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药物警戒杂志

中国药物警戒

中国药物警戒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vigilance 중국약물경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8629
  • 国内刊号: 11-52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51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警戒》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金少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碘帕醇注射液致死亡1例

    作者:张俊忠;申文祥

    病例:患者,男,62岁.以"劳累时胸闷、气短、咽部干痛4个月,上述症状呈阵发性;每次持续8~10分钟,休息可缓解,口服阿斯匹林、美托洛尔等无预防发作效果"为主诉于2010年3月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7.8℃,心率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1/75mmHg(1mmHg=0.133kPa).心浊音界正常,心律规整,P2>A2,心尖部及胸骨旁左3~4肋间SM2/6,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药物热并肝损害1例

    作者:刘军;刘蕊

    病例:患者,女,45岁.因"发热、咽痛"于2010年1月8日入我院治疗.主诉:于2010年1月2日出现发热、咽痛,高体温38.5℃,无畏寒、咳嗽、流涕,服"日夜百服宁1片"治疗,体温降至37.1℃.1月3日,患者咽痛,高体温37.6℃,就诊当地医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产)2.0g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口服"感冒清热冲剂".三天后,患者咽痛消失,但体温明显上升,高39.4℃.查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85.6%.继续给予头孢曲松钠(罗氏公司生产,批号:SH1170)静脉滴注.

  • 前列康胶囊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作者:杨芳;韩潇;叶永琴

    病例:患者,男,66岁,体重75kg,有磺胺过敏史.于2008年3月11 13起服用前列康胶囊,3月30日双手出现红斑、斑块,并逐渐出现水疱,伴疼痛,合并口腔溃疡.无畏寒、发热等不适.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变应性口腔溃疡",予以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地塞米松糊剂治疗,无明显好转.于2008年4月9日以"多形红斑型药疹"收入我院皮肤科.入院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血旨、血糖、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心脏彩超,均无特殊异常.

  • 尼美舒利颗粒致水肿7例

    作者:司继刚;赵群

    1 病例介绍病例1:5名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2岁,小者27岁,大者57岁.因"关节炎"来院就诊,其中,1例为骶髂关节炎,1例为脊柱骨关节炎,2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为脊膝关节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为0.1g口服,每日3次,其他患者均为为0.1g口服,每日2次.患者均无其他合并用药情况,从用药至出现水肿的时间为6~14天,患者均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症状自行消退.

  •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致眶周水肿1例

    作者:李春荣;徐立;方飞波

    病例:患者,男,29岁.因"受凉后突发全身肌肉疼痛,伴咳嗽、咳少量黄色粘痰,发热(体温39℃)"入院进行治疗.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1.23×109/L(参考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初步诊断上呼吸道细菌感染.

  • 土贝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孙健;温庆辉

    土贝母中含有皂苷类、有机酸类、甾醇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为抗病毒、抗癌、抑制免疫、杀精等.通过对土贝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香加皮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孙蓉;鲍志烨;黄伟

    目的 为进行功效和毒性导向下的化学成分分离、控制和功效与毒性成分的"量效关系"和"量毒关系"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 对香加皮近十几年来国内和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 目前,香加皮针对功效、物质基础和毒性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其所含有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基础上,对香加皮的药理毒理研究还很不够深入,关于香加皮中是否含有其它功效和毒性物质基础很少有所报道.结论 只有在香加皮功效表达和功效物质基础分离与控制的过程中,进行毒性的研究和毒性物质基础的安全控制,才能提出切合香加皮临床使用过程中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和早期诊疗措施,确保香加皮临床用药安全.

  • 云南省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白丽琴;韩宏昇;殷园园;李建丽;杜鹃;傅文

    目的 探讨云南省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云南省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个乡镇卫生院2007年的部分门诊处方共11 177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云南省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比例为71.7%;平均每张处方抗菌药种数为1.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1%;抗菌药的使用以静脉滴注为主,占60.9%;抗菌药联用处方百分比为37.8%,三联及以上占15.5%,联用情况较严重且存在不合理联用现象;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使用率排第一位,高达22.9%.结论 云南省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强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规范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 基层药品零售企业在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文芳;吴秀峰

    基层药品零售企业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主体之一,在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详细阐述基层药品零售企业在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基层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

  •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作者:宋燕;卞鹰

    目的 探索和评价我国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文献的现状,找到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出相关文献,对文献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及文献涉及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研究.结果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呈增长趋势,现已形成核心作者群,医院和政府机构是文献的主要来源;<中国药物警戒>等5种期刊为药品不良反应的核心期刊;在具体研究内容上基本可以分为7大类,且以要素类和体系类居多;课题基金来源丰富,但多集中于东部地区.结论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工作进展显著,但研究方向和方法仍需改进.

  • 男性科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作者:汪洋清

    目的 了解我院男性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我院门诊男性科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不包括局部用药).结果 共审核处方2 764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 517张,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1 931张.结论 我院男性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频率高,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合理用药.

