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改良Halo-vest架配合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
笔者综合应用改良Halo-vest架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分"三期"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与可复性脱位17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2000-2006年共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23例,骨水泥固定,有计划的康复训练. 结果 术后19例获得随访,平均1.8年,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1例有半脱位.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人工关节功能,本组平均82.1分,其中80~89分(满意)17例,70~79分(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89%,无翻修病例. 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肩袖和关节稳定结构的重建、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下,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
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同时损伤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关节镜下同时重建13例ACL、PCL损伤的患者,重建材料采用LARS人工韧带.术后随访12~36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韧带标准评价表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通过KT-1000检查膝关节前后松弛度.结果 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均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05°~125°,平均117°.术后随访时IKDC评分:A类10例(77%),B类3例(23%).屈膝25°位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2 mm 12例,3~5 mm 1例;屈膝70°位检查:<2 mm 12例,2~4 mm 1例.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3.8 ±2.9)分(49~69分),终末随访时为(91.1±2.7)分(88~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关节镜下同时重建膝关节ACL、PCL是目前治疗ACL、PCL同时损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近期疗效佳.
-
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复合体损伤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复合体(PLC)的技术及近期的疗效. 方法 本组21例,均为联合型的直向外侧+后外侧旋转>Ⅱ度不稳定,重建范围:胭肌腱、外侧副韧带、胭腓韧带.术中单独提取健侧或患侧股薄肌重建膕肌腱.切取股二头肌肌腱中1/3部,折叠后对折端拉入股骨外髁骨隧道固定,分出的前束重建外侧副韧带(LCL),后束重建胭腓韧带.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Lyshoh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43±2)分,术后半年为(90±3)分,有明显改进. 结论 PLC损伤可造成患肢功能受损,采用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修复重建韧带手术可获得良好预后.
-
脑损伤昏迷大鼠中脑神经组织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特征
目的 检测急性脑损伤昏迷大鼠中脑神经组织中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正中液压脑损伤致伤体系,对大鼠进行中等力度致伤,伤后1 h取大鼠中脑组织,经RNA抽提检测后,利用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扫描杂交结果并对荧光强度进行标准化后行统计分析. 结果 芯片杂交结果表明,损伤昏迷大鼠中脑节段脑组织中,33种microRNA表达上调,38种microRNA表达下降. 结论 损伤昏迷大鼠中脑神经组织中microRNA的表达谱出现特征性变化,可能为损伤昏迷的致伤机制,也可能是昏迷保护的神经生物学途径.
-
锌指蛋白A20基因沉默载体制备及初步应用
目的 设计并制备有效干扰细胞内锌指蛋白A20(简称A20)表达的基因沉默载体,初步用于观察A20基因沉默对细胞炎症应答的影响. 方法 人工设计并合成A20特异性RNA干扰寡核苷酸片段(ASRF),构建A20基因沉默载体pSUPER-EGFP-A20 siRNA.采用基因转染技术使人单核细胞株THP1感染pSUPER-EGFP-A20 siRNA,用适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鉴定转染细胞A20基因的沉默率;用ELISA测定细胞核内NF-κB活性及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水平.结果 在设计的2条ASRF中,以M59465-385R/F对细胞A20表达的抑制效果佳,基因沉默率达83.86%.初步应用表明,A20基因沉默后THP1内NF-κB活性水平增加了78.13%,释放的TNF-α增加了49.30%. 结论 成功得到了高效A20基因沉默载体,初步应用研究提示A20表达的意义在于下调细胞炎症应答程度.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方法 健康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100 g·cm组及200 g·cm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12 h、36 h、5 d、9 d采集眼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CD4及CD8的表达水平. 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的CD4值降低,伤后36 h降至低为(30.40±4.76)%(100 g·cm组)及(26.54±9.34)%(200 g·cm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伤后36 h,100 g·cm组CD4/CD8比值为1.81±0.55,200 g·cm组为1.29±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免疫反应低下,损伤程度越重,CD4值及CD4/CD8比值降低就越明显.CD4/CD8比值可作为早期判断脊髓受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预测指标.
