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致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致间质性肺炎(ILD)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以及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吉非替尼致ILD是其治疗NSCLC罕见却致命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需了解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当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确诊后,必须立即停用吉非替尼,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抑制ILD向肺纤维化转变;症状较严重者可先选择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而后改为常规剂量并逐渐减量;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并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为了增加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可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肺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治疗,以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临床应重视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的严重不良反应,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右美托咪定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右美托咪定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右美托咪定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轻神经细胞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而对外周神经系统的保护效应可能通过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及降低Ih电流发挥作用。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以降低自然杀伤细胞及T细胞的活性,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右美托咪定抑制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高迁移率蛋白族1/核转录因子/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右美托咪定对肺的保护作用与其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上调水通道蛋白表达和抑制促炎因子和炎症介质释放相关。对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与右美托咪定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右美托咪定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
新型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的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舒更葡糖(Sugammadex)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舒更葡糖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特殊人群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舒更葡糖通过与氨基甾体类肌松药在血浆中特异性地紧密结合成稳定螯合物的方式降低血浆肌松药浓度,使神经肌肉接头处肌松药不断顺浓度差转运至血浆,再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终达到拮抗肌松的作用。目前的研究推荐舒更葡糖用于改善罗库溴铵(ROC)的严重过敏反应,帮助解决无法插管通气的临床问题,以及快速、安全、有效地逆转健康成人的ROC和维库溴铵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在特殊人群的应用方面,暂支持其用于2~18岁儿童、老年人、肥胖者及心、肺、肝、肾(除肾衰竭)、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但缺乏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舒更葡糖在2岁以下患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的临床研究较少。舒更葡糖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临床应警惕其潜在的严重过敏反应、QTc间期延长、出血风险增加和神经毒性等。
-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文献评估
目的:评估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红霉素、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试验文献,并搜集其药品说明书,采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推荐的药物相互作用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试验发现有20种药物与红霉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有强、中度和弱相互作用的分别为3、6、11种;22种药物与克拉霉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有强、中度或弱相互作用的分别为2、11、9种;5种药物与阿齐霉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且全部为弱相互作用。以咪达唑仑为CYP3A4底物评估三者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强度,发现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分别引起强、中度和弱相互作用。结论: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阿奇霉素大,可能原因是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对CYP3A4抑制强度远大于阿奇霉素。
-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征和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和结论:利奈唑胺未被完全批准用于新生儿,但多项研究显示出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疗效相当。在新生儿中,利奈唑胺的给药可根据疾病、出生时体质量、胎龄和日龄等因素选择给药方案。新生儿中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万古霉素低,但由于会引起骨髓抑制,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全血细胞计数。我国尚需大样本的研究用于评估利奈唑胺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尘肺病大容量全肺灌洗围术期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尘肺病大容量全肺灌洗(WLL)围术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全身麻醉完成WLL术的尘肺病男性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并采用WLL术和间歇与呼吸机呼吸频率同步的纯氧手动正压通气交替负压吸引;治疗组患者在术前3 d至术后3 d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bid+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 mL,tid,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灌洗阶段的动脉血气指标[血酸碱度(pH)、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剩余碱(BE)]水平,术前3 d和术后7 d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大通气量(MVV)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FVC比值]水平、血气指标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双侧肺灌洗毕双肺通气20 min后,两组患者PaO2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FVC、MVV、FEV1/FVC、PaO2均明显升高,PaCO2和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FVC、FEV1/FVC、PaO2和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气道痉挛、低氧血症和气道压增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WLL围术期的尘肺病患者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的辅助治疗,可提高WLL的临床疗效,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