  • 从清开灵ADR/ADE报告和说明书分析看儿童安全用药

    作者:陈建玉;张惠霞

    目的 通过分析861例儿童清开灵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及药品说明书,为儿童合理用药与企业完善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2004年~2009年清开灵的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及国内9个厂家的药品说明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岁以下儿童364例(占42.28%);联合用药140例(16.26%),其中3岁以下儿童64例(45.71%);超适应证242例(28·11%);说明书中儿童安全用药信息和用法用量缺失.结论 关注儿童合理用药,完善药品说明书,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 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作者:李佐法;张文东;张岫美

    目的 通过对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发生的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97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20~60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 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471例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曹军;陈苏宁;文爱东

    目的 对我院5年来药物引起的471例胃肠道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收集的471例胃肠遭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药品引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涉及201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218例,占46.28%),其次是中药制剂(88例,占18.68%);55岁以上的患者居多(占36.94%);口服给药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为257例(占54.57%).结论 临床应重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致病原因,从而加强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防及监测,以减少和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 212例氟喹诺酮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作者:丁庆明;徐小华;陆进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至2009年中日友好医院上报的212例氟喹诺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事件以静脉剂型为主(85.38%)、女性患者比例高(72.64%),首次用药后出现症状的比例高(90.09%),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停药后1天内康复或明显好转.结论 应重视氟喹诺酮药物首次用药后的监护,以及新的、罕见不良反应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 乳香没药挥发油人药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及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谈英;雷永;周昆;毕波;陈金堂

    目的 寻找乳香没药挥发油入药的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的可行性及佳条件,并验证其镇痛效果.方法 提取乳香没药挥发油,比较不同比例下的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优选挥发油与β-CD包合物的的制备工艺,采用小鼠扭体法观察挥发油β-CD包合物与全粉镇痛效果.结果 挥发油:β-CD的佳比例为1:10,此条件下包合收得率大于97%、挥发油利用率大于92%;乳香没药生药粉和挥发油β-CD包合物均有抑制小鼠醋酸扭体的效果.结论 乳香没药挥发油可用β-CD包合的方式入药,而不影响其镇痛效果.

  • 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

    作者:孙蓉;王会;黄伟;迟雪洁;妙德宇

    目的 比较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艾叶水提组分、挥发油、醇提组分和全组分,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艾叶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 艾叶水提组分、挥发油半数致死量(LD50)与95%可信限分别为80.2g·kg-1·d-1(77.4~83.4 g·kg-1·d-1)、1.67 mL·kg-1·d-1(1.55~1.80 mL·kg-1·d-1).醇提组分大耐受量(MTD)为75.6 g·kg-1·d-1,全组分大给药量(MLD)为24.0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588.0倍、186.7倍.主要的急性毒性症状谱为怠动、恶心、抽搐、四肢麻痹、俯卧不动.结论 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挥发油>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全组分,但各组分毒性物质基础、体内毒性过程、毒性作用特点、毒性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山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作者:杨倩;郑丽娜;谢元璋;孙蓉

    目的 研究山豆根水提组分及醇提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小鼠灌胃一定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脾、胸腺等脏器指数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量-毒"关系研究: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于药后6h、4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分别在灌胃较高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后6h、4h达到高峰,给药后12h肝脏指数均升至高,给药后48h均可恢复至正常值;山豆根水提组分剂量在(1.789~3.494)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2.779~5.427)g·k-1之间,肝脏可产生明显病理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水平升高显著.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固缩、变性等病理改变.结论 小鼠单次灌胃一定剂量的山豆根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毒性损伤,并呈现明显的"量-时-毒"关系.

  • 药物治疗错误的流行病学:有多少?多严重?

    作者:付文焕

    1 药物治疗错误的范围药品,其广义的定义就是危险的事物.它确实能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也会对患者造成巨大危害.自2001年开始,英国国家患者安全机构(National Patients Safety Agency,NPSA)对患者受到影响的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进行了审查.至2008年6月,英格兰有超过80万份的事故报告,绝大多数发生在二级医疗系统.其中约71 000例(即不超过9%)与药物治疗有关.但事实上这-数字极有可能被低估.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事故极少被报告(少于2 000起),而大多数处方却是发生于基层医疗机构中而非医院.

  •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用药情况对比研究

    作者:铁常乐;王传跃

    目的 对比老年期和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案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检索2008年度从北京安定医院出院的抑郁症患者的病历,分析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更为突出,舍曲林应用比例更大(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期抑郁症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抗焦虑药物应用比例更高.

  • 鼠神经生长因子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注射部位疼痛的综合分析

    作者:胡海棠;林英勇;扈会平

    目的 分析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肌肉疼痛,临床推荐剂量15000AU,健康受试者8例中4例出现疼痛,Ⅱ期临床试验视神经挫伤患者注射局部疼痛发生率32.56%(14/43),Ⅲ期临床为12.83%(39/304),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注射部位疼痛是很常见的不良反应,由鼠神经生长因子引起,呈剂量依赖性,与赋型剂及溶媒无关,强的松或可减缓疼痛,视神经挫伤患者对临床推荐剂量一般可以耐受.

  • 中药、化学药交互作用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凯;罗辉;刘建平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中药、化学药合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中药与化学药之间交互作用的不良反应值得关注.本文就中药、化学药交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概念、药理学基础、文献报道现状、预防措施、评价方法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药、化学药合用的安全性.

  • 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刘兆兰;孙瑛;陈薇;刘建平

    药品对人体的作用是正反两方面的,一面是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另一面是药物的安全性.而在药物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中,鉴于不良反应对成本和结果产出的双面影响,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对不良反应的分析需特别关注.本文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几种常见分析方法和成本测算方法进行阐述,并重点突出药品不良反应的经济学影响.

  • 定性研究方法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一)

    作者:曹卉娟;费宇彤;孙瑛;刘建平

    起源于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已开始应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不同,定性研究主要应用于探讨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态度、认知、体验和看法等人文社会学的观点和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了解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关心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补充定量研究的不足,为全面、综合地反映药品不良反应.更加安全、合理的用药提供依据.

中国药物警戒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