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药物警戒杂志

中国药物警戒

中国药物警戒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vigilance 중국약물경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8629
  • 国内刊号: 11-52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51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警戒》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金少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536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柴林青;赵向东

    目的 通过监测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山西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提示应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53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折.结果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8种,排前3位的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药品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的9个系统,比例高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为临床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结论 应关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安徽省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作者:黄萍;蒋春玲

    目的 了解我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危害,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软件,对2004年全省2 06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专业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抗肿瘤药物;合并用药占32.5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结论 加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提高报告的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安全用药及维护公众身体健康服务.

  • FDA妊娠期用药登记研究指南与案例分析

    作者:竟永华;郭剑非;李行

    目的 介绍FDA妊娠期用药登记研究的概念和方法,并讨论了妊娠期用药登记研究的实例.方法 利用文献资料采取综述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美国妊娠期用药登记研究指南的主要内容.结果 作为药品上市后安全监控的一种方法,妊娠期用药登记研究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研究药品对胎儿的致畸性和描述妊娠期用药的边际收益和风险.严格按照科学原则合理设计的妊娠期用药登记研究能够提供可靠、丰富的信息,为药品在妊娠期安全使用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结论 美国妊娠期用药登记研究指南在指导研究者如何进行妊娠期用药登记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妊娠期用药安全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 消渴丸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作者:杨晓晖;张力;吴桂芝;刘翠丽;杨乐

    消渴丸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消渴丸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也日渐增多.通过对近年来消渴丸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国外相关安全性监管措施的文献检索,分析该药品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针对该品种的管理和临床合理使用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的常见不良反应

    作者:吴世凯;宋三泰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解救和辅助治疗乳腺癌方面,均显示出不逊于三苯氧胺的临床疗效,该类药物毒性反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近期资料显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血管、子宫的毒副作用明显少于三苯氧胺,而对血脂、骨丢失的影响较三苯氧胺明显,但该类药物的治疗相关毒性多为轻中度,均可很好处理.由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时间尚短,其远期毒性还需进一步临床评价.

  • 回生第一丹引起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

    作者:孙凤霞

    患者,男性,42岁,农民,主因"乏力、纳差、尿黄1个月,加重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0天"入院.患者5个月前因外伤在外院治疗,口服"回生第一丹",外用"金罗汉"(具体成分不详),连用4个月,1个月前停药,停药前即有乏力、尿黄,未重视,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恶心、厌油、尿色深黄如浓茶样,大便干,色灰白,无皮肤瘙痒.

  • 利多卡因眼内给药致死1例

    作者:姜绍伟

    利多卡因为局部麻醉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根据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属于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洋地黄中毒等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其作用迅速而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约6%[1],且可逆而短暂.尽管如此,利多卡因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仍应引起重视.现将我省利多卡因眼内给药致死1例报道如下.

  • 双黄连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例

    作者:王敏;王燕

    双黄连注射剂系纯中药制剂,由金银花、连翘、黄芩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已成为临床上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病症的常用药物.由于其为中药的复方制剂,内含成分复杂,随着应用的广泛,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本文报道的4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均发生在该县4家个体诊所),供临床参考.

  • 鱼腥草注射液致死亡1例

    作者:魏金凤;巩峰贤

    患者,男,26岁,既往体健,外来务工人员.因咳嗽,咽痛,发热在村卫生室就诊.就诊时患者精神恍惚,面容憔悴,极度疲惫,神志欠佳,头晕,无呕吐,体温39.8℃,心率快,呼吸浅快,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 中药药物警戒表述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周超凡;林育华

    近十几年来,药品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药物警戒内容成为药物学和药品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中成药药物警戒相关法规、药品标准及药品说明书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和中医药基础研究,逐步完善相关法规.

    关键词: 药物警戒 中药
  • 医院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伟民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一直占医院用药的首位.抗菌药物滥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导致了耐药菌的产生,正确的选用抗菌药物已是每个临床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概述了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模式探讨

    作者:林志强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模式.方法 针对医疗机构在开展ADR监测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认知度不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逐步建立完善的ADR监测体系.结果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是医疗机构做好ADR监测工作的保障.结论 医疗机构应该在ADR监测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 依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马道铭;孙骏;王越

    由于药品在获准上市前的不良反应研究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依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尤其重要.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存在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的现状.为此,从及时报告更多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相关法规体系,发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相关信息反馈互动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这项工作.

  • 突出核心务实创新再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新局面

    作者:李斌;王福华

    梳理2005年工作,总结经验和体会,深刻领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理念和机制,全面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整体水平,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及临床处理现状

    作者:孙宝东;乔群

    目的 简介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种类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 通过检索医药学有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的文献资料,对注射隆乳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结果 注射隆乳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种类繁多,以硬结、疼痛、感染、破渍等发生率高,常常数种并发症共存;有些并发症是由于不恰当的处理所致.临床处理方法以手术取出、病变组织切除较为彻底.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且不能从体内彻底清除,有些并发症是由不恰当处理方法所致.笔者反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体内注射,建议规范处理方法,避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同时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体内后对机体健康(包括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注射入人体后的远期变化进行系统研究.

  • 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充填术随访研究的系统综述

    作者:吴婷;罗晓敏;王波;朱成斌;詹思延

    目的 系统综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胸部和面部)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构成,以及不同级别医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充填术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对检索获得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术后的随访文献进行排除归纳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接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术的共14 047例,发生并发症909例,总发生率为6.47%.按照部位分类后,胸部并发症发生率为7.75%,面部为1.08%.胸部并发症占前4位的分别为硬结、移位、炎症和血肿,而面部则以面部不对称出现比例较大;非三甲医院胸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三甲医院.结论 随访现有研究文献表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充填术的安全性存在问题,用于健康人群时应慎重.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术后并发症原因初探

    作者:孙家明;李薇薇;张一鸣;易传勋;冯晓玲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2月~2005年10月所收治的外院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发生并发症的6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23~54岁,其中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者51例,隆鼻2例,丰颞5例,面部局限性凹陷充填6例.结果 51例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B超检查显示分别在皮下、乳腺内、胸大肌筋膜及胸大肌内有不等量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存在.18例免疫球蛋白有异常改变.5例血清内检测出丙烯酰胺单体,平均0.011 mg/ml;胶体取出6个月以上2例患者血清内均未检测到丙烯酰胺单体.取出注射物中有16例丙烯酰胺单体阳性,平均含量0.04 mg/g.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入人体后其并发症有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2大类,局部并发症多与操作不当有关,而全身并发症则考虑与病人免疫学改变以及可能存在的胶体分解有关,另外也不排除心理因素.

  • 关注某些医用产品中丙烯酰胺的潜在风险

    作者:程鲁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有关文件,简要概述了丙烯酰胺以及代谢产物在动物方面的研究和有限的人体研究情况,主要涉及神经毒性、生育毒性、致癌性和遗传毒性及其可能发生的机制等.结果 表明: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毒性可能与丙烯酰胺有关;导致动物多器官肿瘤的发生与丙烯酰胺的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有关.

中国药物警戒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