氯诺昔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考察氯诺昔康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疼痛程度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bid,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诺昔康8 mg,bi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
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抗心力衰竭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液0.3 mg/kg,微量持续泵入,qd,连续5 d为1个疗程,每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6个月及治疗后1年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浆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静息心率、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再住院、心血管病死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6MWD、BNP、LVEF、CI、LVEDD、静息心率、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及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6MWD、LVEF、CI均显著上升,BNP、LVEDD、静息心率、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BNP和再住院率,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
关腹前应用盐酸羟考酮对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静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关腹前应用盐酸羟考酮对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于关腹前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3 mg,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30 min (T3)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及镇静(Ramsay)评分,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咳呛躁动发生情况。测定两组患者术后2、4、6、24 h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2时,两组患者S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对照组患者SBP、HR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咳呛、躁动0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重度咳呛、2~3级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24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腹前应用盐酸羟考酮对全身麻醉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速度快。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UC患者72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36例。单药组患者分别于第0、2、6、8周给予英夫利昔单抗5 mg/kg治疗1次,ivgtt;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和T细胞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11%,显著高于单药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和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和CD4+/CD8+的水平明显增高,CD8+、Th1和Th2水平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水平显著升高,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M含量和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UC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促进T细胞水平的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
万古霉素两种给药途径辅助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万古霉素脑室和鞘内灌注两种给药途径辅助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颅内压和脑脊液指标水平等的影响。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外伤继发颅内感染患者共18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分别在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持续引流的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20 mg溶入5 mL生理盐水中)脑室和鞘内灌注治疗,q12 h,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感染控制时间,治疗前后体温、颅内压和脑脊液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9.67±1.10)d]显著短于对照组[(11.84±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体温、颅内压、脑脊液中蛋白质和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鞘内灌注给药辅助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继发颅内感染可有效加快病情康复进程,降低患者体温和颅内压,并有助于改善脑脊液相关指标,疗效优于脑室灌注给药。
-
穿心莲内酯滴丸联合丹溪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滴丸联合玉丹溪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R)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8例AR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Ⅰ组、观察Ⅱ组、观察Ⅲ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氯雷他定糖浆10 mL,qd;观察Ⅰ组患儿给予丹溪玉屏风颗粒15 g,bid+穿心莲内酯滴丸0.6 g,tid;观察Ⅱ组患儿给予等剂量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观察Ⅲ组患儿给予等剂量丹溪玉屏风颗粒治疗。4组患儿均治疗2周,2周后若复发则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症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4组患儿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及辅助T淋巴细胞1(Th1)/辅助T淋巴细胞2(Th2)水平,观察治疗结束后3个月因AR复发临时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的患儿。结果:治疗前,4组患儿血清总IgE及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时,4组患儿血清总IgE及Th1/Th2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组患儿血清总IgE及Th1/Th2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血清总IgE及Th1/Th2水平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观察Ⅱ、观察Ⅲ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穿心莲内酯滴丸联合丹溪玉屏风颗粒能显著改善AR患儿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
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1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每晚1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剂量可增至20 m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片15 mg,每晚1次,1周后剂量增至30 m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MADRS、PSQI评分及睡眠结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调整睡眠周期、提高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
