明确的家族史[2-4].对该病的研究已历经100余年及3个认识阶段.近年关于食欲素(orexin,hypocretin)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基因DQ亚区(human leukocyte antigen-DQ,HLA-DQ)的研究,为认识其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现将发作性睡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综述如下.
-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颅内压增高是颅内疾病或颅内继发性病变的一种反映,颅内高压亦是神经科的危重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导致脑疝形成,于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颅内压监测是颅脑疾病治疗的重要前提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连续性颅内压监测可作为"早期报警系统",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高颅压症[1].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过时了吗?
自20世纪60年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首先被神经科接受和使用,并逐渐在普通内科、心血管科、骨科、五官科、老年科以及中医科广泛运用,许多患者都因头晕或眩晕而被冠之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缺乏标准,对之处理更是杂乱无章,毫无规范可言,导致大量医疗资源浪费,而真正的患者又未得到正确的防治.因此,澄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概念、规范诊断治疗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儿童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特点及意义
儿童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一直缺乏客观而实际可行的实验室指标.近年来,利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诊断成人偏头痛有了较大进展,但对儿童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国内较少有专题报道,且观察结果迥异.为此,笔者对102例偏头痛患儿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A型行为与紧张型头痛关系的分析
紧张型头痛也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系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其终身患病率为37%~78%[1].我院自2000-2003年经门诊治疗的紧张型头痛患者95例,其中以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者居多.为了观察二者间的关系,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脑出血复发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复发性脑出血系指患者首次自发性脑内出血后再次甚至多次发生脑出血[1],比首次自发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更高.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53例,其中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复发性脑出血者45例(9.93%),笔者就其临床表现及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
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60%,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患者预后差[1].我院自1999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49例,均施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本文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
脊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自CT及MRI应用于临床以来,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获得飞跃发展.因为MRI的软组织分辨力优于CT,所以当前MRI是脊髓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下面以MRI影像表现为主,介绍脊髓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
-
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以往曾称之为神经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官能性头痛或肌紧张性头痛.它是原发性头痛中常见的类型,也是神经科门诊中常见的头痛类型.但是,由于该病在临床表现方面与其他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不易鉴别,而易被延误诊治,或将许多继发性头痛误诊为紧张型头痛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该重视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偏头痛与脑卒中
偏头痛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一些偏头痛患者可能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另一些患者其脑卒中与偏头痛的发病可能毫无关系,表现为脑卒中与偏头痛共存.有些患者的偏头痛在发作时酷似脑血管疾病,其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很快完全消失;但少数患者在头痛发作期间即可能诱发脑卒中,从而遗留持续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此外,偏头痛也可能是脑卒中的一种临床表现.
-
睡眠相关性头痛
睡眠相关性头痛是指在睡眠期间发生的头痛.头痛常突然出现,持续时间短,疼痛消失后,患者继续入睡,并且可能于数小时后被后续的头痛再次惊醒[1-3].睡眠相关性头痛类型包括经典性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的偏头痛、丛集性偏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chronic paroxysmal hemicrania,CPH)、非特异性偏头痛、夜间发作性偏头痛(夜发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以及晨间头痛;紧张型头痛不包括在睡眠相关性头痛之列.睡眠相关性丛集性偏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以及睡眠相关性偏头痛均为严重的、主要表现为单侧性的头痛,其发生常始于睡眠中.
-
器质性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头痛是临床工作中为常见的症状与患者就诊时的主诉,约占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总数的50%,其病因复杂,医治棘手.尽管多数头痛为原发性,即迄今为止尚不明确其病因和确切发病机制,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偏头痛和三叉神经-自主神经痛,而也有不少头痛是由特定病因所致,此类称为器质性头痛.所有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必须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否则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甚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正确认识和识别器质性头痛临床意义重大.
-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原发性脑功能性疾病.重度的偏头痛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一项调查中将重度偏头痛与高位截瘫、精神分裂症和痴呆并列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按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和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大量研究发现,二者急性头痛发作期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同,但是始动机制不尽一致.近年来随着实验室和临床检查技术和方法的迅速发展,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现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的慢性原发性头痛
头痛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约有40%的人群一生中会体验过比较严重的头痛.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中约占50%.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按照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诊断标准规范了头痛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1,2],其中对慢性原发性头痛中的偏头痛患者分别给予预防发作和发作期的药物止痛治疗;对紧张型头痛者给予肌肉松弛治疗;对慢性原发性头痛者给予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因持续不能缓解的慢性原发性头痛症状反复就诊,重复接受头部CT、MRI或MRA,甚至脑血管造影检查,所有这些检查方法均未能发现导致患者头痛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器质性病变.临床常用的镇痛和对症治疗亦不能使患者的头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有关的精神和心理障碍量表筛查,发现这些患者均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其中部分为镇痛和精神药物依赖或滥用者.因此,国外文献提出了"头痛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的观点,其中偏头痛患者发生情感障碍的比例较普通人群高3倍[3],应该引起神经内科同道的关注.
-
动脉瘤夹简史
动脉瘤手术的历史是凭借技术和毅力战胜这种致命性疾病的历史.曾经有人认为针对动脉瘤手术的努力是徒劳的.Cushing认为,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难以用手术治疗的疾病,是否具备手术指征如颈内动脉结扎,需要更进一步地深入探讨"[1,2].
-
硅胶膜在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2-2004年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并硅胶膜隔离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20例,其中生存并行颅骨修补者16例,疗效满意.
-
现有法治框架与法律资源下中国医师维权路径的探讨
医师维权要贯彻法治而非人治思想,要走法治式而非人治式路径.在现有法治资源与法律框架下,医师维权路径包括但不限于立法维权、行政维权、医院维权、学会维权、协会维权、工会维权、协商维权、诉讼维权.维权路径的多样并不意味着医师维权的效果是立竿见影.医师维权的个案激活,不仅是医师维权的常态,而且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并实现医师维权法治化的必由之路.
-
中性甲醛液固定及固定时间对脑肿瘤Ki-67表达指数的影响
Ki-67为一种增殖期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可识别细胞周期G0期以外其他周期的细胞,用于判断细胞增殖活性,是确定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标记物,因此常作为某些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出版后提出了病理科的技术操作规范,在落实规范要求的实践工作中,为了解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对Ki-67表达指数的影响并制定我院实验室标准,笔者选择脑肿瘤中为常见的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标本进行观察.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