-
应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皮肤缺损创面
目的 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 MSCs)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可能性. 方法 分离hUCB MSCs,体外培养、扩增并用BrdU标记后,种植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并设同体PBS对照组.于术后7,14 d观察并比较愈合率;于术后7,14,28 d创面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及人角蛋白19的表达. 结果 术后7,14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56.06±3.04)%和(94.75±1.89)%,对照组为(36.99 ±2.17)%和(84.63 ±2.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治疗组活检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及表皮嵴数目显著增多;在再生表皮的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连续分布,且有部分细胞表达人角蛋白19;并在治疗组活检组织中发现有皮肤附属器形成. 结论 hUCB MSCs可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与组织,可应用于皮肤创面的修复.
-
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的病理变化,评价该模型的稳定性、重复性和一致性. 方法 应用改良重物坠落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脊髓中、重度损伤模型,通过BBB评分、神经电生理监测、免疫组化及光电镜技术观察脊髓损伤(SCI)后两组大鼠功能及病理变化特点,以评价本实验模型的重复性及与损伤程度相关的一致性. 结果 脊髓损伤后两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提示神经信号传导功能亦逐渐恢复,但中度损伤大鼠恢复明显较重度损伤大鼠好,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显示脊髓损伤后有胶质瘢痕及囊腔形成,但重度损伤组的组织损伤程度较中度组重,且残留正常组织较少,电镜下观察显示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可见明显出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胶质细胞染色质边集.脊髓损伤后2周可见线粒体空泡化,轴突变性,周围水肿.脊髓损伤后8周可见髓鞘变性,胶原原纤维沉积. 结论 本实验模型能将不同打击力度造成的损伤区分开,且和行为学、神经电生理、病理学等结果吻合,说明此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一致性.胶质瘢痕及囊腔的形成是脊髓损伤的标志性病理变化,GFAP或Vimentin染色可作为判断其界限的标志性分子.
-
BMP-4基因/TGF-β1对兔火器性股骨缺损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BMP-4基因联合TGF-β1对火器性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用火器性钢珠造成兔股骨中段缺损,伤后2周于骨缺损上、下端和中部注射经体外鉴定的BMP-4基因和TGF-β1.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MP-4 mRNA与蛋白在体内的表达,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含量检测局部组织的成骨能力,用病理学和X线检查成骨过程和质量. 结果 注射后BMP-4 mRNA和蛋白可在体内表达6周.实验组ALP活性伤后8周时增加到(13.17±0.51)U/100 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7±0.44)U/100 ml,提示实验组的成骨能力增强,钙含量检测与此相符.病理学和X线检查证明实验组成骨过程加快,成骨质量提高. 结论 BMP-4基因/TGF-β1对火器性骨缺损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
硬膜外防粘连材料的研究进展
椎板切除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因硬膜外瘢痕粘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预防硬膜外粘连目前仍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对于粘?吵连形成的机制,LaRocca等(1974年)认为,椎板切除造成的局部缺损主要通过炎症反应、肉芽组织产生、瘢痕组织形成等基本病理过程来修复,从而形成一层瘢痕组织,与硬脊膜、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神经根,并首次提出"椎板切除膜"的概念.许多学者为了阻止这一过程,进行了大量生物性或人工合成性防粘连材料的研究.笔者就硬膜外防粘连材料及其效果综述如下.
-
雌激素对骨骼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世纪40年代,Fuller Albright第一次提出雌激素对骨骼有重要作用,他认为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雌激素替代治疗(HRT)可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发生[1].此后,开展了大量关于雌激素对骨骼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
肿瘤发生对创伤修复研究的启示
创伤后组织恢复其连续性是一个经典的修复过程.1986年,Harold对创面愈合与癌症进行图像分析后提出,肿瘤是一种不愈性的创面[1].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肿瘤发生与创伤修复之间存在内在联系[2-4].以生物学过程为例,创伤修复与肿瘤形成均包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新血管生成以及组织塑性等阶段,只不过前者是可控,而后者是失控.因此,比较肿瘤发生过程与创伤修复之间的共性与差别将有助于揭示两者内在的生物学机制.目前肿瘤的研究以肿瘤的基因学、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微环境,以及肿瘤细胞信号转导等几方面较突出.笔者也将从这些角度探讨肿瘤研究的新动向,以期对组织修复机制的认识有所启发.
-
带回盲瓣结肠代食管治疗21例食管瘢痕狭窄患儿
2001年7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带回盲瓣结肠治疗小儿食管化学烧伤瘢痕狭窄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颅内多参数监测技术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科技进步,新型颅脑监测技术在不断完善,使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等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TBI患者的诊治方案依据已由体征和颅内形态学变化的推测深入到根据其颅脑病理生理和生化改变来指导.
