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药物警戒杂志

中国药物警戒

中国药物警戒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vigilance 중국약물경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8629
  • 国内刊号: 11-52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51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警戒》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金少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秋水仙碱片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作者:陈焕蕾;赵校妍;董杨;王振华

    病例:患者,女,73岁,身高162 cm,体重55 kg,BMI20.95 kg/m-2.因“发作性胸痛、心悸1年余”于2017年5月28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有高脂血症病史,长期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每晚1次,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44170304).6月1日,患者诉脚趾肿痛,查血尿酸水平为805.28μmol·L-1,请风湿科会诊,诊断为痛风,停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给予秋水仙碱片(0.5 mg,每天2次,广东彼迪药业,批号:20161101)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6月6日患者诉乏力,全身肌肉痛,尤四肢明显,并出现酱红色尿液.

    关键词: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和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用致肌肉酸痛1例

    作者:谭朝丹;顾伟鹰;罗兰;时扣荣;陈伟成

    病例:患者,男,56岁.因“中脘疼痛5天”于2017年9月2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痛风病史4年.查体:体温(T)36.8℃,脉搏(P)8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36/80 mmHg.专科检查:金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莫菲征(-),麦氏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min).当日胃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诊断为“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高血压病1级”.

    关键词:
  • 超说明书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致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

    作者:江永贤;李根;王涵;李莉

    病例:患者,女,40岁,体重50kg,BMI为19.1 kg·m-2.子宫肌瘤3年余.2017年6月以来患者月经量明显增多,月经量为以前的2~3倍.2017年8月3日收入院,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待查”.患者有乙肝(小三阳)史,但未服药治疗.无其余既往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T)362℃,心率(P)70次/min,血压(BP)123/81 mmHg,余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3.30×109·L-1,血红蛋白102 g·L-1,血小板计数216×109· L-1,高敏C反应蛋白(CRP)5 mg· L-1;凝血功能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34.24 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2.52 s,国际标准化比率(INR)0.92,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3.69 g·L-1,凝血酶时间测定16.64 s;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19.9 U·L-1,谷草转氨酶29.6 U·L-1,谷氨酰转肽酶9 U·L-1,总胆红素13.8μmol· L-1.

    关键词:
  • 去甲基化药物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常炳庆;孙婉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风险.MDS患者自然病程及预后的异质性很大,必须根据患者的预后分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去甲基化药物是高危MDS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总结归纳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去甲基化药物的研究进展,期望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 FDA批准上市获得QIDP认证的新药概况

    作者:牛亚平;梁蓓蓓;孙湃;王睿;贾晋生

    目的 了解FDA批准上市的QIDP认证的8种新抗菌药概况.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7 375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目前全球已上市8种QIDP认证的抗菌药,适用于治疗由耐药致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耐受性良好.结论 FDA批准上市的8种QIDP认证抗菌药在全球面临耐药菌的威胁下值得进一步研究.

  • 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药效及机制探讨

    作者:毛鑫;姚荣妹;高英杰;孙静;包蕾;曲天歌;时宇静;郭姗姗;崔晓兰

    目的 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对体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ICR小鼠,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经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经治疗给药后,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流感病毒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体外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感染MDCK细胞,经治疗给药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神经氨酸酶(NA)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抗病毒口服液在体内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降低肺组织中的流感病毒载量,降低TNF-α的含量并升高IFN-γ的含量;在体外可明显抑制NA活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体内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炎性反应并抑制病毒繁殖.

  • 何首乌4种单体成分灌胃14天的小鼠肝肾毒性研究

    作者:宋蕾;王琴;毕亚男;史红;张玥;周昆

    目的 研究何首乌中的4种单体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的肝肾毒性,为何首乌的肝毒性研究提供有益探索.方法 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二苯乙烯苷组、大黄酸组、大黄素甲醚组和大黄素组.每组按照100 mg·kg-1剂量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结束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称重,取血并剖取肝脏、肾脏,计算肝系数和肾系数,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胆汁酸转运体mRNA变化.结果 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大黄酸给药组小鼠的肝系数显著升高(P<0.05);二苯乙烯苷可同时显著升高TG、CRE、ALB和GLU的水平(P<0.05或P<0.01),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均可引起BUN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黄酸和大黄素均可引起TG显著下降(P <0.05或P<0.01);4种单体成分对胆汁酸转运体MRP2、BSEP等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何首乌的4种单体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按照100 mg·kg-1剂量灌胃给药14 d可改变ICR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对不同胆汁酸转运体有明显的作用.

  • 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分析

    作者:陈湉傲;刘晓;梁雁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10月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患者基本隋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等,录入Excel中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93例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20.86%,以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有495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579例次,其中治疗用345例次,预防用150例次.在治疗用药中有69.52%的患者进行了病原菌检测.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使用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居前两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66例,不良反应22例,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居首位.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正常,临床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根据肾脏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 致QT间期延长药物使用风险管理的初步探讨及启示

    作者:丁发明;张新丽;王琼;尹茂山

    目的 介绍美国用于致QT间期延长药物临床使用决策的重要工具-CredibleMeds网站信息,为我国上市后药物风险管理和安全使用提供借鉴.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在概述diLQTS机制和导致TdP危险因素基础上,对基于CredibleMeds网站的药物危险分类、药物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介绍.结果 美国FDA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倡议由独立的教育与研究机构建设成立致QT间期延长药物风险管理平台,提高了安全性信息使用和风险管理效率.结论 我国可参考美国药物风险管理经验,提高致QT间期延长药物风险管理能力.