华蟾素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2011-2012年中晚期鼻咽癌患者95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华蟾素胶囊0.5 g,tid,4周为1个疗程,直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放射治疗时间延长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随访1、3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放射治疗时间延长患者比例为89.4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63.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18%和4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级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放疗局部副反应、鼻咽部的吞咽困难/疼痛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1、3年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急性放疗副反应,但尚未发现对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10 mg/(kg·d),ivgtt, qd+阿奇霉素注射液10 mg/(kg·d),ivgtt,qd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5 mg,雾化吸入, bi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水平、症状缓解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3+、CD4+和CD4+/CD8+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
-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及二者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C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并考察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或胸椎骨折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H组与非CH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CH组患者通过调整盐酸瑞芬太尼泵注速率,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基础值的70%~80%;非CH组则维持MAP基础值。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POCD发生率、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分析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POCD发生率的相关性,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H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非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组患者术后第2、3天POCD发生率和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非C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POCD发生率可能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存在相关性(r=0.9927,P=0.0013)。结论:瑞芬太尼CH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可减少术中失血量,但增加了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且升高了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
-
西格列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组、贝那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西格列汀组患者口服西格列汀100 mg,qd;贝那普利组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 mg,qd;联合用药组患者口服西格列汀100 mg+贝那普利10 mg,qd。患者血压若未达标,则将用药剂量加倍;疗程均为12周。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西格列汀组(65.00%)和贝那普利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IL-6和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两单独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和贝那普利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格列汀和贝那普利均能降低DN患者的24 h尿蛋白、IL-6和CysC水平,但联合用药的效果更显著,并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且不影响用药安全性。
-
3类常用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髋关节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考察3类常用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髋关节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序贯性纳入合并高血压且长期服用降压药治疗(术前2周内未更换降压药)、择期行骨科髋关节术的患者90例,按服用降压药种类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和钙通道阻滞药(CCB)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骨科髋关节术。术前1 d(T0)、术后1 d(T2)、术后3 d(T3),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术前1 d(T0)、术毕即刻(T1)、术后1 d(T2)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ARB组患者T2时、ACEI组和CCB组患者T2、T3时MMSE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ACEI组和CCB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ARB组患者,CCB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ACE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3组患者T1、T2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RB组比较,ACEI组和CCB组患者T1、T2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EI组患者比较,CCB组患者T1、T2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ARB组(30%)、ACEI组(43%)、CCB组(57%),且CCB组患者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AR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药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髋关节术后认知功能,服用ARB类降压药的患者POCD发生率低,效果优于ACEI类和CCB类降压药。
-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8例V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和血糖、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每日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餐后口服普罗布考片0.5 g,b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TC、TG、LDL-C、CRP、TNF-α、IL-6、IL-1β、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L-C水平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较单用瑞舒伐他汀更能有效降低VD患者的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
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口服奥美沙坦酯20 mg,qd,服药4周后若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90 mmHg,则继续原剂量服药至12周末;未达目标者,剂量加倍治疗至12周末。治疗前后测量研究组患者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参数及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率(FMD)和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NMD),同时检测血清中24 h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血清ET水平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显著上升,FMD、NMD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3例有轻度腹泻,2例有轻度干咳,均未予特殊处理,继续用药均自行缓解。结论:奥美沙坦酯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耐受性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CSDH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6)。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脑细胞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po,qd;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po,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肿量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脱落6例,终纳入统计的合格病例为120例,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CSS评分、血肿量和血清hs-CRP、MMP-9、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13.3%)明显高于观察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 mg的日剂量对CSDH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且安全性良好。