-
868例穿透性胸部损伤救治分析
穿透性胸部损伤(Penetrating thoracic trauma,PTT)是常见的胸部外伤,伤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正确处理,病死率较高.我院1990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PTT患者共868例,现报告如下.
-
硅橡胶涤纶丝网内固定治疗连枷胸
2005年10月-2007年3月我院共收治连枷胸患者15例,在手术治疗内脏损伤的同时,用硅橡胶涤纶丝网固定浮动的胸壁,控制反常呼吸,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胸部钝性伤致心脏破裂三例
心脏破裂患者多数因大量、快速失血致失血性休克,于现场或转运途中死亡,少数能转达医院者病情也十分危重,快速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抢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7月收治胸部钝性伤致心脏破裂患者3例,经急诊手术均获成功.
-
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临床诊治
外伤性肺假性囊肿(traumatic pulmonary pseuclocyst,TPP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是肺实质损伤的特殊类型.我院1988年5月-2006年11月共收治TPPC患者34例,现将临床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
早期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 方法 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2月急诊收治的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96例,其中常规液体复苏组55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1例,对其创伤严重程度、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常规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3 432±1 156)ml,治愈率为64%,死亡率为36%;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2 685±524)ml,治愈率为83%,死亡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提高治愈率.
-
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60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ISS及失血量等指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60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对照组46例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11%(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问、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
膝关节脱位致胭动脉损伤漏诊后的保肢经验
膝关节脱位中32%可合并胭动脉损伤,若漏诊截肢率高达86%[1].2004年9月至今,我科收治4例漏诊胭动脉损伤的膝关节后脱位患者,经积极治疗均成功保肢.
-
注射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新方法
长期经血管注射吸毒成隐者,因反复注射损伤和毒品作用,多伴发全身浅静脉炎、血管硬化细小甚至闭塞.后患者被迫行腹股沟处血管注射,如反复多次穿刺股动脉则可致其损伤,以至形成假性动脉瘤.我院骨科自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8例该类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新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刊文补充说明
关键词: -
一侧大脑损伤患者两侧半球压力梯度的变化
目的 了解一侧大脑损伤后两侧半球压力梯度的变化及开颅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一侧大脑额、颞叶脑挫伤、硬膜下脑内血肿的患者,CT显示伤侧有占位效应、中线向对侧移位.入院后即分别于两侧额部钻颅置入光导纤维传感器行两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压(BPP)监护,所有患者都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收集两侧大脑半球BPP数据,并行配对分析. 结果 术前监测的两侧B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当时、术后24 h、48 h监测的两侧B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的两侧脑组织压力均比手术前明显下降. 结论 为及时掌握颅内准确信息,BPP监护传感器应放置于伤侧大脑半球为宜.当一侧大脑损伤、出血时,伤侧大脑半球便成为颅内压增高的源头,并与对侧大脑半球形成了压力梯度.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不但有效降低了颅内压,还消除了两侧大脑半球的压力梯度,移位的脑组织能得以复位.
-
脑损伤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
目的 探索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导致血皮质醇激素异常分泌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55例TBI患者和13例正常人血清标本,应用酶放大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总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固醇结合球蛋白水平,并运用Coolen公式计算游离皮质醇水平和游离皮质醇指数.结果 TBI后患者的类固醇结合球蛋白较稳定,而皮质醇及其他相关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伤情加重有升高趋势.手术可部分解除应激反应,不导致激素异常分泌.升高的激素越快降至正常,患者预后越好.如果皮质醇激素过低,预后也较差. 结论 TBI会导致血皮质醇及其他相关激素升高,皮质醇持续过高或过低者预后不佳,TBI早期大量补充激素治疗须慎重.
-
血液稀释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4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每组患者红细胞压积(HCT)、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及6个月GOS,比较两组患者HCT、PbtO2、GOS评分情况. 结果 (1)治疗组HCT<0.25时,PbtO2与HCT呈正相关(r=0.732,P<0.01);HCT≥0.25时,PbtO2与HCT呈负相关(r=-0.698,P<0.01).(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btO2明显升高(t=2.27,P=0.029),预后明显改善(x2=5.09,P<0.05).结论 血液稀释疗法可以明显提高脑组织的供氧,改善STBI患者的预后.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4 | 06 |
1990 | 04 |