  • 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后脂肪肝发病特点分析

    作者:张振;马磊

    目的 了解我院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后发生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使用他莫昔芬口服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27例,其中服用他莫昔芬前脂肪肝患者78例,非脂肪肝患者149例.对服用他莫昔芬前非脂肪肝患者用药后的脂肪肝发病率、发病时间、肝功能情况、体重指数(BMI)、脂肪肝转归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149例他莫昔芬用药前非脂肪肝患者在服用他莫昔芬后新发脂肪肝131例,发病率为87.92%,40岁以下患者与4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新发脂肪肝患者中,32.82%的患者3个月内出现脂肪肝,83.97%的患者9个月内出现脂肪肝;他莫昔芬致脂肪肝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指标与非脂肪肝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他莫昔芬的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发病率无关;他莫昔芬致脂肪肝的患者中,9.16%(12/131)的患者在用药期间脂肪肝自行好转,26.53%(13/49)的患者停药后脂肪肝消退.结论 我院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致脂肪肝发病率相对较高,且脂肪肝的发生与患者年龄、ALT、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的关系.

  • 临沂市医务人员对药物滥用及药物滥用监测的认知调查

    作者:陈亚飞;黄元;董芳;邱健珉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药物滥用及药物滥用监测的认知状况,为在医疗机构中开展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临沂市医疗机构51家,对接触药物滥用人群概率高的科室医务人员便利抽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有效调查141名医务人员,85.82%的被调查者自述了解药物滥用,79.43%的被调查者自述了解药物滥用的诊断标准,74.47%的被调查者自述了解药物滥用监测.不足60%的医务人员认为联邦止咳露、复方地芬诺酯片、复方甘草片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不足50%的医务人员认为去痛片、右美沙芬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认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市医务人员对药物滥用及药物滥用监测的认知亟需提高.

  • CAR-T的临床应用及潜在安全风险分析

    作者:许先兴;杨静文

    目的 介绍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CAR-T)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情况,探讨疗效影响因素及潜在风险.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相关数据库,分析影响CAR-T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结果CAR-T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其疗效受诸多因素影响,潜在安全性风险不容忽视.结论 尽管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但CAR-T的出现已经使肿瘤的免疫治疗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 量化成像流式法筛选抑制催乳素腺瘤的药物研究

    作者:李丹;王红云;李建华;刘潜;高华

    目的 利用量化成像流式法筛选抑制催乳素腺瘤MMQ细胞生长的天然药物,观察候选药物对MMQ细胞分泌催乳素能力的影响.方法 10种天然化合物处理MMQ细胞24 h,量化成像流式法检测细胞形态和凋亡水平,ELISA法观察细胞培养上清的催乳素含量,Western blot试验观察剪切Caspase 3的水平.结果 利用成像流式法筛选出异硫氰酸烯丙酯、橘皮素和黄腐酚3种天然化合物对MMQ细胞有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处理24 h后对照组催乳素为107.3±22.7 pg·mL-1,异硫氰酸烯丙酯组为48.3±13.2 pg·mLq,橘皮素组为52.7±12.6 pg· mL-1,黄腐酚组为34.7±8.2 pg·mL-1.蛋白印迹试验显示橘皮素和黄腐酚活化caspase3能力显著(P<0.01).结论 利用成像流式法进行药物筛选,能够兼顾成像和量化分析特点,异硫氰酸烯丙酯、橘皮素和黄腐酚有作为催乳素腺瘤治疗候选化合物的潜能.

  • 地西他滨治疗垂体库欣病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莉;张洪霞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对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腺瘤AtT-20细胞增殖、凋亡和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AtT-20细胞分为地西他滨组和对照组,地西他滨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地西他滨(1、5、10μM)处理,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增殖试验(MTS法)检测药物干预24、48、72 h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经Annexin V-FITC/PI双染后细胞凋亡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ELISA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分泌ACTH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组处理后,AtT-20细胞增殖活力和ACTH分泌能力显著下降,并表现出了良好的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药物处理72 h后,地西他滨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显著上调,Bcl-2基因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可以诱导AtT-20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和分泌ACTH,地西他滨在垂体库欣病中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 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垂体GH3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

    作者:何乐;龚磊;李储忠;王红云;李丹;刘潜

    目的 观察p38 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以探索p38 MAPK通路作为生长激素腺瘤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B203580处理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不同浓度的SB203580处理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72 h后经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的情况.ELISA检测不同浓度的SB203580处理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72 h后细胞上清中生长激素的分泌水平.结果 SB203580能够有效抑制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现良好的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SB203580能够显著诱导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凋亡(P<0.05).SB203580处理泌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可显著降低生长激素水平(P<0.05),呈现良好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p38 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抑制生长激素腺瘤GH3增殖和生长激素分泌,并能促进细胞凋亡.

  • ERK1/2通路抑制对生长激素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杨晶晶;冯洁;赵斯达;徐宁;高华

    目的 观察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大鼠生长激素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索ERK1/2通路作为生长激素腺瘤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将大鼠GH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U0126组,U0126组给予不同剂量(10、20、40nM)的U0126,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增殖实验(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blot检测p-ERK1/2蛋白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U0126处理24 h的GH3细胞细胞活力分别下降14%、15%和19%;48h下降19%、28%和36%;72 h下降24%、37%和52%.处理72 h后,U0126组膜联蛋白V(Annexin V)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率分别为5.3%、11.4%和18.5%;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的比率分别为3.7%、7.3%和10.5%.处理24 h后U0126不同剂量组ER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40 nM组为对照组的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1/2通路抑制剂可以诱导大鼠GH3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中国药物警戒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