-
基于Meta分析的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基于Meta分析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以“稳心颗粒”“稳心”“Wenxinke-li”“Wenxin”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ProQuest、Springer、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2000年1月-2015年10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筛选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适应证进行归类整理;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和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38篇文献,其中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20篇、室性早搏9篇、冠心病心绞痛4篇、不稳定型心绞痛3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与对照药比较,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量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治疗以上适应证较对照药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单因素敏感度分析证实了结果的稳定性。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但尚需高质量的文献证据支撑。
-
塞来昔布在中国治疗骨关节炎的成本效果研究
目的:评估塞来昔布在中国治疗骨关节炎(OA)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开发的一种OA成本-效果分析模型结构,对照药包括塞来昔布和双氯芬酸+质子泵抑制剂(PPIs);不良事件的相对风险来自CONDOR试验。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计量有效性;每年以折现率4.76%折减成本和QALY。结果:塞来昔布的成本为$3591,QALY为8.826年;双氯芬酸+PPIs的成本为$3674,QALY为8.830年。塞来昔布相对于双氯芬酸+PPIs的增量成本和增量QALY分别为$-83和-0.004 QALY。双氯芬酸+PPIs相对于塞来昔布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23258/QALY。单因素敏感度分析和概率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成本是ICER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两种治疗方案的结果相似。结论:塞来昔布是一种成本低于双氯芬酸+PPIs的替代药物。两种用药方案之间的QALY差异非常小,因此塞来昔布可能是OA患者更具成本效果优势的选择。
-
细节思维管理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微粒的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细节思维管理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输液微粒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实施前组)和2015年1-12月(实施后组)由PIVAS配制的临床常用输液的相关资料各1200份、住院患者各150例,比较强化工作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全程落实实施等细节思维管理实施前后PIVAS不同等级洁净区悬浮粒子及沉降菌数量、配制输液中微粒数量和微粒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细节思维管理法实施后,PIVAS不同等级洁净区悬浮粒子和沉降菌数量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解质类、中药注射剂类、消化系统用药类配制输液中≥10μm及≥25μm的微粒数,抗菌药物类配制输液中≥10μm的微粒数和维生素类配制输液中≥25μm的微粒数均较实施前显著减少,配制输液中橡胶及玻璃污染微粒的数量亦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管阻塞、水肿、静脉炎和热原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思维管理法的实施可提高PIVAS不同等级洁净区的洁净度,减少各类配制输液中的微粒数量,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制输液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临床药师对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用药调查与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118例,采用查阅医嘱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和用药依从性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我院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包括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和醛固酮受体拮抗药。118例患者中,采用单药治疗的患者较少(10例,8.47%),采用三药联用的患者多(51例,43.22%);内科相关科室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94例)多于外科相关科室(24例);不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共25例,且主要集中于内科、心病科和脑病科等科室,以给药频次不合理(8例,32.00%)、破坏了药物框架结构(5例,20.00%)、药物选择不合理(4例,16.00%)等为主。有16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主要原因包括治疗方案复杂(6例,37.50%)和忘记服药(5例,31.25%)等。结论:我院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存在不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临床药师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医护人员的业务交流,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大力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
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3年1-12月,干预前组)512例、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4年1-12月,第1轮干预组)861例和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5年1-12月,第2轮干预组)1070例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我院骨科内固定术的构成比显著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合理率、术前0.5~1 h用药率、疗程合理率和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0.20%、98.08%、93.77%、6.61%和82.10%上升至58.41%、100%、99.04%、52.00%和99.04%;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由干预前的4种减少到2种,且选用头孢唑啉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增加,选用克林霉素的比例显著下降;术后预防用药疗程由干预前的(4.63±2.42)d缩短至(1.61±0.75)d,且用药疗程<24 h和疗程为24~48 h的患者比例显著升高,疗程>72 h的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提高了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率;但我院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尚未完全控制在24 h以内,有待进一步持续干预。
-
我院肿瘤患者止吐药物使用合理性与疗效分析
目的:为肿瘤患者止吐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集成医疗终端管理系统(EMRS)收集我院肿瘤科2015年10月-2016年6月使用止吐药物患者的医嘱共2616份,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在调查的2616例病例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有1301例,其中595例、合计760例次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适宜(33.82%)、用法用量不合理(25.26%)、联合用药不恰当(34.08%)、用药疗程不规范(6.84%)。女性患者的恶心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不同性别患者的呕吐发生率则差别不大(P>0.05);不同年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差别不大(P>0.05);合理用药组的恶心、呕吐控制率均高于不合理用药组。不同催吐风险化疗药物止吐治疗合理用药组的成本均值均低于不合理用药组,提示止吐药合理使用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临床应根据化疗药的催吐风险分级合理选用止吐方案,联合化疗患者应根据高催吐风险的化疗药物选择止吐方案,严格掌握止吐药用法用量和疗程,并在选择止吐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的治疗费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
我院2013-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利用评价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3-2015年度为评价时间段,以主要诊断为AECOPD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其抗菌药物利用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AECOPD患者共3186人次,抗菌药物使用率在90%以上。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用药频度(DDDs)在3年中连续排在第1位,但在2015年有所下降;而含酶的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DDDs有所上升。日均费用(DDC)以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高。药物利用指数(DUI)远大于1.0的有注射用头孢地嗪钠,远小于1.0的有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排序比(B/A)在3年中都介于1~2之间,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的B/A都小于1.0。结论:我院AECOPD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适应证掌握较为严格,抗菌药物使用率在逐年下降,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较为合理,药物利用基本合理的抗菌药物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药物利用合理性还有待提高。
-
陕西省公立医院口服降糖药可获得性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陕西省公立医院口服降糖药的可获得性和配备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行动国际组织的标准化调查方法,对陕西省各级公立医院中常用口服降糖药的可获得性和配备率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口服降糖药可获得性和配备率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仿制药总体可获得性高的是二甲双胍(94.4%),低的是格列本脲和瑞格列奈(均为5.6%);原研药总体可获得性高的是阿卡波糖(68.1%)。综合医院的原研药配备率高于仿制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仿制药配备率(25.0%)高于原研药(12.5%),但仿制药和原研药的配备率均较低。结论:综合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口服降糖药原研药配备率较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服降糖药可获得性差、配备率低。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可获得性,保障基层医院的慢性病患者用药。
-
RP-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钠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钠(VPA)及其代谢产物2-丙基-2-戊烯酸(2-ene-VPA)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环己烷沉淀蛋白后,用2,4′-二溴苯乙酮进行衍生化,以正辛酸为内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V/V),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VPA、2-ene-VPA血药浓度分别在5.0~200.0、0.5~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0.9999,n=5),定量下限分别为5.0、0.5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99%~98.80%、97.40%~98.17%,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0.46%~86.23%、80.45%~85.61%。采用该法测得10例癫痫患儿VPA血药浓度为27.4~93.2μg/mL,2-ene-VPA血药浓度为0.85~3.94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VPA血药浓度检测及药动学研究。
-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5年PA的耐药率,并统计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考察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我院2011-2014年共检出PA 1011株,其各年度检出率均位列前5位;抗菌药物AUD排序前3位的为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美罗培南的AUD与PA耐药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1.000、0.900、1.000和1.000,P<0.05),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AUD与PA耐药率呈负相关(r=-0.900,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曲南和阿米卡星的AUD与PA耐药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AUD与PA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定期检测PA耐药率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综合考虑细菌监测数据、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的相关性等因素,慎重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PA的产生。
-
我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半自动微生物测定仪进行菌株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纸片扩散法进行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的确证。结果:我院2014-2015年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03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32株,肺炎克雷伯菌157株、阴沟肠杆菌136株、黏质沙雷菌10株,未检出枸橼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而对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64株(6.18%),其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1株(4.2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30株(19.11%)、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1株(0.74%)、耐碳青霉烯类黏质沙雷菌2株(20.00%);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标本,且主要集中于新生儿内科和重症医学科。64株耐药菌株中,产KPC的有59株(92.19%)、产ESBLs的有3株(4.69%)。结论: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数量较多。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与其产KPC和ESBLs有关。临床应遵循用药指征,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
我院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心脏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常用喹诺酮类药物心脏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接受常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328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中发生心脏ADR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科室、主要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和基础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发生心脏ADR的原因。结果:3288例患者中,发生心脏ADR的患者有34例(1.03%),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76.47%;发生心脏ADR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科、消化内科和泌尿科,共占76.47%,其中消化内科患者多(29.41%)。心脏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QTc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及TdP,合计比例为58.82%。其中QTc间期延长TdP的ADR患者比例高,除了与Td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与其他临床表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32.35%)和环丙沙星(41.18%)引发心脏ADR的比例较高,与诺氟沙星、莫西沙星及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静脉滴注引发心脏ADR的比例(91.18%)远高于口服给药(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脏ADR的患者中,存在基础疾病(94.12%)和合并用药(91.18%)的患者较高,与无基础疾病和无合并用药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用药中,服用胺碘酮(29.41%)和沙丁胺醇(20.59%)的患者较多,与其他合并用药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心脏ADR多发生于消化内科、呼吸科和泌尿科,常见QTc间期延长TdP和TdP等临床症状。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合并用药及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可能升高心脏ADR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医师应选择合适的喹诺酮类药物,并且制订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
益肾蠲痹丸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目的:对益肾蠲痹丸致不良反应(ADR)进行文献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以“益肾蠲痹丸”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收集益肾蠲痹丸致ADR的相关文献,归纳并分析其ADR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58例患者。患者原发疾病多为类风湿关节炎(28例,48.28%);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77例次,76.24%),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脘不适、恶性呕吐、腹泻等;未见严重的ADR发生。引发ADR的剂量主要为8 g,tid(47例,92.16%);引发ADR的联合用药情况主要为联合2种药物(33例,56.90%)。58例ADR经处理后均好转,主要处理方法为停药及对症治疗。结论:益肾蠲痹丸虽然可能引发ADR,但基本在停药后症状都能自行消退或经中西医对症治疗后好转,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抗风湿中成药,但在使用中应加强ADR监测。
-
奥卡西平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特点及基因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特点及其基因多态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SpringerLink等数据库,对有关奥卡西平引起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收集文献12篇,获取奥卡西平引发SJS/TEN的病例报道13例。奥卡西平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于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14 d,经过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等治疗均能痊愈,没有致死性病例报道。8例患者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其中6例患者为HLA-B*1502阳性,2例为HLA-B*1518/B*4001(HLA-B*1502的变异)。结论:应当严密监测奥卡西平的不良反应,注意患者用药教育与随访,必要情况下通过检测HLA-B*1502基因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奥卡西平,优化临床用药方案。
-
NOS1AP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钙调脂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转接蛋白(NOS1AP)基因rs12742393位点A/C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钙调脂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36例,予瑞舒伐他汀钙等对症治疗12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各患者NOS1AP基因rs12742393位点A/C多态性,采用光电比色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12周检测其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患者基因型与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236例冠心病患者中,AA、AC、CC基因型分别有131(55.5%)、98(41.5%)和7例(3.0%),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血脂正常患者132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4例,两者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治疗前,AA与AC+CC基因型患者TG、TC、LDL-C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12周,各基因型患者TG、TC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第4周,AC+CC基因型患者LDL-C水平显著低于AA基因型患者,且较治疗前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AA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患者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4、12周AA基因型患者TG、TC、HLD-C水平及其较治疗前的变化幅度与AC+CC基因型患者比较,以及治疗后第12周AA基因型患者LDL-C水平及其较治疗前的变化幅度与AC+CC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S1AP基因rs12742393位点A/C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有关,该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影响LDL-C水平来增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对瑞舒伐他汀钙调脂效果的反应性。
-
五酯胶囊对他克莫司增效作用与CYP3A5*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对他克莫司增效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CYP)3A5*3(rs776746,6986 A>G)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97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肾移植术并于术后给予他克莫司维持治疗的患者170例,根据是否联用五酯胶囊将其分为五酯胶囊(+)组(74例)和五酯胶囊(-)组(96例)。两组患者均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对症治疗;五酯胶囊(+)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五酯胶囊,每次1粒,b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患者用药后0、1、3、6、12个月后他克莫司的血药谷浓度,并计算各时间点经日剂量校正后的血药浓度(C0/D)值;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患者CYP3A5*3基因多态性;采用协方差分析考察他克莫司C0/D值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170例患者中,CYP3A5 GG、AG、AA基因型患者分别有65、83、22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2%、48.8%和12.9%,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五酯胶囊(+)组GG、AG+AA基因型分布频率与五酯胶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个月时,五酯胶囊(+)组GG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显著高于五酯胶囊(-)组同基因型患者;用药1、3、6、12个月时,五酯胶囊(+)组AG+AA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显著高于五酯胶囊(-)组同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药3、6、12个月时,两组GG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酯胶囊能提高CYP3A5*3 AG+AA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的C0/D值,而对GG基因型患者C0/D值的影响不明显;当患者使用五酯胶囊作为他克莫司增效剂时,应考虑其CYP3A5*3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